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煤炭工程 2 0 1 3年第 2期 软岩特大断面硐室卸压支护技术研 究 赵术江 ,袁 越 ,李东发。 1 .中国矿业大学 北京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北京1 0 0 0 8 3 ; 2 .中国矿业大学 北京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 0 0 0 8 3 ; 3 .国网能源和丰煤电有限公司,新疆 和布克赛尔8 3 4 4 1 1 摘要 为了解决软岩特大断面硐 室变形大、围压大、难支护的问题 ,以沙吉海煤矿仓顶硐 室为工程背景,根据其工程地质条件和围岩 自身的特点,借助 F L A C 有限差分程序进行 了传统 支护下的数值计算 ,结合软岩工程力学理论及室内物化试验结果,深入分析 了仓顶硐 室的破坏机 理,提 出了 “ 恒阻大变形锚网索 -4 - 刚柔层 底角锚杆”耦合 支护的力学控制对策。通过 “ 恒阻 大变形卸压锚杆 4 - 刚柔层” 支护的双重让抗体 系,以适应 围岩产生的大变形 ,卸掉过高的非线 性膨胀能 ,同时支护 系统又具有足够的工作 阻力,限制 围岩产生破坏性变形,进而达到 围岩一支 护变形协调 、保证工程稳定的 目的。实践表 明,该支护技术有效地控制 了软岩特 大断面硐室围岩 的大变形破坏,取得 了良好的支护效果。 关键词 软岩;特大断面硐室;卸压支护 ; 中图分类号T D 3 5 4 文献标识码 A 软岩问题从 2 0世纪 6 0年代起就作为世界性难题被提 出来,特别是煤矿软岩问题一直是困扰煤矿生产与建设的 重大难题之一_ l 。目前,对于软岩大断面硐室的支护普遍 仍然采用锚网、锚网索、锚注或是架棚等中的一种支护或 联合支护形式 ,但是 由于特大断面软岩硐室跨度大、 高度大、开挖空间大,加上围岩性质差、构造复杂等不利 因素 ,使得其整体稳定性差、变形量大、围压大、难支护, 采用上述支护难以奏效。一般而言 ,特大断面硐室都是矿 井生产 过程 中 比较 重要 的环节 ,可 视 为 “ 心脏 工程 ” ,因 此 ,解决好此类特大断面硐室的支护问题对于煤矿的安全 生产 具有重要 的现 实意义。本 文结合新疆 沙吉海煤矿 5 5 0 m 水平井底煤仓上部胶带卸载硐室 仓顶硐室 的具体 工程 ,探讨软岩特大断面硐室的变形破坏机理,研究其支 护对策,并通过现场工业性试验证明所提出的支护技术的 有效性与合理性。 1 工 程概 况 沙吉海煤矿位于新疆准西北煤田,煤矿一期规划产能 为5 0 0万 t / a ,整体规划为 1 0 4 0万 t / a 。井田采用两斜井一 立井的综合开拓方式 主、副井为反斜井 ,三个水平开拓, 第一水平井底车场位于 5 5 0 m水平。 5 5 0 m 水平井底煤仓 上部胶带卸载硐室 仓顶硐室 设计长度 1 3 m,断面形状为 直墙半圆拱,与一采区运输石门、煤仓检修平巷、井底煤 仓 直径 1 1 m 相连,掘进断面面积为 9 2 m ,跨度 1 3 m,高 7 2 巨阻大变形锚杆 ;数值分析 文章编号1 6 7 1 0 9 5 9 2 0 1 3 0 2 - 0 0 7 2 -04 度7 . 5 m,属于典型的特大断面硐室,其平面布置图如图 1 所示 。 仓顶硐室 墨 面 墨 衄目 Jl Ii/I L 重输 石 门 \巷 道 中 心 线 ∥ 1 \ \ ‘ f f 广 J 7 7 厂 图 1 仓顶硐室平面布置 图 巷 沙吉海煤矿仓顶硐室位于位于中生界侏罗系地层 中, 成岩性质相对较差,岩层倾角 1 2 。 ~1 6 。 ,片理、层理明显, 结构面强 度低 。围岩 岩性 以 中砂 岩 、粉 砂质 泥 岩 和砂岩 、 砾石互层为 主 ,普 氏系数均 小于 2 ,其 中 中砂 岩为 砂状 结 构 ,薄层一 中厚层状构造 ,层理 、节 理发育 ,多泥质充填 , 岩石极软;泥质岩石含较多的膨胀性粘土矿物,开挖揭露 后 ,极易风化、膨胀,遇水软化、泥化和崩解 ;砂岩与砾 石互层胶结性差、结合力弱、整体强度极低,因此,硐室 围岩具有软弱、松散、膨胀性强的特性。矿井含水形式为 孔隙水 、微裂隙水,含水层厚度较大,根据现场水文勘测, 掘进工 作 面 涌 水 量 可 达 4 0 m / h ,对 围 岩 的 稳 定 性 极 为 不利。 收稿 日期 2 0 1 2 0 91 4 作者简介赵术江 1 9 6 9一 ,男 ,山东诸城人,博士,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软岩巷道支护等方面的研究。 煤炭工程 2 0 1 3年第 2期 开挖暴露后,极易风化、软化,使得软弱围岩的强度进一步 降低。另一方面,在矿井涌水的作用下,泥质软岩中具有膨 胀潜能的粘土矿物急剧膨胀,造成硐室变形量显著增大,稳 定性大幅度降低 ,加上支护体受不均匀的围岩附加膨胀应 力作用,最终导致支护失效及硐室失稳。 2 传统支护形式不合理。通过采用数值模拟对仓顶硐 室在传统支护下的计算分析可知,普通 “ 锚网 浇筑混凝 土”不能满足硐室稳定性控制的需要 ,主要是因为普通锚 网的锚固深度有 限 ,主动支 护强度也 显得 不足 ,因而无 法 限制围岩产生较大的变形。另外,由于普通锚网的延伸率 比较小 ,不 能适 应 围岩 的大 变形 ,从 而 导致 锚 杆 的断裂 、 屈服、失效。同时,混凝土碹体为刚性被动支护,刚度很 大,可缩性差,要等到围岩发生一定的变形时才发挥其主 要的承载力 ,若变形量较大或浅部岩体存在局部拉剪应 力高度集中时,碹体随即开裂、脱落,造成支护结构失稳。 总而言之,因锚网一碹体的协 同承载程度不足,围岩一支 护没有达到较好的耦合状态,导致无法保证硐室的稳定。 3 底板稳定性差。硐室底板岩层为砂质泥岩,底板时 常出现积水,在水岩耦合作用下,使得底板膨胀鼓起、应变 软化,次生裂隙增多,导致积水入渗到深部岩体,进而导致 更大范围的底鼓 ,因此 ,底板岩层进入一个变形 的恶性循环 中。同时,硐室开挖空间大,底板泥质岩层暴露面积大,将 加剧底板塑性区的发展。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硐室帮顶 的压力较大,容易在底角部位形成高度剪切应力集中,造成 底部岩体剪切塑性滑移, 表现出显著的底鼓大变形。 4 开挖扰动影响。对于硐室群的开挖过程是一个交替 加、卸荷过程及二者叠加作用的力学行为,新开巷道的开 挖对已施工巷道围岩会产生偏应力的局部高度集中,引起 塑性区面积增大,破坏其稳定性。仓顶硐室在竖向、水平 向均有硐室与其相接,空间效应对其稳定性影响较大 ,尤 其是与井底煤仓的连接部位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变形和应力 集中,这一点已在数值分析中得到了验证。因此,在支护 设计中必须考虑对该部位进行补强支护。 3 支护对策及支护设计 3 . 1 支护对 策 根据以上对仓顶硐室围岩变形破坏特征及破坏机理的深 入分析,针对其整体稳定性差、变形量大、围压大、难支护 的特点,结合特大断面硐室地质力学条件,提出 “ 恒阻大变 形锚网索 刚柔层 底角锚杆”耦合支护的力学控制对策。 1 恒阻大变形卸压锚杆 索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 ,仓 顶硐室围岩膨胀性强、围岩应力大、强度较低,因此,须 考虑采用一种既具有较高支护强度、工作阻力,又能产生 较大变形的支护结构,从而限制围岩初期产生破坏性变形, 充分保持原岩强度,控制塑性圈的快速发展;同时,通过 支护结构自身的变形以适应 围岩的大变形 ,充分释放围岩 膨胀能、塑性能,达到卸压的目的。恒阻大变形锚杆 索 7 4 恰好完美的融合了这两项功能 ,当硐室围岩发生大变形 时,通过卸压装置可以自动延伸,并且在此变形过程中能 保持较高的恒定工作阻力,因此 ,采用恒阻大变形卸压锚 杆 索 进行支护不仅能够吸收围岩能量,而且在围岩大变 形条件下仍然具有很好的支护作用以保证巷道的稳定。 2 刚柔层支护。刚柔层支护是在柔性喷层和钢架之间 预留一定量的变形间隙,以适应 围岩产生的大变形,卸掉 过高的非线性膨胀能,同时在刚柔层相接时又具有足够的 刚度抵抗围岩过大 的有 害变形 ,达到 围岩一支护 变形协 调 以及让抗结合的目的 J 。在实际施工中采用 U 2 9型钢支架, 加强架间的刚性连接,以保证足够的刚度。 3 底角锚杆。通过打设底角锚杆,减弱两底角的应力 集中程度,以控制底角围岩塑性区的发展,并有效切断来 自两侧的高应力塑性滑移线,削弱来 自两帮的挤压应力, 减小底鼓分量,从而保证了硐室底板的稳定 J ,同时对井 底煤仓连接部位的稳定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3 . 2支护设计 硐室 断 面设 计 形 状 为 直 墙半 圆拱,掘 进 断 面 为 1 3 0 0 0 m m 7 5 0 0 m m,净断面为 1 2 0 0 0 m m 6 8 m m。支护形 式为 “ 恒阻大变形锚网索喷 底角锚杆 刚柔层”耦合支 护 。支护材料及参数 1 锚 杆 采 用 O 2 2 m m 恒 阻 大 变 形 锚 杆 ,长 度 2 7 0 0 mm,间排距 7 0 o m m7 0 0 mm,平行布置。锚杆采用树 脂药卷端头锚 固,树脂锚固剂用量为 2支,型号 C K 2 8 5 0 。 锚杆均使用配套标准螺母紧固,预紧力不小于8 t 。 2 锚索锚索为 O1 5 . 2 4 m m恒阻大变形锚索,锚索设 计长 度 为 8 0 0 0 m m;锚 索采 用 平行 方式 布 置,排距 为 2 1 m m,间距为 1 6 0 0 mm;采用 内部 1根 C K 2 3 5 0,外部 3 根 K 2 3 5 0树脂药卷端头锚固。 3 金属网采用 0 6 . 5 m m钢筋焊接而成,网片尺寸根 据断面现场确定,网格尺寸 1 0 0 m m1 0 0 mm。 4 喷层喷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 2 0 ,内掺防水剂。 5 底角锚杆采用 t l - 8 m m 3 7 m m无缝钢管,内插 Ol 8 m m3 5 mm的普通螺纹钢,间排距 7 0 0 m m7 0 0 m m, 并加压注水泥浆,平行布置。 6 钢架采用 U 2 9型钢五合一组合而成,搭接长度为 5 0 0 m m,棚距为5 0 0 m m,相邻棚之间采用8 槽钢进行加密刚性 连接,并且钢架与柔性喷层之间预留l m r n 的变形空间 。 4工程应用效果 为了验证所提出的新型支护形式在软岩特大断面硐室 支护应用的有效性及合理性,及时掌握围岩位移的运移规 律,及早发现工程隐患,以确保工程稳定,同时也为进一 步优化支护参数提供科学依据,在仓顶硐室布置了2组围 岩表面位移观测站,其平面位置布置及测点断面布置如图 9 1 0 所示。经过为期3个多月的现场实地位移量测,并进 行了数据整理,最终监测成果为表面累计位移 U ~时间 2 0 1 3年第 2期 煤炭工程 7 1 关系曲线 ,如图 1 1~1 2所示。 ①测站 ②测站 运输石门 / / 检 修 平 巷 / , / / , / , l l。 , I I 图 9 位移测 站平面布置示意图 从图 1 11 2可 以 看出 ,硐 室围岩变形可 分为缓慢变形 、加速变 形和 变 形 稳 定 三 个 阶 段。由于受到恒阻大变 形锚网索支护比较高的 工作阻力限制,围岩变 形在第一阶段很小;而 A B 0 \ 、 、 / 、 / \ , / C D 图 1 O 测点断面布置示意 图 进入到第二阶段 2 7 6 2 d ,随着围岩压力增大,岩体内部 的膨胀势和塑性势激增,此时,锚杆的卸压装置以产生相 对位移的形式充分释放围岩能量,故此阶段变形较为明显; 围岩变形释放后,锚杆拉力调整到某一个低于其恒阻值的 水平,于是在锚杆高阻及刚性层的作用下 ,围岩变形逐步 稳定。从底鼓变形情况来看 ,因仓顶硐室开挖空间大 ,底 部泥质岩石暴露面积大,在顶部淋水作用下,诱发 了底板 的膨胀机制,但总底鼓量较小。 8 0 7 0 6 0 5 0 4 0 3 0 2 0 1 0 0 T| a 监测起始 2 0 1 2 .3 .2 8 累计监 J] 8 5 d 图l 1 测站①U t 关系曲线 T/ d 监测起始 2 0 1 2 . 3 .2 8累计监测8 5 d 图 1 2 测站②U~ t 关系曲线 现场监测结果表明,硐室两帮总移近量最大值为 6 7 m m, 顶板最大下沉量为 5 0 m m,底鼓最大值为 4 2 m m,说 明仓顶硐室围岩变形控制效果显著,取得了成功的应用。 5结论 1 数值计算结果表明,仓顶特大断面硐室两帮及其与 煤仓的连接部位位移较大、应力集中程度较高,采用传统 的普通 “ 锚网 浇筑混凝土”的支护形式不能有效控制 围 岩的稳定 。 2 硐室围岩软弱、膨胀性强,在水的作用下强度进一 步恶化,并产生较大的膨胀附加应力 ,使得 围岩压力大、 变形大,硐室的稳定难以控制 ,因此,围岩岩性差是硐室 失稳 的主要原因之一。 3 在深入分析硐室围岩变形破坏机理的基础上,结合 特大断面硐室地质力学条件,提出了 “ 恒阻大变形锚网索 刚柔层 底角锚杆”的耦合支护力学对策。 4 采用 “ 恒阻大变形卸压锚杆 索刚柔层”支护 的双重让抗体系,不仅能够较好的适应围岩产生的大变形 , 卸掉过高的非线性膨胀能,同时支护系统又具有足够的刚 度、工作阻力,限制围岩产生破坏性变形,进而达到围岩 一 支护变形协调、保证工程稳定的目的。 5 工程实践表明,该支护技术有效地控制了软岩特大 断面硐室围岩的大变形破坏,取得了良好的支护效果,具 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何满潮 ,孙晓明.中国煤矿 软岩巷道工程 支护设计 与施工 指南 [ M] .北京 科学 出版社 ,2 0 0 4 . 李大伟 ,侯朝炯.低强度软岩巷道大 变形围岩稳定 控制试 验研究 [ J ] .煤炭科学技术 ,2 0 0 6,3 4 3 3 6~ 3 9 . 何满潮 ,李国峰 ,王炯 ,等.兴安矿 深部软岩巷 道大面 积高 冒 落 支 护 设 计 研 究 [ J ] .岩 石 力 学 与 工 程 学 报 , 2 0 0 7,2 6 5 9 5 9~9 6 4 . 王 金华.我 国煤巷 锚杆 支护 技术 的新 发展 [ J ] .煤 炭学 报 ,2 0 0 7,3 2 2 1 1 3~1 1 8 . 何满潮 ,景海河 ,孙晓明.软岩工程力学 [ M] .北京 科 学 出版社 ,2 0 0 1 . 张连福 ,谢文兵.深井 大断 面软岩硐 室高强稳定 型支护技 术研究 [ J ] .山东科技 大学学报 自然科 学版 ,2 0 1 0 ,2 9 5 3 2~3 8 . 王炯.唐 口煤矿深部岩巷恒阻大变 形支护机理 与应用研 究 [ D] .北京 中国矿业 大学 北京 ,2 0 1 1 . 何满潮 ,胡永光 ,郭 志飚. 大断面软 岩巷道耦合 支护技术 研究 [ J ] .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 2 0 0 5 ,4 1 1 ~ 4 . 杨生彬 ,何满潮 ,刘 文涛 ,等.底角 锚杆在深部 软岩巷道 底鼓控制 中的机 制及 应用 研究[ J ] .岩石 力 学 与工程 学 报 ,2 0 0 8,2 7 增 1 2 9 1 3 2 9 3 0 . 余伟健,高谦,张周平,等.深埋大跨度软岩硐室让压支 护设计研究 [ J ] .岩土工程学报 ,2 0 0 9,3 1 1 4 o~ 4 7 . 责任编辑郭继圣 7 5 11J 1』1{1J 竺J m ∞ 加 ∞ ∞ ∞ ∞ 加 m 0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