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大青山铁矿详查报告.doc

返回 相似 举报
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大青山铁矿详查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大青山铁矿详查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大青山铁矿详查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大青山铁矿详查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大青山铁矿详查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 大青山铁矿详查报告 (报告正文、附件) 辽宁省冶金地质勘查局地质勘查研究院 二OO七年十月 65 项目承担单位辽宁省冶金地质勘查局地质勘查研究院 院 长苏 建 江 总工程师任 群 智 项目负责人王 国 强 报告编写人王 国 强 赵 登 科 杨 志 辽 安 云 海 方 明 苗 介 内容提要 辽宁省冶金地质勘查局地质勘查研究受赤峰千山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委托,对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大青山铁矿进行地质勘查工作。本次工作于2006年10月15日开始野外施工,2007年9月27日结束野外工作。 大青山铁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东130km,敖汉旗东约60km,行政区划隶属于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宝国吐乡小范家杖子村管辖,交通方便。 本区处于华北地台,内蒙地轴,建平台隆东段,老虎山穹断束的东北部。太古宙花岗岩~绿岩地体作为本区的沉积基底,基底断陷盆地中断续沉积了古生界至新生界沉积岩系,构成沉积盖层。矿体为隐伏矿体,产于太古界建平群小塔子沟组地层中,为沉积变质型铁矿“鞍山式”铁矿。 矿体呈层状产出,连续性很好,两主矿体Fe1、Fe2控制延长1000m,控制最大延深分别为180m、420m,矿体平均厚8.32m、13.38m,产状较稳定,厚度变化小,品位变化均匀。 本次勘查工作,投入钻探工程4578.43m,基本查明了矿体的形态、规模、产状、矿石质量以及开采技术条件,共获得工业矿低品位矿(332)(333)铁矿石资源量1090.9万吨,其中工业矿石(332)(333)资源量1039.3万吨, 低品位矿石(333)资源量51.6万吨。在工业矿中(332)类资源量为325.6万吨,占工业矿资源量的31.33。 另外,在该矿区侏罗系地层中赋存有丰富的油页岩矿产资源,本次工作预测矿权区内油页岩远景资源量为8.19亿吨。 矿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环境地质条件简单,未来矿山开发建设条件总体较好,是一处适宜于井下开采的矿山。 目 录 1绪论1 1.1 工作目的和任务1 1.2 位置、交通1 1.3 自然地理及经济概况2 1.4 以往地质工作评述3 1.5 本次工作概况4 2区域地质概况6 2.1 地层7 2.2 构造8 2.3 岩浆岩9 2.4 矿产10 3 矿区地质特征10 3.1 地层10 3.2 构造14 3.3 岩浆岩14 3.4 变质作用14 3.5 矿区地球物理特征15 4 矿床地质16 4.1 矿体特征16 4.2 矿石质量特征17 4.3 矿体围岩和夹石22 4.4 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22 5 矿石加工技术性能23 5.1 矿石粒度特征23 5.2 铁矿石物相分析27 5.3 选矿实验28 6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29 6.1 矿床地貌、气温与降水30 6.2 矿床水文地质条件30 6.3 矿床工程地质条件35 6.4 矿床环境地质条件37 6.5 矿床水文、工程、环境地质综合评价37 7勘查工作及其质量评述38 7.1 勘查方法及工程布置38 7.2 勘查工程质量评述39 7.3 物探工作及其质量评述43 7.4 水文、工程、环境地质工作及其质量评述51 7.5 采样、加工、化验工作及质量评述53 8 资源量估算56 8.1 资源量估算的工业指标56 8.2 资源量估算方法的选择及依据56 8.3 资源量估算主要参数的确定57 8.4 矿体的圈定原则59 8.5 资源量类别的确定60 8.6 资源量估算结果60 8.7 资源量估算的可靠性61 8.8 油页岩矿产资源量的估算61 8.9 有关资源量估算中需要说明的问题63 9 矿床经济技术概略研究63 9.1 我国铁矿资源形势63 9.2 铁矿市场概况64 9.3 矿床开发建设条件64 9.4 矿山建设与经营方案65 10 结论65 10.1 矿床的基本特征65 10.2 矿床控制程度66 10.3 工作成果66 10.4 对今后地质工作的建议及存在的问题67 附 图 目 录 顺序号 图号 名 称 比例尺 1 1 交通位置图 1550000 2 2 内蒙古敖汉旗大青山一带区域地质图 150000 3 3 内蒙古敖汉旗大青山铁矿实际材料图 110000 4 4 内蒙古敖汉旗大青山铁矿地形地质图 110000 5 5 内蒙古敖汉旗大青山铁矿地质物探综合平面图 15000 6 6 内蒙古敖汉旗大青山铁矿地形地质图 12000 7 6 内蒙古敖汉旗大青山铁矿地形地质图 12000 8 7 大青山铁矿0m标高水平切面图 12000 9 8 大青山铁矿-100m标高水平切面图 12000 10 9 大青山铁矿13 线地质磁法综合剖面图 11000 11 10 大青山铁矿15 线地质磁法综合剖面图 11000 12 11 大青山铁矿17 线地质磁法综合剖面图 11000 13 12 大青山铁矿19 线地质磁法综合剖面图 11000 14 13 大青山铁矿Fe1号矿体垂直纵投影图 12000 15 14 大青山铁矿Fe2号矿体垂直纵投影图 12000 16 15 大青山铁矿17线 ZK1钻孔柱状图 1500 17 16 大青山铁矿15线 ZK2钻孔柱状图 15000 18 17 大青山铁矿磁法△ Z 等值线平面图 15000 19 18 大青山铁矿磁法△ Z 剖面平面图 15000 20 19 大青山铁矿ZK1钻孔三分量磁测图 11000 21 20 大青山铁矿ZK3钻孔三分量磁测图 11000 22 21 大青山铁矿ZK4钻孔三分量磁测图 11000 23 22 大青山铁矿ZK9钻孔三分量磁测图 11000 24 23 大青山铁矿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图 110000 25 24 大青山铁矿17线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剖面图 12000 26 25 大青山铁矿部分钻孔岩石质量指标(RQD)柱状图 12000 附 表 目 录 一、样品分析成果表 二、品位、厚度计算表 三、资源量估算成果表 四、测量成果表 五、勘探工程地质成果表 六、水文地质成果表 附 件 附件一 内蒙古敖汉旗大青山铁矿勘查许可证 附件二 地质矿产勘查资格证 附件三 油页岩质量检验报告 1绪论 1.1 工作目的和任务 辽宁省冶金地质勘查局地质勘查研究院受赤峰千山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委托,对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大青山铁矿进行地质勘查工作。目的是通过开展全面的地质测量、物探磁法测量,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以及钻探工程等,基本查明矿区内铁矿体的赋存状态、矿石质量特征、矿床开采技术条件以及矿石选(冶)加工技术条件等,为矿山下一步工作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具体任务是首先进行1/万地质测量工作,初步掌握大青山铁矿区的成矿地质条件、成矿远景及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采用1/2千地质测量及地形测量,磁法剖面测量以及钻探等勘查工程,基本查明矿体的形态、规模、产状、埋深及矿石质量等特征,同时基本查明矿床的开采技术条件及矿石选(冶)加工技术条件,探求(332)(333)类铁矿资源量,提交地质报告及相应图件。 1.2 位置、交通 大青山铁矿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东130km,敖汉旗东约60km,行政区划隶属于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宝国吐乡小范家杖子村管辖。矿区内有村级土路通过,并与白塔子乡~北票市公路相连,交通较方便,勘查区地理坐标见表1-1。 表1-1 勘查区地理坐标 点 号 东 经 北 纬 点 号 东 经 北 纬 1 12048′30″ 4215′00″ 5 12050′00″ 4213′45″ 2 12050′30″ 4215′00″ 6 12049′15″ 4213′15″ 3 12050′30″ 4214′15″ 7 12049′15″ 4213′30″ 4 12050′00″ 4214′15″ 8 12048′30″ 4213′30″ 勘查区拐点直角坐标见表1-2。 表1-2 勘查区拐点直角坐标 点号 X Y 点号 X Y 1 4679804.869 40566709.587 5 4677510.557 40568795.412 2 4679831.504 40569460.516 6 4677500.544 40567763.474 3 4678442.990 40569474.230 7 4677037.708 40567767.930 4 4678436.231 40568786.362 8 4677027.847 40566735.924 勘查区面积为6.20km2。 本次资源量估算范围见表1-3。 表1-3 资源量估算范围拐点坐标 点号 X Y 点号 X Y 1 4678440.000 40567400.000 3 4678990.000 40568400.000 2 4679260.000 40568000.000 4 4678160.000 40567800.000 矿区范围内地面最低标高为302.0m,最高标高362.3m,矿体为隐伏矿体,埋深为200m。本次资源量估算最低标高-270 m,最高标高166 m。 1.3 自然地理及经济概况 1.3.1 地貌 普查区位于低山丘陵地貌区,最高海拔标高362.3m,最低为302.0m,相对比高为60.3m。测区西北高东南低,坡度一般在25之间,地势平缓,以耕地为主,植被不发育,局部山坡有杨树等经济林,为人工种植的森林区。表土层厚一般在0.20~38.0m间,多为黄土沉积,冲沟发育。 1.3.2 河流 区内水系不发育,仅在矿区东面有一条季节性小河,常年枯水,雨季偶见洪水流过。水流由北向南东流入黑城子河。 1.3.3 气候 本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年平均气温8.2℃,最高气温是7月,平均气温为24.7℃,最高为40.7℃;最低气温是1月,平均气温-11.1℃,最低为-26.6℃。 本区多季风,最多为西北风,全年初春季风力最大,平均风速56m/s,秋季次之,平均为34m/s,夏季和冬季最小,平均为23m/s,风力最大可达79级。 该区比较干旱,蒸发量大于降雨量,年平均降水量为481.5mm,夏季降水量为180200mm,暴雨往往出现在78月。 本区土壤开始冻结日期一般为每年的10月1116日,土壤化通日一般为每年的4月1621日。最大冻土深度为80135cm,无霜期150天左右,年平均日照2861小时左右。 1.3.4 经济概况 该区经济比较落后,以农业为主。粮食作物为玉米、高粱、谷子、荞麦。经济作物有大枣、辣椒、山杏仁等。工业不发达,以小型的采掘业为主。区内电力及劳动力资源较充足。 1.4 以往地质工作评述 1958年内蒙地质局王家营地质队,对包括本区在内的内蒙昭盟南部杨树沟一带油页岩开展了普查工作,完成1/5万地质测量379km2,1/5千地质测量36km2,槽探2038m3,钻探3954m,提交油页岩储量C1级11150.6万吨,C2级12687.8万吨,总计油页岩储量C1+C2级23838.4万吨。 1967年,内蒙古自治区地质局第二区测队在本区进行120区测工作,对本区地质、构造及矿产进行了全面的综合研究,为普查找矿提供基础资料。 1973年,国家计委地质局航空物探大队901队,对辽宁西部地区进行1/5万航空物探测量工作,并提交了辽宁西部地区航空物探结果报告,取得了丰富的地质成果。 2006年,我院委托中国冶勘总局地球物理研究院航空物探大队对赤峰地区进行了1/2.5万航空磁法测量,为地面磁测提供了物探依据。 2006年9月,我院对该区的C73-12航磁异常进行地面检查,确认该异常是存在的,并且推断可能是由隐伏铁矿引起。 1.5 本次工作概况 本次普查工作于2006年10月15日开始野外施工,2007年9月27日结束野外工作,2007年9月27日~2007年10月30日为室内资料整理及详查报告编写阶段,本次工作完成的主要实物工作量见表1-4。 表1-4 完成的主要实物工作量统计表 名 称 单 位 工作量 备 注 控制测量 点 39 (D级2、E级37) 12千地形测量 km2 6.2 11万地质测量 km2 20 12千地质简测 km2 6.2 11万磁法测量 km2 4.85 实测(2525个点) 11万水工环综合测绘 km2 12 重点放在测区范围 12千磁法精测剖面 km 6 实测(630个点) 三分量磁测井 m 2273.10 (4个孔、点距5m) 钻探工程 m 4578.43 (9个孔) 水文地质钻探 m/孔 1201/2 ZK1、ZK2(地质孔兼做) 钻孔工程地质编录 m/孔 1426.13/3 ZK6、ZK7、ZK8 涌水试验 台班/孔 2/2 ZK1、ZK7 矿芯全芯采样 件 172 油页岩劈芯采样 件 80 普通分析 件 172 分析TFe、mFe 含油率分析 件 80 内验分析 件 30 外验分析 件 15 矿石光谱分析 件 2 矿石全分析 件 4 物相分析 件 24 粒度分析 件 14 组合分析 件 8 岩矿鉴定 件 38 小体重、湿度、孔隙度 件 22 (含TFe、mFe) 水质全分析 件 7 调查区民井 岩石力学性质测试 件 15 通过本次普查工作,基本查明了矿区内铁矿体的形态、规模、产状、矿石质量以及开采技术条件,共获得工业矿低品位矿(332)(333)铁矿石资源量总计1090.9万吨,其中工业矿石(332)(333)资源量1039.3万吨, 低品位矿石(333)资源量51.6万吨,低品位矿石仅占总资源量的4.73%。 另外,在矿区建平群小塔子沟组上覆的侏罗系地层中赋存有丰富的油页岩矿产资源,本次工作通过对ZK2钻孔采样分析,预测勘查区内油页岩远景资源量为8.19亿吨。 参加野外工作的技术人员有项目负责人地质工程师王国强;地质工程师赵登科、徐大波、任传龙、地质助理工程师鞠振南,地质工梅显露;物探工程师杨志辽、张文良、安云海;测量工程师姜春成,王鹏、测工王铁成;水文工程师娄兴刚、助理工程师苗介等。岩矿鉴定及矿石粒度测定由地质工程师洪学宽、李忠满、王艳平完成。参加报告编制的人员有王国强、赵登科、杨志辽、王鹏、安云海、苗介、方明、鞠振南。报告主编人王国强。 2区域地质概况 本区处于华北地台,内蒙地轴,建平台隆东段,老虎山穹断束的东北部。太古宙花岗岩~绿岩地体作为本区的沉积基底,基底断陷盆地中断续沉积了古生界至新生界沉积岩系,构成沉积盖层。 2.1 地层 区域出露的地层主要有太古界建平群、古生界石炭系、中生界侏罗系、白垩系以及第四系。以太古界建平群地层最为发育,现由老至新叙述如下 2.1.1太古界建平群(Ara) 建平群地层与铁矿关系较为密切,为容矿地层,依据其变质岩石组合、岩石特征、矿物成分及原岩建造可分为瓦子峪、大营子组和小塔子组,瓦子峪组在本区没有出露。 小塔子组(Ara1)主要分布于以克洛弯~发来甸子一线为界的东南部的广大地区,其岩性为黑云花岗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片麻岩、斜长角闪岩、大理岩夹磁铁石英岩、含铁石英岩等。 大营子组(Ara2)主要分布于区域中部的白塔子~北广福营子一带,其岩性为白云石石英大理岩、石英岩、硅质条带大理岩夹变粒岩、片麻岩等。 2.1.2古生界石炭系(C) 石炭系仅分布于区域西北部的兴隆洼,出露面积较小,为石炭系中统家道沟组。 家道沟组(C2j)岩性主要为硬砂岩、砂板岩、石灰岩等。石灰岩多变质形成结晶灰岩。 2.1.3中生界侏罗系(J) 主要分布于区域的房身~发来甸子一带以及区域的东部地区,其中房身~发来甸子一带的中生界侏罗系地层,沿北东向构造呈带状断续出露,东部出露的面积较大,均为侏罗系九佛堂组。北票组仅在区域的东南角小面积出露。 北票组(J1b)岩性主要为砂岩、粉砂岩夹煤层。 九佛堂组(J3jf)岩性主要为页岩、砾岩、砂岩、粉砂岩、夹油页岩,局部可见凝灰岩。 2.1.4中生界白垩系(K) 主要分布于区域的西北角兴隆洼一带,另外在区域的北部及东部也有小面积的出露,自下而上可分为大凌河组、孙家湾组。 大凌河组(K1d)岩性主要为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凝灰角砾岩、火山集块岩。 孙家湾组(K1s)岩性主要为砂砾岩类、薄煤层、杂色砾岩、砂岩、半胶结砾岩及页岩等。 2.1.5新生界第四系(Q) 第四系上更新统(Q3)主要为粉砂土、黄土状亚砂土、粘土、亚粘土等。主要分布于山间坡地,山前平原、山间凹陷、沟谷、低洼地带,不整合覆盖于下伏地层之上。 第四系全新统(Q4);主要岩性为冲积、洪积的细砂土、细砾、砾石等,分选性较差。主要分布在河床及河道地带。 2.2 构造 本区处于内蒙地轴、建平台隆东段,老虎山穹断束的东北部。区域北部的北东向赤峰~开源大断裂是华北地台和内蒙华力西褶皱带两大构造单元的天然分界;南部的北票~承德深大断裂是内蒙地轴和燕辽沉降带两大构造单元的分界。它们对本区构造的发育起着控制作用,老虎山穹断束是由片麻岩类及少量的石英岩、大理岩组成的近东西构造单元,岩石线理发育,经受多期次地壳运动和构造活动的叠加,形成了一系列北东向的压扭性断裂构造及北西向的张性断裂系统。 2.2.1 褶皱构造 位于测区的南部,西起房身,东至北广富营子,褶皱核部位于白塔子一带,为一走向近东西的倒转向斜,两翼岩层均向北北西向倾斜,北翼倒转,褶皱核部有大理岩和石英岩出露,挤压饶曲强烈,并伴有海西期的中酸性岩体侵入。 2.2.2断裂构造 区域断裂构造不发育,主要有北东向和北西向二组构造。其中北东向断裂构造主要发育在区域的中部,主要有F1和F2断裂,该组构造是在继承基底构造的基础上发育起来的,形成时代较早,断裂规模较大,为压扭性构造,具多期次活动的特点,它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区内岩浆岩的分布和断陷盆地的范围以及中生界地层的沉积;北西向断裂构造次之,形成时代晚一些,规模较小,是北东向断裂构造的次一级派生构造,为一系列张性断裂构造。 2.3 岩浆岩 区域内岩浆岩活动强烈,出露广泛,侵入时代以华力西晚期及燕山期为主。 华力西晚期侵入岩主要为花岗杂岩体(γ43b)及白岗质钾长及二长花岗岩 (γ43c)。其中花岗杂岩体(γ43b)规模较大,呈岩基产出,主要分布于区域的中部~北部,受区域断裂构造控制,沿45方向呈带状展布,岩性为二长花岗岩、斜长花岗岩、白岗质花岗岩及花岗闪长岩。白岗质钾长及二长花岗岩(γ43c)规模较小,呈岩株侵入,仅在区域的西部小面积出露。 燕山期侵入岩主要为闪长杂岩体(δ52a)和普通花岗岩、石英二长岩体(γ52a)。闪长杂岩体(δ52a)岩性主要为闪长岩、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及闪长斑岩等,呈岩株产出,主要零星分布于白塔子~北广富营子一带,在其它地区 也有零星分布;普通花岗岩、石英二长岩体(γ52a)主要岩性为黑云母花岗岩、普通花岗岩、黑云角闪石英二长岩,呈岩侏产出,主要分布于北广富营子一带。 区内岩脉发育,由于受区域构造控制多呈北东向展布,平行产出,主要有花岗斑岩、石英斑岩、伟晶岩及闪长岩脉等。 2.4 矿产 区域内主要矿产是沉积变质的“鞍山式”铁矿,赋存于建平群小塔子沟组地层中,多为小型铁矿和矿点。此外尚有油页岩及金矿点等。 3 矿区地质特征 工作区位于房身~发来甸子沉积盆地的中部,房身~发来甸子沉积盆地为地台内陆断陷沉积盆地,太古宙花岗岩~绿岩地体作为本区的沉积基底,侏罗系九佛堂组及第四系为沉积盖层。 3.1 地层 矿区内出露的地层简单,大面积出露的为新生界第四系(Q)上更新统(Q3)及全新统(Q4),仅在矿区的南部出露小面积的侏罗系九佛堂组(J3jf)及太古界建平群小塔子沟组(Ara1),现由老到新分述如下 3.1.1太古界建平群小塔子沟组(Ara1) 建平群小塔子沟组是铁矿体的含矿层位,地层总体走向35、倾向北西、倾角50~65,其岩性为黑云花岗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磁铁石英岩及含铁石英岩等。 黑云花岗片麻岩产于矿体的上盘。鳞片粒状变晶结构,片麻状构造。矿物成份钾长石45,石英25,黑云母25,含少量斜长石、磁铁矿。钾长石(条纹长石)它形粒状,粒度0.35~1.5mm,具碳酸盐(方解石)化。石英它形粒状,粒度0.1~1.5mm。黑云母叶片状集合体,集合体粒度0.5~2mm,仅有少量残留,大部分已绿泥石化。斜长石(更长石)它形粒状,粒度0.5mm左右。磁铁矿显微粒状不均匀分布,粒度0.035~0.15mm。 黑云斜长片麻岩为近矿围岩。鳞片粒状变晶结构,片麻状构造。矿物成份斜长石55,石英20,黑云母20,含少量石榴石、磁铁矿。斜长石以更长石为主,它形粒状,粒度0.3~1mm,有弱的绢云母化。石英它形粒状,粒度0.1~0.7mm。黑云母叶片状集合体,叶片长0.2~0.7mm,仅有少量残留,大部分已绿泥石化。石榴石圆粒状,粒度0.2~0.7mm,已绿泥石化,内部有磁铁矿包裹物。磁铁矿半自形~它形粒状不均匀分布,粒度0.003~0.2mm。 斜长角闪岩多呈透镜状,产于矿体上、下盘围岩中。粒柱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根据矿物组合可分为斜长角闪岩和含石英斜长角闪岩。主要矿物成份为角闪石和斜长石,含少量黑云母、钾长石。有的含有石英、碳酸盐矿物和铁质氧化物。角闪石含量一般在50~80之间,斜长石含量在30~50之间。斜长石以中基性斜长石为主,有少量更长石,自形-半自形板条状或半自形-它形板粒状,柱长一般0.2~2mm,粒度0.15~1mm;角闪石呈半自形柱状或粒状,柱长0.35~2mm。 磁铁石英岩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份石英55,磁铁矿30,微晶石英、绿泥石、碳酸盐(白云石)三者集合体组成团粒15。石英它形粒状,粒度0.1~1mm。磁铁矿它形粒状,粒度以0.1~1mm为主,含少量粒度小于0.035mm微细粒磁铁矿。粒度大于0.1mm磁铁矿主要分布在粒间;小于0.035mm微细粒磁铁矿包裹在石英或微晶石英、绿泥石、白云石集合体团粒内。微晶石英、绿泥石、白云石团粒为交代生成物,保持原矿物晶体轮廓,但原矿物成份已消失。据晶体轮廓判断原矿物可能为黑云母和石榴石,其粒度0.3~1mm。 含铁石英岩粒状变晶结构,不规则条带状构造。矿物成份石英70,磁铁矿10,绿泥石10,碳酸盐矿物5,石英有两种,一种原岩石英,它形粒状,粒度0.05~1.5mm;另一种为交代生成的石英,显微粒状集合体同绿泥石、白云石集合体伴生。磁铁矿它形粒状,粒度0.07~1.5mm,主要填隙在石英粒间。磁铁矿和绿泥石、白云石集合体定向填隙在石英粒间,与石英形成不规则灰与黑相间条带状。 3.1.2侏罗系九佛堂组(J3jf) 为第四系的下伏地层,该组地层与基底建平群小塔子沟组呈不整合接触关系。根据工作区9个钻孔控制表明,最薄 为129.18m,最深为261.96m, 平均厚203.22m。岩层总体走向35左右,倾向北西,倾角10~35。岩性为黑灰色页岩、油页岩、砂岩及砾岩。 黑灰色页岩泥质结构,页理构造。矿物成分以粘土矿物水云母为主,其次为有机质,含少量的黄铁矿、方解石、沥青。粘土矿物水云母细小鳞片状,黄铁矿呈星点状分布,晶型完整。方解石呈细粒状分布。沥青黑色可燃。 油页岩黑灰色~黑褐色,泥质结构,微细层理构造。矿物成分以粘土矿物水云母、有机质为主,次含少量的沥青。粘土矿物水云母呈细小鳞片状同有机质均匀细密混合分布,沥青呈细小颗粒团块状分布。局部裂隙中可见黑褐色油质,偶呈黄色透明状分布。 砂岩黄白色,砂质结构,层理构造。砂粒一般在1~3mm之间,分选性较好,磨圆度一般。胶结物为钙质、硅质等,胶结较疏松。 底(角)砾岩粒状变晶结构,砾状构造。矿物成份砾石由石英岩粒状集合体、泥化长英质粒状集合体组成,含量70。砾石呈浑圆粒状,粒度1.5~3.5mm,有再破碎现象,沿破碎裂隙有晚期碳酸盐(方解石)细脉充填,脉宽0.1~0.5mm,脉壁平直。胶结物为方解石、绿泥石,含量30。 3.1.3第四系(Q) 区内绝大部分被第四系上更新统覆盖(Q3)根据工作区7个钻孔控制,最浅为32.11m,最厚为38.00m, 平均厚35.00m。主要为粉砂土、黄土状亚砂土、粘土、亚粘土等。局部可见古河道堆积的砾石层,垂直节理发育,含钙质结核,不整合覆盖于下伏侏罗系九佛堂沉积地层之上。 第四系上全新统(Q4)覆盖于第四系上更新统之上,主要岩性为洪积、冲积的亚砂土、砂土、细砂土、细砾、砾石等沉积物。分布于矿区东部的河床及河道地带,厚度1~3m不等。 3.2 构造 3.2.1、褶皱构造 矿区范围内褶皱构造以单斜岩层构造为主,沉积盖层侏罗系九佛堂组地层呈单斜产出,根据钻孔及地表推测其走向35左右,倾向北西,倾角15~35,同下伏建平群小塔子沟组地层地表呈断层接触,深部呈不整合接触。 基底建平群小塔子沟组地层呈单斜产出,走向35左右,倾向北西,倾角50~65。建平群小塔子沟组岩层层间褶曲发育,揉皱现象普遍,局部因为脆性变形使有的条带不连续。 3.2.2、断裂构造 矿区内断裂构造不发育,仅在矿区的南部出露有 一条北东向断层F2,该断裂在区域上规模较大,在矿区出露长约150m,走向55,倾向北西,倾角65。该断裂是在基底构造的基础上发育起来的,具多期次活动的特点,区域上该断裂控制着房身~发来甸子沉积盆地分布范围的南部边界。 3.3 岩浆岩 矿区内岩浆岩不发育,仅见少量的闪长岩脉及花岗岩脉,多沿片麻理充填。 3.4 变质作用 矿区内变质作用主要为区域变质作用,其原岩属滨海或浅海相泥质砂岩,泥质、钙质或砂质泥岩夹复矿砂岩沉积以及基性超基性火山岩喷发岩组成的地槽建造,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发生重结晶,形成建平群小塔子沟组片麻岩类的黑云斜长片麻岩、黑云母花岗片麻岩、斜长角闪岩、磁铁石英岩、含铁石英岩等变质岩石组合。变质相属绿片岩低角闪岩相。 3.5 矿区地球物理特征 测区大部分地区被第四系所覆盖,岩石磁参数借鉴1973~1974年辽西地区航空物探报告书中地面磁测物性资料,作为本次矿区地球物理特征解释依据,辽西地区地面磁测物性资料见下表3-1。 表3-1 岩(矿)石磁参数统计表 岩矿名称 磁化率 K10-64πSI 余磁强度Jr10-3A/M 变化范围 变化范围 磁铁石英岩 27800~429000 4280~131000 凝灰岩 0~260 0~680 火山碎屑岩 160~6000 600~13400 混合花岗岩 1120~1485 350~710 花岗岩 弱磁或无磁 无磁 黑云花岗片麻岩 2130~7300 160~1500 黑云斜长片麻岩 1440~4380 160~1500 黑云斜长角闪片麻岩 6102~10700 1900~4900 含铁石英砂岩 1176~8476 415~580 含铁砂岩 770~4830 300~4200 片麻岩 1230~6950 589~60 花岗斑岩 2380~3740 130~330 安山岩 378~5260 20~9050 紫色安山岩 5400 240 灰绿色安山岩 2500 3370 玄武岩 2460~7380 200~11200 玄武安山岩 435~5200 127~12240 黑色凝灰岩 1580~3700 1480~9450 变质火山岩 3330~7610 416~1380 J3t火山岩一般 500~1000 350~710 由表分析 ①磁铁石英岩磁性最强,磁化率一般K为0.066(4πSI),余磁Jr为27.7 A/M。因此在一般情况下,呈现明显较规律的局部异常。 ②火山岩中的安山岩、玄武岩具有较强的磁性,磁化率一般K为0.0005~0.0074(4πSI) ,余磁 Jr为0. 127~1.8(A/M),其异常特点,正负异常变化急剧,呈锯齿状,形成干扰异常。 ③建平群小塔子沟组片麻岩类均属弱磁性,磁性较均匀,磁异常特点为平静磁场。 ④九佛堂组(J3jf)多属碎屑岩建造,一般均属弱磁性,磁异常呈平静磁场。 根据以上岩石物性参数可看出,磁铁石英岩磁性最强,比火山岩高出1~2个级次,磁铁石英岩磁性与其它岩石磁性差异明显,推断磁异常是由磁铁石英岩引起。 4 矿床地质 大青山铁矿床地表约98被第四系所覆盖,仅在矿区的南部有小面积的侏罗系九佛堂组和建平群小塔子沟组地层出露,矿体均为隐伏矿体,呈层状或似层状,相互平行产于建平群小塔子沟组黑云斜长片麻岩中。矿床共有八条矿体,分别为Fe1、Fe2、Fe3、Fe4、Fe5、Fe6、Fe7、Fe8,其中Fe1、Fe2矿体规模较大,其余均较小。 4.1 矿体特征 Fe1号铁矿体分布在11~21勘探线之间,埋深在-230m~120m标高,由4条剖面共计5个钻孔控制,分别为ZK2、ZK4、 ZK7、 ZK8、ZK9。矿体呈似层状,连续性较好。矿体总体走向35,倾向北西,倾角55~65,向北东方向侧伏。矿体延长1000m,沿倾向延深150~180m,矿体厚度在6.41~10.09m之间,平均为7.94m,厚度变化系数为(Vm)17.46,属简单变化。 Fe2号铁矿体分布在11~21勘探线之间,埋深在-240m~120m标高,由4条剖面共计6个钻孔控制。分别为ZK1、ZK2、 ZK5、 ZK6、ZK7、ZK9矿体呈似层状,连续性较好,矿体总体走向35,倾向北西,倾角50~65,向北东方向侧伏。矿体延长1000m,沿倾向延深80~420m,矿体厚度在6.48~16.92m之间,平均为13.38m,厚度变化系数为(Vm)33.61,属简单变化。 Fe3、Fe4、Fe5号矿体,分布于13~17线间,同Fe1号矿体相互平行产出,厚度分别为1.87m、1.49m、3.30m,均为单工程控制,其中Fe3、Fe4号矿体在Fe1号矿体的上盘,Fe5矿体在Fe1矿体的下盘。 Fe6、Fe7、Fe8号矿体,分布于15~17线间,位于Fe2号矿体的下盘,同Fe2号矿体相互平行产出,厚度分别为3.39m、1.51m、6.68m。其中Fe6、Fe7号矿体由单工程控制,Fe8由两个工程控制,控制延伸180m。 4.2 矿石质量特征 本矿区铁矿石均为需选贫铁矿石,矿石类型较单一。 4.2.1 矿石矿物成份 矿石自然类型为磁铁石英岩,细粒变晶结构,条带状构造,矿石矿物主要为磁铁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其次为绿泥石、碳酸盐等。 磁铁石英岩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份石英55,磁铁矿30,微晶石英、绿泥石、碳酸盐(白云石)三者集合体组成团粒15。石英它形粒状,粒度0.1~1mm。磁铁矿它形粒状,粒度以0.1~1mm为主,微晶石英、绿泥石、白云石团粒为交代生成物,保持原矿物晶体轮廓,但原矿物成份已消失。据晶体轮廓判断原矿物可能为黑云母和石榴石,其粒度0.3~1mm。 磁铁矿黑灰色,金属光泽,多呈自形和半自形,少数为它形粒状,粒径0.1mm~1mm。含少量粒度小于0.035mm微细粒磁铁矿。粒度大于0.1mm磁铁矿主要分布在粒间;小于0.035mm微细粒磁铁矿包裹在石英或微晶石英、绿泥石、白云石集合体团粒内。主要分布在石英粒间,沿磁铁矿裂隙有绿泥石、白云石细脉充填。 石英乳白色,油脂光泽,贝壳状断口,以它形粒状晶形为主,石英有两种,一种原岩石英,它形粒状或拉长粒状,粒度0.035~1.2mm;另一种为交代生成的石英,显微粒状集合体同白云石、绿泥石集合体伴生。 绿泥石、白云石为交代生成物,被交代矿物已不清,镜下仅见其为长柱状晶形。 4.2.2 矿石的化学成分 (1)、全铁(TFe) 从172件样品基本分析结果看出,铁矿石中全铁(TFe)含量多在20~33之间,品位分布均匀。根据对参加资源量估算的82件样品计算得知,平均品位TFe 26.85,品位变化系数(Vc)为12.88,矿石TFe品位分布见表4-1。 表4-1 TFe品位分布统计表 品位区间 样品个数 频 率 20-25 28 34.15 25-30 37 45.12 30-35 16 19.51 >35 1 1.22 合计 82 100 (2)、磁性铁(mFe) 从172件样品基本分析结果看出,铁矿石中mFe含量一般在15~30之间,根据对参加资源量估算的82件铁矿石样品的计算得知,mFe平均品位24.57,品位变化系数(Vc)为18.22,矿石中mFe品位分布见表4-2。 品位区间 样品个数 频 率 <15 2 2.44 15-20 27 32.93 20-25 39 47.56 25-30 12 14.63 >30 2 2.44 合计 100 表4-2 mFe品位分布统计表 铁矿石中磁性铁含量一般与全铁成正相关关系,其相关系数为0.8965,即矿石中TFe含量越高,mFe含量一般也愈高,见TFe与mFe含量相关图4-1。 图4-1 TFe与mFe含量相关图 矿床主要矿体品位变化见表4-3。 表4-3 主要矿体品位变化表 矿体号 样品个数 平均品位 品位变化系数 TFe mFe TFe mFe Fe1 21 27.31 22.60 13.90 20.07 Fe2 46 27.01 21.36 15.72 17.67 由表4-3可以看出,Fe1和Fe2号矿体TFe品位变化系数分别为13.90和15.72,mFe品位变化系数为17.67和20.07,全矿床TFe品位变化系数为 13.14,
展开阅读全文

资源标签

最新标签

长按识别或保存二维码,关注学链未来公众号

copyright@ 2019-2020“矿业文库”网

矿业文库合伙人QQ群 3073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