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钢的热处理的基本原理,钢的热处理是将固态钢加热到适当温度,经过保温,然后按选定的速度进行冷却,以改变其内部组织结构,从而获得所需性能的工艺方法。,根据加热和冷却的方法不同,热处理可分为很多种,热处理,,普通热处理,表面热处理,,退火,正火,淬火,回火,,表面淬火,化学热处理,,火焰加热,感应加热,,渗碳,氮化,氰化,一个钢件成为成品要经过各种冷热加工,中间还需穿插热处理。热处理工艺往往包括若干道加热、保温和冷却的工序。图示为拖拉机变速箱齿轮(20crMnTi钢)的整个热处理工艺曲线,1、钢在加热与保温时的组织转变,加热是热处理的第一道工序。大多数热处理工艺首先要将钢加热到临界点(即组织转变点)以上,目的是获得奥氏体A。,奥氏体的形成过程有三个阶段(以共析钢为例),奥氏体晶粒度大小对材料力学性能将产生较大影响。奥氏体晶粒度越小,冷却后就会得到细晶粒组织,材料的力学性能就越好。,奥氏体温度越高,保温时间越长,奥氏体晶粒长大程度越明显;随着钢中奥氏体的含碳量的增加,奥氏体晶粒长大程度越明显,(WC1.2时可阻止奥氏体晶粒长大);某些元素如Nb(铌)Ti(钛)V(钒)Zr(锆),可阻止奥氏体晶粒长大。,2、钢在冷却时的组织转变,热处理实际生产中,如淬火、正火等操作的冷却方式,属于连续冷却;而等温退火、等温淬火等操作的冷却方式,属于等温冷却。冷却方式和冷却速度的不同对奥氏体在冷却时的转变有很大影响。,(1)奥氏体等温冷却转变曲线,奥氏体等温冷却转变曲线图的建立,是把共析钢制成同样尺寸的若干组薄片试样。把同一组的试样放到炉中加热,使其转变为奥氏体,然后迅速把它们放到A1线以下某一温度的盐浴炉中,保持恒温,每隔一定的时间间隔取出一个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它们的组织变化,从中找出A体在该温度下转变的开始和终了时间。然后再用另一组,在另一过冷温度下试验,A体区,过冷A体区,等温转变开始线,转变区,等温转变终了线,转变产物区,,,,727℃∼650℃珠光体(P)25HRC,650℃∼600℃索氏体(S)25∼35HRC,600℃∼500℃屈氏体(T)35∼45HRC,500℃∼230℃贝氏体(B)40∼55HRC,230℃以下马氏体(M)达65HRC,珠光体、索氏体、屈氏体、贝氏体都是奥氏体中铁和碳进行扩散的结果;,马氏体的形成是由于奥氏体以更大的冷却速度过冷到很低温度时,奥氏体晶格中的碳原子来不及进行扩散,形不成Fe3C。而奥氏体的γ–Fe形态(面心立方晶格)仍然转变为铁素体的α-Fe(体心立方晶格),碳原子被强制地固溶在α-Fe中,形成过饱和固溶体,致使晶格严重畸变,硬度极高。,铁原子产生位移,碳原子占据的位置,C曲线对制定热处理工艺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每种成分的钢都有自己的C曲线。,(2)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在实际生产中,奥氏体的转变,大多数是在连续冷却的过程中进行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的测定比较困难,故在生产实践中常以等温冷却作为依据去分析连续冷却曲线的过程。所以通常将两种冷却方法叠合在一起研究。,(以共析钢为例),五、钢的热处理工艺,1、退火,将钢件加热到A3(对亚共析钢)或A1(对过共析钢)线以上某一温度范围,保温一段时间后,在炉中(或埋入砂中及石灰中)以V1的速度缓冷至500℃以下再置于空气中冷至平衡组织的方法。(P体),退火目的,降低硬度,消除应力,细化晶粒,改善组织,(1)完全退火,主要用于亚共析钢的锻件和铸件或焊接件,一般常作为一些不重要件的最终处理或某些重要件的预处理。主要作用为细化晶粒、提高性能、消除铸锻应力,(2)球化退火,主要用于过共析的碳钢及合金钢,如刃具、量具、模具以及轴承钢。主要作用为降低硬度、改善切削性。,2、正火,将钢件加热到A3(对亚共析钢)或ACm(对过共析钢)线以上某一温度范围,保温一段时间后,从炉中取出置于空气中,以V2的速度冷至平衡组织的方法。(S体),正火目的,降低硬度,消除应力,细化晶粒,改善组织,正火与退火的目的基本相同,但正火处理的时间较快,所以得到的珠光体型的组织更细,力学性能有所提高。另外,不占用设备,效率提高。,3、淬火,将钢件加热到A3(对亚共析钢)或A1(对过共析钢)线以上某一温度范围,保温一段时间后,在水中以V4的速度,或在油中以V3的速度急剧冷却,以获得马氏体或贝氏体的方法。(M体或B体),淬火目的,对含碳量较低的亚共析组织的一般结构件,可提高强度,并与韧性合理匹配。,对含碳量较高的过共析组织的工具钢或耐磨零件,可提高其硬度和耐磨性。,4、回火,把淬火后的工件重新加热到A1(727℃)线以下,保温一段时间后,再以适当的冷却速度冷至室温的方法。,回火目的,降低脆性,消除内应力,零件未及时回火发生的开裂,获得所需要的力学性能,稳定工件尺寸,钢在回火时马氏体内部不断析出细小碳化物,随着回火温度的提高,α-Fe中碳的过饱和程度逐渐下降,内应力逐渐降低,硬度也相应减小。,(1)低温回火回火温度为150250℃。,回火后仍有较高的硬度(55∼62HRC),但应力和脆性有所降低。用于要求高硬度及耐磨的各类高碳钢的工具、模具、轴承等。,(2)中温回火回火温度为350500℃。,回火后的硬度(35∼45HRC),有较高的弹性极限和屈服点,用于各类弹簧、以及刀杆和轴套等。,(3)高温回火回火温度为500650℃。,回火后的硬度为(23∼35HRC),钢件可得到强度、塑性、韧性都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由于这种处理方法用途重要而广泛,所以工厂里习惯将“淬火加高温回火”的热处理方法称为“调质”。广泛用于各种重要的结构零件,特别是受交变载荷的零件,如连杆、螺栓、齿轮及轴类等。,六、钢的表面热处理,有些零件不但受冲击载荷而且在高磨损下工作,如飞机和汽车的传动齿轮、内燃机的凸轮轴、内燃机曲轴、机床主轴等。对这种零件的要求是“外层要硬、心部要韧”,为了满足这种要求,工业上常采用表面热处理。,1、表面淬火,(1)火焰加热表面淬火,喷嘴,喷水管,工件,淬硬层,(2)感应加热表面淬火,工件,感应圈,喷水套,淬硬层,45钢齿轮采用高、中频感应表面淬火后的淬硬层分布,典型高精度45钢齿轮的加工和热处理过程,锻造,,正火,,切齿,,调质,,感应加热表面淬火,,低温回火,,磨削精加工,,成品,2、化学热处理,为了使工件表面获得某些特殊的力学性能,仅采用表面淬火是很难实现的,甚至是不可能的,这时可采用化学热处理。,热处理是将钢件放在某种化学介质中,通过加热、保温、冷却,使介质中的某些元素渗入钢件表面,改变表面层的化学成分,从而使其表面具有与心部不同的特殊性能。,(1)渗碳,渗碳是向钢的表面渗入碳原子的过程。即把工件放入渗碳气氛中,经900950℃加热、保温,使钢件表面层增碳,若再经淬火后,表面获得耐磨的高硬度的马氏体,而心部仍保持较好的韧性。,加入煤气液化气丙烷煤油甲苯甲醇,(2)渗氮(氮化处理),氮化是向钢的表面渗入氮原子的过程。即把工件放入渗氮气氛中,经500∼560℃加热分解出活性氮原子,被钢吸收后在其表面形成耐磨、耐高温、高硬度(热硬性好)的氮化层,而心部仍保持较好的韧性。,气体渗氮法,2NH3→3H22[N],课后小结,四、钢的热处理原理,1.钢的加热组织转变,P→A,2.钢的冷却组织转变,A等温冷却,A连续冷却,五、钢的一般热处理工艺,1.退火,加热至A3和A1线以上→保温→炉冷(P)目的降硬度、除应力、细晶粒、改组织,2.正火,加热至A3和Acm线以上→保温→空冷(S)目的降硬度、除应力、细晶粒、改组织,3.淬火,加热至A3和A1线以上→保温→水冷或油冷(M或B)目的增硬度、抗磨损(对工具和耐磨件),匹配强塑关系(对一般结构件)注低碳钢无法淬火,4.回火,把淬火后的工件重加热至A1线以下→保温→以适当温度冷却至室温低回150250℃中回350500℃高回500650℃(调质)目的降脆性、除应力、提性能、稳尺寸,五、钢的表面热处理工艺,1.表面淬火,目的内韧外硬,2.化学热处理,目的内韧外硬(热硬性),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