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7 4 2 0 1 0年 6月 中国制造业信息化第 3 9卷第 1 1 期 液驱混合动力车辆液压 系统设计与参数 匹配研究 张庆永 . 一 , 常思勤 1 .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汽车工程系, 湖北 十堰4 4 2 0 0 2 2 . 南京理工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 江苏 南京2 1 0 0 9 4 摘要 提 出了液驱混合动力车辆液压系统的设计准则和设计思想, 介绍 了一种采用液压混合动力 的新型节能车辆的原理。结合车辆的性能指标, 对其液压系统中的关键元件的参数匹配关系进 行了分析 , 并对气囊式蓄能器的充气压力、 容积等参数对 系统压力变化、 车辆制动能量回收及制 动性能的影响进行 了详细阐述。由此得 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 可为 系统设计和合理选择参数提 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关键 词 液驱混合 动 力 ; 设计 ; 蓄能 器 中图分类号 U 4 6 3 . 2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21 6 1 6 2 0 1 0 1 1 0 0 7 40 5 液驱混合动力技术利用液压蓄能器功率密度 大和双向变量马达可以工况互逆的优点 , 构建了以 液压蓄能器和双向变量马达为核心的能量再生系 统。能量再生系统可以充分回收车辆制动能量并 用于汽车的起动和加速 , 在城市行驶工况下能提高 车辆的动力性能, 降低油耗, 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 延长刹车装置和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j 。 对液驱混合动力车辆液压传动系统的设计准 则和评价不同于传统车辆 , 本文对此进行一些有益 的探讨 , 并对系统中的关键元件参数匹配关系及其 特性进行 了着重分析。 1 液驱混合动力车辆液压 系统的设 计 1 . 1 设计要 求 总结国内外研究机构对液驱混合动力车辆的 研究经验 , 参考传统车辆性 能指标 , 提出了对液驱 混合动力车辆液压传动系统的设计要求。 a . 具有前进、 后退、 驱动、 制动的车辆调速驱动 装置应能工作在转矩 一转速平面的 4 个象限之 内。 b . 系统效率要高 , 包括系统能量利用效率、 能 量回收与重新利用效率等。 c . 所设计的液压传动系统可以满足车辆的动 力性能 , 即达到汽车的最高车速要求 、 加速时间要 求和最大坡度要求。 d . 经济性能好, 使发动机在高负荷、 高效率下 运转, 节省燃料 , 能回收系统制动能量。 e . 可以改善系统的排放性能, 达到 国家要求的 排放标准。 f . 稳定性要求 要求所设计液压系统阻尼大 , 稳定性好 , 无振荡或振荡小。在马达排量变化时 , 车辆系统无明显的不舒适感 。在制动时马达排量 能够迅速换向, 响应及时。液压传动装置应能对车 辆的动态随机负荷具有滤波抑制的功能。 g . 液压系统的结构尺寸要小, 体积紧凑 , 重量 轻 , 便于在车辆底盘系统中安装和布置, 同时要保 证车辆的通过性指标。 h . 液压系统性能可靠 , 无泄漏, 维修方便, 同时 安全性能好 , 具有限压和紧急情况下快速泄流的能 力 ; 应设置压力测量点 、 油温测量点和工作油液取 样点。应在系统的制高点设置排气口。 i . 采用工业上成熟产品, 适应机电一体化的要 求 , 系统的监测和控制方便。 j . 尽可能地减少成本 , 在不影响工作性能和精 度的前提下 , 选用经济适宜的液压泵、 双向变量马 达和阀件等产品。 1 . 2 设计思 想 根据以上要求总结 出混合液驱车辆设计的基 本思想。 a . 设计液压回路使液压传动系统经主减速器 收稿 日期 2 O L O一0 3 2 9 基金项 目 江苏省六 大人才高峰计划 0 4 D1 6 ;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博士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 目 作者简介 张庆永 1 9 8 0 ~ , 男, 山东枣庄人,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讲师, 博士, 主要研究方向为液驱混合动力技术。 应用研究 张庆永常思勤液驱混合动力车辆液压系统设计与参数匹配研究 7 5 后驱动后桥, 使车辆获得足够 的动力 , 满足 车辆 的 动力性能要求 , 选择性价 比适宜的具有较高传动效 率的液压元件。 b . 保 留原有制动装置, 在紧急情况下或者蓄能 器压力已经充满 的情况下使用原有制动装置 , 确保 安全。 c . 选用双向变量马达 , 完成 车辆 的前进 、 后 退 和制动功能。 d . 利用 电子控制单元使 发动机始终工作于经 济油耗 区域 , 实现发动机和负荷 的解耦 , 同时 由于 蓄能器 的辅助驱动作用 , 可以选用较小排量的发动 机 。 e . 去掉传统的变速器 , 简化传动机构。 f . 蓄能器作为能量储存元件 , 除了回收制动能 量外 , 还可吸收利用系统高频动态压力波动 , 改善 系统的动态特性 。 g . 尽可能使用集成块 的设计 , 一方面可以节省 空间, 使改装方便 ; 另一方面减少 了液压管路 的使 用 , 减少 了压力损失。 h . 采用较先进 的控制技术 , 完善 系统控制功 能 , 提高系统操作 的方便性和可靠性。 i . 考虑与车辆其他系统 的结合 , 如转 向、 悬架 系统的设计 , 在液压系统中预留接口。 2液驱 混合 动 力车辆 方案 及其 工作 原理 应用上述 的设计要求和设计思想 , 对系统进行 设计开发。选用方案如图 1所示 。 1 一油箱 ; 2 一 滤清器; 3 一 变量泵 ; 4 --单 向阀; 5 --蓄能器 ; 6 --双向变量马达 ; 7 一 驱动桥 ; 8 --车轮 图 1 液驱混合动 力车辆原理 图 由电控单元控制发动机 间歇工作于最佳经济 变量泵驱动马达工作 , 同时向蓄能器充油储能。因 性能区域及其附近 , 由发动机驱动液压泵 3 , 在需 此液压泵的选择必须考虑发动机的影响。 要时为液压蓄能器 5提供高压油。液压马达装在 根据发动机的最大转矩 , 由下式可以求得液压 车辆驱动桥上与差速器相联接 , 实现驱动与制动车 泵的理论排量 辆 的功能。电控单元接收车轮角速度、 油门踏板位 置、 制动踏板位置、 发动机转速、 液压蓄能器压力等 传感器信号并进行处理, 根据控制策略控制发动机 的运转以及通过 电磁阀控制与调节液压 马达的转 向和流量。在驱动时由液压蓄能器提供高压油, 以 所需的转矩驱动液压马达及车轮转动 , 在制动时将 动能通过液压马达转换为高压油存入液压蓄能器。 取消常规车辆中的变速器 、 驱动桥等部件_ 2 J 。 3 整车动力性/ 垒 至 济性对泵、 阀等 的 要求 3 . 1 液压泵的选择 在液驱混合动力车辆中, 发动机和液压泵直接 连接 , 与蓄能器组成混合动力源 。发动机可以带动 中 1 式中 为发动机的最大转矩 , N‘ m; t p 为液 压泵的总效率 ; A p为液压泵进出油 口的压力差 , l I P a ;V。 为液压泵的排量 , mL / r 。 根据发动机的最大功率 , 由下式可以求得液压 泵 的理论 流量 q r h p 2 p z , 式中 P 。 为发动机的最大功率 , k W; q 。 为液压 泵的流量 , L / mi n 。 由下式可以求得液压泵在理论流量及排量下 的转速 3 p 一 j 7 6 2 0 1 0年 6月 中国制造业信息化第 3 9卷第 1 1 期 式中 为液压泵在给定的流量及排量下的转速, r / rai n。 综合考虑 V , q p 和 n 与发动机特性的匹配 性 , 选择合适的液压泵。 3 . 2 双向变量马达的选择 为了满足汽车的最大驱动力和制动时的最大 制动力 , 双向变量马达和液压蓄能器最低工作压力 应满足 ≤ F R 4 、/ , 、 \r n \ 0 二 丁 【 其中车轮的附着力 F 5 式中 。一 为双向变量马达最大排量 , 1 7 1 / r ;P 2 为液压蓄能器最低工作压力 , P a ; i是汽车主传动 比; R 为车轮工作半径 , m; G为汽车总重量, N; 是附着系数。 同时要满足驱动条件 厂 ≥ Ff F Fi 6 厶 儿 式中 为双向变量马达工作排量 , I T / / r ; P为液 压系统工作压力 , P a ; F, 为滚动阻力 , N; F 为空 气阻力 , N; F; 为坡度阻力 , N。 同时参考原车型的性能要求 , 确定液驱车的预 期动力性能要求, 即 车辆的最高车速、 最大爬坡度 及车辆的加速性能。选择几个待选的马达排量 , 综 合考虑各种因素, 最终确定实际所选马达排量。 3 . 3 蓄能器参数确定与特性分析 对蓄能器容积及充气压力的选择 , 要考虑回收 的动能可以被蓄能器有效容积吸收 , 也考虑回收效 率的影响。在制动时, 蓄能器与双向变量马达一起 提供 了车辆的制动力矩, 所以也要根据车辆的制动 性能要求来选择蓄能器的容积。城市微型客车由 于城市 交通 环 境 的 限制, 最 高时 速并 不 大。取 3 5 k m/ h的速度作为车辆的平均时速。那么液压 蓄能 器 的公 称 容积 应 该 能 够符 合 回收车 辆 从 3 5 k m/ h的速度制动到停止时的动能和车辆制动 要求 , 同时液压蓄能器体积也不能太大。 3 . 3 . 1 液压蓄能器充气压力和容积对系统回收或 释放能量时压力变化幅度的影响 液驱混合动力车辆使用了二次调节技术 , 其要 求双向变量马达工作于准恒压系统, 且准恒压系统 的压力变化应比较小。所以, 在能够完全 回收汽车 制动能的条件下 , 应采取措施使液压蓄能器工作时 压力变化幅度尽量小 。 图 2为车辆在 3 5 k m/ h的初速下制动 , 不同蓄 能器的充气压力下蓄能器工作压力的变化。 1 一充气压力 P o1 2 MP a ; 2 --充气压力 P o1 4 MP a ; 3 一充气压力 P 01 8 MP a 图 2 车辆在不 同的充气压 力下, 车速和压 力变化的曲线 由图 2可以看 出, 液压蓄能器容积一定 , 则充 气压力选择得越大 , 回收同样数值的汽车动能 , 系 统压力的变化幅度越小。 图 3为不同蓄能器容积 , 车辆在 3 5 k m/ h的初 速下制动 , 蓄能器的工作压力变化 。 1 运 / k m’h 。 。 1 一蓄能器容积 V 4 0 L ; 2 --蓄能器容积 V 6 3 L 图 3 车辆在不 同的蓄能器容积时 车速和压力变化 的曲线 由图 3可以看出, 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液 压蓄能器 的容积越 大, 回收相同大小的汽车动能 , 系统压力 的变化幅度就越小。 3 . 3 . 2 蓄能器容积对制动能量 回收效率的影响 液压蓄能器贮存能量为 E 一 d 一 P o d [ 一 ] 式中 P 0 为蓄能器充气压力, P a ;Vo 为蓄能器容 积, 1T I 3 ; P 为制动初始状态下的蓄能器气体压力 , P 2 为制动结束状态时的蓄能器气体压力 , P a ;V1 应用研究 张庆永常思勤液驱混合动力车辆液压系统设计与参数匹配研究 7 7 和 V2 为 Pl 和 P 2 对应 的蓄能器体积 , m3 ; 为气体 N r n 。 多变指数 。T p V / 2 丌 ’ 1 0 在车辆制动时, 车辆动能转化为液压蓄能器的 液压能 , 由式 6 有 1 “ o 一 一 ” ]㈦ 式中叩为能量 回收效率 ; 0 为车辆制动初始时刻 的速度 m/ s ;“为车辆在时刻 t的速度 , m/ s 。 以某 一微 型客 车 为例 , 车 轮滚 动半 径 R 0 . 2 7 8 m, 滚动 阻力 系数 f 0 . 0 1 4 , 满 载总 质量 1 5 0 0 k g , 蓄能器的充气压力 P 01 8 MP a , 最 高工作压力 P 23 0 MP a 。文中的结果均 以此参数 值为基础进行计算 。假设车辆在 3 5 k r n / h的初速 度下制动 , 则在不同的蓄能器容积下 回收的能量及 回收效率见表 1 。 表 1 车辆制动时能量回收效率计算 由式 7 、 8 及表 1可 以看出, 蓄能器充气压 力和容积是影 响能量 回收效率的主要 因素。充气 压力越高 , 蓄能器容积越大 , 其 回收能量越大。因 此在满足系统要求的情况下 , 应尽可能地选用大容 积的蓄能器。但随着蓄能器容积 的增 大其体积和 重量也随之增大 , 同时也影响车辆制动时系统压力 的增长率以及在车辆上的布置。因此 , 选择蓄能器 的容积要结合车型及使用要求综合考虑。 3 . 3 . 3 蓄能器容积和充气压力对车辆制动性能的 影响 在汽车制动减速时, 主要由双向变量马达和蓄 能器共 同提供车辆所需 的制动扭矩 , 并通过双 向变 量马达将动能回收转变为蓄能器的液压能。在制 动过程中, 产生制动减加速度的力矩 , 除制动扭矩 外 , 还包括滚动阻力矩和空气阻力矩。在制动过程 中, 根据汽车理论 , 汽车行驶方程式为_ 3 j r r r1一 △ 乱 0 一a t G U 3 m a 9 r r } T 十 r 乱 。 一a t 厂十 L 式 “ 0 为车辆制动时的初始速度, k in h ;叩 T为系 统效率 ; C n为空气阻力系数 ; A 为车辆迎风面积 , m 2;厂 为滚动阻力系数 ; 为汽车旋转质量换算系 数 ; T 为 双 向变 量 马 达 输 出轴 上 的制 动扭 矩 , 式中 P为系统压力 , P a ;V 一 为液压马达总排 量 , m3 / r 。 在液驱混合动力车辆液压系统 中, 当汽车制动 时 , 发动机处于停机或怠速状态 , 并与传动系处于 完全解耦状态。因此 , 此时发动机及其相关运动件 的旋转惯性质量对系统无影响。 当车速较低“ 3 5 k m/ h 时, 对于空气阻力 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制动减加速度与制动力矩 的 关系式为 口一 T mr r ] y 口 十 上 地 mg fr r } 3 T 1 1 m r r l 一、 2 n 。 一 I 、 假设车辆在初速为 3 5 k m/ h时制动, 在充气压 力为 1 8 MP a , 蓄能器容积分别为 4 0 L和 6 3 L的情 况下制动, 得到的制动减加速度和系统压力的关系 如图 4所示。 吕 赵 曩 瓷 1 一 蓄能器答积为 4 0 L; 2 -- 蓄能器 容积为 6 3 L 图 4 减加速 度随 系统压力的变化 由式 1 1 和图 4可知 , 对于给定 的车辆 ,当液 压马达的排量确定的情况下 , 制动减加速度只是系 统压力和系统效率的函数 , 与蓄能器的容积关系不 大。由图 4可以看 出, 由于效率 的差别 , 容积不同 的蓄能器在制动时的减加速度略有不 同, 但大体一 致 , 与系统压力成线性关系。若忽略压力损失, 系 统压力就是蓄能器的压力。在设计时, 可以根据车 辆制动性能要求, 适当提高蓄能器的充气压力和工 作压力 。 表 2列 出了不 同充气压力和不 同容积下 以初 速 3 5 k m/ h制动的时间。由表 2可知 , 在有预见的 制动中, 仅由泵制动产生 的减加速度 的条件下, 当 制动车速为 3 5 k m/ h , 制动时间最短仅需要 1 1 . 6 s , 只有在紧急的情况下才需要使用传统制动器制动, 7 8 2 0 1 0 年6 月 中国制造业信息化第 3 9 卷第 1 1 期 这样可大大减少制动系统的耗损, 提高制动器的使 用寿命。计算表明, 可以在减速与非紧急制动时 , 由液压马达 回收制动能量, 从 而取代常规制动系 统。此外 , 可考虑采用辅助制动装置或再适当加大 液压马达的排量等措施来进一步提高紧急制动时 的性 能 。 表 2 蓄能器容积和 充气压力对制动时间的影响 4 结论 a . 新型液驱混合 动力车辆为液压传动系统在 车辆系统上的具体应用 , 与传统液压系统相比, 有 着不同的设计要求和评价标准。 b . 液压泵的选择要根据发动机的特性 , 综合考 虑液压泵与发动机特性的匹配性 , 选择合适的产 品。 c . 要根据汽车车轮的附着力、 车轮半径、 主传 动比及系统最低工作压力选择 双向变量马达的排 量 , 以满足汽车的最大驱动力和制动时的最大制动 力 。 d . 液压蓄能器容量要根据汽车制动惯性能大 小、 系统允许压力变化的幅度和汽车允许的安装空 间来选定。蓄能器容积越大, 系统压力在回收能量 的过程中变化幅度就越小 , 制动能量 回收率也越 高。但随着蓄能器容积 的增 大其体积和重量也随 之增大 , 同时也影响车辆制动时系统压力的增长率 以及在车辆上的布置。因此选择蓄能器的容积要 结合车型及使用要求综合考虑。 e . 液压蓄能器充气压力根据液压 蓄能器容量 和双向变量马达排量选定 , 应综合考虑三者间的匹 配 。 f . 系统制动性能决定 于双向变量 马达的排量 和压力 , 与蓄能器的容积无关。 参考文献 [ 1 ] L u mk e s J H J r . D e s ig n , S imu l a t i o n ,a n d T e s t i n g o f An E n e r g y S t o r a g e H y d r a u l i c Ve h i c l e Tr a n s mi s s i o n and C o n t r o l l e r[ D] . US A Ma d i s o nC oll e g e o f e n g i n e e n g,Un i v e r s i t y o f W i s c o n s i n - M a d i s o n, 1 9 9 7. [ 2 ] 常思勤. 一种新型电控液 驱车辆 的性能仿真与分析 [ J ] . 南京 理工大学学报 , 2 0 0 4 , 2 8 4 1 6 9 1 7 3 . [ 3 ] 余志 生 . 汽车 理论 第 3版 [ M] 北 京 机 械工业 出版 社 , 2 0 0 】 3 85 6 De s i g n a n d Pa r a me t e r M a t c hi n g o f Hy dr a u l i c S y s t e m Fo r Hy d r a u l i c Hy b r i d Ve h i c l e Z HANG Qi n gy o n g 一. CHANG S i q i n 2 1 . Hu b e i Un i v e r s i t y o f A u t o mo t i v e T e c h n o l o g y . Hu b e i S h i y a n , 4 4 2 0 0 2 , C h i n a 2 . Na n j i n g U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 Na n j i n g J i a n g s u , 2 1 0 0 9 4 ,C h i n a Ab s t r a c t I t p r e s e n t s t h e d e s i g n c r i t e r i o n o f h y d r a u l i c s y s t e m f o r h y d r a u l i c h y b r i d v e h i c l e a n d i n t r o d u c e s a n e w t y p e o f e n e r g ys a v i n g v e h i c l e wh i c h a d o p t s h y d r a u l i c h y b r i d p o we r .C o mb i n e d wi t h v e h i c l e p e r f o r ma n c e ,i t a n a l y z e s t h e p a r a me t e r ma t c h i n g o f k e y c o mpo n e n t s o f i t s h y d r a u l i c s y s t e m,a n d s h o ws d e t a i l e d l y t h e i n fl u e n c e o f c h a r g i n g p r e s s u r e a n d v o l u me o f t h e a c c u mu l a t o r o n p r e s s u r e c h a n g e ,b r a k i n g e n e r g y r e c o v e r y a n d b r a k i n g p e rfo r man c e .I t o b t a i n s S o me s i g n i f i c a n t c o n c l u s i o n s ,wh i c h c a n b e a g u i d e t o s y s t e m d e s i g n a n d p a r am e t e r s s e l e c t i o n . Ke y wo r d s Hy d r a u l i c Hy b r i d P o we r ;De s i g n;Hy d r a u l i c Ac c u mu l a t o r 上接第 7 3页 App l i c at i o n o f CAXA 3 D Ba l l i n M e c h a n i ca l De s i g n S HE NG Qu a nj u n J i n h u a L o n g x i a n g T o o l Ma n u f a c t u r e L t d . C o . , Z h e j i a n g J i n h u a , 3 2 1 0 0 0 , C h i n a Ab s t r a c t I t d e s c r i b e s t h e d e s i g n me c h a n i c a l c o mpo n e n t s a n d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3 D h all t o o 1 .By o p e r a t i o n o f 3 D b a l l a n d ma n i p u l a t i o n h a n d l e s ,i t c a n r e a l i z e t o mo v e t h e o p t i o n s me n u mo v e me n t ,r o t a t i o n ,t h e mi r r o r ,a r r a y ,a n d a c c u r a t e l y p o s i t i o n f o r a n y me c h an i cal s p a c e 3 D o b j e c t ,d e s i g n a n d mod i f y t h e p art s . Ke y wo r d s 3 D Ba l l ;Mo v e me n t ;Ro t a t i o n ;Co p y ;Mi r r o r ;Ab r u p t i o n;At t a c h me n t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