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Vol.51No.4 Apr. 2020 Safety in Coal Mines 第 51 卷第 4 期 2020 年 4 月 煤矿灾害种类繁多, 冲击地压就是其中一种, 冲 击地压是采掘过程中富含弹性势能的煤岩体被瞬间 抛出的动力学现象,往往对矿井的正常生产造成干 扰[1-3]。由于冲击地压的复杂性, 对其发生机理、 发生 规律尚未形成统一判断标准,其预防与治理在煤矿 生产中尚属难以克服的问题[4-5]。 国内外学者针对冲击地压的发生机理进行了大 量研究, 形成了多种冲击地压诱发理论[6-13], 主要包 含强度理论、能量理论、冲击倾向性理论、刚度理 论、 失稳理论、 三准则理论。同时在冲击地压防治措 鲍店煤矿保护层开采冲击诱因与防治体系 朱怀志 1, 张 峰 2, 3, 倪海明2, 3 (1.金达煤炭有限责任公司, 山东 滕州 277500; 2.山东科技大学 矿山灾害预防控制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山东 青岛 266590; 3.山东科技大学 矿业与安全工程学院, 山东 青岛 266590) 摘要 山东鲍店煤矿 103下06 工作面顶板复杂且具有冲击危险, 不利于工作面的正常生产。针 对 103下06 工作面的冲击问题, 首先分析了自然因素和技术因素对冲击地压的影响, 得出工作 面顶板及 3上采空区覆岩再运动是 103下06 工作面的冲击诱因。然后利用 PFC 模拟了上覆岩层 运移对冲击地压具体的影响机制, 模拟结果表明, 3上煤层与 3下煤层开采结束后, 层间岩体被破 坏程度较高, 存储的大量弹性能得到释放; 而 3上煤层上部 17.21 m 的中砂岩和 11.45 m 粉砂未 实现垮落, 3上采空区岩层的再运动给下一步推进埋下了安全隐患。最后基于 103下06 工作面冲 击诱发机制, 建立了对应的危险防治体系。 关键词 冲击倾向性; 诱因; 覆岩再运动; 数值模拟; 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TD324文献标志码 B文章编号 1003-496X (2020) 04-0195-07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Prevention System of Rock Burst in Baodian Protective Layer Mining ZHU Huaizhi1, ZHANG Feng2,3, NI Haiming2,3 (1.Tengzhou Jinda Coal Co., Ltd., Tengzhou 277500, China;2.State Key Laboratory of Mining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o- founded by Shandong Province and the Minist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Qingdao 266590, China;3.College of Mining and Safety Engineering, 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Qingdao 266590, China) Abstract Under the complex roof condition, the 103-06 lower working face of Baodian Coal Mine has the risk of rock burst, which is prejudicial to the normal production. Aiming at the impact problem of the 103-06 lower working face, the influence of natural factors and technical factors on the rock burst is analyzed at first, and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re-movement of roof and the overburden rock in the upper goaf are the main inducing factors. Then, PFC is used to simulate the specific impact mechanism of overburden strata migration on rock burst.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after the mining of upper and lower coal seams are completed, the interlayer rock mass is damaged to a high degree, and a large amount of accumulated elastic energy can be released. However, the mid-sandstone(17.21 m)and siltstone(11.45 m)in the upper coal seam have not been collapsed, and the re-movement of the strata in the upper goaf has laid a safety hazard for the next extraction. Finally, based on the impact- induced mechanism of the working face lower 103-06, the corresponding risk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ystem is established. Key words impact tendency; inducing factors; overburden re-movement; numerical simula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DOI10.13347/ki.mkaq.2020.04.042 朱怀志, 张峰, 倪海明.鲍店煤矿保护层开采冲击诱因与防治体系 [J] .煤矿安全, 2020, 51 (4) 195-201. ZHU Huaizhi, ZHANG Feng, NI Haiming.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Prevention System of Rock Burst in Baodian Protective Layer Mining [J] . Safety in Coal Mines, 2020, 51 (4) 195-201.移动扫码阅读 195 ChaoXing 第 51 卷第 4 期 2020 年 4 月 Safety in Coal Mines Vol.51No.4 Apr. 2020 施方面也取得了诸多成果[14-21], 主要采用经验类比 法、局部探测法、系统检测法来对冲击地压进行预 测,并通过采用合理的开拓设计及开采方式、开采 保护层、煤层高压注水以及深孔爆破卸压、大直径 钻孔卸压等解危措施来治理冲击地压。综上所述, 国内外学者对冲击地压的研究主要分为诱发机制和 防治措施 2 个方面,但对于深部分层开采条件下的 冲击地压的研究还鲜有涉及。以鲍店煤矿 103下06 工作面的开采为工程背景,首先分析了自然因素和 技术因素对冲击地压的影响。然后对 103上06 工作 面和 103下06 工作面的开采进行模拟。进而通过分 析实验和模拟的结果判定其冲击诱因,并进一步获 取冲击地压发生的可能性。最后根据实际情况提出 保护层开采条件下的冲击地压防治措施。 1103下06 工作面冲击影响因素 1.1工作面概况 103下06 工作面处于矿井东南部,地面平均标 高42.06 m,整个采煤工作面处于十采区,平均标 高-450 m。该工作面所处的兖州向斜走向为 90~ 110、 倾向为 0~20, 南高北低、 西高东低。该工作 面在向斜的偏南方位,东邻设计切眼①,西邻停采 线, 南邻 103下07 工作面, 北邻 103下05 工作面, 上 方是 103上06、 103上07 工作面。煤层为黑煤, 整体 为半亮煤, 少量为暗煤, 煤层厚度 3.01~4.34 m, 平均 3.33 m, 煤层倾角 2~24, 平均 10。3上煤与 3下煤 层间距为 9.34~11.14 m。 1.2冲击地压影响因素 1.2.1地质因素 1) 开采深度。103下06 工作面埋深 467~537 m, 平均 502 m, 采掘期间Wt(冲击地压发生概率) 不超 过 0.1, 最大地应力 σmax<40 MPa。因此, 开采深度对 该工作面冲击地压的影响很小。 2) 煤岩的物理力学性质及特征。 3下煤层冲击倾 向性鉴定结果见表 1。3下煤层的各项指标均符合冲 击倾向性的标准。根据鉴定结果可以认定 3下煤层 具有强冲击倾向性。 3) 岩层的冲击倾向性。顶底板冲击倾向性分 类、 名称及分类指数见表 2。 从物理学力学测试资料 得知, 顶板属于无冲击倾向的 I 类。 底板岩层的弯曲 能量指数为 101.22 kJ, 可以认为该煤的底板岩层有 弱冲击倾向性, 属 II 类。 4) 煤层厚度及其变化。3下煤层厚度稳定, 在 3.01~4.34 m 之间, 平均 3.33 m, 煤厚变化对该工作 面冲击地压危险的影响不大。 5) 顶板岩层的结构特征。发生冲击地压的岩层 中, 大部分厚度参数值 Lst大于 50。顶板厚度特征参 数理论值 Lst见表 3。根据 103下06 工作面综合柱状 图及工作面顶板岩性特征,得出顶板厚度特征参数 理论值为 LstΣ (hi ri) /Σhi 30.56 < 50。因此, 103下 06 工作面的顶板结构特征对其冲击地压灾害的影 响不大。 6) 顶板活动。103下06 工作面直接顶为厚 2.19 m 的粉砂岩, 其垮落后导致采空区基本顶悬露。 悬露 的部分的应力会转移到工作面的煤体上。而随工作 面的不断往前推进,会出现周期性的矿压显现。同 时, 3下煤层工作面开采会引起 3上煤层采空区上覆 岩层的再运动, 容易引起工作面冲击地压。 7) 地质构造。103下06 工作面位于兖州向斜的 南翼 (靠近向斜的轴部) , 受褶曲影响, 开挖运输巷 东段、设计开切眼①和开切眼②的过程中可能会导 致局部应力集中现象。同时,当工作面推进到至褶 类别Ⅰ类Ⅱ类Ⅲ类 冲击倾向无弱强 弯曲能量指数 UWQ/kJ≤1515<~120>120 序号岩性 弱面递减 系数 ri 各分层 厚度 hi/m 各分层特 征参数hi ri 1粉砂岩0.502.191.10 2细粉砂岩互层0.507.083.54 3粉砂岩0.500.480.24 4采空区垮裂带0.0431.871.27 5中粉砂互岩0.5033.7516.88 6泥岩0.311.230.38 顶板岩层厚度特征参数LstΣ (hi ri)76.623.41 表 13下煤层冲击倾向性鉴定结果 Table 1Bursting liability of No.3 lower coal seam 表 2顶底板冲击倾向性分类、 名称及分类指数 Table 2The classification, name and index of bursting liability on roof floor 表 3顶板厚度特征参数理论值 Lst Table 3Theoretical values of roof thickness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Lst 煤层测定结果 3下煤4316.65.0825.0强冲击倾向性 动态破坏 时间 DT/ms 弹性性能 指数 WET 冲击能 指数 KE 抗压强度 Rc/MPa 196 ChaoXing Vol.51No.4 Apr. 2020 Safety in Coal Mines 第 51 卷第 4 期 2020 年 4 月 图 1103下06 工作面 Fig.1Location of lower 103-06 face 曲周围时, 有可能发生冲击地压。 1.2.2开采技术因素 除了自然因素外,还存在多种冲击地压影响因 素, 比如开采条件、 生产技术条件等。煤岩体应力集 中之时,往往发生冲击地压,而应力集中往往又与 采区内的采煤面的布置方式、顶底板的治理措施、 煤柱的留设等有关。 1) 工作面布局。 103下06 工作面形状不规则 (图 1) 。设计开切眼②位于工作面扩面阶段,局部应力 集中程度较高。 2) 停采线位置。当停采线参差不齐或者外错相 邻工作面停采线时,其附近应力集中程度很高, 导 致冲击危险程度升高。103下06 工作面停采线与 103下05、 103下04 对齐,且位于 103上06、 103上07 工作面停采线内侧,有效降低了停采线处应力集中 程度。 3) 顶板管理方法。103下06 工作面直接顶为厚 2.19 m 的粉砂岩, 基本顶由致密坚硬、 厚 7.08 m 的 粉细砂岩互层构成。在工作面推进过程中往往有悬 顶形成, 当悬顶不能及时垮落时, 会引发冲击地压, 必要时需采取深孔爆破技术处理顶板进行强制放 顶。同时, 由于 103下06 工作面处于 3上煤层采空区 下方,为被保护层卸压开采,对工作面矿压起控制 作用的覆岩在一定厚度内受保护层卸压影响,减弱 了顶板冲击倾向。 4) 区段煤柱。煤体中应力集中的程度受煤柱宽 度的制约,一般是正相关关系。103下06 工作面与 103下05 工作面 2 个采空区之间的屈服煤柱宽 3 m, 煤柱中的垂直应力较小, 发生冲击地压的可能性 较小。 因此, 103下06 工作面回采期间运输巷侧煤柱 总体的冲击危险性较小。 5 ) 开采方法。在掘进和回采过程中, 煤岩体支 撑应力的分布取决于开采方法的选择、回采巷道的 布置以及控顶方式。由于 103下06 工作面煤层厚度 平均为 3.33 m, 适合采用综合机械化一次性采全高 采煤法。采用该方法采煤时推进速度快,同时工作 面较长, 顶板暴露面积较大, 导致应力变大, 发生冲 击地压的可能性增加。而 103下06 工作面覆岩在一 定厚度内受保护层卸压影响较容易垮落,减弱了顶 板冲击危险。在回采过程中应加强顶板活动的监 测,提高工作面支架初撑力和超前支护强度,合理 控制工作面推进速度。 2动静载荷叠加诱冲机理 为了进一步检验动静荷载叠加诱冲原理,利用 PFC 对现场情况进行了模拟,并与现场实测结果进 行对比分析。 2.1数值模型 为便于研究在工作面开挖过程中的上覆岩层形 变破坏规律, 在数值模拟中忽略节理裂隙、 各向异性 及工作面支护作用的影响。按照地质柱状图厚度比 进行建模, 模型长 1 600 mm, 高 1 600 mm, 颗粒层 间共布置 11 层,粒径比为 1.56,其中最小粒径为 0.3 mm, 倾角与煤层倾角保持一致为 11, 颗粒流数 值模拟模型如图 2。数值型的力学参数见表 4。 图 2颗粒流数值模拟模型 Fig.2Numerical model by PFC 层 序 岩性 接触 刚度比 接触模 量/GPa 摩擦 因数 平行黏 聚模量 /GPa 平行黏聚 法向强度 /MPa 平行 黏聚 刚度比 1粗砂岩1.347.540.77.568.841.34 2粉砂岩1.766.560.56.7716.141.78 3粗砂岩1.7611.210.811.1510.851.74 4粉砂岩1.3411.780.811.7825.311.31 5煤层2.155.130.45.144.622.12 6粉砂岩0.9511.580.811.5224.381.32 7细砂岩1.1410.850.710.859.051.17 8粉砂岩0.9411.520.88.8512.421.75 9煤层2.455.240.45.524.652.11 10 粉砂岩1.3211.810.816.810.461.32 11 细砂岩1.1610.920.71.789.071.17 表 4岩石细观力学性质参数 Table 4Mesoscopic mechanical parameters of each rock steatum 197 ChaoXing 第 51 卷第 4 期 2020 年 4 月 Safety in Coal Mines Vol.51No.4 Apr. 2020 2.2103下06 工作面静载分析 以层间距为变量, 模拟 3下煤层与 3上煤层的开 采过程, 研究开采结束后不同层间距条件下静载对保 护煤层底板岩体与被保护煤层顶板岩体的变形破坏 情况。 不同层间距下的被保护煤层塑变规律如图 3。 由图 3 (a) 可以看出, 随煤层间距由小变大, 其 底板被破坏的深度呈现明显的阶段性。当层间距小 于 20 m 时,保护煤层底板岩体与被保护煤层顶板 岩体的破坏相互贯通,层间岩体受上层煤体开采扰 动的影响而完全破坏,层间距越小,被破坏的程度 越高。由图 3 (b) 可以看出, 被保护煤层顶底板在保 护煤层开采扰动影响下,处于层间岩体完全破坏阶 段的被保护煤体顶板岩层与保护煤层底板在层间岩 体厚度不超过 20 m 时,顶板的塑变区将直接贯通 至顶部。 3上煤与 3下煤间距为 9.34~11.14 m。3上与 3下煤 层开采完成后上覆岩层破坏示意图如图 4。 103下06 工作面在解放开采的过程中,层间岩体受 3上煤体开 采扰动的影响而完全破坏, 被破坏的程度较高。 103下06 工作面上方为已回采完毕的 103上06 和 103上07 工作面,根据上述岩性分析和数值模拟 结果可知,被解放的 3下煤体单元的应力水平不仅 低于其原岩应力水平,而且低于保护煤层的原岩应 力水平, 具有很好的解放效果。 由于 103下06 工作面经过保护层卸压开采, 自 重应力场和构造应力场相对减弱,静载荷在 103下 06 工作面回采期间对冲击危险的影响不大。 2.3103下06 工作面采动分析 2.3.1垮落规律 为研究煤层开挖过程中 3下煤层上覆岩层的运 移及破坏规律, 特模拟了 3上与 3下煤层的全部开采 过程。 工作面推进步距为 5 m, 且每次推进 25 m, 3上 煤层垮落带、 3上煤层上覆岩层、 3上煤层采空区上赋 岩层随之发生变化, 不断地产生裂隙、 破断、 垮落, 上覆岩层垮落和再运动情况如图 5。 1) 3上采空区岩层的再运动。垮落后的垮落带在 3下煤层开采时基本不会再运动, 可排除其对后期 3下 煤层的扰动影响; 3下煤层与 3上煤层间距 10.24 m, 其 中有 2.19 m 的垮落带和 7.08 m 的基本顶,模拟过程 中随着 3下煤层开采的推进,由于受到之前开采的扰 动、本次开采的扰动以及垮落带自身的重力作用, 使 得层间岩体被破坏程度较高, 103下06 工作面上覆岩 层存储的大量弹性能由于受到岩层运动影响而瞬间 释放。3下煤层开采结束后, 3上煤层上部自下而上 2 层厚度分别为 17.21 m 和 11.45 m 的中砂岩和粉砂岩 受到周期来压的影响层与层之间出现离层, 裂隙逐渐 发育, 这 2 层砂岩并未实现垮落; 根据岩梁断裂与基 本顶周期断裂释放的弹性能的对应关系可知, 岩梁断 裂尺度越大, 其释放的弹性势能也越大, 进而形成的 动载扰动作用将越强; 自上而下的覆岩运动的运动幅 度越大, 其断裂的尺度也将越大。工作面继续向前推 进, 随时都面临垮落的危险。 2) 高位覆岩运动。103下06 工作面上方存在厚 200 m 左右的 “巨厚红层”(巨厚粉细砂岩) , 回采过 程中可能引发高位覆岩运动;综合数值模拟过程中 高位覆岩的运动情况, 加之相邻 103下03、 103下04、 103下05 工作面回采期间的矿震活动,尚未发现较 高位置大能量矿震活动。 2.3.2裂隙产生规律 3上工作面开采后, 上覆岩层岩石受到的拉应力 图 3不同层间距下的被保护煤层塑变规律 Fig.3The law of plastic deation 图 43上与 3下煤层开采完成后上覆岩层破坏示意图 Fig.4The overlying collapse after mining 198 ChaoXing Vol.51No.4 Apr. 2020 Safety in Coal Mines 第 51 卷第 4 期 2020 年 4 月 图 5上覆岩层垮落和再运动情况 Fig.5Overburden rock collapse and reactivity 或者压应力超过其自身强度时,就会在岩石内部的 弱结构面开始产生细微的断裂裂纹,按照产生的时 间进行对裂纹的数目进行统计。岩层垮落实验中声 发射事件数的监测结果如图 6。 图 6声发射事件数的动态变化 Fig.6Dynamic change of rock acoustic emission 尽管不同工作面实验结果不完全一致,但实验 结果显示出共同的特征 1 ) 开挖 3上煤层时, 岩层受到采动影响, 煤层上 覆岩层受到开采扰动及垮落的影响,出现声发射事 件, 且随着时间的推进, 岩层逐渐趋于稳定。 2) 在开挖 3下煤层时, 3上煤层和 3下煤层中间的 岩层在采动的影响下发生垮落,由于层间距平均为 10.24 m 加上之前垮落的 3上煤层垮落带, 3上煤层 上覆岩层受扰动影响较大, 产生较为明显的声发射 现象。 3) 在开采结束后一次来压时, 关键层受影响不 大, 没有断裂, 扰动影响主要停留在 3上煤层上覆岩 层的最下面 2 层, 此阶段出现少量的声发射事件。 4) 在开采结束后二次来压, 产生的裂隙数量有 所增多, 3上煤层上覆岩开始产生离层,声发射事件 明显增多。 199 ChaoXing 第 51 卷第 4 期 2020 年 4 月 Safety in Coal Mines Vol.51No.4 Apr. 2020 5 ) 随着后期覆岩运动逐渐减少, 声发射事件明 显减少, 并逐渐稳定。 综上分析,工作面顶板及 3上采空区覆岩再运动 是 103下06 工作面采动动载主要动力源, 而震源能量 大小、 工作面之间距离及煤岩介质的物理化学性质都 对下方采掘空间的扰动程度产生影响。 3103下06 工作面冲击危险防治体系 3.1冲击危险监测预警体系 根据 103下06 工作面的地质和开采条件,利用 综合指数法和多因素耦合分析方法,评估其发生冲 击地压的可能性,把冲击地压高危部分和冲击地压 重点监视部分进行划分。在初期评价的基础上, 采 用 SOS 微震监测系统对 103下06 工作面存在的冲 击地压发生风险进行不同时段不同区域的监测。采 用钻屑法对有突出风险性的局部区域进行验证, 对 其危险等级进行评定,若存在的风险很高,必须采 取弱化减冲措施,以达到减弱、消除工作面冲击地 压危险影响的目的。 对于 103下06 工作面存在冲击地压的高危部 分, 结合初期综合分析、 区域预测与即时监测预警、 重点监测, 构建了可靠性高、 简单有效、 易于操作的 预测冲击地压危险性的技术体系, 103下06 工作面 冲击地压分区分级监测技术体系如图 7。 3.2冲击危险解危体系 103下06 工作面冲击地压危险防治体系如图 8。 根据监测、 分析、 预警的结果, 确定不同的危险等级, 采用相应的处理方案。将大直径钻孔卸压、煤体卸 压爆破等方法综合使用,可以实现 103下06 工作面 冲击危险区域的防范与主动解危,主要目的如下 ①降低煤体强度及应力集中程度使,将煤体的应力 高峰区向岩体深部转移;②减小动态扰动对高应力 煤体的影响,降低覆岩破断等震源产生的能量; ③ 通过综合解危措施,减少冲击地压的危险性。搭配 使用冲击危险区域的防范解决措施是实际应用的重 要一步, 首先确定需要进行解危的范围, 然后根据实 际地点条件, 选择合理的解危措施。 4结论 1) 导致 103下06 工作面冲击地压危害的主要因 素有 ①3下煤层的强冲击倾向性; ②覆岩的再运动 (矿震动载) ;③工作面布局;④兖州向斜等地质构 造。工作面运输巷掘进期间危险指数 Wt0.46, 冲击 危险状态等级为弱冲击危险状态;工作面回采期间 冲击危险指数 Wt0.43,冲击危险状态等级为弱冲 击危险状态。 2) 受 3上煤层开采卸压影响, 103下06 工作面基 本顶运动对工作面的扰动相对减弱。本工作面的开 采引起 3上采空区上覆岩层的再运动,导致上覆岩层 运动释放的弹性能对本工作面造成更强烈的动载扰 动, 3下煤层为卸压煤层,回采过程中可能引发高位 覆岩运动,又综合考虑相邻工作面回采期间的矿震 活动, 尚未发现较高位置大能量矿震活动。 3) PFC 数值模拟表明, 3下煤层开采结束后悬顶 尺寸较大,受到周期来压的影响, 3上上部覆岩中较 厚的中砂岩及其粉砂岩之间发生离层,并随着开采 活动裂隙逐渐发育。 3上采空区岩层的再运动给之后 进行的开采工作埋下了安全隐患,建议在开采过程 图 7103下06 工作面冲击地压分区分级监测技术体系 Fig.7The technology system of impact pressure subdivision grading monitoring 图 8103下06 工作面冲击危险解危体系 Fig.8The system of risk mitigation 200 ChaoXing Vol.51No.4 Apr. 2020 Safety in Coal Mines 第 51 卷第 4 期 2020 年 4 月 中采取爆破切顶等措施降低冲击地压风险。 4) 针对 103下06 工作面冲击危险的具体致灾类 型及实际情况,提出静载与动载协同监测的监测预 警措施。回采期间静载监测主要采用钻屑的方法, 动载应力场监测以微震监测为主。综合运用以上多 种监测手段是 103下06 工作面冲击地压监测预警的 有效措施。 5 ) 结合 103下06 工作面具体情况, 针对性提出 了工作面掘进、回采期间冲击地压危险卸压解危方 案 在巷道掘进及工作面回采期间, 建议采用大直径 钻孔卸压,煤体卸压爆破为主的逐级措施。103下06 工作面掘进、回采过程中,应根据制定的监控预警 与卸压解危方案并配合效果检验与安全防护措施落 实冲击地压防治工作,并根据实际开采情况及时调 整实施工艺与参数,确保工作面冲击地压危险明显 降低。 参考文献 [1] 赵本钧.冲击地压及其防治 [M] .北京 煤炭工业出版 社, 1995. [2] 窦林名, 何学秋.冲击地压防治理论与技术 [M] .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1. [3] 赵本钧, 章梦涛.钻屑法的研究和应用 [J] .煤炭学报, 1985 (1) 45-55. [4] 布霍依诺 G.矿山压力和冲山地压 [M] .李玉生, 译.北 京 煤炭工业出版, 1985. [5] 潘立友, 张立俊, 刘先贵.冲击地压预测与防治实用技 术 [M] .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6. [6] J 亨利奇.爆炸动力学及其应用 [M] .北京 科学出版 社, 1987. [7] 李文全.爆炸原理及应用 [M] .大连 大连出版社, 1997 74-83. [8] 李夕兵, 古德生.岩石冲击力学 [M] .长沙 中南工业大 学出版社, 1994. [9] 宗琦.岩石内爆炸应力波破裂区半径的计算 [J] .爆破, 1994 (2) 15-17. [10] 李广平.类岩石材料微裂纹损伤模型分析 [J] .岩石力 学与工程学报, 1995, 14 (2) 107-117. [11] 周光泉, 陈德华, 席道瑛.岩石连续损伤本构方程 [J] . 岩石力学与土程学报, 1995, 14 (3) 229-235. [12] 窦林名, 陆菜平, 牟宗龙, 等.冲击矿压的强度弱化减 冲理论及其应用 [J] .煤炭学报, 2005, 30 (2) 690. [13] 梁冰, 章梦涛.采区冲击地压的数值预测 [J] .矿山压 力与顶板管理, 1995 (2) 12-15. [14] 陆菜平, 窦林名, 吴兴荣, 等.煤矿冲击矿压的强度弱 化 [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2007, 29 (11) 1074-1078. [15] 王来贵, 潘一山.矿井不连续面冲击地压发生过程分 析 [J] .中国矿业, 1996, 5 (3) 61-65. [16] 张梅英, 袁建新.单轴压缩过程中岩石变形破坏机理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1998, 17 (1) 1-8. [17] 代高飞.岩石非线性动力学特征及冲击地压的研究 [D] .重庆 重庆大学, 2002. [18] 朱建明, 高立新, 杨月江.深部厚坚硬顶板诱发冲击 地压原因的探讨 [J] .煤, 1995, 4 (5) 16-19. [19] 王明新, 孙茂来, 樊银辉.防冲卸载爆破出现瞎炮的 处理方法 [J] .煤矿安全, 2000, 31 (10) 32. [20] 王宏图, 许江, 魏福生, 等.煤岩体冲击倾向性指标评 价 [J] .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 1999 (S1) 204-210. [21] 陈寿峰, 刘殿书, 高全臣.圆形断面巷道爆破卸压机 理数值模拟研究 [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2001, 20 (4) 405-407. 作者简介 朱怀志 (1967) , 男, 江苏睢宁人, 高级工程 师, 从事煤矿安全生产建设技术管理工作。 (收稿日期 2019-04-26; 责任编辑 陈洋) 201 ChaoXing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