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收稿日期 2003- 01- 21 作者简介 朱真 1965- , 浙江人, 广西地矿建设工程发展中心副总工程师、 高级工程师, 广西地质学会副秘书长,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专业, 从 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勘查、 设计与施工工作, 广西南宁市建政路 1 号, 0771 5655440, zhuzhen21cn 21cn. com。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与设计质量的控制程序 朱 真 广西地矿建设工程发展中心, 广西 南宁 530023 摘 要 对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勘查、 设计工作流程进行了系统的描述, 此控制程度能有效地确保地质灾害防治工 程勘查、 设计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处于受控状态, 以实现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勘查、 设计各阶段的实物工作满足国家 规范及业主的规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防治工程; 勘查; 设计; 控制程序 中图分类号 P642. 5; P634. 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0- 3746 2003 05- 0056- 05 地质灾害勘查的目的是为了科学地确定地质体 的特征、 稳定状态和发展趋势, 为分析地质灾害发生 的危险性, 论证地质灾害防治的可行性和比选防治 工程方案, 最终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提供设计依据。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 设计质量的优劣, 直接关系 到防治工程的效果。因此, 具有地质灾害防治工程 勘查、 设计资质的企业, 就必须对地质灾害防治工程 的勘查、 设计工作建立严格的控制程序, 以确保地质 灾害防治工程的勘查、 设计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在受 控状态下进行。 1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质量的控制程序 1. 1 工作流程 承接勘查项目筹备勘查工作 编制勘查纲要 现场勘查施工 编制勘查报告提交勘查报告 施工验证。 1. 2 承接勘查项目 根据与委托单位签订的合同, 企业生产管理部 门考核和下达勘查任务书给项目经理部。项目经 理部主要岗位工作人员必须具有相应的专业资格, 项目经理和项目技术负责必须具有专业知识和实际 工作经验, 有一定的专业管理工作经历; 大型项目一 般要求具有工程师 含工程师 以上资格的人员担 任。特殊工种操作人员要持证上岗。 1. 3 筹备勘查工作 1 由项目经理部组织项目部人员按合同及勘 查任务书的要求进行交底, 使全体勘查人员明确勘 查任务及有关要求。 2 项目经理部组织有关人员全面系统地搜集 项目作业区的工程地质、 水文地质、 环境地质资料和 附近已有的勘查资料, 并赴现场进行实地踏勘。 3 项目经理部根据平面布置总图搭设好勘查 场地的临时设施。 1. 4 编制勘查纲要 1 项目经理部根据合同任务要求和踏勘调查 结果, 按照有关规定、 规范要求编制勘查纲要或勘查 设计书, 内容包括 工程名称及灾害概况; 设计依据、 目的、 任务; 勘查区概况 自然地理、 气候、 水文、 交通、 经 济、 发展规划和环境地质概况 ; 勘查工作部署 勘查工作布置原则; 勘查手段 的选择; 勘探网点的布设和勘探剖面的构成及其功 能分析; 勘查工程的综合利用; 勘查主要工作量及定 额指标 ; 勘查工作的技术要求、 技术措施及技术质量 指标 包括遥感解译、 测绘、 物探、 钻探、 山地工程、 试 验、 监测、 稳定性评价、 灾害分析、 内业整理、 图件编 制、 报告编写等工作 ; 勘查工作的组织计划及工作进度 包括人员 分工、 仪器、 设备和材料; 施工组织及施工质量保证 措施; 施工安全及环境保护; 施工监测措施; 工作计 划及勘查工作进度安排 ; 预期成果 成果报告名称、 报告提纲及章节安 排; 报告主要附件; 附图名称 ; 经费预算; 设计书主要附件、 附表 包括研究程序图、 灾 害体地质草图附地层柱状图和剖面图、 勘查工作 56探 矿 工 程 2003 年第 5 期 布置图附钻探剖面、 物探剖面、 曲型钻孔、 平硐等勘 探设计图、 主要工作量一览表、 仪器设备及主要材 料明细表、 各类费用预算表 。 2 勘查手段和工作量以满足规范要求、 经济合 理为原则。 3 除下列情况外, 均不得随意更改勘查纲要或 勘查设计书 勘查任务变更; 勘查中发现地质因素有重大变化; 遇有特殊原因, 经申报、 审批同意的。 4 勘查准备及外部手续齐备后, 由项目经理部 填写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纲要审查记录表报企 业质量技术部门审核, 经总工程师批准, 生产安全部 门备案并通知开工。 1. 5 现场勘查施工 1. 5. 1 勘查过程控制 1 勘查人员要熟悉勘查目的和任务, 严格按有 关规范和勘查纲要执行。 2 所有进场勘查设备, 须检验其安全性和适用 性达到施工要求后方可进行施工。 3 凡在堤防附近进行钻探、 触探施工, 须按地 方政府或防汛部门的保护河道堤防的有关规定, 编 制河道堤防钻探及钻孔封堵的技术要求, 所有在规 定范围内的钻孔、 触探孔必须按封孔要求严格进行, 并抽孔进行封孔效果检查, 做好封孔检查记录。堤 防范围内勘探必须办理申报、 审批手续后方可开工。 4 项目经理部在勘查过程中, 严格按有关规范 和勘查纲要进行, 勘查中发现地质因素有重大变化 或其它影响勘查质量成果时, 应及时向企业生产安 全部门和质量部门报告, 并提出变更建议, 经批准后 实施。 1. 5. 2 测量控制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中的定位、 放线等测量 工作, 由项目经理部按规定和勘查纲要等要求执行, 做好测量记录, 并按要求做好复检工作, 保存好复检 记录, 并编入勘查报告中。 1. 5. 3 原位测试与取样试验 1 项目经理部应按勘查纲要和有关规范要求 进行原位测试, 必要时按关键、 特殊过程进行控制。 2 项目经理部应按勘查纲要及有关规范要求 取样, 并做好样品的标识和防护。 3 合格样品必须委托符合资质要求的试验室 进行试验。 1. 5. 4 关键和特殊过程控制 1 对关键和特殊过程, 项目经理部应编制相应 的勘查技术方案, 明确相关人员的配备和职责, 规定 相关的勘查技术要求, 使关键和特殊过程得以控制。 2 项目经理部技术人员、 质检员应指导监督关 键和特殊过程的操作, 对控制情况进行检查, 并作好 关键、 特殊过程监控记录。 1. 6 编制勘查报告 1. 6. 1 明确编制任务 1 资料整理与报告编写是地质灾害勘查工作 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勘查成果质量的最终体现, 直接 关系到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成败, 必须给予足够的 重视。编写能够反映灾害实际情况的勘查报告, 为 监测预报、 减灾防灾、 防治工程可行性研究和工程设 计提供可靠的依据。 2 将获得的众多原始资料进行全面系统的综 合整理、 数理统计和分析研究, 查明所勘查的地质灾 害的地质要素、 灾害要素、 环境要素, 确定其地质模 型、 地质力学模型、 力学参数、 形成机理及变形破坏 特征, 评价其稳定性, 进行危险性分析和灾情预评 估, 分析环境地质体及持力岩 土 体, 评价其防治条 件, 进行防治方案的选择和防治论证。通过分析, 总 结、 反馈与研究, 提高勘查成果的质量和水平。 3 制定工作计划 根据报告提交时间、 任务及 技术要求, 制定报告编写各阶段具体工作计划。 4 明确报告编写人员分工, 各负其责, 确保报 告编制工作按时完成。 1. 6. 2 整理资料及编制图表 1 项目经理部必须对原始资料进行认真分析 和整理。所有原始资料必须完善签字, 并归档保存。 2 项目经理部按勘查纲要和规范要求对现场 编录数据、 原位测试数据和试验数据进行数理统计。 3 报告编写人员对自己分工负责的各类数据 的资料进行认真复核, 所有数据必须通过 100 的 自检和互检, 保证提交的数据和资料准确无误。 4 按照规范规定的精度、 图工、 图例和表式要 求, 系统编制各种综合图件和表格。 5 对各单项勘查 如物探、 试验、 地质测绘等 提交的资料与报告进行研究、 汇总和系统分析其互 补性、 互验性和相关性, 找出统一地质灾害体的内在 联系和规律性, 从各方面深化对地质灾害体的认识、 分析和评价。 6 根据地质灾害的系统观 即地质灾害系统内 部的相互有机联系的原则、 整体性原则、 有序的原则 和动态原则 , 在系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 对勘查任 57 2003 年第 5 期 探 矿 工 程 务的具体要求, 应逐一地予以论述、 阐明和确定, 形 成系统的分析研究, 对本次勘查的地质灾害最终确 立明确的认识和评价。 7 对应提交的资料, 按归档要求进行组卷、 图 纸折叠和案卷装订。 8 提交数据化资料。 1. 6. 3 编写报告 1 在综合整理研究的基础上, 报告编写人员按 编写分工完成各自所承担的章节任务。勘查报告内 容简明扼要, 逻辑性、 系统性要强。对勘查任务提出 的具体要求逐一清楚予以阐述和论证, 要有翔实的 资料和系统的分析, 不能罗列结论性的意见和结论。 对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应明确提出并予以详细论 述。 2 报告主编对报告文字、 图件、 表格各部分按 有关排版统一标准要求编篡。 1. 6. 4 审核修改 项目经理部须组织有关人员对报告进行审核修 改, 并保存记录。 1. 7 提交勘查报告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报告提交业主前, 项 目经理部应按有关要求填写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 查报告记录表报质量技术部审批, 经总工程师批 准, 方可提交。 1. 8 施工验证 质量技术部根据业主提出的验证时间, 及时组 织有关人员到场验证, 并填写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 查现场验证记录予以备案。 2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质量的控制程序 2. 1 工作程序 设计策划设计输入 设计输出设计评审 设计验证 设计确认 设计更改。 2. 2 设计策划 2. 2. 1 资源配置 设计人员按项目规模、 重要程度、 技术难度和质 量要求合理配置, 并根据设计工作需求, 调配办公设 施。 2. 2. 2 查勘、 搜资 1 项目负责人组织现场查勘, 以了解工程场地 地形、 地貌、 地质、 环境、 交通、 土地等自然条件以及 人文社会状况, 为编制设计计划提供资料; 2 根据需要和可能安排搜资工作, 搜资内容 有 前阶段设计工作成果及审批意见; 业主提供的资 料; 有关施工用电、 土地征用、 道路联接、 设备材料、 工程单价等方面的文件和资料 包括协议 ; 其他工 程可借鉴的资料。 2. 2. 3 设计计划 2. 2. 3. 1 设计计划的制定 设计计划制定前, 应召开设计策划会议, 认真研 究计划任务书、 合同、 工程审批文件及上阶段设计成 果, 分极设计依据资料 包括搜资 、 业主提供的资 料, 结合工程特点, 确定设计原则, 设计内容深度, 应 考虑的防治设计方案, 设计进度和资源配置, 据此编 制设计计划, 并保存记录。设计计划由项目负责人 编写, 企业质量技术部门审核, 总工程师审批。 2. 2. 3. 2 设计计划的主要内容 1 工程概况及合同确定的任务; 2 阐述设计基本条件, 明确设计内容、 设计深 度和质量目标; 3 规定适用的技术标准和法规; 4 规定设计输入和设计输出要求, 设计验证方 式和要求; 5 实施本项目应采取的质量保证措施, 如采用 新技术, 应明确达到的技术水平和应采取的措施等; 6 明确人员的分工和职责、 权限; 7 内、 外部 接口管理, 包括各专业分工范围、 责任、 相互关系及互提资料项目与时间; 8 设计进度安排, 包括设计评审的阶段及时 间; 9 列出最终设计成品清单。 2. 2. 3. 3 设计计划的更改 设计计划在执行过程中由于情况的变化 包括 进度更改、 人员调整和活动增减 而需要进行更改 时, 经过协商后由项目负责人修改, 由总工程师审 批。当设计计划调整涉及最终设计文件交付时间, 应征得业主的认可。 2. 2. 4 技术接口 项目负责不需明确设计过程中的技术接口内容 和要求, 并形成文件, 对接口信息应进行验证并予以 传递。 2. 2. 4. 1 外部接口 外部接口单位有业主和外委的设计、 试验分承 包方, 或联合设计的协作单位。有关双方职责分工、 互递信息方式和进度, 应列入设计计划。 2. 2. 4. 2 内部接口 1 互提资料 在项目设计计划中明确规定各专 业间互提资料内容及交接时间, 接收方对提供的资 58探 矿 工 程 2003 年第 5 期 料应签收并对其适用性进行验证。 2 图纸会签 为避免设计图纸在不同专业接口 上的差错, 有会签要求的图纸经校审完毕后, 应送有 关专业进行会鉴。 3 专业间协调会议 在设计过程中, 根据需要 由项目负责人召开专业协调会议, 明确专业接口关 系、 分工范围与责任, 及时解决技术接口方面存在的 问题。 2. 3 设计输入 设计和开发的输入是实施勘查设计的依据, 采 取编制和下达生产任务单、 勘查设计指导书、 项目设计计划及提供有关文件资料等形式实施, 其内容包括 1 设计任务书、 合同、 合同评审结果等设计依 据文件; 2 项目设计计划书; 3 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 包括技术标准、 规范 和规程; 4 勘测成果资料和其他适用的基础资料; 5 专业间技术接口资料; 6 以前类似设计提供的信息; 7 本项目特殊的专业技术要求和设计所需的 其他要求; 8 项目技术负责人应采用适当形式对设计输 入的充分性与适宜性进行评审, 并在设计输入文件 资料清单中签认。设计输入的要求应完整、 清楚, 并且不能自相矛盾。 2. 4 设计输出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输出形式有 可行性研 究报告、 方案设计、 初步设计文件、 施工图设计文件、 概预算书、 工程咨询报告、 技术规范书等。 设计的输出应以能够针对设计的输入进行验证 方式提出, 并应在放行前得到批准。设计输出的要 求包括如下内容 1 满足设计和开发输入的要求; 2 给出为采购、 施工和运行提供适当信息; 3 包含或引用产品接收准则; 4 规定对产品的安全和正常使用所必需的产 品特性; 5 体现技术先进、 安全可靠、 经济合理、 施工可 行和必要的美学功能。 2. 5 设计评审 2. 5. 1 评审阶段 在设计的适当阶段, 由项目负责人根据项目设 计计划对设计方案或设计结果进行正式评审。这些 阶段包括可行性研究、 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阶段, 每一阶段中亦可根据需要划分若干小阶段。如果设 计方案已在前阶段评审并确认, 施工图阶段又无大 的变化, 可不再进行设计评审。 2. 5. 2 评审内容 1 设计成果是否符合任务书、 合同和本阶段的 项目设计计划的要求; 2 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规、 技术标准; 3 主要技术参数、 设计方案是否正确, 论据是 否充分; 4 是否达到规定的设计深度, 设计产品质量特 性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是否合 理; 5 内、 外部接口是否正确。 2. 5. 3 评审方式 设计评审采用会议形式, 由总工程师主持, 项目 负责人组织, 相关职能部门代表及项目组成员参加, 需要时邀请有关专家参加, 必要时亦可邀请业主或 协作单位派人参加。重大工程问题的设计评审会应 由中心技术委员会主持召开。设计评审应形成记 录, 编写设计评审纪要, 并组织实施, 对遗留问题应 进行跟踪管理, 并予以记录。 2. 6 设计验证 设计校审是设计验证的基本方式, 根据项目需 要可采用变换方法进行计算, 与已证实的类似设计 进行比较, 以及模型、 模拟试验等手段设计验证。 2. 6. 1 设计校审 设计成品须经过项目经理部、 质量技术部、 总工 程师三级校审, 保证设计质量符合规定的要求。各 级校审意见应填写设计校审记录单。当需要更改 时, 返回设计人更改补正, 并注明执行情况, 然后送 校审人复审后正式签署。 2. 6. 2 变换方法进行计算 采用不同计算公式或不同软件进行计算对比, 计算结果应纳入计算书中并经校审签署。对重要的 设计项目可外委有关科研单位或计算中心进行验 算。验算结果应形成文件并经评审后使用。 2. 6. 3 与已证实的类似设计进行比较 必要时应搜集已运行的工程设计资料, 在条件 和要求类似的情况下进行对比, 提出比较结论, 形成 文件, 经评审后提供使用。 2. 6. 4 模型、 模拟试验验证 对于大型工程, 当需要进行模型、 模拟试验对设 59 2003 年第 5 期 探 矿 工 程 计进行验证时, 模型、 模拟试验结果应形成文件, 并 经评审和验证, 以用于设计分析论证, 成为设计输出 的一部分。 2. 7 设计确认 以外部评审方式进行, 在各个设计阶段, 由主管 单位或业主组织各行业专家进行正式评审, 并以文 件形式对设计成品予以确认。根据需要也可以在最 终完成前分阶段或分项目进行评审和确认。 2. 7. 1 评审前的准备工作 1 将设计成品及有关文件, 按要求提供给业主 或参加评审会议的单位或人员, 以便熟悉资料。 2 业主从专家库选取的各专业专家。 3 设计单位参加确认评审会议的人员主要有 项目负责人及有关设计人员及总工程师; 质量技术 部等职能部门代表。 4 会务准备 备齐评审文件, 包括报告、 图表、 录像带、 投影胶片或可视化系统等; 确定汇报人员, 编写汇报提纲、 简介; 内部审核文件。 2. 7. 2 评审中及评审后工作 1 由项目负责人及有关专业负责人在评审会 上介绍工程设计概况; 2 参与评审, 解答问题, 协助会议并做好记录; 3 会后总结评审工作, 消化评审意见, 提出处 理措施; 4 根据评审意见开展必要的补充修改工作。 2. 7. 3 施工图会审 施工图会审一般是在工程现场由建设单位 业 主 组织, 施工、 安装、 设计单位代表参加, 设计单位 进行设计交底, 有关方面对施工图进行审查, 会审后 形成文件, 并由建设单位 业主 签署、 发放, 作为对 施工图的确认和设计更改的依据。 2. 8 设计更改 1 设计文件发布后, 施工前发现问题需要更改 的, 应填写设计更改申请表, 经最后一级验证人员 同意并授权修改, 修改后再履行校审程序, 逐级签 署。 2 设计文件在确认 外部评审 过程中提出需 要设计更改, 以审批文件 专家评审意见 为依据, 由 总工程师主持, 组织评议, 明确问题, 授权原设计人 员进行设计更改, 并按原校审范围校审和批准。 3 属漏项或论证不足, 或外部原因需要更改原 设计的, 按审批文件的要求进行补充工作, 出补充报 告或专题论证报告, 并按原校审范围校审和批准。 3 结语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勘查、 设计的质量控制是 一个过程控制, 在作业的任一环节都要执行相关的 技术标准和作业规程, 所有的作业环节均处于受控 状态, 把可能对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 设计的质量 产生影响的因素消灭或减小到最低程度。在确保合 格质量的前提下, 提高作业工效。2002 年以来, 广 西地矿建设工程发展中心严格制定并执行地质灾害 防治工程勘查、 设计的质量控制程序, 利用自身拥有 的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勘查、 设计、 治理 三甲证书 在三峡库区 重庆 成功地承揽了近 7000 万元的滑 坡治理项目, 创立了广西地矿的品牌效应。 编后语 本文是广西地矿建设发展中心在 ISO 9000 质 量贯标中关于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与设计中质量控制的 有关部分。在全国同行中有普遍性和适用性, 即只要严格按 文中程序操作, 那么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勘查和设计过程 中其质量就有了保证, 反之则可能出现这样那样的一些问 题, 在同行中有参考意义。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征稿启事 为学术性期刊, 季刊。1990 年9 月创刊, 1994 年6 月 15 日, 原国 家科委函 [ 1994] 118 号文批准为国内外公开发行。国际标准刊号 ISSN1006- 4362, 国内统一刊号 CN51- 1467 P, 邮发代号 62- 140。 本刊主要刊登地质灾害, 如滑坡、 崩塌、 岩溶塌陷、 地裂缝、 地面 沉降、 土壤沙漠化、 海水入侵、 活断层地震、 火山等地质灾害方面的治 理与环境保护方面的研究成果。本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 光盘 版和 中国期刊网, 万方数据网络系统 ChinaInfo 数字化期刊 群。欢迎投稿, 欢迎订阅。 本刊主管单位 四川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 成都理工大学; 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专 业实验室 征稿内容 自然灾害 特别是地质灾害 与人为灾害及防治, 生态 环境、 资源环境和地质环境保护, 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 岩土工程与 工程勘察, 与本学科有关的边缘和交叉学科等方面的优秀论文, 最新 科技成果, 新理论、 新方法、 新技术研讨, 及工程技术经验总结, 新成 就、 新动向方面的综述、 述评, 新书刊、 新设备评介等。 来稿注意事项 1 每篇稿件一般以中文 6000 字为宜, 最多不 超过 8000 字 包括图表等所占版面字数 。 2 每篇稿件除正文外 必须有中、 英文篇名; 中、 英文摘要 以第三人称书写 ; 中、 英文图表 名; 中、 英文所在单位名称; 中文第一作者简介。 3 来稿请提交计算 机软盘文件 只收华光或 word 文档 , 并请注明文件名称, 另附打印 件 1 2 份。 4 来稿请寄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编辑 部收 610059 。欢 迎 网 上 投 稿, E -mail dzzh cduteducn。ht - tp dzhbchinajournalnetcn。编辑部电话 028- 84078481。 60探 矿 工 程 2003 年第 5 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