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 1 4卷第 4期 1 9 9 9年 8月 地球科学进展 ADV ANCE I N EARTH SCI ENCES Vo l _ 1 d No . 4 Au g., 1 9 9 9 ∥一 域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研究的 现状与趋势 / 闰满包 李华梅, 文启忠 一 中国 科学 院广州 地 球化学 研究 所,, 广 多 广州 5 1 0 6 4 0 李保生 L / 华南师范大学地疆 ‘ 番 - 『 一 一 广州 5 1 o 6 3 1 z 摘要 区域 地质 环境 质 量 评 价 不仅是 环境 目标 管理 和城 市规划 等 的基 本 依据 , 还 是 谋 求 区域 可持 续发 展 必 颊解 决 的 关键 问题 。 从 自然和 社会 双 重属 性 出发 , 地 质 环境 质 量评 价 可 区分 为基 于 自然属 性的单兜种危 隆性评价、 多灾种危 险性评价、 区域稳定性 地壳和构造稳定性 评价 、 环境质量综合 评价和基于社会属性 的单 灾种风 险或 易损性评价、 多灾种风险或易损性评 价, 环境质量经济评价等 基本 类 型 。地质 环境 质 量 评 价是 涉厦 多层 次和 多目素 的综 合 空 间决 策 问题 , 计 算 机 、 GI S和人 工 智 能等 技 术 的 关键词 中图 分 类号 应 用 , 将 地质 环 X l 41 随着人 口的急 剧增 长、 经 济的迅 速发 展和 自然 资 源的大量消耗, 不仅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退化, 而 且导致自然灾害 包括地质灾害 的频繁发生, 人类生 存的环境质量 日趋恶化, 环境问题对社会经济发展的 制约作用也显得越 来越突 出。为 此 , 1 9 9 Z年 6月联 合 国在 巴西召开了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 制定了 2 1世 纪议程 , 提出了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保护全球环境的 目标 , 旨在通过 国际 社会的一致行 动 , 遏制 全球环境 恶 化的趋势, 协调环境与发展的关系。 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 地 质灾 害具有类 型多 、 分 布广 和成 灾 强度 高的 特 点“ ’ 。 这些地质灾害大部分发生在承载能力较低的 地 区, 给 当地 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构成 了严重 的 威胁 。地质灾害是地质环境 质量低劣 的表现 , 它 的 频发不仅反映 了自然地质 环境 的脆弱性 , 而且反映 了人类工程经济活动与地质环境之 间矛盾 的激化 。 要使人类工程经济活动与地质环境之 间保持较为协 调的关系 , 就必须对地质环境质量现状进行评价 , 以 科 生 长 点。 环境 质 量 经济 评价 ; GI S 8 1 6 6 1 9 9 9 0 4 0 3 7 1 - 06 臣 战 了解不同经济发展过程中区域地质环境的基本态势 和变化趋势 , 为环境管理和城市规划等提供依据。 1 地质环境系统及其评价体系 1 . 1 地 质 环境 系统 地球表面的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 物质基础 。 它主要包括气候环境、 水环境、 地质环境、 生态环境 。地质环境是 自然环境 系统中影响人类生 存 与发展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 它 由地层 、 岩石、 地质 构造 、 地貌和地质 资源以及人类社会等 5个子系统 构成” , 其上限是岩石 圈表层与大气圈、 水 圈、 生物 圈和人类相互作用 的界 面, 其下 限是人类工程经济 活动和地质环境相互作用、 相互影响的最大深度。 地 质环境系统与 自然环境 系统相互影响, 同时又受到 人类活动的影响 , 并通过人类工程经济活动与社会 经济系统发生联系 特定地质环境 中的人群为生存 与发展所进行的一切人 为活动, 必将受到地质 环境 的制约 , 同时也对地质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 使之出 广东省科技攻关项 目“ 广东沿 海地区地质环境 与地质灾 害防治对策研究” 编号 9 6 0 9 0 3 资助 第一作者苘舟 闫满存 , 男 , 1 9 6 2 年 l 0月 出生 , 博士生 , 主要从 事环境 地质工程研究 收稿 日期 l 9 9 9 0 2 0 9 ; 修改稿 1 9 9 9 0 4 一 l 2 . 维普资讯 3 7 2 地球科学进展 第1 4 卷 现多方面的不平衡 , 进而改变地质环境质量 一但地 质环境质量的改变超 出了其容量 , 将使地 质环 境发 生变异并产生地质环境 问题。 按地质环境质量 变化 的性质 , 地质 环境问题 大 致可分为化学的和物理的两类 。化学的地质环境 问题是指地质环境质量 的变化是化学 变化 过程 , 主 要表现为其 中某些地质环境要 素化学组成 的变化; 物理地质环境问题是指地质环境质量 的变化是物理 变化过程 , 表现为其 中某些地质环境要 素物理结构 和状态的变化 。 其 中, 与原生地质环境不 良有关所 I 起的物理地质环境 问题主要包括地震、 火山、 崩塌、 滑坡、 泥石 流、 水土流失、 地裂缝 、 地 面塌陷、 地面沉 降等地质灾 害。 一般而言 , 地质环境质量 的物理变化 较化学变化来得更为迅速 和直接 , 对社会经 济的影 响 程 度更 为深 远 。 1 . 2 地质 环境 质 量评 价体 系 由于地质环境是对特定的人类工程经薪活动作 出响应 的地质环境的有机整体 。 从这种意义上看, 地 质环境具有 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 。 因此 , 从 自然和 社会两个层面上考察 , 地质环境质量评 价可大致 分 为基于 自然属性 的地质环境质量评价和基于社会属 性的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两大类 。 基于自然属性 的地质环境质量评价大致有单灾 种危险性 评价“ 、 多灾种危险性综合评价 、 区域稳定 性 包括地壳和构造稳定性 评价 ”、 地质环境质量 综合评价“ 等类型 。 基于社会属性 的地质环境质量评价大致分为单 灾种危害性或风险评价 和易损性评价 、 多灾 种危 害 性 或 风 险 和 易 损性 评 价、 地质 环 境 质 量 经 济 评 价 “ “ 等类型。 2 地质环 境质 量评价研 究的现 状 2 . 1 地 质 灾害 危险性 评 价 2 . 1 . 1 单 炙种 危 险性 评 价 8 O年代初 , Ra d b r u c h ; Ha l l 等。 开展 了全美大 陆 l 7 5 0万 比例尺滑坡灾害评价图的研绘工作。 该 研究从滑坡形成发 育条件 出发 , 选择 了岩性 、 构造 、 地貌、 降雨 、 滑坡类型、 滑坡发生频率等作为评价指 标 , 将 区域 自然地理单元 划分为高发区、 中发 区、 低 发 区 , 以及高易损 区、 中易 损 区和低 易损 区 6种类 型。通过某一单元中滑坡分布面积与单元面积之 比 的计算 , 确定 了高发区、 中发 区和低发 区。9 0年代 初 , Gu p t a等 将 GI S技术 应 用在 喜 马拉 雅 山麓 Ru mg a n a流域滑坡灾害危险性评价中, 选择 了滑坡 发育的控制因素 , 给出了一个 滑坡危险性评价指标 , 将滑坡灾害风险分为低 、 中、 高三个等级 。通过 GI S 的叠加分类模型功能 , 将各因子权重进行叠加, 勾绘 了滑坡危 险性分区图, 从而奠定基 于 GI S技术的滑 坡灾害危险性定量评价 的基础 。 8 0年代 以前 , 我 国单灾种危险性评价研究一直 停 留在铁路 、 公路沿线 以及其他工程建设区崩塌、 滑 坡和泥石流灾害危险性定性分析 阶段。 近十余年来 , 随着 区域性经济建设特别是 城市化发展的需要 , 相 继开展了一 系列区域性 地质灾 害研究工作 , 编绘 出 版 了 15 0 0万中国地质灾 害类型图 、 1 6 0 0万 中国滑坡灾害分 布图 、 1 6 0 0万 中国泥石流分布 及其灾害危险性 区划图 等图件 这些图件较为全面 地反 映了我 国地质灾害的空间发育规律。 2 . 1 . 2多灾种危 险性 综 台评 价 7 0年代初 , He wi t t等“ ”曾提 出“ 一地多灾 ” 的 研究构想。这一技术路线要求对一定区域的灾害性 事件 的所有类型谱 、 统计聚集特征、 以及相互关系进 行描述 , 每个灾种特征项有强度、 轮回周期和过去的 损失记录 , 但这一设想 由于种种原因未能付诸实施 。 基 于这 一 思路 , P u g e t S o u n d研究 人 员 , 针 对本 区 洪 水 、 地 震 、 风暴 、 大 火 、 火 山 活 动 等灾 害 , 将 每 一 灾 种绘 制一张图件, 每一灾种 图都被设计作为更细致 分析过程的输 入项 , 据此 生成 总的潜在损失图 8 0 年 代初 ,R a d b r u c h Ha l l 又 研绘 了 1 7 5 0万 全美 大陆环境地质评价 图系。选择了滑坡、 岩溶 、 火 山灾 害、 地震概率、 滞水区、 陡倾斜坡和膨胀土等地质 问 题作为评价指标 。 运用数字化仪并转化为删格形式 , 通过图形叠加生成环境地质质量评价图。 此后 , Va n We s t e n等“ ” 基于 GI S系统进行了山地地质灾 害风 险分 析 。 9 0年代 以来 , 我 国也相继开展了区域性地质灾 害危 险性评价工作 , 并建立 了各类地质灾害危险性 评价模型。 。 。 其 中, 张业成等。 ” 针对我国崩塌 、 滑 坡 、 泥石流、 岩溶塌陷等灾害 , 建立 了地质灾害危 险 性指数评价模型和危险性评价分析模型 , 并 研绘 了 地质灾害强度分布图和区划图 其中 1 地质灾害综合危险性评价模型为 Z Z 5 Z州 ZT , , 式中 z 地质灾 害综 合危险性指数 ; z z ⋯ z 分 别代表崩滑流、 泥石流、 岩溶塌陷的危险性指数 ; A 、 、 以 分别代表崩 滑流、 泥石流 、 岩溶塌 陷的危险性 权重 。 2 任一类地质灾 害危险性评价模型为 维普资讯 第 4期 闰满存等 区域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研究的现状与趋势 3 7 3 Z 一 Zn Af Z A 式 中 z 乙 分别代 表该类 地质灾 害的历史强度 和 潜 在强度 ; A A 分别代 表该类 地质灾害 的历史 强 度 和 潜在 强 度 的权 重 。 3 历史灾害强度评价模型为 Z GM P 式 中 z代表灾害强度指数; G、 M、 P分别代表历史 灾 害规模、 密度、 频次的评判等级 值, 按 3类灾 害的 体积 、 影响面积等指数分级取值。 4 潜在灾害强度评价模 型为 Z 一K D Aa X A 0 A R A 式 中 乙 代表地质灾害潜在 活动强度指数 ; D、 X、 0、 R分别代表控制灾 害形成与发育 的地质条件、 地形 地貌条件 、 气候植被条件、 人为条件充分程度 的标度 指数 ; A A⋯A 、 A , 分别代表地质 、 地形 地貌、 气候 植被、 人为作用等条件的权重 殷跃平等 对 我国地质 灾 害类 型、 分布规 律、 成 因机制、 级别及其 灾害损失程度等进行分析 的基 础上 , 运用专家打分、 模糊综合评价和危险性指数等 方法对地质灾害现状进行 了综合评价 , 绘制 了 目前 我 国地质 灾 害 的现 状 评 价 图 , 综合 表 征 了我 国 目前 地质 质 害 的空 间发 育现 状 。 2 . 2 区域 稳定 性评 价 区域稳 定性 包 括 地壳 和 构 造稳 定性 评 价是 在 重大工程建设项 目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的。目前多数 评价研究工作 限于定性分析 。近年来 , 在定性 分 析 基础 上 , 引入 了模 糊 数 学 综合 评 判 模 型。 ” 和 GI S支持的评价模型 , 对定量化评价进行 了有益 的探 索。陈礼 昌等。 。 采用遥感技术 、 计算机技术 、 GI S技术和计算机 自动制图系统等 , 建立了“ 新亚欧 大陆桥 中国段 铁路沿线地带”构造稳定性评价模 型等 。据此共划分了 2 7个构造稳定性分 区单元 2 . 3地质 环境 质量 综 合评 价 9 0年代 初, C e n d r e r o等。 提 出 了基 于 自然 单 元分级体系的环境质量评价新思路。该方法将人类 环境视为 由许多不 同的环境 因子构成的 自然单元 , 每一单元具有相对 的均一性 , 高级单元 的性状用低 级单元的综合指标来表征。评价环境 因素和整体环 境的质量 时, 根据 问题性质, 选择评价因子, 并将其 转化 为 可 比的指 标 然 后 , 按评 价 指标 的相 对重 要性 加权综合 , 用环境 因素质量的综合指标来衡量整 体 环境 的质量 。 在评价地质环境时, 将地球表层分为三 组 因素 非生物因素 、 生物因素和人类活动 因素 。其 中, 非生物 因素包括地表基 岩、 地形地貌、 地表过程 、 气 候 特征 等 。 非 生 物 因素根 据 不 同的 构成 因子 , 进 一 步划分不 同等级的动力地貌单元 MD 体系 一级 单元 为 MY 环境 , 按气候 和大尺度构 造地貌划 分; 二级单 元为 MD 系统, 按岩性与地貌 因素划分 ; 三 级单元 为 MD单元 , 主要反映土壤 、 活动性地质过 程 、 动植 物特征等 , 该方法被广泛应用于 区域总体规 划 、 土 地利用分 区等方面 。基 于这一思路 , 毛 同夏 等。 ” 提 出了基于系统分析的地质环境评价构想。该 方法将地质环境分为 由岩石环境、 土环境 、 水环境三 个子系统组成 的内部系统和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 地球 内部圈层组成的外部系统, 以分属于岩石环境、 土环境 、 水环境三个 子 系统的水 资源分 布、 水土流 失、 地震 、 崩滑流、 土地沙化、 土壤盐碱化 、 地面变形 、 水体污染 、 地下水 位下降、 海水人侵等 l O类地质灾 害和环境地质问题作为评价因子 。以层次分析法为 基本方法 , 建立 了 3个子系统的评价模型。 按经纬度 1 1 。 剖分 同格单元 , 求 出网格单元 内各类 环境评 价 因 子 的强 度 指 数 和 相 应 的 权 重 , 根 据 各子 系 统 的 质量综合体现地质环境 系统总体质量的原则 , 建立 地质环 境系统层次结构评价模 型, 进而求取整个地 质环 境 系统 的 综合 质 量指 数 。 6 0年代 中期 , 模糊 数学理 论的诞生和发展 , 给 地质环 境质量综合评价 , 特别是定量评价产生了新 的飞 跃 。特 别 是模 糊 逻辑 、 模 糊数 学综 合评 判 、 模 糊 因子分析 、 模糊模 式识别、 模糊 主成分分析等的广泛 应用 , 使得更精确地刻划地质环境质量特征成 为可 能 。模 糊 数 学综 合评 价 的基 本思路 是基 于地 质 环境质量 以及影响因素、 因子边界的模糊性 , 通过建 立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指标量化分级体系、 指标权值分配体 系、 构造模糊数学评价模型 , 进而对 区域地质环境质量进行区划。 2 . 4 地 质 灾害 风 险评 价 2 . 4 . 1 单 灾种 风 险评 价 著名滑坡专家 Va me s 认为 自然灾害是指某一 特定 时间 内特定地点潜在损坏 现象发生的概率 , 强 调从易损性和风险性 的角度进行灾害预测 。某一地 区总的灾害风险意味着由于特定的 自然现象造成的 人员伤亡 、 财产损失和经济活动中断的期望值 。 基于 这一思路 , 建立 了风险评价模型。我国地震 界研绘 了 l1 0 0 0万我 国未来 5 O年地震灾 害损 失预 测 图。 计算单元以 1 9 8 5年 国家颁布的 2 3 7 1 个县级行 政 区划、 各类建筑物面积和价值 以及人 口统计资料 等为准。该研究以我国第三代地震烈度 区划 图为基 础 , 建立了人员伤亡和建筑物损失矩阵 。 维普资讯 3 7 4 地球 科 学进展 第l 4 卷 2 . 4 . 2多竞种 风 险综 合评 价 7 O年代初 , A l l o t s 等 。 针对加利福尼亚州城市 地质环境地质 问题 , 选择 了地震 、 矿产资源损失、 滑 坡 、 洪水 、 侵蚀 、 膨胀土、 活断层位移、 火山、 海啸和地 面沉陷等 l 0种对城市化有影响的灾害因子. 对各种 因子按相对严重程度作 出分区, 设定一典 型化城 市 单元, 以模拟方式置人各种地质问题 的不同等级, 分 别计算 区内居民曲 地质问题造成 的预计年人均损失 值 GP 作为地质问题指数, 将 区内按一定精度划分 网格单元 . 求 出网格单元 内具有威胁性 的不同类型 和严重程度 的 GP值之和. 作为该单元 内居 民承受 的各种地质J可题造成的年人均总损失值 。在此基础 上 , P e t a k等。 对美国的 自然灾 害进行 了风险评价 , 涉及 了地震、 膨胀土、 滑坡 、 洪水泛滥 、 风暴 大浪、 海 啸 、 陆地龙巷风、 飓风、 强烈风暴等 9种 自然灾害 , 建 立 了以计算机 为基础的灾害模型 、 影响面模型 和易 损性模型。 灾害模型按事件强度给 出了美国各州、 县 各种 自然灾 害事件 的发生概率 } 影响面模型和易损 性模 型 收入 了大量 的统计 数据 , 可按 州 、 县 及 县 以下 灾害区给出受影响建筑物及其 内部财产的价值和承 受风险的人 口数 , 以及受影响资产的类型和易损程 度 Me j i a等 在 GRAS S系统 的支持下 , 对哥伦 比 亚麦知德林地 区基岩及第 四纪地层、 构造、 气候 、 地 形 、 地貌形成过程 、 土地利用 、 水文等因素综合分析 研究 , 进而对该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了综合评价 C e n d r e r o等。 运用“ 易损性” 这一 概念对西 班 牙北部 比斯开发区地质灾害进行 了编 图, 并引入 了 不稳定指数和风险指数两个概念 。不稳定指数和风 险指数反映了灾害过程的两个方面 , 不稳定指数刻 画 了地质灾害的发育程度、 发生频率 , 描述了灾害的 物理特性 ; 风险指数强调 了灾害的社会效益 , 刻划了 灾害所造成的或将要造成 的社会影响。 2 . S 地 质 环 境质 量经 济评 价 地质环境对于城市建设与发展 的影响主要表现 为两大主题 一是地质环境质量的优劣 和稳定程度 制约着人类工程建设活动; 二 是人类 工程建设活动 又不断地影响和改造地质环境。 因此, 在城市发展与 建设中, 城市地质环境与人类工程经济活动成为一 对矛盾综合体 。地质环境质量经济评价就是基 于这 一 思路 , 运用系统分析 的方法 , 从地质环境对人类工 程建设制约作用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两方面出发 , 确定影响城市建设 与发展的地质环境 主要因素, 围 绕主要因素建立用以反映地质环境开发 费用的承载 岩土体和表征地质环境开发利用风险程度 的灾 害损 失经济学模 型。 以此为基础 , 建立用 于区域评价的指 标数学模型 , 并根据计算结 果确定相应 的分 区判别 标准 , 对城市地质环境质量进行评价“ “ 。 s 。 L a i r d等。 ” 从经济学角度对 旧金山地 区土地潜 力进行了定量评价 , 选择了矿产、 能源、 水、 土壤等资 源和地震、 斜坡 稳定性 、 洪水、 承 载物质 、 侵蚀与沉 积、 火山活动等约束条件作为评价因子 。 以货币值表 征地质环境的利用潜力。他首先选择研究的土地利 用类型、 地质灾害约束条件和 自然资源要素 ; 按每种 开发利用类型计算各种地质条件下 土地利用 的“ 社 会成本” 继而求 出总社会成本 , 以此来衡量土地对各 种利用方式 的承受能力。最后作出区域土地能力分 区。社会成本为由于各种地质条件和环境地质 问题 对不 同方案开发利用类型的费用 。土地 利用 的社会 成本一般包括地质灾害所造成 的损失成本 、 研究和 减灾措施所需 的成本 、 城镇开发而丧失 的资源潜 力 的机会成本等三方面。 3 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研究的趋势 地质环境质量评价 , 特别是定量评价一直是环 境 地 质 学研 究 中 的难 点 。从 前述 不 同层 面上 地 质 环 境质量评价研究 的现状可以看出 , 今后地质环境质 量 评 价研 究 将呈 现 出如下 趋 势 1 由于地质环境 质 量本身 以及 环境影 响 因 素、 因子边界条件 的不 明确性 , 模糊数学 , 特别是模 糊综合评判、 模糊因子分 析、 模糊模式识别、 模糊主 成分分析等的应用 , 将给地质环境质量定量评价带 来新的飞跃 , 并 由此而产生新 的学科生长点。 2 地质环境质 量评价是 涉及多层 次、 多因素 的综合空间决策问题 , 不仅要考虑 自然因素, 还要考 虑社会经济因素 ; 既包含有空间信息的内容, 又包括 时间动态变化 。因此 , 专家系统 、 GI S 、 决策支持系统 等综合信息技术与方法 的应用 , 已成地质环境质量 评价研究 的重要技术取 向。特别是 GI S作为支持空 间信息数字化获取、 管理 的技术体系是区域定量与 空 间分 析相结合 的完美体 现, 它提供 了高效 、 高精 度、 定量化空间分析和过程模拟 预测 的强有力的新 支持 系统 。 目前计算机、 GI S和人工智能等技术 已被 广泛 地应用 于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的各个阶段。 3 在地质环 境质量 评价中, 定性与定量 的结 合并向多 目标模型方面发展 , 特别是评价预测模型、 灾害与环境发展演化模型 、 人一地质环境相互作用 模 型等 , 已成为 目前 国际研究 的热点 维普资讯 第 4期 闫满存 等 区域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研究的现状与趋势 3 7 5 主要 参考 文献 [ 1 ] 赵凡人亦能胜 天 ’ 9 8地质 灾害启示 录 I N] .中国 国土资 源报 1 9 9 9 0 I - 2 1 , 2 ] 叶东 明.增 强地质灾害 防情 意 识, 酿步 人 民财产损失 I N 中 目地质矿产报 , 1 9 9 8 1 2 2 0 . 3 ] 陈梦熊.关于悔乎 面上升厦其环境 效应 C J ] . 地学前缘 , 1 9 9 8 , 3 1 ~ 2 1 3 3 ~ 1 4 0 [ 4 ] 蔡鹤 生 . 唐 朝珲 , 周爱 国地 质 环 境容量 评 价指 标韧 步研 究 fJ]东文地质工程地质 , 1 9 9 8 , 2 5 . An a l y s i s pr o s s i o n a t P a p e r o f US GSC R] . US GS. 1 9 7 9 . 9 4 5 . 1 8 ] 殷跃平, 李援区域地质灾 害趋 势预测理论与方{ 击[ J ]工程地 质学报 1 9 9 6 , 4 【 4 7 5 ~7 9 . l 8 3 Gu p t a R P, J o s hi B C . La n d s t i d e d h a z a r d z o n i n g us i n g t he Gt S a p p r o a c h a c a s e s t u d , f r o m t he Ra mga n ga Ca t c h me n t t Hi ma [ a y a s 口 ] .En g i n e e r i n g Ge olo gy 1 9 9 0, 2 8 2 - 1 2 5~ 1 3 5 . [ 1 7 He wi t t K, Bu r t o nI The h a z a r do ns n e s s o f a pt a n A r e g i o n a l e c o [ o g y o f d a ma g i n g e % , e n t s M ] To r o n t o Pr e s s o ft he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To r o t o} 1 9 7 1 . 1 8 3 Pu g e t So un d C oun c il of Go v e r nme nt s.Re g ion al d i s a s t e r mi t i g a t io n p l a n f or t he c e n t r a l Pu g e t S ou n d Re g i o n M ] .Pu g e t S o u n d Co u n e i t Gov e r n m e n t s , I 9 7 5 . 1 0 8 . [ 1 93 Va n We s t e n C J, Al s za t e Bon i I l a J& Mou n t a i n Ha z a r d a n a l y s i s u s in g a P C b a s e d GI S[ A3 . 6 r h I nt e m a t LAEG Co n gr e s s . 19 90 . 张成 业 , 胡景 江 , 张舂 山 中国地 质灾 害危险性 分析与 灾变区 划 [ 』 ] . 海洋地质 与第 四圮地质 ,1 9 9 5 . 1 5 3 5 5 ~6 7 殷跃平 , 张颢 . 康宏 达 , 等. 生国地质灾害趋势预测厦预 测图编 制 [ J ] . 第 四圮研究 1 9 9 8 b . 【 2 1 2 3 ~ 1 3 9 黄玉 昆. 夏 法 广衷沿海 区域构造稳定性 分析与评价 【 J ] . 中山 大学学报 自妻 } 科学版 1 9 8 6 . c 2 1 ~ 1 7 . 钟建强 聂颂平 珠江三角溯的活动断裂与区域稳定性 分析 J ]热带地 理 . 1 9 9 1 , 4 4 2 8 ~邵 Ch e n Q X Hu H T, Su n Y, a l As s e e nt o f r e g i o n a [ c r vs t a[s t a b il i t y a n d i t s a p p l ic a t i on t o e n g i n e e r i n g ge ol o g y i n Ch h t a J ] Ep i s o d e s, 1 9 9 3, 1 8 I ~ 2 6 8 ~ 7 2 Le e C F , Ye H, Zh o u Q On t h e p ot e n t i a l s e i s mi c ha zar d i n Hon g Ko n g[ 』 ] . Ep i s o d e s l 9 g 7 2 0 2 8 9 ~ 9 4 . 黄庆华 , 马寅生 t 宋新 栅. 北京地区地 震活动 与稳定性模 糊综 台评价[ J ]地质学报, 1 9 9 3 . 6 7 【 3 1 9 5 ~2 邮 王思 敬, 李 目和 盘抄江 流域 区域地 壳稳定性分区 与定量评价 [ 』 ] . 工程地质学报 . 1 9 9 8 , 8 4 2 8 9 ~3 0 0 琼 昌礼 , 张志峰 新亚趺大陆桥 中国段 资源环境练合 闯壹 的 技术进 展和成果i 3遥感信息 , 1 9 9 7 .t 5 3 8 ~3 5 Ce n d E e r o A, Ke t t e r E A. J oh n W . “ C e oe n v i r o n me n t a【 n i t s⋯b a s i s f o r t h e a s s e s s n l e r e gu ] a t i on a n d m a n a g e me n t o f t he Ea r t h ’ s⋯ c e I A] .I n C A n d r e m A ,“ a /e ds .P l a n nl n g t h e Us e o f t he Ea r t h ’ s S u r f a c e、 C .Be r L i n g Sp r i ng e r Ve r l a g, 19 92 . 毛 同夏 . 石宏仁 . 张丽君. 区域地质 环境质量 的定量 评价与预 测 J 地学前缘 . 1 9 9 8 , 3 【 1 1 4 1 ~ l { 7 任 国林 , 林玉 山 . 董美 丽闽南 三角洲地 区地 质环境 质量评 价 及 分区i J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 1 9 9 1 , 1 8 【 5 1 8 4 2 4 . 郝洪强 , 刘志 刚. 模糊 数学综 合评判法在 区域地质 环境质量 评 价 中的应用 [ 』 ] .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 1 9 9 5 . 6 4 4 4 5 5 . 蔡鹳生 , 唐朝晖 , 周 爱国.三峡库 区巫 山县城新址地 质环境质 量 预断评价 [ 』 工程地 质学报 , 1 9 9 8 , 6 3 2 8 9 ~2 7 4 国家地震局震灾防却 司. 中国地震 灾害损失预测研究 I M北 京 地震出版杜 , 1 9 9 0 . A】 f or s J T ,Co a t s D R .Ur b an g e o [ o g y _ n a s t e p l a n f o r Ca ] i - f o r n ia C A Di v i s io n of M i n e s a n d Ge o [ o g y, Bu l t e t i n, 1 9 7 3 . 1 9 8. Me j ia M, N a v r r o M Wo h l E E.Ge o l o g i c a l h a z a r d a n d r i s k e v a L u t [ o n u s i n g Gt S J .Bu l t e t i n of t h e As s o c at i o n o f En gi n e e r i n gGe o L o gi s t s} 1 9 9 4 , 4 { 2 1 ~ 3 0 孙卫 东. 三 峡库区城市地 质环境经济评 价研究 的基丰思 路与 方法 ,J] . 河北 地质学院学报, l g 9 5 , 1 8 【 l j 5 3 ~5 7 阎军 印 大型东 电工程 地质环 境质量损益 经挤评 价研究 口] . 中国环境监测 , 1 9 9 7 . 1 3 3 4 o ~4 3 . ㈨ ㈣ ㈦ ㈣ ㈨ ;蓦 ㈣ ㈣ ㈣ ㈣ ㈤ ㈤ ㈣ ㈣ 维普资讯 3 7 6 地球 科 学进展 第l 4 卷 THE CURRENT S I TUATI ON AND TREND OF REGI ONAL GEO E NVI RONMENT QUA LI T Y AS S E S S ME NT YAN Ma n c u n, LI Hu a me i , W EN Qi z h o n g Gu a n g z h o u I n s t i t u t e o f Ge o c h e mi s t r y, CAS, Gu a n g z h o u 5 1 0 6 4 0, Ch i n a LI Ba o s he ng De p a r t me n t o f G e o g r a p h y ,No r ma l Un i v e r s i t y o f S o u t h C h i n a, Gu a n g z h o u 5 1 0 6 3 1 , C h i n a Ab s t r a c t ; Th e a s s e s s me n t a n d z o n a t i o n o f r e g i o n a l g e o e n v i r o n me n t q u a l i t y i s a i me d a t p r o v i d i n g n e c e s s a r y a n d s u f f i c i e n t i n f o r ma t i o n f o r r e g i o n a l e n v i r o n me n t ma n a g e me n t a n d t h e p l a n n i n g o f u r b a n c o n s t r u e t i o n, a n d a l s o i s o n e o f t h e c o r e p r o b l e m t o b e d e a l t v / i t h f o r t h e s u s t a i n a b l e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t h e e c o n o mi c s o c i e t y . Fr o m t h e t wo l a y e r s o f t h e n a t u r e a n d s o c i e t y o f g e o e n v i r o n me n t t h e a s s e s s me n t o f g e o e n v i r o n men t q ua l i t y wo ul d b e di v i d e d i nt o s i ngl e di s a st e r ’ s a n d m u [ t i d i s a st e r s ’d a ng e r o u s e v a l ua t i o n, r e gi o na l s t a b i l i t y i n c l u d e c r u s t a n d g e o s t r u c t u r e s t a b i l i t y e v a l u a t i o n a n d t h e c o mp r e h e n s i v e e v a l u a t i o n o f t h e g e o e n v i r o n me n l q u a l i l y, a n d t h e r i s k a n d e a s y d a ma g i n g e v a l u t i o n o f s i n g l e d i s a s t e r a n d mu l t i d i s a s t e r s a s we ll a s t h e e c o n o mi c e v a l u a t i o n o f g e o e n v i r o n me n t. Th i s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