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 0 1 0年 4月 第 3 8卷 第7期 机床与液压 MACHI NE TO0L HYDRAUL I CS Ap r . 2 01 0 Vo 1 . 3 8 No . 7 D O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1 3 8 8 1 . 2 0 1 0 . 0 7 . 0 1 5 基于工控机及 P L C长轴氮化炉温度控制系统的研究 袁清珂 ,李朝光 ,杨志文 1 .广 东工业大学机 电工程学院,广东广州 5 1 0 0 0 6;2 .佛 山扬戈炉业有限公司,广东佛山 5 2 8 2 3 1 摘要为了提高深炉的控温精度及控制炉内温度的均匀性 ,运用 P I D控制理论,研究开发了一种基于工控机及 P L C的 长轴氮化炉计算机温度控制系统。通过工业计算机、西门子 P L C、A / D,D / A模块、智能仪表、电动执行机构等控制单元 实现系统及各个子系统之间的自动化控制。试炉结果表明,该炉温控制系统能获得最佳的控制效果。 关键词 长轴 ;多变量控制系统 ;耦合 ;真空 ;氮化 中图分类号 T G 1 5 6 ;T G 2 7 3 ;T M 5 7 1 . 6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1 3 8 8 1 2 0 1 0 7 0 4 6 3 Re s e a r c h o n Co n t r o l S y s t e m o f Lo ng S ha f t Ni t r i f y i n g St o v e s Ba s e d o n I n du s t r i a l Co n t r o l Co mp ut e r a n d PLC Y U A N Q i n g k e ,L I C h a o g u a n g ,Y A N G Z h i w e n 1 . C o l l e g e o f M e c h a n i c a l & E l e c t ri c a l E n g i n e e ri n g ,G u a n g d o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G u a n g z h o u G u a n g d o n g 5 1 0 0 0 6 ,C h i n a ;2 . F o s h a n Y o u n g e r F u r n a c e I n d u s t r y C o . ,L t d , F o s h a n G u a n g d o n g 5 2 8 2 3 1 ,C h i n a Ab s t r a c t T o i n c r e a s e t h e t e mp e r a t u r e c o n t r o l p r e c i s i o n o f d e e p f u r n a c e a n d t h e i n n e r t e mp e r a t u r e u n i f o r mi t y,u s i n g P I D c o n t r o l t h e o r y , a c o n t r o l s y s t e m o f l o n g s h a f t n i t ri f y i n g s t o v e s b a s e d o n i n d u s t ri a l c o n t r o l c o mp u t e r a n d P L C w a s d e v e l o p e d . B a s e d o n S i e me n s P L C,A/ D an d D / A mo d u l e s , i n t e l l i g e n t i n s t r u me n t , e l e c t ric a c t u a t o r a n d S O o n , t h e d a t e c o u p l i n g f o r mu l t i c o n t r o l l e d v a ria b l e s w a s r e a l i z e d t o f o r m c o mp a c t c o n t r o l s y s t e m. T h e r e s u l t s p r e s e n t e d i n t e s t i n g f u rn a c e i n d i c a t e t h a t t h i s s y s t e m c a n o b t a i n t h e b e s t o f c o n t r o l pe r f o rm a n c e . Ke y wo r d s Mu l t i v a r i a b l e c o n t r o l s y s t e m ;P I D; C o u p l i n g ; V a c u u m; Ni t ri d i n g 我国热处理设 备延 用着 苏联 时代 的 “ 老 三 炉” , 其热加工质量不高 ,能耗大 ,污染严 重 。高 精机 床 、加工 中心上的长轴 轴长 i3 . 5 m 的热处 理长 期以来困扰着基础制造业的发展,尤其是处于热处理 工段最后一道工序的氮化 。产品质量控制越来越严格 是近代热处理技术发展 的主要特点之一。同时高效、 节能、环保也将是今 后热处理设备 的主要发展方 向 ] 。 沈机集 团昆 明机床 厂 简称 昆机 设计 与制 造 的加 工中心 、卧式镗床 、大型数控落地式铣镗床和坐 标 镗床等 的空心轴 、卡盘轴 、蜗杆 、丝杆和花键轴等 长轴 ,一直 以来都是使用 2 0世纪 7 0年代 的保护气氛 氮化炉子进行氮化处理 。在昆机 ,这些长轴在实 际热 加工过程中存着难于估量的氮化工艺风险氮化工艺 本 身的特性决定 了氮化后工件返工的可能性不大 ;氮 化长轴工件价值非常高 ,为机床的核心部件 ,且从下 坯到氮化 ,工件工时费用巨大,严重影响设备出厂周 期 。这都将造成千万元为单位的产值损失 。 面对着高精度 、高耐磨 、无变形 、良好的红硬性, 抗疲劳性,抗咬合性和抗腐蚀性的工件技术要求;面 对着高合格率、高氮化稳定性的设备要求,显然传统 的保护气氛氮化设备已经跟不上时代步伐卜 。因此在 佛 山扬戈炉业有限公 司原有 氮化设备 的基础上 ,统筹 昆机提 出的各项技术要求 ,设计 出了一种无论是机械 部分,还是控制部分都得到改进、完善和提高的氮化 设备 。 如表 1 所示 为昆机提 出的氮化技术 要求 。 表 1 昆机 轴长 ≤5 m的氮化技术参数 工艺流程粗加工一淬火一 回火一精加工一氮 化一精磨 单边磨0 . 0 5 m m 。 本设备主要是针对材料为 3 8 C r Mo A 1 的长轴工件 而设计的,当然也适用于其他材料和轴长,如 4 0 C r 等 、轴长 ≤5 m等零件 。 收稿 日期 2 0 0 9 0 4 2 2 基金项 目广东省科技计划 2 0 0 8 B 0 1 0 4 0 0 0 1 1 ;广州市科技计划 2 0 0 8 Z 1 一 D 3 7 1 资助 作者简介袁清珂 1 9 6 3 一 ,男,博士,教授,主要从事知识工程与智能设计、机电控制、多体动力学与计算机仿真、企 业信息化、电子商务与网络化制造等方面的研究。电话0 2 03 9 3 2 2 2 2 1 0 ,1 3 9 2 5 1 7 6 4 5 6 。Em a i l q k y u a n g du t .e d u. c n。 第7期 袁清珂 等基于工控机及 P L C长轴氮化炉温度控制系统的研究 4 7 作 者主要 介绍 5 m 真空氮 化 炉 的多变 量控 制 系 统。其中多变量控制系统包括温度 P I D移相触发控 制 、流量和压力带经验数值控制 的子 系统控制 ,也包 括温度 、流量及压力组成 的多参数耦合控制 。 1 传统控制系统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保护气氛氮化炉 也称正压氮化炉 ,其 工作原理 是在 工艺 运行 阶段 ,持 续往 炉 子 内通入 氨 气 。在升温阶段保 护工件 ,避免氧化脱碳等危害工件 寿命及性能 的情况发生 ;在保温 阶段则通过控制氨分 解率进而控制工件氮化后的硬度 、渗层及脆性 。 传统可控气氛氮化炉在形成氮化层的过程中,存 在着工 艺 时 间长 一 般 为 7 4~1 4 4 h ,能耗 巨大 ; 耗氨量大 ,污染严重 ;温度超调厉 害 ,炉内温度 均匀 性不高;炉内气氛不均匀 ,N原子活性不足;系统 自 动化程度低等一 系列 弊端 。传统 的氮化 炉仅对 炉内温 度及 氨分级率进行采集 和控制 。没 办法将 温度 场和氨 分解场形成有机配合。由于长轴的关系 ,该氮化炉不 能使用密封 电机进行必要 的搅拌 ,因此其炉 内的未 能 形成热对流 ,进一步削弱 了炉 内温度的均匀性 。控 制参数 的单一和相互过于独立 ,也是传统氮化炉氮化 效果远远未能达到昆机技术要求 的原 因之一 。 2 真空氮化炉温度控制系统的体系结构 本设备是一种新型真空氮化炉,它的特点便是在 适当的温度、恰当的流量及合适的压力范围下,做合 理的工艺 。 它的控制系统分别 由计算 机监 控系统 、温度 控制 系统 、氨气控制 系统 、抽真空控制 系统等组成 ,如 图 1 所示 。其 中被 控对 象 包 括 温 度 、流 量 和 压 力 时 变参 量 ,三 者 既 相 互 独 立 又 相 互 制 约 。使 用 研 华工控机 、MC G S工 控软 件 、西门子 P L C 、模拟量 采 集 模 块 、模 拟 量 输 出 模块 及 其 他 检 测 和 控 制 单 元 ,实 现 了 对 深 炉 的 温度 、氨 气 流 量 和 真 空 压力 的多变量控制 。 图 1 基于工控机及 P L C的 多变量控制系统组成 计算机监控系统主要实现对设备运行过程 中的温 度控制系统、氨气控制系统及抽真空控制系统 的监 控。其中,对温度控制系统的监测与控制主要体现在 长轴氮化的氮化工艺曲线的写与读,并通过人机接口 界面调试而获得理想的温度控制 P I D参数值 。实现工 艺曲线的实时曲线、历史曲线、工艺结束报警 、超温 报警、缺水报警等与温度控制系统相关的参数的记录 和查询,并可在线打印。同时实现氨气流量曲线 、通 氨时间 回针时间 、氨气停留时间、真空压力曲线 等 的记 录和查询 ,并 可通 过人机交 互的方式实现这些 参数的修改或编辑。除了自动化控制外 ,也在计算机 监控系统中提供手动操作按钮,使得本系统可进行必 要的手动操作 。采用 M C G S 监控软件 ,作为本设备 的 上位软件 ,并 以 Wi n d o w s 2 0 0 0和 Wi n d o w s X P为开发 平台。该软件按照客 户/ 服务 器结 构开 发 ,具 有 通用 性好、可移植性强的特点。使用上位机及配套监控软 件作为动态显示及操作控制界面 ,具有便 于监控 、操 作简单 ,扩展 性 强等 特 点 。如 图 2所示 为 P L C温 控系统的基本 构成 ,它包 括上 位 机 和 P L C的主控 系 统、可控硅 S C R 、电阻丝及热 电偶等 5部分,其 中 S V和 P V为温度 的设定值和采样值 。 PLC T r I ;L 垒 H 垫 皇 堡 I⋯ ⋯⋯⋯⋯一 图 2 长轴真空氮化炉温控 系统组成 3基 于 P L C的 P I D控 制原 理 与流 程 本设备炉 内空 问大 、炉深 ,分 5区控制 ,并要求 温度控制实现快速 响应 、精确 和稳定 的效果 ,而被控 对象具有 大惯性 、纯滞后 、时变等特征 ,因此传统的 固态继 电器控制 已经不能有效控制炉 内温度 了。基于 P L C的 P I D温度控 制方法 能够有效解决这 个问题 。 P I D控制 的原理基 本公 式 1 输 出 M t 是 比 例项 、积分项 和微 分项 的函数。 rt M t e t K I 【 e t d t M i IIi K D 出 £ / d £ 1 式 中 M t 为 闭环 回路 的输 出,时间的 函数 ; 为 P I D回路增益 ;K I 为积 分项 的 比例 常数 ;K D为微 分 项的 比例常数 ;e t 为在采 样时 间 t 的基本 偏差 ,亦 即为 e t S V t 一P V t ;M 为 P I D回路输 出的 初始值 。 而要 想在 P L C上 实 现 P I D控 制必 须将 连续 算 式 离 散化为周期采 样偏差算式 ,如公式 2 。 M f K c e t K l ∑ i l D e t 一 e t 一1 2 式 中比例项 K c e t 为 当前 t 采样周期下基本偏差 的 函数 ;积分项 K 1 为第 1 个采样周期 到当前 t 采 样 周 期所有基本偏差 的函数 ;微 分项 K 。 e t 一e t 一 1 为当前 t 采样周期下基本偏差 的相对偏差 的函数 。 但 是 由于 P L C从第 1 次 采样 开始 ,每 当运 算 出 一 个偏差值就必须有一次控制输出,因此实际应用上 的是偏差前值和积分项前值。公式 2 可简化为公 式 3 的样式。 K c e K t e K D e 一 P t 一 1 3 进一步简化 为公式 4 。 M t MP t MI t MD t 4 4 8 机床与液压 第 3 8 卷 其 中 M P t 为采 样 时间 t 的 比例项 值 ,如 公式 5 ;M I t 为采样时间t 的积分项值,如公式 6 ; MD t 为采样 时问 t 的微分项值 ,如公式 7 。 M P t K c S V t 一 P V t 5 M I t K c T s / T z S V t 一 P V t MX 6 MD t T J PV t 一1 一PV t 7 其中S V t 为为采样时间 t 的设定值 ,P V t 为 采 样时 间 t 的过程 变量 值 , 为 采样 时间 , 为积 分时间,7 T D为微分时间,M X是所有积分项前值之 和。 在每次计算 出 M I t 滞后,都要用该值去更新 M X。MX的初始值 为 M 。 而采用可控硅 S C R 移相触发连续调 功 ,可在 4~ 2 0 m A以内输 出 0~ 1 0 0 %的 M t ,无触 电、无噪 声 。功率因数高 ,其输 出可在 2 S 周期 下控制输 出正 弦波形的 占空 比。 本新 型 氮 化 炉 设 备 的温度 控 制 系统 采 用 上 位机 I P C往 P L C输 入并读取工艺 曲线,而 P L C则 通过 A / D模 块采 集 温度 P V和上位机输进 的温 度 S V进 行 P I D运 算 ,并通过 D / A模 块输 出模 拟 信 号 ,结 合 移 向 初始 化 / \ C R是否正 \/ 设定 。。_。●●_●___-_●●-_____一 加热 启 动 图 3 长轴真空氮化 炉温控流程 触发可控硅 S C R进行输出功率控制 ,进而实现温 度的 P I D控制 ,如 图 3所示 。 利用 P L C编写的 P I D温控系统是氮化 比较理想 热功率 的大小 、升温速度 快 、温度波动小 、控温效果 好 、自动化程度高、氮化质量可靠等特点。 在 5 m深炉 的温度控制过程 中 ,由于炉结构本 身 所限,P I D控温点不能布置于加热区域内,因而也会 引起 控温偏差 。 因此 ,本 系统提 出了基 于工控 机 及 P L C的一 控 温 ,两 巡 检 ,五 区 工 艺 曲 线 单 独 输 入 ,正负压力对 流的温度监 测 控制 方法 。该方 法 能 更方 便地设置及 修改 温度 曲线 ,从 而达 到最 佳 的控 温效 果 。 上述的方 法 ,使得 上位 机 记 录 的 S V曲线 和 P V 曲线基本重合。另 外 ,考虑 到加 热炉 的这种大惯 性 、 大滞后性设 备 ,两 曲线的误差是可以接受 的 。 4结 论 在 2 0 0 8年 1 0月到 2 0 0 8 年 1 1 月底 ,使用本设 备 如图 4所示 工作 了 1 0炉次 ,最终通过 了验收 。如 表 2 是本 设备 氮化 后 的工件 测试 报告 注 所有 数 据都是平均数据 。 的温度控制调节系统 。它具有可持续改变氮化炉加 图4 长轴真空氮化炉 表 2 长轴真 空氮化炉与传统氮化炉氮化结果报告 硬度/ 渗层 I Ⅱ Ⅲ Ⅳ V 度 单 变形/ m m 级别 磨0 . 0 5 m m ~ 传统 H V 9 3 1 / 0 . 4 4 m m H V 9 5 0 / 0 . 4 8 m m H V 9 5 7 / 0 . 5 1 m m H V 9 4 4 / 0 . 5 0 m m H V 9 2 5 / 0 . 4 3 m m I I H V 9 0 5~ H V 9 1 0 m m 3- 4 真空 H V 1 0 0 4 / 0 . 5 7 m mH V 1 0 0 7 / 0 . 5 9 m mH V 1 0 0 5 / 0 . 5 7 m mH V 1 0 0 5 / 0 . 5 6 m mH V 1 0 0 2 / 1 . 5 6 m m I H V 9 6 3 ~ I T V 9 6 8 m m 0 . 0 2~ O . 0 3 可见 ,本新型长轴真空氮化炉具有 经济性好 、高 效、节能、环保,氮化物质量高等特点 ,可为今后热 处理氮化 的主要发展方 向。 参考文献 【 1 】 樊东黎. 热处理的昨天今天明天 修订版 [ M] . 北京 中国热处理协会 , 2 0 0 4 . 【 2 】中国热处理年鉴[ M ] . 北京 中国热处理协会 , 2 0 0 3 . 【 3 】 马子学. 长轴零件氮化工艺及其控制 [ J ] . 精密机床, 1 9 9 4 3 2 0 2 6 . 【 4 】 T i a n Y e , W a n g M a o Q i u , L i J i n - X u , e t a 1 . M e c h a n i c a l p r o p e r t i e s a n d n i t r i d i n g c h a r a c t e ri s t i c s o f n o v e l n i t r i d i n g s t e e l s [ J ] . C a i l i a o R e c h u l i X u e b a o / T r a n s a c t i o n s o f Ma t e r i a l s a n d He a t T r e a t me n t , 2 0 0 8, 2 9 3 1 2 21 2 5. 【 5 】曹金红 , 荣 . 细长轴表面氮化处理工艺及质量控制方 法[ J ] . 客车技术, 2 0 0 4 4 3 7 3 8 . 【 6 】李玮, 沈勇. 氮化炉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J ] . 新技术新工艺 , 2 0 0 8 2 4 4 4 7 . 【 7 】张扬龙, 肖树才, 等. 热处理设备的温度测控系统设计 [ J ] . 仪器仪表用户, 2 0 0 7 1 3 1 3 3 . 【 8 】 宋乐鹏 , 柳果. 基于 P L C控制的加热炉温度控制系统 [ J ] . 自动化技术 与应 用 , 2 0 0 7 , 2 6 1 0 1 2 1 1 2 2 . 【 9 】L i K a i , Z h a o Z h e , L i u C h a o y i n g . S t u d y a n d r e a l i z a t i o n o f a u t o m a t i c c o n t r o l f o r v a ri a b l e fl o w h e a t i n g s y s t e m s 『 J ] . He . b e i J o u rna l o f I n d u s t r i a l S c i e n c e T e c h n o l o g y, 2 0 0 8, 2 5 1 2 7 3 1 . 下转第 6 4页 ~一 一一 一 一一 一 6 4 机床与液压 第3 8卷 表 1 补偿前 测量分析结果 ” 均偏差范围 M 1 1 . 5 1 反向偏差 B 9 . 0 系统偏差 E 1 8 . 5 5 去程定位精度 A 1 3 . 2 6 去程单向重复 R 5 . 2 4 回程定位精度A 1 6 . 0 5 回程单向重复 R 4 . 8 8 定位精度 A 2 0 . 9 8 4 . 2误 差 补偿 实验 从 补偿 前的测量结果看 , 轴的定 位精度不高且 反 向间隙较 大 ,但其重复性好 ,可以对其进行定位精 度和反向间隙补偿 。通过计算机对 以上的数据进行分 析和处理,得出相应的补偿信息,将误差传给数控机 床的 C N C系统,完成相应的补偿。按照补偿前的测 量方 法对 补偿 后 的 轴 再进 行 一次 位 置精 度测 量 , 测量的误差 曲线如 图 5所示 。 一 回 T 程 o 5 0 l 0 0 1 5 0 2 0 0 2 5 0 3 0 0 3 5 0 目标 角度/ 。 图 5 补偿后 的测量分析 曲线 图 通过对所测量的误差曲线 ,进行分析和数据处 理 ,根据 G B / T 1 7 4 2 1 . 2 _ 2 0 0 0标准 ,得到分析结果如 表 2所示 。 表 2 补偿后测量分析结果 均偏差范 围 M 2 . 0 9 反 向偏差 B 3 . 1 8 系统偏差 E 3 . 9 6 去程定位精度 A 。 9 . 1 3 去程单向重复R。 6 . 8 6 回程定位精度 A 5 . 6 7 回程单向重复R 4 . 6 0 定位精度 A 9 . 1 3 5结论 分析 了激光干涉仪 回转轴校准原理 ,利用激光干 涉仪和旋转轴校准器对 轴的定位精度、重复定位 精度和反 向偏差进行 了检测 ,并且 对位置精度误差进 行了补偿。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定位精度、重复定 位精度和反向偏差都有所提高,达到了车铣复合机床 的精度要求,证明了通过误差补偿来提高机床的精度 是可行有效的 。 参考文献 【 1 】 钟伟弘, 关保国. 数控机床定位误差的激光干涉法检测 与补偿[ J ] .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 2 0 0 0 9 3 9 40. 【 2 】 沈兴全, 张清. 三坐标数控机床精度检测与误差补偿 [ J ] . 测试技术学报 , 2 0 0 5 , 1 9 3 2 6 4 2 6 8 . 【 3 】祝捷. 数控机床复合加工的新发展 [ J ] . 天津职业院校 联合学报 , 2 0 0 6 , 8 5 2 2 2 4 . 上接 第4 5页 信号功率谱分析结果看出前4个工况均有两个主频 ∞ 1 ∞ 1 5 1 H z 和 2 ∞ 2 1 4 5 H z , 和上节 分 析的小风机叶片第二阶静模态分析频率 5 5 . 4 3 9 H z 十分接近。随着气流攻角的增大, c 幅值逐渐增强, 而 幅值逐渐减小,到工况 5时 ∞ 的影响越来越 大 ,而 ∞ 的影响基本 上可 以忽略不计 了 ,再次说 明 了气 流脉动引起 的颤振只和某一 阶固有频率有关 。两 次实验结果说 明颤振只和某一 阶固有频率有 关。 3结论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 ,在一定的来流攻 角下都 会发生分离流频率和某一阶固有频率相等的现象 ,也 就是分离流对于来流速度 的锁定现象 ,这时的振动有 自激振 动的特点 ,它会造成振动 的发散 。而随着工作 条件 的恶化即气流攻角的增大 ,气流的脉动频 率还受 到翼型 固有频率的影响 , . 但 已经不是唯一 。这 为颤振 机理 的研究提供 了实验依据 。 参考文献 【 1 】 李德葆, 陆秋孩. 试验模态分析及其应用[ M] . 北京 科 学出版社 , 2 0 0 1 . 【 2 】 金琰. 叶轮机械中若干气流激振问题的流固耦合数值研 究[ D] . 北京 清华大学, 2 0 0 2 . 【 3 】 邹进和. 振动系统的模态分析实验设计 [ J ] . 物理实验, 2 0 0 4 1 1 4 6 4 7 . 【 4 】郭恩民. 叶轮机流动诱发振动现象的非定常气动探索 [ D ] .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1 9 9 7 . 【 5 】陈佐一, 刘红, 王继宏. 汽轮机末级叶片失速颤振的全三维 粘性流数值分析[ J ]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1 9 9 9 3 1 8 2 0 . 【 6 】金琰, 袁新, 申炳. 机翼大攻角下失速颤振的气动弹性研 究[ J ] . 工程热物理学报 , 2 0 0 2 , 2 3 5 5 7 3 5 7 5 . 【 7 】刘湘宁, 向锦武. 大展弦比复合材料机翼失速颤振分析 [ J ] . 中国航空学报 英文版, 2 0 0 6, 1 9 1 3 6 4 3 . 上接 第4 8页 【 1 0 】郑育红. 热处理炉P I D温控系统的偏差分析与修正[ J ] . 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 0 0 4 , 2 2 3 4 7 4 9 . 【 1 1 】L i J i a n p i n g , Wa n g B o c h a n g , A i J i a n g - b o , e t a 1 . D e s i g n a n d r e a l i z a t i o n o f t e mp e r a t u r e c o n t r o l s y s t e m f o r a l u mi n u m f o i l a n n e M i n g f u r n a c e[ J ] . Me t a l l u r g i c al I n d u s t r y A u t o m a t i o n , 2 0 0 8 , 3 2 2 1 6 2 O . 【 l 2 】 贺秀英, 李冰. 细长轴渗氮变形的控制[ J ] . 机械工人 热加工 , 2 0 0 8 1 / 2 6 7 6 8 . 【 1 3 】 X i a o w e i H a o , W e i m i n Z h a n g , J i n g Wa n g , e t a 1 . N u m e ri c a l s i mu l a t i o n o f t e mp e r a t u r e fie l d d u ri n g h e a t i n g p r o c e s s i n v a c u u m h e a t t r e a t me n t f u rna c e [ C] . P r o c e e d i n g s 一 1 5 t h I F HT S E . I n t e rn a t i o n a l F e d e r a t i o n f o r He a t T r e a t me n t a n d S u r f a c e En g i n e e ri n g C o n g r e s s 2 0 0 6, U S A, 2 0 0 6 3 4 13 4 6 . 【 1 4 】L a k h t i n Y . M . , K o g a n Y . D . , S o s h k i n S . M . . N i t r i d i n g o f s t e e l s i n v a c u u m[ J ] . Me t a l S c i e n c e a n d H e a t T r e a t me n t , 1 9 8 0, 2 2 9 / 1 0 6 3 56 3 .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