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在全国地质环境监测总站站长总工程师 培训班上的讲话 (代拟稿) 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 李金发 2010年12月12日,福州市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上午好 局党组非常重视这次研讨班,在今年年初研究工作计划时,汪民副部长明确指示要举办好全国地调院院长、环境总站站长、总工程师培训班。这次培训班的主要任务是,总结交流大调查十二年来水工环地质调查与地质环境监测领域取得的主要成果,分析当前地质工作面临的新的形势,研讨“十二五”水工环地质工作。 我原在武汉地调中心工作,到地调局刚4个多月。这次,受汪民副部长的委托,主要来看望大家,并感谢大家在抗击今年西南百年大旱、414玉树地震、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等重大自然灾害过程当中所付出的辛勤汗水 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今年大事急事多,大家经受住了考验,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 同志们,由于极端气候变化,今年西南地区出现了长达数月的干旱导致大范围人畜饮水困难,同时,局地强降雨引发多处特大地质灾害,人民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在抗击重大自然灾害过程当中,大家充分发挥自身队伍优势、专业优势和技术优势,在应急打井找水、地质灾害排查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中都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值得赞誉的是 今年3月,针对今年西南地区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按照国务院领导的批示精神,在国土资源部的精心组织下,大家发挥参与了轰轰烈烈的“国土资源系统西南抗旱找水打井工作”。此次行动,直接参与抗旱找水打井队伍上百家,技术和施工人员万余名,各类钻机千余台。在云南、贵州、广西三省区的156个县区,共完成钻孔2703眼,成井2348眼,成井率高达87,取得这样高的成井率实属不易。累计总出水量36万立方米/每天,解决了520万人的饮水问题。西南抗旱找水工作得到了国土资源部和国务院的高度肯定。6月23日,温家宝总理批示国土资源系统西南抗旱找水打井工作做得好,很有成绩。地质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要求紧密结合是个大方向,不能动摇。12月7日在甘肃召开的全国防汛抗旱暨舟曲抢险救灾总结表彰大会上,我局水环地调中心荣获全国防汛抗旱先进集体,这是对大家工作的充分肯定。 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7.1级强烈地震发生。当天晚上,从青海、甘肃、陕西国土资源系统以及中国地质调查局调集340名专业技术人员,自备车辆、装备,连夜赶赴灾区,对受地震影响的6个县开展了全面的地质灾害应急排查、地震断裂和地表破裂调查。先后有30支地质灾害应急排查队伍,克服高原缺氧、余震不断、交通不便等困难,完成了21万平方千米的地质灾害应急排查任务,排查出新增地质灾害隐患点295处,影响3万余人。野外详细调查了地表破裂的规模和分布,确定发震断裂是一条近乎直立的左旋走滑断裂,证实了玉树地震是甘孜-玉树断裂带突发错动的结果。这些十分宝贵的一手资料为国家制定“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提供了重要依据。 今年8月8日,甘肃舟曲县因局地暴雨诱发特大泥石流灾害,导致1700余人遇难和失踪,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为严重的山洪泥石流灾害。灾害发生后,甘肃、四川、陕西三省的地勘单位和地调局的专家第一时间赶赴舟曲,开展地质灾害应急处置、隐患排查和监测预警,及时服务于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 同志们,通过这些鲜活的事例,再次表明我们这支队伍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是一支勇于打硬仗、值得信赖的队伍。 二、地质工作正面临新的形势,既是难得机遇,又是重大挑战。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候,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资源环境矛盾凸显,经济社会发展对地质工作的需求十分强劲。去年8月17日,李克强副总理在视察国土资源部和中国地质科学院时发表重要讲话,对地质矿产工作作出了明确指示。从今年开始,地质调查工作已得到进一步加强,经费也有了大幅度增加,2010年中央财政批复了三批地调项目,总经费达54个亿。水工环经费比往年也增加了一倍,达9.7亿。 10月18日,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要加强能源和矿产资源地质勘查;尤其是对地质灾害和地下水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将“加快建立地质灾害易发区调查评价体系、监测预警体系、防治体系、应急体系。加大重点区域地质灾害治理力度。”正式写入了规划文本,这在国家规划中还是第一次;此外,规划中还将气候变化与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等并列为全球性问题,要求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加强气候变化科学研究,加快低碳技术研发和应用,等等。这些新的形势和要求,充分说明了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地质工作提供资源环境保障,体系了中央对地质工作的高度重视。 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十二五”期间国家将加大地质调查工作的投入,地质矿产调查评价经费每年60亿70亿,水工环地质调查工作的经费与“十一五”相比也会有大幅度增长。此外,“十二五”期间,国家级地下水监测工程也会相继实施。最近(10月10日),国务院正式出台关于切实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地质灾害防治的若干意见,对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地质灾害防治等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国土资源系统将重点安排山洪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系统和群测群防体系建设、搬迁避让和重点治理。这方面,国家也将投入大量资金。 可以说,“十二五”期间,国家对水工环地质工作的需求十分强劲,经费投入巨大。这既是全国水工环地质工作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是巨大的挑战。 三、“十二五”地质工作,目标任务明确,必须精心组织实施。 按照部党组的要求,今年地调局组织全国地质调查队伍完成了大调查十二年成果的总结与集成,认真制定了地质矿产调查评价实施方案和国土资源调查评价“十二五”及长远规划框架(地质调查部分),从矿产资源、基础地质、水工环、科技、信息等方面对未来五年的地质调查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 水工环地质调查工作将按照加强基础、拓展服务,以面为主、点面结合的原则,加强全国地质灾害易发区、重要经济区、地下水主要开发利用区、重大工程区等中比例尺水工环基础地质调查,显著提高水工环地质调查工作程度;建设完善国家级地下水、地质灾害、矿山环境监测网络,构建区域地质环境综合信息平台,进一步提升水工环地质调查工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和服务水平。具体来说,“十二五”期间将重点开展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水文地质工作。基础性水文地质调查将重点部署在南方岩溶石山地区、主要平原(盆地)和国家大型能源基地,尽快提升水文地质调查工作程度;全面完成中西部重点地区和东北平原的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摸清全国地下水水质和污染状况;继续推进北方缺水区、饮水型地方病区、南方红层缺水区的地下水勘查示范,为解决我国广大农村地区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提供技术支持;实施国家级地下水监测工程,为监测、监督防止地下水过量开采和污染提供动态数据。 (二)地质灾害工作。全面完成我国地质灾害高中易发区的详细调查,查清地灾发生的地质背景条件,对地质灾害危险性和建设适宜性作出评估,完善群测群防早期预警体系;在突发性地质灾害高风险区,建立一批地质灾害早期监测预警区;继续完善长三角、华北平原和汾渭盆地等地面沉降重点区立体监测网络,开展珠江三角洲、东北平原等地区地面沉降调查,全面服务于国家减灾防灾战略。 (三)环境地质工作。重点开展我国主要经济区、城市群地质环境综合调查,查明三维地质结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专题研究重大环境地质问题,建立可视化信息平台,为我国主要经济区和城市群规划、建设和管理等提供决策支持。开展我国重要矿产资源集中开发区和潜在的矿业基地或重要成矿区(带)的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价,建立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信息系统,为我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提供基础资料和依据。开展重要活动断裂带调查和地应力监测,为重大工程设计、地震预报和防灾减灾提供基础数据。 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是“十二五”国家规划的重要内容,我们要继续推进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相关调查研究。按照今年4月国土资源部印发的关于做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地质响应与对策”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重点抓好全球气候变化地质记录研究、地质碳汇潜力研究、CO2地质储存潜力研究与示范工程、浅层地热能与地热资源调查评价。 同志们,“十二五”水工环地质调查工作的任务已经明确,希望大家继续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地质精神,在水工环地质调查与监测、抗击重大自然灾害,以及支撑国土资源管理等方方面面再立新功。 四、公益性地质队伍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尚需进一步加强。 地调局于2009年10月开展了省级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能力建设评估工作。到目前,全国有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独立的省级地质环境监测院(总站),江苏地质环境监测总站2008年被省编办注销,人员并入江苏地质调查院,上海、天津两个直辖市的地调院和总站为同一套人马,挂两块牌子。各省总站17个隶属于国土资源厅(局),占57;12个隶属于地勘局,占40;1个(贵州监测站)由国土资源厅和地勘局共同管理。 截至2010年11月,30个省级总站,已经评估了20个,还剩下重庆总站等10个单位没有进行评估。这10个总站中,有7个因为规模太小,没有申请评估。从已经评估的整体情况来看,总站建设总体上取得了积极进展。在单位性质、人员结构、经费投入、技术装备、业务资质及基地保障等方面,普遍得以改善,公益性事业实体的特点得到加强,服务于中央和地方的能力得以提高。具体存在以下特点 (一)归国土厅管理的监测站,队伍、经费、管理、业务等方面都比较稳定。 一是归厅管的总站,事业费都直接纳入了财政预算,保障了事业费的稳定来源。二是归厅管的总站,在人员配备、基地建设和设备配置方面一般都能有长远考虑,特别是在硬件建设上能得到更多的投入。 (二)积极、主动、快捷地服务于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和经济社会建设的能力进一步加强。 近年来,总站努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积极推进改革步伐,不断扩大服务领域,为地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总站作为一支专业从事地质环境监测的队伍,不仅在地下水动态监测、地质环境监测、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设计和监理、地质环境管理规划编制常规方面主动积极快捷支撑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和经济社会建设,而且在应急工作中迎难而上、作用突出。 尤其是,2008年的汶川地震,2010年的西南应急找水打井、玉树地震和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等重大自然灾害,各地总站发挥专业优势,积极投身到应急救灾工作。 但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相比,目前各总站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1.队伍规模偏小,结构性矛盾突出 一方面,有些总站编制偏小,队伍规模与工作任务不匹配。如青海地质环境监测总站编制30人,人员少与任务重的矛盾十分突出。广东监测站,人员规模过小,致使单位工作力量薄弱,难以满足中央和地方公益性地质环境工作的需要。另一方面,部分单位人才结构难以满足工作需要,急需调整充实。如广西总站近年来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任务越来越重,专业骨干技术人才明显不足,特别是地质灾害预报人才和地质环境信息管理人才缺乏。 2.单位资质缺乏或偏低,与总站要承担的任务不相称 部分总站资质条件有欠缺,有些单位不具备具体职责要求的资质或者资质级别较低。比如,部分总站没有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乙级以上资质。该项资质的缺失,造成总站的业务能力与主要职能任务脱节,将对接受相关业务带来严重障碍。 3.部分总站质量管理体系没有运行起来,资料汇交不及时 部分被评估总站,尚未开展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这项工作。部分总站虽然已经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但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按照严格的要求规范推进,单位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记录明显不完善。大部分被评估的总站在地质成果资料汇交方面都存在问题,不能及时汇交成果资料的现象比较严重,需要加强管理。 针对上述问题,希望大家以省级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能力建设为契机,以这次能力评估为抓手,从人员结构、经费投入、技术装备、单位资质、单位基地及业务能力等方面积极推进总站的能力建设,希望大家切实将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建设好,以适应当前水工环地质工作的巨大需求。地调局将进一步加强与总站的项目联系和业务指导,建立中国地质调查局与省级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的沟通联系机制。 同志们,2011年很快就要到了,借此机会,预祝大家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10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