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安徽省含山县陶厂镇唐庄矿区 熔剂用灰岩矿详查报告 初审稿 提交单位含山县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测量单位安徽省地勘局第二水文工程地质勘查院 二00九年六月 安徽省含山县陶厂镇唐庄矿区熔剂用灰岩矿详查报告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工作目的和任务 一、任务由来 含山县人民政府为充分发挥县域内的矿产资源优势,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拟对其辖区内陶厂镇唐庄矿区进行熔剂用灰岩矿详查。2008年11月通过招标并最终确定由安徽省地勘局第二水文工程地质勘查院中标。我院中标后及时成立项目组并开展工作。 二、目的与任务 (一)目的 对矿区内石碳系上统黄龙组、船山组灰岩进行控制,并对其是否可以作为熔剂用灰岩矿使用进行评价,为矿山总体规划和编制矿山项目建议书等提供地质资料。 (二)任务 1、对划定的范围内采用1∶2000地形测量、地质剖面测量、地质填图、槽井探工程、钻探工程,基本查明矿区内地质特征; 2、通过对探矿工程的系统取样圈定矿体,确定赋矿层位及矿层的空间分布和质量变化特征,估算资源储量; 3、通过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调查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钻探、抽水试验,基本查明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4、通过地质调查基本查明矿区内对矿层影响较大的褶皱、断层的性质、规模、产状、分布规律,以及它们对矿层的破坏程度和对矿石质量的影响。 5、基本查明矿石的物质组成、化学成分、结构构造、自然类型等质量特征; 6、基本确定矿层的连续性,并对矿体夹层、顶底板围岩的化学成分及其对熔剂生产质量影响情况进行评价; 7、通过与邻近矿山进行类比的方法,初步确定矿石的加工技术性能。 8、通过市场调查和对未来市场供求状况的预测,结合本矿区特点和矿床特征,采用同类企业的技术经济指标对矿床进行经济技术评价。 第二节 位置、交通 查区位于含山县城163方位约8km处,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1807′20″,北纬3137′22″。勘查面积为0.82km2,由由4个拐点构成,大地坐标详见表1-1。 陶厂镇唐庄矿区勘查范围拐点坐标 表1-1 拐点号 地理坐标 平面坐标 东经 北纬 X Y 1 11806′56″ 03137′17″ 3500490 39605860 2 11807′34″ 03137′44″ 3501340 39606840 3 11807′48″ 03137′28″ 3500840 39607235 4 11807′11″ 03137′01″ 3500010 39606265 查区面积0.82km2。 查区行政区划隶属含山县陶厂镇管辖。查区有简易公路约4km连通省道S226公路,向北可达含山县城,向南东与合(肥)芜(湖)高速公路相通,距离约6km;至淮南铁路线合肥至芜湖支线铜城闸站约15km;至芜湖市裕溪口码头约23.5km。交通较为方便(图1)。 第三节 自然地理、经济状况 一、自然地理 查区位于长江北岸,属低山丘陵与沿江丘陵平原区,微地貌单位属低丘斜坡。区内植被较为发育。查区内唐庄矿区海拔标高30-334.7m左右,相对高差304.7m。地形起伏变化较为明显。 查区属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温湿多雨,四季分明。夏季盛行东南风,炎热多暴雨,冬季多西北风,干燥寒冷。年平均温度15.7℃。炎热期在每年的七、八月份,平均气温为27.7℃,极端最高气温为39.6℃;寒冷期在每年十二月份至次年的二月份,平均气温为2.3℃,极端最低气温为-13.7℃。区内雨量较充沛,年平均降雨量为1191.4mm,全年降雨量不均,多集中于梅雨季节,年最大降雨量为1988mm(1991年),年最小降雨量为526mm(1978年),梅雨期最大降雨量为1076mm,平均相对湿度为76,无霜期为230天。区域历史最高洪水位线标高为23.40m,即为区内最低侵蚀基准面。 二、经济状况 查区经济以农、林及矿业为主。农产品有水稻、小麦,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生、菜子;林产有杉、松、竹等。区内地少人多,劳动力有富余,外出务工人员较多。 查区及周围主要工矿企业较多,主要陶厂石膏矿、巢湖铁道水泥厂、大青山石灰岩矿山、爬山石灰岩矿山、火山头石灰岩矿山等。 区内水源不足,居民生活用水多取自民用水井。工业用水和农业用水靠附近的小型水库、水塘、溪流和地下水。 区内电力取自华东电网,工作区距高压线仅1.8km,电力充足。区内通讯、交通及基础设施较好。 第四节 以往工作评述 查区解放前未开展过系统的地质调查,且多偏重于古生代地质研究。最早追朔至1933年刘祖彝先生编测的“安徽东北部和县及含山县地质”为代表,文中对工作区的地质、古生物、岩石、构造均作了研究,但仅局限于路线调查。 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上世纪60年代初,南京大学在查区开展过1200000当涂幅区域地质测量;1974年江苏区调队完成1200000马鞍山幅区域地质调查,获得完整、系统的地质资料。特别是上个世纪80年代初,安徽区调队在1200000区调和科研成果基础上进行了区域地质矿产总结,完成了安徽省区域地质志、安徽省地层志、安徽省岩相古地理图册等系列专著。 1993年4月~1996年10月,安徽省区域地质调查所对查区开展了150000区域地质调查,在广泛收集查区内各种航空、航天图像资料和综合遥感地质解译基础上,通过地质填图、实测地质剖面、采取多种岩石样、土化样、人工重砂样取样的化验分析等工作,进一步明确了测区内地层层序和沉积环境,研究和探讨不同期次构造迭加关系及控岩、控矿特征等,并正式出版1∶5万陶厂镇幅等六幅联测区域地质调查说明书。 以上不同单位在不同时期进行的地质工作,均较系统、全面地丰富了查区基础地质、矿产地质和水文工程地质资料,为本次详查工作奠定了基础。 第五节 本次工作情况 本次工作始于2008年10月,在收到含山县招标采购交易中心邀请函后,我单位即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现场踏勘和收集区域地质资料及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编写完成了安徽省含山县陶厂矿区ⅠⅡ矿段熔剂用灰岩详查设计书并连同投标书一起提交含山县招标采购交易中心。经含山县招标采购交易中心聘请有关专家对设计进行论证并最终确定由我院中标承担该详查项目工作后,我院及时成立了项目组,并于2008年12月3日组织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施工现场开始施工。由于受自然因素影响,野外工作历时近五个月,于2009年4月底完成全部野外工作。2009年5月4日,我院总工办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在院长、院总工亲自参与下对项目的野外工作进行了验收。同月25日,含山县国土资源局受其县政府委托组织有关专家对本项目的野外工作进行了验收。 自2009年5月1日,项目组开始室内综合整理和研究工作,补充收集部分资料,同时着手编制安徽省含山县陶厂镇陶厂矿区熔剂用灰岩矿详查地质报告文字及其附图、附表。 本次工作主要根据本矿床特点,对陶厂矿区矿体出露较好的上石炭统船山组、黄龙组石灰岩以12000比例尺地形测量、地质填图、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编测为主要方法,以钻探、槽探为主要工程手段进行系统取样和化验工作。完成工作量详见表1-2。 通过本次详查地质工作,基本查明了查区内熔剂用灰岩矿矿体的分布、质量变化及构造特征。为下步矿山规划、矿区预可性研究和勘探工作提供了较为翔实地质资料。本次详查共求得Ⅰ号矿体(332333类)熔剂用灰岩矿资源量326.76万吨,其中332类储量314.62万吨,占96.28,平均品位CaO含量54.95,MgO含量0.26,SiO2含量0.03,(333)类资源储量为12.14万吨,占3.72,平均品位CaO含量54.75,MgO含量0.27,SiO2含量0.82。 按熔剂用灰岩矿体分布形态分1矿段熔剂用灰岩矿资源储量为138.71万吨,平均品位CaO含量54.60,MgO含量0.28,SiO2含量1.06;2矿段熔剂用灰岩矿资源储量为188.05万吨,平均品位CaO含量55.16,MgO含量0.25,SiO2含量0.85,为主矿体,约占总矿量的57.55。 本次详查工作一览表 表1-2 Ⅱ号矿体((333334类)建筑石料用灰岩矿资源量181.20万吨,平均品位CaO含量53.81,MgO含量0.48,SiO2含量2.62。 按建筑石料用灰岩矿体分布形态分1矿段建筑石料用灰岩矿资源储量为73.51万吨,平均品位CaO含量54.29,MgO含量0.40,SiO2含量2.24;2矿段熔剂建筑石料用灰岩矿资源储量为107.69万吨,平均品位CaO含量53.49,MgO含量0.53,SiO2含量2.88,为主矿体,约占总矿量的59.43。 详见资源量估算结果表1-3 资源量估算结果表 表1-3 矿体 矿段 资源量级别 小计(万吨) 332 333 332333 Ⅰ号矿体 1矿段 131.07 7.64 138.71 Ⅰ号矿体 2矿段 183.55 4.50 188.05 Ⅰ号矿体合计(万吨) 231.98 12.14 326.76 矿体 矿段 资源量级别 小计(万吨) 333334 333334 Ⅱ号矿体 1矿段 73.51 73.51 Ⅱ号矿体 2矿段 107.69 107.69 Ⅱ号矿体合计(万吨 181.20 181.20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第一节 区域地层 查区地层区划属扬子地层区(Ⅰ),下杨子地层分区(Ⅰ1),和县-安庆地层小区(Ⅰ12)。主要为古生界一套海相碳酸盐~碎屑岩沉积建造组合,出露地层志留系(S)~二叠系(P),尤以石炭系地层出露较全。分布地层的岩性主要为砂岩、粉砂岩、页岩、石灰岩等。第四纪地层主要出露上更新统和全新统。区域内分布地层如表2-1。 区域内出露地层一览表 表2-1 第二节 区域构造 查区大地构造单元属扬子准地台(Ⅲ),下杨子台坳(Ⅲ2),沿江拱断褶带(Ⅲ22)之安庆凹褶断束(Ⅲ22-2)。区域上位于扬子板块西北缘,属大别山造山带的前陆带(见图2)。北东向构造线为区域内的主要构造格架,且以发育推覆构造为其特色,其变形机制早期以挠曲为主,晚期以剪切为主,褶曲、断裂均较发育。 一、褶皱 区域内主要发育太湖山弧形断褶带,该褶皱带自北西至南东由四个次褶曲构成苍山向斜、陈夏村背斜、陶厂向斜及太湖山复背斜。本次勘查区主要位于太湖山弧形断褶带次级褶曲的陈夏村背斜的南东翼,陶家厂向斜的北西翼。各褶皱主要特征如表2-2。 滨苍山向斜、陈夏村背斜、陶厂向斜主要特征简表 表2-2 二、断裂 查区内断裂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于太湖山弧形断褶带的前缘,与褶皱同时或稍前稍后产生的一系列纵、横向断层,大部分断层在推覆时再活动。纵断层主要为北东向,以逆断层为主表2-3,少数为拆离断层;横断层主要为北西向,规模小,推覆时多再活动,以平移为主表2-4。 区域纵向断层特征简表 表2-3 区域横向断层特征简表 表2-4 106 安徽省含山县陶厂镇唐庄矿区熔剂用灰岩矿详查报告 第三节 岩浆岩 区域内的岩浆岩活动相对较弱。侵入岩主要以脉岩形式产出,仅在查区南西方向约13km左右处的大山李村北见有一条闪长玢岩脉,该岩脉围岩为栖霞组灰岩,蚀变不明显。浅火山岩主要发育于含山县羊胡山、和县塔山观一带,其岩性以基性超基性橄榄玄武岩、橄榄玄武玢岩、橄榄辉绿岩等为主。 第四节 区域矿产 区域内矿产主要为非金属矿产,以石灰岩、沉积石英岩、煤及石膏为主,橄榄玄武玢岩次之。其中石灰岩矿主要产于石炭纪、二叠纪及三叠纪地层,集中分布于陶家厂向斜一带,储量丰富,品位高,含CaO(50.16-53.76),MgO(0.1-0.72),SiO2(2.25-6.38)。尤其石炭纪灰岩是熔剂用矿床的上乘原料。 第三章 矿区地质特征 第一节 地层与含矿层 矿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泥盆系上统(D3)、石炭系(C)、二叠系下统(P1)及第四系(Q)。第四系主要分布于山前洼地中,熔剂用灰岩矿主要赋存于石炭系上统黄龙组、船山组中。现自老而新分述如下 ①五通组上段(D3w2)主要分布于查区的北西部,构成山脊。根据地表和钻孔资料,查区内主要分布为五通组上段,受断层影响,地表出露不全,厚度约80m。岩性为灰白、灰紫、灰黄色中~中厚层细粒石英砂岩、粉砂岩为主,夹薄层粘土岩和劣质煤。基本层序为曲流河半韵律结构组成,具板状交错层理、水平层理。 本层为矿层主要底板。 ②高骊山组(C1g)零星出露于查区北西部,厚10m。以灰、紫、黄绿等杂色页岩为主,夹细砂岩及石英砂岩,底部为0.5m凸镜状赤铁矿层,具波状层理,由一系列向上变粗、颜色由紫→灰黄→黄绿旋回性基本层序构成。与下伏五通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共同组成矿层底板。 ③和州组(C1h)零星出露于查区北西部,最大厚度13m。主要由灰黄、黄绿、浅灰色微晶灰岩、生物屑灰岩、泥晶灰岩、炉渣状灰岩组成,见向上变浅的暴露层序,系开阔台地环境,时代为早石炭世晚期,与下伏高骊山组或五通组平行不整合接触,共同组成矿层底板。 ④黄龙组(C1hn)主要分布于查区北中部。为开阔台地相沉积产物,由灰白、浅灰色粗晶灰岩、生物屑砂屑灰岩、泥晶灰岩、钙质结砾岩、页岩组成,上部见向上变浅的暴露层序,具平行层理、正韵律层理、冲刷现象,系开阔台地环境。 可分上、下段两段,厚度72~85m。与下伏老虎洞组呈假整合接触。 下段岩性下部为灰白、浅灰色厚至巨厚层粗晶灰岩,局部为巨晶灰岩;上部为粗晶灰岩与微晶灰岩互层,或粗晶灰岩呈夹层分布于微晶灰岩中,逐渐过渡到微晶灰岩。上段主要岩性为灰、深灰色、浅肉红色厚、巨厚层微晶灰岩。岩性较稳定。其中局部有一层厚约3米左右的微晶灰岩中不均匀地含砾屑,顶部1.5米砾屑含量较高。上部微晶灰岩中不均匀含生物碎屑。走向北东,倾向南东,倾角3460,厚度约70m。 本层位为查区内主要赋矿层位。 ⑤船山组(C2c)主要分布于查区北中部。由深灰、肉红色微晶灰岩、砂屑灰岩、生物屑灰岩、核形石灰岩组成,系开阔台地环境。为晚石炭世晚期,与下伏黄龙组平行不整合接触。走向北东,倾向南东,倾角3555,厚约16m。 本层位为查区内赋矿层位。 ⑥栖霞组(P1q)普遍分布于查区南部,厚约81m。由灰黑色微晶灰岩夹灰绿色钙质泥岩、深灰色沥青质微晶白云质灰岩、燧石结核生物屑微晶灰岩、藻屑微晶灰岩、硅质灰岩组成,构成非旋回基本层序,系滨岸沼泽沉积,后期海浸成还原环境的开阔台地相碳酸盐岩沉积产物。与下伏船山组为假整合接触。综合地表出露及钻孔资料叙述如下 下段(P1q1)下部为灰黑、深灰色中薄~中层粉晶灰岩,底部夹薄层炭质页岩含砾泥岩;上部为灰黑色中薄~中厚层含生物碎屑微晶灰岩、粉晶灰岩,含沥青质,普遍具浓郁的沥青臭味为其特征(俗称臭灰岩),局部夹薄层含炭质泥质灰岩、炭质钙质页岩,产状45-60。在质纯的微晶灰岩部位多见方解石脉穿插。岩石中富含筵类、珊瑚类化石。Ⅰ矿段厚36m,Ⅱ矿段厚50m。 上段(P1q2)下部(下硅质层)黑色中薄层微晶灰岩与燧石条带或燧石团块互层,厚度2.56m~4.45m,较稳定。含珊瑚等化石;上部深灰~灰色中薄层~厚层微晶灰岩和含燧石结核微晶灰岩、粉晶灰岩,部分含泥质、白云质和生物碎屑,产状49-65。 ⑦上更新统之下蜀组(Qpx) 主要分布于查区的南东部一带,其主要岩性为含铁锰质结核的亚粘土、粉质亚粘土。根据岩性不同又可分为上、下两段。 下段(Qpx1)主要为棕黄色、棕褐色亚粘土、粉质亚粘土,含不坚硬的形体不规则的较大的铁锰质结核,有时相对集中成层,厚>5m,常假整合覆于泊岗组之上。一般伴随泊岗组出露地表,可构成三级阶地,阶面起伏不平。可以划分出两个沉积旋回,且具有二元结构特征。其时代归属晚更新世早期。 上段(Qpx2)岩性以浅棕黄色、浅棕褐色为主的粉质亚粘土,底部为含砂粉土或砂砾,含比较分散的较坚硬的圆形铁锰质小结核常与下伏基岩为不整合接触关系。主要构成二级阶地或二级基座阶地,阶面起伏不大。其时代归属晚更新世晚期。厚达3m。 ⑧全新统之芜湖组(Qpw)查区内仅出露下段地层。 下段(Qpw1)主要分布于测区的东南部边缘一带,下部为灰到灰黑色淤泥质粘土,含炭化木屑,底界有时为薄层含砾砂层;上部为灰黄色亚砂土、亚粘土和灰黄色、灰色、浅褐黄色含少量细砾的砂土,含炭化木屑。厚>2m,与下伏下蜀组为假整合接触关系。主要构成一级阶地,阶面较平坦。其时代归属全新世早期。 第二节 构造 一、褶皱 查区位于陈夏村背斜与陶家厂向斜的交接部位。 (一)陈夏村背斜 分布在福山陈夏村刘武林场一线,核部地层由志留系下统高家边组组成,轴迹走向约为50,两翼地层正常,北西翼地层倾向北西约330,倾角25,南东翼(即陶家厂向斜的北西翼)地层倾向南东,产状150∠32,轴面向北西倾,倾角75左右,出露长度约17km。 (二)陶家厂向斜 含坝咀陶家厂一线,出露长度16.3km;核部地层由三叠系下统青龙组南陵湖段地层组成,向斜轴向约50,两翼地层正常,北西翼地层产状为140∠45,南东翼地层产状为320∠30,轴面向北西倾斜,产状为320∠55。查区位于陶家厂向斜的北西翼。 二、断裂 查区内断裂构造主要发育北西西向和北西向两组。简述如下 (一)北西西向断层 1、F7断层 位于Ⅱ矿段北部,断层出露长度约30m,走向73,近直立。断层北东盘为五通组灰黄色泥页岩,南西盘为高骊山组黄绿色页岩、褐色赤铁矿透镜体,断层上为角砾岩,浅灰黄色,砾石成分为灰岩,棱角状,粒径0.5-5cm,砾石扁平面倾向南,两端延伸不清,被残坡积物覆盖。 (二)北西向断层 2、F6断层 位于Ⅰ矿段西部,出露长度约70m,断层走向290,断面产状不清,断距达70m,断层两侧不同组地层沉走向相顶,岩石破碎。该断层为左行平移断层。 3、F8断层 位于Ⅱ矿段北东部,出露长度约100m,断层走向280,断面产状不清,断层移动方向为左行,断距大于100m,断层两侧不同组地层沉走向相顶,断层错距明显,节理裂隙发育,岩石破碎。该断层为左行平移断层。 唐庄矿区断层特征一览表 表3-1 断层 编号 长度(m) 产 状 性质 特 征 走 向 倾 向 倾 角 F6 70 290 不清 不清 左行 平移 断层两侧岩石破碎,两侧不同组地层沿走向相顶。 F7 30 73 不清 近直立 张扭性 断层带中见断层角砾,砾石扁平面倾向南。 F8 100 280 不清 不清 左行 平移 断层两侧岩石破碎,两侧不同组地层沿走向相顶,断层错距明显,节理裂隙发育。 第三节 岩浆岩 查区内岩浆岩不发育,未见有岩浆岩出露。 第四节 围岩蚀变 查区内岩石蚀变总体较弱,主要见以动力变质为主的围岩蚀变现象,表现为少量的硅化、碎裂岩化、大理岩化等。 第四章 矿体(层地质 由于矿体为浅海相成因的灰岩,以化学风化作用为主,氧化带主要多为风化彻底的粉质粘土夹砾石,已归入第四系下蜀组或芜湖组。因此,本报告矿体特征及质量评述主要为矿石原生带。 第一节 矿体(层特征 查区内共分布矿体2个,各分为两个矿段,编号分别为Ⅰ、Ⅱ矿段,Ⅰ矿段位于查区的南西部,面积约0.35km2,Ⅱ矿段位于查区的北东部,面积约0.47km2,范围拐点座标见表1-1。①号矿体赋存于石碳系上统黄龙组和船山组地层中;②号矿体赋存于二叠系下统栖霞组地层中。 一、矿层分布、形态、产状及赋存状态 1、Ⅰ号矿体 1矿段长289.5m,宽47.7112.5m,延深1850m,赋存标高为30 80m。Ⅱ矿段长511m,宽32.497.6m,延深160.5m,赋存标高为30 90.5m。 矿体总体走向40170,倾向130260,倾角3465之间。矿体属浅每相沉积成因,层状产出,矿体沿走向和倾向分布较稳定。区内无岩浆岩侵入和后期断裂对矿体破坏作用较小,易于岩层的对比和矿体的连接。 1矿段矿层位于矿区南西部,平面形态呈宽带状,中部较宽,两端较窄。矿层构造形态为单斜构造,呈层状产出。矿层两侧分别被第四系覆盖。矿层走向约54~170,倾向80~144,倾角为34~61,矿层倾角南西缓北东陡。 矿层赋存于石炭系上统黄龙组(C2h)、船山组(C2c)地层中,下部由灰白至深灰色厚层粗晶灰岩过度到微晶晶灰岩和生物碎屑灰岩,局部偶夹砂屑灰岩,上部为含藻团藻屑微晶灰岩、黑色泥晶灰岩。矿层底板为和州组白云岩质灰岩。 2矿段矿层位于矿区北东部,平面形态呈宽带状。矿层构造形态为单斜构造,呈层状产出。矿层走向约40~62,倾向130~152,倾角为34~65,矿层北东缓南西陡。 矿层赋存于石炭系中统黄龙组(C2h)、船山组(C2c)地层中。下部由灰白至深灰色厚层粗晶灰岩过度到微晶晶灰岩和生物碎屑灰岩,局部偶夹砂屑灰岩,上部为含藻团藻屑微晶灰岩、黑色泥晶灰岩。矿层底板为和州组白云岩质灰岩。 2、Ⅱ号矿体 1矿段长307.1m,宽18.180.2m,延深451.1m,赋存标高为30 81.1m。Ⅱ矿段长434.1m,宽1.977.1m,延深4.460.1m,赋存标高为34.4 90.1m。 矿体总体走向3050,倾向120140,倾角3559之间。矿体属浅每相沉积成因,层状产出,矿体沿走向和倾向分布较稳定。区内无岩浆岩侵入和后期断裂对矿体破坏作用较小,易于岩层的对比和矿体的连接。 1矿段矿层位于矿区南西部,平面形态呈宽带状,中部较宽,两端较窄。矿层构造形态为单斜构造,呈层状产出。矿层两侧分别被第四系覆盖。矿层走向约45~85,倾向135~175,倾角为45~59,矿层倾角南西陡北东缓。 矿层赋存于二叠系下统栖霞组(P1q)地层中,下部为灰至深灰色厚层微晶灰岩和生物碎屑灰岩,上部为灰至深灰色厚层含燧石结核灰岩。矿层底板为石炭船山组灰色厚层灰岩。 2矿段矿层位于矿区北东部,平面形态呈宽带状,南西稍窄。矿层构造形态为单斜构造,呈层状产出。矿层走向约45~50,倾向135~140,倾角为49~65,矿层两端缓中间陡。 矿层赋存于二叠系下统栖霞组(P1q)地层中。下部为灰至深灰色厚层微晶灰岩和生物碎屑灰岩,上部为灰至深灰色厚层含燧石结核灰岩。矿层底板为石炭船山组灰色厚层灰岩。 二、矿层规模 矿层总体规模是依据勘探线剖面上控制的走向长度、水平宽度、厚度和地面标高、开采底盘宽度。Ⅰ号矿体和Ⅱ号矿体的1、2矿段矿层总体规模如表4-1。连续矿层取厚度之和。 矿层总体规模一览表 表4-1 矿体 矿段 长度 m 水平宽度 m 厚度 m 出露标高 m 底盘宽度 m Ⅰ号 1矿段 163.7289.5 47.7112.5 36.560.8 48 80 4083.6 2矿段 235.3511 32.497.6 24.866.5 3190.5 4062.7 Ⅱ号 1矿段 288.6348.4 18.180.2 13.961.4 30 81.1 4079.5 2矿段 280.7440.7 1.977.1 1.559.1 34.490.1 4077.7 三、矿层长度 Ⅰ号矿体 1矿段矿层向南西延伸11′线外59.4米,北东延伸33′线外27.5米,长度289.5m,由11′、33′共2条勘探线控制。Ⅱ矿段矿层向南西延伸77′线外50.5米,北东延伸1111′线外58.9米,长度511m,由77′、99′、1111′共3条勘探线控制。 Ⅱ号矿体1矿段矿层向南西延伸11′线外59.4米,北东延伸33′线外27.5米,长度289.5m,由11′、33′共2条勘探线控制。2矿段矿层向南西延伸77′线外50.5米,北东延伸1111′线外58.9米,长度511m,由77′、99′、1111′共3条勘探线控制 四、矿层厚度 由于沉积环境的差异和受断层的影响,造成1、2矿段相同含矿层厚度,以及同一矿段的矿层在不同地段的厚度也不相同,因而只在剖面上量取最大厚度和最小厚度,并以此计算各矿段的矿层在勘探线上的厚度平均值、均方差及变化系数等。详见表4-2和表4-3。 1矿段勘探线上含矿层厚度一览表 表4-2 矿体 参 数 勘探线上矿层厚度(m) 平均值 m) 均方差 变化系数 () 11′ 33′ Ⅰ号 最小值 50.9 36.5 43.7 10.18 23.30 最大值 60.8 56.7 58.75 2.90 4.94 平均值 55.85 46.6 51.23 6.54 12.77 Ⅱ号 最小值 11.5 4.5 8 4.95 0.62 最大值 55.5 17.7 36.6 26.73 0.73 平均值 33.5 11.1 22.3 15.84 0.71 2矿段勘探线上含矿层厚度一览表 表4-3 矿体 参 数 勘探线上矿层厚度(m) 平均值 m) 均方差 变化系数 () 77′ 99′ 1111′ Ⅰ号 最小值 24.4 51.4 30.2 35.33 14.21 40.22 最大值 59.0 51.9 66.5 59.13 7.30 12.35 平均值 41.7 51.65 48.35 47.23 5.07 10.73 Ⅱ号 最小值 1.1 4.5 7.9 4.5 3.4 0.76 最大值 4.6 45.7 43.1 31.13 23.02 0.74 平均值 2.85 25.1 25.5 17.82 12.96 0.73 Ⅰ号矿体 1矿段含矿层平均厚度值的厚度变化系数为4.94~23.30。2矿段含矿层平均厚度值的厚度变化系数为12.35~40.22。 Ⅱ号矿体1矿段含矿层平均厚度值的厚度变化系数为4.94~23.30。2矿段含矿层平均厚度值的厚度变化系数为12.35~40.22。 Ⅰ号矿体和Ⅱ号矿体的1、2矿段矿层平均厚度值的变化系数说明本矿床厚度变化系数为稳定类型。 五、矿层地表出露宽度 由于受构造、风化剥蚀和矿层自身产状变化的影响,同一矿层在不同地段出露地表的水平宽度不尽相等,详见表4-4。1矿段在勘探线上出露宽度47.6m~64.7m,出露宽度变化系数在21.53;2矿段在勘探线上出露宽度32.2m~86.6m,99′线最宽,出露宽度变化系数界于55.80。两矿段均在勘探线之间水平宽度最大。 勘探线上矿层水平宽度一览表 表4-4 各勘探线上矿层出露宽度(m) Ⅰ号矿体 矿段 1矿段勘探线 矿段 2矿段勘探线 11′ 33′ 77′ 99′ 1111′ 1矿段 64.7 47.6 2矿段 32.2 86.6 39.7 Ⅱ号矿体 矿段 1矿段勘探线 矿段 2矿段勘探线 11′ 33′ 77′ 99′ 1111′ 1矿段 50.2 20.9 2矿段 4.1 76.1 42.4 六、矿层出露标高 1矿段矿层出露地表标高介于48~80m之间,11′与勘探线之间矿层最高;2矿段矿层出露标高介于35~90.5m之间,99′线矿层最高。各矿层出露标高详见表4-5。总之,矿层出露标高随地形起伏而变化。矿床出露标高在+31~+90.5m之间。 勘探线上矿层出露标高一览表 表4-5 各勘探线上矿层出露宽度(m) Ⅰ号矿体 1矿段 1矿段勘探线 2矿段 2矿段勘探线 11′ 33′ 77′ 99′ 1111′ 最低 49 46 最低 31 66 47.5 最高 62 48 最高 33.5 90 56.5 Ⅱ号矿体 1矿段 1矿段勘探线 2矿段 2矿段勘探线 11′ 33′ 77′ 99′ 1111′ 最低 62 44 最低 33.5 65 56.5 最高 71.8 46 最高 33.6 89.8 64.2 七、矿层底界标高 1、2矿段矿层底界标高均在30m。 八、采场最终底盘宽度 1矿段矿层在勘探线上最终底盘宽度40m~50.5m;2矿段矿层在勘探线上最终底盘宽度40m~95m。各勘探线各矿层底盘宽度详见表4-6。 最终底盘宽度一览表 表4-6 各勘探线上矿层底盘宽度(m) Ⅰ号矿体 1矿段勘探线 2矿段勘探线 11′ 33′ 77′ 99′ 1111′ 50.5 40 40 51.9 40 Ⅱ号矿体 1矿段勘探线 2矿段勘探线 11′ 33′ 77′ 99′ 1111′ 50 40 40 95 42.7 第二节 矿石质量 一、矿石结构 矿石结构主要为微晶结构、泥晶结构、粒屑结构、粗晶结构等。 微晶结构为区内矿石的主要结构。主要由微晶方解石构成,呈微晶状,彼此镶嵌,晶粒大小多在0.01~0.05mm之间;其中分布有一些白云石,系交代方解石而成,粒度在0.01~0.03mm之间;含少量生物碎屑,和极少量石英微粒。 泥晶结构主要由泥晶方解石构成,呈泥晶状,彼此镶嵌,粒度小于0.01mm;其中分布有一些白云石,系交代方解石而成,粒度在0.01mm左右;含较多的生物碎屑。其次含少量自生石英、泥质、沥青质。 生物碎屑结构主要生物碎屑有藻类、海百合茎、珊瑚、介形虫、有孔虫,其他可见腕足、瓣鳃、蜓类。所有生物碎屑内部均为微晶泥晶方解石充填。生物碎屑大小不一,形状各异,分布和含量也极不均匀。一般含量在5-20%间,局部可达30%。 粗晶结构黄龙组下段特有的矿石结构。以他形-半自形粗晶方解石为主、少量巨晶方解石彼此镶嵌构成,晶隙中有少量铁泥质充填。巨晶、粗晶方解石含量大于98%,晶粒多在3-6mm间,少数大于6mm。 藻团藻屑结构藻团藻屑结构仅发育于船山组顶部,由钙质围绕藻质核心滚动、加积而成。藻团一般呈椭圆形,少数扁形,成份均为泥微晶方解石,最外层为极细的暗色色壳包围,可见藻丝状体。藻团大小1-5mm,个别大者可达8mm。藻屑为藻团的不完整体,与藻团相伴产出。藻团藻屑在船山组顶部呈层状、带状和团块状分布,密集处含量可达80,一般含量在30-60间,藻团与藻屑约各占一半。 二、矿石构造 矿石构造主要有厚层状构造,中厚层状构造、中薄层状构造、少量巨厚层块状构造、缝合线构造、似角砾状构造、网脉状构造等。 三、矿石矿物成分 矿石中矿物成分简单,以方解石为主,含量在90以上,其次有少量白云石、泥质、炭质、沥青质、铁质、石英等。现将上述主要矿物特征分述如下 方解石是矿石中的主要有益组份,呈它形、半自形晶粒状,局部为重结晶体。粒径0.005~0.04mm,以0.008~0.02mm居多,多属微晶级,部分泥晶级,彼此紧密镶嵌。不同矿石类型中方解石晶粒大小略有差异。在黄龙组下段(C1hn1)地层中,部分方解石呈粗晶2~0.5mm;还可见巨晶,一般在2~5mm间,最大可达8mm,呈他形不规则状。 白云石矿石中的有害组份,不均匀分布,含量甚微,一般低于1%。白云石呈自形-半自形菱面体不均匀分布于岩石中,晶粒状,粒径一般在0.01~0.03mm之间。 泥质、炭质、铁质黄龙组、船山组中总体含量较少,分布不均匀,一般呈填隙物分布于岩石裂隙中。 石英黄龙组、船山组灰岩中含量极少,偶见自生石英微粒。 四、矿石化学成分 Ⅰ号矿体矿石的化学成分有用组分为CaO,有害组分成分为MgO、SiO2。CaO含量一般在52.55-55.80,MgO在 0.11-0.78,SiO2在0.13-1.88。 Ⅱ号矿体作为建筑石料用灰岩对矿石的化学成分无具体要求。 按照熔剂用灰岩勘查规范要求,地表勘探线剖面和钻孔均连续采集样品,对矿石主要组分有益组分CaO和主要有害组份MgO进行了分析。全矿床共采集基本分析样品286个,样品控制厚度大多数在2米内,并且按照控制厚度不大于16米的原则全部进行了组合分析,组合样品为93个。基本查明矿石主要组分及变化特征,该矿床平均品位CaO54.92,MgO0.26, SiO20.94、Al2O30.51、Fe2O30.44、S0.01、P0.010、LOI41.53。各矿段化学成分特征见表4-7。 Ⅰ号矿体矿层化学成分特征一览表 表4-7 矿段 化 学 成 份 含 量() 成分 CaO MgO SiO2 Al2O3 Fe2O3 S P LOI 1矿段 含量区间 52.55 55.77 0.14 0.78 0.19 1.95 0.08 2.10 0.19 1.75 0.006 0.140 0.001 0.069 35.31 43.54 加权平均 54.60 0.28 1.06 0.60 0.45 0.02 0.007 42.36 变化系数 1.50 42.64 47.22 0.84 0.66 1.12 1.36 0.04 1矿段加权平均值 54.60 0.28 1.06 0.60 0.45 0.02 0.007 42.36 2矿段 含量区间 53.33 55.90 0.09 0.67 0.04 1.97 0.04 19.33 0.07 8.06 0.004 1.790 0.001 0.172 2.42 43.90 加权平均 55.16 0.25 0.85 0.44 0.44 0.01 0.012 40.91 变化系数 1.19 41.17 106.73 2.32 1.78 4.13 1.65 0.27 2矿段加权平均值 55.16 0.25 0.85 0.44 0.44 0.01 0.012 40.91 矿床加权平均值 54.92 0.26 0.94 0.51 0.44 0.01 0.010 41.53 Ⅰ号矿体1矿段33′线主要组分含量曲线图 图4-1 Ⅰ号矿体1矿段和2矿段矿层同属黄龙组、船山组灰岩,基本成分相近,详见表4-7和图4-1、图4-2。1矿段矿层主要组分含量CaO 52.55~55.77%,平均54.60%,变化系数为1.50%,含量稳定;MgO 0.14~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