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层气物性参数随埋深变化规律研究.pdf

返回 相似 举报
煤层气物性参数随埋深变化规律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煤层气物性参数随埋深变化规律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 42 卷第 6 期煤 炭 科 学 技 术Vol􀆱 42 No􀆱 6 2014 年6 月Co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June 2014 煤层气物性参数随埋深变化规律研究 叶建平1ꎬ张守仁1ꎬ凌标灿2ꎬ郑贵强2ꎬ吴 见1ꎬ李丹琼3 1􀆱 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ꎬ北京 100011ꎻ2􀆱 华北科技学院ꎬ河北 燕郊 101601ꎻ3􀆱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ꎬ北京 102249 摘 要针对深部煤层煤层气的“高地应力、低渗透性”特性导致开发难度大的问题ꎬ分析了沁水盆地 南部煤层气井岩心试验数据和测井、试井、压裂、生产等实际资料ꎬ研究了主要储层物性参数与埋深的 关系ꎮ 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储层物性随埋深变化规律各不同ꎬ具有跃变式变化特征ꎻ拐点变化值并不 是一个确定埋深ꎮ 利用 BP 神经网络模拟物性参数变化拐点的结果表明选取的关键参数不同ꎬ得到 的物性随埋深变化拐点值是不一致的ꎮ 以力学参数为关键参数的深部煤层埋深拐点为1 043 mꎻ侧重 物性参数的埋深拐点为 659950 mꎻ以产能因素为关键参数的埋深拐点为 9271 171 mꎮ 关键词深部煤层ꎻ煤层气ꎻ储层物性ꎻ神经网络ꎻ沁水盆地ꎻ渗透率ꎻ地应力 中图分类号TD7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0253-2336201406-0035-05 Study on Variation Law of Coalbed Methane Physical Property Parameters with Seam Depth YE Jian ̄ping1ꎬZHANG Shou ̄ren1ꎬLING Biao ̄can2ꎬZHENG Gui ̄qiang2ꎬWU Jian1ꎬLI Dan ̄qiong3 1.China United Coalbed Methane Corporation LimitedꎬBeijing 100011ꎬChinaꎻ 2.North China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ꎬYanjiao 101601ꎬChinaꎻ3.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BeijingꎬBeijing 102249ꎬChina AbstractAccording to high difficult development caused by high geostress and low permeability features of the coalbed methane in deep seamꎬthe paper analyzed the rock core test data of the coalbed methane well in the south part of Qinshui Basin and the loggingꎬwell testꎬ fracturingꎬproduction and other actual informations of the coalbed methane well and studi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hysical property parameters of main reservoir and depth.The study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variation law of different reservoir with seam depth would be dif ̄ ferent and would have jumped type variation features.The variation value of the inflection point would not be a certain buried depth value. The results of the changed inflection point of the physical property parameter simulated with BP neural network showed that due to the se ̄ lected key parameters differentꎬthe obtained physical property with the changed inflection point of the depth would be different.The inflec ̄ tion point value of the deep seam depth with the mechanics parameters as the key parameters was 1 043 m.The deep seam depth inflection point value of the particular physical property parameters was 659950 m.The deep depth inflection point value with production factors as the key parameters was 9271 171 m. Key words deep seamꎻcoalbed methaneꎻreservoir physical propertyꎻneural networkꎻQinshui Basinꎻpermeabilityꎻgeostress 收稿日期2014-03-02ꎻ责任编辑赵 瑞 DOI10.13199/ j.cnki.cst.2014.06.007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资助项目2011ZX05042 作者简介叶建平1962ꎬ男ꎬ浙江宁海人ꎬ教授级高级工程师ꎬ博士ꎮ E-mailyejp@ cnooc􀆱 com􀆱 cn 引用格式叶建平ꎬ张守仁ꎬ凌标灿ꎬ等.煤层气物性参数随埋深变化规律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ꎬ2014ꎬ42635-39. YE Jian ̄pingꎬZHANG Shou ̄renꎬLING Biao ̄canꎬet al.Study on Variation Law of Coalbed Methane Physical Property Parameters with Seam Depth [J].Co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ꎬ2014ꎬ42635-39. 0 引 言 煤层渗透率和含气量是影响煤层气井产量的重 要因素ꎬ在一个盆地内ꎬ含气量增加到某一埋深后即 达到稳定状态ꎬ而渗透率继续降低ꎬ因此存在一个工 业开采煤层气的最佳埋深问题ꎮ 煤的孔隙度、渗透 率与有效应力相关ꎬ含气量、吸附性与沉积环境、煤 成熟度、温度、压力和构造背景等一系列地质储层条 件有关ꎬ国内外学者均对此做了大量研究ꎮ 文献 [1]基于煤是多孔介质模型ꎬ固体介质是不可压缩 的假设ꎬ建立了基于试验和煤层气井数据的渗透率、 孔隙度与应力关系ꎬ随着煤层埋藏埋深和有效应力 增加ꎬ煤层割理缝的宽度减小ꎬ渗透率呈指数级降 低ꎬ认为圣胡安盆地在 300600 m 埋深部煤层的渗 53 2014 年第 6 期煤 炭 科 学 技 术第 42 卷 透率随埋深增加而缓慢降低ꎬ然后快速下降ꎬ所以ꎬ 煤层渗透变化率一般随埋深增加而降低ꎮ 不同的盆 地ꎬ如果压缩系数发生变化ꎬ煤层渗透率随埋深变化 率将改变ꎮ 煤储层渗透率是地应力、埋深、裂隙、储 层压力和水文地质条件等综合作用的结果ꎬ其中地 应力和埋深是主控因素ꎮ 研究表明在小于 510 m 埋深处ꎬ最大主应力为最大水平应力ꎬ中间主应力为 垂向应力上覆岩层压力ꎬ最小主应力为最小水平 应力[2]ꎮ 研究者通过对沁水盆地南部 43 口煤层气 井渗透率和地应力统计分析ꎬ建立了煤储层渗透性 与现今地应力之间的相关关系和模型ꎬ指出随着地 应力增加煤储层试井渗透率呈指数函数关系降低ꎻ 煤储层地应力在 650 m 以浅、650 1 000 m 和 1 0001 500 m 三种埋深条件下ꎬ最大主应力、最小 主应力和垂直主应力大小随埋深增加发生转 换[3-5]ꎮ 研究认为ꎬ地质构造是决定煤层气地质条件和 开采条件的根本ꎮ 影响煤层气保存的主要因素是吸 附能力和最小流体静压头[6]ꎮ 煤层气吸附量受温 度和压力的影响ꎬ三者之间关系一般符合朗格缪尔 全因素模型[7-9]ꎮ 地层温度和地层压力对煤层吸附 性的影响呈现出 2 种截然不同的效应ꎮ 浅部地层的 温度相对较低ꎬ煤层埋深引起垂直应力增高ꎬ正效应 可能发挥主导作用ꎻ深部地层的温度增高ꎬ其产生的 负效应甚至可能远大于地层压力正效应ꎬ造成煤层 吸附能力减弱ꎬ含气量显著低于浅部煤层ꎬ这正是深 部煤层气地质条件的特殊性之一ꎮ 对鄂尔多斯盆地 东部的深部煤层气研究认为ꎬ随埋深增加含气量先 增大后减小ꎬ变化拐点在 1 000 m 处[10-13]ꎮ 从目前研究现状看ꎬ对煤储层物性参数的研究 主要集中在浅部区域ꎬ对深部煤层物性参数随埋深 变化规律和地应力对煤储层渗透性的影响研究远不 够ꎬ尤其是单因素储层物性参数如温度、压力、渗透 率、含气量、吸附量等随埋深或有效应力的变化拐点 值是否存在ꎬ哪些因素影响其变化规律ꎬ这种随埋深 变化规律将对深部煤层气井钻完井、增产改造技术 的优化改进和适宜的排采制度的建立产生重大影 响ꎮ 基于此ꎬ笔者研究了单因素储层物性随着埋深 的变化规律ꎬ通过 BP 神经网络方法模拟计算分类 储层物性随埋深变化规律ꎬ分析随埋深变化的临界 变化点埋深ꎬ俗称拐点埋深ꎬ试图通过深部煤层储层 物性随埋深变化的规律研究ꎬ以期为深部煤层煤层 气的勘探开发研究提供参考ꎮ 1 煤层气物性参数随埋深变化规律分析 研究的煤储层物性参数主要包括含气性、孔隙 度、渗透率等煤储层物性和地温、储层压力、破裂压 力、地应力等ꎬ统计数据主要来自沁水盆地煤层气井 实测的岩心测试、试井、压裂和测井解释数据ꎮ 1􀆱 1 深部煤层孔隙度变化特征 沁水盆地南部煤层孔隙度与埋深关系如图 1 所 示ꎬ由图 1 可知ꎬ当埋深小于 800 m 时ꎬ孔隙度的分 布范围较宽1% 13%ꎬ而当埋深超过 800 m 时ꎬ 孔隙度的分布则较为集中ꎬ分布在小于 6􀆱 5%的范 围之内ꎮ 这主要是因为埋深增加ꎬ地应力增大ꎬ其中 垂向应力增大后地层的压实作用增强ꎮ 图 1 沁水盆地南部煤层孔隙度随埋深变化 1􀆱 2 深部煤层渗透率变化特征 通过对沁水盆地 63 口煤层气井的埋深与渗透 率的关系进行统计发现ꎬ随着煤层埋深的增加ꎬ渗透 率呈减小的趋势ꎮ 而且ꎬ煤层埋深大于 700 m 后ꎬ随 着煤层埋深的增加ꎬ煤层渗透率减小趋势明显加剧ꎬ 煤层埋深大于 800 m 后ꎬ渗透率基本维持在一个低 值0􀆱 4510-15m2范围内图 2ꎮ 可见ꎬ随着煤层 埋深的增加ꎬ有效应力增加ꎬ煤中的裂隙逐渐闭合ꎬ 使渗透率逐渐减小ꎮ 所以ꎬ对煤层埋深大于 800 m 的煤层气进行开发时ꎬ将面临极低的渗透率ꎮ 图 2 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渗透率随埋深变化 1􀆱 3 深部煤层含气性变化规律 沁水盆地南部柿庄地区煤层含气量较高ꎬ其中 3 号煤层含气量 3􀆱 5525􀆱 48 m3/ t ꎮ 15 号煤层含气 量 8􀆱 1527􀆱 07 m3/ tꎮ 3 号和 15 号煤层含气量都是 自东南向西北随埋深的增大呈现逐渐增高的变化趋 63 叶建平等煤层气物性参数随埋深变化规律研究2014 年第 6 期 势ꎮ 但煤层含气量与埋深关系图 3显示ꎬ柿庄地 区两者相关性较差ꎮ 表明 1 100 m 以浅ꎬ埋深不是 本区含气量的主控因素ꎮ 图 3 沁水盆地南部煤层含气量与埋深的相关性 1􀆱 4 深部煤层地温变化规律 沁水盆地测试的 5 口井的地温与煤层埋深的关 系如图 4 所示ꎬ由图 4 可知随着埋深的增加ꎬ温度 呈对数逐渐增加ꎮ 在浅部800 m随埋深增加ꎬ地 温增加幅度较大ꎮ 图 4 沁水盆地的地温随煤层埋深变化关系 1􀆱 5 深部煤层地应力变化规律 沁水盆地深部煤层气井的地应力与煤层埋深的 关系如图 5 所示ꎬ从图 5 可看出ꎬ随埋深增加ꎬ最大 水平主应力增加ꎬ地应力呈台阶式跃变ꎬ在埋深 600 和 900 m 处均有阶跃式变化ꎮ 图 5 沁水盆地最大水平主应力与煤层埋深关系 通过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井压裂数据和测井数 据统计ꎬ地层最大水平主应力 σH、最小水平主应力 σh、垂直主应力 σv随着埋深的增加ꎬ地应力发生状 态转换ꎮ 在埋深小于 650 m 以浅ꎬσvσhσHꎻ在埋 深 650920 mꎬσhσvσHꎻ在埋深大于 920 mꎬσh σHσv图 6ꎮ 1􀆱 6 煤储层物性参数变化规律 煤储层物性均具有跃变式变化特征煤层孔隙 图 6 沁水盆地南部主应力随煤层埋深转换特征 度在 800 m 的埋深点具有明显变化ꎻ煤层渗透率在 埋深 700800 m 具有跃变式变化ꎻ煤储层温度在埋 深 800 m 增大幅度明显变小ꎻ煤储层最大水平主应 力在埋深 600、900 m 均有阶跃式变化ꎮ 2 煤层气物性参数随埋深变化模型的建立 为进一步研究深部煤层物性参数随埋深的变化 规律及参数变化的拐点值ꎬ采用 BP 神经网络方法 模拟物性参数随埋深的变化规律ꎬ并确定出物性参 数变化的临界埋深ꎮ 数值模拟的主要操作步骤如 下①选取原数据ꎻ②数据归一化处理ꎻ③用 Matlab 软件进行先期非线性回归ꎻ④再次用 Matlab 进行方 程回归ꎻ⑤确定不同参数的权重ꎻ⑥首次确定各参数 随着埋深变化的突变点ꎻ⑦利用回归方程初次划分 出深、浅煤层的埋深ꎻ⑧利用迭代法重新计算埋深ꎬ 直至首次突变点值与埋深落在同一区间内ꎬ则该埋 深即深部煤层临界埋深ꎮ 2􀆱 1 特性参数数据的选取 为比较不同参数差异对模拟结果的影响ꎬ分别 选取力学参数、物性参数和产能参数为关键参数ꎮ 以上参数主要来自于沁水盆地的阵列声波测井数 据、储层物性数据和国内外典型深部煤层气的产能 数据ꎮ 选取纵波速度、井内温度、破裂压力为关键力 学参数ꎬ渗透率、吸附量、储层压力、温度和镜质体反 射率为物性参数ꎬ含气量、渗透率、储层压力和日产 气量为关键产能参数ꎮ 以力学参数为例ꎬ经归一化 处理并剔除某些参数后的力学参数见表 1ꎮ 2􀆱 2 模拟结果分析 1侧重力学参数的数值模拟结果分析ꎮ 选取 深部煤层储层关键参数为埋深、纵波、温度和破裂压 力ꎬ通过 Matlab 数值模拟ꎬ得到深部煤层储层关键 参数耦合的回归方程为 H = 0􀆱 247 - 0􀆱 210 7P + 0􀆱 939 4T + 0􀆱 004 4Pt 式中H 为煤层埋深ꎬ耦合区间最大值为 1 461 mꎻP 为测井纵波速度ꎬ耦合区间最大值 3􀆱 982 m/ msꎻT 73 2014 年第 6 期煤 炭 科 学 技 术第 42 卷 为井内温度ꎬ耦合区间最大值 47􀆱 28 ℃ꎻPt为破裂压力ꎬ耦合区间最大值 30􀆱 14 MPaꎮ 表 1 经归一化处理并剔除某些参数后的力学参数 井号层位井深/ m 经归一化处理的力学参数 纵波速度横波速度井内温度破裂压力井深 SX-007太原组 1 3181 321 1 3251 326 0􀆱 801 858 0􀆱 855 349 0􀆱 682 344 0􀆱 607 413 0􀆱 767 555 0􀆱 769 882 0􀆱 627 405 0􀆱 825 813 0􀆱 902 122 0􀆱 906 913 SX-008太原组 1 1261 128 1 1701 180 0􀆱 819 940 0􀆱 803 114 0􀆱 567 557 0􀆱 556 397 0􀆱 740 271 0􀆱 761 421 0􀆱 888 188 1􀆱 000 000 0􀆱 770 705 0􀆱 800 821 SX-010太原组 1 4121 413 1 4521 456 1 4611 464 0􀆱 886 740 0􀆱 799 347 0􀆱 855 349 0􀆱 595 855 0􀆱 548 824 0􀆱 664 807 0􀆱 970 178 0􀆱 998 308 1􀆱 000 000 0􀆱 857 332 0􀆱 829 794 0􀆱 872 263 0􀆱 966 461 0􀆱 99 384 1􀆱 000 000 SX-011太原组1 3011 3090􀆱 881 4670􀆱 680 3510􀆱 702 4110􀆱 412 7410􀆱 890 486 SX-016太原组1 1981 1991􀆱 000 0000􀆱 677 5610􀆱 771 9970􀆱 930 3250􀆱 819 986 SX-023太原组 1 2251 236 869875 960961 977978 993994 997999 0􀆱 927 675 0􀆱 799 347 0􀆱 964 591 0􀆱 967 855 0􀆱 905 575 0􀆱 837 519 0􀆱 569 550 0􀆱 569 550 0􀆱 820 646 0􀆱 760 462 0􀆱 787 166 0􀆱 612 595 0􀆱 782 572 0􀆱 681 261 0􀆱 730 118 0􀆱 737 944 0􀆱 743 232 0􀆱 744 924 0􀆱 792 303 0􀆱 646 649 0􀆱 596 549 0􀆱 643 663 0􀆱 532 515 0􀆱 713 338 0􀆱 838 467 0􀆱 594 798 0􀆱 657 084 0􀆱 668 720 0􀆱 679 671 0􀆱 682 409 对埋深与纵波、温度和破裂压力等参数的权重 进行数值模拟ꎬ得到权重结果参数 P、T、Pt权重分 别为 0􀆱 079 9、0􀆱 227 4、0􀆱 692 7ꎻ可见本组耦合参数 中ꎬ破裂压力权重最大ꎬ对确定埋深影响最大ꎬ温度 因素次之ꎬ而纵波对于确定埋深影响较小ꎮ 2侧重储层物性参数的数值模拟结果ꎮ 经过 BP 神经网络数值模拟ꎬ对参数渗透率 k、吸附量 Q、 储层压力 Pc、井内温度 T 和镜质组反射率 Ro进行方 程耦合ꎬ得到的回归方程为 H=-0􀆱 376 5-0􀆱 005 5k- 0􀆱 006 8Q + 0􀆱 225 4Pc+ 1􀆱 080 3T + 0􀆱 129 6Roꎬ 参 数 k、Q、Pc、T、Ro的权重分别为 0􀆱 811 7、0􀆱 051 9、 0􀆱 114 4、0􀆱 011 1、0􀆱 010 9ꎮ 3侧重产能参数的数值模拟结果ꎮ 经 BP 神经 网络数值模拟ꎬ以 Q、k、Pc和日产气量 Qg为主要参 数的耦合方程ꎬ得到的回归方程为 H = 0􀆱 075 5+ 0􀆱 163 6Q-0􀆱 070 9k+0􀆱 888 6Pc-0􀆱 066 4Qgꎬ侧重产 能的耦合参数经过数值模拟ꎬ得到参数 Q、k、Pc、Qg 的权重分别为 0􀆱 053 7、0􀆱 575 4、0􀆱 063 5、0􀆱 307 4ꎮ 2􀆱 3 拐点值的确定 1以力学参数为关键参数的拐点埋深ꎮ 与侧 重储层物性为关键参数的计算方法相同ꎬ可以计算 出以力学参数为关键参数的深部煤层埋深界线为 1 043 mꎬ而实际取的拐点为 997 mꎬ两者误差为 4􀆱 6%ꎬ在误差允许范围内ꎮ 2以储层物性为关键参数的拐点埋深ꎮ 首次 选取深部煤层储层参数的拐点埋深为 665686 mꎬ 利用耦合公式得出储层参数拐点埋深为 628 726 mꎻ此埋深与初选埋深差值较大ꎬ利用迭代法ꎬ重新 取参数范围ꎮ 经过迭代最终得到侧重物性参数的埋 深为 659950 mꎮ 3以产能为关键参数的拐点埋深ꎮ 利用耦合 公式得出产能参数拐点埋深为 8001 000 mꎻ计算 出以产能因素为关键参数的深部煤层埋深界限为 876 991 mꎬ计算值与选取值在误差允许范围内ꎮ 故而确定以产能因素为关键参数的埋深界限为 9271 171 mꎮ 采用 BP 神经网络模拟的结果显示选取的关 键参数不同ꎬ得到的物性埋深拐点是不一致的ꎮ 以 力学参数为关键参数的深部煤层埋深拐点为 1 043 mꎻ侧重物性参数的埋深拐点为 659950 mꎻ而以产 能因素为关键参数的埋深拐点为 9271 171 mꎮ 由 此可以认为ꎬ以渗透率为主的煤储层物性参数和以 破裂压力为主的岩石力学参数以及产能参数在埋深 拐点上存在差异性ꎬ其影响机理值得深入研究ꎮ 3 结 论 1在沁水盆地南部煤层试验数据和煤层气井 测井、试井、压裂、生产等实际资料分析的基础上ꎬ通 83 叶建平等煤层气物性参数随埋深变化规律研究2014 年第 6 期 过对深浅煤层煤层气储层物性、物性参数变化规律 和埋深拐点的研究表明ꎬ储层物性均具有跃变式变 化特征在埋深 620 m 处ꎬ垂直应力大于最小水平主 应力ꎬ应力发生转换ꎮ 在埋深 700800 m 处ꎬ煤层 孔隙度、渗透率、储层温度发生跃变式变化ꎮ 在埋深 9001 000 m 处ꎬ垂直应力大于最大水平主应力ꎬ应 力再次发生转换ꎮ 2由于埋深拐点的存在ꎬ在地质研究、钻井压 裂等工程作业、排采生产等相关环节应采取对应的 技术措施ꎮ 例如由于地应力临界转换埋深的不同ꎬ 造成在压裂工艺选择时要考虑是以垂向裂缝为主ꎬ 还是以水平裂缝为主ꎬ或者是中间的过渡地带ꎮ 由 于埋深拐点不同ꎬ对煤层气的开采工艺和技术也产 生影响ꎬ在已知拐点数值的情况下ꎬ可以决定是采取 简单工艺或者复杂工艺来进行开采ꎬ并对开采的可 行性和开采成本进行分析ꎮ 3BP 神经网络模拟计算结果表明ꎬ以岩石力 学参数和产能参数为关键参数ꎬ埋深拐点为 927 1 171 mꎬ中值在1 000 m 左右ꎻ侧重物性参数的埋深 拐点为 659950 mꎬ中值在 800 m 左右ꎮ 研究表明ꎬ 煤层气物性参数埋深拐点不是固定的ꎬ不同类型的 煤层气物性参数其埋深拐点是不同的ꎮ 当然ꎬ不同 的盆地ꎬ由于煤层压缩系数不同ꎬ地应力条件不同ꎬ 物性参数埋深拐点表现出不同ꎮ 由此表明ꎬ随着埋 深增加ꎬ孔渗、含气性、地应力和有效应力发生拐点 性变化ꎬ它对煤层气的井位优选ꎬ增产改造工艺优化 和排采制度完善等各个生产环节具有指导意义ꎮ 致谢参加研究工作的还有陆小霞、付晓龙等研 究生ꎬ同时得到戴俊生、黄文辉、张遂安、王延斌、朱 希安等教授的指导ꎬ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谢意 参考文献 [1] Mckee C RꎬBumb A Cꎬ Way S Cꎬet al.应用渗透率与埋深关系 评价煤层天然气的生产潜力[M].地质矿产部ꎬ译.郑州河南 科学技术出版社ꎬ199056-59. [2] 傅雪海ꎬ秦勇敢ꎬ李贵中ꎬ等.山西沁水盆地中、南部煤储层渗透 率影响因素[J].地质力学学报ꎬ2001ꎬ712618-622. [3] 孟召平ꎬ田永东ꎬ李国富ꎬ等.沁水盆地南部煤储层渗透性与地 应力之间关系和控制机理研究[J].自然科学进展ꎬ2009ꎬ19 101142-1147. [4] 田永东.沁水盆地南部煤储层参数及其对煤层气井产能的控制 [D].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北京ꎬ200934-39. [5] 许 浩ꎬ汤达祯ꎬ唐书恒ꎬ等.沁南地区重点区块煤储层渗透率 控制因素及产能响应[C] / /2011 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 京地质出版社ꎬ201155-62. [6] Malone P GꎬBriscone F HꎬCamp B Sꎬet al.亚拉巴马州勇士盆地 GRI/ USSC 大印地安溪工区煤层低天然气含量的发现及解释 [M].地质矿产部ꎬ译. 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ꎬ1990 44-50. [7] 秦 勇ꎬ袁 亮ꎬ胡千庭ꎬ等.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技术现状及 发展方向[J].煤炭科学技术ꎬ2012ꎬ4010351-357. [8] 闫涛滔ꎬ刘大锰ꎬ姚艳斌ꎬ等.地震技术在长治经纺矿区煤储层 研究中的应用[J].煤炭科学技术ꎬ2012ꎬ402102-106. [9] 胡宝林ꎬ车 遥ꎬ杨 起ꎬ等.吐哈盆地煤储层物性特征研究及 煤层气资源前景[J].煤炭科学技术ꎬ2003ꎬ31450-53. [10] 许 浩ꎬ张尚虎ꎬ冷 雪ꎬ等.沁水盆地煤储层孔隙系统模型与 物性分析[J].科学通报ꎬ2005ꎬ50145-50. [11] 秦 勇ꎬ 汤达祯ꎬ刘大锰ꎬ等.煤储层开发动态地质评价理论 与技术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ꎬ2014ꎬ42180-88. [12] 刘大锰ꎬ姚艳斌ꎬ蔡益栋ꎬ等.煤层气储层地质与动态评价研究 进展[J].煤炭科学技术ꎬ2010ꎬ381110-16. [13] 汤达祯.煤储层物性控制机理及有利储层预测方法[M].北 京科学出版社ꎬ201077-80. 􀤍􀤍􀤍􀤍􀤍􀤍􀤍􀤍􀤍􀤍􀤍􀤍􀤍􀤍􀤍􀤍􀤍􀤍􀤍􀤍􀤍􀤍􀤍􀤍􀤍􀤍􀤍􀤍􀤍􀤍􀤍􀤍􀤍􀤍􀤍􀤍􀤍􀤍􀤍􀤍􀤍􀤍􀤍􀤍􀤍􀤍􀤍􀤍 上接第 52 页 采的一种成本低、效率高的抽采方式ꎮ 采动区地面 井在开采煤层群的矿井将成为一种重要的、高效的 瓦斯抽采方式ꎬ它不受井下时空条件的限制ꎬ更易于 应用和实施ꎮ 采动区地面井对开采单一煤层的矿井 仍然有很好的抽采效果ꎬ而且由于抽采的瓦斯主要 来自开采层工作面ꎬ能显著降低工作面瓦斯涌出量、 降低瓦斯浓度ꎮ 采动区地面井抽采也还有一些技术 问题需要完善提高ꎬ如提高防止地面井损毁的技术 可靠性ꎬ解决山区地面井施工的问题等ꎮ 参考文献 [1] 赵全福.煤矿安全手册[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ꎬ1994. [2] 张铁岗.矿井瓦斯综合治理技术[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ꎬ 2001. [3] 于不凡ꎬ王佑安.煤矿瓦斯灾害防治及利用技术手册[M].北 京煤炭工业出版社ꎬ2000. [4] 抚顺矿务局ꎬ阳泉矿务局ꎬ煤科院抚顺研究所.煤矿抽采瓦斯手 册[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ꎬ1980. [5] 袁 亮.松软低透煤层群瓦斯抽采理论与技术[M].北京煤炭 工业出版社ꎬ2004. [6] 王显政.煤矿安全新技术[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ꎬ2002. [7] 李日富ꎬ梁运培ꎬ张 军.地面钻孔抽采采空区瓦斯效率影响因 素研究[J].煤炭学报ꎬ2009ꎬ347942-946. [8] 孙海涛.采动影响下地面钻井的变形破坏机理研究[D].重庆 重庆大学ꎬ2008. [9] 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ꎬ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研究 院ꎬ澳大利亚联邦工业科学园.地面钻孔抽采采动区域瓦斯技 术研究[R].淮南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ꎬ2006. 93
展开阅读全文

资源标签

最新标签

长按识别或保存二维码,关注学链未来公众号

copyright@ 2019-2020“矿业文库”网

矿业文库合伙人QQ群 3073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