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云南省江城县岩脚牛倮河铅锌矿矿床成因 及找矿方向 胡加昆邹进超解康倪尔建李贵祥李星 3 (云南冶金资源股份有限公司, 云南 昆明 650216) 摘要云南省岩脚牛倮河铅锌矿地处西南三江成矿带南端, 位于唐古拉三江地槽褶皱系兰坪思茅中 生代坳陷盆地南段的普洱江城坳陷盆地中, 矿体赋存于下白垩统景星组与中侏罗统和平乡组地层中。结合区域 及矿区地质工作成果, 详细讨论了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矿区地质特征、 矿体特征、 矿石特征、 矿物生成顺序以及围岩 蚀变特征, 并对矿床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 ①矿体呈脉状、 网脉状、 串珠状充填于砂岩节理裂隙及构造破碎带 中, 矿体长126~505 m, 厚0.4~29.01 m, 倾向南, 倾角51~80; ②矿石矿物主要为闪锌矿、 方铅矿、 黄铁矿, 脉石矿物主 要为石英、 方解石、 绢云母, 矿石结构以泥质细砂结构为主, 构造主要为脉状、 浸染状构造; ③矿物生成顺序可以分为 6个阶段, 其中第1阶段为电气石高岭土阶段, 第2阶段为石英阶段, 第3阶段为褐铁矿锆石阶段, 第4阶段为白 铅矿方解石阶段, 第5阶段为铅锌硫化物阶段, 第6阶段为毒砂黄铜矿阶段; ④围岩蚀变中心向外依次为块状铅 锌矿化带→碳化→构造角砾→含矿网脉、 细脉带→方解石化、 石英化→硅化→绢云母化、 黄铁矿化、 褐铁矿化蚀变 带; ⑤矿床成因属构造热液蚀变型铅锌矿床。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 结合前期开展的地质勘查和物探 (激电测量与 音频大地电磁测深) 工作成果圈定了4处找矿靶区, 编号分别为JⅠ-1、 JⅠ-2、 JⅠ-3和JⅠ-4。其中, JⅠ-1、 JⅠ-3靶区经过钻探工 程验证, 已探获铅锌矿石量1 121.7万t、 铅锌金属量443 657 t, JⅠ-2、 JⅠ-4靶区找矿潜力较好, 是下一步重点开展勘查工 作的区域。 关键词热液蚀变型铅锌矿床三江成矿带矿物生成顺序矿床成因找矿靶区 中图分类号P611, P6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1250 (2019) -05-093-14 DOI10.19614/ki.jsks.201905017 Genesis and Prospecting Direction of Yanjiao-Niuluohe Pb-Zn Deposit in Jiangcheng County, Yunnan Province Hu JiakunZou JinchaoXie KangNi ErjianLi GuixiangLi Xing2 (Yunnan Metallurgical Resources Group Co., Ltd., Kunming 650216, China) Abstract Yanjiao-Niuluohe Pb-Zn Deposit in Yunnan Province is located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the southwest Sanjiang metallogenic belt, the geotectonic location of the deposit is located in Puer-Jiangcheng depression basin of the southern part of Lanping-Simao Mesozoic depression basin of Tanggula-Sanjiang geosynclinal fold system, the orebodies are distributed in Jingxing ation of Lower Cretaceous and Pingxiang ation of Middle Jurassic Series.Combing with the geological work- ing results of the region and mining area, the regional metallogenic geological background,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ining area, orebody characteristics, ore characteristics, mineralization sequence and surrounding rock alteration characteris- tics are discussed, besides that, deposit genesis is analyzed.The study results show that①the orebodies are filled in sandstone joints and fractures and structural fracture zones with the shapes of veins, reticulate veins and monili, the length of orebodies is 126~505 m, and the width of them is 0.4~29.01 m, the orebodies striking to south, the dip angle of them is 51~ 80; ②the ore minerals are mainly for sphalerite, galena and pyrite, the gangue minerals are mainly for quartz, calcite and ser- icite, the ore structure is mainly for argillaceous fine sand structure, vein structure and disseminated structure are the main ore structural types; ③the mineralization sequence can be divided into six stages, the first stage is tourmaline-kaolin stage, the second stage is quartz stage, the third stage is limonite-zircon stage, the fourth stage is cerusite-calcite stage, the fifth 收稿日期2019-02-22 作者简介胡加昆 (1972) , 男, 高级工程师。 总第 515 期 2019 年第 5 期 金属矿山 METAL MINE Series No. 515 May 2019 地质与测量 93 ChaoXing stage is lead-zine sulphide stage and the sixth stage is arsenopyrite-chalcopyrite stage; ④from the center of surrounding rock alteration to outside is massive Pb-Zn mineralized zone, carbonization, tectonic breccia, ore-bearing net veins and veinlets, calcilization and quartzification, silicification, sericitization, pyritization and limonite alteration zone; ⑤genesis of the deposit belongs to tectonical hydrothermal alteration Pb-Zn deposit.Based on the above study results and combing with the further geo- logical prospecting results and geophysical working results of IP measurement and audio frequency magnetotelluric sounding, four prospecting target areas are delineated, they are named as JⅠ-1、 JⅠ-2、 JⅠ-3and JⅠ-4.Metallogenic potential of JⅠ-1and JⅠ-3 prospecting target areas are verified by drilling engineering, about 11.217 million tons of lead and zinc ores and 443 657 tons lead and zinc metals are obtained; prospecting potential of JⅠ-2、 JⅠ-4prospecting target areas are both good, where are the key regions for the further prospecting work. KeywordsTectonical hydrothermal alteration Pb-Zn deposit, Sanjiang metallogenic belt, Mineralization sequence, De- posit genesis, Prospecting target area 云南省江城县岩脚牛倮河铅锌矿位于西南三 江成矿带南段的普洱江城凹陷盆地中, 该盆地处 于唐古拉三江 (金沙江、 澜沧江、 怒江) 地槽褶皱带 兰坪思茅中生代坳陷盆地南段 [1]。该成矿带的形 成与演化与特提斯三江造山带的构造演化关系密 切, 兰坪思茅中新生代盆地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 属成矿带之一, 尤其以产于砂岩中的兰坪铅锌矿而 著称。岩脚牛倮河铅锌矿已有30 a左右的地质勘 查史, 近10 a来, 课题组在该区持续开展了地质勘查 工作, 取得了丰硕成果。通过综合分析矿区地质工 作成果, 认为产于下白垩统景星组和中侏罗统和平 乡组石英砂岩、 褪色粉砂质泥岩中的铅锌矿床不仅 受到断裂构造、 喷流沉积改造控制, 也与围岩蚀变关 系较密切, 矿床成因属构造热液蚀变型铅锌矿床。 为进一步明确矿区找矿方向, 本研究结合理论分析 及工程验证成果, 圈定找矿靶区, 并对靶区的找矿潜 力进行探讨。 1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岩脚牛倮河铅锌矿所处的兰坪思茅中生代 坳陷盆地大致可以划分为3个构造单元, 即以铜为主 的西部强烈褶断构造带, 以铅、 锌、 银为主的中部复 式向斜构造带, 以锑、 汞、 金为主的东部复式背斜, 为 沉积改造构造带 (图1) [1-5]。矿区沿兰坪思茅中生 代坳陷盆地中轴成矿带分布, 沿兰坪云龙景谷 普洱江城延伸, 为复式向斜带及铅锌、 银、 铜、 汞、 膏盐成矿带, 受沘江、 李仙江、 把边江等区域性同 生断裂控制 [6-9]。兰坪思茅中生代坳陷盆地是我国 重要的有色金属成矿带之一, 尤其以产于砂页岩中 的兰坪铅锌矿而著称, 该类铅锌矿规模大、 品位高, 广受地质工作者青睐。 在兰坪思茅中生代坳陷盆地南端的江城一带, 已知的金属矿产种类有铜、 铅、 锌、 银等, 其中瑶家山 铜矿规模较大、 岩脚牛倮河铅锌矿已达中型规模; 非金属矿产有盐类、 煤、 石膏、 石灰石、 石棉等, 其中已 探明的岩盐资源量有25亿t、 钾盐资源量约2 000万t, 是我国唯一的可溶性古钾盐矿床产区 [2-6]。盆地内铜 铅锌矿床 (点) 按成因类型可划分为热液型及沉积改 造型两类, 以热液型为主, 代表性矿床有瑶家山铜多 金属矿、 大团包铜矿、 老苏寨铜矿、 景星寨铅锌矿、 木 易河铅锌矿、 新平寨铅锌矿、 草皮坝铅锌矿等; 沉积 改造型铅锌矿较少, 主要有铸锅河铅锌矿点、 苗头山 铅锌矿点、 太平寨铅锌矿点。总体上, 岩脚牛倮河 铅锌矿主要出露于宝藏牛倮河背斜两翼 [2-6]。 1. 1地层 矿区所在区域出露的地层由老至新主要有二叠 系上统龙潭组 (P2l) , 侏罗系中统和平乡组 (J2h) , 侏罗 系上统坝注路组 (J3b) , 白垩系下统景星组 (K1j) 、 乌沙 河组 (K1w) 、 曼岗组 (K1m) , 古近系古新统勐野井组 (E1m) 、 始新统小丫口组 (E2x) , 新近系中新统 (N1) , 第 四系 (Q) 等 [7]。 (1) 二叠系上统龙潭组 (P2l) 。岩性为碎屑岩夹 灰岩及薄层煤层。大致可分为3段, 下部为含煤页岩 段、 中部为砂岩段、 上部为含煤段。该组主要分布于 矿区南东部, 平面上呈狭长条带状展布, 呈NW向分 布于背斜轴部。该组总厚度大于1 189 m。 (2) 侏罗系中统和平乡组 (J2h) 。该组为一套海 陆混合相杂色砂岩-粉砂质泥岩建造, 岩性主要为灰 绿、 紫红等色粉砂岩、 粉砂质砂岩、 粉砂质泥岩, 夹多 层灰黑色泥灰岩、 紫红色细粒中粒石英砂岩、 岩屑 长石砂岩、 长石石英砂岩等, 与下伏二叠系上统龙潭 组 (P2l) 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为区域铅锌矿的重要含 矿层位, 出露较广泛, 厚度为702~3 295 m。 (3) 侏罗系上统坝注路组 (J3b) 。该组岩性主要 为褐红色泥质粉砂岩、 粉砂质泥岩, 夹多层灰紫色细 粒长石砂岩、 长石粉砂岩、 钙质砂岩, 与下伏地层侏 罗系中统和平乡组 (J2h) 呈整合接触, 分布于和平乡 组 (J2h) 两侧, 厚度为182~988 m。 (4) 白垩系下统景星组 (K1j) 。该组岩性为灰白、 金属矿山2019年第5期总第515期 94 ChaoXing 胡加昆等 云南省江城县岩脚牛倮河铅锌矿矿床成因及找矿方向2019年第5期 黄绿色细粒中粒石英砂岩、 岩屑石英砂岩、 紫红色 粉砂岩、 粉砂质泥岩, 与坝注路组 (J3b) 及和平乡组 (J2h) 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为区域铅锌矿的主要含矿 层位, 分布较广泛, 厚度为823~1 871 m。 (5) 白垩系下统乌沙河组 (K1w) 。该组岩性为紫 红色砂岩泥质建造, 上部为深褐红色泥质粉砂岩与 95 ChaoXing 灰紫色细粒岩屑石英砂岩、 褐红色粉砂泥岩互层, 下 部由褐红色钙质粉砂岩、 粉砂质泥岩互层夹灰紫色 细粒岩屑石英砂岩组成, 与下伏白垩系下统景星组 (K1j) 为整合接触, 区域分布甚广, 常与景星组 (K1j) 相 继出露, 厚度为20~394 m。 (6) 白垩系下统曼岗组 (K1m) 。该组岩性主要为 紫红、 褐红色细粒中粒岩屑石英砂岩、 中粗粒岩屑 石英砂岩, 夹紫红色钙泥质粉砂岩、 岩屑粉砂岩、 钙 质粉砂质泥岩, 与下伏地层白垩系下统乌沙河组 (K1w) 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厚度为258~834 m。 (7) 古近系古新统勐野井组 (E1m) 。该组为一套 紫红色砂泥质-含盐建造, 岩性为泥砾岩、 泥岩、 粉砂 岩、 食盐钾盐岩, 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是 区域重要的含盐层位, 属内陆湖泊相沉积, 成矿类型 为陆源碎屑-化学沉积型, 厚度为427~11 299 m。 (8) 古近系始新统小丫口组 (E2x) 。该组为红色 陆相砂泥质建造, 岩性主要为棕红色细中粒长石 石英砂岩、 石英砂岩, 夹石英粉砂岩。长石石英砂岩 风化后往往呈沙糕状, 具有大型斜层理。该组与下 伏第三系古新统勐野井组 (E1m) 为整合接触, 厚度为 168~343 m。 (9) 新近系中新统 (N1) 。为小型内陆含煤沉积, 岩性为砾岩、 粉砂岩、 碳质黏土夹褐煤层, 厚度大于 597.9 m, 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为区域主要 的褐煤产出层位。 (10) 第四系 (Q) 。洪积、 冲积物主要见于勐野江 的河床中以及Ⅰ级河床阶地, 堆积物为河床相河 漫滩相砂、 砾石、 黏土层。该地层在地表多为风化 土, 为农田耕地, 厚数米至20 m。 1. 2构 造 矿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藏滇地槽褶皱系横断山 地槽褶皱带的兰坪思茅中生代坳陷盆地南端的江 城一带。区域经历了多次地壳运动, 造就了比较复 杂的构造形迹, 其中褶皱断裂发育较显著。 区域褶曲受断裂破坏较强烈, 发育极不完整, 以 轴面直立的对称型褶曲为主, 少数为轴面西倾的倒 转背斜。区域共有褶曲20多个, 其中以大开河南 满新寨背斜规模最大、 鱼塘张德寨褶皱最为紧 密。鱼塘张德寨褶皱是由3个背斜和2个向斜构 成的线状排列的褶皱群。区域褶曲最强烈的是曼庄 纳母田倒转背斜, 褶曲具有明显的方向性, 大部分 为NW向, 少数为SN向, 它们彼此大体平行; 褶曲以 线状及长轴状为主, 排列十分紧密, 其中还有倒转褶 曲, 显示出区域褶皱比较强烈。 区域断裂构造十分发育, 按其方向可分为2组 一组为NW向, 另一组为NE向。NW向纵断层较NE 向横断层更为发育, 其规模也较大; NW向断裂一般 延伸较长, 与褶曲关系十分密切, 大体与褶曲轴向直 交, 它们形成可能较晚, 明显切割了NW向断裂。 1. 3岩浆岩 海西早期喷出岩在区域上主要分布于勐腊县的 曼林、 高山、 曼散一带, 岩性主要为安山质凝灰岩及 中酸性层凝灰岩; 印支晚期喷出岩主要分布于勐腊 县桥头山息空三棵庄花竹林郑家梁子、 新发寨龙谷团包地及易武公社大路边曼洒 兰田一带, 岩性以中酸性凝灰岩、 钠质岩屑晶屑凝 灰岩为主; 分布于江城县东北阿卡洛夺寨附近的白 垩系下统景星组中有少量燕山期喷出岩, 岩性主要 为玻屑晶屑凝灰岩、 角砾凝灰岩、 熔结火山角砾岩。 1. 4变质岩 区域变质岩主要为基底苍山群、 崇山群变质岩 系, 一套钙质板岩、 变粒岩、 片麻岩、 大理岩等。该套 岩性经历了晋宁期区域变质作用以及海西期、 燕山 期热动力变质作用, 形成了一套特征较复杂的岩性 组合。区域盖层地层岩石普遍具有轻微变质特征, 该套岩性在海西期、 燕山期热动力变质作用下, 形成 了 “布羌型变质带” 。 2矿区地质特征 2. 1地层 矿区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侏罗系中统和平乡组 (J2h) 、 上统坝注路组 (J3b) , 白垩系下统景星组 (K1j) 、 乌沙河组 (K1w) (图2) 。 (1) 侏罗系中统和平乡组 (J2h) 。主要出露于矿 区北部, 为一套海陆混合杂色砂泥质-钙质碳酸盐建 造。岩性主要为灰绿、 紫红等色泥质-钙质粉砂岩、 泥岩、 钙质泥岩, 夹多层黑色泥灰岩、 灰岩与紫红色 细中粒石英砂岩、 岩屑长石砂岩、 长石砂岩等。该 组顶部为泥砾岩, 底部为厚度大于10 m的岩屑长石 砂岩, 总厚度为1 450~1 880 m。该组地层及岩性为 矿区铅锌矿的主要含矿层位及岩性。 (2) 侏罗系上统坝注路组 (J3b) 。出露于矿区中部 沿勐野江河谷一带, 为紫红色陆相砂泥质建造。岩性 主要为褐色钙质粉砂岩、 泥质粉砂岩、 粉砂质泥岩, 夹 灰褐红色长石砂岩、 钙质砂岩、 长石粉砂岩。该组与下 伏和平乡组 (J2h) 呈整合接触, 其顶部的构造侵蚀面导 致地层出露厚度较大, 一般大于265 m。 (3) 白垩系下统景星组 (K1j) 。该组地层贯穿于 整个矿区, 为一套海陆相间相砂泥质复理石建造。 岩性以砂岩为主, 由黄绿色岩屑石英砂岩、 细中粒 石英砂岩与紫红等色泥质粉砂岩、 泥岩、 粉砂质泥岩 金属矿山2019年第5期总第515期 96 ChaoXing 组成。该组与下伏地层侏罗系上统坝注路组 (J3b) 呈 平行不整合接触或微角度相交, 其底部有风化壳的 产物; 该组与侏罗系中统和平乡组 (J2h) 呈断层接 触。该套地层堆积韵律十分明显, 以灰、 灰白色砂状 碎屑物为主体, 并夹有灰绿色、 紫红色粉砂质、 泥质 组分的沉积物, 它们由粗至细、 由浅色至深色重复出 现。该套地层的褪色砂岩是区内的主要含矿岩性, 地层厚度为340~861 m。 (4) 白垩系下统乌沙河组 (K1w) 。该组厚度不 大, 与景星组 (K1j) 一并出露, 属红色砂泥质建造。上 部岩性由深褐红色钙泥质粉砂岩、 泥质粉砂岩, 灰紫 色细中粒岩屑石英砂岩、 长石岩屑石英砂岩以及 褐红色粉砂质泥岩组成; 下部岩性由褐色钙质粉砂 岩、 钙质泥岩、 粉砂质泥岩夹紫色细中粒岩屑石英 砂岩组成。该套地层与下伏景星组呈整合接触, 厚 度不一, 出露具有两端厚、 中间薄的纺缍形特点。该 套地层厚度为20~394 m。 2. 2构造 2. 2. 1褶皱 矿区侏罗系中统和平乡组 (J2h) 内分布一组 NWSE向挠曲构造, 由2个小向斜、 2个小背斜相间 组成, 长度一般为160~800 m, 平面上具有 “S” 形弯曲 特点, 剖面上具有波状起伏特征。 2. 2. 2断层 矿区内主要断层有NW向断层、 NE向断层、 近 SN向断层。 (1) NW向断层。①F2断裂, 该断层为平移正断 层, 主要分布于侏罗系中统和平乡组 (J2h) 地层中, 向 南错断侏罗系中统和平乡组 (J2h) 与白垩系下统景星 组 (K1j) 的分界断裂F10, 导致景星组 (K1j) 地层向北平 移160 m; 断层倾向226, 倾角81, 长2.0 km, 断层面 见构造角砾、 断层泥及部分泉水, 破碎带宽1.5~3.5 m, 破碎带中具有褐铁矿化及砂岩褪色现象, 断层面 具有不规则擦痕现象; ②F3断裂, 为平移正断层, 处于 F2断裂以东, 断层倾向 231~255, 倾角 83, 长 1.5 km, 错距大于255 m; 该断层错断了侏罗系中统和平 乡组 (J2h) 与白垩系下统景星组 (K1j) 之间的断裂F10, 使和平乡组 (J2h) 地层与景星组 (K1j) 地层呈断层接 触; 该断层岩性变化较大, 地层缺失, 断层滑面上发 育有不规则擦痕; ③F14断裂, 为平移断层, 规模相对 较小, 分布于矿区西部侏罗系中统和平乡组 (J2h) 地 层中, 倾向26, 倾角74, 长度大于200 m, 破碎带宽 1.5~2.5 m, 由褐红色断层泥、 角砾组成; 断层面具有 不规则擦痕, 断层两侧岩石节理裂隙发育, 褐铁矿化 较强烈; ④F15断裂, 断层规模相对较小, 出露长度大 于400 m, 断层产状208∠71, 破碎带宽1~2 m, 由深 胡加昆等 云南省江城县岩脚牛倮河铅锌矿矿床成因及找矿方向2019年第5期 97 ChaoXing 灰色断层泥、 砂岩角砾组成; 断层两侧岩层产状不一 致, 岩石节理裂隙发育, 褐铁矿化较强, 上盘向北平 移, 平移距离约10 m, 具有平移正断层性质。 (2) NE向断层。①F10断裂, 为NE向张扭性断裂, 长度大于4.5 km, 贯穿于整个矿区, 产状160∠75~ 60, 由西向东倾角逐渐变缓, 上盘东落、 北盘西移, 为 错距3.9 km的平移断层; 断层两盘地层呈断层接触, 为上盘下降、 下盘抬升的张性断裂, 使两侧地层倾向 相反, 南盘倾向S, 北盘倾向N; 断裂通过的区域, 分布 有宽21~101 m的破碎带, 破碎带中角砾破碎、 无胶结 显示张裂特征; 断裂旁侧褶曲、 裂隙发育, 为矿体提供 了成矿空间; ②F11断裂, 位于马厂山顶, 倾向131, 倾 角62, 破碎带宽3~5 m, 由断层泥、 碳泥质、 角砾组成, 断层角砾主要由浅色次棱角状长石石英砂岩组成, 断 裂破碎带中见有泉水出露; 断层两侧岩石具有明显的 挤压、 揉皱地质现象, 岩石破碎、 褐铁矿化较明显; 该 断层错断所经过的地层有J3b、 K1j等, 错距为201~501 m; ③F13断裂, 分布于矿区西部和平乡组 (J2h) 地层中, 断层规模相对较小, 出露长度大于500 m, 产状304 ∠68, 破碎带宽1~2m, 由深灰色断层泥、 砂岩角砾组 成; 断层面见有不规则擦痕, 两侧岩石节理裂隙发育, 褐铁矿化较强, 为平移正断层。 (3) 近SN向断层。F1断裂平面形态呈弧形近SN 向展布, 北段呈NNW向, 南段转向NNE, 断裂长度约 1.1 km。北段产状为262~265∠59~80; 南段倾向 W, 产状为 101~121∠65。断层错断所经过的地 层, 平面措距为90 m。该断层为压扭性正断层, 错断 了F10断裂。 2. 3矿体特征 已查明的岩脚牛倮河铅锌矿床由Ⅰ1、 Ⅰ3、 Ⅰ4 号及Ⅱ2、 Ⅱ6、 Ⅱ8、 Ⅱ9号2条主矿带组成, 矿带长度分 别为100~600 m、 100~500 m, 宽度分别为65~310 m、 30~185 m, 矿带沿走向及倾向呈舒缓波状分支复合 特征 (图3) [7-10]。矿体主要赋存于景星组 (K 1j) 灰白色 石英砂岩、 和平乡组 (J2h) 灰灰白色泥质粉砂岩及 砂岩中, 呈脉状、 网脉状充填于岩层节理、 裂隙、 层面 中, 局部产于次级构造破碎带中。矿体分支、 复合和 膨大、 缩小现象普遍, 长度为126~505 m, 厚度为0.4~ 29.01 m, 倾向S, 倾角51~80。矿脉呈雁形排列于砂 岩中, 局部矿脉呈串珠状。由浅入深, 矿物分布顺序 为铁→砷→银→铅、 锌, 往深部延伸, 铅锌矿化逐渐 变富。 金属矿山2019年第5期总第515期 98 ChaoXing 2. 4矿石特征 2. 4. 1矿石矿物含量特征 通过镜下观察、 人工重砂分析及X射线衍射分 析, 认为矿石金属矿物以铁闪锌矿、 方铅矿、 黄铁矿、 黄铜矿及针铁矿为主, 方解石、 石英、 高岭石等为主 要脉石矿物。矿石中3.45的矿物为方铅矿, 2.34 的矿物为闪锌矿, 5.16的矿物为黄铁矿, 57.8的矿 物为石英, 13.18的矿物为方解石, 12.86的矿物为 绢云母, 4.82的矿物为高岭石 (图4) 。 2. 4. 2矿石矿物嵌布特征 (1) 硫化物。①方铅矿, 呈自形半自形他形 粒状, 方铅矿与铁闪锌矿共生, 闪锌矿多被方铅包 裹, 方铅矿偶见混杂分布, 方铅矿集合体呈稀疏稠 密浸染状分布于裂隙中, 方铅矿粒度为 0.01~3.76 mm; ②铁闪锌矿, 呈他形粒状, 常被方铅矿包裹 (图 5) , 部分铁闪锌矿与黄铁矿、 毒砂混杂分布, 少数铁 闪锌矿呈胶态皮壳状、 胶态球粒状分布于方铅矿中 及边缘 (图6) , 铁闪锌矿粒度为0.012~5.6 mm; ③黄铁 矿, 呈半自形他形粒状结构, 大部分黄铁矿与毒砂 呈混杂分布, 少数与铁闪锌矿连生, 黄铁矿集合体呈 稠密浸染状分布, 粒度为0.007~0.25 mm, 黄铁矿集合 体最大粒度为6 mm; ④毒砂, 呈他形粒状结构, 毒砂 多与黄铁矿混杂分布, 少数与铁闪锌矿、 方铅矿连生, 部分毒砂沿透明矿物颗粒之间呈稀疏稠密浸染状 分布, 粒度为0.01~0.62 mm, 毒砂集合体最大粒度为 2.75 mm [10-13]。 (2) 碳酸盐。方解石多呈他形粒状结构, 常与石 英等相间分布, 偶见集合体呈脉状分布, 粒度为0.05~ 2.25 mm。 (3) 氧化物。①石英, 呈碎屑状或他形粒状, 常 与方解石、 绢云母、 高岭石混杂分布, 粒度为0.025~ 0.3 mm; ②褐铁矿, 他形粒状, 粒度为0.08 mm。 (4) 硅酸盐。①绢云母, 显微鳞片状, 部分与高 岭石混杂分布组成矿石, 部分分布于石英碎屑颗粒 之间, 粒度为0.004~0.15 mm; ②高岭石, 多为隐晶质 及显微鳞片状, 与绢云母混杂分布, 分布于石英碎屑 之间, 粒度为0.006~0.02 mm。 2. 4. 3矿石组构 矿石结构主要为细砂结构及含粉砂泥质结构, 其次为自形半自形他形不等粒粒状结构, 矿石 构造为网脉状、 浸染状及少量致密块状。 细砂结构主要由粒度为0.06~0.25 mm的碎屑颗 粒及填隙物组成, 石英和少量方解石为主要碎屑颗 粒, 显微鳞片状高岭石及绢云母为主要填隙物 (图7 (a) ) 。含粉砂泥质结构由粒度为0.01~0.04 mm的碎 屑颗粒 (图 7 (b) ) 及粒度小于 0.004 m 的泥质 (图 7 (c) ) 组成, 石英为主要碎屑颗粒, 泥质主要为显微晶 质的高岭石和绢云母, 被铁质浸染呈褐色, 部分已重 结晶为显微鳞片状绢云母。 矿石构造以脉状构造为主, 其次为浸染状构造 及少量块状构造。脉状构造的铅锌矿物沿岩石中的 裂隙及裂隙交汇处分布, 细脉、 细网脉脉体形态较规 则, 脉壁平直, 厚度一般为1~5 mm, 延伸不稳定, 局部 可见脉厚3~6 mm, 延伸大于3.5 m; 浸染状构造的方 铅矿、 闪锌矿呈星点状、 不规则状、 小细脉状分布于 方解石、 石英等脉石矿物集合体中, 铅锌金属矿物含 量较少, 根据金属矿物数量的多少, 又可以分为稀疏 浸染状构造和稠密浸染状构造。块状构造的矿石主 要分布于构造破碎带中 (图8) 。 胡加昆等 云南省江城县岩脚牛倮河铅锌矿矿床成因及找矿方向2019年第5期 99 ChaoXing 2. 5围岩蚀变 矿区围岩蚀变主要有黄铁矿化、 褐铁矿化、 方解 石化、 石英化、 硅化、 绢云母化、 白云石化、 泥化、 炭化 等, 其中方解石化与黄铁矿化最为普遍, 与铅锌矿化 最为密切。蚀变类型与围岩岩性有关, 由矿化中心向 外, 依次可见到蚀变序列, 即块状铅锌矿化带→碳化 →构造角砾→含矿网脉、 细脉带→方解石化、 石英化 →硅化→绢云母化、 黄铁矿化、 褐铁矿化蚀变带, 各带 之间相互过渡, 无明显界线。目前控制的蚀变带宽 232~272 m, 长约1 000 m, 倾向延伸约650 m。蚀变带 中上部为矿区主要的赋矿地段, 少量矿体 (化) 分布于 蚀变带下部, 赋存于蚀变带中上部的矿体规模较大 (Ⅰ3、 Ⅰ4号矿体) , 且向深部延伸较远 [10-15]。 2. 6矿物生成顺序 结合岩脚牛倮河铅锌矿矿石类型及矿化阶段 的主要矿物产出情况, 确定矿床矿物的生成阶段主 要有6个 第1阶段为电气石高岭土阶段, 第2阶段 为石英阶段, 第3阶段为褐铁矿锆石阶段, 第4阶 段为白铅矿方解石阶段, 第5阶段为铅锌硫化物阶 段, 第6阶段为毒砂黄铜矿阶段 (表1) 。 金属矿山2019年第5期总第515期 100 ChaoXing 3物探成果分析 3. 1地球物理特征 本研究采用泥团法测定了矿区186件岩矿石标 本的电性参数, 结果如表2所示。 岩脚牛倮河铅锌矿区内泥质粉砂岩和紫红色 泥岩具有较高的含水性, 电性特征表现为中低阻、 低 极化; 砂岩和石英砂岩的电性特征响应一致, 均具有 高阻、 低极化特征; 区内方铅矿与围岩的电性特征具 有较大差别, 呈明显的低阻、 高极化特征, 表明区内 铅锌矿化体与围岩具有明显的电性差异。由于矿区 矿体受断层构造控制, 断层构造大多富水, 在很大程 度上增大了矿体与围岩之间的电性差异 [16-19]。综上 分析, 矿区具备了开展激电测量与音频大地电磁测 深工作的物性条件。 3. 2激电中梯测量推断解译 根据矿区岩矿石标本电性参数测定结果, 可知 铅锌矿石的极化率均值为12.9, 最高达26.90, 其 余围岩的极化率均低于1, 铅锌矿石具有明显的高 极化特征; 铅锌矿石具有低阻特征, 围岩视电阻率较 高, 局部含水的紫红色泥岩及泥质粉砂岩具有中低 阻特征。由于岩性差异、 构造及地形等因素都会引 起低视电阻率异常, 因此, 本研究将高视极化率作为 找矿指示信息, 根据低极化率异常圈定TDIP (时域激 电) 异常靶区, 根据视电阻率等值线图推测岩性分界 线和构造分布特征。 本研究经过TDIP扫面后, 基本了解了矿区的电 性特征, 有效验证了部分地层的地质界线以及断裂 构造的出露分布情况, 并圈定了4处异常区 (找矿靶 区) , 编号分别为JⅠ-1、 JⅠ-2、 JⅠ-3、 JⅠ-4(图9、 图10) 。 3. 310线物探综合推断解译及工程验证 矿区10线物探综合推断解译及工程验证成果如 图11所示。该测线视电阻率反演剖面对比度差异较 为明显, 视电阻率低阻带处于测线中部, 向S倾斜, 倾 角约82, 长度大于285 m, 延伸大于380 m; 根据钻孔 揭露情况, 该低阻条带是由出露于地表 (平距8 100 m 附近) 的F6断层及其次级断裂充水或矿化引起; 测线 北部有一未封闭的条带状低阻异常体, 倾向N, 倾角 胡加昆等 云南省江城县岩脚牛倮河铅锌矿矿床成因及找矿方向2019年第5期 101 ChaoXing 82, 走势较好, 后期应加长测线开展物探工作, 对其 异常进行封闭。根据矿区地质资料及TDIP测量成 果, 推断F6断裂偏南部位为有利的成矿区带, 该区带 位于平距7 880~8 060 m范围, 视电阻率为101~451 Ω m, 视极化率为1.59~3.01, 具有低阻、 高极化矿 致物探特征, 推测该区带为Ⅰ级物探异常区, 编号为 10-1。北部测线平距8 420 m处新探获1条长约200 m的低阻带, 倾角较陡, 且有反倾趋势, 命名为FⅠ-1, 结合区内地质资料及激电扫面成果, 推测该处存在 有利的成矿空间, 其位于FⅠ-1构造上下盘, 视电阻率 为201~551 Ω m, 视极化率为1.21~1.81, 呈低阻、 中极化特征, 编号为10-2。 本研究在推测异常区与有利的成矿部位布设了 ZK1003、 ZK1004、 ZK1006、 ZK1008、 ZK1010钻孔进行 验证, 均揭露出了工业矿体, 验证孔见矿较好。其 中, ①ZK1003, 198.20~202.00 m深度, 平均品位Pb Zn 为6.31, Ag为22 g/t; 214.80~215.3 m深度, 平均 品位PbZn为26.6, Ag为389 g/t; 233.40~234.90 m 深度, 平均品位PbZn为14.1, Ag为60 g/t; 238.40~ 240.00 m深度, 平均品位PbZn为42.36, Ag为340 g/t; 253.00~254.00 m深度, 平均品位PbZn为47.2, Ag为51g/t; ②ZK1004, 118.2~123.9 m深度, PbZn平 均品位为4.8; 142.9~179.20 m深度, 最长连续见矿 厚度达 20.36 m, PbZn 平均品位为 3.3; 215.9~ 350.7 m 深度间断见矿, 矿体厚度分别为 1.53、 3.4、 6.62、 7.12、 8.27 m不等, 相应的PbZn平均品位为2 ~6; ③ZK1008, 63.6~70.48 m深度PbZn平均品位 为 9.2; 103.7~117.76 m 深度 PbZn 平均品位为 3.4; 151.30~157.6 m深度PbZn平均品位为11.2; 165.0~321.7 m深度间断见矿, 矿体厚度分别为0.81、 1.2、 1.4 m 不等, 相应的 PbZn 平均品位为 2.8~ 8.6。此外, ZK1010也揭示了工业矿体, 同时验证了 FⅠ-1的存在, 也揭示了该构造与成矿有关; ZK1003、 ZK1004、 ZK1008等揭示的地质与见矿信息均与推测 结果吻合度极高, 取得了较好的探矿效果。 4矿床成因 (1) 矿石结构构造。矿石中主要的金属矿物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