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ICS 29.260.20 K 3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 3836.14-2000 idt IEC 60079-10 1995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 第 1 4部分 危险场所分类 Electrical apparatus for explosive gas atmospheres Part 14 Classification of hazardous areas 2 0 0 0 - 1 0 - 1 7 发布 2 0 0 1 - 0 6 - 0 1 实施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GB 3836.14-2000 目 次 前言 I E C 前言 I E C 引言 1 概述 1 . 1 范围 1 . 2 引用标准 2 术语和定义 3 安全原理和场所分类 3 . 1 安全原理 3 . 2 场所分类的目的 4 场所分类程序 4 . 1 总则 4 . 2 释放源 4 . 3 区域类型 4 . 4 区域范围 4 . 5 区域范围一般说明 5 通风 5 . 1 总则 5 . 2 通风的主要型式 5 . 3 通风等级 5 . 4 通风的有效性 6 文件 6 . 1 总则 6 . 2 图纸记录表和数据表 附录A 提示的附录 释放源的示例 附录B 提示的附录 通风 附录C 提示的附录 危险场所划分举例 I GB 3836.14-2000 前 言 本标准为强制性标准 本标准等同采用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I E C 6 0 0 7 9 - 1 0 1 9 9 5 爆炸性气体环境 用电气设备第1 0 部分 危险场所分类在技术内容和编写规则上与I E C 6 0 0 7 9 - 1 0 1 9 9 5 等同 G B 3 8 3 6 在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的总题目下包括若干部分 G B 3 8 3 6 . 1 - 2 0 0 0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 第1 部分 通用要求 e q v I E C 6 0 0 7 9 - 0 1 9 9 8 G B 3 8 3 6 . 2 - 2 0 0 0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 第2 部分 电气设备隔爆外壳 结构 和试验 e q v I E C 6 0 0 7 9 - 1 1 9 9 0 G B 3 8 3 6 . 3 - 2 0 0 0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 第3 部分 增安型“e ” e q v I E C 6 0 0 7 9 - 7 1 9 9 0 G B 3 8 3 6 . 4 - 2 0 0 0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 第4 部分 本质安全型“i ” e q v I E C 6 0 0 7 9 - 1 1 1 9 9 9 G B 3 8 3 6 . 1 4 - 2 0 0 0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 第1 4 部分 危险场所分类 i d t I E C 6 0 0 7 9 - 1 0 1 9 9 5 G B 3 8 3 6 . 1 5 - 2 0 0 0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 第1 5 部分 危险场所电气安 装 煤矿除外 e q v I E C 6 0 0 7 9 - 1 4 1 9 9 6 本标准的附录A 附录B 和附录C 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机械工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防爆电气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南阳防爆电气研究所 中国寰球化学工程公司化工部天津化工研 究院中国石化 北京设计院沈阳电气传动研究所浙江宁波镇海炼化公司等 单位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李合德刘汉云徐刚姜公望郑琦王军沈舜鹏 本标准由全国防爆电气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 II GB 3836.14-2000 I E C 前言 1 国际电工委员会 I E C 是一个国际性的标准化组织 它是由所有的国家电 工技术委员会 I E C N a t i o n a l C o m m i t t e e s 组成的I E C 的宗旨是为了促进电工领 域中 有关标准化的所有问题的国际性合作为此目的除了其他活动外I E C 还出版国际标准标准的制定委托各个技术委员会进行对该专题感兴趣的任何 I E C 国家委员会都可以参加该准备工作在标准的制定中国际性的政府与非 政府性及与I E C 有关的组织也可以参与该工作按照两组织之间协商的条件 I E C 与国际标准化组织 I S O 紧密地合作 2 I E C 关于技术问题的正式决议或协议是由所有对该专题有兴趣的国家委 员会的代表参加的技术委员会制订的因此尽可能表达该专题国际间的一致意 见 3 他们具有国际上通用的推荐形式以标准技术报告或指南的形式出版 并在这个意义上为各国家委员会认可 4 为了促进国际间的统一 I E C 各国家委员会都同意在本国标准和区域性标 准的最大允许范围内采用I E C 国际标准 I E C 标准和各国相应标准或区域性标准之 间如有差别均应在各国家标准的文本中清楚地表明 国际标准I E C 6 0 0 7 9 - 1 0 是由国际电工委员会第3 1 技术委员会“爆炸性环境用 电气设备”的S C 3 1 J 分技术委员会“爆炸危险场所分类和安装要求”负责制定的 本标准的第3 版将取代1 9 8 6 年出版的第2 版并构成技术上的修订 本标准是以下列文件为根据的 F D I S 投票报告 3 1 / 3 9 / F D I S 3 1 / 4 5 / R V D 本标准投票批准的全部情况可以在上表所列的投票报告中查到 附录A 附录B 和附录C 仅为参考资料 I E C 引言 在可能出现可燃性气体或蒸气危险数量和浓度的场所应采取防护措施减少 爆炸危险I E C 6 0 0 7 9 的这一部分的目的就是提出能够评估防止点燃危险的基本 判据并且给出关于设计和控制参数的指南供使用以便降低这种危险 就电气设备来说本标准可作为正确选择和安装危险场所用电气设备的依 据详细情况应参 照相应的标准 GB 3836.14-2000 idt IEC 60079-10 199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 第1 4 部分 危险场所分类 Electrical apparatus for explosive gas atmospheres Part 14 Classification of hazardous areas 1 概述 1 .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可能出现可燃性气体或蒸气的危险场所分类以便正确选择和安装这些危险场所用电气 设备 见注1 和注4 本标准适用于在正常条件下由于出现可燃性气体或蒸气与空气混合可能产生点燃危险的场所 见注2 但不适用于以下场所 a 煤矿井下 b 炸药加工和制造 c 由于出现的可燃性粉尘或纤维可能引起的危险场所 d 超出本标准所论述的异常性概念的严重故障场所 见注3 e 医疗室内 本标准不考虑间接事故的影响 这些术语的定义和注解是同有关危险场所分类的主要原则和措施一起给出来的 对于特定工业或应用的危险场所范围的详细要求可以参照有关规定 注 1 对本标准来说危险场所是指三维区域或空间 2 如果影响可燃性物质的爆炸性能的变化忽略不计则大气条件就包括参考水准在大气压力1 0 1 . 3 k P a 1 0 1 3 m b a r 和温 度2 0 2 9 3 K 上下波动的变化 3 本标准中所用的严重事故这个概念例如 加工容器破碎或管线破裂等这类情况均属不可预料的 4 在任何加工厂内不考虑规模大小除与电气设备相关的点燃源外可能存在很多点燃源在这个意义上为了确 保安全必须采取适当预防措施对于其他点燃源的判断 也可采用本标准 5 薄雾可以与可燃性蒸气同时形成或存在这会影响到可燃性物质扩散的方式和任何爆炸危险场所的范围硬性使用 气体或蒸气的场所分级不合适因为可燃性薄雾的特性不一定能预测虽然确定危险区域范围和类型有困难但大 多数情况下使用气体和蒸气的判 据将会得出一个安全结果但对于可燃性薄雾的点燃危险一定要给予特殊考虑 1 .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 版 本均 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 能性 I E C 6 0 0 5 0 4 2 6 1 9 9 0 国际电工词汇 I E V 第4 2 6 章 爆炸性环境用电气设备 I E C 6 0 0 7 9 - 4 1 9 7 5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 第4 部分 点燃温度试验 方法 I E C 6 0 0 7 9 - 4 A 1 9 7 0 对I E C 7 9 - 4 1 9 6 6 的第1 次补充 2 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和术语 2 . 1 爆炸性气体环境 e x p l o s i v e g a s a t m o s p h e r e 在大气条件下 气体或蒸气可燃物质与空气的混合物 点燃后 燃烧将传至全部未燃烧混合 物的环境 I E V 4 2 6 - 0 2 - 0 3 修改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2 0 0 0 - 1 0 - 1 7 批准 2 0 0 1 - 0 6 - 0 1 实施 GB 3836.14-2000 注 尽管混合物浓度超过爆炸上限 U E L 不是爆炸性气体环境但在某些情况下就场所分类来说把它作为爆炸性气 体环境考虑则认为是合理的 2 . 2 危险场所 h a z a r d o u s a r e a 爆炸性气体环境出现或预期可能出现的数量达到足以要求对电气设备的结构 安装和使用采 用专门措 施的区域 I E V 4 2 6 - 0 3 - 0 1 修改 2 . 3 非危险场所 n o n h a z a r d o u s a r e a 爆炸性气体环境预期不会大量出现以致不要求对电气设备的结构 安装和使用采取专门预防 措施的区 域 I E V 4 2 6 - 0 3 - 0 2 修改 2 . 4 区域 z o n e s 根据爆炸性气体环境出现的频率和持续时间把危险场所分为以下区域 2 . 4 . 1 0 区 z o n e 0 爆炸性气体环境连续出现或长时间存在的场所 I E V 4 2 6 - 0 3 - 0 3 修改 2 . 4 . 2 1 区 z o n e 1 在正常运行时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环境的场所 I E V 4 2 6 - 0 3 - 0 4 修改 2 . 4 . 3 2 区 z o n e 2 在正常运行时 不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环境 如果出现也是偶尔发生并且仅是短时间存在的 场所 I E V 4 2 6 - 0 3 - 0 5 修改 注 以上出现的次数和持续时间的指标可以从特定工业和应用的有关 规定中得到 2 . 5 释放源 s o u r c e o f r e l e a s e 可燃性气体蒸气或液体可能释放出能形成爆炸性气体环境的部位或地点 I E V 4 2 6 - 0 3 - 0 6 修改 2 . 6 释放等级 g r a d e s o f r e l e a s e 为尽量减少产生爆炸性气体环境的可能性应把释放源分为下列三个基本等级 a 连续级 b 1 级 c 2 级 释放源可能会导致上述释放源等级中的任何一种释放源或一种以上释放源的组合 2 . 6 . 1 连续级释放源 c o n t i n u o u s g r a d e o f r e l e a s e 连续释放或预计长期释放的释放源 2 . 6 . 2 1 级释放源 p r i m a r y g r a d e o f r e l e a s e 在正常运行时预计可能周期性或偶尔释放的释放源 2 . 6 . 3 2 级释放源 s e c o n d a r y g r a d e o f r e l e a s e 在正常运行时预计不可能释放如果释放也仅是偶尔和短期释放的释放源 2 . 7 释放速率 r e l e a s e r a t e 单位时间从释放源中散发出可燃性气体或蒸气的数量 2 . 8 正常运行 n o r m a l o p e r a t i o n 指设备在其设计参数范围内的运行状况 注 1 可燃性物质少量释放可看作是正常运行例如 靠泵输送液体时从密封口释放可 看作是少量释放 2 故障 例如 泵密封件法兰密封垫的损坏或偶然产生的漏泄等 包括紧急维修或 停机都不能看作是正常运行 2 . 9 通风 v e n t i l a t i o n 由于风力温度梯度或人工通风 如风扇或排气扇 作用可造成的空气流通和新鲜空气与原来 空气置 换 2 . 1 0 爆炸极限 e x p l o s i v e l i m i t s 2 . 1 0 . 1 爆炸下限 L E L l o w e r e x p l o s i v e l i m i t 空气中的可燃性气体或蒸气的浓度低于该浓度则气体环境就不能形成爆炸 I E V 4 2 6 - 0 2 - 0 9 修改 2 . 1 0 . 2 爆炸上限 U E L u p p e r e x p l o s i v e l i m i t 空气中的可燃性气体或蒸气的浓度高于该浓度则气体环境就不能形成爆炸 I E V 4 2 6 - 0 2 - 1 0 修改 注 对于本标准来说术语“e x p l o s i v e ”和“f l a m m a b l e ”认为是同义词 2 . 1 1 气体或蒸气的相对密度 r e l a t i v e d e n s i t y o f a g a s o r v a p o u r GB 3836.14-2000 在同样压力和温度下气体或蒸气的密度相对于空气的密度 空气1 . 0 2 . 1 2 可燃性物质 f l a m m a b l e m a t e r i a l 指物质本身是可燃性的或能够产生可燃性气体蒸气或薄雾 2 . 1 3 可燃性液体 f l a m m a b l e l i q u i d 在任何可预见的运行条件下能够产生可燃性蒸气或薄雾的液体 2 . 1 4 可燃性气体或蒸气 f l a m m a b l e g a s o r v a p o u r 以一定比例与空气混合后将会形成爆炸性气体环境的气体或蒸气 2 . 1 5 可燃性薄雾 f l a m m a b l e m i s t 在空气中挥发能形成爆炸环境的可燃性液体微滴 2 . 1 6 闪点 f l a s h p o i n t 在标准条件下使液体变成蒸气的数量能够形成可燃性气体/ 空气混合物的最低液体温度 I E V 4 2 6 - 0 2 - 1 4 2 . 1 7 沸点 b o i l i n g p o i n t 在大气压力为1 0 1 . 3 k P a 范围内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注 对于液体混合物使用初始沸点使用初始沸点用来表示某一液体 范围的最低沸点值该沸点值的测定是在标准室 内进行蒸馏而不发生分解时测得 2 . 1 8 蒸气压力 v a p o u r p r e s s u r e 当固体或液体与其自身蒸气相平衡时施加的压力这是物质和温度的作用 2 . 1 9 爆炸性气体环境的点燃温度 i g n i t i o n t e m p e r a t u r e o f a n e x p l o s i v e g a s a t m o s p h e r e 可燃性气体或蒸气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在规定条件下被热表面引燃的最低温度 注 该温度按I E C 6 0 0 7 9 - 4 和I E C 6 0 0 7 9 - 4 A 的标准方法测定 3 安全原理和场所分类 3 . 1 安全原理 加工或储存可燃性物质的成套设备设计操作和维护应使任何可燃性物质的释放和形成的危险场所的 范围无论是在正常运行条件或其他条件下都保持最小同时考虑释放的频度持续 时间和数量 在除正常操作外的维护工作中可能会影响区域范围但是预计这只涉及允许工作系统的旁边 遇到紧急情况时应依靠隔离不合适的电气设备停止加工隔离加工容器抑制泄漏等措施如果 可能应采取辅助的紧急通风措施 在可能存在有爆炸性气体环境的情况下应采取下列措施 a 消除点燃源周围出现爆炸性气体环境的可能性或 b 消除点燃源 如果不可能应选择并准备一些预防措施即工艺设备系统和程序使a 和b 共同存在的 可能性减小 到允许的程度如果按高可靠性认可或综合在一起以达到相同的安全水平则可以单独地采用这些方法 或者联合使用以达到等效的安全水平 3 . 2 场所分类的目的 场所分类是对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环境的场所进行分析和分类的一种方法以便正确选择和安装危险 场所中的电气设备达到安全使用的目的并把气体的级别和温度组别考虑进去 在使用可燃性物质的许多实际场所要保证爆炸性气体环境永不出现是困难的确保设备永不成为点 燃源也是困难的因此在出现爆炸性气体环境的可能性很高的场所应采用安全性能高的电气设备相 反如果降低爆炸性气体环境出现的可能性则可以使用安全性能较低的设备 几乎不可能通过对工厂或工厂布置的简单检查来确定工厂中哪些部分能符合三个区域的规定 0 区1 区或2 区 对此需要一个更详细的方法这涉及到对出现爆炸性气体环境的基本 概率的分析 第一步是按0 区1 区和2 区的定义来确定产生爆炸性气体环境的可能性一旦确定了可能释放的频率和 持续时间 释放等级 释放速度浓度速率通风和其他影响区域类型和/ 或范围的因素对确定周围场 所可能存在的爆炸性气体环境就有了可靠的根据因此该方法要求更详细地考虑含有可燃性物质并且可 能成为释放源的每台加工设备的情况 特别是应通过设计或适当的操作方法将0 区或1 区场所在数量上或范围上减至最小换句话说工厂 和其设备安装场所大部分应该为2 区或非危险场所对不可避免的有可燃性物质释放的场所应限制其加工 设备为2 级释放源如果做不到 即1 级或连续等级释放源无法避免的场所 则应尽量限制释放量和释放速 度在进行场所分类时这些原则应优先给予考虑必要时加工设备的设计运行和设置都应保证即使 GB 3836.14-2000 在异常运行条件下释放到大气中的可燃性物质的数量被减至最小以便缩小危险场所的范围 一旦对工厂进行了分类并且做了必要的记录很重要的是在未与负责场所分类的人员协商时不允许 对设备或操作程序进行修改未经许可擅自进行场所分类无效必须保证影响场所分类的所有加工设备在 维修中和重新装配后都进行认真检查重新投入运行之前保证涉及安全性的原设计的完整性 4 场所分类程序 4 . 1 总则 场所分类应由懂得可燃性物质性能设备和工艺性能的专业人员进行还应与懂安全电气及其他的 工程技术人员商议 下列条款对可能存在爆炸性环境和0 区1 区和2 区范围的危险场所分类程序给出了指南 在图C 1 中给出 了危险场所分类的图解示例 4 . 2 释放源 确定危险区域类型的根本因素就是鉴别释放源和确定释放源的等级 只有可燃性气体蒸气或薄雾与空气一起存在时才能存在爆炸性气体环境因此必须确定有关场所 内是否存在可燃性物质一般地说这些可燃性气体或蒸气 并且可燃性液体和固体可能会产生可燃性气体 或蒸气 是装在可能全封闭或不全封闭的加工设备中 为此 必须确定加工设备内部是否存在有可燃性环境 或者释放的可燃性物质是否能在加工设备外部产生可燃性环境 每一台加工设备 如罐泵管道容器等 都应视作可燃性物质的潜在释放源如果该类设备不可能 含有可燃性物质那么很明显它的周围就不会形成危险场所如果该类设备可能含有可燃性物质但不向 大气中释放 如全部焊接管道不视为释放源 则同样不会形成危险场所 如果已确认设备会向大气中释放可燃性物质必须首先确定大概的释放频率和持续时间然后按分级 的定义确定释放源的等级一般认为封闭式加工系统可打开的部位 如 更换过滤器或加料 在进行场所分 类时也应作为释放源根据该方法各种释放源可分别划为“连续级”“1 级”或“2 级” 释放源的等级确定之后必须测定出可能影响危险场所类型和范围的释放速率和其他因素 4 . 3 区域类型 存在爆炸性气体环境的可能性和由此形成的区域类型主要取决于释放源的等级和通风 注 通常连续释放源形成0 区1 级释放源形成1 区2 级释放源形成 2 区 见附录B 4 . 4 区域范围 区域范围主要受以下化学和物理参数一些可燃性物质固有特性的影响其他因素为加工过程中特有 的为简便起见下面所列的各参数的作用是以假定其他参数保持不变为前提 4 . 4 . 1 气体或蒸气的释放速率 释放速率越大区域范围就越大释放速率取决于释放源本身的其他参数即 a 释放源的几何形状 这与释放源的物理特性有关例如 开口表面形状泄漏法兰等 见附录A b 释放速度 对于给定的释放源释放速率是随释放速度的加快而增大在加工设备含有可燃性物质情况下释放 速度与工艺压力和释放源的几何形状有关通过可燃性蒸气的释放速率和扩散的速率来确定可燃性气体或 蒸气云的大小从高速泄漏处流出的气体或蒸气是会形成一个通过夹杂有完全自动稀释的圆锥形的喷咀 爆炸性环境的范围几乎与风速无关如果释放速度较慢或释放速度受到固体物体阻碍而改变则释放只有 通过自然风来进行并且其稀释和扩散范围取决于风速 c 浓度 释放速率随着释放混合物中可燃性蒸气或气体的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d 可燃性液体的挥发性 首先这与蒸气压力和汽化热有关如果未知蒸气压力则沸点和闪点可用作指导性参数 如果闪点高于可燃性液体的相应的最高温度则爆炸性环境就不可能存在闪点越低区域的范围可 能越大如果在某种程度上以雾状形式释放可燃性物质 例如喷雾 在物质闪点以下可能形成爆炸性环境 注 1 可燃性液体的闪点不是准确的物理量尤其是含混合物的场所 2 尽管某些液体 如卤化碳氢化合物 能够形成爆炸性气体环境但它却没有闪点 在这些情况下把对应于爆炸下限 的饱和浓度的液体均衡温度与相应液体的最高温度相比较 e 液体温度 GB 3836.14-2000 蒸气压力随温度的增加而升高因此由于蒸发作用释放速率增加 注 已释放的液体温度可能升高例如热表面或高温环境 4 . 4 . 2 爆炸下限 L E L 对于给出的释放体积爆炸下限 L E L 越低危险区域范围就越大 4 . 4 . 3 通风 随着风量的加大危险区域范围可以减小阻碍通风的障碍物能使危险区域范围扩大另一 方面某 些障碍物如堤坝围墙或天花板都能限制危险场所范围 4 . 4 . 4 释放气体或蒸气的相对密度 如果气体或蒸气明显地轻于空气则它就趋于向上飘移且释放源上方的垂直方向范围将随 着相对密 度的减小而扩大如果明显地重于空气它就趋于沉积于地面在地面上区域水 平范围将随着相对密度 的增大而增大 注 1 对于实际应用来说 气体或蒸气的相对密度低于0 . 8 被认为是轻于空气 如果相 对密度高于1 . 2 则被认为重于空气 在上述数值之间的气体或蒸气应酌情考虑 2 经验表明氨很难点燃而在户外气体释放将会迅速扩散因此爆炸性气体 环境扩展将被忽略 4 . 4 . 5 应考虑的其他参数 a 气候条件 b 地形分布状况 4 . 4 . 6 实例图 附录C 中以示例表明了上述参数影响蒸气或气体释放速度的一些方式和区域范围 a 释放源 液体的敞开表面 在大多数情况下液体温度将低于沸点蒸气的释放速率主要取决于 液体温度 在其表面温度下液体的蒸气压力 蒸发表面的尺寸 b 释放源 液体的瞬间蒸发 以喷射或喷雾为例 当排放液体瞬间蒸发时释放蒸气速率等于液体流动速率并且这与下列参数有关 液体压力 释放源的几何形状 如果液体没有瞬间蒸发因为液滴液体喷射和汇积会形成新的释放源这种情况则很复杂 c 释放源 气体混合物的泄漏 气体释放速率受下列参数影响 含有气体的设备内的压力 释放源的几何形状 释放混合物中的可燃性气体浓度 释放源的实例见A 2 条 4 . 5 区域范围一般说明 4 . 5 . 1 应注意到 重于空气的气体可能流入低于地平面的地方例如凹槽或沟槽轻于 空气的气体可能滞 留在高于地平面的地方例如屋顶空间 4 . 5 . 2 如果释放源位于场所外面或在场所附近 须采取以下适当措施防止大量的可燃性 气体或蒸气渗入场 所如 a 有形阻挡 物 层 b 要保证危险场所的邻近场所静态正压以防止危险大气进入 c 用足量的流动空气清洗场所来保证空气从可能进入可燃性气体或蒸气的所有开口逸出 5 通风 5 . 1 总则 释放到大气中的可燃性气体或蒸气可以通过逸散或扩散的方法在空气中稀释 直到其浓度低 于爆炸下 限为止通风即空气流动使新鲜空气置换释放源周围的大气以促进可燃性气体 逸散通风速率适当 也能避免爆炸性气体环境的持久性影响区域类型 5 . 2 通风的主要型式 需要本标准,请与我们联系 电话0377-3258545 , E-mail cnexinfo, 通讯地址 河南省南阳市仲景北路 20 号 邮编 473008 信息中心 收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