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重大自然灾害损失统计调查制度.pdf

返回 相似 举报
特别重大自然灾害损失统计调查制度.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特别重大自然灾害损失统计调查制度.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特别重大自然灾害损失统计调查制度.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特别重大自然灾害损失统计调查制度.pdf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特别重大自然灾害损失统计调查制度.pdf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特别重大自然灾害损失统计调查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制定 国家统计局批准 2020 年 2 月 本调查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有关规定制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七条规定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 位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体工商户和个人等统计调查对象, 必须依照本法 和国家有关规定,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提供统计调查所需的资 料,不得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的统计资料,不得迟报、拒报统计资 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九条规定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对 在统计工作中知悉的国家秘密、 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 应当予以保密。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统计调查中获得的 能够识别或者推断单个统计调查对象身份的资料,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 得对外提供、泄露,不得用于统计以外的目的。 目目录录 一、总一、总 说说 明明................................................................................................................................- 1 - (一)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1 - (二)统计范围......................................................................................................................- 1 - (三)调查内容......................................................................................................................- 1 - (四)调查方法......................................................................................................................- 3 - (五)灾害损失的统计报送..................................................................................................- 3 - (六)组织方式和数据采集..................................................................................................- 3 - (七)统计资料公布及数据共享..........................................................................................- 4 - (八)质量控制......................................................................................................................- 4 - (九)使用名录库情况..........................................................................................................- 4 - 二、报二、报 表表 目目 录录..........................................................................................................................- 5 - 三、调三、调 查查 表表 式式..........................................................................................................................- 7 - (一)经济损失统计汇总表..................................................................................................- 7 - (二)人员受灾情况统计表..................................................................................................- 9 - (三)农村居民住宅用房受损情况统计表........................................................................- 11 - (四)城镇居民住宅用房受损情况统计表........................................................................- 14 - (五)非住宅用房受损情况统计表....................................................................................- 17 - (六)居民家庭财产损失统计表........................................................................................- 19 - (七)农林牧渔业损失统计表............................................................................................- 21 - (八)工业损失统计表........................................................................................................- 24 - (九)服务业损失统计表....................................................................................................- 26 - (十)基础设施(交通运输)损失统计表........................................................................- 28 - (十一)基础设施(通信)损失统计表............................................................................- 32 - (十二)基础设施(能源)损失统计表............................................................................- 33 - (十三)基础设施(水利)损失统计表............................................................................- 35 - (十四)基础设施(市政)损失统计表............................................................................- 37 - (十五)基础设施(农村地区生活设施)损失统计表................................................... - 39 - (十六)基础设施(地质灾害防治)损失统计表........................................................... - 40 - (十七)公共服务(教育系统)损失统计表....................................................................- 41 - (十八)公共服务(科技系统)损失统计表....................................................................- 42 - (十九)公共服务(医疗卫生系统)损失统计表........................................................... - 44 - (二十)公共服务(文化系统)损失统计表....................................................................- 46 - (二十一)公共服务(广播电视系统)损失统计表....................................................... - 47 - (二十二)公共服务(新闻出版系统)损失统计表....................................................... - 47 - (二十三)公共服务(体育)损失统计表........................................................................- 49 - (二十四)公共服务(社会保障与社会服务系统)损失统计表...................................- 51 - (二十五)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系统)损失统计表....................................................... - 53 - (二十六)公共服务(文化遗产)损失统计表............................................................... - 54 - (二十七)资源与环境损失统计表....................................................................................- 55 - (二十八)基础指标统计表................................................................................................- 56 - 四、附四、附录录..................................................................................................................................- 61 - (一)灾害种类术语解释....................................................................................................- 61 - (二)三次产业的范围及对应表........................................................................................- 53 - (三)向国家统计局提供的具体统计资料清单............................................................... - 54 - (四)向统计信息共享数据库提供的统计资料清单....................................................... - 53 - - 1 - 一、总 说 明 (一)统计的目的和意义。 为建立并规范特别重大自然灾害损失统计内容与指标, 全面、 及时掌握特别重大自然灾害损 失,为国家和地方编制灾区恢复重建规划提供决策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及实施 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 自然灾害救助条例 、 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 案及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制定本制度。 (二)统计范围。 1.本制度所称的特别重大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洪涝灾害、台风灾害、低温冷冻与雪灾、地震 灾害、地质灾害、海啸灾害等。 2.特别重大自然灾害损失统计范围包括灾区人员受灾、农村与城镇居民住宅用房损失、非 住宅用房损失、居民家庭财产损失、农业损失、工业损失、服务业损失、基础设施损失、公共服 务系统损失和资源与环境损失。 3.本制度中特别重大自然灾害损失,包括中央(省、市)直属农场、林场、工业、服务业 等损失,均按照“在地统计”的原则填报;解放军、武警部队、军区所属单位等损失不在统计范 围内。 4.本制度中经济损失均为直接经济损失,因灾造成的抢险救援费用、停工停产等间接经济 损失、 生态系统受灾造成的损失和恢复重建费用等不计入直接经济损失。 直接经济损失均按照统 计对象的重置价格核算,其中,重置价格为采用与受损统计对象相同的材料、建筑或制造标准、 设计、 规格及技术等, 以现时价格水平重新购建与受损统计对象相同的全新实物所需花费的材料 和人工等成本价格,不考虑地价因素。 (三)主要内容。 本制度的统计内容包括毁损实物量和经济损失,其中,人员、文化遗产、资源与环境等受灾 情况只统计数量,不计经济损失。本制度中报表未涉及的其他需要填报的损失,可增加补充资料 并作出详细说明。 1.经济损失统计汇总表(Z01 表) 。反映因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情况,共 1 张报表。包 括农村居民住宅用房经济损失、城镇居民住宅用房经济损失、非住宅用房经济损失、居民家庭财 产经济损失、农业经济损失、工业经济损失、服务业经济损失、基础设施经济损失、公共服务系 统经济损失等。 2.人员受灾情况统计表(A01 表) 。反映因灾害造成的人员受灾情况,共 1 张报表。包括受 灾人口、因灾死亡人口、因灾失踪人口、因灾伤病人口、饮水困难人口、紧急转移安置人口、需 过渡性生活救助人口等。 - 2 - 3.房屋受损情况统计表(B01-B03 表) 。反映因灾害造成的房屋受损情况,共 3 张报表, 分为农村居民住宅用房、城镇居民住宅用房、非住宅用房。主要统计倒塌房屋、严重损坏房屋、 一般损坏房屋数量以及经济损失。住宅用房、非住宅用房均按结构不同划分为钢混、砖混、砖木 和其他等四种类型。各行业(系统)职工住宅用房损失、非住宅用房损失分别计入农村居民住 宅用房受损情况统计表 (B01 表)与城镇居民住宅用房受损情况统计表 (B02 表) 、 非住宅 用房受损情况统计表 (B03 表) ,不在各行业(系统)损失表中统计;根据需要,灾区政府可组 织部分行业(系统)按 B03 表的要求单独填报本行业(系统)非住宅用房损失。 4.居民家庭财产损失统计表(C01 表) 。反映因灾害造成的居民家庭财产损失情况,共 1 张 报表。分为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家庭财产损失,主要统计受灾家庭户数、生产性固定资产、耐用 消费品和其他财产损失。不含住宅用房和非住宅用房、土地及金融资产等损失。 5. 农林牧渔业损失统计表 (D01 表) 。 反映因灾害造成的农林牧渔业损失情况, 共 1 张报表。 包括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农业机械等损失;不含土地及农业系统职工住宅用房、非住宅 用房等损失。 6.工业损失统计表(E01 表) 。反映因灾害造成的工业损失情况,共 1 张报表。分规模以上 工业、 规模以下工业两类, 主要统计受损企业数量, 厂房与仓库、 设备设施受损数量和经济损失, 原材料、半成品和产成品经济损失等;不含土地及工业系统职工住宅用房、非住宅用房损失。 7.服务业损失统计表(F01 表) 。反映因灾害造成的服务业损失情况,共 1 张报表。包括批 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农林牧渔服务业和其他服务业损失; 不含土地及服务业系统职工住宅用房、非住宅用房损失。 8.基础设施类损失统计表(G01-G07 表) 。反映因灾害造成的基础设施损失情况,共 7 张 报表。包括交通运输、通信、能源、水利、市政、农村地区生活设施、地质灾害防治等基础设施 损失;不含土地及基础设施部门职工住宅用房、非住宅用房损失。 9.公共服务系统损失统计表(H01-H10 表) 。反映因灾害造成的公共服务系统损失情况, 共 10 张报表。包括教育、科技、医疗卫生、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体育、社会保障与社 会服务、 社会管理和文化遗产等损失; 不含土地及公共服务系统职工住宅用房、 非住宅用房损失。 各行业(系统)的行政部门、各类行业协会、联合会等损失不在各行业(系统)损失表内统计, 均计入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系统)损失统计表 (H09 表) 。 10.资源与环境损失统计表(I01 表) 。反映因灾害造成的资源与环境损失情况,共 1 张报 表。主要统计耕地、林地、草地、非煤矿山资源受损情况,国家级/地方级自然保护区与野生动 物受损情况,国家级/省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地方级森林公园与湿地公园受损情况,地表水污 染、土壤污染等环境损害情况;只统计毁损数量或面积,不统计经济损失。各行业(系统)的土 地损失均在此表中统计。 11.基础指标统计表(J01 表) 。反映受灾县(市、区)的基本情况,共 1 张报表。主要统 计人口、房屋、农业、工业、服务业、教育和科技、卫生和社会服务、文化和体育、基础设施等 的基本情况。 - 3 - (四)调查方法。 根据特别重大自然灾害损失填报时限要求和各项损失统计内容的具体特征,采用全面调查、 重点调查、抽样调查、多部门会商、综合评估等方法开展损失的统计填报。 (五)灾害损失的统计报送。 发生特别重大自然灾害,启动国家Ⅰ级救灾应急响应或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特殊要求的,启 动本制度。 统计报送分为初报、核报 2 个阶段。 1.初报。 (1)针对特别重大自然灾害损失的调查统计启动后,灾区省级政府原则上应在 7 个工作日 内完成初报工作。 其中, 县级政府在针对特别重大自然灾害损失的调查统计启动后 3 个工作日内 完成本级损失的调查统计并报送至地级政府; 地市级政府在接到县级损失统计资料后 2 个工作日 内审核、汇总数据,并将本行政区域汇总数据(含分县数据)向省级政府报告;省级政府在接到 地级损失统计资料后 2 个工作日内审核、汇总数据,并将本行政区域汇总数据(含分县数据)向 应急管理部报告。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可参照上述时限要求, 将本级损失的调查统计资料报送至省 级政府。 (2)初报阶段,灾区各级政府应按照本制度的规定,组织各行业(系统)综合运用全面调 查、重点调查、抽样调查等方法,开展损失调查统计工作。 2.核报。 (1)初报阶段结束次日即进入核报阶段。 (2)灾区省级政府原则上应在 5 个工作日内完成核报工作。其中,县级政府在核报阶段开 始后 3 个工作日内完成本级损失的核定并报送至地市级政府; 地市级政府在接到县级损失核定资 料后 1 个工作日内审核、汇总数据,并将本行政区域核定汇总数据(含分县数据)向省级政府报 告;省级政府在接到地级损失核定资料后 1 个工作日内审核、汇总数据,并将本行政区域核定汇 总数据(含分县数据)向应急管理部报告。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可参照上述时限要求,将本级损失 的核定资料报送至省级政府。 (3)核报阶段,灾区各级政府应按照本制度的规定,组织各行业(系统)综合运用调查、 多部门会商、综合评估等方法,开展损失核定工作。 (六)组织方式和数据采集。 1.灾区省级政府负责组织本制度中各报表的填报工作,各级有关部门负责填报审核相关报 表, 省级应急管理部门负责汇总, 并以省级政府或防灾减灾救灾议事协调机构名义报送应急管理 部。应急管理部负责报表的汇总工作,向党中央、国务院报送灾害损失情况。 2.本制度原则上以县级行政区为统计单位。根据需要,人员受灾、房屋受损、农业损失等 情况可以乡(镇、街道)为统计单位。县级政府为基本上报单位,地市级、省级政府为审核与上 报单位。 3.地方各级政府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本制度有关的统计报表格式、指标设 - 4 - 置、统计口径等规定进行调查统计,组织有关部门会商核定统计数据,不得迟报、谎报、瞒报、 漏报,不得伪造和篡改。 4.地方各级政府应使用国家自然灾害灾情管理系统填报数据,提高特别重大自然灾害损失 情况统计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七)统计资料公布及数据共享。 应急管理部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特别重大自然灾害损失综合评估工作的统一部署安排, 视情向有关部门发布和共享核定后的灾害损失情况。 (八)质量控制 按照统计法的要求,为保障源头数据质量,做到数出有据,调查单位应该设置原始记录、 统计台账,建立健全统计资料的审核、签署、交接和归档等管理制度。 (九)使用名录库情况 本调查制度使用国家基本单位名录库。 - 5 - 二、报 表 目 录 本套报表共 11 大类 28 张,包括 27 张损失统计报表和 1 张基础指标报表。 表号表名 报告 期别 统计范围报送单位 报送日期 及方式 页 码 Z01 表经济损失统计汇总表 即时 报 (初 报、 核 报) 反映因灾害造成的直 接经济损失情况 县级政府为 基本上报单 位,地级、 省级政府为 审核与上报 单位 针对特别重大自然灾 害损失的调查统计启 动后,7 个工作日内 完成初报;初报结束 后的 5 个工作日内完 成核报。 地方各级政府应使用 国家自然灾害灾情管 理系统填报数据 7 A01 表人员受灾情况统计表同上 反映因灾害造成的人 员受灾情况 同上同上9 B01 表农村居民住宅用房受损情况统计表同上 反映因灾害造成的农 村居民住宅用房受损 情况 同上同上11 B02 表城镇居民住宅用房受损情况统计表同上 反映因灾害造成的城 镇居民住宅用房 同上同上14 B03 表非住宅用房受损情况统计表同上 反映因灾害造成的非 住宅用房 同上同上17 C01 表居民家庭财产损失统计表同上 反映因灾害造成的居 民家庭财产损失情况 同上同上19 D01 表农林牧渔业损失统计表同上 反映因灾害造成的农 林牧渔业损失情况 同上同上21 E01 表工业损失统计表同上 反映因灾害造成的工 业损失情况 同上同上24 F01 表服务业损失统计表同上 反映因灾害造成的服 务业损失情况 同上同上26 G01 表基础设施(交通运输)损失统计表同上 反映因灾害造成的交 通运输基础设施损失 情况 同上同上28 G02 表基础设施(通信)损失统计表同上 反映因灾害造成的通 信基础设施损失情况 同上同上32 G03 表基础设施(能源)损失统计表同上 反映因灾害造成的能 源基础设施损失情况 同上同上33 G04 表基础设施(水利)损失统计表同上 反映因灾害造成的水 利基础设施损失情况 同上同上35 G05 表基础设施(市政)损失统计表同上 反映因灾害造成的市 政基础设施损失情况 同上同上37 G06 表 基础设施(农村地区生活设施)损 失统计表 同上 反映因灾害造成的农 村地区生活设施损失 情况 同上同上39 G07 表 基础设施(地质灾害防治)损失统 计表 同上 反映因灾害造成的地 质灾害防治基础设施 损失情况 同上同上40 H01 表公共服务(教育系统)损失统计表同上 反映因灾害造成的教 育系统损失情况 同上同上41 H02 表公共服务(科技系统)损失统计表同上 反映因灾害造成的科 技系统损失情况 同上同上42 H03 表 公共服务(医疗卫生系统)损失统 计表 同上 反映因灾害造成的医 疗卫生系统损失情况 同上同上44 H04 表公共服务(文化系统)损失统计表同上反映因灾害造成的文同上同上46 - 6 - 表号表名 报告 期别 统计范围报送单位 报送日期 及方式 页 码 化系统损失情况 H05 表 公共服务(广播电视系统)损失统 计表 同上 反映因灾害造成的广 播电视系统损失情况 同上同上47 H06 表 公共服务(新闻出版系统)损失统 计表 同上 反映因灾害造成的新 闻出版系统损失情况 同上同上48 H07 表公共服务(体育)损失统计表同上 反映因灾害造成的体 育系统损失情况 同上同上49 H08 表 公共服务(社会保障与社会服务系 统)损失统计表 同上 反映因灾害造成的社 会保障与社会服务系 统损失情况 同上同上51 H09 表 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系统)损失统 计表 同上 反映因灾害造成的社 会管理系统损失情况 同上同上53 H10 表公共服务(文化遗产)损失统计表同上 反映因灾害造成的文 化遗产损失情况 同上同上54 I01 表资源与环境损失统计表同上 反映因灾害造成的资 源与环境损失情况 同上同上55 J01 表基础指标统计表同上 反映受灾县(市、区) 的基本情况 同上同上56 - 7 - 三、调 查 表 式 (一)经济损失统计汇总表(一)经济损失统计汇总表 表号Z01 制定机关应急管理部 __省(自治区、直辖市)__地(市、州、盟)__县(区、市、旗)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 行政区划代码□□_□□_□□批准文号国统制〔2020〕19 号 填报单位(盖章)20年有效期至2023 年 2 月 指标名称计量单位代码数量 甲乙丙1 农村居民住宅用房经济损失万元Z01001 城镇居民住宅用房经济损失 万元 Z01002 非住宅用房经济损失 万元Z01003 居民家庭财产经济损失 万元Z01004 农林牧渔业经济损失 万元Z01005 工业经济损失 万元Z01006 服务业经济损失 万元Z01007 基础设施(交通运输)经济损失 万元Z01008 基础设施(通信)经济损失 万元Z01009 基础设施(能源)经济损失 万元Z01010 基础设施(水利)经济损失 万元Z01011 基础设施(市政)经济损失 万元Z01012 基础设施(农村地区生活设施)经济损失 万元Z01013 基础设施(地质灾害防治)经济损失 万元Z01014 公共服务(教育系统)经济损失 万元Z01015 公共服务(科技系统)经济损失 万元Z01016 公共服务(医疗卫生系统)经济损失 万元Z01017 公共服务(文化系统)经济损失 万元Z01018 公共服务(广播电视系统)经济损失 万元Z01019 公共服务(新闻出版系统)经济损失 万元Z01020 公共服务(体育)经济损失 万元Z01021 公共服务(社会保障与社会服务系统)经济损失 万元Z01022 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系统)经济损失 万元 Z01023 经济损失合计万元Z01024 单位负责人填表人报出日期 20年月日 填报说明填报说明 本表适用于灾区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汇总。 逻辑关系逻辑关系 - 8 - 1. Z01001B01046; Z01002B02046; Z01003B03031; Z01004C01011; Z01005D01038; Z01006E01015; Z01007F01024;Z01008G01083;Z01009G02018;Z01010G03037;Z01011G04026;Z01012G05048; Z01013G06009;Z01014G07015;Z01015H01013;Z01016H02032;Z01017H03018;Z01018H04016; Z01019H05012;Z01020H06004;Z01021H07020;Z01022H08035;Z01023H09008。 2.Z01024Z01001Z01002Z0003Z01004Z01005Z01006Z01007Z01008Z01009 Z01010Z01011Z01012Z01013Z01014Z01015Z01016Z01017Z01018Z01019Z01020Z01021Z01022 Z01023。 - 9 - (二)人员受灾情况统计表(二)人员受灾情况统计表 表号A01 制定机关应急管理部 __省(自治区、直辖市)__地(市、州、盟)__县(区、市、旗)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 行政区划代码□□_□□_□□批准文号国统制〔2020〕19 号 填报单位(盖章)20年有效期至2023 年 2 月 指标名称计量单位代码数量 甲乙丙1 受灾人口人A01001 因灾死亡人口 人 A01002 因灾失踪人口 人 A01003 因灾伤病人口 人 A01004 其中因灾重伤人口 人 A01005 饮水困难人口 人 A01006 紧急转移安置人口 人 A01007 其中集中安置人口 人 A01008 分散安置人口 人 A01009 需过渡性生活救助人口 人 A01010 (1)其中女性 人 A01011 (2)其中老人(60 岁及以上) 人 A01012 儿童(14 岁及以下) 人 A01013 (3)其中三无人员 人 A01014 三孤人员人A01015 单位负责人填表人报出日期 20年月日 填报说明填报说明 1.本表适用于灾区人员受灾情况统计。 2.本表中含灾害发生时受灾行政区域内的常住人口和非常住人口。 3.常住人口包括居住在某受灾的乡(镇、街道) ,并已在该乡(镇、街道)办理常住户口登记的人(包括 户口在该乡 (镇、 街道) , 外出不满半年的人) ; 已在某受灾的乡 (镇、 街道) 居住半年以上, 常住户口在该乡(镇、 街道)以外的人;在某受灾乡(镇、街道)居住不满半年,但已离开常住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自然灾害发 生时居住在本乡(镇、街道) ,常住户口待定的人。非常住人口指自然灾害发生时在受灾地,但不属于常住人口 的人。 主要指标说明主要指标说明 1.受灾人口本行政区域内因自然灾害遭受损失的人口数量(含非常住人口) 。 2.因灾死亡人口以自然灾害为直接原因导致死亡的人口数量(含非常住人口) 。 3.因灾失踪人口以自然灾害为直接原因导致下落不明,暂时无法确认死亡的人口数量(含非常住人口) 。 4.因灾伤病人口以自然灾害为直接原因导致受伤或引发疾病的人员数量(含非常住人口) 。 5.饮水困难人口因灾造成饮用水获取困难的人口数量(含非常住人口) 。 6.紧急转移安置人口因自然灾害造成的不能在现有住房中居住,需由政府进行安置并给予临时生活救助 的人员数量(含非常住人口) 。包括自然灾害袭击导致房屋倒塌、严重损坏(含应急期间未经安全鉴定的其他损 房)造成无房可住的人员;或受自然灾害风险影响,由危险区域转移至安全区域,不能返回家中居住的人员。安 - 10 - 置类型包含分散安置和集中安置。对于台风灾害,其紧急转移安置人口不含受台风灾害影响从海上回港,但无需 安置的避险人员。 7.集中安置人口由政府统一安置在集中搭建的帐篷或避难场所、学校、体育场馆、厂房等场所内紧急转 移安置人员数量。 8.分散安置人口由政府安排安置在分散搭建的帐篷、指定的临时居住场所等地点,或通过投亲靠友等方 式安置的紧急转移安置人员数量。 9.需过渡性生活救助人口因自然灾害房屋倒塌或严重损坏,无房可住、无生活来源、无自救能力,需政 府在应急救助阶段结束后、恢复重建完成前予以解决基本生活困难的人员数量(含非常住人口) 。 逻辑关系逻辑关系 1. A01001≥A01002; A01001≥A01003; A01001≥A01004; A01001≥A01006; A01001≥A01007; A01001≥A01010。 2.A01007A01008A01009。 3. A01004≥A01005; A01010≥A01011; A01010≥A01012; A01010≥A01013; A01010≥A01014; A01010≥A01015。 - 11 - (三)农村居民住宅用房受损情况统计表(三)农村居民住宅用房受损情况统计表 表号B01 制定机关应急管理部 __省(自治区、直辖市)__地(市、州、盟)__县(区、市、旗)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 行政区划代码□□_□□_□□批准文号国统制〔2020〕19 号 填报单位(盖章)20年有效期至2023 年 2 月 指标名称计量单位代码数量 甲乙丙1 一、倒塌房屋 钢混结构户数户B01001 钢混结构间数间B01002 钢混结构经济损失万元B01003 砖混结构户数户B01004 砖混结构间数间B01005 砖混结构经济损失万元B01006 砖木结构户数户B01007 砖木结构间数间B01008 砖木结构经济损失万元B01009 其他结构户数户B01010 其他结构间数间B01011 其他结构经济损失万元B01012 倒塌房屋总户数户B01013 倒塌房屋总间数间B01014 倒塌房屋经济损失小计万元B01015 二、严重损坏房屋 钢混结构户数户B01016 钢混结构间数间B01017 钢混结构经济损失万元B01018 砖混结构户数户B01019 砖混结构间数间B01020 砖混结构经济损失万元B01021 砖木结构户数户B01022 砖木结构间数间B01023 砖木结构经济损失万元B01024 其他结构户数户B01025 其他结构间数间B01026 其他结构经济损失万元B01027 严重损坏房屋总户数户B01028 严重损坏房屋总间数间B01029 严重损坏房屋经济损失小计万元B01030 三、一般损坏房屋 钢混结构户数户B01031 - 12 - 续表 指标名称计量单位代码数量 甲乙丙1 钢混结构间数间B01032 钢混结构经济损失万元B01033 砖混结构户数户B01034 砖混结构间数间B01035 砖混结构经济损失万元B01036 砖木结构户数户B01037 砖木结构间数间B01038 砖木结构经济损失万元B01039 其他结构户数户B01040 其他结构间数间B01041 其他结构经济损失万元B01042 一般损坏房屋总户数户B01043 一般损坏房屋总间数间B01044 一般损坏房屋经济损失小计万元B01045 四、农村居民住宅用房经济损失合计万元B01046 单位负责人填表人报出日期 20年月日 填报说明填报说明 1.本表适用于农村居民住宅用房受损情况统计。 2.农村是指城镇以外的区域。城镇包括城区和镇区,其中,城区是指在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区、市政府 驻地的实际建设连接到的居民委员会和其他区域; 镇区是指在城区以外的县人民政府驻地和其他镇, 政府驻地的 实际建设连接到的居民委员会和其他区域;与政府驻地的实际建设不连接,且常住人口在 3000 人以上的独立的 工矿区、开发区、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等特殊区域及农场、林场的场部驻地视为镇区。 3.本表含在农村地区的各行业、系统的职工住宅用房以及在建农村居民住宅用房。 4.本表中房屋统计不含独立的厨房、牲畜棚等辅助用房、活动房、工棚、简易房和临时房屋。 5.对于一户同时具有两种及以上倒损情况的,按照较重的倒损类型填报户数,不得重复统计(房屋的“间 数” 分别进行统计) 。 例如, 某户同时有倒塌房屋和一般损坏房屋, 则统计户数时只统计在“倒塌某结构住房户数” 一栏
展开阅读全文

资源标签

最新标签

长按识别或保存二维码,关注学链未来公众号

copyright@ 2019-2020“矿业文库”网

矿业文库合伙人QQ群 3073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