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1 0 2 有色金属 选矿部分2 0 1 9 年第6 期 d o i 1 0 .3 9 6 9 /j .i s s n .1 6 71 - 9 4 9 2 .2 0 1 9 .0 6 .0 1 9 低碱度条件下某新型捕收剂在铜硫矿浮选中的应用 艾晶1 ’2 ,刘崇峻1 ’2 ,吴桂叶1 ’2 ,朱阳戈1 ’2 ,刘龙利 1 .北京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1 0 0 1 6 0 ; 2 .矿物加工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 0 2 6 2 8 摘要传统铜硫矿浮选工艺中采用大量的石灰,伴随着设备损害、环保问题突出等缺点。采用新型铜捕收剂,在低碱 度条件下进行铜硫矿浮选试验研究,在磨矿细度一7 4 “m 粒级占6 5 %时,通过条件试验确定药剂制度,经过三次粗选、两次精 选的开路试验,可获得铜回收率4 0 .2 0 %、硫回收率2 .9 3 %的铜精矿产品,实现了低碱度条件下优先选铜。采用普遍化微扰理 论和密度泛函理论计算了新型捕收剂的结构和性能参数。通过与传统捕收剂的参数对比.新型捕收剂的最高占据轨道能量 与黄铜矿的最低非占据轨道能量相差较大,捕收力较弱,而最低非占据轨道能量较低,对黄铜矿吸附能力强,对黄铁矿吸附能 力弱,选择性较好。 关键词低碱度;捕收剂;铜硫矿;密度泛函;浮选 中图分类号T D 9 2 3 .1 3 ;T D 9 5 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 6 7 1 9 4 9 2 2 0 1 9 0 6 一0 1 0 2 一0 5 A p p l i c a t i o no faN e wC o U e c t o ro nC o p p e r ‘s u l p h u rS e p a r a t i o na tL o wA l k a U n eC o n d i t i o n s A lJ t n g l ~,L I U C h o n g j u n l “,W UG u i y e l “,Z H U Y Q n g g e l “,L l UL o n g } t 1 1 2 j .B G R J M MT P f J l z ,z D Z o g yG r o “p ,B P 巧i 以gj 0 0 j 6 0 ,C i 押口;2 .S £口f PK P yL n 6 0 r 口£o ,.3 , o 厂M i 押P r 盘£P r o c P s s i 卵g ,B P i 歹i 竹g 】0 2 6 2 8 ,C i ”口 A b s t r a c t L a r g ea m o u n to fl i m ew a su s e di nt r a d i t i o n a lf l o t a t i o np r o c e s so fc o p p e rs u l f i d e , w h i c h c a u s e dd a m a g eo ne q u i p m e n ta n do t h e rp r o b l e m s ,s u c ha s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p r o t e c t i o na f f e c t s .An e wc o l l e c t o r w a su s e da tl o wa l k a l i n ec o n d i t i o n si nf l o t a t i o n .T h er e s u l t ss h o wt h a tu n d e rt h ec o n d i t i o nt h a tt h eg r i n d i n g f i n e n e s so f 一7 4m i c r o ni s6 5 %,a f t e re x p e r i m e n t so nt h ef a c t o r ss u c ha sc a l c i u mo x i d e ,c o l l e c t o ra n d f o a m i n gd o s a g e ,t h ec o p p e rr e c o v e r yr a t ei s4 0 .2 0 %a n dt h es u l f u rr e c o v e r yr a t ei s2 .9 3 乡6 i no p e nc i r c u i t t e s t , w h i c hr e a l i z e st h eg o o ds e l e c t i n ga b i l i t yo fc o o p e ra tl o wa l k a l i n ec o n d i t i o n s .T h es t r u c t u r a l i n f o r m a t i o na n dp r o p e r t i e so fn e wc o l l e c t o ra r ea n a l y z e db yu s i n gt h eg e n e r a l i z e dp e r t u r b a t i o nt h e o r ya n d d e n s i t yf u n c t i o n a lt h e o r y .B yc o m p a r i n gw i t ho t h e rt w oc o l l e c t o r s , t h ec a l c u l a t i o nr e s u l t si n d i c a t et h a tt h e n e wc o l l e c t o re x h i b i tl o w e rc o l l e c t i n ga b i l i t yb u th i g h e rs e l e c t i n ga b i l i t yf o rc o p p e rs u l f i d em i n e r a l s . K e yw o r d s l o wa l k a l i n e ;c o l l e c t o r ;c o p p e r s u l p h u ro r e ;D F T ;f l o t a t i o n 铜硫矿是我国主要的铜矿类型之一,分布较广, 主要存在于安徽、江西等地。铜硫矿中黄铜矿与黄 铁矿的分离一直是重点关注的问题。铜矿物在黄铁 矿中嵌布粒度大小不均匀,伴生多种有用元素,硫化 矿表面物理化学性质相近,且黄铁矿可浮性变化较 大,增加了分离的难度[ 1 ] 。目前铜硫矿分离主要采 用选矿方法,对于铜硫矿石的浮选,分离原则一般是 浮铜抑硫[ 2 q ] 。较普遍的方法是采用传统丁基黄药 等铜捕收剂进行精矿混选,这类传统捕收剂对铜的 捕收力较强但选择性差[ 5 。6 ] ,使黄铁矿一同上浮,影 响铜精矿品位,且浮选过程中需要加入大量的石灰 调节矿浆p H 值。该方法存在药剂用量大、环保问 题突出、易堵塞设备管路等缺点,同时,还造成被抑 制的黄铁矿后期回收利用较难,以及伴生金、银等贵 金属的流失[ 7 墙] 。因此,在低碱或无碱条件下进行铜 硫分离成为研究和工业应用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密度泛函理论 D F T 被有效用于硫化 矿捕收剂的研究工作[ 9 - 1 0 ] 。基于该理论计算出的参 数,明确了捕收剂分子结构、捕收剂与矿物表面成键 及相互作用等情况,对硫化矿捕收剂的研发和应用 基金项目北京矿冶科技集团产业基金项目 0 4 6 0 2 0 1 8 一1 2 3 收稿日期2 0 1 9 0 5 1 6修回日期2 0 1 9 1 0 一1 0 作者简介艾晶 1 9 8 8 一 ,女,河南许昌人,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浮选药剂设计与合成工作。 万方数据 2 0 1 9 年第6 期艾晶等低碱度条件下某新型捕收剂在铜硫矿浮选中的应用 1 0 3 起到了支持作用。 本文通过试验研究,探索了低碱度条件下新型 酯类捕收剂 代号C 1 0 0 1 对银山铜矿矿石铜硫分离 的工艺流程。同时采用分子模拟计算,将计算结果 与其它两种常用捕收剂比较,阐述了该新型捕收剂 的结构、性能以及在矿物表面作用情况。 1 矿样与试验 1 .1 矿石矿物组成 变胶状黄铁矿、黄铜矿及变胶状黄铜矿、硫砷铜矿、 砷黝铜矿为主,其次为变胶状闪锌矿、闪锌矿、斑铜 矿、方铅矿及微量的钛铁矿、锐钛矿、自然金、辉硫锑 铅银矿、自然银等。脉石矿物以石英、绢云母为主, 少量绿泥石、高岭土等。 1 .2 矿石多组分分析 原矿多组分分析结果见表1 。结果表明,矿石中 铜品位为o .3 3 %,硫品位为7 .2 7 %,其他元素如金、 银、铅、锌等含量较低。 工艺矿物学研究表明,矿石中金属矿物主要以 表1 原矿多组分分析结果 T a b l el M u l t i c o m p o s i t i o na n a f y s i sr e s u I t o fr a wo r e s /% 1 单位为g /t 。 1 .3 矿样铜物相分析 矿样中的铜化学物相分析结果见表2 。结果表 明,铜氧化率为1 .6 1 %,绝大部分铜以硫化物形式 存在。 表2铜物相分析结果 T a b l e2A n a l y s i sr e s u l t so fc o p p e rp h a s e s /% 1 .4 浮选试验 小型浮选试验将矿样破碎至小于2m m ,混匀后 备用。称取5 0 0g 矿样加入一定量石灰,使用球磨机 在磨矿浓度为5 0 %的条件进行球磨,磨矿细度为 一7 4 雎m 占6 5 %,矿物的单体解离度为9 0 %。 采用1 .5 L X F D 型挂槽浮选机,转速固定在 14 8 7r /m i n ,浮选温度保持在室温。矿样磨矿后放 入浮选机搅拌,依次添加选矿药剂后浮选得精矿产 品。流程中采用的捕收剂为新型捕收剂C 1 0 0 1 ,起 泡剂为B K 2 0 4 。粗选试验流程如图1 所示。 原矿药剂用量单位叭; 倪仟、拌选 一7 4 “m 占6 5 % 磨矿 / 石灰2 0 0 i 委墓竖裂琵 粗l 选 时间单位m ;n ,下同 精矿尾矿 图1浮选原则流程 F i g .1P r i n c i p l e sf l o w s h e e to ff l o t a t i o n 2试验结果与讨论 2 .1 石灰用量试验 在原矿加入球磨机时加人一定量的石灰,可以 调节p H 值,同时能去除矿泥有害的罩盖作用[ 1 川。 图2 是加入不同石灰用量的试验指标,由图2 可以 看出,在石灰用量为2 0 0g /t 时,铜回收率为 5 7 .0 2 %,硫回收率为8 .8 7 %,硫回收率较不添加石 灰时有明显下降。随着石灰用量的增加,铜、硫的回 收率趋于平稳。现场采用常规捕收剂进行铜硫分离 时,石灰用量可达2O O Og /t ,使用新型捕收剂C 1 0 0 1 较大程度减少了石灰的用量。 石灰用量/ g t 一‘ 图2石灰用量试验结果 F 嘻2R e s u I t so fc a l c i u mo x i d ed o s a g e 2 .2 捕收剂用量试验 捕收剂用量试验结果见图3 。由图3 可以看出, 在起泡剂用量为1 6g /t 时,随着捕收剂用量的增加, 万方数据 1 0 4 有色金属 选矿部分2 0 1 9 年第6 期 铜和硫的回收率有所提高,当捕收剂用量为4 0g /t 时,铜回收率为7 2 .9 8 %,硫回收率为1 5 .3 3 %,均达 到最高。当捕收剂用量继续增加至4 8g /t 时,铜和 硫的回收率均有下降。综合考虑生产中对铜、硫回 收率的要求,捕收剂用量为3 2g /t 时已能满足现场 流程要求,因此选取该用量进行后续试验。 捕收剂用量/ g t 一。 图3 捕收剂用量试验结果 F i g .3 R e s u l t so fc o l l e c t o rd o s a g e 2 .3 起泡剂用量试验 起泡剂用量试验结果见图4 。由图4 可以看出, 在捕收剂用量为3 2g /t 时,随着起泡剂用量的增加, 铜和硫的回收率都有所提高。当起泡剂用量为 2 4g /t 时,铜回收率为6 1 .2 1 %,硫回收率为9 .7 1 %, 随后继续增加起泡剂用量,铜和硫的回收率提高程 度变缓。 起泡剂用量/ g t 一‘ 图4 起泡剂用量试验结果 F i g .4 R e s u l t so ff o a m i n gd o s a g e 2 .4 开路试验 为验证捕收剂的浮选效果,基于粗选条件试验 结果,结合现场工艺流程,最终确定三次粗选、两次 精选的开路试验。试验流程图见图5 ,结果见表3 。 从表3 的结果可以看出,使用的新型捕收剂 C 1 0 0 1 在低碱度条件下开路试验获得的精矿产品 中,铜品位2 0 .6 3 %,铜回收率4 0 .2 0 %,硫品位 3 2 .9 4 %,硫回收率2 .9 3 %。实现了低碱度条件下对 铜的选择性浮选。 原矿 兰些里直箜丝 磨矿r 、/ 石灰2 0 0 3 | 捕收剂3 2 2 I P A C C 1 0 0 1 。 根据前线轨道理论,捕收剂的最高占据轨道能 量与矿物的最低非占据轨道能量越接近,两者之间 的作用越强。表4 为三种捕收剂的前线轨道能量计 算结果。 表4前线轨道分析 T a b l e4 T h ea n a l y s i so ff r o n t i e rm o l e c u l a ro r b i t a l s 从表4 可以看出,Z 一2 0 0 的最高占据轨道能量与 黄铜矿、黄铁矿的最低非占据轨道能量最接近,而新 万方数据 1 0 6 有色金属 选矿部分2 0 1 9 年第6 期 型捕收剂C 1 0 0 1 的最高占据轨道能量与黄铜矿、黄 铁矿的最低非占据轨道能量相差最大,则三种捕收 剂对黄铜矿的捕收能力为Z 一2 0 0 P A C C 1 0 0 1 。 该结论与净电荷分析一致。 综上,黄铜矿表面的铜离子反馈d 轨道电子对 的能力强,黄铁矿表面的铁离子反馈电子的能力较 弱,捕收剂的I 。U M 0 能量越低,越容易与黄铜矿表 面形成反馈丌键,吸附作用越强。三种捕收剂的 I 。U M O 能量计算结果如表4 所示,由大到小排列为 Z 一2 0 0 P A C C 1 0 0 1 ,因此新型捕收剂与黄铜矿表 面形成反馈丌键的作用力最强,吸附能力最强,对黄 铁矿表面吸附能力较弱,因此有较好的选择性。 4结论 1 针对银山铜矿原矿性质,采用新型捕收剂 C 1 0 0 1 ,通过条件试验探索,在低碱度条件下经过三 次粗选、两次精选的开路浮选试验,可获得铜品位 2 0 .6 3 %、铜回收率4 0 .2 0 %、硫品位3 2 .9 4 %、硫回 收率2 .9 3 %的铜精矿产品。 2 新型捕收剂C 1 0 0 1 兼具良好的捕收能力和选 择性,在矿浆处于低碱度条件下能够有效实现铜硫 浮选分离,有利于后续的资源综合回收利用。 3 通过量子化学计算,将新型捕收剂C 1 0 0 1 与 Z 一2 0 0 、P A C 进行前线轨道分析,得出三种捕收剂对 黄铜矿的捕收能力为Z 一2 0 0 P A C C 1 0 0 1 ,而新型 捕收剂C 1 0 0 1 对黄铜矿选择性更优。 参考文献 [ 1 ] 翁存建,马鹏飞,王鹏程.我国铜硫矿选矿技术研究进展[ J ] . 有色金属科学与1 二程,2 0 1 4 ,5 5 1 17 1 2 2 . [ 2 ] 董英,王吉坤,冯桂林.常用有色金属资源开发与加工[ M ] .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 0 0 5 . [ 3 ] 李崇德,孙传尧.铜硫浮选分离的研究进展[ J ] .国外金属 矿选矿,2 0 0 0 8 2 7 . [ 4 ] 李宗站,刘家弟,王振玉,等.国内铜硫浮选分离研究现状口] . 现代矿业,2 0 l o ,3 3 1 2 1 5 . [ 5 ] 王立刚,刘水红,叶岳华,等.某铜硫矿铜快速浮选工艺技 术研究[ J ] .中国矿业,2 0 1 8 增刊1 2 7 8 2 8 1 . [ 6 ] 汤玉和,汪泰,胡真.铜硫浮选分离药剂的研究现状[ J ] . 材料研究与应用,2 0 1 2 ,6 2 l o O 一1 0 3 . [ 7 ] 黄真瑞,钟宏,王帅,等.黄铜矿浮选1 二艺及捕收剂研究进 展[ J ] .应用化工,2 0 13 ,4 2 1 1 2 0 4 8 2 0 5 1 ,2 0 5 5 . [ 8 ] 何桂春.吴艺鹏,冯金妮.低碱环境铜硫分离研究进展[ J ] .有 色金属科学与工程,2 0 12 ,3 3 4 7 5 0 . [ 9 ] I 。I UGY ,Z H N G H ,X I ALY ,e ta 1 . E f f e c to f N s u b s t i t u e n t so np e r f o r m a n c eo ft h i o u r e ac o l l e c t o r sb y d e n s i t yf u n c t i o n a lt h e o r yc a l c u l a t i o n s [ J ] . T r a n s a c t i o n so f N o n f e r r o u sM e t a l sS o c i e t yo fC h i n a ,2 0 1 0 , 2 0 4 6 9 5 7 0 1 . [ 1 0 ] 刘广义,詹金华,钟宏,等.溶液中巯基苯并噻唑、咪唑和 恶唑反应性的理论研究口]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 0 1 0 , 2 0 1 1 2 2 4 8 2 2 5 3 . [ 1 1 ] 龚明光.泡沫浮选[ M ] .北京冶金T 业} n 版社,2 0 0 7 . [ 12 ] K L P M A NG .c h e m i c a lr e a c t i v i t ya n dt h ec o n c e p to f c h a r g e a n df r o n t i e r c o n t r 0 1 l e dr e a c t i o n s [ J ] .J o u r n a Io f t h eA m e r i c a nC h e m i c a lS o c i e t y ,1 9 6 8 ,9 0 2 2 2 3 2 3 4 . [ 1 3 ] 王淀佐,林强,蒋玉仁.选矿与冶金药剂分子设计[ M ] . 长沙中南丁、止大学出版社.19 9 6 . 上接第8 8 页 [ 2 1 ] c L I F FMH ,E D w A R D sME , N I E R I I ..M i x i n g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s of a rs t i r r e dr e a c t o rw i t hana x i a lf l o w i m p e l l e r [ J ] . P r o c e d u r e so f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C o n f e r e n c e s nF h u dM i x i n g .19 8 1 . 6 4 1 1 1 [ 2 2 ] 张仲敏,黄雄斌.酯化反应搅拌釜内流动特性的数值 模拟[ J ]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 0 0 5 ,3 2 5 2 93 5 . [ 2 3 ] 钟丽,黄雄斌,贾志刚.用c F D 研究搅拌器的功率曲线[ J ] .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 0 0 3 ,3 0 5 4 8 . [ 2 4 ] S c H M I T T , F R A N C I SGI .A b o u tB o u s s i n e s q ’s t u r b u l e n tv l s c o s i t yh y p o t h e s i s h i s t o r i c a lr e m a r k sa n da d i r e c t ev a l u a t i o no fi t sv a l i d i t y [ J ] .c o m p t e sR e n d u s M e c a n I q u e ,2 0 0 7 ,3 3 5 0 9 一l O 6 1 7 6 2 ’7 . [ 2 5 ] 陈强,张建辉,董干国,等.不同导流筒结构的调浆搅拌槽 流场分析[ J ] .有色金属 选矿部分 ,2 0 1 4 6 7 5 7 9 . [ 2 6 ] 王立成.带导流筒搅拌槽中液一同一固三相流场的实验与 模拟研究[ D ] .天津天津大学,2 0 1 0 . [ 2 7 ] 张丽强.郑云龙,张万东,等.带导流筒无挡板搅拌槽搅拌 功率的实验研究[ J ] .北京石油化T 学院学报,2 0 1 8 , 2 6 3 8 1 3 . [ 2 8 ] 肖建军,包雨云,黄雄斌,等.带导流简搅拌槽中循环流量 的实验研究[ J ] .华北工学院学报,2 0 0 2 ,2 3 1 2 5 2 9 . [ 2 9 ] 黄男男,石秀东,张建华,等.导流筒对搅拌槽流场的影响 [ J ] .食品与机械,2 0 0 9 ,2 5 1 9 3 9 6 . 万方数据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