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目 录 一、绪言一、绪言..............................................................................................................................................................4 (一)项目由来及主要目的与任务.............................................................................................................4 (二)评估项目及矿山建设概况.................................................................................................................4 (三)评估级别及评估范围.........................................................................................................................6 (四)评估工作情况简介.............................................................................................................................7 二、矿区地质环境概况二、矿区地质环境概况......................................................................................................................................8 (一)地形地貌.............................................................................................................................................8 (二)气象与水文.........................................................................................................................................8 (三)地层岩性.............................................................................................................................................8 (四)地质构造与地震...............................................................................................................................10 (五)岩土体工程地质类型及特征...........................................................................................................13 (六)水文地质特征...................................................................................................................................14 三、矿山工程分析三、矿山工程分析............................................................................................................................................17 (一)开采方法及顶板管理..................................................................................................................17 (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措施...................................................................................................................18 四、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估四、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估............................................................................................................................19 (一)现状条件下地质环境质量状况.......................................................................................................19 (二)矿山开发条件下地质环境受干扰的能力和程度...........................................................................20 (三)矿山地质环境遭受的破坏和危害...................................................................................................20 五、矿山地质环境影响预测评估五、矿山地质环境影响预测评估....................................................................................................................26 (一)地面开裂变形分析及预测...............................................................................................................26 (二)水资源环境预测...............................................................................................................................28 (三)危岩体崩塌滑移的可能性...............................................................................................................28 (四)矿碴、矿坑水的污染预测...............................................................................................................29 (五)地下井巷工程的突水及危害预测...................................................................................................29 (六)冒顶、片邦及地下工程破坏及危害...............................................................................................29 六、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估六、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估............................................................................................................................31 (一)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估分区依据和原则.......................................................................................31 (二)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估分区...........................................................................................................31 七、矿山地质环境保护防治对策七、矿山地质环境保护防治对策....................................................................................................................33 八、结论及建议八、结论及建议................................................................................................................................................35 附水质学分析报告 附 图 图号 图 名 比例尺 1 湖北宜昌柳树沟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南岭磷矿 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图 1∶5000 2 湖北宜昌柳树沟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南岭磷矿 矿山地质环境评估分区图 1∶5000 一、绪言一、绪言 (一)(一)项目由来及主要目的与任务项目由来及主要目的与任务 根据湖北省国土资源厅“鄂土资办发[2002]51 号”文件要求及宜昌市矿山进一 步深化整治的文件精神,受湖北宜昌柳树沟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委托,湖北省鄂西地 质工程勘察院承担了湖北宜昌柳树沟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南岭磷矿矿山地质环境评估 工作。其目的是为生产矿山的地质环境保护和矿山地质环境监督管理及受破坏后的 矿山生态恢复重建提供依据。主要任务是基本查明矿山地质环境特征,包括气象 水文、地形地貌、区域地层构造及矿床水文、工程、环境地质条件等;基本查明和 预测矿业活动引发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包括影响破坏土地和植被资源,影响破坏 水均衡及地下水系统、污染水土环境,诱发的地质灾害等;查明主要矿山环境地质 问题的形成条件、分布规律、影响因素、发育程度、发展趋势,论证对矿山工程和 地质环境的破坏与危害程度;对评估区地质环境承受能力和防治难度进行论证,并 提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防治对策及建议。 (二)评估项目及矿山建设概况(二)评估项目及矿山建设概况 湖北宜昌柳树沟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南岭磷矿位于宜昌市夷陵区樟村坪镇丁家河 村辖内。地理坐标为东径 1111211“-1111500“,北纬 311717“-31 1914“,距宜昌市中心城区约 120km。宜-樟公路从矿区中部通过,交通运输条件较 为方便(见图 1-1) 。南岭磷矿矿区面积为 0.7488km2,属丁家河矿区南西部的边缘矿 段(见插图 1-2) 。矿层分布标高 830912m 之间,可开采矿层平均厚度为 3.17m。该 矿山始建于 1986 年,当年生产能力为 3 万 t/a,至 1994 年扩建为 6 万 t/a,以后又壮大 为现在的 11 万 t/a。至今已累计开采磷矿石约 120 万吨,出矿品位含 P2O5达 29。 该磷矿现已形成 4 个彼此不相连的采空区,其总面积为 102915m2。西部矿段用斜井 开拓,中部矿段用平硐盲斜井开拓,采 矿方法为房柱法。中部矿段的北侧因地表有较多工业和民用设施建筑物及公路等 而列为禁采区。据国土资源厅“鄂土资办发[2002]51 号”文件附录 A,该矿山开采 规模级别属小型矿山。矿区全景见照片 1、照片 2。 (三)(三)评估级别及评估范围评估级别及评估范围 1、评估级别的确定 评估区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类型较多,较为发育;地形与地貌类型 复杂;地质构造较复杂,断裂构造发育,矿层产状较稳定,地层岩性较单一;矿层 (体)多位于当地最近侵蚀基准面(丁家河)以下,矿山区水文地质条件中等,矿 床围岩体以中厚层状结构为主,岩石强度高,抗风化能力强,稳定性好;矿山区域 内人类工程活动频繁。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属复杂类型;矿山建设规模属小 型。根据鄂土资办发[2002]51 号文附表 3-1“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分级表” ,该新 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级别属二级。 2、评估范围的确定 南岭磷矿矿区边界由以下坐标点控制 1、X3463122.00,Y37520600.00; 2、X3463462.00,Y37519706.00; 3、X3463708.00,Y37519264.00; 4、X3464050.00,Y37519428.00; 5、X3464086.00,Y37519636.00; 6、X3463940.00,Y37520200.00; 7、X3463824.00,Y37520508.00; 8、X3463462.00,Y37520600.00; 矿山区面积为 0.7488km2。本次评估范围较矿山区面积扩大,即在矿山区边界 向外延伸 250500m 至分水岭和地质环境可能影响界线为评估范围,评估面积约 1.2424km2。 (四)评估工作情况简介(四)评估工作情况简介 本次评估工作以资料收集与现场调查相结合,收集的资料主要有湖北省第七地 质大队一九七三年一九七四年编制的湖北省宜昌磷矿丁家河矿区详细勘探储量报 告及图件;中化地质矿山总局湖北地质勘查院二○○三年十一月编制的湖北省 宜昌磷矿丁家河矿区矿产资源储量检测地质报告附图;中国寰球化学工程公司华 北规划设计院二○○二年十二月编制的湖北省宜昌柳树沟矿业有限公司南柳连营 磷矿技术改造工程方案设计 。我院于 2004 年 8 月 28 日9 月 4 日对评估区进行了实 地调查和勘查。所获成果满足评估工作要求。完成主要工作量见插表 1。 完成主要工作量表 插表 1 二、矿区地质环境概况二、矿区地质环境概况 (一)地形地貌(一)地形地貌 评估区地貌类型属浅中切割的中山区,受长期构造和强烈剥蚀作用,山势陡 项目名称单位工作量备注 1/5000 工程地质 线路调查 Km20 生产井工程地质 调查 Km3 地质环境调查点点 15 其中裂隙测量点 6 处,灾害点 9 处 流量测量次 3 照相点处 30 调查访问人 5 峭,沟壑深切,植被发育。总体呈北东高南西低,中间为西冲沟凹地。海拔标高在 8701159.3m,最大相对高差 290m。地形坡度一般 2540,局部形成 7090 的陡壁或孤立的悬崖。 (二)气象与水文(二)气象与水文 1、气象 评估区属亚热带季风型气候,四季分明,空气湿润,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 10.8℃,年最高气温 37.7℃。多年平均降雨量 1133.3mm,以 1954 年的 1702.7 mm 为最大, 1966 年的 798.2 mm 为最小;每年 59 月为雨季,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 6070。矿山区一带处鄂西暴雨中心东北部边缘地带,以暴雨频繁、山洪多发为特 征;冬季寒冷,冰雪期较长,每年 12 月至翌年 3 月为间断冰冻期,最大积雪厚度可 达 380mm。 2、水文 评估区内地表水系有分布于中部的西冲沟及西北缘的丁家河。西冲沟自东南向 西北流,汇集于丁家河,河床标高 870925m;丁家河由南西西向北东东流,于评估 区北面约 4km 与栗林河汇合,并最终补给黄柏河。河流(沟)流量均受降水严格控 制,暴涨暴落,具明显的山区河流特点。其中西冲沟最大流量可达 3252.4m3/h, 最小 流量为 130.9m3/h。 (三)地层岩性(三)地层岩性 评估区内出露地层自上而下为第四系松散堆积层、震旦系上统灯影组与陡山沱 组及前震旦系崆岭群(见图 2-1综合地层柱状图) 。 (四)地质构造(四)地质构造与地震与地震 1、地质构造 评估区地处黄陵背斜北翼沉积盖层区(见图 2-3) ,总体为一平缓单斜构造,地 层总体走向北西-南东,倾向北东,倾角 515,平均 8。褶曲不发育,局部可见 小波状起伏。断裂构造较发育。评估区内断裂构造主要为近东西和南北向的正断层 (F1、F18、F16、F2、F3、F8 等) 。各断层特征见表 2-1。受区域构造及断裂的影响, 区内主要发育两组共轭裂隙,裂隙特征见表 2-2 及图 2-2。 断层特征一览表 表 2-1 编号位置性质 产状 倾向/倾角 垂直断距 (m) 延伸长度 (m) 切割地层断层标志及对矿层影响 备 注 F1 南岭磷矿南侧边 界 正1035/602005000 Anz、Zbd、Zb dn 1、 矿层错开,破碎带发育 2、位于矿区南侧边缘,对矿层影响 小 F2南岭磷矿西侧正110/606520500Zbd、Zbdn 1、 地层错开,断面明显 2、对矿层有影响 F3南岭磷矿偏西侧正70/67530Zbd、Zbdn 1、地层位移明显 2、位于矿区边缘,对矿层影响小 F16 南岭磷矿北侧边 界 正15/60702704100Zbd、Zbdn 1、地层位移明显,有断层面及构造 角砾 2、对矿层中段、东段影响大 F18 南岭磷矿东侧边 界 正 235260/69 85 5402200Zbd、Zbdn 1、地层位移明显,有断层面及构造 角砾 2、对矿层有影响 主要裂隙特征一览表 表 2-2 编号 产状 倾向/倾角 线密度 (条/m) 隙宽 (cm) 隙面特征与充填情况性质备 注 第一组(L1) 210215/8 090 49地表微张向深部闭 合平直,无充填剪裂隙 第二组(L2) 115125/7 590 38地表微张向深部闭合平直,无充填剪裂隙 2、地震 挽近期以来,区域内曾发生过不同程度的构造运动,主要表现为升降运动,且 具继承性的特点。在鄂西山区范围,第四纪以来,主要表现为间歇性、不均匀性和 强烈抬升的“掀斜式”运动(西部快,东部慢) 。地震地质背景总体上显示为弱震频 繁的特点。 据宜昌市科委地震办公室资料,宜昌磷矿一带,自 1960 年以来,曾发生过 1.52.9 级地震 10 余次,均为浅源地震,最大烈度Ⅳ度,有感范围 70 km2。评估区 仅发生过微震。 宜昌地区境内,据史料考证,未发生过 6 级以上的破坏性地震。根据中国地 震烈度区划图(1992) ,湖北宜昌地区地震基本烈度为 6 度。 (五)岩土体工程地质类型及特征(五)岩土体工程地质类型及特征 根据评估区出露地层的组份、结构、物理力学性质的不同,可分为松散堆积土 类(Ⅰ) 、层状碳酸盐岩岩类(Ⅱ) 、层状碎屑岩岩类(Ⅲ)与片状变质岩岩类 (Ⅳ)四大类。 1、松散堆积土类(Ⅰ) 主要为冲洪积及崩坡积成因,分布于缓坡及沟谷部位,由碎块石及漂卵石组成, 骨架颗粒含量 6080,粒径 530cm,大者大于 1m,次棱角浑圆状,砂砾充填。 结构松散稍密。 2、层状碳酸岩岩类(Ⅱ) 在评估区内,主要为灯影组Z2dn厚中厚层状白云岩和陡山沱组(Z2d)薄中 厚层状灰岩、白云岩夹磷块岩等,属硬质岩类,具硬脆性。岩石力学强度高,抗风 化能力强,灯影组多形成高耸的陡崖峭壁;受构造、卸荷及崩塌牵引作用影响,形 成危岩及崩塌体,而产生岩崩、坠石等不良地质现象。岩石饱和抗压强度一般 77.3287.4MPa,属较硬坚硬岩类,抗拉强度 1.913.19MPa,风干重度 28.3kN/m3。 3、层状碎屑岩岩类(Ⅲ) 为陡山沱组黑色页岩,属较硬岩类,层间结构面发育,风化后常呈碎裂片状、 块状。其力学强度和抗风化能力较低。 4、片状变质岩类(Ⅳ) 为崆岭群(AnZ)变质岩(片麻岩、混合岩) ,属坚硬质岩类,其力学强度和抗 风化能力强,岩石饱和抗压强度 85105.7MPa。 (六)水文地质特征(六)水文地质特征 评估区一带,地形陡峻,冲沟发育,有利于地表水和地下水排泄。地下水主要 靠大气降水补给,并通过泉水和谷底渗出补给地表水。采空区以上地下水主要通过 巷道排水沟汇集集中排泄,采空区以下地下水受岩层的控制,顺岩层的倾伏方向运 移向北径流排泄。据前期勘察资料,浅层地下水的运移方向基本以西冲沟为中心, 由南北两侧向西冲沟径流排泄。 评估区内第四系冲洪积堆积体主要分布于河谷地段,结构以松散为主,强透水、 弱含孔隙水。基岩地下水类型以岩溶裂隙水为主,主要赋存于陡山沱组的溶隙中, 透水性与富水性极不均一。据水质分析结果,水化学类型主要为 HCO-SO4 Ca-Mg 型淡水(见附件) 。目前评估区水资源污染较轻。 根据湖北省宜昌磷矿丁家河矿区详细勘探储量报告 ,评估区内主要含水层与 隔水层的分布及含水层特征如下 1、第四系(Qdlelcol)主要为残坡积层,厚度 015m,主要分布于沟谷坡地 及相对低洼部位,为透水,一般弱含水,地下水类型为孔隙潜水。 2、灯影组(Z2dn)厚度大于 300m,为弱中等透水含水层,地下水类型以岩 溶裂隙无压水为主。泉水流量 0.0053.0ι/s。水化学类型为 HCO-SO4Ca-Mg 型及 HCO-CO3- Ca-Mg 型淡水,矿化度 0.1970.2174g/ι,PH 值 7.9。 3、陡山沱组 (1)第四岩性段(Z2d4)厚度 839m,含层间裂隙承压水,为透水弱透水 含水层。 (2)第三岩性段(Z2d3)厚度 2547m,含风化裂隙水及层间裂隙承压水,富 水性中等。泉水流量 0.12.70ι/s。水化学类型为 HCO-SO4- Ca-Mg 型及 HCO-CO3- Mg-Ca 型淡水,地表裂隙率为 1.852.61。 (3)第二岩性段(Z2d2)该层上部厚 2942m,为弱透水弱含水层。该层裂 隙溶蚀现象较发育,以近于垂直半张开裂隙及蜂窝状或海绵状溶孔为多。本段岩层 具中上部裂隙溶蚀较中下部发育的特点,为矿区的主要含水层之一。该层与工业矿 层垂距 7.1623.64m,在自然条件下为矿层的间接充水层。当矿坑顶板张裂隙影响带 波及本层时,将导致本层由间接充水变为直接充水。水化学类型为 HCO-SO4- Ca-Mg 型,矿化度 0.1965g/ι,PH 值 7.5。下部厚 1.345.25m 的中厚层状白云岩夹白云质泥 岩,为弱透水相对隔水层。但在黄家湾一带,埋藏浅,风化作用强,成为区内的局 部相对丰水带,并与上伏地层产生密切的水力联系,构成统一的含水层。在开采条 件下形成的张裂隙,将使其透水性明显增强,并与其上伏含水层合而为一。 (4)第一岩性段(Z2d1) 上亚段(Z2d13)厚 412.40m,为透水中等富水含水层,裂隙、溶隙及溶孔 发育,为矿层顶板的直接含水层,地下水以裂隙无压水为主。泉流量 0.101.20ι/s。 中亚段(Z2d12)厚度 0.6014 m,为隔水相对隔水层,上部为主要工业磷矿 层(ph13),下部为黑色页岩。页岩为隔水层,磷矿层极弱含水相对隔水。 下亚段(Z2d11)上部为厚层状云岩,下部为底砾岩。厚度 08m,一般 3m,属 弱含水相对隔水层。 4、前震旦系崆岭群变质岩(AnZ)为弱含水相对隔水层。局部含风化裂隙 承压水。泉流量一般均<0.5ι/s。 三、矿山工程分析三、矿山工程分析 (一)(一)开采方法及顶板管理开采方法及顶板管理 南岭磷矿开采磷矿层为中富矿(Ph13-2) 。全矿区 Ph13矿层开采厚度 04.24m,平 均 2.07 m。矿层产状平缓, 走向北西-南东向,倾向南西,倾角 515,平均 8。, 近断层处产状略有变化。设计“两率”指标回采率 75,贫化率 6。 南岭磷矿设计分西部与东部两个工区。西部工区采用斜井开拓。斜井井口标高 885m,斜角 23,长 250m,落平后施工平巷 100m,各中段矿石通过放矿平台放入 斜井中的矿车,然后由井口直径 1.2m 绞车提升至井口,人推车至矿仓卸矿。采矿方 法为常用的房柱法。采场走向长 60m,倾斜宽 4050m,两个采场之间留宽 4m 的连 续矿壁,每个矿房宽 15m,顶柱 3m 长,间柱规格 34m,底柱 3m。矿房净宽 12m。开采回采率 81,废石混入率 4.9。两个矿块同时生产。磷矿石日生产能力 90t/d。 东部工区中部矿段,采用 862 平硐-过河石门-平硐和底部盲斜井结合的开拓系统。 盲斜井角度 12,用直径 0.8m 绞车提升矿石和废石。地表 930m 等高线以上对应的 矿体采用“长期支柱顶板实验房柱法”开采。采场走向长 64m,倾斜宽 43m,间柱 规格 46m,矿房宽 12m, 净宽 8m,间柱间距 7m,成近似梯形,上宽 2m,下宽 9m,切割上山、中段运输巷道均宽 3m。回采率 74.93,废石混入率 5。两个矿块 同时生产。矿石日生产能力 80t/d。地表 930m 标高分界线以下,各类矿柱留设区以 外对应的地下矿体范围,采用“采五留五条带法” ,但采幅宽度小于 5m。开采回采 率 5060,废石混入率 2。 主平硐断面尺寸一般 22.5m2,页岩段及破碎段采用锚杆和挂网水泥喷浆支护, 其余段为水泥喷浆支护。采场顶板管理根据房柱法采矿设计,严格控制矿房和矿柱 的结构尺寸(即采空宽度和矿柱预留尺寸) 。遇到裂隙发育、断层破碎带及其它特殊 情况时,则加强支护措施,并调整矿房结构尺寸及矿柱位置与规格,必要时留设临 时矿柱,同时对顶板进行观测与监测,确保采矿工作安全。 从上述地下采矿工程情况结合采矿区的地质环境条件综合分析,由于取内地形 坡陡,临空面及断裂构造均较发育,因而在地下采矿工程活动过程中,当矿山应力 发生巨变 、岩体结构受到重大破坏时,矿山地质环境将可能会遭受严重的影响,尤 其是在不按照正规矿山设计进行采矿时,更有可能引起地面开裂、塌陷等地质环境 问题;再者又由于西冲沟与地下采矿巷道的垂距大都在 2050m 之间,因而,随着矿 山地质环境的破坏和顶板张裂带的波及,又将极大的改变矿山区水文地质环境条件, 导致降水及地表水倒灌入坑,矿巷水量剧增。所有这些,均可能对矿山的正常安全 生产代来严重的不利影响。因此,在采矿过程中,严格按采矿设计开采,留足够的 保安矿柱,并在采矿全过程中,高度重视矿山区的生产安全问题,乃是顺利开发本 区磷矿的最重要的一环。 (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措施(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措施 矿山工程设计是根据矿区地质条件并结合相邻矿山采矿经验基础上设计的。由 于矿区西部工区西冲河以北多处有陡崖,其下又为明珠磷化公司生活区、汇鑫磷化 公司油库、矿区职工及住宅等,该区域列为禁采区。断层带附近,设计预留 2060m 宽不等的保安矿柱。以防诱发岩(山)崩和地表开裂变形,基本能保证矿山的安全 和采矿工作的顺利进行。对矿碴,设计中尽量不出坑,就近回填采空区;坑下污水 沉淀后顺山沟排放;并采取了合理植树面积约 20的绿化措施,制定与强化环境的 管理,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但目前的整个矿山区,在磷矿开采后,对矿山地址环 境的恢复、土地复垦与综合利用等,尚无统一的规划。 四、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估四、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估 (一)现状条件下地质环境质量状况(一)现状条件下地质环境质量状况 评估区属中低山区,地形切割较深,山势陡峭,沟壑深切。矿山的基本地质环 境特征包括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区域地质构造等已有详述。现状主要地质环 境为 1、现存非矿业活动的地质环境背景主要为评估区中西部的西冲沟以北发育有 三处危岩(W1、W2、W3) ,且陡坎密布,危及其下的明珠磷化公司生活区、汇鑫磷 化公司油库、矿区职工及住宅、樟村坪镇部分企事业单位等。目前未发现地面塌陷、 地面沉降、地裂缝和有一定规模的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2、因矿业活动诱发的地质环境背景主要为 (1)地表开裂变形在汇鑫磷化公司油库南北侧约 100200m 处的山坡,因采 空区冒顶诱发地表开裂变形,变形时间为 2000 年 4 月 11 日凌晨 4 时,产生 7 条拉 裂缝,裂缝间距 1.54m,延伸长度 190220m,缝宽 580cm,可见深度 11.5m,拉 裂变形面积 2.563104m2,变形区内松动土石体积 175.1104m3。本次调查期间变 形区已被复垦。其它地段未发现地表开裂变形现象。 (2)人工边坡位于樟-柳公路南侧,有两处(BP1、BP2)BP1 长 100m,坡高 530m 左右,走向近东西;BP2 长 100m,坡高 525m 左右,走向近南东北西。均为 岩质边坡。 (3)地下采空区除局部过度开采,发生冒顶坍塌外,其余地段采空区顶底板基 本稳定; (4)水土资源环境除西冲沟两侧矿山工程活动频繁,导致植被有所破坏,存在 水土流失现象外,其余地段基本维持原状。水资源在采空区分布范围一带,因巷道 集中抽排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泉水干枯,水资源总量减少。巷道未开拓影响区, 水环境改变不大。 总之,地表地质环境现状较矿山活动前有所改变,主要集中于采空分布区和西 冲沟两侧矿山工程活动频繁区;地下地质环境质量状况一般。 (二)矿山开发条件下地质环境受干扰的能力和程度(二)矿山开发条件下地质环境受干扰的能力和程度 磷矿区矿层以上地段地形坡度陡,可供植被生长的残坡积土层薄,植被生长缓 慢,水土保持困难;受区域构造的影响造成岩石裂隙发育,由裂隙面、构造面、层 面等组成的结构面将岩石切割成块状;但地层产状平缓,有利于岩体稳定。该区地 质环境受矿山开发干扰的能力一般。 该矿山为生产矿山,在未开采的地段地质环境未受破坏;在已形成的采空区部 位,由于开采过程中的开挖、爆破震动和采空区的塌陷,加剧了该部位地质环境的 恶化,致使地质环境遭受到一定的破坏。 (三)矿山地质环境遭受的破坏和危害(三)矿山地质环境遭受的破坏和危害 矿山存在和因开采产生的环境地质问题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矿山地面与斜坡稳定性问题 评估区矿山自 1986 年建矿以来,已经过近 18 年的开采,矿山地质环境有所改 变,主要集中于采空分布区和西冲沟两侧矿山工程活动频繁区。矿区地表现存在或 产生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主要为危岩体稳定和地表开裂变形问题。 ((1)危岩)危岩在矿区范围内对矿山生产活动有影响的危岩体有 3 处(编号 W1、W2、W3) 。危岩分布处地形陡峭,位于磷矿矿层上覆地层中,长期处于临空状 态。调查期,危岩壁未见新近崩塌掉块形成的新鲜面等变形迹象,目前处基本稳定 状态。区内主要危岩特征见插表 4-1 和插图 4-1、 4-2。 区内主要危岩特征一览表 表 4-1 危岩 体及 崩塌 体编 号 分布 标高 m 分布地 层层位 高 m 宽 m 厚 m 总体 积 m3 可能 主崩 方向 () 主要 诱发 因素 稳定 性 灾害体特征及危害对象备注 W1 1020 980 Z2dn40352028000250 危岩体与山体的接触关系为风化、卸荷 裂隙,隙宽 510 cm。危及坡下樟村坪 镇地税局四层楼一栋、中国土地二、三 层楼各一栋国税 6 层楼一栋,电力四层 楼一栋及丁家河村 5 组村民 5 户。人员 约 200 人。 W2 985 1010 Z2dn3020201200150 W3 980 1010 Z2dn35302021000180 采矿 破坏 基脚 及采 空区 拉裂 带沉 降变 形, 导致 岩体 失衡 基 本 稳 定 危岩体与山体的接触关系为风化、卸荷 裂隙,呈契形,上部隙宽 15cm,下部隙 宽 05cm,裂隙产状走向 60,近直立, 可见隙长>30 m。危及坡下居民 7 户约 25 人及南岭、明珠磷矿办公楼、住宅等 建筑和人员约 200 人。 壁 面 未 见 新 近 崩 塌 掉 块 形 成 的 新 鲜 面 (2)人工边坡)人工边坡位于樟-柳公路南侧。主要为筑路切坡形成,为岩质边坡。现状有局 部块石崩落坍塌地层为 Z2d2中厚至薄层状云岩,整体处潜在不稳定状态。边坡特征 见插表 4-2 和插图 4-3、4-4。 边坡特征一览表 插表 4-2 编号 分布位 置 坡体 性质 坡体 岩性 走向 () 坡角 () 长 (m) 高 (m) 坡体特征 BP1 汇鑫油 库住宅 楼之间 的樟-柳 公路南 侧 岩质 边坡 Z2d2中 厚层-薄 层白云 岩 90 100 7590100535 为修砌公路和人工采 石形成。影响坡体稳 定的主控结构面为产 状 110∠85裂隙。 地层产状 225∠9。 坡顶有三处上宽下窄 的楔形张裂缝(走向 210,近直立) ,与 采空区冒顶引起的地 表变形有关。调查期 有局部的块石崩落, 潜在不稳定。危及公 路行人及车辆安全 BP2 华西磷 矿坑口 以南的 樟-柳公 路南侧 岩质 边坡 Z2d2中 厚层-薄 层白云 岩 1307090100520 为修砌公路形成。影 响坡体稳定的主控结 构面为产状 110 ∠85裂隙。地层产 状 225∠9。调查 期有局部的块石崩落, 潜在不稳定。危及公 路行人及车辆安全 (3)地表开裂变形 于 2000 年 4 月 11 日凌晨 4 时,分布于汇鑫磷化公司油库南西侧约 100200m 处的山坡,高程在 900950m,地表出现了拉裂、沉陷变形,影响区面积 2.563104m2,松动土石体积 175.1104m3。 该范围内矿层顶板距地表的厚度多60m,矿床采空后致使顶板岩石松弛坍塌, 加之矿柱风化、压碎及盗采严重,以致造成地面开裂,形成地裂缝 7 条,裂缝间距 1.54m,延伸长度 190220m,缝宽 580cm,可见深度 11.5m。 上述地裂缝因时间较长,现已被复垦。 2、评估区水资源、水环境 评估区区内主要含水、透水层(段)为 Z2dn、Z2d3、Z2d2和 Z2d13,其余层位均 为弱透水相对隔水层。上述含透水层均位于工业矿层的上部,而矿层以下的 Z2d11 及 AnZ 均为相对隔水层。矿山开采引发矿体上部地层松弛甚至开裂变形和塌陷,改 变了地层的透水性及地下水储水条件和排泄途径,地表降水及地下水直接沿松弛岩 体产生的裂隙、开裂缝及塌陷坑等通道渗入至矿坑,再由坑口集中排放至地表,导 致采空区矿床以上的所有地层多变成 “透水不含水” ,造成地下水位下降。此外, 磷矿开采导致张裂带波及上覆各含水、透水层,尤其是影响至地表时,将不可避免 的导致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