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倾斜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采场运移与巷道围岩破裂特征.pdf

返回 相似 举报
急倾斜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采场运移与巷道围岩破裂特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急倾斜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采场运移与巷道围岩破裂特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急倾斜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采场运移与巷道围岩破裂特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急倾斜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采场运移与巷道围岩破裂特征.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急倾斜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采场运移与巷道围岩破裂特征.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 3 8卷第 8期 2 0 1 3年8月 煤 炭 学 报 J OUR NAL 0F CHI NA C OA L S OC I E T Y Vo 1 . 38 No. 8 Au g. 2 01 3 文章编号 0 2 5 3 - 9 9 9 3 2 0 1 3 0 8 1 3 1 2 - 0 7 急倾斜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 采场运移与巷道 围岩破裂特征 王宁 波 , 张 农 , 崔 峰 , 曹 建涛 , 来兴 平 1 . 中国矿业大学 矿业 工程学院 , 江苏 徐州2 2 1 1 1 6 ; 2 . 西安科技大学 能源学院 , 陕西 西安7 1 0 0 5 4 ; 3 . 教育部西部矿井开采 及灾害防治重 点实 验室 , 陕西 西安 7 1 0 0 5 4 摘 要 急倾斜煤层的赋存环境及水平分段综放 的开采方式加剧 了综放工作 面采场结构与应力演 化的复杂性 , 增加 了综放工作面稳定性评估的难度 , 为此采用多手段联动的方法对煤岩体结构与巷 道 围岩破裂特征进行综合探测 。通过急倾斜煤层综放 工作面覆岩结构与应力分析巷道围岩产生分 区破裂的力源条件; 基于钻孔应力监测、 声波探测、 光学钻孔摄像等监测方法, 获得了巷道围岩质量 与 离层 区分布位置 , 钻孔 内壁裂隙发育程度、 裂隙数量与长度以及动 态破裂演化特征 。综合分析表 明 急倾斜特厚煤层巷道 围岩破碎具有分区分布特征 , 顶板与两帮裂 隙呈现 不规 则的分 区演化特 征 , 裂隙区与完整 区交替出现 , 煤体侧巷道帮的裂隙分布 区域大于岩体侧。 关键词 急倾斜特厚煤层 ; 声波探测; 光学摄像 ; 分 区破裂 ; 动态演化 中图分类号 T D 8 2 3 . 2 1 ; T D 8 2 3 . 2 5 文献标志码 A C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s t o p e mi g r a t i o n a n d r o a d wa y s u r r o u n d i n g r o c k f r a c t u r e f o r f u l l y m e c h a n i z e d t o p- c o a l c a v i n g f a c e i n s t e e p l y di p p i ng a nd e x t r a . t h i c k c o a l s e a m WA NG N i n g b o , Z H ANG N o n g , CU I F e n g , C AO J i a n . t a o , L AI Xi n g p i n g 。 1 . S c h o o l o fMi n e s , C h i n a U n i v e r s i ty o fMi n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 X u z h o u 2 2 1 1 1 6 , C h i n a ; 2 . E n e r g y S c h o o l , X i ’ a n U n i v e r s i t y of S c i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X i ’ a n 7 1 0 0 5 4 , C h i n a ; 3 . 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of We s t e r nMi nes a n dH a z a r dP r e v e n t i o nof C h i n aMi n t ry ofE d u c a t i o n , X i ’ a n 7 1 0 0 5 4, C h i n a Abs t r a c t Th e o c c u r r e nc e e n v i r o n me n t o f s t e e p l y d i p p i n g c o a l s e a ms a nd mi n i n g b y s u b l e v e l t o p c o a l c a v i n g f u r t h e r a g g r a v a t e t h e c o mp l e x i t y o f s t o p e s t r u c t u r e a n d s t r e s s e v o l u t i o n i n f u l l y me c h a ni z e d t o p c o a l c a v i n g f a c e, i n c r e a s i ng t he d i ffic u l t y o f a s s e s s i n g wo r k i n g f a c e s t a b i l i t y . Th e r e f o r e, t h e mo d e o f mul t i me t ho d c o mp r e he n s i v e d e t e c t i o n f o r c o a l a n d r o c k ma s s s t ru c t ur e a n d f r a c t ur e c h a r a c t e ris t i c s o f s u r r o un d i ng r o c k i n mi n i n g r o a d wa y wa s p u t f o r wa r d. T he c o n d i t i o n s o f f o r c e s o u r c e for g e n e r a t i n g z o n a l d i s i n t e g r a t i o n i n s ur r o u n d i n g r o c k we r e a n a l y z e d t h r o ug h t h e o v e r b u r d e n s t ru c t u r e a n d s t r e s s i n f u l l y me c h a n i z e d t o p c o a l c a v i n g f a c e a t s t e e p l y d i p pi ng c o a l s e a ms . b a s e d o n t he de t e c t i o n me t h o d s o f s t r e s s mo n i t o rin g, s o u nd wa v e e x p l o r a t i o n a n d o p t i c a l bo r e h o l e c a me r a e t c, t h e q u a l i t y o f s u r r o un d i n g r o c k a n d s e p a r a t i o n a r e a l o c a t i o n, d e v e l o pme n t de g r e e o f c r a c k, f r a c t u r e n u mb e r a nd l e n g t h o n h o l e wa l l a s we l l a s t h e d y n a mi c r u p t ur e e v o l u t i o n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wi t h i n t h e d e t e c t i o n z o ne we r e o b t a i n e d.Co mp r e h e n s i v e a n a l y s i s s h o ws t h a t t h e c r u s h i n g o f s u rro u nd i n g r o c k f r a c t ur e i n s t e e pl y di p pi ng c o a l s e a ms h a s t h e c h a r a c t e ris t i c s o f p a rti t i o n d i s t r i b ut i o n, t h e c r a c k c h a r -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i rre g u l a r p a r t i t i o n e v o l u t i o n o c c u r s i n r o o f a n d t wo s i d e s o f r o a d wa y for f r a c t u r e, f r a c t u r e z o ne a n d i n t a c t z o n e a p p e a r a l t e r n a t e l y, t h e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a r e a o f s u rro u n d i n g r o c k f r a c t u r e i n c o a l ma s s s i d e i s l a r g e r t h a n t h e r o c k s i d e . Ke y wo r d s s t e e p l y d i p p i n g a n d e x t r a - t h i c k c o a l s e a m; s o u n d wa v e e x p l o r a t i o n; o p t i c a l c a me r a ; z o n a l d i s i n t e g r a t i o n; d y n a mi c e v o l u t i o n 乌鲁木齐矿区赋存3 0多层厚度与间距迥异的急 倾斜 4 5 。 ~ 8 7 。 煤层, 赋存环境独特, 开采技术条件 收稿 日期 2 0 1 3 0 2 2 0 责任编辑 常琛 基金项 目 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 目 1 0 7 7 2 1 4 4 ; 陕西省重点科技创新 团队计划资助项 目 2 0 1 3 K C T 一 1 6 ; 陕西省 自然科 学研究计 划重点 资助项 目 2 0 1 1 J Z 0 1 0 作者简介 王宁波 1 9 6 9 一 , 男, 新疆伊犁人,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 博士研究生。T e l 0 9 9 1 6 8 0 3 7 2 8 , E - m a i l w n b m m 1 6 3 . e o r l l 第 8期 王宁波等 急倾斜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采场运移与巷道围岩破裂特征 复杂 , 水平分段综放开采一直是该地 区采煤方法的主 导 , 此种采煤 方法造成 的扰动区 有 限尺度 , 一般为 5 0 1T I 左右 始终处于上分层采空区下方 , 煤岩结构与 应力演化过程复杂 , 煤岩体结构失稳及应力集 中造成 的灾害频发 。研究急倾 斜煤 层综放工作 面复杂条件 下煤岩体结构 、 动态破碎特征 与应力演化规律 , 开展 煤岩稳定性实时评估 , 对于工作面动力及常规灾害预 报 、 前兆识别 , 保障急倾斜厚 煤层 的安全开采具有现 实意义 。 吴绍倩等 认为急斜工作 面巷道要受 到采场采 动影响 , 沿走 向表现为动态过程 , 但巷道周边受 到非 均匀压力 , 变形也不均匀。不 同赋存及开采条件下 , 巷道压力相差很大 , 主要受煤厚 、 倾 角、 围岩性质 、 护 巷方法及上下部平动因素等制约。石平五等 根据 多年观测和模拟实验认为, 急斜特厚煤层开采后引起 的围岩破坏主要是向煤层上方和顶板方面发展 , 且破 坏主要向煤层 上方发展 , 最终在地表 呈 串珠状 塌 陷 坑 , 在基本顶上方地质破坏不显著。赵朔柱等 认 为顶板岩墙断裂位置正是最大弯矩发生的位置 , 急倾 斜煤层中等稳定顶板沿倾斜 的断裂失稳是一个时 间 和空间的过程 , 工作面不同区段其特征各异。王卫军 等 分析了急倾 斜煤层放顶 煤法顶煤破 碎过程 , 认 为煤体在集中应力和瓦斯压力 的作用下 向巷道 内移 动 , 形成极 限平衡 区, 发生塑性变形后极 限平衡 区逐 渐变为塑性区, 集 中应力继续 向深部移动而形成新 的 应力极限平衡区。煤体应力极限平衡区 塑性区 的 高度与采深、 煤厚 、 煤体侧压 系数 、 集 中应 力系数 、 瓦 斯孔隙压力呈正向关 系, 与煤层界面的内摩擦 角、 支 护力成反向关系。顶煤应力极限平衡 区 塑性 区 高 度越大 , 巷道 变形量越 大。王金 安等 采用分形 几 何学对离散元计算得 出的急倾斜煤层开采覆岩裂隙 进行了分析 , 认为覆岩 内裂 隙闭合与张开裂隙的分形 维数与开采深度呈线性关 系。随着煤层开采深度的 增加 , 开采区域浅部受扰 动覆岩逐渐堆积 , 形成新的 承载结构 , 覆岩 内的裂 隙有所 闭合 。伍永 平等 分 析认 为急倾斜煤层巷道顶底板岩层为煤岩层共存 , 巷 道两帮处于不 同力学性质 的煤 岩 中, 造成 了巷道 围岩力学性质的非均匀性 , 导致急倾斜煤层巷道 的变 形破坏特征具有非对称性 , 进而引起急倾斜煤层巷道 围岩应力载荷呈非对称分布, 支护结构承受围岩的载 荷也具有明显的非对称性 , 巷道围岩最大主应力峰值 位于煤层直接顶与基本顶 接触 面上域剪应力 向岩体 深部延伸 , 主要 以拉 应力为 主。邵小 平等【 运 用弹 性薄板理论对急斜煤层水平分段放顶煤开采基本顶 岩层进行拉应力分析, 指出支承压力集中区煤岩破碎 垮落 , 原有上覆层 中的拱式平衡被打破 , 拱结构上支 撑端上移 , 拱高也随之增加 , 并达到一种新的平衡态 , 卸载拱结构 的范 围也 随之增 大, 是一个不 断扩展 的 “ 平衡一 失稳一 再平衡一 再失稳 ” 的动态扩展过程。高 明中 针对新集三矿急倾斜煤层开采复杂的采矿地 质条件进行相似模 型试验分 析, 认为 急倾斜 煤层开 采 , 由于传力机制作用 , 竖向容易形成拱型受力结构 , 顶板不易垮落 , 在采 空区上方形成 了非对称 的 冒落 拱。张立杰等 针对华亭煤矿深部厚煤层采用水平 分段综采低位放顶煤方法开采诱发 的煤岩破裂 、 失稳 进行 了分析 , 认 为该 种开采方法形成采 空区尺度较 大 , 且采空区集 中在一个较小 的区域 内, 上覆岩层活 动相当激烈 , 造成强烈的应力集中。多层同采同掘使 得采动影响相互叠加并耦合作用, 加剧了煤岩破裂程 度。卫晓君等 叫对采空 区覆岩局部化损伤、 变形及 演化特征进行了分析 , 认为在不同的开采扰动下采空 区围岩介质受扰动剧烈程度不 同, 随着外部作用的持 续加剧 , 应变局部化带沿滑移面继续扩展 。 上述学者对急倾斜厚煤层综放工作 面的应力分 布及巷道围岩的破碎特征进行 了研究 , 但大多是基于 假设 、 模拟或者理论 的研究 , 开采现场围岩 的应力分 布与破碎特征的监测分析少有涉及 , 未能直观地反映 工作面应力分布特征与巷道围岩破碎演化规律 。事 实上急倾斜煤层赋存环境和应力水平 与缓倾斜和近 水平煤层迥异 , 单一手段对综放覆层结构 、 顶煤顶板 结构动力失稳和灾害预测具有局限性 , 必须以地球物 理探测等多手段联动 , 发展地面地下立体监测技术与 方法, 提高灾害预报水平。针对急倾斜煤岩失稳致灾 预报问题 , 通过急倾斜煤层综放工作面覆岩结构与应 力分析、 现场煤岩体应力、 节理裂隙发育和变形破碎等 不同空间层位的多元指标信息监测, 在掌握急倾斜煤 层综放工作面 回采巷道所处环境的覆岩结构与围岩应 力环境的基础上, 综合分析了急倾斜煤岩体动态破裂 演化特征, 为急倾斜煤层综放开采提供科学依据。 1 综放 工作 面覆岩 结构 与应 力分析 乌鲁 木 齐 矿 区开 采 煤 层 为 中侏 罗 统 西 山窑 组 J x , 共含煤 3 3层 , 属急倾斜近距离煤层群。煤 层总厚度 1 1 7 . 0 7~1 7 5 . 4 5 m, 其 中可采 2 7层, 可采 总厚度 1 2 0 ~ 1 3 5 m 。矿区西部的六道湾煤矿和苇湖 梁煤矿煤层倾角 6 0 。 一 7 0 。 , 一般 6 5 。 ; 东部的碱沟煤 矿、 小红沟煤矿和大洪沟煤矿煤层倾角6 O 。 ~ 8 9 。 , 一 般 8 7 。 , 煤层倾角平均在6 3 。 一 8 8 。 。煤层顶板为粉砂 岩夹有少量细砂岩 , 底板为泥岩及泥质粉砂岩。主采 的4 3号和 4 5号煤层水平宽度在 2 0~ 5 0 m, 走向 第 8 期 王宁波等 急倾斜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采场运移与巷道围岩破裂特征 力枕 , 被转变为压力枕 内液体压力 , 该压力经油管传 递到压力表 , 压力表针指出孔 内的应力 的变化 , 即煤 体钻孔内应力的变化量 , 其工作原理如 图4所示 。 栓 图 4钻孔应力计结构不意 Fi g . 4 Di a g r a mma t i c o f b or e ho l e s t r e s s g a u g e s t r uc t u r e 钻孔 应 力 计 的 压 力 枕 组 件 最 大 径 向 尺 寸 为 4 2 mm; 压力 枕组 件有 效工 作 长度 1 0 m; 现场 采用 4 2 mm钻头钻孑 L , 由于钻杆的摆动因素造成钻孔实际 略大于 4 2 mm, 应力计可以放人到钻孔内。将该型号 的钻孔应力计超前于工作面 2 0 m安装在 6 0 0水平 西翼 4 5号煤层工作面 , 间距均为 1 . 6 m, 共计 1 4个 , 如图5所示, 底板侧 1 . 6 m处为第 1 个安装点, 即 1 号应力计 , 依次 向顶板侧安装 , 直至第 1 4号 , 此时亦 距顶板侧巷道壁 1 . 6 m。 回风巷 底板侧 . 钻孔应力 - 计埋设点 6 0 0水平西翼 4 5 号工作面 2 4 号 6 号 8 号 1 O 号 1 2 号 1 4 号 1 号 3 号 5 号 7 号目 9 号 -1 1 号 -l 3 号 进风巷 顶板侧 图 5 钻孔应力计布 置 F i g . 5 Ar r a n g e me n t o f b o r e h o l e s t r e s s g a u g e 图 6反映 了综放工作面倾 向全长范 围煤体垂直 应力的分布规律。在煤体 内垂直应力分布呈现明显 非对称分布状态 , 顶板 弯曲、 底板撬动效应导致 大面 积顶底板的弯矩作用于本分层煤体内部, 在本分层煤 体 内部 的垂直应力逐渐累积 的情况下 , 煤体损伤程度 不断升高 、 直至破裂 , 形成分 区断裂带和破碎带 , 处于 亚稳定状态 。随开采推进或顶煤超前预爆压裂作用 , 增加了煤体内部裂隙数量与贯通性, 煤岩体强度明显 降低, 多因素共同作用造成了巷道围岩裂隙带与松动 范围分区分布特征。 2 . 2 基于声波探测结果 声波探测可以通过对 围岩反射 回来所接收声 波 波速的大小来判断围岩质量。这主要是 因为声 波波 速与介质性质密切相关 , 这也是声波探测技术的理论 基础。接收回来 的波速愈小表明围岩岩性愈差 , 强度 7 8 重 蕴 ; 工作面长度/ m 图6 工作面倾向全长范围煤体垂直应力分布 Fi g . 6 Ve r t i c a l s t r e s s di s t r i bu t i o n o f wo r k i n g f a c e c o a l m a s s d i p p i n g 愈小 , 则弹性模量越小。将煤岩体视为 弹性体 , 则可 由单元体的运动方程推导出纵波计算公式 其 中, 为纵波 波速; E为岩体弹性模量 ; 为泊松 比; p为岩体密度。 根据岩石力学实验获得 的煤样及 岩样 弹性模量 与泊松比等参数 , 按照一定 比例折算成煤岩体弹性模 量 。进而通 过 计算 获 得煤 、 岩纵 波 波 速 分别为 2 2 1 7 , 1 6 2 9 m / s , 这表明在探测结果 中接 收波 速低 于对应 的 即认为该处围岩裂隙发育或破裂明显。 采用中科 院武汉岩土所研制 的 R S M S Y 5型松 动圈测试仪 , 在 5 4 1 m水平 B 巷道周围布置钻孔对 急倾斜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 回采巷道 围岩 的质量进 行探测 。具体是采用一发双收测试 , 在巷道周围布置 5个钻孔 , 从左向右按照顺时针方 向 5个钻孔 的角度 分别是 0 , 4 5 。 , 9 0 。 , 1 3 5 。 , 1 8 0 。 测试 钻孑 L 布局如 图 7 所示 , 钻孔孔径4 2 m m, 测深 1 0 m, 先将传感器探头 伸至孔底 , 每次拉 出 1 m, 共计测试 l O个点 , 巷道左 侧为岩体 、 顶板及右侧均为煤体。对倾斜钻孔进行测 试时利用煤矿井下常用的喷雾 降尘管路将水 注入钻 孔 , 并在换能器末端设置气囊 以阻隔水的流 出, 整个 测试过程保持注水 、 气囊处于充气膨胀状态 , 以保证 传感器与孔壁岩体 良好耦合 。所获得的 与测量深 度的关系如图 8所示 。 图7 声波探测布局 F i g . 7 T h e l a y o u t o f s o u n d wa v e e x p l o r a t i o n 第 8期 王宁波等 急倾斜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采场运移与巷道围岩破裂特征 1 O 体 9 1 0 9 8 7 6 5 4 3 2 1 测量深度/ m a 1 5 4 1 B 3 巷 十 I V 雪 , 一 豳断裂带I i 圆断裂带II 置. l鬟蕤l 圜断裂带I 爨 鬈 专 o. 测量深度/ m 测量深度/ m 图 l 0 巷道围岩裂隙分区分布特征 F i g .1 0 Z o n a l f r a c t u r e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o f s u r r o u n d i n g r o c k a t 5 4 1 B3 a n d 5 41 B 6 r o a d wa y 侧 。巷道左侧破碎带 I、 破碎带 Ⅱ和破碎带 Ⅲ在 4 5 。 线上距离较近 , 该区域是 3个破碎带 聚集 区, 由破碎 带引发围岩松动 , 失稳致灾可能性最大。 综合认为急倾斜复杂煤岩体结构条件下巷道 围 岩裂隙分布出现明显的分区分布特征 , 岩石侧 的裂 隙 带范围远小于煤体侧 , 巷道顶板 2 . 5~ 9 . 0 m范围、 巷 道左右两帮直墙与圆拱结合处围岩稳定性较差 , 破碎 带 Ⅱ宽度基本为 1 . 0~1 . 5 m 顶板方向除外 。巷道 左右两帮直墙与圆拱结合处围岩稳定性较差 , 是支护 及灾害防治的重点。 3 综合分析 急倾斜特厚煤层综放开采影 响区域结构和应力 条件独特 , 巷道煤岩体在 自重应力与构 造应力 、 顶底 板 的夹持和开采扰动等 因素影响下巷道变形特点不 同于缓倾斜煤层 , 强弱岩层 的组合影响断裂韧度重构 与受力变形 , 导致局部敏感 区一 剪切变形局部化带应 力/ 应变与结构损伤变形 畸变 , 这是诱 发顶板或顶煤 动力灾害的前兆。 煤岩力学性 质是决定 围岩稳定性 的固有特性 。 现场综 合 监测 表 明 顶 板 为粉 砂 岩 夹有 少 量 细 砂 岩 表 1 , 稳定性好 , 直接底为泥岩及泥质粉砂岩 , 稳 定性差。煤层层理 、 裂隙较发育 , 易破碎垮落 。随开 采深度增加 , 细砂岩浅部增多 , 深部减少 , 粗粒岩深部 增多 , 浅部减少 , 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变异性 , 这为巷道 加 固提供了重要依据。 急倾斜煤层赋存环境复杂 , 倾角大 , 水平分段综 放工作面回采巷道变形呈现出显著非对称特性 , 煤体 变形大于岩体侧。巷道 围岩损伤破裂动态发育过程 中, 通过煤体应力监测及分析到的煤体 中垂直应力和 水平应力的双峰分布特征 , 表征出应力 的迁移过程中 将诱使围岩松动破碎带不断向煤岩体深部转移 , 依据 松动圈测试仪获得 的围岩不同深度纵波波速及现场 大量钻孔内壁直接观测的摄像资料分析认为 , 应力的 不断迁移将导致围岩中裂隙区和完整区的交替出现。 综合分析认为急倾斜复杂煤岩体结构条件下巷道 围 岩裂隙分布出现明显的分区分布特征 , 岩石侧的断裂 带范围远小于煤体侧, 巷道顶板2 . 5 ~ 9 . 0 in 范围、 巷 道左右两帮直墙与圆拱结合处围岩稳定性较差 , 破碎 带 Ⅱ宽度基本为 1 . 0~1 . 5 m 顶板方 向除外 。巷道 左右两帮直墙与圆拱结合处围岩稳定性较差 , 是支护 及灾害防治的重点 。 表 1 煤层 顶底 板特征 Ta b l e 1 C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n r o o f a n d fl o o r o f c o a l s e a n l 通过对现场 3种监测方法结果 的对 比与分析认 为 钻孔应力计完成 了煤岩体应力分布特征的监测 ; 声波探测实现了围岩质量的定量化评估 ; 钻孑 L 摄像直 观的反映并验证 了上述两种方法的准确性。三者结 合可互相验证进而实现巷道围岩稳定性应力 、 围岩变 形及 围岩质量 的定量化准确评估 , 在各种条件下均具 有较强 的适应性, 在宁夏宁东矿区 、 宽沟煤 矿 得到了较好的应用与推广, 成为煤岩体结构及 应力畸变灾害预报的一种有效手段。 4 结 论 1 急倾斜煤岩体分布具有空间变异性, 在开采 扰动等因素影响下易导致局部敏感区一 剪切变形局 一 1 3 1 8 煤 炭 学 报 2 0 1 3 年 第3 8 卷 部化带应力与结构损伤变形畸变 , 并诱发顶板或顶煤 动力灾害。 2 急倾斜特厚煤层水 平分段大段高综放工作 面回采巷道围岩破碎界面明显且煤岩体 的破碎具有 显著的分区特特征。 3 基于煤岩动态破裂 的声、 光 、 力 与变形等多 元指标信息监测方法为急倾斜煤层综放开采及其它 条件下煤岩结构与应力畸变致灾预报提供 了科学有 效手段。 参考文献 [ 1 ] 吴绍倩 , 石平五. 急斜煤 层矿压规 律显现 研究 [ J ] . 西 安矿业 学 院学报 , 1 9 9 0, 1 0 2 l _ 9 . W u S h a o q i a n, S h i P i n g wu . T h e s t u d y o f r o c k p r e s s u r e ma n i f e s t a t i o n i n s t e e p s e a m[ J ] . J o u r n a l o f X i ’ a nMi n i n gI n s t i t u t e , 1 9 9 0, 1 0 2 1 9. [ 2] 石 平五 , 高 召 宁. 急 斜特 厚煤 层 开采 围 岩 与覆 盖层 破坏 规 律 [ J ] . 煤炭学报 , 2 0 0 3 , 2 8 1 1 3 1 6 . S h i Pi n g wu, Ga o Z h a o n i n g . T h e f a i l u r e l a ws o f s u r r o u n d i n g r o c k s a n d o v e r l y i n g b e d i n t h e s t e e p s p e c i a l t h i c k n e s s s e a m m i n i n g [ J ] . J o u r n a l o f C h i n a C o a l S o c i e t y , 2 0 0 3 , 2 8 1 1 3 1 6 . [ 3 ] 赵 朔柱 , 吴 绍倩. 急 斜煤 层顶 板 岩墙 的破 断 规律 及 矿压 显 现 [ J ] . 西安矿业学院学报, 1 9 9 0, 1 0 2 2 2 3 2 . Zh a o S u z h u, Wu S h a o q i a n . Br e a k i n g r e g u l a r i t y o f r o o f - roc k w all a n d r o c k p r e s s u r e m ani f e s t a t i o n i n s t e e p s e a m[ J ] . J o u r n al o f Xi ’ a n Mi n i n g I n s t i t u t e , 1 9 9 0 , 1 0 2 2 2 3 2 . [ 4] 王卫军 , 侯朝炯. 急倾斜 煤层放 顶煤顶 煤破碎 与放煤 巷道变 形 机理分析 [ J ] . 岩土工程学报 , 2 0 0 1 , 2 3 5 6 2 3 - 6 2 6 . Wa n g We O u n , H o u C h a o j i o n g . Me c h a n i s m a n a l y s i s o f t o p c o al and c a v i n g r o a d w a y d e f o r ma t i o n i n s t e e p s e a m[ J ] .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l o f G e o t e e h n i c a l E n g i n e e ri n g , 2 0 0 1 , 2 3 5 6 2 3 6 2 6 . [ 5 ] 王金安 , 冯锦艳 , 蔡美峰. 急倾斜煤层 开采覆岩裂 隙演化与 渗流 的分形研 究[ J ] . 煤炭学报 , 2 0 0 8 , 3 3 2 1 6 2 - 1 6 5 . Wa n g J i n a n, F e n g J i n y a n, C a i Me i f e n g . F r a c t al analy s i s o n t h e c r a c k e v o l u t i o n a n d fl u i d fl o w i n t h e o v e r b u r d e n s t r a t a c a us e d b y h i g h s t e e p t h i c k c o a l s e a m m i n i n g [ J ] . J o u r n al o f C h i n a C o al S o c i e t y , 2 0 0 8 , 3 3 2 1 6 2 1 6 5 . [ 6 ] 伍永平 , 张永涛 , 解 盘石 , 等. 急倾斜 煤层 巷道 围岩 变形破 坏特 征及支护技术研究 [ J ] . 煤炭工程 , 2 0 1 2 , 4 4 1 9 2 9 5 . Wu Yo n g p i n g, Z h an g Yo n g t a o, Xi e Pan s h i , e t a 1 . S t ud y o n s u r r o u n d i n g r o c k d e f o rm a t i o n f a i l u r e f e a t u r e s an d s u p p o r t t e c h n o l o g y o f g a t e w a y i n s t e e p i n c l i n e d S e a m[ J ] . C o al E n g i n e e ri n g , 2 0 1 2, 44 1 9 2 9 5 . [ 7 ] 邵小平, 石平五, 贺桂成. 急斜放顶煤开采顶板卸载拱结构分析 [ J ] .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2 0 0 7 , 2 9 5 4 4 7 4 5 1 . S h a o Xi a o p i n g , S h i P i n g wu, He Gu i c h e n g . An a 1 s i s o n u n l o a d e d a r c h s t r u c t u r e o f r o o f i n mi n i n g s t e e p s e a ms u s i n g h o riz o n t a l s e c t i o n t o p c o al c a v i n g [ J ] . J o u rna l o f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y B e i j i n g , 2 0 0 7, 2 9 5 447 4 5 1 . [ 8 ] 高明中. 急倾斜煤层开采岩移基本规律的模型试验 [ J ] . 岩石力 学与工程 学报 , 2 0 0 4, 2 3 3 44 1 - 445 . Ga o Mi n g z h o n g . S i mi l a ri t y mo d e l t e s t o f s t r a t a mo v e me n t wi th s t e e p s e a l n [ J ] . C h i n e s e J o u rnal o f Rock Me c h ani c s and E n g i n e e ri n g , 2 0 0 4 , 2 3 3 4 4 1 - 445 . [ 9] 张立杰 , 蔡美峰 , 来兴平 , 等. 基于 A E的深部复变环境 下急斜特 厚煤层开 采动 力 失 稳分 析 [ J ] . 北京 科 技 大学 学 报 , 2 0 0 7 , 2 9 1 1 4 . Z a n g L ij i e , C a i Me i f e n g , L a i Xi n g p i n g , e t a1. D y n a m i c al d e s t a b i l i z a - t i o n an aly s i s o f s t e e p an d h e a v y t h i c k c o al s e a m i n a d e e p mi n e u n d e r t h e c o m p l e x v a r i a b l e e n v i ron me n t b a s e d o n A E[ J ] . J o u r n al o f U n i v e m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nd T e c h n o
展开阅读全文

资源标签

最新标签

长按识别或保存二维码,关注学链未来公众号

copyright@ 2019-2020“矿业文库”网

矿业文库合伙人QQ群 3073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