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厚度对DU系列翼型气动性能的影响.pdf

返回 相似 举报
相对厚度对DU系列翼型气动性能的影响.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相对厚度对DU系列翼型气动性能的影响.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相对厚度对DU系列翼型气动性能的影响.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相对厚度对DU系列翼型气动性能的影响.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 3期 2 0 1 6年 3月 机 械 设 计 与 制 造 M a c h i n e r y De s i g nMa n u f a c t ur e 79 相对厚度对 D U 系列翼型气动性能的影响 贾亚雷 一 , 安鹏 , 李秋菊 , 韩中合 1 . 华北电力大学 电站设备状态监测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河北 保定0 7 1 0 0 3 ; 2 .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 保定0 7 1 0 0 0 摘要 针对翼型的相对厚度对翼型气动性能影响 , 以相对厚度分 别为 2 1 %、 2 5 %、 3 0 %、 3 5 %的 D U 2 1 、 D U 2 5 、 D U 3 0 、 D U 4 0 四种翼型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网格划分软件 G a m b i t 对翼型流场划分网格, 采用 F l u e n t l 4 .0对翼型进行气动性能分析, 研 究了相对厚度对翼型气动特性的影响规律 。研究表明, 翼型的气动性能受翼型相对厚度的影响较大, 翼型最大升阻比随 翼型的相对厚度增大而减 小, 翼型的最大升力 系数及失速攻角随相对厚度的增大而增大。 研 究结果对后续的风力机叶片 的设计和叶片优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 翼型 ; 风力机 ; 相对厚度 ; 升阻比 中图分类号 T H1 6 ; T K 8 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 号 1 0 0 1 3 9 9 7 2 0 1 6 0 3 0 0 7 9 0 3 E ff e c t s o f Re l a t i v e Th i c k n e s s o f Ai r f o i l o n Ae r o d y n a mi c s o f DU Ai r f o i l J I A Y a l e i 一 , A N P e n g , L I Q i u - j u , H A N Z h o n g - h e 1 . K e y L a b o f C o n d i t i o n Mo n i t o ri n g a n d C o n t r o l f o r P o w e r P l a n t E q u i p m e n t N o a h C h i n a E l e c t ri c P o w e r U n i v e r s i t y Mi n i s t r y o f E d u c a t i o n , H e b e i B a o d i n g 0 7 1 0 0 3 , C h i n a ; 2 . H e b e i S o f t w a r e I n s t i t u t e , He b e i B a o d i n g 0 7 1 0 0 0 , C h i n a Ab s t r a c t As f a r ∞ r e l a t i v e t h i c k n e s s o fa i 咖i l h a s a n e f f e c t o n a e r o d y n a mi c s ofa i V o i l , t h e a i rf o i l D U 2 1 、 D U 2 5 、 D U 3 0 、 D U 3 5 is s e l e c t e d as r e s e a r c h e d o b j e c t . T h e疗 0 fi e l d m o d e f is m e s h e d w i t h G a mb i t 6 . 3,a n d i t s a e r o d y ’n a r n i c s is c a l c u l at e d w i t h c o m me r c i a l C F D 8 0 g W O / e F l u e n t 1 4 . 0 . The r e s u l t s s h o wt h att h e aer o d y n am i c s is a ffe c t e dg r e at l y b y r e l at i v e t h i c k n e s s o fa i rf o i L T h e m a x i mu m Z c o e f fic i e n t and at t a c k ang l e ofs t all i n c r e a s e d w i t h i n c r e asi n gofr e l ati v e t h i c k nes s of a i rf o i L H o w e v e r t he t if f t o d r a g r ati o d e c r e ase d w i t h t h e i n c r e a s i n g of e l at i v e t h i c k n e s s of a i fr o i l . The r e s u l t p r o v i d e s a f r am e o f r e f e r e n c e f o r w i n d t u r b i ne b l a d e d e s i g n a n d o p t i m i z at i o n , andh as s o m e 5 c anc e f o r t h e b l a d e o p t i m i z ati o n . Ke y W o r d s Ai r f o i l ; W i n d Tu r b i n e ; Re l a t i v e Th i c k n e s s ; Li f t - t o - Dr a g 1引言 风能是一种清洁无污染的绿色、 环保的可再生能源, 地球上的 风能资源十分丰富, 每年产生风能约为 4 . 3 x 1 0 2 k w, 是人类最早利 用的能源之一【l J。风能利用 主要形式是通过风力机发 电, 2 0 1 3年 全国风力发 电量 1 3 4 .9 T Wh , 是继火 电、 水 电之后的第三大电源目 。 大力发展风力发电对调整能源结构、 保障能源安全 、 应对气候变 化、 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风轮是风力机的核心 部件, 根据叶素理论 , 风力机风能转换效率与叶片展向各截面二 维翼型气动性能紧密相关[3 1 , 确定合理的截面翼型是风力机叶片 设计时需考虑的关键的问题, 目的是在保证结构强度要求下获得 最佳的气动性能。翼型的相对厚度是翼型的最大厚度 t 与翼型弦 长C的比值 c / c ,是翼型的一个重要参数。在风力机叶片的设计 中, 不同展向位置所需的翼型特点不同, 叶片中部至叶尖部分是 叶片捕获风能最多的部位, 故选择升阻比高的薄翼型, 同时要求 翼型具备较好的失速特性及低噪声等特点。 叶片中部应当选较厚 且气动性能好的翼型; 叶根处翼型选择厚翼型, 以保证叶片强度 及与轮毂的连接。 全面系统的研究 D U系列翼型相对厚度对翼型 气动性能的影响, 对于叶片截面翼型的选择及叶片整体优化设计 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问 。 随着计算机技术与数值计算方法的发展, 计算流体力学 C F D 方法在风力机翼型气动性能计算中得到了 广泛应用。C F D方法具有较高计算精度, 可以对流动细节及流动 机理进行分析, 是叶片气动外形设计及优化的有效工具[5 - 8 / 。 以 8 0 9翼型来验证算法可靠性 , 进一步以大型风力机常用 D U系列翼型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四种不同相对厚度下 D U系列 翼型气动陛能,采用网格划分软件 G a mb i t 6 . 3 划分计算网格, 利 用 F l u e n t l 4 .0计算翼型气动特陛, 并分析了不同相对厚度对翼型 气动性能的影响规律, 为叶片的设计及优化提供依据和指导。 2研究方法及可靠性验证 2 . 1几何模型 翼型 8 0 9试验数据丰富可靠 ,是 C F D数值模拟算法可靠 来稿 日期 2 0 1 5 0 8 1 7 基金项目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专项资金项目 2 0 1 4 X S 8 0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 1 3 0 2 0 7 6 作者简介 贾 亚雷 , 1 9 7 5 一 , 男 , 河北博野人 , 博士研究生 , 副教授 , 主要研究方 向为 风力机叶片设计及优化研究 ; 韩中合, 1 9 6 4 一 , 男, 河北衡水人, 博士研究生, 博士生导师, 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 热力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 两相流计算与测量等 一 贾亚雷等 相对厚度对 D U系列翼型气动性能的影响 第 3 期 性的最佳翼型, 如图 1 a 所示。研究采用了 8 0 9翼型进行方法 可靠性验证, 并采用同样的方法计算对 D U系列翼型中的 D U 2 1 、 D 2 5 、 D U 3 0 、 D U 3 5四种翼型气动性能进行计算, 如图 1 b 所示。 翼型弦长均为 1 0 0 0 mm。 a 8 0 9 翼 型 b D U系列翼型 图 1翼型图 Fi g . 1 Gr a p h o fAi r f o i l 2 - 2网格及边界条件 相同计算方法 , 网格的正交性和均匀性越好, 数值计算结果 所获得的计算精度越高19 ] , 网格的划分选用前处理软件 G A MB I T, 多块网格生成技术的应用使得生成的结构化网格具有更好的正 交性好。翼型前缘距计算域人 口2 0 倍弦长,后缘距离出口2 0 倍弦长, 翼型距上下边界分别为 2 0倍弦长。左侧半圆定义为速 度入口边界条件, 右侧定义为压力出口边界条件, 定义上翼面和 下翼面为无滑移壁面条件。为了提高边界层区域模拟精度 , 近 壁面第一层网格满足 值保持在 1 左右 , 网格划分 , 如图 2所 示 。 图 2网格结构 F i g . 2 S t r u c t u r e o f Gr i d 2 . 3计算模型及相关参数 模型流场利用 C F D软件 F l u e n t l 4 . 0进行数值计算, 选用压 力一 速度耦合 S I M P L E算法,湍流模型选取 ---T Y 湍流模型, 方程离散格式采用二阶迎风格式, 收敛标准为计算残差小于 1 0 r 6 。 2 .4计算方法可靠性验证 为了与实验数值比较, 在上述条件下计算了 8 0 9在雷诺数 R e 2 x 1 0 6下的气动性能,攻角分别为。 0 。 、 1 .0 2 。 、 5 . 1 3 。 、 9 . 2 2 。 、 1 4 . 2 4 、 2 0 . 1 5 。 。为验证所用算法的可靠性与合理睦, 对翼型 8 0 9 各攻角下的计算结果与风洞试验数据 u 哒行对比, 对比结果 , 如 图 3 、 图 4 所示 。 翼型 8 0 9 数值计算的升力数值与试验值对曲线, 如图3所 示。 8 0 9 计算所得阻力系数和试验值对比曲线, 如图4 所示。图 3和图4表明翼型升力系数及阻力的计算结果与试验值在小攻 角时相差都很小, 当攻角大于失速攻角 1 4 . 5 。 后, 误差值稍大 , 但 其基本趋势一致。 由于研究重点为翼型的相对厚度对翼型气动特 性的影响, 为比较性研究, 升阻力系数对比结果表明计算采用的 计算模型是可靠的。 攻角 a t t a c k ang l e o 图3升力系数曲线 F i g . 3 Cu r v e o f L i f t Co e ffi c i e n t 攻角 a t t a c k a n g l e 。 图 4阻力系数 曲线 F i g .4 Cu r v e o f Dr a g C oe ffi c i e n t 3 D U系列翼型计算结果与分析 3 . 1相对厚度对升力系数影响 相对厚度分别为 2 1 %、 2 5 %、 3 0 %及 4 0 %的 D U系列翼型 D U 2 1 、 D 2 5 、 D U 3 0 、 D 3 5在雷诺数 R e -- 4 x l 0 下的升力系数对比曲 线, 如图5所示。图5 表明, 攻角小于 9 睛况下, 相同攻角下升力 系数随翼型的厚度增加而减小, 攻角在 9 ~ 3 0 。 范围内, 相同攻角 下翼型升力系数随翼型的厚度增加而增大。 翼型的最大升力系数 及翼型的失速攻角随着翼型的相对厚度的增加而增加。 攻角 a t t a c k a n g l e 。 图 5不同相对厚度翼型升力 系数 Fi g . 5 Cu r v e o f Lif t Co e ff i c i e n t o f Di ffe r e n t Re l a t i v e T h i c k n e s s 3 . 2相对厚度对阻力系数影响 相对厚度分别为 2 1 %、 2 5 %、 3 0 %及 4 0 %的 D U系列翼 型 NO . 3 Ma r . 2 0 1 6 机械 设 计 与制 造 8 1 D U 2 1 、 D 2 5 、 D U 3 0 、 D 3 5在雷诺数Re -- 4 x l 0 下的阻力系数对比曲 线, 如图6所示。几种翼型阻力系数变化总体趋势为随着攻角的 增加翼型的阻力系数都增加, 当攻角大于临界攻角后 , 阻力系数 迅速增加。攻角小于5 。 及大于 1 8 。 时, 相同攻角下, 阻力系数随着 厚度的增加而增加, D U 2 1 翼型的阻力系数最小, 5 1 5 。 攻角时, D U 3 5 翼型阻力系数最小, 其他翼型阻力系数规律不是特别明显。 小攻角下不同相对厚度的翼型在相同攻角下阻力系数差值不大, 随着攻角的增加, 不同相对厚度的翼型的阻力系数差值增大逐渐 增大。 攻角 a t ta c k a n O e 。 图6不同相对厚度翼型阻力系数 Fi g .6 Cu r v e o f Dr a g Co e ffic i e n t o f Di ffe r e n t Re l a t i v e T hi c k n e s s 3 . 3相对厚度对升阻比影响 0 ~ 3 0 。 攻角范围内, 各种相对厚度的翼型的升阻比随攻角 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 如图7所示。 在攻角较小时, 各翼型升阻比 随相对厚度增加而减小, 当攻角大于8 o 后, 随翼型厚度的增加 , 翼 型的升阻也跟着增大。 翼型的最大升阻比随翼型的相对厚度的增 加而减小, 同时翼型最大升阻比对应的临界攻角随翼型的相对厚 度增加而增大。在攻角较小时, 相同攻角的不同相对厚度的翼型 升阻比差值较大, 随着攻角的增大, 差值逐渐减小, 当攻角大于 1 8 。 以后, 不同厚度的翼型的升阻比相差很小。 攻角 a t t a c k n s l e 。 图7不同相对厚度翼型升力系数 Fig . 7 Cu we o f L i f t t o - Dr o f Di ff e ren t Re l a t i v e Th i c k n e s s 3 . 4相对厚度对力矩系数影响 力矩系数, 攻角在 8 。 以下时, 四种相对厚度的翼型力矩系数 相差较大 ,如图 8 所示。且相对厚度小的翼型力矩系数小, 8 1 4 。 攻角范围内, 四种相对厚度的翼型力矩系数相差很小。当攻 角介于 1 4 3 0 。 之间时, 四种相对厚度的翼型力矩系数差值也较 大, 且随翼型相对厚度增大而减小。 攻角 a t t a c k a n g l e 。 图 8不同相对厚度翼型力矩系数 F i g . 8 Cu n r e of Mo me nt Co e f fic i e n t o f Di ffe r e n t Re l a t i v e Th i c k n e s s 4结论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商用软件 F l u e n t 对 8 0 9翼型进行计算, 验证了算法的可靠性, 对四种不同相对厚度 D U系列风力机翼型 D U 2 1 、 D U 2 5 、 D U 3 0 、 D U 3 5 进行了计算仿真,分析了相对厚度对 翼型气动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 1 在小攻角范围内, 翼型的相对厚度越小 , 翼型对应的升 力系数越大, 阻力系数越小, 升阻比也越大。 2 升力系数在 1 0 3 0 o 攻角范围内, 翼型的升力系数随翼 型的相对厚度增加而增加。 同时阻力系数及升阻比也随翼型的相 对厚度增加而增加。 3 翼型的最大升力系数随翼型的相对厚度增加而增加, 翼 型的失速攻角也随着翼型的相对厚度增加而增加。 4 翼型的最大升阻比随翼型的相对厚度增加而减小。 5 在叶片设计时,从叶根到叶尖的翼型厚度应该越来越 小, 这样既有利于叶根的强度, 又能提高叶片的捕风效率及有效 降低叶根的弦长。 参考文献 [ 1 ] 范海宽, 聂晶. 风力发电技术及应用[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 0 1 3 . F a n H a i - k u an, N i e J i n g . Wi n d P o w e r G e n e r a t i o n T e c h n o l o g y a n d A p p l i - c a t i o n [ M ] . B e i j i n g P e k i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P r e s s , 2 0 1 3 . [ 2 ] 李俊蜂, 蔡丰波, 乔黎明. 中国风电发展报告[ R ]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 出舾|社 。 2 0 1 4 . L i l u n - f e n g , C a i F e n g - - b o ; Q i a o L i - - m i n g C h i n a ’ s w i n d p o w e r d e v e l o p m e n t re p o r t E R ] . B e ij i n g C h i n a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S c i e n c e P r e s s , 2 0 1 4 . [ 3 ] 汪泉. 风力机叶片气动外形与结构的参数化耦合设计理论研究[ D ] . 重 庆 重庆大学, 2 0 1 3 . Wa n g Q u a I 1 .S t u d y o n t h e p a r a m e t e r i z e d c o u p l e d d e s i g n the o r y o f w i n d t u r b i n e b l a d e a e r o d y n a m i c s h a p e a n d s t r u c t u r e [ D ] .C h o n g q i n g C h o n g q i n g Un i v e rsi t y , 2 0 1 3 . [ 4 ] 廖明夫, 宋文萍. 风I力机设计理论与结构动力学[ M] .西安 西北工业大 学出版社 。 2 0 1 4 . L i a o Mi n g - f u , S o n g We n - p i n g . Wi n d T u r b i n e D e s i g nT h e o r y a n d S t r u c t u r al D y n a m ic s [ M] X i ’ an N o r t h w e s t e r n P o l y t ech n i c alU n i v e rs i t y P r e s s , 2 0 1 4 . [ 5 ] 范忠瑶. 风力机定常与非定常气动问题的数值模拟[ D ] .北京 华北电 力大学。 2 0 1 I . F an Z h o n g - y a o . N u me r i e a l s i mu l a t i o n s o f s t e a d ya n du n s t e a d y a e r o d y n a - m i c a o f w i n d t u r b i n e s[ D ] . B e ij i n g N o r t h C h i n a E l e c t r i c P o w e r U n i v e rs i t y , 2 0 1 1 . 下转第 8 5页 { i B H P - 皇 . 置 盛索 No . 3 Ma r . 2 0 1 6 机械 设 计 与 制造 图6旋转轴跟踪差示意图 Fi g . 6 Ro t a t i o n Ax i s Tr a c k i n g Di f f e r e nc e Di a g r a m r1 11 , , 。 。 』 卜一 . ..一 ● 1 . . f 图7伸缩轴跟踪差示意图 Fi g .7 S t r e t c h Ax i s Tr a c ki n g Di ffe r e n c e Di a g r a m 3 跟踪差减少 在跟踪差上 加入动力学比没加入动力学, 跟踪差减小较为明显, 控制效果更为理想。 4 归于平稳时间, 从图上看也快了许多。 5 加入动力学的跟踪差曲线与速度规划曲线趋势一直, 而 且 R C速度规划曲线速度归零时, 加入动力学的跟踪差曲线也会 归零。 6结论 针对单臂 S C A R A机械手平稳快速运行的问题 , 将其运动学 和动力学技术应用到该机器人当中去。同时采用力矩前馈控制 动力学前馈补偿 法, 对机械手韵动力学进行了仿真求解。 然后, 利用参数辨识的方法 , 从驱动器采集来的力矩曲线, 对摩擦力曲 线进行最小二乘法的曲线拟合, 最终求得摩擦力矩系数。实验表 明, 动力学补偿可以有效的抑制波动, 降低位置跟踪误差。 参考文献 [ 1 ] 刘振宇, 赵彬, 朱海波. 六 自由度机械臂分拣系统仿真平台研究[ J ] . 机 械设计与制造, 2 0 1 3 2 2 1 0 - 2 1 3 . L i u Z h e n- y u , Z h a o B i n , Z h n H a i - b o . S o r t i n g e x p e ri me n t a l p l a tf o r m r e s e a r c h o n S i x D O F m a n i p u l a t o r [ J ] . M a c h i n e r y D e s i g n &M anu f a c t u re. 2 0 1 3 2 2 1 0 2 1 3 . [ 2 ] Wi l l i a m s , R .L, C a r t e r , B ⋯E G a l l i n a , P a o l o .D y n a m i c m o d e l w i t h s l i p f o r w h e e l e d o m n i d i r e c t i o n a l r o b o t s[ J ] .I E E E T r a n s a c t i o n s o n R o b o t i c s a n d Au t o m a t i o n , 2 0 0 2 , 1 8 3 2 8 5 2 9 3 . [ 3 ] 周军, 余跃庆. 考虑关节柔性的模块机器人动力学参数辨识E J ] . 机器 人 , 2 0 1 1 , 3 3 4 4 0 0 - 4 4 8 . Z h o u J u n , Y u Yu e - q i n g . D y n a mi c p a r a me t e r i d e n t if i c a t i o n o f m o d u l a r r o b o t w i thfl e x i b l e j o i n t s [ J ] . R o b o t , 2 0 1 1 。 3 3 4 4 0 0 - - 4 4 8 . [ 4 ] 耿明超, 赵铁石, 赵飞.非惯性系下弹性欠驱动机器人动力学建模及应 用[ J ] . 中国机械工程 , 2 0 1 4 , 2 5 1 5 2 0 8 0 - 2 0 8 5 . G e n g Mi n g c h a 0 , Z h a o T i e s h i , Z h a o F e i .D y n a mic s mode l o f e l a s t i c u n d e r a c u t a t e d r o b o t i n a n o n i n e r t i al f r am e and i t s a D p l i c a t i o n l J J . Me c h a n i c a l E n g i n e e ri n g , 2 0 1 4 , 2 5 1 5 2 0 8 0-2 0 8 5 . [ 5 ] 王航, 祁行行, 姚建涛.工业机器人动力学建模与联合仿真[ J ] .制造业 自动化 , 2 0 1 4 , 3 6 9 l 7 3 - 7 6 . Wang Hang , Q i Hang- h ang , Y a o J i a n_ t a 0 . D y n a mi c analy s i s and c o o r d i n a t e d s i m u l a t i o n o f i n d u s t r i al r o b o t [ J ] . M anu f a c t u ri n g A u t o m a t i o n , 2 0 1 4 . 3 6 9 7 3 7 6 . [ 6 ] 赵磊, 王鸿鹏, 董良.一种基于动力学模型的高速轮式移动机器人漂移 运动控制方法[ J ] .机器人, 2 0 1 4 , 3 6 9 7 3 7 6 . Z h a o L e i , Wa n g H o n g - p e n g , Do n g L i ans . Ad y n a mi c mode l o f the w h e e l e d m o b i l e ro b o t b as e d d ri f t m o t i o n c o n t r o l m e t h o d [ J ] .R o b o t , 2 0 1 4 , 3 6 9 7 3 - 7 6 . [ 7 ]G a u t i e r , M. , J ano t ⋯ A V and a n j o n , - O .A n e w c l o s e d - l o o p o n t p u t e l T o r m e th o d fo r p a r a m e t e r 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 o f r o bot d y n ami c s [ J ] . I E E E T r a n s a c t i o n s o n C o n t r o l S y s t e ms T e c h n o l o g y , 2 0 1 3 , 2 1 2 4 2 8 4 4 4 . 1 8 J H ane d a , A. , O k a d a , K . , I n a b a , M.-I n t e r p ret e r b a s e d i n t e r a c t i v e r o bot s i mu - l a t o r t o reali z e d yna mic s e ff e c t s c a u s e d b y r o bot k i n e ma t i c a c t i o n s [ C ] . I EEE I n t e r na t i o n al Co n f e ren c e o n Me c h a t ren i e s an d Au t o ma t i o n,2 0 08 9 9 4 - 9 9 9 . 【 9 J N a n d y S S h o me , S ⋯ N C h a k r a bor t y G Ku m ar, C ⋯S A modu l ar 印p rea c h t o d e t a i l e d d ynami c f o rmu l a t i o n and c o n t r o l o f w h e e l e d m o b i l e re bot [ c ] . 2 01 1 I n t e rn a t i o n a l C o nfe re n c e o n Me c h a t ron i e s a n d Au t o ma t i o n , 2 01 1 1 4 71 -1 4 7 8 . 【 1 0 J J a e o h L e e , S e o n gik H a n 。 J ang my u n g L e e .D e c o u p l e d d y n a mi c c o n t r o l for p i t c h and r o l l a x e s o f t h e u n i c y c l e r o b o t [ J ] .I E E E T r ansac t i o n s o n I n d u s t r i alE l e c t r o n i c s . 2 0 1 2 , 6 0 9 3 8 1 4 - 3 8 2 2 . 上接第 8 l页 [ 6 ] F u g l s ang P , M a d se n H A .O p t i m i z a t i o n m e t h od fo r w i n d t u r b i n e ro t o r s [ J ] . J o u rnal o f Wi n d E n g i n e e ri n g a n d I n d u s t r i al A e r o d y n a m i c s , 1 9 9 9 , 8 0 1 1 91 - 2 0 6 . [ 7 ] X u d o n g W, S h e nW Z , Z h uW J . S h a p eo p t i m i z a t i o no f w i n dt u r b i n e b l a d e s [ J ] .Wi n d E n e r gy, 2 0 0 9 , 1 2 8 7 8 1 8 0 3 . [ 8 ] 韩中合, 贾亚雷, 李恒凡风力机分离式尾缘襟翼气动性能[ J ] .农业工 程学报 , 2 0 1 4 , 3 0 2 0 5 8 6 4 . H an Z h o n g h e , J i a Y a _ 1 e i , L i He n g - f a n . A e r o d y n a m i c p e rf o r m a n c e o f d i s c r e t e t r ai l i n g e d g e fl a p s o f w i n d t u r b i n e airf o i l[ J ] .T r a n s a c t i o n s o f the C h i n e s e S o c i e t y o f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E n gin e e r i n g T r ans a c t i o n s o f t h e C S A E , 2 0 1 4 , 3 0 2 0 5 8 6 4 . [ 9 ] 毕长飞. 风力机叶片气动载荷的优化研究[ J ] . 机械设计与制造, 2 0 1 4 1 0 1 3 0-1 3 2 . B i C h a n g - f e i .R e s e a r c h o n O p t i mi z a t i o n o f a e rod ynam i c l o a d s o f win d t u r b i n e b l a d e [ J ] .M a c h i n e ryD e s i 套 n M a n u f a c t u re, 2 0 1 4 1 O 1 3 0-1 3 2 . 【 1 0 J Ha n dMM, S i mms DA , F i n g e mhL J .U n s t e a d y Ae r o d yna mi c s E x p e ri me n t Ph a s e VI Wi n d Tu n n e l T e s t Co n fi g u r a t i o n s and Av a i l a b l e Da t a Cam p ai- gns [ R ] .C o l o r a d o N a t i o n a l R e n e w abl e E n e r gyL a b o r a t o ry, 2 0 0 1 . [ 1 1 ] S 0 Ⅱ r s D M .D e s i gn a n d E x p e ri m e n t a l R e s u l t s o f 8 0 9 A i rf o i l s [ R ] . c 0 l o r a d o Na t i o n alRe n e wabl eEn e r gy L a b o r a t o ry, 1 9 8 9. 咖 舢 栅 舢 。 姗 舢 ㈣ 哪
展开阅读全文

资源标签

最新标签

长按识别或保存二维码,关注学链未来公众号

copyright@ 2019-2020“矿业文库”网

矿业文库合伙人QQ群 3073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