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演化与地质灾害.pdf

返回 相似 举报
地貌演化与地质灾害.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地貌演化与地质灾害.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地貌演化与地质灾害.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地貌 演 化与地质 灾害 姜本鸿 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勘m . J总队 摘要 本文根据地貌演化的自稳自组 、 能量传递与耗散 、 地貌演化不可逆等特征 , 用二元体系温 度均匀时热力学扩散作用对地貌演化过程进行模拟 , 建立了地貌演化过程中 “ 力 ”与物质流之间的 唯象方程 , 认为决定地貌演化的有三种力源 ; 同时用能量传递与耗散过程建立了 “ 力 ”与能量流之 间的唯象方程 。 二者特征相似 , 互为补充 , 联合反映了地貌演化动力学的基本特征 。 根据地貌演化 的力源特征及唯象方程解的特性 , 将地貌分为三大类五个亚类 , 在此基础上 , 分析探讨了与之相 关的区域地壳稳定性分类和区域地质灾害发育的基本特征 。 人类生活的地球表面大至大陆 、 洋盆 、 山岳 、 平原 , 小至小的溶洞 、 洪积扇 、 冲沟等形态 大小不等 、 千姿百态 、 成因复杂的地貌是地球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下长期作用的结果 , 它们各 自处于地貌演化的各个不同阶段 , 按不同的规律处在不同的空间地段 , 使地貌呈现出一幅时 空叠错的 “ 镶嵌 ” 图案 。 人们研究地貌时 , 往往偏重于 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 1 地貌的几何学研究形态 、 高程 、 切割等 ; 2 地貌与构造关系研究特别是与新构造运动之间的关系 ; 3 与地貌演化相关的 第三纪至第四纪地层研究 。 而对地貌演化及演化动力学研 究不够深入 。 本文通过热力学模 拟 、 能量传递与耗散过程的理论推导 , 目的就是建立地貌演化动力学模型 , 为人们研究地壳 形变 、 区域地壳稳定 、 地质灾害地震 、 崩塌 、 滑坡 、 泥石流等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 一 、 地貌演化过程是地球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下地貌系统 自稳自组 、 能量传递与耗散的不可逆过程 早在 1899 年 , 美国地貌学家w . M . 戴维斯提出 “地理循环 说 ”[ l j 阁 , 戴维斯认为 , 地貌受 三种变量相互作用的影响 构造运动 、 外力作用和时间 。 他假定构造运动上升之后和气候 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 地貌发展演化沿着下列阶段进行 “将会 有一个短暂而起伏迅速增加的青 年期 , 一个起伏最强烈 、 地形变化最大的壮年期和一个起伏微弱而无限长的老年期 , 这时的 地形进一步发展是非常缓慢的 , 每一部分都消失在后继部分之中 , 然而 , 每一部分都具有与 别的时期找不到的形态为其主要特征 ” 。 如图 1 所示 , 戴维斯的 “地理 循环说 ” 充分地反映了 地貌演化的总趋势 , 反映了地貌演化过程为一不可逆过程 。 其实 , w . M . 戴维斯的 “地理循 环说 ” 是一个理想化的地貌演化模式 。 我们知道 , 地壳无 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无时无刻地不经受着各种各样的构造变动和各种外动力地质作用 , 每一 次构造运动所造就的地貌一概都遭受到 后继构造运动的影响 ; 同时也无时无刻不受地球的外 部动力 、 人类活动等作用的影响 , 对各种地貌单元无一例外地进行着风化作用 、 剥蚀作用 、 搬运和沉积作用 , 在此过程中存在着地貌演化的变异现象 , 因而地貌演化过程是一个不断地 与地球内外环境进行着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开放系统 。 1 03 每次构造运动都要 造 就一定的地貌 单元 , 假定 在没有后继构 造运动影响 的情况下 , 地貌演化就沿 着戴维斯演化方向进行 。 我们知道 , 在地貌演化过 程中 , 地貌单元体不断地 通过自身特点进行调整 , 如地壳的均衡调整作用 、 地壳表层次各种重力作用 、 以及在水 、 冰川 、 风等物质 载体的作用进行的外动力 地质作用 。 人们知道 , 地壳 的均衡调整作用是地球 内 非常普遍的地质作用 , 均 衡异常梯度带往往是地震 地质灾害发生的重要场所 ; 地壳表层次重力作用形 成 了如 篙山重力滑动构造 , 老年期 J高 度 上升 时间 {静潮 壮年期 老年期 为壮年期青年期若干倍 , 凸形 一 凹形谷坡 形成河漫滩 、 _ , _ 一 一 淮 半 原一 时间 图 1 w . M . 戴维斯地貌发展阶段模式 A . 模式立体图 ;B . 模式解析图 据戴维斯 , 198 9 年 山前地带形成的重力扩展构造以及底辟构造等 ; 当外界条件变化到一定的范围内 , 特别是在 地震 、 气候 、 人类活动等诱发因素的影响下 , 崩塌 、 滑坡 、 泥石流等地质作用是地质灾害的主 要类型 。 以 上各种地质作用充分地反映了地貌演化过程中 自稳自组现象闭 。 地震 、 滑坡 、 崩 塌 、 泥石流等地质现象就是耗散结构[ 4 ]理论中的涨落和突变 , 耗散结构创始人 比利时学者普 利高津教授认为 “一 个远离平衡的开放系统 , 通过不断地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 , 克服混乱 , 维持稳定 , 当外界条件变化到一定的阀值时 , 系统就会通过涨落而发生突变 , 从 而形成了一种无序状态转变为一种时间 、 空间和功能上有序的耗散结构 。” 因此 , 地貌的演化过程 , 是地貌在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下通过地壳的均衡调整作用 、 地壳 表层的各种重力作用等 自稳自组的过程 , 是在与外界进行着物质和能量交换过程中物质与能 量的传递与耗散的不可逆过程 , 地震 、 崩塌 、 滑坡 、 泥石流等是地貌演化过程中的产物 。 二 、 地貌演化动力学热力学扩散模型 一基本假定 在对地貌演化过程进行模拟之前 , 有必要对地貌演化过程进行简化和 必要的假定 。 如图 2 是对地貌演化过程的简化 , 很明显该简化过程的始态与终态与热力学扩散作用的 始态和终态相似 , 只是中间过程不同 , 据此我们用热力学扩散作用对地貌演 化过程进行模 拟 , 因此我们作如下假定 1 地貌形成后不受构造运动的影响 ; 2 地貌单元体是一个均质体 ; 3 地貌演化过程中不存在化学反应 , 没有质量亏损 , 即质量 、 能量守恒 。 104 二令 二乡 M aho V I V Z 始态 非平衡态, 中间态终态 平衡态 图 2 地貌演化简化模式 二非平衡体系演化动力学基本特征 由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 , 若体系处于非平衡态 , 它一定要趋向平衡 , 这一过程称为不可 逆过程 。 人们知道 , 温度梯度 、 浓度梯度 、 势梯度等是引起不可逆过程的量 , 在不可逆过程中 称之为 “力, ’ 又称驱动力 , 常以又 i一1 , 2 , ⋯ , n 表示之 。 一般地 , 任何一种 “ 力 ”能引起任何一 种流包括物质流和能量流 , 常记为 了 , 对于这种 “力”引起流 的现象 , 在不可逆过程热力学中常用唯象方程[ s ]来描述 。 若有一稍偏离平衡状态的体系 , 即其中的力很微弱 , 因平衡时的 “力”为零, 这时的流也 为零 , 稍偏离平衡时的流可按力展开成下列级数 定也 . _ , 刃 、 、 沈 . 1 _ , 护J ; 、 比比 J , 一 J 0 十叭 又不, 人K 十二石又不厂;二 - 入 K 入, 十 ⋯ x口z、尤 乙K明dAK口人阴 上式右边第一项为平衡时的流 , 值为零 , 第三项以后各项值已很小 , 可以忽略不计 , 于 是有 了 一 影毅 丸 , 令L i “一 篆 , 则 一刃么 *XK K k , l , 2 , ⋯ , n 1 我们称l 式为唯象方程 , 它表明对于任一种流来说 , 所有的力都有所贡献 , 系数 么 * 称 为唯象系数 , 玩决定于体系的内部结构和性质 , 根据 o ns a ge r 理论 只要对流 了 、 和力 又 二 作一 适 当选择 , L * 是对称的 , 即 L 。* L ‘。i, kl , 2 , ⋯ , n 2 ca smi r 曾证明 , 所谓对力与流的适当选择是它们和嫡增率 a 一 由/砚之间满足以下关系 式 a 一 蔚 ;又 ’ 3 三温度均匀扩散作用唯象方程理论推导及地貌动力涵义 江培漠[ s j 1988 在讨论连续体系不可逆过 程热力学时 ,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热力学定律 分别得出 全九一 。 4 以及 , 粤一 di v 任 乙 J q 一艺队J K 〔子 , 一g rad, / 对 二 矛 、 一T g rad 瞥 一f 。 、K、〕 / 1K 了 、 为相对于质心的流 , p一执/ 。 5 K 每 一 单位上的外力 , 脚 姚 表示化学亲合力 令 为单位体积内的质量 , T 为温度 , 劳 、 是作用于物质 , 群二 为组份 K 的化学势 , 粉为化学计算系数 灵 。 一一g rad , / 6 105 、、 产、. 了 内了 R ” 了、 了‘、 灵 二 FK一 Tg, ad 带 A-一刃产K奴 则5 式可写成 d喜 p 丽 -一 9 式第一项是外部的 , 况下 D IV 几一 刃产KJ K K T J ,又 。 厉疚 ; A f 。 /T 9 第二项是由内部不可逆过程产生的 , 在不考虑外界是作用的情 , 一入 又 对疚 ‘ 叮 。 /T 10 上式表明 , 连续体系的嫡增率是热传导入又 、 物质扩散九又 、 和化学反应A f 。 的结 果 , 根据基本假定 , 我们用温度均匀二元体系扩散作用对地貌 演化过程进行模拟 , 相应地 6 、 7 、 8可写成 元 一一g ra dT/T一o 又 一 矛 K 一少g rad 宁 一 户 K 一grad ; K , A 0 因式10 可写成 a 刃J *又 、 /T 1 1 由4式得 a - 口 万了 二 灵 、 一灵 , 〕/T 12 可以证明 11 、 1 2两式是等效的 , 几- 刃L乙kX * K1 13 对于 12 式 , 当灵 1 一又 2 一 一 又 , 时 达到平衡态 , 此时 刃城一0 。一 。 , 相应地了一。 , 此时体系无扩散作用发生 , 即 14 对于二元体系 , L 1 1 由 12式可得 一1 14 式可写成 L l 0 , L 21 L Z 0 , L l , L 2 1 0 , L l L Z 0 15 一 1 4峥 一 刃L 云kX * 一X 。 16 对于二元体系有 了 , 石 ,, 又 , 一又 2 , 了 2 石 2, 又 , 一又 2 石, 2又 , 一又 2 - 一 j l . 因此这时 12 式有 a 一了 1又, 大又 2 /T一了 1 又 、 一 又 2 /望 根据又 二 一矛 、 一 g ra d 产‘, , 对于二元组份扩散体系 , 又 , 一又 2 一广l一F 一grad 群1grad产 矛 , 一声 2 一g rad 产,一群2 由热力学定律可得 如 ‘ -一考娜T 彻 , 困 誓 , , 洲C ,, 同样可写成 gr ad 、 一一云 、grad, 护 x gradp , 胃 , 如 K ‘ 、二丁了 1 试 - , 尸g rad e , 106 因为d T 一0 , 故又有 gra d 群1 一V grad群2V 1二‘ , ‘ 毅 ,g ra‘ Cl Zgrd, 毅,g ra d CZ 其中 尸为压力 , 护为摩尔体积 , c 为浓度 , ; 为化学位 , 利用G i bb s一Du h em 公式 c l 务 一姚 缓 一0 及 C l CZ一‘ 得 1 一 仇 十 grad召1一产2 V , 一V Z g r adP 鲁 grdC I, 因而 私一无 l 一 仇 X l 一X Z F ; 一F Z 一V , 一犷 2 gr adP g rad CI, 因而了 , 一 了 2 一L l l 戊 , 一 又 一乙 , 1 [矛 ; 一 户 2 一护 l 一犷 2 g r ad 尸 gr ad c l] 17 上式就是温度均匀时二元体系扩散动力学模型 , 其特征与地貌演化特征相似 , 用来模拟 地貌动力学 , 17 式将赋予以下新涵义 1矛 1 一声 2 项是强迫扩散项 , 在地貌演化过程中 , 该项主要是促使地壳均衡调整 , 从而 使地貌单元体与地壳甚至地慢地质达到物质 、 能量等新的平衡 , 在未达到均衡状态之前 , 在 均衡异常梯度带 , 常常伴随地震 、 地质灾害的发生 , 该项又可称为主动扩散项 ; 2矿 , 一萨 2 gr a d p 项是地壳表层次重力扩散项 , 在地球表面重力作用下 , 地貌单元体内 的物质运移就是由重力势较大的地方朝着重力势较小的地方 , 从而使地貌单元体进行着各种 重力调整 , 如重力滑动构造 , 重力扩展构造等 ; l , 如 1 、 、“少 瓦 、藏夕, ’ 川 、 风等的作用下 鸿r a dc , 为单纯扩散项 , 反映了地貌单元体表面在各种物质载体如水 、 冰 , 地貌单元体单纯的物质迁移 。 第一项是地貌单元体通过自身的重力促使地慢 、 地壳物质进行调整 , 为主动扩散项 , 符 号为正 , 第二 、 三项分别是在重力和各种物质载体作用下自身物质被动调整 , 符号为负 。 因此 , 地貌演化受以上三种力源所控制 , 正 因为这三种力源的存在 , 才使得地貌演化过 程呈自稳自组状态 。 三 、 地貌演化动力学能量传递与耗散模型 地貌演化不仅受内外动力地质作用的控制 , 而且还受到地貌单元体 自身许多特性如岩 性 、 结构构造等的约束 , 设某一构造运动时期经历了m次构造运动阶段 , 传递给地貌单元 体的能量为 E , 第 i次构造运动阶段传递的能量为E ‘ i 一1 , 2 , ⋯ , m , 因而 E一刃E ., 地貌单元 体通过地壳均衡 、 各种重力作用以及其它外动力地作用对地貌单元体所存贮能量不断消耗 , 设地貌单元体通过这些地质作用所 消耗的能量为 E 。, 第j种地质作用所消耗 的能量为 E , , E o 刃E , j 1 , 2 , ⋯ ,n 。 夕1 在某一时刻 ‘ , 的变化率鲁 . 擎与构 造运动时期传递的能量 , 向外界耗散的能量 。。 一 z,一”切/ ’,’ 一 ’ 曰J ’. ’ E . d t 甘’切 一 ’ ,/ 月 ’、 卜J ’ 一 ” J产’才’ ‘, . ’协曰J’ 泪 一 ” 以及地貌单元体所能承载的极限能量 E ‘有关 。 107 我们知道 , 只有 E ‘超过地貌形成的活化能 设为凡 ;时, 地貌才得以形成 , 因而 E 越大 越有利于地貌单元体的形成和发展 , 而凡 1越大, 不利于地貌的形成 , 一1 囚 叨不犷 乃 ‘ d E ;. _ _ _ 一, 二气 与君一刀 。1 石 犷 成 , 一 ,、 正比 , 设比例系数为a l o . 则 a 。E 一E *; d E i一 成l 一 E i 1一尽 随着 E 的不断增大 , 宜 伽 化率会渐渐变小 当达到地貌单元体的承载极限时 , 些 _ 工 . 些 . 砚E , 砚 ’ 系数为 a i ,, 则 即地貌单元体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状态 ,一1 囚I J I I 下 犷 乃 , . 华 与 一 成正 比 , 设比例 口乙 1 d E ,, __ 、 . , __ 、 瓦 ’ 丽 一 “又石 一 君‘, 一 “‘戈石‘ 一 百 地壳的均衡调整作用 , 各种重力作用等消耗着体系的能量 E , 因而 E 。 越大 , 越有利于外 与 d E , 一 砚 界能量的传递 , 因而告 习 之 E。成正比 , 设比例系数为 a i Z, 则 aoE 一E ol a , E , 一E aZE。 a .。 一 a ., E一 a.oEol a ,IE, a‘ZE。, d E i一 d t1一乙 口0 一 J ;l 任 3 , 一 a .o E 。, a .; E , a .ZE。 d ,sE 18 令 1 一凡 同样 则上式 对于某一时刻 t , 鲁 变化率与 “、 E 。有关 , 第j种地质作用的发生同样也需要 外界传递的能量 “达到其活化能量设为 瓜, , 很明显 瓷 鲁 与 “一瓜成正 比 , 设其比例系 数为b j 。, 则 生 . 些 E , 砚 b ,。E 一E *2 随着体系能量的不断消耗 , 即E 0 正 比 , 设其比例系数系数为气 1 , 则 不断增大 , 反而抑“了瓷 鲁 , 因而瓷 鲁 与一 碱 生 . 些 E , dt b, 。E 一E oZ 一 b, IE。 b, oE 一b ,oE。 一b ,IEo 19 利用18 、 19 及能量守恒定律我们可以得出 i 能量守恒方程 刃E , 一刃E , E, E , 为地貌单元体内附加内能 之 l少l 20 、 少 、. 户”L Q 乙 Z‘ 、了 ‘ 、 一 aloE。, a】IE; a12E。al3E E l 一 aZoEhla2 1E, a2 2E。十a23E E Z 些 血 些 d t 厂 | .| 只 .些 td t 108 一a 二。E。, a, IE. aoZE。a, 3E E , m b ,。E 一b loEoZ一bl,E。El m1 ‘ bZ oE 一bZoE oZ一bZIE。EZ m十2 ‘ b ,。E 一b 。EoZ一b,, E 。E. m n ‘ 些 d t 鲤 d t ” 些 成 ‘ || | 只 一|||| 、 i i i 令〔 E;〕一〔 警 ,; 一〔 鲁 些 下 砚 曰 d E 。 ,, l 进 砚 曰 [E i」 一[E ; , E Z , ⋯ , E 二 」 , [E] 一仁E , , E Z, ⋯ , E 」 甲 月|川」 ,., ” ”1 22 2,,a a些 “ 些 “ a l la z l 「 一口 10 一 住2 0 一b l o 一b Zo 一b 一 1 一b2 1 一e 爪0口爪l口抓2 立乙 ,o 一b 1 ”U n”-八 U Žl ,Ž .月 k口口入 -口 入 r|||||||||||||L 一一 门.J B 尸 |L 一[E ‘, , E ., 召。 , 召〕 T [召 , 召。2 , 召。j , ] 月 AE 厂1.一 I J 则1 ‘一 m ‘以及 ml ‘一 机 , ‘相应地 可写成下式 [双」 一[ [A〕 「E , 」 」 r [E . 〕 〔 E;] [[B] [E , 〕 〕 T [E , 〕 上两式可更进一步简化为 [E ‘〕 仁 e 〕 仁 E〕 21 21 式就是地貌演化能量传递与耗散模型 , 由此可以看出 , 影响地貌演化主要取决于构 造运动的强弱 E , E 、 地貌单元体的岩性 、 结构构造等E ,、 凡 , 、 凡 2 以及地貌演化阶段E 。 等因素 , 系数矩阵孙〕 、 [川特别是其中的 氏。 、 a j 0 反映了地貌演化的基本特征 。 比较1 7 、 21 两式 , 二者具有非常相似 , 它们各自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地貌演化的基 本特征 , 17式表达了地貌演化过程中“力 ”与物 质流之间的唯象方程 , 不足之处是对反映地 貌单元体的结构和性质的唯象系数 L , , 分析不够 ; 而 21 式表达了地貌演化过程中能量与能 量流之间的唯象方程 , 二者用矩阵系数匡」 相联系 , 与 17 式相比 , 2 1式中的[刃正好弥补 了 1 7式中L ,1 的不足 。 因此 , 1 7 、 21 两式的联合才真正地反映了地貌演化动力学的基本 特征 , 这也是本文旨在建立的地貌演化动力学模型 。 四 、 地貌演化动力学分类及其与区域地壳稳定性 、 区域地质灾害分布之间的关系 目前人们对地貌的分类只是局限于形态 、 构造等方面的分类 , 从地貌演化动力学角度进 行分类还很少见 , 本文根据地貌演化过程中力源特征及21 式微分方程解的特性对地貌进行 分类 , 进而讨论该分类与区域地壳稳定 、 区域地质灾害分布之间的关系 。 一 根据力源特征对地貌进行分类 几 、 关 令了 1一 劳 1 一劳 2 , 了 2 一 补 , 一护 2 g rad , , 了 一 李 J I 一J Z 一L ; 1 f l 刁群1 、 _ __」 _ 口1 1 ,,。、 小 了 .、, 小 藏 少丁 ’夕gr a u‘ , ’ 只组、l ‘夕八 目J 以 勺联 f 3 、 了 3 三种力源 , 我们将地貌划分以下几种类型 四种力所作用 , 地震 、 崩塌 、 滑坡 、 泥石 10 9 斗 刀」 、 ,Ž 斗 f 2, 冲 f 冲 九 考虑构造运动力令其为而 , 加 上了 , 、 l 活动地貌类 , 该类地貌同时受 声 、 流等地质灾害发育 , 相对应的地壳稳定性分级为区域地壳不稳定级 , 我国的青藏高原就属此 类 ; 2 次活动地貌类 , 构造活动微弱护二0 , 了 1 、 了 2、 了 。三 种力源仍起作用 , 地壳仍未达到 均衡 , 但地震活动减弱 , 崩塌 、 滑坡 、 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仍频繁发生 , 相应的地壳稳定性分级 为地壳次稳定级 ; 3 基本稳定地貌类 , 构造活动微弱 , 地壳基本上处于均衡状态 , 即劳 、 了 l二 。 , 了 2 、 了 3 两 种力源仍起作用 , 地震活动微弱 , 其它地质灾害活动性减弱 . , 相应的地壳稳定性分级为基本 稳定级 ; 4稳定地貌类 , 该类劳 、 了 1、 孔 二0 , 了 3 仍起作用 , 地质灾害微弱 , 地壳稳定 ; 5稳定地貌类又称终极地貌 , 这时矛 、 了 1、 了 2 、 了 3二o , 这是理想的终极地貌 , 地质灾 害不发育 , 地壳稳定 。 二根据21 式微分方程解进行分类 根据微分方程的定性理论困 、 分支理论川 , 21式所表示的m 。个微分方程结合2 0 式可有以下三种解 l 第一类解 不稳定解活动地貌类 这类解有无数个 , 当〔 C〕 、 [E〕在某一值域范围内 , 「 可〕 呈不规则变化 , 随着参数「 C]的变 化 , 稳定性变化具有不稳定性 , 这种解的特性 , 反映了地貌单元体在内外 动力的频繁作用 , 使地壳处于一种不稳定状态 , 地震 、 崩塌 、 滑坡 、 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频发生 , 该类解的地貌 分类与上述分类的第l 类相当 ; 2 第二类解 稳定解次活动稳定地貌类 当[C」 、 「 E 〕取值在一定的范围内 , 「 万」 的解按一定的规律变化 , 地貌演化沿着w . M . 戴 维斯演化方向进行 , 该类包括上述分类中的第2 、 3 、 4 、 5 四类 ; 3 第三类解 周期解准稳定地貌类 当[C」 、 「 E」 在某一值域范围内 , [刃〕呈周期性变化 , 反映了地貌演化的旋迥性 , 地貌演 化的旋迥性可能反映了构造运动的周期性 , 即每次构造运动所造就的地貌单元体大都经受了 w . M . 戴维斯的快速上升构造运动一青年期一壮年期一老年期的演化阶段 , 随后的构造运 动使地貌又重新沿着上述的演化方向进行 。 因此 , 17 、 21 两式联合很好地反映了地貌演化过程中动力学状态 , 综上两种分类得 表 1 五 、 结语 通过对地貌演化过程的模拟 , 我们得出如下几点认识 l 地貌演化过程 , 是地貌单元体在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下通过地壳的均衡调整作用 , 地 壳表层次的各种重力作用以及在各种物质载体如水 、 冰 、 风等的作用下物质的迁移等自稳 自组的过程 , 是在与外界环境不断地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过程中物质和能量传递与耗散的不 可逆过程 。 2 地貌演化动力学可以用以下两式得到充分地概括 a . 在不考虑地貌形成后构造运动影响的情况下 , “力”与物质流 之间的唯象方程为 1 10 表 1 地貌演化动力学分类及其与区域地壳稳定 、 地质灾容的关系 、、了 梦一遭咒 咒 地貌演化化 区域地壳 壳地质灾害害 动动动力学基本特征征稳定性分级级发育的基本特征征 活活动地貌大类类活动地貌貌户 、 了 l、 了 2、 了 3 同时作用于于地壳不稳定级级地震 、崩塌、 滑坡 、 泥石流等等 地地地地貌单元体体体频繁发生生 次次活动一一次活动地貌貌劳二o , 孔 、 了 、 子 3 同时作作地壳次不稳定级级地震活动减弱 , 崩塌 、滑坡、、 稳稳定地貌大类类类用地貌单元体体体泥石流仍频繁发生生 基基基本稳定地貌貌了 2、 了 3 起作用 , , 地壳基本稳定定地震活动微弱 , 崩塌 、滑坡、、 F F F F F F F 、 f 」立0 0 0 0 0 泥石流等活动性减弱弱 稳稳稳定地貌 I 子 3 起作用用地壳稳定级级 地震 、 地质灾害不发育育 F F F F F F F 、 f , 、 f 全0 0 0 0 0 0 0 稳稳稳定地貌 I F 、 f ,、 f Z、 f 之0 0 0 0 0 0 0 又又又称终极地貌 貌貌貌貌 准准稳定地貌大类类准稳定地貌貌 藏类包括以上各类 寸 亨 _ 二 厂, 铭书 、, 君君 、___ Jn 11彻八 __ _ 一 二 Jl -一 JZ 一 。1IL、r z 一 厂Zj 一 、rl 一 FZj吕Iauf 一 丁 万t不不】匕rau‘ IJ UZ、C凡 尸l ,T ,P b . 能量与能量流之间的唯象方程 [可」 一[C」 [E〕 3 地质灾害的形成 、 发生是地貌演化过程中的产物 , 是评价区域地壳稳定性的一个重 要标志 ,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采利用 , 加速了地貌的演化 , 促进了地质灾害的发生 。 本文在编写过程中得到崔政权 、 杨森楠 、 袁登维 、 吴玉华等同志的热情指导 , 在此谨以 致谢 。 参考文献 〔 l〕D a vi s , W . M . , G e o s r a 咖c a lJo u rn , 14 , 1988 , 4 5150组 . 「 2〕杜恒俭 , 陈华慧 , 曹伯勋主编 ,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 . 地质出版社 , 198 1 . [3 ] Er vi nL刁sz1o 李创同译系统 、 结构和经验 , 上海译文出版社 , 1987 . [4」1 . Pr i g匆n e 著 , 从无序到有序 , 上海译文出版社 , 19 87 . 〔 5〕江培漠著 , 地质过程的理论模拟 , 科学 出版社 , 1988 . [6〕张芷芬等 , 常微分方程的定性理论 , 科学出版社 , 198 5 . 口〕张锦炎等 , 常微分方程几何理论与分支理论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1 98 1 . 11 1
展开阅读全文

资源标签

最新标签

长按识别或保存二维码,关注学链未来公众号

copyright@ 2019-2020“矿业文库”网

矿业文库合伙人QQ群 3073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