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9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及答案解析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传统教育派代表人物赫尔巴特主张的“三中心”是指( )。 A.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 B.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 C.管理中心、活动中心和教学中心 D.管理中心、服务中心和教学中心 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教育学。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提出的“三中心”即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故本题选A。 2.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倡导的是( )。 A.发现学习理论 B.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C.教学与发展理论 D.范例教学理论 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习理论。发现学习理论是布鲁纳提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是巴班斯基提出的,范例教学理论是瓦根舍因提出的。故本题选C。 3.18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认为,“儿童的自然決定教育目的。”这种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属于( )。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国家本位论 D.生活本位论 3.【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教育学。个人本位论认为,确立教育目的的根据是人的本性,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健全发展的人,发展人的本性,挖掘人的潜能,增进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个人价值高于公共价值,而不是为某个社会集团或阶级服务。卢梭认为“儿童的自然”决定教育目的,这是个人本位教育目的体现。故本题选A。 4.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规律,在某些方面不一定会随着社会的改变而改变,这反映了教育的哪一特征( )。 A.阶级性 B.生产性 C.目的性 D.相对独立性 4.【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教育属性。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教育自身的历史继承性、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的平行性。题干所述是有相对独性的表现。故本题选D。 5.人的发展既体现出量的积累,又体现出质的飞跃。当某些代表新质要素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出现新的年龄特征。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 )。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5.【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人身心发展的规律。人的发展既体现出量的积累,又表现出质的飞跃。当某些代表新质要素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即表现为发展的阶段性。故本题选C。 6.在现代学制的发展过程中,西欧19世纪形成了“双轨"的学制,这里的“双轨”( )。 A.衔接且对应 B.衔接但不对应 C.不衔接也不对应 D.不衔接但对应 6.【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制。西欧双轨制以英国的双轨制为典型代表,法国、联邦德国等欧洲国家的学制都属于这种学制。这种学制的学校系统分为两轨,一轨是学术教育,另一轨是职业教育,两轨之间互不相通、互不衔接。故本题选C。 7.有人认为教育投资是有效的生产性投资,这种观点主要反映了教育的那种功能( ) 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C.文化功能 D.生态功能 7.【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教育与社会的关系。题干的描述体现的是教育的经济功能。故本题选B。 8.当前我国中学开设的数学、语文、英语等课程属于( )。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经验课程 D.社会课程 8.【答案】A。解析本题考察中学课程。题干中所述为学校组织的,由学校进行管理的课程,因此属于学科课程类型。故本题选A。 9.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在课程设置上,高中阶段( )。 A.以综合课程力主 B.以分科课程为主 C.以实践活动课程为主 D.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9.【答案】B。解析本题考察新课程改革。我国新课改规定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故本题选B。 10.“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 A.理论联系实际 B.长善救失 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 D.因材施教 10.【答案】D。解析本题考察德育原则。题干的描述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故本题选D。 11.学校德育工作中经常采用的表扬与批评,奖励与处分的德育方法属于( )。 A.说服教育法 B.品德评价法 C.榜样示范法 D.品德陶冶法 1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德育方法。品德评价法是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的德育方法,它包括奖励、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故本题选B。 12.学生课前预习,带看不懂的问题去上课,以便更有针对性地注意听讲。这种注意方式属于( )。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无意后注意 D.有意后注意 12.【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注意,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指有预先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性的听课,这种注意方式属于有意注意。故本题选A。 13.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速度不是均衡的,呈现的趋势是 )。 A.先慢后快 B.匀速加快 C.先快后慢 D.匀速减慢 13.【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遗忘的规律,遗忘的进程是不均匀的,其趋势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多少,呈负加速,且到一定的程度就几乎不再遗忘了。故本题选C。 14.晓春上课时把老师的讲解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写在课本上,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他采取的学习策略是( )。 A.复述策略 B.组织策略 C.计划策路 D.精加工策略 14.【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习策略。精细加工策略是指把新信息与头脑中的旧信息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它常被描述成一种理解记忆的策略,其要旨在于建立信息间的联系。故本题选D。 15.钱老师上课时经常先提出问题让大家思考一会儿,然后再叫学生回答,以使学生的心理活动更好地维持在教学活动中,钱老师所采用的课堂管理方式是( )。 A.团体警觉 B.替代强化 C.最小干预 D.处理转换 15.【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人格的发展。团体警觉是指在讲演和讨论期间老师用来鼓励学生保持注意力的提问方法。故选A。 16.方华情绪快而强,容易冲动,常常是爆发式的,并伴随有明显外部表现,她的气质类型属于( )。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16.【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气质的类型,胆汁质的人以精力旺盛,粗枝大叶,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为特征,整个心理活动笼罩着迅速而突发的色彩,根据题干中对方华的描述,方华的气质类型属于胆汁质。故选A。 17.张老师在设置教学目标时,既考虑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也考虑他们在老师指导下可以达到的水平,维果斯基将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称为( )。 A.教学支架 B.最近发展区 C.先行组织者 D.自我差异性 17.【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这两种水平之间有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也就是说,最近发展区是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立解决问题所能达到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故本题选B。 18.郭阳同学近来总是不由自主地重复洗手,即便是洗了几遍仍然认为没洗干净。明知没有必要,却不能控制自己,这说明他可能患了( )。 A. 抑郁症 B. 焦虑症 C.强迫症 D.恐怖症 18.【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中学生心理问题。强迫症是一种以强迫症状为主的神经症,典型表现是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明知没有必要,但就是控制不了自己,如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就会感到极端焦虑,题干中郭阳重复洗手,明知没有必要,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就是典型的强迫症的表现。故选C。 19.皮格马利翁效应的主要启示是,教师对学生应该( )。 A. 鼓励合作学习 B. 给予积极期望 D.提出纪律要求 D.引导发现学习 19.【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教师期待效应。教师期望效应,也叫罗森塔尔效应或皮格马利翁效应,老师的期望或明或暗的传递给学生,会使学生按照老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强调老师期望对学生影响,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应该给予积极的期望。故选B。 20.“学习过程就是尝试错误的过程”这一观点属于哪种学习理论( )。 A. 行为主义 B. 认知主义 D.人本主义 D.建构主义 20.【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流派中桑代克的联结-试误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渐进的,盲目的,不断尝试错误的过程,因此题干是属于行为主义流派的观点。故选A。 21.李老师对自己的教学能力十分自信,认为自己能教好学生,这主要反映了他的哪种心理特征( )。 A. 教学责任感 B. 教学幸福感 D.教学理智感 D.教学效能感 21.【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教学效能感,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于自己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结果的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题干中李老师认为能教好学生,就是对自己教学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故本题选D。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22.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22.【答案】 题干中的说法是错误的。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包括遗传、环境、教育、主观能动性。这四个因素,对人的身心发展分别起到了不同的作用遗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可能性。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的客观条件,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决定作用的是个体的主观能动性,而非教育。故题干中的说法是错误的。 23.教育的任务就是向学生传授知识。 23.【答案】 题干中的说法是错误的。我国现阶段的教学任务包括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教学的首要任务;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等四项任务。因此,教学的任务就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说法是错误的。 24.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成正比 24.【答案】 题干说法错误。根据耶克斯多德森认为,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呈倒“u”形曲线关系。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而且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不同而不同任务较容易,最佳动机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动机水平越低。因此,题干说法错误。 25.品德形成受情感影响。 25.【答案】 题干中的说法是正确的。 品德是指个人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行动时所表现的稳定特征或倾向。学生的思想品德由知、情、意、行四个心理因素构成。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即这四个心理因素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德育过程也就是培养四种品德心理因素并使之协调发展的过程。知即道德认识,情即道德情感,意即道德意志,行即道德行为。因此品德的形成受情感的影响说法是正确的。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26.简述我国当前教育方针的基本内容。 26.【参考答案】 本题考查我国的教育方针。 1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是我国教育工作的总方向。 2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我国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3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这是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标准。 4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总的培养目标。 27.教学过程有哪些基本规律 27.【参考答案】 本题考查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 3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 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 28.简述知觉的基本特征。 28.【答案】 本题考查认知过程。 (1)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选择性是指当面对众多的客体时,知觉系统会自动地将刺激分为对象和背景,并把知觉对象优先地从背景中区分出来。 (2)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加工处理,并用语词加以概括、赋予说明的加工过程。 (3)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整体性是指人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多种属性整合为统一整体的过程。 (4)知觉的恒常性。知觉的恒常性是指客观事物本身不变,但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的知觉映像仍相对不变。 29.简述发散思维的基本特征。 29.【参考答案】 本题考查认知过程。 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是沿不同的方向去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形式。 其主要特征有三个 (1)流畅性。流畅性是指在限定时间内产生观念数量的多少。 (2)灵活性变通性。灵活性是指摒弃以往的习惯思维方法而开创不同方向的能力,也叫思维的变通性。 (3)独创性(独特性)。独创性是指产生不寻常的反应和不落常规的能力,以及重新定义或按新的方式对所见所闻加以组织的能力。例如,在“曹冲称象”的故事中曹冲把“石头”作为称象的工具就显得十分独特。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 30.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是初二(3)班的班主任,有一天,我收到班上学习较差同学的一封信,信上说“您知道吗我一直想拿到一个奖状回家,让爸妈高兴,那样他们就会带我出去旅游了,”看了信,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我扪心自问我深入学生心灵深处了吗我关心他们的渴望了吗反思中我萌生了一个念头午间,我请来了班上学习后进的学生。我手里拿着一本书,一支钢笔,一个足球,一张奖状。我问他们,如果要你们选择一样的话,你们想要哪样想不到大家都选择奖状。于是,我说“那好,如果你们想要奖状,你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想想自己在哪方面努努力就可以得到它,请你们写下来。”开始他们有些茫然,在我的一再鼓励和启发下,他们各自写了自己的长处。接下来的日子里,这些同学发挥自己的长处,努力表现自己,果然,“每月一评”发奖那天,他们各自得到了“讲故事能手”“环保卫士”“劳动标兵”“体育健将”“电脑高手”等奖状,他们终于在同学中抬起头来了。为了提高奖状的“含金量”,使他们下个月能取得“月明星”的称号,我对他们提出进一步的要求“讲故事能手”要写一篇班上同学故事一则。“环保卫士”要在班会上做一次“减少雾霾从我做起”的发言,“劳动标兵”要为班上将展开的义务劳动策划一个活动计划,“体育健将”要给大家讲解一项体育运动的规则,“电脑高手”要给全班同学培训一次“电脑常用英语单词”。于是,这些原来不肯读书,不爱写作,不喜欢学英语,不愿思考的学生动起来了.各科老师发现他们学习比以前认真多了,成绩也有了较大的提高。 (1)该班主任贯彻了哪些主要的德育原则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2)该班主任老师采用了哪些主要的德育方法,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30.【参考答案】 本题考查中学生德育的原则、途径与方法。 1材料中班主任的做法遵循了德育原则的要求,值得其他老师借鉴,具体表现在 ①做到了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该原则是指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材料中,班主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后进生,并通过学生擅长的方面激励学生不断努力,改变以前不爱学习、不努力的现状。使学生积极踊跃的学习,成绩也提升了很多。 ②做到了因材施教原则,这一原则是指教育者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以及思想品德发展的实际现状,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班主任让每一位学生都写下自己擅长的方面,结合每个学生不同的特点,让学生一点一点的提高自己的能力。不断努力,最终取得良好的提升。 ③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这一原则是指教育者既要尊重、信任、热爱学生,又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把严和爱有机结合起来,促使教育者的合理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班主任积极信任、相信后进生也可以进一步的发展和提升。所以采用写下优点的方法帮助学生改变。 2首先,该老师运用了品德评价法对学生进行德育。品德评价法是指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材料中老师通过选举“月明星”的方式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改变自己的小缺点,正是体现了这一方法。 其次,该老师运用了道德修养法。道德修养法是指教师指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自我反省,以实现思想转变及行为控制。材料中老师让学生自己找到自己的特长,通过发挥特长成为月标兵,最终通过优点来带动缺点,正是体现了这一点。 最后,该老师也运用了实际锻炼法。实际锻炼法是指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以形成一定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方法。材料中老师对于学生达到“月标兵”的标准更加严格和细致,每位同学也在老师的要求锻炼下形成了,优秀的品质,也能体现这一方法。 31.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二 初三学生晓辉近期很苦恼,感觉常常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他觉得自己的情绪来得快,变得也快。在学校,取得好成绩时就非常高兴,遇到一点挫折又极度苦恼;与同学交往经常为一点儿事发脾气,导致同学关系紧张,回到家里,只要父母过问他的学习,他就很抵触“我都这么大了,还要你们管”因此,与父母的关系也不融洽,他想改变这一切,可是每次出现状况时,老毛病就再次发作,他非常恨自己,每次发了脾气都后悔莫及,他不知该怎么办。 (1)材料中晓辉的表现反映了他情绪发展的哪些特点 (2)作为教师,请你针对晓辉的问题提出指导建议。 31.【参考答案】 本题考查中学生的情绪发展。 1①情绪的爆发性和冲动型。青少年学生对各种事物比较敏感,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心理行为自控能力较弱。一旦激起某种性质的情感情绪就如火山般的猛烈爆发出来,表现出强烈的激情特征,情感情绪冲破理智的意识控制,淋漓尽致地显露出他们对外界事物的爱、恨、不满或恐惧、绝望等情绪。材料中,晓辉常常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情绪来得快,变得也快。学校生活、与同学交往以及与父母沟通上都不能合理控制自己的情绪,表现出冲动的一面,这些都体现了晓辉情绪发展的爆发性和冲动性的特点。 ②情绪的不稳定性和两极性。青少年学生情绪虽然强烈,但波动剧烈,两极性明显,很不稳定,情绪很容易从一个极端剧烈地转向另一个极端,他们对事物看法较片面,很容易产生偏激反应。心理学家曾把处于这个时期青少年的情感情绪形象地比喻为“像一个钟摆”,在寻求平衡点的过程中摇晃于两极之间,这主要与这个时期青少年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有关。材料中,晓辉情绪来的快,变得也快,正是不稳定性的体现,并且取得好成绩非常高兴,遇到一点挫折又极度苦恼,非常和极度等都体现了其情绪的两极性。 2①敏锐觉察情绪,只有首先觉知自己的情绪及产生的真正原因,才能适时对自己的情绪作出适当的反应,进而给情绪一个转化的出口。②平和接纳情绪状态③正确调整情绪④有效表达情绪,学会正确表达、合理宣泄情绪。⑤保持和创造快乐的情绪有效控制情绪的方法包括宣泄是指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方式把人的情绪体验充分表达出来。如放松训练、气功、瑜伽等;转移是从主观上努力把注意力从消极或不良情绪状态转移到其他事物上去的自我调节方法;调节认知功能主要是运用艾利斯ABC合理情绪疗法合理改变认知。对自己习惯化的思维方式进行重解,看到问题的不同角度,以更宽广的视角理解自己和他人;积极的自我暗示指运用内部语言或书面语言以隐含的方式来调节和控制情绪的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