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业链的铜产业自主创新道路.pdf

返回 相似 举报
基于产业链的铜产业自主创新道路.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基于产业链的铜产业自主创新道路.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基于产业链的铜产业自主创新道路.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基于产业链的铜产业自主创新道路.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基于产业链的铜产业自主创新道路 张玉胜1 ,刘志迎2 1 .合肥工业大学,合肥2 3 0 0 0 9 ;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2 3 0 0 2 6 摘要产业技术创新是国家创新系统的核心,各产业的关键技术或核心技术突破就是提升产业竞 争力.依据产业链理论和创新管理理论,从产业链视角解析铜产业链,探讨铜产业自主创新路径, 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产业链;铜产业;自主创新 中图分类号F 2 6 4 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 0 9 5 1 7 “ 2 0 1 1 0 3 0 0 2 1 - 0 4 基金项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0 9 B J L 0 0 9 2 0 1 0 年,我国经济总置跃居世界第二,成为世界制造 业中心。铜产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性和战略性产业.铜 及铜台盒制品以其优良的、特有的性能.广泛用于通讯、电 子、电力、轻工、国防、机械、建筑、交通等领域,是国 民经济重要的基础原材料,与国民经济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密切相关。近1 0 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对铜产品的年均消费 增长率为】6 %。根据有关部门预测.到2 0 1 5 年,我国铜 材需求将超过9 0 0 万t ,占全球铜消费量的4 0 %,成为推 动全球铜材需求的主力军。 多年来,国内铜产业链中的铜采选业、冶炼业和加工 业的产能以采选业规模最“、冶炼业次之、加工业规模最 大,这种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导致其下游产业原材料数量不 足、成本高,从而影响了整个产业的发展。目前,我国成 为国际铜产业转移的承按地,但是,高精度铜板带、高密 度铜管棒线以及特种电解铜箔等高端产品缺少关键技术支 撑,企业多以铜的初级加工为主,而技术含量高、产品附 加值高的深加工产能却不足。我国不仅要成为铜产品的主 要消费国.更重要的是如何成为铜产品的制造中心和铜产 品的创造中心.这需要国内科研院所和企业重视技术创新 工作。加快推进技术创新。 1铜产业链结构及其关键环节 根据铜产业的发展规律和生产特性,铜产业链可分为 上、中、F 游三部分.分别对应铜的采选业、铜的冶炼 业和铜材加工业。铜材加工业按照加工产品的技术要求和 附加值不同,又分为初级加工和深加工。通常.铜的初级 加工多以电解铜和粗铜为原材料加工成普通的铜箔、铜板 带、铜管棒、铜线杆等产品.存此基础上,,七产低氧光亮 铜杆、高精度糕铜板等产品的为铜的深加工,具体见图1 。 目前,铜的深加工因技术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产 品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好而成为铜加工业发展趋势。国内,一 些地方政府依靠传统铜产业优势,以经济专业园区为载 体.依托优势骨干企业.鼓励涉铜企业和专业机构跟踪国 际先进技术.加大自主创新投入,通过技术和产品升级、规 模扩张、产业配套和产品延伸.促进和推动铜材深加工行 业的发展。 未来一段时期,国内铜深加工领域将会在重点发展特 种 高档 电解铜箔、高精度电子铜带、低氧光亮铜杆、阳 极磷铜材料、铜棒与铜粉等铜加工产品的基础上。夫力发 展电了行业需要的岛密度互连积层板、集成电路引线框 万方数据 架、特种电线电缆等相关高科技产品,从而形成较完整的高新技术铜产业链。 2 铜产业关键技术界定 图1 铜产业链示意图 目前,同内铜材 j N T _ 重点是围绕铜箔、铜板、铜带、铜 线、铜棒和铜杆等精深加工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进行自 主创新。并在高精度铜箔、高精度铜板带、高性能铜棒材 等方面开展技术研发工作,已有一定的技术创新成果。 ●季 戤 雕 高精度黄铜板带材 无氧铜杆 线 材 高精度黄铜棒材 ▲铜加工关键共性技术 铜加工关键性技术涉及铜加工各领域和环节的技术,主 要包括材料设计技术、铜材熔炼技术和铜加工工艺技术等。 ▲ 电解铜箔及覆铜板技术 电解铜箔及覆铜板技术主要有高精度双面光电子铜箔 技术、高精度红花电子铜箔及无砷化处理工艺、高密度互 连 H D I 覆铜板等。 ▲高精铜板带技术 高精铜板带技术主要有引线框架用电子铜带技术、高 弹性、高可靠性的接插元件用铜带技术与超宽变压器用高 导电纯铜带技术等。 ▲高性能铜棒线材技术 高性能铜棒线材技术主要有高速铁路接触线生产技 术、黄铜棒材生产技术等。 铜加工企业只有掌握上述铜加工技术或工艺才能生产 出具有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高的产品。可是,铜加工领 域技术和工艺多且复杂,不同产品有不同的技术和工艺要 求,上述铜的深3 n T 领域中涉及的关键技术或工艺,由于 政策、主体、人才、资金和装备等多种因素,国内多数企 业尚未掌握或处于创新阶段。 2 2行业纵观O v e r v i e wo fI n d u s t r y 万方数据 3 影响铜加工业技术研发因素分析 影响国内铜加工业技术研发因素主要在政策扶持、研 发主体、科技人才、研发资金以及技术装备条件等方面。 ◆ 技术创新政策不到位,技术创新的动力有限 虽然国家对技术创新十分莺视,仅新世纪以来,就出 台了如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总体实施方案、围家高新技 术产业开发区技术创新纲要等技术创新扶持政策,对推动 国内企业开展技术创新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这些政策 对技术创新企业在技术成果转化、金融、税收服务等方面的 扶持措施未具体化或明确化,政策的操作性还有待加强。 ◆ 技术创新主体不到位,技术创新的规模有限 企业应该是技术自主创新的主体,但由于诸多原因 造成了目前我国技术自主创新主体缺位的现状一是自 主创新意愿不强,由于国内廉价的劳动力成本,使得我 国铜加工企业多依赖低成本战略占领市场,对依靠技术 自主创新提高经济效益的意愿不强,直接造成技术自主 创新的主体缺位;二是自主创新风险较大,大多数技术 自主创新既需要较长时间也需要较大投入,其风险相应 也较大,一些私营企业或规模较小企业普遍难以承受,而 在我国技术自主创新中占据重要地位的一些国有摔股企 业的经营者往往都有一定的任期,经营者不愿意承担自 己在任期内花费了大量时f ’日J 和金钱开展技术自主创新却 不见效益或效益在下一任经营者经营期间显现的风险,从 某种程度上阻碍了企业技术自丰创新的原动力,造成了 自主创新丰体缺位;三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一些企业 受到自身条件的局限,即便开展技术自主创新,多以工 艺、技术、产品模仿为主,缺乏优质铜材深加工领域中 的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开发处于小打小闹阶段,层次不 高,还有一些企业虽然开展了引进技术消化吸收,但在 实际应用过程中又因为引进技术费用高,吸收费用低的 倒挂,陷入了“引进一落后一再引进一再落后的怪圈”,这 些也造成了自主创新主体缺位。 ◆技术创新人才不到位,技术创新的质量有限 国内铜加工企业上千家,只有少数大中型企业拥有技 术研发中心或机构,如2 0 11 年安徽省铜陵市有规模及以上 铜及铜加工企业4 7 家,但拥有技术研发中心的食业不超过 5 家。同时,由于企业对研发人员才有所展、劳有所得、功 有所奖的激励措施不到位,加之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 异,拥有高端、专门技术研发人员不足,如铜陵市铜产业 领域拥有各类工程技术人员不足万人,且研发队伍稳定性 差,企业技术创新的人才不足是制约国内铜产业技术自主 创新的重要因素。 ◆ 技术创新资金不到位,技术创新的条件有限 据统计,我国企业技术自主创新经费投入不到企业销 售收入的O .5 %,有限的技术投入经费又主要用于支付如北 京矿冶研究总院、洛阳铜加工研究院、中南大学等专业院 所和高校的委托开发费用,企业研究开发机构的自主研究 开发经费仅占全部研究开发经费的3 0 %不到,而发达国家 这一比例则高达8 0 %以上。 ◆ 技术创新的装备不到位,技术创新的手段有限 能否生产出附加值高、低能耗等铜精加上产品,其生 产的技术装备水平十分重要,技术装备水平是体现技术水 平的载体,也是铜深加工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所在。而 目前国内铜加工企业使用的热轧开坯设备、水平连铸供坯 设备、四辊或多辊精轧机、各种光亮退火炉、圆盘拉伸机、联 合拉拔机等较先进的技术装备主要依赖国外进口。由于我 国铜加工企、I k 技术装备水平与国外相比有较大差距,这在 ~定程度影响r 国内铜加工企业的发展。 铜材深加工领域中的技术自主创新是国内铜产业可持 续发展的原动力,是决定我国铜产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铜 材加工企业应秉承节能环保的绿色生态理念,加大技术自 主创新投入,组建研发中心,建立符合人才发展的激励机 制,不断开展技术自主创新活动。唯有这样,铜材深加工 领域才会呈现产业集群高和产品附加值高的“双高”局面; 唯有这样,国内铜加工企业才能可持续发展下去,并在世 界市场上取得与国民经济发展规模相匹配的地位。 国内铜加工企业技术成为发展的瓶颈,影响了铜的深 加工产业发展。目前,国内铜的深加工产品结构不合理,产 品档次不高,精深加工产品少,产业链短,高附加值、高 技术含量铜材深加工产品所占比例依然较低。 4 加快安徽铜产业自主创新政策建议 铜加工产业的发展关键在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关键要 有政策配套,要有研发主体、团队与资金等要素的保障,也 要搭建技术创新平台等。因此,作者提出以下建议 ●完善扶持政策 国家为推动企业自主创新,已将企业技术自主创新放 入国家战略层面,使企业自主创新体系成为国家战略构成 的组成部分。2 0 0 9 年,国家出台了有色金属产业调整和 振兴规划 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提出“加快 关键技术由引进向消化吸收冉创新转变,由注重单项技术 研究开发向集成创新转变。积极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加快 技术改造,提高工艺装备水平和产品质量,增加产品品种,降 低资源和能源消耗”。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应根据规划 要求制定具体实施意见,对企业技术自主创新投入进行金 融、税收等多方面扶持。特别是在以铜产业为主导产业地 区,政府应积极培育地方支柱产业,加大对铜加工企业的 扶持力度,鼓励铜加工企业开展自主创新活动,如安徽省 铜陵市2 0 0 9 年出台关于促进铜加工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 见 铜政 2 0 0 9 3 6 号 ,在投融资、税收等方面提出 了八项具体优惠政策,这不仅积极扶持当地铜加工企业的 发展,也吸引了其他地方的铜加工企业对铜陵投资铜加工 产业的兴趣,为铜陵培育铜加工产业集群营造了好的发展 氛围。 . ●明确主体地位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 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自主创新 的基本框架结构”,已经明确指出了企业应是技术自主创 有色金属工程2 0 1 1 年第3 期2 3 万方数据 新的主体,历史也将证明,.只有企业不断努力提高技术自 主创新能力,才能培育出食业核心竞争力。 铜深加工企、I k 应自觉担当铜深加T 技术自主创新主 体,积极落实“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 的科技工作方针,不断强化创新意识,加大用高新技术和 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力度,努力走出一条依 靠科技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发展优质铜 材深加工产业之路。 ●重视人才、赘金、装备等要素的投入 国内铜深加工产品只有具备核心竞争力,才能在世界 市场上立足。产品核心竞争力需要企业有人才、资金、装 备等生产要素的必要投入。人才资源投入方面,政府和企 业两个层面都应重视,政府应推动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制 定专门人才和高端人才培养方案,鼓励多方加强人才培 养,企业应在关怀、榜样、薪资、晋升等方面出台激励措 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并发挥人才在企业的核心作用 在资金投入方面,政府应在金融、税收等方面给予铜加工 企业必要的倾斜,鼓励和扶持企业自主创新,加大生产技 术、装备技术和生产工艺研发力度,企业应加大资金投入 力度,逐步提高自主创新资金投入比例在装备投入方面,国 家可以有针对性组织开展先进铜3 n - r 技术装备的研发,企 业也可以组建研发中心或组建战略联盟方式,开发深加工 所需的技术装备并投入生产领域。 ●组建战略联盟 由企业与科研院所共同参与,依托各自的人才、技术、仪 器设备以及信息优势,建立地区之间的铜产业技术创新战 略联盟,战略联盟重点围绕铜材深加工行业的共性技术和 重大关键技术进行攻关,通过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 收、再创新,尽快掌握一批核心技术,并加强人才交流与 合作,共建研发机构和共性技术平台,加速技术推广应用 和产业化,提升产业整体科技含量、拉长产业链、培育和 壮大铜合金加工特色企业。 ●搭建研发平台 各级政府应鼓励推动企业自身组建研发中心或技术中 心,并依托这些中心开展铜深加工领域的关键技术研究。企 业一方面应主动承担技术自主创新重任,充分利用已有的。 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加快对铜材深加工领域中技术含量 高的产品关键核心技术研发速度,重点加大对超宽变压 器用高导电纯铜带的电解无氧铜连铸系列关键技术、高精 度电子铜带引线框架加工中的高速级进冲切成型模具设计 技术、高速铁路接触线的铜熔炼体洁净处理和微合金化等 关键技术的研究;另一方面庶继续广泛与社会科研院所合 作,以“产学研”运作模式,开展针对高品质铜及铜合金 板带材、铜及铜合金棒材、电解铜箔及延伸产品等的生产 3 n - r 技术与产品的研究、开发和产、j k 化工作,通过消化、吸 收、集成、创新,将具有重要及长远市场价值的罩大科研 成果进行完整的上程化和集成化研究开发,为产业化规模 生产提供成套的先进材料、工艺技术和装备,并能不断推 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 ●发挥企业质量检测中心作用 企业口J ‘以自己组建或联合科研院所共同组建氽业质量 检测中心,中心可以利用高校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和完备 的分析测试条件,结合企、J k 相关的信息资源和分析测试条 件,实现优势互补;也可按照产品规范化、系列化和产业 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整合科技资源,实现信息数据、分析检 测等科技条件的资源共享,把企业质量检测中心打造成铜 加工科技资源共享公共服务平台,充分发挥检测中心资源 共享作用。 参考文献 【I 】安徽省新兴产业发展技术指南之三_ 优质铜材深加工产业[ s ] .2 0 1 0 . 【2 】刘志迎.破解安徽经济发展难题评技术创新与工业结构升级基 于安徽的实证研究们.池州学院学报,2 0 0 9 ,2 3 1 1 5 9 1 6 0 . [ 3 】王健.论建设生态文明的技术创新路径【J 】.理论前沿,2 0 0 7 2 4 4 0 - 4 1 . 【卅张合营.技术创新的路径分析【J 】.经济师,2 0 0 6 1 1 8 8 - 8 9 . 【5 】刘志迎,产业链概念、分类及形成机理研究述评 J 】l 工业技术经 济,2 0 0 9 ,2 80 0 5 1 - 5 5 . 【6 】王冲.云南省铜产业现状及发展设想闭.云南冶金.2 0 0 6 ,3 5 2 8 1 8 3 【7 】武音茜,方维萱,韩润生.云南铜产业结构分析- 9 对策建议[ J 】.矿物学 报,2 0 0 8 ,2 8 1 9 8 1 0 3 . [ 8 】张玉胜.铜陵承接铜产业转移障碍因素及其对策研究基于铜产业生 产要素视角们.产业与科技论坛,2 0 1 1 ,1 0 4 4 7 - 4 9 . 2 4行业纵观O v e r v i e wo fI n d u s t r y 万方数据
展开阅读全文

资源标签

最新标签

长按识别或保存二维码,关注学链未来公众号

copyright@ 2019-2020“矿业文库”网

矿业文库合伙人QQ群 3073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