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文字报告.doc

返回 相似 举报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文字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6页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文字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6页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文字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6页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文字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6页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文字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i 目目 录录 前前 言言....................................................................................................................................1 0.1 任务的由来................................................................................................................1 0.2 方案编制的依据........................................................................................................1 0.3 方案的适用年限........................................................................................................2 第一章第一章 矿山基本情况矿山基本情况........................................................................................................3 1.1 矿山地理位置和社会经济概况................................................................................3 1.2 矿山开采历史与现状................................................................................................6 1.3 矿山开发利用方案概述............................................................................................9 第二章第二章 矿山地质环境背景矿山地质环境背景..............................................................................................17 2.1 自然地理..................................................................................................................17 2.2 地形地貌..................................................................................................................20 2.3 地层岩性与地质构造..............................................................................................23 2.4 水文地质条件..........................................................................................................32 2.5 工程地质条件..........................................................................................................34 2.6 矿体(层)地质特征..............................................................................................35 2.7 矿山及周边其它人类工程活动情况......................................................................40 第三章第三章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41 3.1 评估范围和级别......................................................................................................41 3.2 现状评估..................................................................................................................44 3.3 预测评估..................................................................................................................50 第四章第四章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分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分区..................................................................65 4.1 分区原则及方法......................................................................................................65 4.2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分区......................................................................65 第五章第五章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原则、目标和任务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原则、目标和任务..........................................71 5.1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原则......................................................................71 ii 5.2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目标和任务..........................................................71 5.3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工作部署..............................................................72 第六章第六章 矿山地质环境防治工程矿山地质环境防治工程......................................................................................77 6.1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工程......................................................................77 6.2 矿山地质环境监测..................................................................................................81 第七章第七章 经费估算与进度安排经费估算与进度安排..........................................................................................88 7.1 工程量估算..............................................................................................................88 7.2 经费估算..................................................................................................................90 7.2 进度安排..................................................................................................................92 第八章第八章 保障措施与效益分析保障措施与效益分析..........................................................................................93 8.1 保障措施..................................................................................................................93 8.2、效益分析................................................................................................................94 第九章第九章 结论与建议结论与建议..........................................................................................................97 9.1 结论..........................................................................................................................97 9.2 建议..........................................................................................................................98 附附 图图 图号图号 序号序号 图图 名名 比例尺比例尺 1 1 ************************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估图 1/5000 2 2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预测评估图 1/5000 3 3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部署图 1/5000 附附 件件 1.评价单位资质证书; 2.报告编写人培训证书; 3.国土资源厅采矿许可证; 1 前 言 0.1 任务的由来 为减少矿山建设及生产活动造成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地质灾害,改善矿山地 质环境和生态环境,保障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制度的顺利实施,促进矿山地质 环境问题治理工作的规范化,实现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 资源部令第 44 号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关于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 复方案的要求,************委托************承担************************的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工作,并按有关技术要求编制完成本方案。 0.2 方案编制的依据 ㈠ 法律法规 ⑴地质灾害防治条例(2003 年 11 月 24 日国务院第 394 号令); ⑵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 (2009 年 3 月 2 日国土资源部第 44 号令) ; ⑶土地复垦规定 (1989 年 1 月 1 日国务院第 19 号令) ; ⑷山西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2000 年 9 月 27 日); ㈡ 规程规范 ⑴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 (DZ/T223-2009) ; ⑵土地复垦技术标准 (试行)[1995]国土[规]字第 103 号; ⑵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2004〕69 号文; ⑷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 (TD/T1012-2000) ; ⑸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国家煤炭工 业局,2000 年 6 月(煤行管字〔2000〕81 号通知) ; ⑹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 DZ/T0218-2006) ; ⑺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0220-2006) ; ⑻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范DZ/T021-2006) ; ㈢技术资料与文件 2 ⑴************************、************及选煤厂改扩建可行性研究报 告(修改) ,中煤国际工程集团南京设计研究院,2009 年 5 月; ⑵采矿许可证 ,证号1000000420071,国土资源部, 2004 年 12 月; ⑶“关于山西省河东煤田沙曲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 案证明” ,国土资储备字【2005】154 号, 2005 年 7 月; ⑷山西省河东煤田沙曲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截止 2004 年 12 月 31 日) , ************, 2005 年 5 月; ⑸************土地利用现状图。 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委托书。 0.3 方案的适用年限 据中煤国际工程集团南京设计研究院 2009 年 5 月提交的 ************************、************及选煤厂改扩建可行性研究报告(修 改) 。************设计生产能力 500 万 t/a,矿井服务年限 120.3a,其中,第一水 平服务年限 64.9a。考虑到第一水平服务年限较长(上组煤) ,下组煤的开采仅做了 规划性方案。 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总则,确定本次编制的矿 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方案适用年限为 65 年(基准年为 2009 年),每 5 年进行一 次调整,本方案的适用期为 20102014 年。 3 第一章 矿山基本情况 1.1 矿山地理位置和社会经济概况 1.1.1 矿山地理位置及交通 ************井田位于吕梁山脉西侧,地处************境内,井田走向长约 10.12~10.86km,倾斜宽 5.32~8.18km,井田面积 73.98km2。井田行政区划属山西 省吕梁市************管辖。矿井工业场地东距************城约 5km。 井田地理座标为北纬 3718′54″-3730′27″,东经 11045′33″-11119′41″, 井田境界拐点坐标见表 1-1。 表 1-1 ************井田境界拐点坐标表 序号XY序号XY 14152372.0019487260.00104143064.0019485833.00 24148880.0019487910.00114143209.0019484742.00 34148880.0019487300.00124142742.0019482089.00 44143650.0019487300.00134144600.0019480700.00 54144420.0019488700.00144152940.0019478700.00 64143820.0019488630.00154152940.0019480000.00 74143000.0019488444.00164152500.0019482500.00 84141748.0019486544.00174152480.0019485000.00 94142112.0019486333.00 矿井批准开采 2、3、4、5、6、8、9、10煤,开采深度由 600m 至 -100m 标高。 三川河在井田南部边界自东向西流过本井田,太原~军渡~绥德国家级公 路(307 国道)沿三川河北岸从本井田南部穿过,汾(阳)军(渡)高速公路与 307 国道并行穿过本井田;孝西~柳林铁路从南同蒲铁路介西支线的孝西站起, 经中阳、柳林沿三川河北岸至沙曲井田穆村镇,全长 116km,现已运营, ************井铁路专用线在其终点穆村站东端接轨,线路长 1.96km,在建的太 (原)至中(卫)银(川)铁路沿三川河穿过沙曲井田,矿区公路、铁路交通方便。 4 图 1-1 交通位置图 1.1.2 社会经济概况 ************所在************位于山西省中西部边缘,吕梁山西麓,黄河东 岸,与陕西省吴堡、绥德、清涧县隔河相望,东邻离石,北与临县交界,南与中 阳、石楼接壤。 全县国土面积 1288km2,辖 8 镇 7 乡,总人口 30.12 万。2008 年 底,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 113.38 亿元,财政总收入 30.98 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 支配收入实现 11046.2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 3228 元。经济社会发展指数跃居全 省第 9 位,在全国中部百强县(市)排第 65 位,并入围全国最具投资潜力的 100 个中小城市行列。 全县有耕地 62.2 万亩,占县域总面积的 32%,农作物以小麦、谷子、高梁、 玉米、大豆为主。名列全国“八大枣系”之首的“柳林木枣”成林面积 26.5 万亩,年产 量 3000 万公斤左右。畜牧业较发达。 ************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蕴藏矿产 15 种,包括有烟煤、褐铁矿、 铝土矿、重晶石、黄铁矿、白云岩、石灰岩、耐火粘土、石膏、大理石、紫砂陶土、 石英砂岩、高纯度石灰岩、膨润土伊利石粘土、煤成气等,矿产地 50 多处。 全县储煤面积 800 多 km2,探明储量达 54 亿吨,远景储量 80 亿吨,其中被誉为“国 宝”的 4#优质主焦煤占 60以上,为全国三大优质主焦煤基地之一。主要工业有煤 炭、电力、机械、化肥、水泥、石灰、陶瓷、制砖、食品加工等行业等。 矿区范围包括薛村、贾家垣、穆村镇、柳林等 4 个乡镇 62 个村的土地,42 个 村庄居民地,总人口约 20600 人,耕地总面积 51280 亩。经济类型以采矿业和农业 为主。当地居民以农业人口为主,农作物主要为谷子、高梁、玉米、大豆等,农村 人均纯收入 400500 元。 表 12 ************矿区范围社会经济特征表 类别特征描述备注 村庄62 个村庄,4620 户,20600 人,耕地 53279.51 亩可能受采煤影响 公路 井田南部的太原~军渡~绥德国家级公路(307 国道) 矿区内延伸 6.9km; 可能受采煤影响 5 汾(阳)军(渡)高速公路矿区内延伸 50m,在矿区南侧 外围延伸 6.5km。 铁路 太(原)至中(卫)银(川)铁路在井田南部延伸 7km(在建) ; 孝西~柳林铁路在井田南部沿三川河延伸 4.5km; ************井铁路专用线长 1.96km。 可能受采煤影响 工矿企业 沿三川河建有柳林电厂、沙曲洗煤厂、南北工业场地及矿 山集中生活、办公区。 可能受采煤影响 1.2 矿山开采历史与现状 1.2.1 矿山开采历史与现状 ************成立于 1992 年,由原国家计委、能源部和山西省政府联合组建, 国务院生产办公室批准成立。2001 年 2 月按照国务院国办通(2000)10 号文精神, 改组为国有股份制企业,股东为中国中煤能源集团公司和山西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 司,各持 50的股份。公司的主要任务是开发建设山西河东煤田的离柳矿区和乡宁 矿区,建设大型、特大型矿井和选煤厂。 根据华晋焦煤公司发展规划,至 2012 年,************井将达到 800 万 t。由 于************井资源/储量与矿井服务年限严重不匹配、该矿井煤层瓦斯含量大、 瓦斯压力大,面积过大不利于管理、三川河两岸地面村庄、地面建筑密集分布,孝 柳铁路、307 国道、正在建设的太中银铁路和汾军高速公路沿三川河两岸穿过本井 田,煤矿为其共同留设的保护煤柱沿井田中部形成了一个宽约 2.3km 的保护煤柱带, 将沙曲井田自然分为南、北 2 个区域。为此,2008 年中国国际咨询公司以咨能源 [2008]1301 号关于山西晋中煤炭基地离柳矿区总体规划的评估报告同意将沙曲 井田划分为************、************。中煤国际工程集团南京设计研究院 2009 年 5 月提交的************************、************及选煤厂改扩建可行性 研究报告(修改) ,拟将沙曲井田沿南北走向方向中部,以三川河、孝柳铁路、 307 国道、太中银铁路、汾军高速公路保护煤柱带为界划分为两个井田,保护煤柱 带以北为************井田,保护煤柱带以南为************井田;************ 和************利用原************井的生产系统严格分开后分别进行改扩建,其 中,************利用原************180 万 t/a 的能力及部分生产系统扩建到 500 6 万 t/a;************利用原************120 万 t/a 的能力及部分生产系统扩建到 300 万 t/a。 ************的前身沙曲煤矿始建于 1994 年 12 月,2004 年 11 月竣工投产。 原矿井在北翼(即************井田)400m 水平布置三条大巷,分别为胶带输送 机大巷、辅运大巷和回风大巷,各条大巷大部分沿 5煤层底板岩石布置,从井底车 场向南延展长度约为 6800m.。井下煤炭运输采用胶带输送机方式;辅助运输现采用 调度绞车牵引矿车方式。 矿山投产以来北翼主要开采北一采区和北二采区,利用400m 北翼大巷倾斜长 壁布置。截止目前,北一采区已回采完毕 14101、14102、14103、14301 等 4 个 4 煤条带,北二采区已回采完毕 14201 一个 4煤条带,根据华晋焦煤公司计划,目前 生产工作面在北一采区 4煤。综采一次采全高回采工艺,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工 作面采高约 4.2m,工作面长度 180m,工作面顺槽主要是“两进一回”布置。2008 年北一采区产量约 150 万 t。 根据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国土资矿评储字[2005]48 号, ************采矿许可证范围内(一矿、二矿井田)煤炭资源总量 218415.6 万 t, 工业储量 214274.6 万 t, 2005~2008 年共动用资源/储量 1052.7 万 t(一矿、二矿 井田) ,沙曲井田(一矿、二矿井田)截止 2008 年底煤炭资源总量 217362.9 万 t, 工业储量 213221.9 万 t。据中煤国际工程集团南京设计研究院提交的 ************************、************及选煤厂改扩建可行性研究报告(修 改) (2009 年 5 月) ,井田重新划分后,************井田范围内保有工业资源/储 量 135283.52 万 t,设计资源储量为 110781.9 万 t,设计可采储量为 84230.92 万 t。 1.2.2 矿区周边矿井及小窑 ************井田北部以聚财塔断层与双柳井田相邻,南部为************, 井田西部以采矿权边界与郭家沟井田相邻。沙曲井田东部井田露头附近分布有 28 个地方煤矿,其中在井田东及东北部与本井田相邻的地方煤矿有 9 个,分别为柳林 煤矿、贾家沟煤矿、后山垣煤矿、刘家焉头煤矿、庙湾煤矿、康家沟煤矿,详见井 田四邻关系图(图 12) 。 柳林煤矿位于井田的东北角,面积 8.9436km2,其中本井田面积重叠部分约为 7 3.5km2。开采 4、5煤层,生产能力 21 万 t/a,由于该矿生产历史较长,矿区内形 成了较大范围的采空区。 图 1-2 煤矿四邻关系图(示意图) 贾家沟煤矿,位于井田外东北部,与井田东部边界相接,面积 2.089km2,开采 4、5煤层,生产能力为 15 万 t/a。 刘家焉头煤矿,与井田东部边界相接,面积 1.211km2,开采 4、5煤层,生产 能力为 6 万 t/a。 后山垣煤矿,与井田东部边界相接,面积 1.6862km2,开采 4、5煤层,生产 能力为 6 万 t/a。 店庙湾煤矿位于井田外东南部,与井田东南部边界相接,面积 1.9538km2,开 采 4、5煤层,生产能力为 30 万 t/a。 康家沟煤矿位于井田外东南部,与井田东南部边界相接,面积 2.089km2,开采 4、5煤层,生产能力为 15 万 t/a。 1.3 矿山开发利用方案概述 ㈠㈠ 矿山建设规模及服务年限矿山建设规模及服务年限 井田进行重新划分后,************开采 2、3、4、5、6、8、9、10煤, ************可采储量 84230.92 万 t,设计生产能力为 500 万 t/a,服务年限为 120.3a,其中,第一水平服务年限 64.9a。 ㈡㈡ 工业场地布置工业场地布置 ************为在原************基础上进行的改扩建矿井,************现 有包括主斜井、副立井、北翼进风立井、北翼回风立井、下龙花垣进风立井、下龙 花垣回风立井在内的 6 个井筒,考虑到后期西部北五采区距离较远,设计后期在麻 任村附近增设一个进风立井和一个回风立井。即************以 8 个井筒开拓全井 田。 矿井地面总平面布置,受河流、铁路等自然条件限制,使矿井工业场地分为南、 北两部分,三川河南岸为主斜井和选煤厂为主体的工业场地(亦称南工业场地) ; 8 河北岸为副立井为中心的辅助生产、生活福利区场地(亦称北工业场地) 。 北风井场地位于副立井以北约 3.5km 的山丘上,布置有北风井场地,已建有 北进风立井、北回风立井两个井筒,北进风立井尚无永久装备,现只担负部分北大 巷和北一采区临时提升任务。 下龙花垣风井场地位于井田北翼下龙花垣村附近,距北工业场地副立井约 6.6km,是矿井北翼通风系统改造工程新增的场地,场地内布置下龙花垣进风立井 和下龙花垣回风立井两个井筒。 表 13 ************现有工业场地、井筒情况一览表 场地名称井筒名称井筒特征功能及装备 南工业 场地 主斜井 净宽3.8m,斜长1383.0 m,角度16 1400mm胶带输送机,煤炭提升、安 全出口 北工业 场地 副立井¢6.5,井深375.5m 一宽一窄罐笼,升降人员、材料及 设备,进风井 北进风立井¢6.0m,井深496.0m专用北三采区进风,无装备 北风井 场地 北回风立井¢6.0m,井深495.0m专用北一采区回风,无装备 下龙花垣进风 立井 ¢8.0,井深611.0m 1.5t矿车罐笼、梯子间,进风、提 矸等 下龙花垣 风井场地 下龙花垣回风 立井 ¢7.0,井深583.0m梯子间, 回风、安全出口 ㈢㈢ 开拓方案开拓方案 ⑴煤层分组、水平划分及标高 根据煤层间距,设计全井田 8 层煤划分为上下 2 组,上煤组为山西组的 2、3、4(34) 、5号煤层,下煤组为太原组的 6、8、9、10号煤层。 ************改扩建井下开采水平划分是在目前生产水平的基础上进行,由于 9 目前一水平400m 水平已形成,因此,设计维持现有水平划分不变,即全井田由两 个水平开拓,一水平标高400m,开拓上煤组 2、3、4、5煤层,二水平开拓下 煤组 6、8、9、10煤层。 ⑵采区布置 400m 水平三条大巷按现有的方位向北延伸至井田北部边界,400m 水平大巷 以东北三采区均利用400m 水平大巷作为准备巷道倾斜长壁布置;在下龙花垣村附 近,沿纬线 4149000 线附近向正西方向布置400m 水平西辅运、胶带大巷,用于开 拓北五采区。考虑到矿井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5煤层为突出煤层,根据“防突细则” 的要求,一水平南北向、东西向大巷沿均 5煤层底板岩石布置,大巷距 5煤层间距 不小于 5m,大巷平面间距约 38m。 ************上煤组划分 5 个采区,分别为北一采区、北二采区、北三采区、 北四采区、北五采区、其中北一、北三,北二、北四采区利用400m 大巷两侧布置 的倾斜长壁采区,北五采区利用400m 西大巷双翼走向长壁布置。 达到设计 500 万 t/a 生产能力时共布置 3 个采区,分别为北一、北三和北二采 区,其中北一采区,保留原有 4煤工作面的装备工作面开采 5煤,生产能力为 200 万 t/a;北三采区装备一个高产高效智能化工作面开采 4煤层,生产能力为 250 万 t/a;北二采区为开采保护层采区,装备 2薄煤层综采回采工作面,生产能力为 50 万 t/a。 上煤组采区开采及接替关系 北三采区 4煤层→北三采区 5煤层→北二采区 4煤层→北二采区 5煤层 北一采区 4、5煤层→北四采区 4煤层→北四采区 5煤层→北五采区 4煤层→ 北五采区 5煤层 北二采区 2煤薄煤层综采→北四采区 2煤→北五采区 2煤→北五采区 3煤。 ************利用原有的 1 号、2 号、3 号井底煤仓,实现 2煤、 (34)与 5煤的分采分运,分别通过主斜井提升至地面煤仓。 ************利用原有的 1 号、2 号、3 号井底煤仓,实现 2煤、 (34)与 5煤的分采分运,分别通过主斜井提升至地面煤仓。 ************开拓方式为立、斜混合开拓方式,倾斜长壁、走向长壁为主的采 煤方法。井下煤炭运输采用带式输送机,辅助运输采用无轨胶轮车方式。 10 北三采区工作面生产的煤炭经北三采区工作面胶带顺槽通过溜煤眼运至400m 水平北翼胶带大巷,该大巷运来的煤炭经主斜井运至地面;北一采区工作面生产的 煤炭经北一采区工作面胶带顺槽通过溜煤眼运至400m 水平北翼胶带大巷,该大巷 运来的煤炭经主斜井运至地面。 ⑶下组煤开拓方案 下组煤约在 50 年后才开采,设计对下组煤规划了如下开拓方案。 保持现有工业场地位置不变,主斜井和副立井不再延伸,在北进风立井和北回 风立井井底车场附近掘进下组煤辅运暗斜井(倾角 6) 、胶带暗斜井和回风暗斜井 至260 水平,然后布置井底车场、硐室及下组煤井底煤仓等。并布置260m 水平 北翼大巷向井田北两翼延伸,采区内布置上下山巷道开采,工作面为走向长壁布置。 下组煤采用260m 一个水平开拓全井田下煤组,下龙花垣进、回风立井井底车场布 置进、回风暗斜井与北五采区上山相连。北四采区在马塔村附近施工进风立井和回 风立井。 下煤组共划分为 5 个采区,分别为北一采区(下) 、北二采区(下) 、北三采区 (下) 、北四采区(下) 、北五采区(下) 。 下煤组采区接替顺序为北一(下) 、北三(下)采区→北二(下) 、北四(下) 采区→北五(下)采区。 井下煤炭运输采用带式输送机,辅助运输采用无轨胶轮车方式。 图 13 ************采掘工程示意图(1/10 万) ㈣㈣井下开采井下开采 ************达到设计产量时,井下共布置 3 个采区、1 个 5煤中厚煤层综采 面、一个(34)煤大采高综采面和一个 2煤薄煤层综采面来保证矿井设计产量, 其中北一采区 5煤综采工作面为利用原有设备布置;北三采区(34)煤大采高 综采工作面、北二采区 2煤薄煤层综采面为改扩建新增工作面。分述如下 ⑴北一采区 考虑到北一采区 4煤部分条带已回采完毕,其下的 5煤已经被解放,具备增加 产能的条件,另考虑到对 5煤与 4、2煤进行合理配采,设计推荐移交北一采区 5 11 煤工作面。 北一采区位于主井井底附近,为利用400m 大巷布置的倾斜长壁采区,属矿井 生产采区之一,采区南北走向长 1.65~3.7km,东西倾斜宽 1~2.4km,面积 5.765k m2,北一采区内可采煤层为 2煤、34合并煤层及 5煤层;北一采区内 2煤可采 范围内厚度 0.72~1.25m,平均 1.02m,(34)煤层厚度 3.82~5.7m,平均 4.2m, 5煤层厚度 2.43~3.20m,平均 2.8m 左右;倾角一般 5~7,煤层顶板为 砂质泥质、泥岩,其单轴抗压强度为 10.8~34.8MPa;煤层结构较简单。采区内可 采储量 3394 万 t,该采区目前 4煤已经开采完 1-4 条带,预计到本改扩建工程投产 时,将有 6-7 个 4煤条带回采完毕,设计在第二个条带布置一个 5煤倾斜长壁综采 工作面。采用倾斜长壁采煤法,综采一次采全高回采工艺,区内后退式回采,全部 垮落法管理顶板。综采工作面长度为 180m。考虑到 5煤已经被解放,煤层瓦斯含 量和瓦斯压力已大幅度减小,设计工作面年推进度按 2800m 考虑,采区设计生产能 力为 200 万 t/a,采区服务年限 12.1a。 ⑵北三采区 紧邻北一采区北侧,为本次改扩建新增采区,采区南北走向长 2.62~2.71km, 东西倾斜宽 1.39~1.8km,面积 4.17km2,北三采区内可采煤层为(3+4)煤合并 层和 5煤,采区内(34)煤层厚度 3.24~4.78m,平均 4.2m,倾角一般 5~7, 煤层顶板以砂质泥岩、泥岩为主,底板主要为砂质泥岩、泥岩,其次为粉砂岩;采 区内 5煤层厚度 3.56~5.04m,平均 4.3m。************井现有的生产采区生产实 践表明,4煤层及其顶底板均较软,属于“三软”煤层。根据北一采区的生产经验, 设计北三采区内(34)煤层采用倾斜长壁采煤法,大采高综采一次采全高回采工 艺,区内后退式回采,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北三采区综采工作面长度 260m、采 高为煤层厚度,约 4.2m,设计工作面年推进度为 1800m。采区可采储量 3770 万 t, 采区设计生产能力按 250 万 t/a 考虑,采区服务年限 10.8a。 ⑶北二采区 2煤薄煤层综采主要为开采保护层采区,该采区位于工业场地北侧、400m 北 翼大巷西侧,采区南北走向长约 3.75km,倾斜宽约 2.0km,面积约为 7.0km2,采区 2煤平均厚度为 1.08m,倾角一般 5~7,煤层顶板为砂质泥质、泥岩,煤层结构均 较简单。 12 根据北二采区 2煤层赋存情况,北二采区内 2煤层采用倾斜长壁采煤法,结合 国内类似条件的薄煤层机械化开采经验,设计北二采区内 2煤层采用薄煤层综采回 采工艺,区内后退式回采,全部垮
展开阅读全文

资源标签

最新标签

长按识别或保存二维码,关注学链未来公众号

copyright@ 2019-2020“矿业文库”网

矿业文库合伙人QQ群 3073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