地质勘查常用标准汇编(第3分册).pdf

返回 相似 举报
地质勘查常用标准汇编(第3分册).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15页
地质勘查常用标准汇编(第3分册).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15页
地质勘查常用标准汇编(第3分册).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15页
地质勘查常用标准汇编(第3分册).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15页
地质勘查常用标准汇编(第3分册).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质勘查常用标准汇编 �第三分册� 主 编�刘 荣 副主编�周存中 薛友智 四川省冶金地质勘查局 二○○三年十二月 编者的话 为了规范地质勘查活动�国家和相关部门制定并颁发了大量 的标准、规范、规定、规程及办法�以下简称“标准” � 。这些标 准�既是地质勘查工作的圭臬�又是专业性很强的技术文件�还 可作为学习相应领域系统知识的教科书。因此�我们专门编辑了 这套 地质勘查常用标准汇编 � 供我局地质技术人员学习、 使用。 入选本汇编的标准�力求符合以下的原则。第一�专业性� 收入标准的专业领域限定在地质勘查范围�层次限定在地质专业 技术人员应知会的内容。对于更详细�更专门化的内容�比如地 球物理勘查的操作方法�岩矿石测试的工作流程等�则不在本汇 编收录之列。第二�实用性�包括实用和常用两个方面。实用是 指密切结合地质勘查专业的需要。常用性�是指使用频度比较大。 第三�权威性。收入汇编的�一般是国家标准�或者是行业标准� 少量是部�委�或省�市�颁布的规定、规程、办法。它们都是 经由专业人员起草�通过一定程序审定的。第四�相对稳定性。 为了控制汇编的规模� 在不影响原标准整体完整性的前提下� 我们把标准之间的重复部分及过于专门化的内容� 作了适度删节。 在删节处�保持标题�并注明“ �略� ”字样。 本汇编共收入 54 个标准�分为四个分册。第一分册�基础� 第二分册�矿产�第三分册�方法�第四分册�其他。其中第四 分册收录的�多是当前社会地质工作领域中一些尚未成为“标准” 的规定、办法、技术要求等�不排除今后可能的异动。 本汇编由刘荣主编�周存中、薛友智副主编。第一分册由薛 友智负责�第二分册由刘芳文负责�第三分册由李仕荣负责�第 四分册由柏万灵负责。参加编辑工作的人员还有�以姓氏笔划为 序� �马建中、马辉、王小春、何德润、林慧明、周正、杨伟寿、 贾平远、梁世全、董滇生、龚志大。总编纂工作由薛友智负责。 编者 2003 年 12 月�成都 目 录 第三册 方 法 3�1 地面高精度磁测技术规程743 3�2 时间域激发极化法技术规定763 3�3 电阻率剖面法技术规程785 3�4 电阻率测深法技术规程813 3�5 直流充电法技术规程845 3�6 区域地球化学勘查规范1/200000857 3�7 地球化学普查规范�1/50000�891 3�8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范929 3�9 区域地质调查中遥感技术规定�1/50000�943 3�10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953 3�11 地质勘查坑探规程985 3�12 岩心钻探规程1005 3�13 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1023 3�14 物化探工程测量规范1069 3�15 金属非金属矿产地质普查勘探采样规定及方法1089 3�16 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规范1123 743 3�1 地面高精度磁测技术规程 �DZ/T 0071�93�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 本规程规定了地面高精度磁测技术设计原则、 磁力仪的性能校 验、野外实测与资料处理等要求。 1.2 本规程适用于弱磁性目标物的勘查以及隐伏磁性体在地表产 生的弱磁异常研究等工作。 2 引用标准�略� 3 名词术语 3.1 高精度磁测工作 磁测总误差小于或等于 5nT 的磁测工作�统称为高精度磁测 工作。 3.2 磁参量 表征地磁场要素的各种物理量的统称�如地磁场垂直分量异 常 Za、地磁场总强度异常 Ta等。 3.3 磁参数 表征岩、矿石磁性特征的物理量的统称�通常指剩余磁化强 度 Ir与磁化率 x。 3.4 高精度磁测的噪声 测量数据中的不规则起伏信号称为测量系统的噪声。 在高精度磁测工作中�通常有 3 种噪声� a. 磁力仪的噪声� b. 地磁场短周期变化经日变改正后残余的噪声� c. 地表浅处磁性不均匀产生的噪声。 地质矿产部 1993-05-18 批准 1999-01-01 实施 744 3.5 信噪比 高精度磁测工作中噪声幅度与有效弱磁异常幅度的比值。 4 工作任务 4.1 任务的确定 在确定任务时�应结合具体情况�根据当地地质-地球物理模 型�以寻找具备磁测前提的矿床、地层、控矿构造、有关蚀变岩 石等作为磁测目标物�尽量发挥高精度磁测在构造研究、地质填 图、直接和间接找矿、矿区勘探等多方面的作用。 4.1.1 配合大、中、小比例尺区域地质调查�提供研究基础地质的 资料。 4.1.2 成矿远景区的高精度磁法普查寻找弱磁性矿产或进行间接 找矿�以圈出找矿靶区�其中包括贵金属、有色、多金属�黑色 金属以及具有磁法间接找矿前提的非金属矿床等。 4.1.3 配合矿区及外围普查勘探�对弱磁异常进行详细研究�为寻 找深部、隐伏矿提供线索。 4.1.4 勘查油气矿床。 4.1.5 在环境地质、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中的应用。 4.1.6 其他�包括寻找爆炸物、地下管道、考古等人文活动遗迹调 查方面的应用。 4.2 凡属下列情况之一者�只应列为试验研究项目。 4.2.1 新参量、新磁测技术的探索与使用。 4.2.2 拟探测的对象�矿种、矿床类型、间接找矿目标物等�高精 度磁测的有效性尚不明确�或存在较严重的干扰因素�使用常规 方法技术的效果受到影响的地区。 4.2.3 探测目标与围岩之间的物性差异不够显著� 不能肯定高精度 磁测是否能测出目标物异常的地区。 4.3 应用综合物化探方法时�要考虑高精度磁测特点�使用前提、 作用、效率、成本等� �合理地确定其具体任务�充分发挥其作用� 当工作地区存在着多种可能用高精度磁测解决的问题时�应当考 745 虑同时解决多种问题的必要和可行性。 5 技术设计 在地质普查勘探工作的所有阶段�凡采用高精度磁测时�都 必须进行技术设计。 5.1 测区、比例尺和测网的确定 5.1.1 应根据高精度磁测工作的具体任务�确定测区范围。 5.1.1.1 测区范围必需保证探测成果轮廓完整�周围有一定面积的 正常场背景。但为了节约工作量�一般可将普查范围划为“控制 区”与“调查区” � “对控制区”可以放稀测网。在勘探矿区的磁 测工作不仅要研究矿床本身�还要研究废石堆、尾矿场。 5.1.1.2 测区范围尽可能地包括少量已知区�即地质情况清楚�过 去已作过磁测工作并经验证的地段。与过去工作过的磁测工区相 衔接时�必须有一定数量的重迭测线�并尽量包括过去工作过的 基点或基线点。 5.1.2 磁测工作比例尺的确定 5.1.2.1 在区域地质调查阶段� 高精度磁测作为综合物探方法之一� 用于中、 小比例尺 �120 万到 110 万� 及大比例尺 �15 万到 12.5 万�地质填图等。 5.1.2.2 在普查阶段�比例尺应和地质普查比例尺相当或者再大一 倍�主要使用的比例尺由 12.5 万到 15 千。 5.1.2.3 在详查阶段�比例尺要大于 15 千�必要时可采用微磁测 技术。 5.1.3 高精度磁测区域调查与普查测网的选择�以能从信噪比很低 的数据中发现有意义的最小异常为原则。测线距应不大于成图比 例尺上 1cm 的长度� 并保证最小有意义地质体上有一条测线通过。 其测点距应保证测线上至少有 3 个连续测点能在既定工作精度上 反映异常。当测区内信噪比较低时�可将有效异常范围内的连续 测点数加到 6 到 9 个�视干扰强度而定� 。有时限于工区条件和为 了工作方便�也可用不规范测网进行观测。 746 在详查工作中�点线距必需保证观测结果能清晰地反映异常 细节�以满足数据处理和推断解释的需要。在重点地段可进行微 磁测工作。 5.2 磁测参数的选择和磁测精度的确定 5.2.1 应根据任务要求�探测目标的磁化特征和形状�结合仪器设 备能力�合理地选择磁测参量。磁测参量包括�磁场垂直分量异 常 Za�磁场总量异常ΔT 及总磁场垂向梯度异常 Th或水平梯度异 常 Tx。设计磁测工作时应尽可能选择那些对发现磁异常�解释推 断有独特作用的磁参量�而且在设备条件许可与经济合理的情况 下要进行多参量磁测�以查明场源的更多特征。 5.2.2 磁测工作的精度 用磁场观测精度的均方误差为衡量磁测精度的标准。观测均 方误差的计算公式为� ε 2n 1 2 i∑ n i δ �1� 式中� δi第 i 点经各项改正的原始观测与检查观测之差� n检查点数�i1,2n 。 对于异常磁场应用平均相对误差来衡量。平均相对误差的 计算公式为� η n 1 ∑ n i i 1 η�2� 100 || 12 12 − ii ii i TT TT η�3� 式中�Ti1与 Ti2第 i 点的原始观测与检查观测。 5.2.3 区域地质调查的磁测和大面积普查性磁测工作的精度� 应根 据干扰水平和仪器设备条件确定�以满足综合找矿�综合研究需 要为原则。 一般普查性磁测工作的精度�应根据由目标物引起的可以从 747 干扰背景中辨认的�有意义的最弱异常极大值的五分之一到六分 之一来确定。 异常详查和配合矿区详查评价的磁测工作�其精度应根据异 常特征和所需等值线间隔确定�并满足解释推断时可能用到的某 些数据处理技术对磁测精度的特殊要求。 为查明目标物磁场的更多特征和区分干扰异常�需要在异常 区和精测剖面上进行同点位的不同高度观测�此时的磁测精度按 最低高度上的观测精度来衡量。如有特殊情况�应在设计书中另 行规定。 5.2.4 总精度的误差分配 磁测总精度是测点观测误差�含操作及点位误差、仪器噪声 均方误差、仪器一致性误差以及日变改正误差� 、总基点、正常场 与高度等各项改正误差的总和。在设计时可根据实际技术条件� 在保证总精度的前提下�提高某项精度和降低另一项精度�可参 与表 1 进行误差分配。 表 1 磁测误差分配表 野外观测均方误差�nT 基点、高程及正常场改正误 差�nT 磁测 总误 差 nT 总计 操作及 点位误 差 仪器一 致性误 差 仪器噪 声误差 日变改 正误差 总计 正常场 改正误 差 高程改 正误差 总基点 改正误 差 5 4.36 2.652.02.0 2.0 2.45 1.0 1.0 2.0 2 1.56 1.1 0.70.5 0.7 1.2120.7 0.7 0.7 1 0.87 0.7 0.30.3 0.3 0.4970.280.280.3 注�操作及点位误差中�含点位不重合、探头高度不准、探杆倾斜等误差。 5.3 总基点与各种改正方法 5.3.1 总基点为全测区的零点�即异常起算点。如工区范围较大时 可设立分基点�总基点与分基点组成基点网。 使用质子磁力仪测定地磁场强度�无需用基点网进行地磁场值 传递和基点网联测�但需消除日变影响�求出各基、测点之间地磁 场的真正差值。因此�除总基点外�各日变也担负着测区分基点的 748 作用�并通过日变改正�把测区的观测值归一化到同一时间。 若总基点的 T0值�见附录 B�为已知时�各分基点即可直接 使用总基点的 T0值进行日变改正�此时无需再作总基改正。若总 基点尚未确定�可先假定一个 T0值�各分基点统一使用此 T0值 作日变改正。待选定了总基点并测出其 T0值之后�再按这两个 T0值之差作总基改正。可参照附录 B 执行。 5.3.2 在日变改正中�要提高对地磁场短周期变化的改正精度。 因此�应按地电结构的差异分区设日变观测站�按需要的精度确 定采样间隔�进行日变改正。可参照附录 B 执行。 5.3.3 当测区范围内或剖面长度内正常场变化超过表 1 误差限 时�必须进行地磁场正常梯度改正。当测点与总基点的高差超过 表 2 所示高度改正的误差限时�必须进行地磁场垂向梯度改正。 按附录 B 给出的公式和改正方法执行。 5. 4 专门剖面与专项工作的设计 5.4.1 在所有正式面积性工作中�必须设计典型剖面。 典型剖面应布置在能概括反映区内不同地层、火成岩、构造 和矿产的地方�并最好能与已有地质剖面重合。剖面的数量由地 质情况的复杂程度和磁场变化情况以及工作任务确定。长度应大 于地质情况已知地段的宽度�观测点距可根据需要而定�以能取 得不同地质体上的详细对比资料为原则。观测精度应适当提高。 5.4.2 当需要对异常作定量推断时�必须设计精测剖面。 精测剖面应布置在最能反映异常特征�最少干扰�最利于进 行定量计算的地方�并尽可能与已有勘探线重合或通过已有探矿 工程。剖面应是直线�其方向应垂直于异常走向或通过异常的正 负极值点。剖面数量视异常情况而定�剖面长度要使两端出现正 常场。剖面点距和精度要求据定量推断的需要确定。 5.4.3 应根据工作需要设计“微磁测量” �配合地质填图�研究构 造�确定隐伏矿化的地表标志�研究接触带热作用过程以及浮土 的磁不均匀性等。微磁测量工作应在全区合理布置�既要布置在 已知情况较多的典型地段�也应包括需要研究解决地质问题的地 749 段�其数量视需要而定。微磁测区取正方形�有两个边平行南北 方向�在研究有明显走向的杂岩时也可使用垂直于走向的矩形面 积。微磁测区必须使用较密的测网�使观测结果反映出表征研究 对象的磁场精细结构及其典型统计特征量。 5.5 测地工作 定点方法应根据工作任务、 工区地形和以往测地工作程度等具 体条件确定。 5.5.1 对中小比例尺磁测工作�宜利用较工作比例尺大一级或同级的 合格地形图定点�或采用航片定点等新技术以提高效率。所定点位 的最大平面误差值�在按工作比例尺作的图上必须大于 2.0mm。 5.5.2 对等于或大于 11 万的磁测工作�应采用仪器敷设基线�并 在此基础上逐点或隔点测定测点 �全仪器法� � 或敷设控制点网 �半 仪器法� 。所定点位的最大平面误差值�在按工作比例尺所作的图 上必须不大于 2.5mm。 �在通视条件极差的地区�在不影响完成地 质任务的前提下�可适当放宽� 。按下式计算的相邻点距离的相对 误差值须不大于 25。 100 − 该相邻点间的测定距离 该相邻点间的测定距离相邻点间的检查距离 5.5.3 应按地形图上所定点位确定每个测点的高程。 一般高程误差 不大于高度改正允许误差�如表 2� 表 2 高程误差分配表 磁测总误差�nT 高度改正误差�nT 允许高程误差�m 5 1.0 41.6 2 0.7 29.2 1 0.28 11.6 5.5.4 为便于磁测资料的长期利用�对测网基线的端点、重要剖面 的端点、磁测总基点、基点及主要异常位置�以及建议的异常查 证工程位置�都应与附近三角点进行联测�求出坐标值并标绘在 地形底图上�必要时可将上述点位的永久标志向当地政府托管。 5.6 磁参数测定工作 750 5.6.1 高精度磁测工作均需进行磁性参数调查。 尤其根据地质地 球物理模型进行间接找矿时�对磁参数的调查了解必须更为广泛 和深入地进行。 5.6.2 应根据磁参数的研究任务�结合工作地区的地质条件及岩 �矿�石磁性强弱选择合适的磁参数测定方法�并按每个异常都 应解释和交待的原则确定标本采集点的分布� 要求采集新鲜的岩、 矿石标标。每类岩石标本不少于 30 块�按测定方法的要求�确定 标本的大小、规格�提出进行岩矿鉴定、化学分析等补充研究的 方案。当具有已知地质断面和相当的磁异常曲线�该曲线又能以 计算磁性地质体的总有效磁化强度时�要尽可能通过反演计算求 出磁性地质体的总有效磁化强度。 5.6.3 磁参数的测定灵敏度应不低于 10-5SI。 5.7 生产技术试验工作 5.7.1 在新区开工生产前的技术试验内容一般有� 5.7.1.1 查明有代表性的磁场特征�包括强度、范围、梯度变化等 等�以检查工作精度、磁参量及测网密度的选择是否合理。 5.7.1.2 查明某些重要干扰因素的大小和特征�了解消除或分辨干 扰的可能性�确定信噪比。 5.7.1.3 检查仪器设备的工作性能。 5.7.1.4 要在测区内几个不同的典型地段�作 3�4 个高度�如 0.5、 1、2、4m�的磁测试验�仔细研究表层磁性不均匀的影响�以此 作为选择最佳探头的依据。探头最佳观测高度一经确定�必需在 全测区内保持不变�其误差不应超过探头高度的十分之一。 5.7.2 当生产过程中出现设计未曾料到的地质情况� 必须修改设计 规定的方法技术方案时�或是为了选择解释推断方法或摸索成果 解释的经验�应分别进行技术试验或专题试验�以便确定新的方 法技术方案和搞清某些异常特征和规律。 5.7.3 试验工作的各项质量要求� 一般应根据需要采用较高的观测 精度、测量较多的磁参量�较密的观测点距并在不同观测高度上 进行�只有取得内容丰富�高质量的试验结果�才能使进一步工 751 作在可靠的基础上进行。 6 仪器设备 6.1 对仪器设备的基本要求 6.1.1 用于同一工区�同一性质工作的仪器�而且是测量同一参量 的�类型要尽可能相同。用于生产观测、日变观测及磁性参数测 定等各类仪器应配套。 6.1.2 生产用仪器设备应有一定的备用量。 6.1.3 各类仪器的零、部件要齐全完好�易损零部件有一定量的备 品。工具齐全�配套情况良好。仪器的档案要完整。 6.1.4 仪器的精度必须满足设计书要求�其他各项性能满足设计 书、仪器说明书及铭牌规定。如上述要求不能满足�则待检修达 到要求或配套齐全后再行领取。 6.1.5 应按磁测总精度的要求�选用相应精度级别的磁力仪。 6.1.6 领取仪器与装备时�领用单位应派熟悉仪器装备性能的人 员�对所领仪器装备逐台进行检查填写仪器使用登记本。 6.2 仪器设备的性能校验 6.2.1 正式生产前�应对所有用于生产的�包括备用的�仪器的性 能�可达到的观测精度和各仪器间的一致性�进行现场校验�以 保证满足设计书和本规程的要求。 6.2.1.1 校验应在工作现场进行。 6.2.1.2 观测点数不少于 50 个�其中少数点要处于较强的异常场 上�约为均方误差的 5 倍以上� 。 6.2.1.3 各仪器的观测结果无明显系统误差。 6.2.1.4 用全部仪器重复观测值算出的总观测均方误差值不大于 设计均方误差值的 2/3。用多台仪器进行重复观测�计算总均方误 差的公式为� nm V n i i − ∑ 1 2 ε�4� 752 式中�Vi某次观测值�包括参与计算平均值的所有数值�与 该点各次观测值平均数之差� n检查点数�i1�2�n� m总观测次数�等于各检查点上全部观测次数之和。 对于仪器噪声不符合设计书要求的�有明显系统误差的以及 观测均方误差达不到要求的仪器�应查明原因�必须重新进行调 节和校验�如仍达不到要求�则应停止使用。 仪器经过调节和检修�则应重新进行性能校验。 6.2.2 在每一测区正式开工前与工作结束后� 均应对使用的仪器的 噪声均方根值�观测精度与一致性等进行测定�检查其变化情况� 检查方法按仪器说明书及附录 A 中的有关要求执行。 6.3 对仪器设备的保安和维护 6.3.1 仪器设备的使用和保管 6.3.1 .1 建立严格的责任制�仪器的发放单位和使用者�应对仪器 的安全负全面的责任�未经主管单位和操作者本人同意�他人不 得随意动用�交接仪器时交接双方进行检验并办理交接手续。 6.3.1 .2 仪器和配套设备应建立使用簿�记录其性能变化�调节检 修�使用及交接情况�作为档案随仪器保存。 6.3.1 .3 使用、保管、运送仪器设备时必须防水、防潮、防暴晒、 防震、防尘。严禁将仪器放置在潮湿、不清洁和不安全的地方。 仪器箱内应经常备有有效的干燥剂。雨季野外工作时�要随身 携带防水塑料套�在低温条件下工作时�可将仪器提前 1�2h 放 在室外�以消除室内与野外温差过大对读数的影响�在多风沙地 区工作时�收工后应将仪器设备用布包严。 6.3.1 .4 运高精度磁力仪时必须由工作人员随身携带�妥善维护� 严禁寄存和托运�如因特殊情况必需托运时�应经领导批准�然 后妥善包装�装入结实的木箱�仪器与各零部件之间应有足够厚 的“缓冲”材料�并保价托运。 6.3.1 .5 仪器设备所属的零配件、 备件和工具要随仪器设备妥善保 管�不得随意弃置或作他用。 753 6.3.1 .6 仪器设备发生故障时必须及时修理�禁止凑合使用。 6.3.1 .7 操作仪器应按说明书或操作规程执行。 严禁将仪器的输出 专用插口与其他仪器联接�而只能与专用外接设备�打印机�磁 带记录机等�联接。 6.3.2 仪器设备的保养与维修 6.3.2.1 严禁随意拆卸仪器�而且应防震、防摔、防碰等。 6.3.2.2 仪器不正常时�必须先排除外部原因�如电池、电缆、接 插头的接触不良及短路等。在断定非外部原因后�才能将仪器送 回修理。 6.3.2.3 日常保养包括每日用毕后擦净尘土、汗迹�特别是各插口 �座�要保持清洁。 6.3.2.4 每月要对仪器设备全面保养、 检查一次� 每年应全面检查、 维修一次�并将检查和维修结果�记入仪器使用簿。 6.3.2.5 对仪器设备的调节与检修应由受过训练的专业人员�按照 说明书和有关规定的要求执行。 7 野外工作 7.1 定点工作 测地工作应按本标准及物化探测地规范及设计书执行。 7.2 基点的选择 7.2.1 对各类基点的要求 7.2.1.1 总基点�其位置必须实地确定�要求是� a. 位于正常磁场内。 b. 磁场的水平梯度和垂直梯度变化较小�在半径 2m 及高差 0.5m 范围内磁场变化不超过设计总均方误差值的 1/2. c. 附近没有磁性干扰物特别是可移动磁性干扰物,并远离 建筑物和工业设施如铁路、厂房、高压线等。 d. 所在地点能长期不被占用�有利于标志的长期保存。 7.2.1.2 分基点�亦即分区日变站�要求是� a. 位于平稳磁场内 754 b. 靠近驻地�使用方便。 c. 参照对总基点要求的第 b. c.d 款执行。 7.2.1.3 仪器校正点�用于了解一天或一段工作时间内仪器性能是 否正常。 a. 位于磁场梯度较小处�即避免在异常上或磁场变化杂乱 处�并应设立标志�每次对校正点时的点位和高度尽可能 一致。 b. 附近没有可移动磁性干扰物。 c. 在观测路线上或其它便于使用的地方。 7.3 基、测点观测 7.3.1 每个闭合观测单元的观测�必须始于校正点�终于校正点。 长剖面工作�如一天内不能结束工作并回到校正点进行观测�须 在当日观测的剖面末端设 2�3 个连接点� 次日观测从重复各连接 点的观测开始�并于剖面观测结束后回到校正点观测。当在校正 点上的前后两次读数经日变改正后的差值超过两倍观测均方误差 时�则全闭合观测单元工作量报废�并查明仪器不正常的原因。 7.3.2 测点观测时应严格遵守下列要求� 并随时注意观测结果的变 化�及时采取妥善的处理措施。 7.3.2.1 进行测点观测时�一般作单次观测即可满足精度要求。 7.3.2.2 观测时�观测人员必须“去磁”即不能带小刀、发卡、皮 带扣、鞋扣等磁性物品�必须携带的磁性物件和其它有磁性的设 备应离开测点一定距离。这个距离可以通过试验确定�以不影响 观测结果为原则。 7.3.2.3 观测时应保证点位正确�同时每次观测时探头的高度均应 保持一致。 7.3.2.4 观测时如遇有事故�如仪器受震� �仪器性能可能发生突 然变化时�应即回到震前测过的几个测点�点位要正确�上作重 复观测�必要时应回到校正点上作重复观测�以检查仪器性能� 当确认仪器性能正常以后�方可继续观测。 7.3.2.5 当观测结果出现如下变化时必须采取的相应措施� 755 a. 当相邻两测点读数相差较大时�或当有值得注意的地质现 象时�须加观测点。 b. 当相邻测线的异常特征明显不一致时�须加测线。 c. 当测区边缘发现可能有意义的异常或值得注意的地质现象 时�须追踪观测。 d. 随时注意异常与周围地质现象之间的关系�记于备注栏 内�必要时需试测岩石磁性或采集标本。 e. 遇有磁性干扰物�如铁路、厂房、井场、高压线、有磁性 的岩坎或岩石堆等�时�须合理移动点位�避开干扰�并加 注记以备日后核查。 7.4 总磁场梯度观测�用质子磁力仪进行垂直或水平梯度观测时 应按设计书及以下要求执行。 7.4.1 尽量缩短两次磁场测定时间�同一对数据要求两秒内完成。 7.4.2 进行垂向梯度测量时�两探头的联线不能偏离垂线 10。 进行水平梯度测量时�两探头的联线不能偏离水平线 10�其沿 测线的方位误差不大于 10。 7.4.3 在弱缓异常上�要选择合适的探头间距离Δh 和ΔX�使磁 梯度异常峰值处两探头所测磁场值之差为设计允许误差的十倍以 上。 7.5 日变观测 7.5.1 对日变观测仪器及观测方法的要求 7.5.1.1 应在投入生产的同类型仪器中挑选性能最好的磁力仪进 行日变观测。采样间隔应符合对日变改正误差的要求。 7.5.1.2 每个日变站的 To值一经选定�不应变动。 7.5.2 每个日变站可控制的磁测范围� 需经试验确定 �见附录 B� 。 当测区地电结构有较大差异时�应按地电结构的不同�分区设立 日变站�或在开工前�于地电结构不同的各个地区同时进行精密 日变观测�若证实各站间的差异不大时�才可扩大日变站的控制 范围。在进行日变观测期间要注意对磁力仪的保护�要把磁力仪 放在能避风遮雨的容器内�防止阳光曝晒。要有专人进行日变观 756 测。 7.5.3 在一个工作日内�日变观测应始于早校正点观测之前�终于 晚校正点观测之后。 7.5.4 在每一个测区开工前�应作少量的昼夜连续观测�以了解仪 器性能和短周期日变持征。 7.5.5 遇到磁暴或磁扰较大时应停止工作。 7.6 磁性参数的确定和磁性标本的采集。 7.6.1 标本采集与物性参数测定工作�应做到以下几点� 7.6.1.1 在异常和矿化蚀变地段�凡能采到新鲜岩石的地方�必须 采集标本。进行各种磁参数的测定工作�每个测点不应少于 5 块 标本�以提高代表性。 7.6.1.2 对典型剖面上的全部钻孔及其他有关勘探线上钻孔的岩 芯�要进行磁性测定工作�岩芯取样密度依岩性及矿体特点而定� 在每点上取两块标本。 7.6.1.3 选择一些典型标本作岩矿鉴定、光谱或其他分析。 7.6.2 测定标本磁性参数的灵敏度要与磁测总精度相适应� 并满 足异常解释的需要。实际工作应按附录 C 要求执行。当视磁化率 大于 0.01SI 时�要作退磁改正。 7.7 原始记录 7.7.1 磁测工作的原始记录 对使用质子磁力仪或地面光泵磁力仪的高精度磁测工作� 应包括� a. 仪器调节�校验及标定的观测记录�含转录磁带� 。 b. 基点选择�与确定 To值的观测记录�含转录磁带� 。 c. 生产性的观测记录�含转录磁带� 。 d. 日变观测记录�含转录磁带� 。 e. 地形图定点记录及其他测地记录。 f. 各种质量检查的观测记录�含转录磁带� 。 g. 说明上述各种观测记录工作情况的野外实时记录本。 h. 磁参数测定记录与采样记录。 757 7.7.2 对记录工作的基本要求是� 7.7.2.1 对各种原始记录�应按测区、工作比例尺和记录性质分类� 依照统一的格式�编成标准化的文件�以便于数据处理。 7.7.2.2 各种记录要及时汇编成册并编号�不得随便插页和撕页� 记录内容不得涂改和擦改�因记错需修改时�要用横线把错误记 录划去�在旁记下正确数据并签名以示负责� 。 7.7.2.3 记录所用各种符号和代号要统一、明了、避免混乱�记录 的有效数字要和精度要求相适应。 7.7.2.4 记录要完整�对记录本和打印记录的页首�页末及各栏要 按规定填写齐全。 7.7.2.5 记录要用中等硬度的黑铅笔书写�字体工整�不得使用自 造的别字作记录。 7.8 质量检查与评价 7.8.1 高精度磁测工作的质量检查率不低于 3�5�精测剖面的 质量检查率应达到 10�绝对点数不少于 30 点。质量检查点的分 布要均匀。关于微磁测量工作的野外观测质量检查与评价�按专 项设计的要求执行。 当检查结果误差超过设计规定�或在某些地段存在明显系统 误差时�应适当增加检查量�以提高检查结果的可信度。 7.8.2 高精度磁测的质量�要分测区�分比例尺�分工作性质�面 积性工作�剖面性工作�评价。计算均方误差时�可将误差过大 的个别点舍弃�但舍弃数不得超过相应检查点数的 1。 7.8.3 磁性参数测定的质量检查率应达 10。检查时对仪器安置� 标本体积测定和装盒等�均需要重新进行。磁化率和剩余磁化强度 的测定质量�以平均相对误差为评价标准�计算公式与 5.2.2 条第 �2�式相同。剩余磁化强度向量的方向测定质量�以算术平均误 差为评价标准。误差限 10�30�由设计书确定。计算公式为� ∑ n i n u 1 1 δAi�5� 758 式中�δAi第 i 块标本的原始观测与检查观测之差� n检查标本块数� u算术平均误差。 7.8.4 当发现野外观测阶段的工作不够完善�或因资料整理和异 常研究需要时�要及时地补做一定的野外工作。 8. 资料整理、图件编制与成果提交 8.1 资料验收次序 8.1.1 检查验收 7.7.1 条包括的全部原始记录。 8.1.2 对磁测资料和日变资料作预处理�去掉质量不符合要求的数 据� 对数据进行编辑� 对原始观测值进行各项改正� 改正的内容是� a. 基点改正与正常场改正�最小改正值为 0.1nT。 b. 对普通测网观测值作日变改正�最小改正值为 0.1nT。 c. 计算垂向梯度观测值�计算到 0.1nT/m。 d. 把经过预处理的磁测资料转存到磁带上并用打印机把数 据列表打出。 8.1.3 对各原始记录、 表册进行整理、 编目和编号� 编制原始资料索引。 8.1.4 对于预处理自动改正和计算的结果� 要检查计算程序和使用 的重要常数是否正确、发现错误立即改正。 8.1.5 计算所取得的有效数字和每一个计算步骤的标准值� 要与仪 器性能指标及工作精度相适应。 8.1.6 检查验收时对下列原始数据应予作废。 a. 用不符合设计书和本标准要求� 显然不能保证既定观测精 度要求的仪器测得的数据。 b. 经检查测地工作质量不合要求的相应磁测数据。 c. 工作中仪器设备性能变化超出允许范围时相应观测单元 的磁测数据。 若这类资料的数量很大� 应作系统检查观测� 当查明其毫无利用价值时再予以报废。 d. 日变资料作废当天的相应磁测数据。 e. 观测或记录不符合设计书或本标准要求� 导致无法利用的 数据。 759 f. 经检查质量不合格而又无法补救的数据。 g. 标本不符合规格�体积太小或严重风化等� �定名错误而 又无法订证� 测定方法不正确或测定结果不符合要求的磁 性参数资料。 8.2 图件编制 8.2.1 磁测工作结束后�应提交下列图件� 8.2.1.1 说明工作情况和成果的主要图件�包括� a. 交通位置图。 b. 实际材料图。 c. 磁场剖面平面图。 d. 磁场等值线平面图。 e. 典型异常综合剖面图。 f. 推断成果图�推断平面图及推断剖面图� 。 8.2.1.2 原始曲线图及其他辅助图件�包括� a. 日变曲线图及其他表示仪器性能的原始曲线图。 b. 表示观测质量的图件� 质量检查对比曲线图及观测误差分 布图等。 c. 岩石磁性参数统计图件。 d. 若进行了磁场梯度测量和微磁测量等工作� 则应提交磁梯 度和微磁测量的成果图件和各种电算处理图件。 8.2.2 主要图件的编绘应符合 DZ/T006993 的要求。 8.2.2.1 交通位置图 比例尺要适当选择� 保证图内至少要有一个县级以上的城镇以 及重要水系和交通线。 图中要表示出测区位置�必须绘出测区轮廓。 8.2.2.2 实际材料图 要以本项目工作的实际材料为主要内容�包括� a. 各种比例尺工作的测区范围及基线�控制线或测线�专门 剖面线的位置�点线号�适当标注� �闭合方向和闭合差� 控制联测点及联测关系�各种固定标志埋设点。 760 b. 磁测基点位置、编号�磁测质量检查线段�磁性标本采集 点位及编号。 8.2.2.3 磁场剖面平面图 面积性工作需要编绘此图�大比例尺详查工作如异常特征简 单�则可省略� 。其要求是� a. 表示线距和点距的比例尺应一致。 b. 磁场参数比例尺要根据磁测精度和异常强度等因素确定。 以能满足反映有意义的弱异常和低缓异常的需要为前提。 当图幅内局部地段的磁场曲线因参数比例尺较大而重叠 过多�异常又有特殊意义时�可以将此局部地段缩小参数 比例尺绘成角图�但其范围需加框说明。 8.2.2.4 磁场等值线平面图 面积性工作必须编绘此图。具体要求为� a. 用于绘图的数据可据需要进行滤波处理以消除高频干扰 与畸变点的影响�也可用原始数据绘图。 b. 要在仔细分析地质和磁场特征的基础上� 恰当选择等值线 的数值与等值线的间隔。 为能最清晰地反映地质现象与磁 场间的对应关系�等值线之间不必是等差间隔的�但其最 小差值必须大于或等于总均方差的 1.5 倍�并适当凑整。 当数据有正、负值时�必须绘出零值线。 c. 用电子计算机绘制磁场等值线底图时� 要注意消除突变点 对等值线的歪曲并校正边界效应�同时结合地质、构造及 矿产等情况�对等值线作必要的手工修匀。 8.2.2.5 其他各种磁参量等值线平面图 面积性磁测工作一般尚须绘制磁异常等值线平面图� 以及为突 出弱异常而作专项处理得出的各种局部磁异常等值线平面图。这 些图件的绘制要求�基本上与 8.2.2.4 各条要求相同。 8.2.2.6 磁场综合剖面图 面积性磁测中的专门剖面工作� 以及沿独立剖面或路线进行的 磁测工作�均须编绘此图。其磁场参数比例尺要根据磁测精度和 761 异常强度等因素确定。以能满足反映有意义的弱异常和低缓异常 的需要为前提。同一剖面上各种磁场参数比例尺应相同。当剖面 上不同性质的曲线的数量较多时�应将曲线按性质适当分组�分 别绘在剖面上方不同纵向部位。 8.2.2.7 推断成果图 a. 推断平面图以磁参量等值线平面图为底图�推断剖面图以 磁参量剖面图为底图�内容均可适当简化。 b. 要尽可能把推断结果图示出来。推断的前提、方法、结果 和可能的变化范围等�要列表或在图角扼要说明。 c. 推断剖面图上要绘出磁性参数资料�拟合磁参量曲线以及 剩余磁异常曲线等。 d. 要有选择地绘出其他物化探方法的资料和解释推断成果。 e. 要表示出建议的地质和物化探工作范围�以及建议的异常 查证工程。 f. 对于实测与推断的内容�已完成的与建议的工作范围或探 矿工程等�应加以区分。 8.2.2.8 各种推断图件与综合信息成矿预测图件的编制�种类繁 多�可根据需要加以编制。 8.3 成果提交 8.3.1 高精度磁测任务完成后� 应向上级资料管理部门提交经过检 查验收合格的原始资料与经过评审的成果报告和图件。 8.3.2 提
展开阅读全文

资源标签

最新标签

长按识别或保存二维码,关注学链未来公众号

copyright@ 2019-2020“矿业文库”网

矿业文库合伙人QQ群 3073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