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液压制动系统管路布置对车辆制动性能的影响.pdf

返回 相似 举报
全液压制动系统管路布置对车辆制动性能的影响.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全液压制动系统管路布置对车辆制动性能的影响.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全液压制动系统管路布置对车辆制动性能的影响.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全液压制动系统管路布置对车辆制动性能的影响.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l I 喷 洒 流 量 的 稳 定 和 喷 洒 扇 面 角 度 的 稳 定 , 从 而 确 保 参 考 文 献 洒 布 均 匀 性 。 【1】 李 国 柱 . 沥 青 洒 布 车 作 业 的 起 步 距 离 分 析 [J]. 工 程 机 l i I 5 结 论 萎 9 9 8.- 同10步0 .碎 石 封 层 机 作 业 蜘 . 多重叠洒布是影 响沥青洒布均匀性 的重要 因 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 2 0 0 8 5 5 5 5 7 , 6 0 . 素, 为了提高沥青洒布车的多重叠沥青洒布精度 , 从 【 3 ] 盛骤, 谢式千, 潘承毅.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M 】 . 北京 设计上应确保喷嘴的正确安装角、所选喷嘴的喷洒 高等教育出版社, 1 9 9 5 . 寓面角度、 合理的喷嘴数量及喷嘴间距等, 施工时严 [ 4 ]郴州筑路机械厂. J T /T 2 7 6 2 0 0 4 沥青洒布车 / 机[s 】. 北 烙按照 2重叠或 3重叠进行洒布,并保证稳定的洒 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 0 0 4 . 布车行进车速及喷嘴距地高度。 通信地址 长安大学人文学院实验 中心 7 1 0 0 6 4 收稿时间 2 0 0 8 0 9 0 8 全 液 压 制 动 系 统 管 路 布 置 对 车 辆 制 动 性 能 的 影 响 林慕 义 , 刘瑭 1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2 . 北京天玛电液系统有限公司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Ⅲ ◆ ◆ ◆◆ l ◆ ◆‘ { i 摘要 全液压制动系统在动态响应特性方面的要求与常规液压系统不同。以某井下无轨轮式车辆在设计与研制 i 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例 , 测试与分析制动系统管路布置对车辆制动性能的影响, 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 经实施后达到 ;预期的效果, 可为全液压制动系统在国产工程车辆中的应用提供参考。t ◆I 【 . ◆ ◆ l◆Ⅲ◆ ◆‘ ◆ ◆I . ◆ ◆ ◆ ◆ ◆ ◆{ ◆ ◆ 1 ◆ ◆I ◆ ◆ ◆ ◆ , ◆ ◆ ◆ ◆ 1 ◆。 } .◆ l ◆◆ ◆ l ◆ ◆ . ◆1 . ◆ l ◆ ◆ l ◆. 关键词 全液压制动 ; 管路布置 ; 制动性能 全液压制动系统以其优越的性能及较高的可靠 与解决方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将以此为例分 生被国外工程车辆广泛采用。与国内应用较多的气 析系统管路布置对车辆制动性能的影响,供设计与 布绊 合 相I 乏 镕 相 赫访 玄 镕 目右 同 吆 笛 凿钴 脑 田 善 余 老 臻l i l 液压系统存在一定差异 , 在设计应用 中如不加 以注 意则会造成一系列 的问题 , 最终表现为车辆制动时 存在制动响应速度过快或过慢 、 制动踏板力与制动 力矩作用不同步、 制动反馈冲击压力过大 、 蓄能器充 液时间过长等现象。这些问题部分源于制动阀等系 统元件的自身结构特性, 其余大多是由于在系统设 计与管路布置时未考虑液压制动系统自身的特点 , 而是按照常规液压系统的设计原则 布置管路造成 的, 致使制动系统无法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和优势。 国 产某井下无轨轮式车辆全液压制动系统出现的问题 动系统控制元件 ,制动器为 自主开发 的全封闭防爆 型湿式多盘制动器 ,其液压制动系统管路布置简图 如图 1 所示。在样车总装完成后的性能检测 中发现 制动系统存在较多问题。首先是车辆制动响应速度 慢 , 当驾驶人员开始踩踏制动踏板时, 制动器没有响 应 , 继续踩下踏板至极限位置后 , 系统迟滞约 3 s 后 才开始响应 , 使驾驶人员难 以准确控制制动距离 ; 其 次是制动器一旦响应, 制动力矩急速上升至最大, 造 成车辆紧急制动,制动系统无法实现驾驶人员通常 用于控制速度的点制动减速过程。最为关键 的问题 作者简介 林慕义 1 9 6 4 一 , 男, 福建省福州市人, 教授, 博士, 研究方向 工程车辆设计理论。 一 2 7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1 . 制动阀2 . 压力表3 . 配液板4 . 前桥制动器5 . 后桥制动器6 . 制动泵7 . 充液阀8 . 蓄能器9 . 溢流阀1 O . 油箱 图 1 全液压制动系统管路布置简图 是由上述因素导致整车制动距离超出国家标准, 无 滞后,压力变化引起管路的膨胀或收缩产生的流量 法通过整机型式检验。 损失 Q 可表示为【3 】 2 分析与测试 制动系统 出现上述 问题是 由多方面 因素造成 的, 其中系统迟滞时间较长与液压软管的流量损失、 沿程压力损失 、 局部压力损失有关 。在典型的全液 压制动系统中, 液压油从蓄能器到制动 阀再到制动 器轮缸的流量为液压油黏度、 液流横截面积及制动 管路长度 的函数。决定液压制动管路流量的是管路 的容量 、 阻力及液流的惯性。经 由制动阀的制动压 力在克服轮缸空行程时由零增至一定值 , 在随后的 制动增压过程 中系统滞后 时间相对较短 , 如果不考 虑膨胀等因素 , 制动管路长度对时间滞后的影 响较 小 。 制动管路包括硬管和软管两种形式 , 制动硬管 的管壁为钢质材料, 与制动油液相比, 体积弹性模量 大, 设计时可不考虑其弹性的影响, 而制动软管一般 采用内含钢丝 网的液压软管 , 与硬管相比在制动过 程中其径向膨胀量较大, 此时制动油液的体积弹性 模量已无法反映制动软管内部的液流特性 , 须考虑 管路膨胀的等效体积弹性模量圆 。 选用液压软管会产生部分流量损失并造成时间 一 28一 学 。 1 式中 p 制动压力 ; L 制动管路长度; 制动管的壁厚; 卜制动管路材料的杨氏模量; 制动管路直径。 油液在管路中流动会产生沿程压力损失 ,制动 管路较长时 ,管路传输滞后时间对制动效果影响较 大。由制动管路中压力传递造成的轮缸压力变化滞 后时间 可表示为 2 C r 一 式中 c 为 压 力波 传递 速 度, c 、 / , K 为等 效 体积 V P 弹性模量, P为油液密度。 由此说明轮缸压力变化滞后时间与制动管路的 布置、 油液的等效体积弹性模量有关。 对于液压制动 软管, 其压力传递速度远小于硬管。 液压制动系统中的管接头、 弯头、 配液板等也会 产生局部压力损失 ,这些损失对系统造成的影响较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常规液压系统更为显著。要想获得尽可能高的压力 响应速度, 在管路布置时应尽可能减少管接头与弯 头的数量。局部压力损失 卸f 一般按下式计算 2 【4 ] A p f 等 3 式 中 为局部阻力系数 ; 为油液平均流速 ; p为油 液 密度 。 由以上分析可 以看 出 , 除 了系统参数 、 元件结 构参数影响液压制动系统响应特性外翻 , 管路布置 也很关键, 如不加以重视可能会大大超出其它因素 造成的影响。由图 1的管路布置及制动系统出现的 问题与现象可以初步判定 , 制动系统管路按常规液 压系统布置是造成性能不达标 的主要原因, 其次是 制动器空行程的影响, 具体表现在以下 3 个方面 1 制动系统全部采用普 通液压软管且管路较 长。管路布置仅考虑了车辆 的结构、 布置位置、 技术 参数等要求 , 在性能要求方 面未作详细分析 , 应使 用制动硬管的地方用了软管 ,很多软管长度超过 2 m,如从蓄能器到配液板间的连接软管长达 3 m、 从 配液板到后桥三通接头间的连接软管长达 4 m, 虽 然方便了管路布置 , 但液压制动系统动态响应性能 受到严重影响。 2 管路中设置了配液板与过多管接头。 为方便 各元器件间的连接 , 采用 了常规液压系统中的配液 板 , 除了其 自身对油液产生阻力外, 由此增加的管 接头对油液产生了多处节流 , 加之系统中其它管接 头 包括数个 9 0 。弯头 的节流作用 , 回路中的总压 力损失非常严重。 3 制动器空行程未进行有效调整。蓄能器 的压 力在空行程过程中迅速下降, 下降幅值与蓄能器液 容 、 压力等参数有关 。轮缸在制动阀开启瞬间由于 需要克服轮缸活塞惯性力及回位弹簧预压缩力, 存 在压力瞬时增高现象 , 随后缓慢上升直至空行程结 束 , 压力上升幅值与轮缸容积及 回位弹簧刚度等参 数相关 。由于该车采用的湿式制动器是根据气液综 合制动系统设计 的, 改用全液压制动后 , 未调整制 动器空行程 , 较大的轮缸容积使空行程持续时间增 加。 为验证上述分析并进行改进设计 , 对该车制动 系统一些关键位置的制 动压力 响应特性进行 了测 试, 部分测试结果如图 2 图 4所示。 图 2为配液板 B 2出口与后桥制动器人 口压力 比较。 由图2可以看出, 由于配液板布置在距后桥制 动器人 口较远的位置 ,两者采用 4 . 1 m液压软管连 接 ,制动器压力上升前首先克服制动器空行程的时 间约需 0 .6 s ,而后随配液板出口压力变化升高, 但 由于液压软管较 长 ,压力损失较 大 最高可达 1 MP a , 压力响应严重滞后 接近 1 s 。 图 3为制动 阀 A 2出口与配液板 B 2出口压力 比较。 由图中配液板 出口压力变化可以看出, 尽管制 o 2 3 4 时间 如 1 B 2出口处2 制动器入口处 图 2配液板 B 2出口与后桥制动器入 口压力比较 图 3 7 . 5 6 0 重 4 . 5 奋3 . 0 1 . 5 1 A 2出口处2 B 2出口处 制动阀 A 2出 口与配液板 B 2出口压力比较 0 l 2 3 时间 1 C 2出口处2 P 2入 口处 图 4 蓄能器 C 2出口与制动阀 P 2入口压力比较 一 2 9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_ 动 阀 出 口 压 力 迅 速 上 升 ,但 配 液 板 出 口 压 力 迟 滞 约 小 , 踏 板 弹 簧 使 阀 芯 保 持 在 控 制 位 置 直 至 制 动 压 l 0.2 s后 才 开 始 上 升 ,且 因 管 接 头 及 配 液 板 自 身 的 节 上 升 到 位 , 此 时 反 馈 压 力 使 阀 芯 回 位 并 关 闭 所 有 日 流 阻 尼 作 用 ,其 压 力 响 应 滞 后 接 近 2 s,压 力 损 失 异 力 口 ,保 持 轮 缸 的 制 动 压 力 [11。 常 严 重 ,占整个系统损失的三分之二左右。 当驾驶员需要点制动减速而踩下制动踏板时 图 4为蓄能器 c 2出E l 与制动阀 P 2人 口压力 制动油液首先需克服制动器空行程后才能开始耀 比较。由蓄能器出口压力变化曲线可以看出, 由于 压,空行程结束时的压力冲击会对制动踏板产生压 蓄能器容积较大 2 .5 L ,一次制动压力下降不明 弹; 空行程结束后由于制动阀的踏板行程较小, 驾 显 , 满足设计要求 。但 由制动 阀人 口压力随蓄能器 员难以控制踩踏幅度 ,加之制动阀出口与制动器之 出口压力变化 曲线可明显看出 , 由于从蓄能器到制 问因管路 、接头及轮缸等因素造成制动压力反馈浦 动阀入口连接软管长达 4 m,其中还经过了配液板 后, 使驾驶员无法及时得到制动响应而过度踩踏带 及数个接头的节流作用 , 随着制动阀的开启 , 因沿程 动踏板至极限位置 ,此时的点制动演变为制动压 与局部压力损失的作用 , 制动阀人E l 压力急剧下降 最大的紧急制动。 而得不到及时补液 , 压力补充时间近 1 . 8 s , 严重影 压力反馈式制动阀造成的上述影响可通过在址 响了制动阀的出E l 压力。 口处予 以节流的方法调整 ,但阻尼节流太小对冲 3 曲 讲 与 讨 反弹不起作用,太大则造成压力响应滞后而影响 赳” 动 l生能 , 需要通过充分的试验与分析确定。 由于每次踩踏板 的速度不 同, 相同测点得出的 . , 一 ⋯ 测试 曲线略有差异 , 但结果完全 能够验证前面的分 儿 析判断。根据测试与分析结果 , 车辆的全液压制动 全液压制动系统 的布置受车辆 自身结构 的 系统管路布置应在原有基础上作较大调整 , 需重点 制 ,因液压制动系统在动态响应特性方面的要求蔼 采取如下措施 于常规液压系统 ,系统管路布置对整车制动 f生能悬 1 取消配液板 , 压力表直接连接在蓄能器出E l 响较大 ,对其进行管路布置与设计时除了要考虑拦 处 。 制元件的结构特点 , 还应注意尽量减少管路长度 、 2 蓄能器与制动阀间连接距离应尽可能缩短 , 质、接头数量及制动器空行程等 因素对制动系统 同时减少 中间过渡接头。 能的影响, 尤其是不可在制动阀与制动器、 蓄能器与 3 制动阀与制动器问的连接尽可能采用硬管, 制动阀之间增设节流作用明显的配液板等装置。眭 缩短长度并减少管接头 , 尤其是 9 0 。弯头。 制动阀 自身结构与特性所造成的一些影响可通过 4 在保证摩擦片间隙的条件下 , 尽可能减少制 分的试验与分析调整来消除。 动器的空行程。 ; 经过对车辆制动系统的重新布置与调整, 制动 参考文 献 性能得到明显改善 , 系统响应迟滞时间缩短到 0 . 4 S 以内。由于车辆结构与布置方 面的限制 , 其制动性 能仍无法调整到最佳状态 , 但经检测 已能够满足使 用需要并达到了国家标准, 系统符合 煤矿用防爆柴 油机无轨胶轮车技术检验规范中的防爆要求, 车 辆制动迅速、 安全可靠。 此外, 全液压制动系统在使用中出现的踏板反 弹、 无点制动等现象主要与制动阀 自身结构与特点 有关。压力反馈式制动阀的原理是 制动时 , 阀芯受 踏板弹簧的作用向下移动, 首先关闭回油口, 而后将 蓄能器出口与制动轮缸的压力 口相连通 , 踏板力通 过踏板弹簧与制动压力的平衡决定制动压力的大 一 3 0一 [ 1 】 林慕义, 宁晓斌. 工程车辆全动力制动系统【 M】 . 北京 冶金工业 出版社 , 2 0 0 7 . 【 2 ] 【 美】 L鲁道夫. 汽车制动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M 】 . 张蔚 林 , 陈名智, 译.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1 9 8 5 . 【 3 ] 陈宏伟. A u d i 盘式制动器防抱制动动态响应特性分 析f D ] . 长春 吉林大学, 1 9 9 9 . [ 4 ] 宋鸿尧, 丁忠尧. 液压阀设计与计算【 M 】 . 北京 机械工 业 出版社 , 1 9 7 9 . 通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河小营东路 1 2号 北京信息科 技大学机电学院 1 0 0 0 8 5 收稿 日期 2 0 0 8 0 9 0 8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展开阅读全文

资源标签

最新标签

长按识别或保存二维码,关注学链未来公众号

copyright@ 2019-2020“矿业文库”网

矿业文库合伙人QQ群 3073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