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勘查评价标准(1).pdf

返回 相似 举报
煤矿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勘查评价标准(1).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煤矿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勘查评价标准(1).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煤矿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勘查评价标准(1).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煤矿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勘查评价标准(1).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煤矿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勘查评价标准(1).pdf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I C S7 3 .0 2 0 D1 4 备案号2 6 8 9 2 - - 2 0 1 0 中华人民共禾口 M T 国煤炭行业标准 M T /T1 0 9 1 2 0 0 8 煤矿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 勘查评价标准 S t a n d a r df o re x p l o r a t i o na n de v a l u a t i o no fh y d r o g e o i o g y ,e n g i n e e r i n g g e o l o g ya n de n v i r o n m e n tg e o l o g yi nc o a lb e d s 2 0 0 9 - 1 2 - 11 发布2 0 1 0 - 0 7 0 1 实施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发布 前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总则⋯⋯⋯⋯⋯⋯⋯⋯⋯⋯⋯⋯- 5 水文地质勘查评价⋯⋯⋯⋯⋯- 5 .1 工作程度⋯⋯⋯⋯⋯⋯⋯⋯⋯ 5 .2 水文地质勘查类型的划分⋯⋯, 5 .3 各类充水矿床应着重查明的问题 5 .4 勘查工程布置原则及工程量⋯- 5 .5 水文地质测绘⋯⋯⋯⋯⋯⋯⋯ 5 .6 水文地质物探⋯⋯⋯⋯⋯⋯ 5 .7 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 5 .8 抽水试验⋯⋯⋯⋯⋯⋯⋯⋯⋯⋯ 5 .9 动态观测及水样采取⋯⋯⋯⋯⋯ 5 .1 0 矿井涌水量预算⋯⋯⋯⋯⋯.. 6 工程地质勘查评价⋯⋯⋯⋯⋯⋯⋯ 6 .1 勘查类型⋯⋯⋯⋯⋯⋯⋯⋯⋯⋯ 6 .2 基本要求⋯⋯⋯⋯⋯⋯⋯⋯⋯⋯ 6 .3 工程布置原则⋯⋯⋯⋯⋯⋯⋯- . 6 .4 勘查技术要求⋯⋯⋯⋯⋯⋯⋯⋯ 6 .5 工程地质评价⋯⋯⋯⋯⋯⋯⋯⋯ 7 环境地质调查与评价⋯⋯⋯⋯⋯⋯ 7 .1 一般要求⋯⋯⋯⋯⋯⋯⋯⋯⋯ 7 .2 环境地质调查⋯⋯⋯⋯⋯⋯⋯⋯ 7 .3 环境地质评价⋯⋯⋯⋯⋯⋯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附录D 资料性附录 附录E 资料性附录 附录F 资料性附录 附录G 资料性附录 附录H 资料性附录 附录I 资料性附录 附录J 资料性附录 附录K 资料性附录 附录I . 资料性附录 目次 含水层富水性分级⋯⋯⋯⋯⋯⋯⋯⋯⋯ 结构面分级表⋯⋯⋯⋯⋯⋯⋯⋯⋯⋯⋯ 岩石、岩体质量及岩体优劣分级表⋯ 冒落带、导水裂隙带最大高度经验公式表 安全隔水厚度和突水系数计算公式⋯⋯ 岩体结构分类表⋯⋯⋯⋯⋯⋯⋯⋯⋯⋯ 岩体风化程度野外鉴定表⋯⋯⋯⋯⋯⋯ 岩 土 样室内试验项目表⋯⋯⋯⋯⋯⋯ 水文地质勘查基本工程量表⋯⋯⋯⋯⋯ 工程地质勘查工程量表⋯⋯⋯⋯⋯⋯⋯ 河流观测方法及工具制作⋯⋯⋯⋯⋯⋯- 矿井涌水量预算常用方法及公式⋯⋯⋯ M T /T1 0 9 1 2 0 0 8 Ⅱ,,,o o o o 4 o 0 8 o加坞””加加加n舱船孔弱拍盯如驵驼弘弘∞ 。 M T /T1 0 9 卜一2 0 0 8 刖置 本标准是为了适应煤炭资源地质勘查工作的需要,在原煤炭工业部1 9 8 0 年颁发的有关规程基础 上,总结2 0 多年执行过程的实践经验,结合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而制定的。 本标准自生效之日起,同时替代原煤炭工业部 8 0 煤地字第6 3 8 号文件颁发的煤炭资源地质勘探 抽水试验规程、煤炭资源地质勘探地表水、地下水长期观测及水样采取规程、煤炭资源地质勘探钻 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规程和煤田水文地质测绘规程。 本标准的附录A 、B 、c 为规范性附录,附录D 、E 、F 、G 、H 、I 、J 、K 、I 。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技发展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煤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第一勘探局、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水文地 质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玉臣、程爱国、王佟、傅耀军、郑柏平、华解明、袁同星、龚汉宏、牛志刚、 段建华、白喜庆、李洪。 本标准为首次制定。 Ⅱ 煤矿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 勘查评价标准 M T /T1 0 9 1 2 0 0 8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煤炭资源地质勘查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工作的基本准则,侧重于勘查技术 要求、工作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煤炭资源地质勘查各阶段的设计编制、勘查施工、地质研究、地质报告编制和评审、资 源/储量评估、矿业权评估、可行性研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 B3 8 3 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 B1 2 7 1 9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 G B /T1 4 1 5 8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规范 G B /T1 4 8 4 8 地下水质量标准 G B5 0 0 2 7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 D z /T0 0 8 0 煤田地球物理测井规范 D z /T0 2 1 5 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 M T /T8 9 7 煤炭煤层气地震勘探规范 M T /T8 9 8 煤炭电法勘探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与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 .1 主要充水含水层m a i nf i l l i n ga q u i f e r 指在矿床开采条件下,对井巷产生充水量最大的含水层。 3 .2 水文地质钻探h y d r o g e o l o g i c a ld r i l l i n g 指为水文地质目的钻孔的施工。 3 .3 单孔抽水试验s i n g l ew e l lp u m p i n gt e s t 仅在一个钻} L 中进行的抽水试验。 3 .4 多孔抽水试验p u m p i n gt e s tw i t hm u l t i p l eo b s e r v a t i o nw e l l s 在一个主孔抽水,其周围设置若干观测孔观测地下水位的抽水试验。 3 .5 群孔抽水试验i n t e r f e r e n c ew e l l sp u m p i n gt e s t 在抽水影响半径范围内,同时在两个以上钻孔中进行抽水并在其周围布置若干个f L 观测水位的 】 M T /T1 0 9 1 2 0 0 8 试验。 3 .6 矿坑正常水量n o r m a lw a t e ry i e l do fm i n e s 有变化规律的充水因素 不含井巷突水、地表水倒灌等 所形成的矿坑涌水量的常见值。 3 .7 矿坑最大涌水量m a x i m u mw a t e ry i e l do fm i n e s 有变化规律的矿坑充水因素 不含井巷突水、地表水倒灌等 所形成矿坑涌水量的最高峰值,计算方 法依矿区的气象和水文地质条件具体情况确定。 3 .8 工程地质钻探e n g i n e e r i n gg e o l o g i c a ld r i l l i n g 指为工程地质目的钻} L 的施工。 3 .9 矿山工程地质问题e n g i n e e r i n gg e o l o g i c a lp r o b l e m so fm i n e s 指采矿工程与岩体相互作用产生地质危害的总称。 3 .1 0 岩体r o c k m a s s 地质体的一部分,指与工程建筑有关,即工程所辖地区及相邻地段的地质体,它有特定的自然边界, 而依解决岩体稳定问题的需要所圈定。 3 .1 1 岩组r o c kg r o u p 岩石的工程地质组合,每一岩组都有一定的岩石组合特征及相似的工程地质特征。 3 .1 2 结构面s t r u c t u r a lp l a n e 指在地质发展历史中,岩体内形成具有一定方向、一定规模、一定形态和特征的面、缝、层、带状的地 质界面。 3 .1 3 结构体s t r u c t u r a lb l o c k 指岩体中被结构面切割并包围的不同形状和大小的岩石块体 岩块 和岩块集合体。 3 .1 4 岩体结构s t r u c t u r eo fr o c km a s s 指岩体中结构面与结构体的大小、形状及组合方式。 3 .1 5 矿区环境地质质量评价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g e o l o g yq u a l i t ya s s e s s m e n to fm i n i n ga r e a s 指对矿区地质环境质量现状的评价和对矿山开采条件下的地质环境质量进行预测,进而提出控制 和消除因采矿而产生的有害作用及合理开发和保护地质环境的对策。 3 .1 6 水体环境背景值e n v i r o nm e n tb a c k g r o u n dv a l u eo fw a t e r 指未受人类活动影响情况下,水体 地表水、地下水 中各种化学组分的天然含量,但是,目前地球几 乎找不到未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地方,因此,求得的背景值实际上是污染相对较轻情况下的各种化学组分 含量。 3 .1 7 矿区地质环境g e o l g i c a le n v i r o n m e n to fm i n i n ga r e a s 指矿山开采影响到的范围和深度内的客观地质实体。 ≯ M T /T1 0 9 1 2 0 0 8 3 .1 8 矿区环境地质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g e o l o g yo fm i n i n ga r e a s 指矿区地质环境现状,以及矿山建设和采选过程中人为因素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并由此产 生的地质环境破坏和污染等问题的总称。 4 总则 4 .1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勘查应与煤炭资源地质勘查工作阶段相适应,分为预查、普查、详查 和勘探四个阶段。条件简单的矿区,勘查阶段可简化或合并。提供矿山建设设计依据的地质勘查报告, 均应达到勘探阶段的要求。 对于拟建小型矿井的井田,勘探阶段的工作程度可根据矿井建设的实际需要适当调整。 各勘查阶段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工作程度,详见本标准5 .1 ,6 .2 及7 .1 。 4 .2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勘查应与煤炭资源地质勘查紧密结合,将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 质、环境地质作为一个整体,运用先进和综合手段进行。 4 .3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勘查工作应与时俱进,不断采用新方法、新技术。 5 水文地质勘查评价 5 .1 工作程度 预查阶段一般不进行水文地质工作。 普查阶段大致了解勘查区水文地质条件,对煤炭资源的经济意义和开发建设的可能性作出评价。 详查阶段基本查明勘查区水文地质条件,对可能影响矿区开发建设的水文地质条件作出评价,为 矿区总体发展规划提供依据。 勘探阶段详细查明井田水文地质条件,评价矿井充水因素,预算先期开采地段涌水量,预测开采过 程中发生突水的可能性及地段,评述开采后水文地质条件的可能变化,评价矿井水的利用可能性及途 径,为矿井建设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提供地质资料。 5 .2 水文地质勘查类型的划分 5 .2 .1 井工煤矿 5 .2 .1 .1 按直接充水含水层含水空间特征,把煤矿床水文地质勘查划分为三类 a 第一类,以松散层孔隙含水层为主的矿床,称孔隙充水矿床; b 第二类,以碎屑岩裂隙含水层为主的矿床,称裂隙充水矿床i c 第三类,以碳酸盐岩岩溶含水层为主的矿床,称岩溶充水矿床,并按其充水方式不同,分为两个 亚类 1 第一亚类,顶板进水为主的岩溶充水矿床; 2 第二亚类,底板进水为主的岩溶充水矿床。 5 .2 .1 .2 按直接充水含水层的富水性及补给条件,并结合煤层与当地侵蚀基准面的关系等其他因素, 把各类矿床划分为三型 a 第一型,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的矿床,主要包括以下情况 1 各主要可采煤层均位于地下水位以上或季节变化带内,以大气降水为主要充水水源; 2 直接充水含水层单位涌水量q O .1L / S m 。 b 第二型,水文地质条件中等的矿床,主要包括以下情况 1 直接充水含水层单位涌水量0 .1L / S m ≤q ≤1 .0L / s m ; 2 直接充水含水层单位涌水量1 .0L / S m 2 .oI ,/ S - m ; 2 直接充水含水层单位涌水量1 .OI ,/ s m q ≤2 .0L / S m ,但补给条件好,与地表水 体联系密切;或直接充水含水层与煤层之间的隔水岩层不稳定,水头压力较高,断裂带导 水强。 5 .2 .2 露天煤矿 5 .2 .2 .1 第一型,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不需要专门疏干的矿床 a 地形有利于自然排水,地下水补给量极少; b 直接充水含水层单位涌水量q 2 0 .0I 。/ S m ; b 露天直接充水含水层厚度大、分布广、富水性强,易产生流砂等工程地质问题,不易疏干。 5 .3 各类充水矿床应着重查明的问题 5 .3 .1 孔隙充水矿床 应着重查明含水层的成因类型,分布、岩性、厚度、深度、结构、粒度、磨圆度、分选性、胶结程度、富水 性、渗透性及其变化;查明流砂层的空间分布和特征,含 隔 水层的组合关系,各含水层之间、含水层与 弱透水层以及地表水之间的水力联系,评价流砂层的疏干条件及降水和地表水对矿床开采的影响。 5 .3 .2 裂隙充水矿床 应着重查明裂隙含水层的厚度、深度、裂隙性质、规模、发育程度、分布规律、充填情况及其富水性} 岩石风化带的深度和风化程度;构造破碎带的性质、形态、规模,及其与各含水层和地表水的水力联系; 裂隙含水层与其相对隔水层的组合特征和所占比例。 5 .3 .3 岩溶充水矿床 应着重查明含水层厚度、岩溶发育与岩性、构造等因素的关系,岩溶在空间的分布规律、充填深度和 程度、富水性及其变化,地下水主要径流带的分布。 以溶隙、溶洞为主的岩溶充水矿床,应查明上覆松散层的岩性、结构、厚度,或上覆岩石风化层的厚 度、风化程度及其物理力学性质,分析在疏干排水条件下产生突水、突泥、地面塌陷的可能性,塌陷的程 度与分布范围以及对矿坑充水的影响。对层状发育的岩溶充水矿床,还应查明相对隔水层和弱含水层 的分布。 以暗河为主的岩溶充水矿床,应着重查明岩溶洼地、漏斗、落水洞等的位置及其与暗河之间的联系, 暗河发育与岩性、构造等因素的关系,暗河的补给来源、补给范围、补给量、补给方式及其地表水的转化 关系,暗河人口处的高程、流量及其变化,暗河水系与煤层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矿床开采的影响。 5 .3 .4 不同充水方式的矿床应着重查明的问题 5 .3 .4 .1 直接充水的矿床,应着重查明充水含水层的岩性、厚度、富水性、渗透性,地下水的补给来源、 补给边界、补给途径和地段,直接充水含水层与其他含 隔 水层、地表水、导水断裂的关系。当直接充水 含水层裸露时,还应查明地表汇水面积及大气降水的人渗补给强度。 5 .3 .4 .2 顶板问接充水的矿床,应着重查明直接顶板隔水层或弱透水层的分布、岩性、厚度及其稳定 性、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和水理性质、裂隙发育情况、受断裂破坏程度,研究和估算导水裂隙带高度,分 析主要充水含水层地下水进入矿坑的地段。 5 .3 ,4 .3 底板间接充水的矿床,应着重查明承压含水层径流场特征,直接底板的岩性、厚度及其变化, 4 M T /T1 0 9 1 2 0 0 8 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及水理性质,以及断裂构造对底板完整性的破坏程度,分析论证可能产生底鼓、突 水的地段。 5 .4 勘查工程布置原则及工程量 5 .4 .1 勘查工程布置原则 5 .4 .1 .1勘查区 井田 水文地质勘查工作应与地质勘查工作结合进行。水文地质勘查工作应在研究 地质和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把含水层的厚度、富水性、导水性、补给排泄条件及向矿井充水途径 视为一个整体进行勘查和研究。对于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大水矿区 每昼夜涌水量超过1 0 00 0 0m 3 的 井田 ,工作范围宜扩大为一个完整的水文单元。 5 .4 .1 .2 水文地质勘查工作必须根据煤矿床水文地质类型和勘查区的具体条件,明确本次工作应着重 研究的问题,因地制宜地综合运用各种勘查技术手段 包括钻孔简易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观测、水文 地质测绘、水文物探、水文地质钻探、抽水试验、长期观测与采样及其他有效手段 。 5 .4 .1 .3 对各类充水矿床一般都应进行动态观测。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大水井田 矿区 应建立地下 水动态长期观测网。 5 .4 .1 .4 勘探阶段的抽水试验钻孔,应结合矿井建设的需要,重点布置在初期采区或先期开采地段范 围内直接充水含水层富水性强和断裂比较发育的地段或补给边界附近。 5 .4 .1 .5 大流量、大降深的孔组 群孔 抽水试验,应在地下水自然流场已经控制的条件下,布置在强富 水地段。观测孔的布置应控制不同的边界条件、来水方向、强径流带及各径流分区,并注意在区域上的 控制。 5 .4 .1 .6 断裂带抽水试验,应根据井田 勘查区 断裂构造发育情况及其水文地质特征,一般布置在主 要井巷穿过主要断层带部位,区内可能沟通各主要含水层或沟通地下水与地表水的主要断裂带附近,以 及对本区水文地质条件有重要意义的补给边界断裂两侧。 5 .4 .2 水文地质勘查工程量 各类型充水矿床在各阶段所需的基本工程量以满足相应的工作程度要求为原则,一般可参照附录 表I .1 至表I .3 。具体布置工程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a 多煤层、多含水层的井田 勘查区 ,应逐层分析各主要可采煤层的直接充水含水层对矿井充水 的影响,确定主要的直接充水含水层,并按其类型布置工程量,对其他直接充水含水层,可适当 布置工程量予以控制; b 表中所列抽水试验工程量为一般要求,对拟建大、中型井的井田 勘查区 所控制的面积,详查 阶段为5 0k m 2 ~1 0 0k m 2 ,勘探阶段为1 0k m 2 ~2 0k m 2 ,结合勘查面积的大小,可酌情增减工 程量; c 拟建小型井的井田 勘查区 ,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的一般可不布置抽水试验和钻孔长期观测,水 文地质条件中等的可参照表中所列同类矿床的简单型,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可参照表中所列 同类矿床的工程量酌情减少; d 井田 勘查区 内或邻近地区有水文地质条件相似的生产矿井资料时,抽水试验工程量可适当 减少; e 表中所列勘探阶段揭露煤层底板直接充水含水层的钻孔数量,对大型井为初期采区范围的要 求,对中小型井则为第一水平范围内的要求,上述范围以外的其他地段,可布置少量钻孔进行 控制。 5 .5 水文地质测绘 水文地质测绘分为区域和勘查区。区域水文地质测绘范围应包括一个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以查 明区域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为重点,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的矿区,可不进行区域水文地质测绘。 矿区水文地质测绘应包括矿床疏干可能影响的范围及补给边界,以查明矿床充水因素及矿区水文地质 边界为重点。区域水文地质测绘按照G B /T1 4 1 5 8 的规定执行。 5 M T /T1 0 9 1 _ 一2 0 0 8 5 .5 .1 一般要求 5 .5 .1 .1 水文地质测绘的比例尺,应根据煤炭资源勘查阶段和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确定。一般采用 预、普、详查阶段1 ;5 00 0 0 ~1 2 50 0 0 ;勘探阶段1 1 00 0 0 ~l 50 0 0 。 5 .5 .1 .2 水文地质测绘应在全面收集矿区及相邻地区历年的水文、气象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如下水文 地质测绘内容 a 矿区地形地貌特征,第四纪沉积的成因类型、岩性特征与分布; b 含 隔 水层层数、岩性、厚度、产状与分布范围,含水层裂隙、溶洞发育情况与富水性、隔水层的 隔水性能; c 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地下水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成分,各含水层问及其与地表水的水 力联系,圈定矿区水文地质边界; d 泉、井出露的标高、层位、岩性、出露的方式,测定流量、水位、水温、水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动态 变化; e 地表水的分布,平水位与洪水位标高,洪水淹没范围和淹没时间,对开采有影响的地表水 如水 库、池塘等 的水深、面积与蓄水量; f 对现有生产矿井进行水文地质编录,系统收集生产矿井 或露天采矿场 的水文地质资料。调 查生产矿井的充水因素与充水方式,突水点的含水层分布与突水量,矿井涌水量的动态变化与 开采水平、开采面积、产量、降水量的关系,煤层顶底板与井巷的工程地质特征,老窑分布范围、 积水情况等; g 应注意收集了解附近供水水源井的流量、水位、水质等有关供水方面的资料; h 对有重要的水文地质意义的地表水、地下水应采取水样进行水质分析; i 第四系覆盖的平原地区的水文地质测绘,主要进行地表水、泉、井和生产矿井的调查,了解不同 成因类型的第四系的岩性、厚度、结构、岩相变化情况及其富水性; j 冻土地区的测绘工作,应了解永冻层的性质、厚度、分布及变化情况。 5 .5 .1 .3 水质调查应了解地下水污染的来源、途径、范围、深度、污染因子和危害程度;划分地下水的水 化学类型,了解地下水水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取样水点数按勘查区每2 0k m 2 ~3 0k m 2 一般不少于 1 0 个。 5 .5 .1 .4 孔隙充水矿床应着重调查孔隙充水含水层的岩性 粒度、分选性、黏土成分、胶结情况等 、厚 度、富水性,同时进行地表水、大气降水的调查,必要时可采取代表性的岩 土 样进行物理力学性质与水 理性质试验;调查测区内及邻近矿井在开采过程中发生流砂冲溃、巷道变形、边坡滑动等特殊的工程地 质现象。 5 .5 .1 .5 裂隙充水矿床应着重调查不同成因类型裂隙的性质、岩性、层位、位置、标高、发育程度、充填 情况、充填物性质、地下水活动痕迹及富水性等;注意调查低洼沟谷汇水地带,河流通过的基岩地段及易 产生塌陷、裂隙和滑坡地段等。对于褶皱断裂较密地段、裂隙极为发育易于涌漏水地段,应进行裂隙率 的统计;对以大气降水与老窑水为主要充水水源的裂隙充水矿床,应详细收集降雨量及降雨强度资料, 注意调查煤层顶板覆盖层岩性、力学性质、地下水位标高,有无较厚的塑性隔水层覆盖 如黏土、高岭土、 泥岩 ,地表植被发育情况、坡角大小,溪沟切割度和方向,圈定开采地段汇水面积与直接渗透区及渗透 性。采用小流域均衡观测等方法,初步确定大气降水渗入系数,详细调查老窑开采区不同地段地表塌陷 裂隙发育程度与老窑泉水分布及其水质变化。 5 .5 .1 .6 岩溶充水矿床应着重调查各种岩溶形态和地貌,着重查明岩溶发育与岩性、构造等因素的关 系,岩溶在空间的分布规律、充填程度、富水性及变化。以溶隙、溶洞为主的岩溶充水矿床应查明上覆松 散层的岩性、结构、厚度,或上覆岩石风化层的厚度、风化程度及物理性质。分析在疏干排水条件下产生 突水、溃砂、地面塌陷的可能性、塌陷的程度、分布范围以及对矿坑充水的影响。对层状发育的岩溶充水 矿床,还应查明相对隔水层和弱含水层的分布。 6 M T /T1 0 9 1 2 0 0 8 5 .5 .2 工作方法 5 .5 .2 .1 测绘工作开展前,应详细收集和研究测区以及邻区的以往资料,并进行现场踏勘,然后根据勘 查阶段的任务编制设计书。设计书应说明测绘的目的任务、工作范围、工作程度要求、主要的工作方法、 工作量以及完成测绘工作的时间和措施。设计书应经有关上级或单位批准后方能进行工作。 5 .5 .2 .2 进入测区后,首先应选择露头条件好而有水文地质意义的地段,测制水文地质基准剖面,详细 研究地层的层序、接触关系和含水层的层位、岩性、厚度、含水性及岩溶、裂隙发育情况,并对地下水露头 点进行描述。 5 .5 .2 .3 水文地质测绘的观测路线应根据地质、地貌条件,穿越与追索方法相结合。观测线、点的布置 及工作量宜按表1 执行。不得遗漏重要的水文地质现象。 表1水文地质测绘的观测点数和观测路线长度 地质观测点数 水文地质观测点数观测路线长度 测绘比例尺 爪/k m 2 个/k m 2k m /k m 2 } L 隙充水矿床裂隙、岩溶充水矿床 1 5 00 0 00 .3 0 ~0 .6 00 .7 5 ~20 0 02 0 ~0 .6 0 1 .0 0 ~2 .0 0 1 2 50 0 00 .6 0 ~18 01 .5 0 ~3 .0 01 .0 0 ~2 .5 025 0 ~4 .0 0 1 1 00 0 01 .8 0 ~36 030 0 ~80 02 .5 0 ~7 .5 04 .0 0 - - 6 .0 0 1 50 0 036 0 ~72 06 .0 0 ~1 6 .0 05 .0 0 ~1 5 .0 0 60 0 ~1 2 .0 0 注1 同时进行地质和水文地质测绘时,表中地质观测点数应乘以2 .5 ;草测水文地质测绘时,观测点数为规定数 的4 0 %~5 0 %。 注2 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时采用小值,复杂时采用大值。 5 .5 .2 .4 对区内的废弃小窑及生产矿井均应认真调查,内容包括开采深度、长度、范围、出水和积水状 况,开采煤层、方式、规模,多年最大及最小涌水量,有无矿井突水淹没史及其他矿难史等。 5 .5 .2 .5 进行水文地质测绘时,有条件的地区应利用现有遥感影像资料进行判释与填图,减少野外工 作量和提高图件的精度。 5 .5 .2 .6 遥感技术的应用 5 .5 .2 .6 .1 选择同等比例尺遥感图像。 5 .5 .2 .6 .2 水文地质要求解译,包括野外调查验证或水文地质填图 a 检验判释标志; b 检验判释结果; c 检验外推结果; d 补充室内判释难以获得的资料。 5 .5 .2 .6 .3 遥感影像填图的野外工作量,每平方公里的观测点数和路线长度可适当减少。 5 .5 .2 .71 1 00 0 0 及以上的比例尺水文地质测绘的水文地质点的坐标应用全仪器法测定,其图上的 点位误差一般不得大于1m m 。 5 .5 .3 资料整理 5 .5 .3 .1 野外调查时,必须按规定的格式和内容进行观测、记录,勾绘实际材料图,做到准确、及时、清 楚、完整。 5 .5 .3 .2 各种观测成果必须当日检查整理完毕,发现有疑问、错误、异常或遗漏时,必须到现场据实更 正和补测,严禁在室内凭记忆修改。 5 .5 .3 .3 水文地质测绘结束后,应编制提交“水文地质测绘总结”。内容如下 5 .5 .3 .3 .1 文字说明 a 说明测绘的目的任务,完成的各项工作量、工作方法和精度评价; 7 M T /T1 0 9 1 2 0 0 8 b 简述测区的位置、范围、面积、自然地理条件、地貌特征、水文、气象等; c 叙述测区的地质与地貌概况、地层层序、岩性特征、地质构造等; d 叙述测区水文地质条件;含水层的层数、厚度、岩性、标高、水位标高、富水性,地下水的可能的 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e 初步评述测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叙述其直 间 接充水含水层、隔水层与煤层的关系, 初步分析矿坑充水因素与边界补给条件; f 进一步工作的建议。 5 .5 .3 .3 .2 图件资料 根据设计要求及实际需要,选择提交下列图件 a 实际材料图; b 水文地质图; c 实测水文地质剖面图; d 地貌与第四纪地质图; e 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 f 水质分析成果表; g 地表水及地下水调查统计表; h 老窑调查统计表; i 其他有关图表。 5 .5 .3 .3 .3 全部原始记录、卡片、图表。 5 .6 水文地质物探 5 .6 .1 一般要求 5 .6 .1 .1 采用水文地质地球物理勘探 简称物探 方法,应根据勘查区的水文地质条件、被探目标体的 地球物理特征和不同的工作内容等因素确定。宜采用多种物探方法进行综合探测,以消除单一方法解 释成果的多解性。 5 .6 .1 .2 采用物探方法时,被探测体应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a 与相邻介质对同一物性参数有一定的差异; b 具有一定的规模; c 所引起的异常值,在干扰情况下尚有足够的显示。 5 .6 .1 .3 采用物探方法,可探测下列内容 a 覆盖层的厚度、隐伏的古河床和掩埋的冲洪积扇的空间位置; b 新生界底部黏土层的缺失“天窗”及砂砾石层的厚度、富水性; c 断层、陷落柱、裂隙带、岩脉等地质构造体的产状、空间位置和富水性} d 煤层顶底板含水层及富水性} e 老空区空间位置及积水情况; f 地下水的可溶性固形物和咸水、淡水的分界面及分布范围; g 暗河的位置和隐伏岩溶的分布; h 多年冻土层下限的埋藏深度; i 地下水的水位、流向和渗透速度。 5 .6 .1 .4 物探工作的布置、参数的确定、检查点的数量和重复测量的误差,应符合M T /T8 9 7 及 M T /T8 9 8 的规定。 5 .6 .1 .5 水文钻孔应进行水文测井工作,有条件的地区可进行流量测井、超声成像,配合钻探取芯划分 含、隔水层,为取得有关参数提供依据。 5 .6 .1 .6 对物探的实测资料,应结合矿床地质特征和水文地质条件进行综合分析,提出水文地质成果。 8 M T /T1 0 9 1 2 0 0 8 5 .6 .2 工作方法 5 .6 .2 .1 地面物探 5 .6 .2 .1 .1 水文地质勘查工作中,地面物探方法主要有电阻率法、自然电场法、充电法、频率测深法、 激发极化法、大地电磁法及地震法等。 5 .6 .2 .1 .2 地面水文地质物探方法的选用,应根据勘查区具体情况选择。 5 .6 .2 .2 井下物探 矿井井下应用的物探方法主要有直流电法 电阻率法 、电磁频率测深法、无线电波透视法、地质雷 达法,以及浅层地震勘探、瑞利波勘探、槽波地震勘探方法等。 5 .6 .2 .3 水文测井 在进行水文测井时,采用的技术要求按D Z /T0 0 8 0 的规定执行。 5 .6 .3 资料采集与处理 水文地质物探的资料采集与处理,应符合M T /T8 9 7 及M T /T8 9 8 的规定。 5 .6 .4 资料解释 5 .6 .4 .1 物探资料的解释应遵守从已知到未知、从点到面、从简单到复杂、从局部到全区的原则,力求 从已获取的资料中得出尽可能多的有用的水文地质结论。 5 .6 .4 .2 资料解释应充分收集、研究各种地质、物性和其他物探资料,并根据需要进行野外实地观察。 5 .6 .4 .3 解释工作中,应充分考虑各种复杂因素对观测结果的影响,正确解释水文地质问题。 5 .6 .4 .4 电法解释在依据地球物理规律分析电法观测资料和地电断面参数间关系的同时,应注意依据 水文地质规律分析地电断面和地质断面之间的联系。 5 .6 .4 .5 资料解释应结合地质理论和勘查区内的地质规律,既不单纯根据物探资料作主观推断,也不 可忽视物探资料所反映的某些客观地质现象。 5 .6 .4 .6 物探工作结束后,应提交相应的综合成果图件。 5 .7 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 5 .7 .1 一般要求 5 .7 .1 .1 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是利用地质钻孔观测编录与水文地质有关的资料。其成果既是研究 评价勘查区水文地质条件的重要基础,又是合理布置专门水文地质钻孔的依据。 5 .7 .1 .2 进行简易水文地质观测的钻孔应观测和详细记录钻进中涌 漏 水、掉块、塌孔、缩 扩 径、逸 气、涌砂、掉钻、水温异常等现象发生的层位和深度,测量涌 漏 水量,必要时应测量近似稳定水位并进 行简易放 注 水试验。 5 .7 .1 .3 描述岩芯的岩性、结构构造、裂隙性质、密度、含水层厚度、深度、岩石的风化程度和深度以及 岩溶形态、大小、充填情况、发育深度,统计裂隙率、岩溶率。 5 .7 .1 .4 单一含水层 组 的钻孔应测定终孔近似稳定水位。 5 .7 .1 .5 根据勘查区具体的水文地质条件,对观测层段或观测内容有所选择时,须在勘查设计中提出, 并在钻孔设计 技术指示书 中加以明确。 5 .7 .1 .6 需要进行消耗量观测的钻孔,冲洗液的循环系统要符合钻探规程的规定,并在开钻前进行检 查验收,以保证观测成果的质量。 5 .7 .1 .7 钻进过程中发现漏水需堵漏时,对堵漏起止深度及所用的方法、材料、时间、效果等情况,应作 详细的记录。 5 .7 .2 观测方法 5 .7 .2 .1 消耗量观测 5 .7 .2 .1 .1 冲洗液消耗量系指纯钻进时间内钻孔中消耗的冲洗液。在正常钻进时,1h 观测一次。不 足1h 的回次,每回次观测一次。发现冲洗液漏失时,应每1 0m i n ~3 0r a i n 观测一次。冲洗液全部漏失 时,应开大水泵测定其最大漏失量。 9 M T /T1 0 9 1 2 0 0 8 5 .7 .2 .1 .2 冲洗液消耗量观测方法钻具下至孔底,待冲洗液正常循环后开始观测水源箱 池 内冲洗 液的数量,观测结果称原有量。然后1h 观测一次,直至钻程结束为止,每次观测结果称现有量。钻进 期间在水源箱 池 内加入的冲洗液数量称新增量。计算公式如下 原有量 新增量一现有量一消耗量 5 .7 .2 .2 水位观测 5 .7 .2 .2 .1 回次水位观测,系指在每次钻程的提钻后和下钻前各测一次水位。灌孔、采煤、处理事故、 扩孔、专门提取岩芯、扫孔及人工补斜,可不观测回次水位。 5 .7 .2 .2 .2 钻进中若遇涌水,提钻后水位涌出井口,可不测回次水位,但应在下钻前观测一次涌水量。 5 .7 .2 .2 .3 停钻时间较长,应每2h 观测一次水位,水位基本稳定后,可改为每4h 观测~次,直到重 新钻进。 5 .7 .2 .2 .4 水位测量工具的深度记号要清楚准确,便于读数。 5 .7 .2 .3 近似稳定水位观测 5 .7 .2 .3 .1钻进中遇有严重漏水、涌水的层段,应根据需要进行近似稳定水位的观测,必要时可将钻孔 改做专门水文孔,进行抽 放 水试验。 5 .7 .2 .3 .2 近似稳定水位观测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停止观测 a 1h 观测一次,连续2h 水位无变化; b 水位呈单一方向变化,1h 水位差不超过5c m ,且已连续观测3h ; c 水位呈锯齿状变化,1h 水位差不超过1 0c m ,且已连续观测3h ; d 虽达不到上述要求,但总观测时间已超过2 4h 。 5 .7 .3 资料整理 5 .7 .3 .1 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的原始记录要及时、真实,不得追记。观测内容要齐全,记录要清晰, 不得涂改。 5 .7 .3 .2 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成果资料应及时整理,并提出如下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资源标签

最新标签

长按识别或保存二维码,关注学链未来公众号

copyright@ 2019-2020“矿业文库”网

矿业文库合伙人QQ群 3073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