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矿堆积坝岩土工程技术规范》(GB 50547-2010).pdf

返回 相似 举报
《尾矿堆积坝岩土工程技术规范》(GB 50547-2010).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尾矿堆积坝岩土工程技术规范》(GB 50547-2010).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尾矿堆积坝岩土工程技术规范》(GB 50547-2010).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尾矿堆积坝岩土工程技术规范》(GB 50547-2010).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尾矿堆积坝岩土工程技术规范》(GB 50547-2010).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UDC P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GB 50547 - 2010 尾矿堆积坝岩土工程技术规范 Technical code for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of tailings embankment 2010 - 01 -18 发布2010 - 07 -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联合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瘦总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尾矿堆积坝岩土工程技术规范 GB 50547-2010 女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主编 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木樨地北里甲11号国宏大厦C座4层 邮政编码100038电话6390643363906381 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发行 世界知识印刷厂印刷 850 X 1168毫米1/32 2.5印张60千字 2010年6月第l版2010年6月第1次印刷 印数1-6000册 会 统一书号1580177 377 定价13.00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 第496号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尾矿堆积坝岩土 工程技术规范的公告 现批准尾矿堆积坝岩土工程技术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 GB 50547-2010,自2010年7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1.O. 3、 4.3.5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二0一0年一月十八日 前 本规范是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2005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 制订、修订计划第二批的通知建标函2005J124号文的要求,由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西安勘察设计研究院会同其他6个有关勘察、设 计单位共同编制而成。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 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 上,制定了本规范。 本规范共9章和3个附录,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 定、勘察工作布置、原位测试与室内试验、岩土工程分析评价、勘察 文件编制、监测、加固与治理等。 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 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工程建设标准规范管理处负责日常管理,由中 国有色金属工业西安勘察设计研究院负责具体内容的解释。执行 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有色金属工业西安勘察设计研 究院地址陕西省西安市西影路46号,邮政编码710054, E-mail djbytgf126. com ,以供今后修改时参考。 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和主要审查人 主编单位中国有色金属工业西安勘察设计研究院 参编单位中冶集团武汉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 中冶沈勘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长沙勘察设计研究院 中勘冶金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瑞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1 主要起草人林颂恩黄经秋郭乐群以下按姓氏笔画排列 于行海万凯军王汉强李大毛李珍英 李福申刘文连沈楼燕辛利武杨书涛 杨传德曾昭建董忠级喻国安 主要审查人林在贯1张在明|李广信卢廷浩田文旗 刘石桥任宝珍谭昌奉 2 目次 1总则1 2术语2 3 基本规定4 4 勘察工作布置6 4. 1 一般规定 6 4. 2 资料搜集与工程地质测绘6 4. 3 勘探与取样7 4.4 原位测试与试验9 5 原位测试与室内试验11 5.1 一般规定11 5. 2 静力触探试验11 5. 3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12 5.4 标准贯入试验12 5. 5 十字板剪切试验U幻 5. 6 现场直剪试验13 5. 7 波速测试14 5. 8 抽水试验14 5. 9 注水试验15 5. 10 室内物理力学性质试验16 5.11 室内动力试验17 6 岩土工程分析评价18 7 勘察文件编制22 8监测24 8. 1 一般规定24 1 8.2 日常巡视ωω 8. 3 地下水和库内水位监测门的 8.4 坝体变形监测ωω 9 加固与治理ω8 9.1一般规定什们 9. 2 加固和治理28 9.3 抢险治理方案29 附录A尾矿堆积坝岩土工程勘察任务书 31 附录B尾矿堆积坝工程地质钻探要求 32 附录C孔隙水压力计埋设方法 3日 本规范用词说明......36 引用标准名录37 附条文说明39 2 Contents 1 General provisions 1 2 Terms 2 3 Basic requirement 4 4 Arrangement for investigation 6 4. 1 General requirement 6 4. 2 Data collection and engineering geological survey 6 4. 3 Exploration and sampling 7 4. 4 ln-situ tests and laboratory tests 9 5 In-situ tests and laboratory tests 11 5. 1 General requirement11 5. 2 Static cone penetration test 11 5. 3 Dynamic penetration test02 5. 4 Standard penetration test ... 2 5.5 Vane shear test02 5. 6 ln-si tu shear test 03 5.7 Wave把locitytest4 5. 8 Pumping test...4 5.9 Water injection test05 5. 10 Laboratory tests of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06 5. 11 Laboratory tests of dynamic properties17 6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analysis and uation08 7 Compilation of the inv巳stigationreport... 22 8岛1onitoring24 8. 1 General requirement 24 3 8. 2 Daily inspection 24 8. 3 Monitoring of the ground water level and ponded water level 24 8.4 Dam deation monitoring 26 9 Stabilization and regulation 28 9. 1 General requirement 28 9. 2 Stabilization and regulation 28 9.3 Regulation plan for emergency ... 29 Appendix A The task of geotechnical investigation for tailings embankment 3 1 Appendix B Requirement of engineering geologic drilling for tailiilgs embankment 32 Appendix C . of installation of pore pressure gauges 35 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code 3 6 List of quoted standards 37 Addition 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 3 9 4 1总则 1. 0.1 为在尾矿堆积坝岩土工程工作中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的技术 经济政策,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保护环 境,制定本规范。 1. O. 2 本规范适用于尾矿堆积坝的勘察、评价、监测和治理。 1. O. 3 尾矿堆积坝在堆筑运行过程中必须进行岩土工程勘察。 1. O. 4 本规范规定了尾矿堆积坝岩土工程勘察、评价、监测和治理 的基本技术要求。当本规范与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相抵触 时,应按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1. O. 5 尾矿堆积坝的勘察、评价、监测和治理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 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 2术语 2.0.1 尾矿tailings 选矿和工业生产中形成的细粒或粗粒的,采用水力输送排放, 可用土的特征描述的固体物质。本规范中尾矿还包括铝土矿提取 氧化铝后的固体废弃物赤泥。 2.0.2 尾矿库tailings pond 筑坝拦截谷口或围地构成的用以贮存尾矿的场所。堆存赤泥 的常称为堆场。 2.0.3 初期坝starter dam 用土、石材料筑成的,作为堆积坝的排渗或支撑体的坝。 2.0.4 尾矿堆积坝堆积坝tailings embankment embank ment 生产过程中在初期坝坝顶以上用尾矿冲积堆筑而成的坝。 2.0.5 尾矿坝tailings dam 挡尾矿和水的尾矿库外围构筑物,常泛指尾矿库初期坝和堆积 坝的总体。 2.0.6 全库容the whole reservoir capacity 尾矿坝某标高顶面、下游坡面及库底面所围的容积,包括有效 库容、死水库容、蓄水库容、调洪库容和安全库容五个部分。设计最 终堆积高程时的全库容称为总库容。 2.0.7 沉积滩deposited beach 尾矿冲积形成的沉积体表层。其露出水面的部分称为干滩或 干面滩。 2. O. 8 滩长干滩长度beach length 由滩顶至库内水边长的水平距离。设计最高洪水位时的滩长 2 称作最小滩长。 2. O. 9 滩顶beach crest 沉积滩面与堆积坝外坡的交线,为沉积滩的最高点。 2.0.10 浸润线seepage line 库区内的水体向坝体下游方向渗流时,在坝体内形成的自由水 位。 2.0.11 堆积高度accumulation height 尾矿堆积坝坝顶与初期坝坝顶的高差。 2.0.12 坝高height of dam 堆积坝坝顶与初期坝坝轴线处坝底的高差。达到设计最终堆 积高程时的坝高称为总坝高。 3 3基本规定 3.0.1 尾矿堆积坝岩土工程勘察以下简称“堆积坝勘察“应依据 委托单位提供的勘察任务书进行。任务书的内容应符合本规范附 录A的要求。 3.0.2 堆积坝勘察可根据尾矿库等别确定其勘察等级。I等至田等 尾矿库的堆积坝勘察等级宜定为甲级,其余可定为乙级。 3.0.3 尾矿库等别应根据该期的全库容和坝高按表3.O. 3-1确定, 尾矿堆积坝的级别应根据尾矿库的等别按表3.O. 3-2确定。 表3.O. 3-1 尾矿库等别 等别全库容VXIOm3坝高Hm I E等库具备提高等别条件者 E V;o100 H二,,100 E lOV100 60王三HlOO N lVlO 30H60 V Vl H50时,可停止试验或改用 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 5.3.3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成果整理应包括下列内容 1 绘制单孔触探试验锤击数与贯入深度关系曲线。 2 分层统计触探贯入锤击数的平均值,统计时应对异常值分 析原因并权衡剔除。 5.4 标准贯入试验 5.4.1 标准贯入试验适用于砂性、粉性和蒙古性尾矿。 5.4.2 标准贯入试验应符合下列技术要求 1 试验应提供标准贯入试验的锤击数。 2 在孔壁不稳定时宜采取套管护璧或泥浆护壁的回转钻进法 钻进,钻至试验标高以上15cm处,应清除孔底残土再进行试验。 5.4.3 标准贯入试验成果整理应包括下列内容 1 绘制单孔标准贯入锤击数与深度关系的直方图或将锤击数 直方图标注在钻孔柱状图及工程地质剖面图的相应深度上。 2 分层统计标准贯入锤击数N值的平均值,统计时应对异常 值分析原因并权衡剔除。 5.5 字板剪切试验 5.5.1 十字板剪切试验适用于饱和软教性尾矿层中进行不排水抗 剪强度和灵敏度测试。 5.5.2 十字板剪切试验应符合下列技术要求 1 当尾矿堆积层中存在厚度大于0.5m的饱和软、流塑状态教 性尾矿或地基中存在软士时,宜在钻孔中进行十字板剪切试验,测 定其不排水抗剪强度及灵敏度。 2对均质土层,十字板剪切试验点竖向间距宜为1.Om 1. 5m,同一层位测定总数不宜少于3个;对非均质或夹薄层粉性、砂 性尾矿的层位,宜先做静力触探,结合土层变化,选择软勃土部位进 行试验。 3 当试验点的深度超过10m时,应注意安装好导正系统及测 试设备,拧紧接箍,消除人为与机械误差。 5.5.3 十字板剪切试验整理成果应包括下列内容 1 计算各试验点饱和软、流塑状态布性尾矿或坝基软士的不 排水抗剪峰值强度、残余强度和灵敏度。 2 根据土层条件和工程经验,对实测的十字板不排水抗剪强 度进行修正。 3 绘制单孔不排水峰值强度、残余强度和灵敏度随深度的变 化曲线;需要时,绘制抗剪强度与扭剪角的关系曲线。 5.6 现场直剪试验 5.6.1 现场直剪试验适用于尾矿层、尾矿软弱夹层的接触面、库岸 基底地层的软弱结构面的剪切试验。 5.6.2 现场直剪试验应符合下列技术要求 1 试验的场地应根据尾矿的沉积特征或库岸基底软弱层结构 面的展布状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试验。 2 试验的剪切方向应与岩土体可能发生的滑动方向一致。 3 每组的试验不应少于3个试验点,每一组的各试验点岩性 应基本相同,试体的高度不宜小于20cm,剪切面积不宜小于 0.25时。 13 4 最大正应力应大于该滑动面上最大法向压力。 5.6.3 现场直剪试验成果整理应包括下列内容 1 绘制剪应力与垂直应力关系曲线、剪应力与剪切位移关系 曲线。 2 确定强度参数。 5.7波速测试 5.7.1 波速测试适用于各类尾矿堆积层及坝基各类天然土层的压 缩波、剪切波的波速测定,以获得各岩土层的动力参数。 5.7.2 波速测试应符合下列技术要求 1 波速测试可根据任务要求采用单孔法、跨孔法。 2 测点宜布设在孔内地层岩性交界面处,当层厚较大时,可在 层中部增加测点,测点间距宜为1.Om3. Omo 5.7.3 波速测试成果整理应包括下列内容 1 按不同深度提出各测孔的压缩波、剪切波波速Vp、Vs; 2 计算各岩土层的动弹性模量、动剪切模量和动泊松比。 5.8抽水试验 5.8.1 抽水试验适用于获得尾矿的综合渗透系数、涌水量、影响半 径及下降漏斗的形态等水文地质参数。 5.8.2 抽水试验应符合下列技术要求 1 抽水试验可根据场地条件,选择稳定流或非稳定流的试验 方法。稳定流试验宜做三次降深;非稳定流试验,其出水量应保持 常量。 2 当水位较深、水量不大时,可选择用抽筒提水进行简易抽水 试验。 3 观测孔宜垂直和平行地下水流向各布-条观测线,每条观 测线宜布置1个3个孔。观测孔与抽水孔的距离应根据含水层的 厚度、透水性能等确定。 14 4 试验期间,应对坝体上的钻孔水位及库内水位、库坡渗水点 进行静水位、动水位、恢复水位的测量。 5.8.3 抽水试验成果整理应包括下列内容 1 抽水试验成果应编制抽水试验综合图,内容包括钻孔平面 位置、钻孔柱状图、抽水钻孔结构图以及涌水量Q与时间t关系曲 线Qjt、水位降深S与时间t关系曲线5jt、涌水量Q与降 深S关系曲线Qj5、单位涌水量q与降深S关系曲线qj5。 2 根据上述成果和水文地质条件,计算影响半径和渗透系数。 5.9注水试验 5.9.1试坑注水试验适用于测定尾矿层的垂直渗透系数,钻孔 注水试验适用于测定尾矿土层的垂直渗透系数和水平渗透系 数。 5.9.2 注水试验应符合下列技术要求 1 当尾矿层位于地下水位以上,且地下水埋深大于5m时, 可采用试坑注水法;对砂性尾矿宜采用单环注水法;对黠性、粉性 尾矿宜采用双环自流注水法。 2 对地下水位以上或以下的渗透性较弱的粉性、黠性或砂性 尾矿土宜采用钻孔降水头注水法,对地下水位以下渗透性较强的 砂性尾矿、初期坝堆积层宜采用钻孔常水头注水法。 5.9.3 注水试验成果整理应包括下列内容 1 试坑单环法和试坑双环法的成果整理应绘制稳定流量Q 与时间t关系曲线Qj[ ,并计算试验土层的垂直渗透系数 是。 2 钻孔降水头法应绘制水头高度H与初始水头高度Ho之 比HIHo与时间t的关系曲线,确定滞后时间T;钻孔常水头法应 绘制流量Q与时间t的关系曲线,确定稳定流量。两种方法各根 据试验段的渗水方式和试验装置条件计算试验段尾矿层的水平渗 透系数是h、垂直渗透系数k和平均有效渗透系数儿。 15 5.10 室内物理力学性质试验 5.10.1 颗粒分析试验应根据尾矿类别采用筛析法、沉淀法、密度 计法、移液管法进行试验,分析的最小粒径应至O.002mm,并应提 供平均粒径、有效粒径、不均匀系数。 5.10.2 尾矿的垂直、水平渗透试验,应分别沿垂直、平行尾矿自 然沉积层理的方向进行,测定尾矿的垂直渗透系数和水平渗透系 数。 5.10.3 土的固结试验应根据工程要求确定试验方法,并提供下 列成果 1 当采用压缩模量进行沉降计算时,应进行压缩试验,最大 压力应与最终坝高相适应,并提供e-p曲线及各压力段的压缩系 数和压缩模量。 2 当考虑土的应力历史进行沉降计算时,应进行先期固结压 力试验,最大压力应满足e-lgp曲线下段出现较长的直线段,提供 e-lgρ曲线及土的先期固结压力、压缩指数与回弹指数。 3 当需要进行沉降历时分析时,应进行固结系数试验,提供 相关土层的固结系数。 5.10.4 尾矿的三轴压缩试验应根据计算分析模型选择适用的试 验方法,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当按总应力法时,应采用固结不排水剪CU;当按有效应 力法时,应采用固结不排水剪测孔压CU,对砂性尾矿应采用固 结排水剪CD。 2 试验应采用不少于3种小主应力的,其中最大的小主应力 应与拟分析的坝高的自重应力相当。 3 三轴压缩试验应根据分析计算的要求提供各试验方法相 应的应力应变曲线和强度包线,提供相应的强度指标,以及计算模 型所需其他各项参数值。 16 5.11 室内动力试验 5.11.1 测定尾矿的动力性质应采用振动三轴仪或共振柱。测定 小应变范围内的动力特性参数宜采用共振柱试验,测定较大应变 范围内的动力特性参数直采用动三轴试验。 5.11. 2 砂性尾矿的动力性质试验可采用扰动士制备试样。试样 制备时采用的干密度、含水率应根据不扰动样的试验成果确定。 5.11.3 动力性质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动强度试验的固结比宜采用1.0、1.5、2.0;最小主应力可 采用100kPa、200kPa、300kPa,振动破坏周次可采用10周、20周、 30周。 2 测定液化应力比时,采用的最小主应力宜与可能液化层位 深度的应力相适应。 3 测定动弹性模量和阻尼比时,采用的最小主应力宜与坝高 相适应。 4 共振柱试验的围压应根据工程实际确定,宜采用50kPa、 100kPa、200kPa、400kPa。 5.11.4 尾矿的动力试验成果宜包括下列内容 1 动弹性模量、动剪切模量、阻尼比、动强度、液化应力比等 参数。 2 动三轴试验提供动弹性模量、阻尼比与动应变的关系曲 线,不同固结比和振次的动应力和动应变关系曲线,饱和土的液化 应力比与振次关系曲线。 3 共振柱试验提供小应变时的动剪切模量、动弹性模量和阻 尼比。 17 6 岩土工程分析评价 6.0.1 岩土工程的分析评价应在工程地质测绘、勘探和取样、 原位测试、室内试验的基础上结合尾矿堆积坝的特点和要求进 行。 6.0.2 岩土工程分析评价应根据堆积坝的勘察成果,结合尾矿的 沉积规律进行概化分区,并根据工程需要选用适宜的分析计算 方法。尾矿和坝基土的各项物理力学参数应按概化分区进行 统计。 6.0.3 尾矿堆积坝的岩土工程分析评价应包括渗流稳定性分析、 静力稳定性分析;在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不小于O.10g的地区还应 包括动力稳定性分析和液化稳定分析。 对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小于O.10g的地区的5级尾矿堆积坝, 当坝外坡比小于1 4时,除尾蒙古土和尾粉质黠土组成的堆积物以 及软弱坝基外,可不进行稳定性计算。 6.0.4 坝体稳定性计算应选取不少于两个筑坝高度分别进行计 算,第一计算阶段应为勘察时的已有坝高,第二计算阶段为最终设 计坝高。此外,尚应根据设计要求对其他条件下堆积坝的稳定性 进行分析计算。 6. O. 5 尾矿堆积坝岩土工程分析应按所采用的分析方法选取相 应的各项岩土工程参数。尾矿和坝基土的抗剪强度指标应根据计 算方法和土的类别按表6.O. 5选取。 6. O. 6 抗滑稳定性计算参数选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洪水运行条件下应采用浸润线调整后的指标。 2 计算参数除应考虑试验室与原位实测数据外,还应结合有 关工程经验数据和通过反分析确定。 18 表6.0.5尾矿及坝基士的抗剪强度指标 强度计算 土的类别试验方法和强度指标试样起始状态 方法 元秸性土团结不排水剪,Ccu、扣 团结快剪,C、4 总应 少教性土 力法 团结不排水剪,Cω、,u1.坝体材料 含水量及密度宜 团结快剪,C、¢与原状样一致, 教性土浸润线以下应预 固结不排水剪,Ccu、ι 先饱和; 试验应力应与坝 慢剪,C、¢体实际应力一致 无事古性土2.坝基应采用原 有效 团结排水剪,Cd、仇 状土样 应力法 慢剪,C、¢ 若有性土 固结不排水剪、澳l孔压,Ccu、Cu,cF、手 注1 少动性土指薪粒含量小于15的尾矿; 2 软弱尾教土类教性土采用固结快剪指标时,应根据其固结程度确定;当采 用十字板抗剪强度指标时,应考虑土体固结后强度的增长。 6.0.7 尾矿堆积坝应进行渗流稳定分析,并应包括以下内容 1 确定堆积坝体的浸润线及其下游可能出逸点的位置。 2 计算坝体和坝基的渗流量。 3 当发生坝坡或坝基浸润线出逸时,应确定渗透流量,评价 产生管涌、流土的可能性,评价其出逸比降以及堆积坝中不同尾矿 土层之间的渗透比降。 6.0.8 渗流计算应考虑尾矿筑坝时放矿方式的影响。对l级3 级堆积坝宜采用二维或三维有限元法等数值分析方法进行渗流分 析,山区尾矿库渗流分析宜进行三维有限元法计算或由模拟试验 确定。对4级、5级堆积坝的渗流可根据排渗条件采用二维渗流 计算方法进行近似计算或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进行计算。 6. O. 9 尾矿堆积坝的静力稳定性分析宜采用计及条块间作用力 19 的简化毕肖普法,也可采用不计条块间作用力的瑞典圆弧法。对 1级3级堆积坝尚宜选用适宜的模型进行二维或三维有限元法 的应力应变分析o 6.0.10 尾矿堆积坝进行稳定性分析和评价时应根据要求采用正 常运行、洪水运行和特殊运行三种不同条件分别计算,各种计算条 件下的荷载组合应根据运行情况按表6.O. 10采用。 表6.0.10不同计算条件的荷载组合 孟以芒11 l 2 3 4 5 总应力法有有 正常运行 有效应力法有有有 总应力法有有 洪水运行 有效应力法有有有 总应力法有有有 特殊运行 有效应力法有有有有 注2荷载类别表示如下1 筑坝期正常高水位的渗透压力;2-坝体自重;3 坝体 及坝基中的超静孔隙水压力;4-最高洪水位有可能形成的稳定渗透压力;5 地震荷载。 6. 0.11 当采用简化毕肖普法计算时,坝坡抗滑稳定安全系数K 不应小于表6.O. 11-1规定的数值;当采用瑞典圆弧法计算时,坝 坡抗滑稳定安全系数K不应小于表6.0.11-2规定的数值。 表6.0.11-1坝坡抗滑稳定最小安全系数简化毕肖普法 丁豆p皂芒L l 2 3 4、5 正常运行l. 50 l. 35 l. 30 l. 25 洪水运行l. 30 l. 25 l. 20 l. 15 特殊运行l. 20 l. 05 l. 15 l. 10 20 表6.0.11-2 坝坡抗滑稳定最小安全系数瑞典圆弧法 丁言芝芒L 1 2 3 4、5 正常运行1. 30 1. 25 1. 20 1. 15 洪水运行1. 20 1. 15 1. 10 1. 05 特殊运行1. 10 1. 05 1. 05 1. 00 6.0.12 尾矿堆积坝的动力稳定性分析可采用拟静力法进行计 算,对1级3级尾矿堆积坝尚宜采用二维或三维有限元法进行 动力分析。 6.0.13 当采用有限元法进行坝体静力或动力的应力应变分析 时,单元划分除应考虑概化尾矿分层界面外,还应结合监测成果考 虑浸润线位置,荷载中还应考虑惨透压力;选择的计算模型应与试 验统计模型相对应。 6.0.14 尾矿的液化判别和评价可按现行国家标准规定的方法执 行。对4级、5级尾矿堆积坝的液化分析可采用-维简化动力法 计算,对1级3级尾矿堆积坝可采用二维时程分析法计算。 21 7 勘察文件编制 7.0.1 勘察报告应在原始资料整理、检查和分析的基础上编制, 应做到资料齐全、论证有据、评价正确、建议合理。 7.0.2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应根据任务要求、工程特点、地质条件 和所需要评价的问题进行编制,并包括下列内容 1 工程概况,包括尾矿堆积坝的设计参数、现状条件和运行 状况等。 2 勘察技术要求、勘察工作实施的依据和技术标准。 3 勘察方法和勘察工作量。 4 场地位置、地形、地貌及区域地质概况。 5 坝址的工程地质条件,包括地层、地质构造、不良地质作用 以及尾矿堆积层的层位分布、岩性特征、沉积规律等。 施。 6 初期坝、堆积体及坝基岩土的工程性能指标等。 7 堆积坝水文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 8 场地地震动参数。 9 堆积坝的岩土工程分析和评价。 10 堆积坝存在病患的分析和整治处理措施建议。 11 对监测项目及监测工作的建议。 12 为保障堆积坝的稳定与安全运营的管理方面的建议和措 7.0.3 勘察报告应附下列图表 1 勘探点主要数据一览表。 2 图例。 3 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4 工程地质剖面图。 5 稳定性分析计算图表。 6 原位测试成果图表。 7 室内试验成果图表。 7.0.4 勘察报告可根据需要附下列图表 1 区域地质图。 2 综合工程地质图。 3 工程地质柱状图。 4 与工程有关的照片。 5 各种有关的物探测试成果图表。 6 其他需要的图表。 7.0.5 勘察报告可根据需要附下列附件 1 工程任务委托书或含勘察技术要求的勘察合同。 2 与工程相关的重要函电。 3 与工程相关的审查报告或审查会议纪要。 4 专门性试验、专题研究报告或监测报告。 5 其他需要的报告及资料。 7.0.6 勘察文件的文字、术语、符号、数值、计量单位、标点符号均 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3 8监测 8.1一般规定 8.1. 1 为提供坝体稳定性分析、安全性评价和加固的基础资料, 以及预测环境影响,应对堆积坝进行监测。 8.1.2 监测项目和要求应根据堆积坝的规模、工程环境、运营状 况确定。监测项目宜包括地下水动态监测、库内水位和坝体排渗 监测、溢流监测、坝体变形监测,以及库岸不良地质监测等。 8.1. 3 监测资料应及时整理,并建立监测图表记录档案,发现异 常必须及时报告。 8.2日常巡视 8.2.1 日常巡视应包括安全设施的运营状况,坝坡的维护和异常 变形,库内水位的涨落,浸润线出逸引起的管涌,排渗流量和浑浊 度变化,以及影响堆积坝安全的库岸滑坡、泥石流、岩溶、采空区等 不良地质现象的发育情况。 8.2.2 巡视工作宜采用现场记录、绘制草图、拍照、录像等手段进 行。 8.2.3 巡视周期可每周一次,暴雨季节或坝体出现险情时应连续 监视。 8.3 地下水和库内水位监测 8.3.1 坝体浸润线监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浸润线监测可通过布设在坝坡上的滤水管井水位进行观 泪山川 2 观测井宜沿垂直坝轴线方向的剖面布置。对于沟谷型 坝,宜布置3条观测剖面,短坝可于沟谷中心布设1条观测剖 面。平地筑坝,可区别不同坝段,分别选择代表性剖面布设观 测井。 3 观测剖面应自初期坝坝趾至堆积坝坝顶,并随堆积坝加高 而向上延伸。渗流水对坝外环境有不良影响的地段,坝前应根据 其影响范围增设观测井。 4 观测井间距可按25m50m布置,并视坝体规模和渗流 变化情况调整。其中初期坝坝坡、初期坝与堆积坝的结合部,以及 排渗设施两侧均应布置观测井。 5 观测井深度应至浸润线设计埋深以下3m5m。 6 观测井宜采用清水钻孔,当采用泥浆钻进时必须采用清水 洗井。井管下部渗水管长度宜为3m5m,外包无纺布和粗砂滤 料,管底应封闭。 7 水位量测宜采用电子水位计,有条件时也可采用自记水位 计。 8 观测周期宜为每周一次。在库内水位异常变化或放矿点 变动期间,应每天进行观测。 8.3.2 坝体孔隙水压力监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坝体孔隙水压力监测宜通过埋设在坝体不同部位和不同 深度的孔隙水压力计进行。 2 孔隙水压力观测点宜沿垂直坝轴线方向的剖面布设。主 要观测剖面应选在坝坡断面最大的部位,其他部位可根据堆积坝 运营状态和稳定性分析的需要设置。 3 观测剖面应自初期坝坝趾向上至堆积坝坝顶,观测点平面 间距可按25m50m布置,渗流条件突变部位应增设观测点。 4 孔隙水压力计竖向分层埋设深度和层数应根据含水层变 化情况选定。如果坝底有透水层,孔隙水压力计设置应自坝基开 始。孔隙水压力计埋设方法可参照本规范附录C。 5 孔隙水压力观测可与浸润线观测同步进行。 25 8.3.3 库内水位和坝体排渗及溢流监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库内水位监测应在库内淹没范围内设置固定水位标尺进 行观测,并同时量测库内水位与堆积坝坝顶高差和干面滩长度。 2 坝体排渗流量和溢出点流量监测可采用三角堪或流量计 量测,流量偏小时也可采用容量法测定。水的浑浊度可取样进行 固体含量分析。 3 监测工作可与巡视工作同步进行。 8.4 坝体变形监测 8.4.1 坝面水平变形和竖向变形监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坝面变形监测宜按垂直坝轴线方向布置观测剖面。沟谷 型坝宜视坝长布置1条3条。平地型坝可区分不同坝段选择不 利剖面布置观测点。 2 观测剖面应自初期坝坝趾至堆积坝坝顶。观测点水平间 距可视坝坡规模和复杂程度按25m50m布置,其中初期坝的坝 坡和坝顶应布置观测点。 3 坝面水平变形和竖向变形监测应根据地形地貌条件建立 适宜的观测网站;水平变形观测的测角应采用11级经纬仪,测距 应采用钢尺,长距离宜采用光电测距仪。观测周期每月不应少于 1次,每期观测不应少于2个回次,四次误差不应超过5mm,竖向 变形观测应达到国家三等水准测量精度。 4 观测基准点和测点的埋设需牢固可靠,具体要求应符合国 家现行有关测量技术标准的规定。 8.4.2 坝体分层水平变形监测宜符合下列规定 1 对于已有变形隐患的坝坡,宜在最不利坝剖面上埋设垂直 测斜管,采用测斜仪进行坝体不同深度水平差异变形观测。 2 测斜管的设置间距可视坝体规模和复杂程度选定,每个观 测剖面不宜少于5根。 3 测斜管可采用钻孔法埋设,垂直误差不得大于1 0。管的 26 下端应进入坝基以下稳定地层不少于2m。 4 坝体分层水平差异变形观测周期,不应少于每月1次,并 宜与坝面变形观测同步进行。 27 9 加固与治理 9.1 -般规定 9.1.1 经安全评价,安全度被定为危库、险库和病库的尾矿库 坝,应进行安全治理或抢险。 9.1. 2 尾矿堆积坝的加固治理可选用土质边坡加固和地基加固 处理的岩土工程技术措施,加固治理方案应结合尾矿堆积坝的特 点进行充分的技术经济论证;尾矿堆积坝的抢险可采用水利工程 土石坝和堤防工程抢险的工程技术措施。 9.1. 3 尾矿堆积坝的加固和治理应在病患分析和方案论证的基 础上进行设计。 9.2 加固和治理 9.2.1 尾矿堆积坝体出现裂缝时,应通过表面观测和开挖探坑、 探槽等手段,查明裂缝的部位、宽度、长度、深度、错距、产状等,综 合分析裂缝的成因,并可针对裂缝的成因和形式采取以下治理措 施 1 对缝深小于5m的裂缝可采用开挖回填法处理,开挖深度 应超过裂缝最大深度O.3mO. 5m,开挖长度应超出裂缝两端不 小于2m,回填土料宜与原土料相同,回填应分层穷实。 2 对较深的裂缝可采用灌浆法处理或上部开挖回填、下部灌 浆的方法处理。灌浆的浆液可采用纯黠土浆或勃土水泥浆。 9.2.2 坝体塌坑应根据查
展开阅读全文

资源标签

最新标签

长按识别或保存二维码,关注学链未来公众号

copyright@ 2019-2020“矿业文库”网

矿业文库合伙人QQ群 3073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