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玉林胜果寺古代冶铸遗址研究.pdf

返回 相似 举报
广西玉林胜果寺古代冶铸遗址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广西玉林胜果寺古代冶铸遗址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广西玉林胜果寺古代冶铸遗址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广西玉林胜果寺古代冶铸遗址研究.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广西玉林胜果寺古代冶铸遗址研究.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 0 2 0 年第8 期 有色金属 冶炼部分 h t t p //y s y l .b g r i m m .c n 9 9 d o i 1 0 .3 9 6 9 力.i 鲻n .1 0 0 7 - 7 5 4 5 .2 0 2 0 .0 8 .0 1 8 广西玉林胜果寺古代冶铸遗址研究 黄全胜1 ,黄谦玺2 ,李延祥3 ,李建西 1 .广西民族大学科技史与科技文化研究院,南宁5 3 0 0 0 6 ; 2 .东北农业大学金融系,哈尔滨1 5 0 0 3 0 ; 3 .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北京1 0 0 0 8 3 ; 4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西安7 1 0 0 4 3 摘要玉林胜果寺古代冶铸遗址位于广西玉林市兴业县龙安镇杨前村胜果寺附近的丘陵,面积超过 2o o om 2 。采用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 S E M E D S 、金相和矿相等研究方法,对胜果寺古代冶铸遗址的5 个冶金遗物炉渣样品进行成分和显微组织分析检测。结果表明,该遗址为生铁冶铸遗址,炼渣属锰硅铝 系高锰炉渣。冶炼产品除供本地铸锅等生产生活用品外,大量运往韶州涔水场浸铜。 关键词岭南地区;冶金史;唐宋时期;生铁冶炼;高锰渣;湿法炼铜 中图分类号K 8 7 6 .4 2 ;K 8 7 8 .5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 0 0 7 7 5 4 5 2 0 2 0 0 8 一0 0 9 9 一0 8 S t u d yo nA n c i e n tI r o nS m e l t i n ga n dC a s t i n gS i t ea tS h e n g g u o s i i nY u l i n ,G u a n g x iR e g i o n H U A N G Q u a n s h e n 9 1 ,H U A N GQ i a n x i 2 ,L IY a n x i a n 9 3 ,L IJ i a n x i 4 1 .I n s t i t u t ef o rH i s t o r ya n dC uJ l u r eo fS c i e n c e8 LT e c h n o l o g y ,G u a n g x jU n i v e r s i t yf o rN a t i o n a l i t i e s ,N a n n i n g5 3 0 0 0 6 , 2 .N o r t h e a s tA g r i c u I t u r a lU n l v e r s i t y ,H a r b i n1 5 0 0 3 0 ,Ch i n a ; 3 .I n s t i t u t eo fH i s t o r i c a lM e t a l l u r g ya n dM a t e r i a l s ,U n i v e r s i t yo fS c i e n c ea n dT e c h n o l o g yB e i j i n g ,B e i j i n g1 0 0 0 8 3 ,C h i n a ; 4 .S h a a n x iI n s t i t u t ef o rA r c h a e 0 1 0 9 y ,X i ’a n7 l 0 0 4 3 ,C h l n a A b s t r a c t S h e n g g u o s ia n c i e n ti r o ns m e h i n ga n dc a s t i n gs i t ew i t ha r e ao f20 0 0m 2a b o v ei s1 0 c a t e do n h i l l s i d eo fS h e n g g u o s in e a rY a n g q i a n c u nv i l l a g eo fL o n g ’a nt o w n ,X i n g y eC o u n t y ,Y u l i nC i t y ,G u a n g x i Z h u a n gA u t o n o m o u sR e g i o n .C o m p o s i t i o na n dm i c r o s t r u c t u r eo ff i v es l a gs a m p l e sc o l l e c t e df r o mt h es i t e a r ea n a l y z e dw i t hm e t a l l o g r a p h i cm i c r o s c o p y ,m i n e r a l o g r a p h i cm i c r o s c o p y ,a n dS E M E D S . T h er e s u l t s s h o wt h a ti ti sa na n c i e n ti r o ns m e l t i n ga n dc a s t i n gs i t e ,a n ds l a gi sm a i n l yc o m p o s e do fM n O S i 2 ~A 1 20 3 . S m e I t i n gp r o d u c t so fc a s ti r o na r et r a n s p o r t e dt oC e n s h u i c h a n gi nS h a o z h o uo fG u a n g d o n gp r o v i n c ef o r c o p p e rh y d r o m e t a l l u r g yb e s i d e sf o rl o c a lc a s tp o ta n do t h e rp r o d u c t i o n so fd a i l yu s e . K e yw o r d s L i n g n a na r e a ; h i s t o r i c a lm e t a l l u r g y ; T a n ga n dS o n gd y n a s t i e s ; c a s ti r o ns m e l t i n g ; h i g h m a n g a n e s es l a g ;c o p p e rh y d r o m e t a l l u r g y 收稿日期2 0 2 0 一4 2 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5 1 6 7 4 0 0 4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1 7 Z D A l 7 8 ;广西民族大学人才引进科研启 动项目 2 0 1 9 S K Q D l O 作者简介黄全胜 1 9 6 9 一 ,男,壮族,广西大新县人,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通信作者李延祥 1 9 6 2 一 ,男,辽宁调兵山 人,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 万方数据 1 0 有色金属 冶炼邴分 } 1 t t p //y s y I .1 J g r i n l n l .c n 2 2 0 年第8 期 【| I 同古代生铁冶炼技术的发明及其生铁炼钢一I 艺的创新应用是人类文明史J 的重大事件,为我同 “书同文、车同辙”的文化大一统和延绵不断发展等 夯实r 技术支撑及物质基础。广西玉林地区地处岭 南中部、珠江流域中游,是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交流 传播的重要区域。开展玉林地区古代生铁冶铸遗 址、遗迹、遗物的田野调查及实验室研究,厘清该地 区古代生铁冶铸遗址的技术特征,”r 为探究我国古 代生铁冶铸技术南传的时空框架等提供有益的科学 资料。 1 遗址简况 仵前辈T 作的荩础上,r I2 0 6 年至今,科研l ; 队在卡林地I 开展了长期的田野调食取样,并报道 了阶段研究成果。卜‘。揭示了玉林地区卉代冶炼遗 址群至迟于公元9I f £纪末开始冶炼生铁’e ,是目前 世界发现最早、规模最大的古代高锰渣生铁冶炼等 技术特征∥。多年的田野调查发现,胜果寺冶铸遗 址是遗址群巾遗存有铸锅陶范残片的2 个遗址之 一。另一个冶铸遗址位于刘西村巾村。所以,科研 团队对胜果寺冶铸遗址一直特别关注。 胜果寺冶铸遗址位于广西玉林兴业县龙安镇杨 前村委绿鸦村 图1 。在绿鸦村自然屯村庄北边L 【| 坡L 建有一座胜果寺,遗址就在寺庙附近,故该遗址 以胜果寺命名。遗址中心地理坐标2 2 。4 3 ’4 2 5 ”N , 1 1 0 。0 0 ’0 12 ”E ,海拔约9 8m ,面积超过20 0 0m 。遗 址山坡底有小溪流过,东面是大片水田 罔2 。遗 址距离鸦桥江 当地称六鸦河 约10 0 0n 、。2 0 0 6 年 考察和2 11 年调查期间,在遗址的路旁断面发现遗 存炼炉1 座。炉顶部已残破,炉身被修路的泥土掩 埋,深度不详;露f { { 地面的高约】0 3c m ,炉壁约 15c m ,残留炉顶内径约3 7c m ,靠近地面的炉身内径 约6 3c m ,宏观观察炉壁的材料应为三合土 图3 。 在遗址的路巾间遗存有炉底一座,残存的炉壁厚约 2 3c m ,炉内径约112c m ,炉膛遗存有红色烧泥1 。 遗址堆积大量炉渣,堆积深度约5 0 ~1 0 0c m ,另有 地面零星散落遍布遗址I IJ 坡各处。炉渣堆积中散 落有鼓风管残片、陶范等冶金遗物。鼓风管内壁 呈黑红色,铸锅陶范呈灰黑色,都是高温烤烧过遗 留的遗迹,说明均是冶铸使用后的遗物 图4 。 2 019 年夏季调查期间发现,原来遗存的炉底和炼 炉已不见,应该是被新修的乡村水泥路覆盖了,炉 渣等其他冶金遗物遗存仍在。科研团队在调查或 考察期间,都采集到了炉渣等冶炼遗物、铸锅陶范 等碎片。炉渣表面、截而呈玻璃态,多为褐黑色, 偶见空隙 图j 。 图1胜果寺冶铸遗址位置示意图 F i g .1 I o c a t i ‘’no fS h e n g g u o s is m e l t i n ga n dc a s t i n gs i t ei nY u l i n 万方数据 2 0 2 0 年第8 期有色金属 冶炼部分 h t t p //y s y I .b g r i m m .c n 1 0 1 图2 胜果寺冶铸遗址远眺 F i g .2 V i e wo fS h e n g g u o s is m e l t i n ga n d c a s t i n gs i t e i nY u l i n 图3 胜果寺冶铸遗址竖炉顶部遗存 F i g .3 R e m a i n so ft o pp a r to fas h a f t f u r n a c ef o u n da tS h e n g g u o s is m e l t i n g a n dc a s t i n gs i t ei nY u l i n 图4 胜果寺冶铸遗址鼓风管、铸范残片等遗存 F i g .4 R e m a i n so fb l a s t p i p ea n d f o u n d r yf o u n da tS h e n g g u o s is m e l t i n g a n dc a s t i n gs i t ei nY u l i n 图5 胜果寺冶铸遗址炉渣等遗存 F i g .5 R e m a i n so fs l a gf o u n da tS h e n g g u o s i s m e l t i n ga n dc a s t i n gs i t ei nY u l i n 2样品制备与检测分析 本文炉渣样品是在胜果寺遗址采集的炉渣里面 选取的。样品经过镶嵌和磨抛后进行光学观察,待 样品抛光至观测没有磨痕再喷碳,用扫描电镜抽真 空及检测。扫描电镜为剑桥S 一3 6 0 并配备有T r a c o r N o r t h e r n5 2 4X 射线的E D S 能谱仪 。扫描面积 一般是依照样品大小而定,尽量选取最大面积进行 扫描检测。炉渣样品中残留有较大金属颗粒的,用 3 %~5 %左右硝酸酒精溶液浸蚀,在徕卡D M 4 0 0 0 M 型金 矿 相显微镜下观察样品残存铁颗粒的金相显 微组织并拍照。 3炉渣样品的检测分析 胜果寺遗址的炉渣共制备了5 个样品,样品编 号分别是X S 0 0 1 、X S 0 0 2 、X S 0 0 3 1 、X S 0 0 4 、X S 0 0 5 , 是在调查期问于该遗址采集的大量炉渣中选取的。 胜果寺遗址5 个炉渣样品的检测分析结果见表 1 。所有炉渣基体的面扫都没有发现铜、铅、锌、银成 分,也未见铜、铅、锌、银金属颗粒。根据主要元素组 成,炉渣样品的M n O 、S i O 、A 1 。 。三种主要成分平 均含量合计超过9 0 % 质量百分数,下同 ,明显属 于锰硅铝系炉渣。另含有平均含量为2 .1 0 %的 K O 、1 .0 9 %的C a 和2 .7 7 %的F e ,这三种元素 含量少,小计不超过6 %;此外还发现有痕量的 M g O 和硫元素存在,个别样品基体发现有钡颗粒存 在。所有炉渣样品基体面扫未见磷存在。炉渣基体 呈玻璃态,偶见空隙 图6 。有些样品基体发现有 万方数据 1 0 2 有色金属 冶炼部分 h t t p //y s y l .b g r i m m .c n 2 0 2 0 年第8 期 少量条状锰橄榄石存在。检测发现,样品中都残留 有大小不一、1 0 ~12 0 0 扯m 的滴状铁颗粒,这些铁 颗粒形状各异。据成分分析结果 表2 ,残存的铁 颗粒多属铁锰磷系。检测的金属铁颗粒共1 8 颗,含 磷有1 6 颗,其中1 颗为痕量,平均含磷2 .1 8 %;含 锰有1 2 颗,其余3 颗也有痕量锰,平均含锰 o .6 1 %;含硫有3 颗,其中1 颗为痕量,平均含硫 0 .0 6 %;同时含磷含锰的铁颗粒有1 0 颗。个别铁颗 粒有高磷低磷的偏析现象 图6 。矿相观察发现, 炉渣中铁颗粒属均质金属,未见F e 。O 。等矿物残 存;炉渣基体均未见矿石等其他固体残余物,熔化状 态较好。 表1遗址样品S E M E D S 检测结果 配氧后 T a b l e1N o r m a l i s e dc o m p o s i t i o n so fs l a gs a m p l e sa n a l y z e db yS E M - E D S a d d i n go x i d e /% 注n .d 指未测出,下同 表2 炉渣残存金属颗粒锰、磷和 硫含量S E M - E D S 分析 T a b l e2 M n ,Pa n dSc o n t e n t so fi r o np r i l l si n s l a gs a m p l e sa n a l y z e db yS E M - E D S 抛光及光学观察后,对残留有较大铁颗粒的炉 渣样品用3 %~5 %硝酸酒精溶液进行浸蚀,侵蚀 时间~3 0s ,清理干净后在金相显微镜下观测,观 测结果显示铁颗粒都是生铁组织,以珠光体 莱 氏体组织为主,同时有少量渗碳体,属亚共晶白口 铁 图7 。 A 一亮相为铁颗粒高磷相,F e8 9 .17 %、P9 .9 0 %、M no .5 6 % B 一亮相为铁颗粒低磷相,F e9 7 .1 l %、P2 .0 4 %、M no .5 4 % c 灰黑相为渣体,M n5 9 .7 1 %、s i2 2 .4 7 %、A l1 1 .9 9 %、 C a1 .6 5 %、K2 .3 5 %;D 一‘深黑色为空隙 F i g .6炉渣样品的x S 0 0 1 背散射图片 F i g .6 S E Mb a c k s c a t t e r e de l e c t r o ni m a g e o fm a t r i xo fs l a gN o .X S 0 0l 图7炉渣样品X S 0 0 1 残留铁颗粒金相照片 F i g .7o p t i c a lm i c r o g r a p ho fi r o nd r o p l e t o fs l a gN o .X S O O l 万方数据 2 0 2 0 年第8 期 有色金属 冶炼部分 h t t p //y s y l .b g r i m m .c n 1 0 3 4讨论 胜果寺古代冶铸遗址遗存有竖炉、冶炼遗物、铸 锅陶范残片等,冶铸证据较为齐全,对该遗址的科学 研究将为厘清广西玉林地区唐宋时期生铁高锰渣冶 铸技术等积累有益的科学资料。 4 .1 关于冶炼技术 科研团队利用近二十年来确立的实践证明是成 熟可行的理论及研究手段,即主要通过炉渣中某种 金属颗粒的赋存状态、炉渣的基本成分、显微组织结 构等分析来揭示古代冶金技术[ 6 - 1 1 ] 。本研究检测的 5 个炉渣样品,均没有发现铜、铅、锌、银的成分,也 未见残留有铜、铅、锌、银的金属颗粒;据此基本可排 除冶炼有色金属炉渣的可能。且5 个样品在检测中 都显示残留有金属铁颗粒,据此可判定上述炉渣样 品属于炼铁渣,该遗址为炼铁遗址。本研究的炉渣 样品,氧化亚铁平均含量为2 .7 7 %;基体成分主要 是硅酸盐,显微组织以玻璃态为主,铁颗粒的显微组 织为生铁;同时,遗址遗存有竖炉,以及铁锅陶范等 铸造遗物。由此可以判定,胜果寺遗址是典型的生 铁冶铸遗址。 经检测,5 个炉渣样品的M n O 平均含量 4 8 .4 %,S i O 平均含量3 3 .5 %,A l O 。平均含量 1 1 .7 8 %,C a O 平均含量1 .0 9 %,为高锰型锰硅铝系 炉渣。与玉林地区古代生铁冶炼遗址群的其他遗址 已检测的炉渣具同一特征[ 2 巧] 。说明该遗址群的矿 料来源应为同一矿床。 造渣是冶炼的关键。本研究的5 个炉渣样品 C a O /S i O 。 碱度 平均约O .0 3 、M n O /S i O 。约1 .4 5 、 M n O C a O K 2 0 / S i 0 2 A 1 2 0 。 为1 .1 4 。据 此可知,该遗址炼渣的助熔剂很明显是M n 0 。据碱 度,此种炉渣属于碱性炉渣,流动性佳,利于渣铁分 离。而所见汉至宋代中原地区的生铁炉渣碱度,其 C a 0 /S i 0 2 一般为o .2 2 ~o .4 8 、M n O /S i 0 2 为O .0 1 ~ o .0 3 、 C a 0 M g O M n O /S i 0 2 为o .3 3 ~ o .5 4 [ 1 2 1 “,其冶炼所用的助熔剂主要是C a o ,很可 能主要是石灰石或白云石。瑞典一处古代生铁冶炼 遗址,其炉渣M n O 是1 3 .1 8 %,M g O 和C a 0 也是 1 3 %以上[ 16 | ,属硅钙锰镁渣系,很可能使用了硅钙 锰镁共生矿作为助熔剂。胜果寺遗址5 个样品的 F e O 平均含量约2 .7 7 %,F e /S i 平均为o .1 4 。由炉 渣的碱度、F e O 平均含量及其铁硅比等可知,该遗 址的生铁冶炼技术较成熟。炉渣成分的差异应与来 源不同的炉料有关。 4 .2 关于冶炼温度 由表1 的检测结果可知,胜果寺遗址炉渣样品 中M n O 、S i 0 、A l O 。三种化合物的含量合计占 9 0 %以上,因此主要考虑锰硅铝三种氧化合物对冶 炼过程的影响。据M n o S i 0 2 一A l 0 3 渣系图 图8 , 由表1 所示胜果寺遗址5 个样品的M n O4 8 .4 %、 S i O 。3 3 .5 %、A l 。O 。1 1 .7 8 %可知,其平均软熔温度 为12 0 0 ~13 0 0 ℃。据S E M 背散射图片,炉渣 基体还存在有数量不等的锰橄榄石,而锰橄榄石 的生成温度约12 0 0 ℃。考虑到炉渣中还含有 K O 、C a O 和M 9 0 等其他氧化物,炉渣的实际软 熔温度或生成温度区间应为l2 0 0 ~13 0 0 ℃。 在冶炼过程中,由于过热度存在,生铁冶炼的实 际冶炼温度应高于13 0 0 ℃。生铁的实际冶炼温 度都 14 0 0 ℃。 4 .3 关于冶炼使用的炉料 据史料“郁林州南流县⋯州人于此淘取青黄泥 炼成铁”[ 1 7 1 可基本推断,当地的“青黄泥”应当是砂 矿石;“淘取”可能与淘米类似,用水“淘洗”掉矿料中 的泥土等杂质,使可用矿物质有效富集。据课题组 最近的研究成果,“青黄泥”应为当地蕴藏丰富及盛 产的铁锰共生矿矿砂。未经“淘洗”的矿砂其面扫成 分的铁含量达到2 0 .2 %、锰含量1 7 .9 %;铁矿砂颗 粒的成分主要是铁的氧化物 F e 。0 。或F e 0 。 ,铁 含量一般是6 5 %~7 3 %;锰矿颗粒的锰含量5 8 %~ 7 8 %[ 1 引。如经“淘洗”,铁矿颗粒和锰矿颗粒等有用 矿料更加富集,轻易就能达到铁含量占2 5 %以上的 现代冶炼用料要求。铁锰共生矿矿砂中的锰等有益 杂质恰好起到助熔剂的作用。 至于冶炼燃料及还原剂。遗址调查过程发现, 在炉渣中常见裹挟或残留有木炭颗粒或木炭灰烬遗 存。由炉渣的痕量硫含量,也可基本排除使用煤炭 炼铁的可能性。由此可认定,胜果寺遗址冶炼应是 使用木炭作为冶炼燃料和还原剂。据检测结果,胜 果寺冶炼遗址炉渣样品的K o 平均含量为2 .1 %, K 除了来自矿砂之外,有部分应来自木炭。 万方数据 1 0 4 有色金属 冶炼部分 h t t p //y s y l .b g r i m m .c n 2 0 2 0 年第8 期 A 1 2 0 /% 图8M n a 卜S i 0 2 - A 1 20 3 系相图 F i g .8 P h a s ed i a g r a mo fM n o S i 0 2 ‘A 1 20 3s l a gs y s t e m 4 .4 关于铁锰磷系生铁产品 所有炉渣样品基体成分面扫未见磷存在,而检 测的1 8 颗金属铁颗粒,含磷1 6 颗,平均含磷为 2 .1 8 %,个别铁颗粒有磷偏析。说明矿料中的磷在 冶炼过程几乎全部进入生铁中。冶炼生铁的实际温 度一般是高于14 0 0 ℃。在如此高温条件下,矿料 中以磷酸铁或磷酸钙形式存在的磷,一般均被还原 出来;而液体生铁的吸磷能力很强,磷一般都会进到 生铁里面。磷在生铁中是有害元素,磷含量过高会 引起冷脆,同时生铁的冲击韧度和致密度等也会显 著降低。但生铁冶炼过程的磷含量是不可控的,现 代生铁冶炼要降低磷含量一般是降低炉料的磷含 量[ 1 引。古代生铁的降磷处理方法迄今似乎未见 报道。 检测的1 8 颗金属铁颗粒,含锰1 2 颗,其余3 颗 有痕量锰,平均含锰0 .6 1 %;同时含磷含锰的有1 0 颗。锰是生铁的有益元素,可以改善生铁的综合性 能。在冶炼生铁中,大部分锰参与造渣排出,小部分 A 1 2 0 3 随烟气挥发,只有少量进入生铁。检测的1 8 颗金属 铁颗粒,含硫3 颗,其中l 颗为痕量,平均含硫 0 .0 6 %,含硫量较低。据附近矿料遗址的检测,矿料 的面扫未见硫的存在,只在铁锰矿砂颗粒中发现少 量硫含量[ 18 | 。金属铁颗粒含硫量较低应与矿料含 硫量较低有关。 4 .5 关于生铁产品的去向 胜果寺遗址发现的铸锅陶范碎片等遗存印证了 当地人淘取“青黄泥”炼铁铸锅[ 1 7 ] 的史料记载。宋 会要辑稿有载“鬻林州南流县十二万六千两百四 十斤一十三两四钱”[ 2 州。舆地纪胜又载“绿鸦场 在南流县。岁收铁六万四千七百斤。往韶州涔水场 库交”[ 2 1 | 。由此可知,玉林绿鸦场每年的产铁有多 有少,除供当地铸锅等器物外,有相当部分是运赴广 东韶州涔水场 今韶关大宝山附近 。宋会要辑稿 又载“静林州南流县二万七千五百斤赴韶州涔水场 浸铜”[ 20 。。另据曲江县志记载的涔水场“胆矾 水。城南七十里。宋初置场采铜⋯谓场水能浸生铁 万方数据 2 0 2 0 年第8 期 有色金属 冶炼部分 h t t p //y s y l .b g r i m m .c n 1 0 5 成铜”‘22 | 。据文献记载,运往广东韶州涔水场的生 铁主要是浸铜之用。据“场水能浸生铁成铜”初步判 断,该湿法炼铜方法应是胆水浸铜法,其基本反应式 是C u S O 。 F e C u F e S O 。。韶州涔水场生铁浸 铜技术这一线索值得关注和进一步研究。 5结论 胜果寺古代遗址为生铁冶炼及铸造遗址。炼渣 为高锰型锰硅铝系炉渣,其冶炼过程以锰矿作为助 熔剂,矿料应为当地盛产的铁锰共生矿矿砂。胜果 寺遗址古代生铁高锰炉渣的发现,为研究中国古代 生铁技术多样性发展等积累了有益资料。 致谢广西兴业县文管所梁婵所长在历次田野调查给予 指导;广西民族大学万辅彬教授等曾参加过田野调查。矿相 观测分析由北京科技大学李前懋教授指导和释疑。谨此一 并致以衷心感谢 [ 1 ] [ 2 ] [ 3 ] [ 4 ] [ 5 ] 参考文献 黄全胜,李延祥,万辅彬.广西兴业古绿鸦冶炼遗址初 步考察[ J ]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 0 0 7 , 1 3 2 2 3 2 7 . H U A N GQS ,L IYX ,W A NFB .P r e l i m i n a r y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o f a n c i e n t s m e l t i n g s i t e o f G u l v y a i n x i n g y eo fG u a n g x iR e g i o n [ J ] .J o u r n a lo fG u a n g x i U n i v e r s i t yf o rN a t i o n a l i t i e s N a t u r a lS c i e n c e ,2 0 0 7 , 1 3 2 2 3 2 7 . 于永平,黄全胜,李延祥.广西兴业三处冶铁遗址考察口] . 有色金属,2 0 1 0 ,6 2 3 1 6 3 1 6 9 . Y UYP ,H U A N GQS ,L IYX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o ft h r e e m e t a l l u r g i c a l i r o ns i t e s i nX i n g y eo fG u a n g 【iR e g i o n [ J ] . N o n f e r r o u sM e t a l s ,2 0 1 0 ,6 2 3 1 6 3 1 6 9 . H U A N GQS ,L IYX .An e wd i s c o v e r y M a n g a n e s ea s af l u xa g e n ta tt h eS o n gD y n a s t yi r o n s m e l t i n gs i t e si n t h e i n g y ec o u n t y ,G u a n g 】 i ,C h i m [ C ] //融~N Q ~N A T H A N S .M e t a l sa n dC i v i I i z a t i o n s .B a n g a l o r e N I A S ,2 015 8 7 9 4 . 黄全胜,李延祥.广西兴业县高岭古代遗址冶炼技术初 步研究[ J ] .自然科学史研究,2 0 1 2 ,3 1 3 2 8 8 2 9 8 . H U A N GQS ,L IYX .P r e l i m i n a r ys t u d yo ns m e l t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o fa n c i e n tG a 0 1 i n gs i t e i nX i n g y ec o u n t y , G u a n gx i [ J ] .H i s t o r yo fN a t u r a ls c i e n c eR e s e a r c h , 2 0 1 2 ,3 1 3 2 8 8 2 9 8 . 黄全胜,梁婵,李延祥,等.广西古代生铁高锰渣与中国 生铁冶炼技术多样化发展[ J ] .南方文物,2 0 1 8 3 2 ] 2 2 1 8 . [ 6 ] [ 7 ] [ 8 ] [ 9 ] [ 1 0 ] [ 1 1 ] [ 1 2 ] [ 1 3 ] H U A N GQS ,L I A N GC ,L IYX ,e ta 1 .A n c i e n tc a s t i r o nw i t hh i g h m a n g a n e s es l a g i n G u a n g x i a n d d i v e r s i f i e dd e v e l o D m e n to fC h i n a ’sa n c i e n tc a s ti r o n s m e l t i n gt e c h n 0 1 0 9 y 口] .S o u t h e mC u l t u r a lR e l i c s ,2 0 1 8 3 2 1 2 2 1 8 . 李延祥.铜绿山、九华山古代炼铜炉渣研究[ D ] .北京 北京科技大学,1 9 9 5 . L IYX .S t u d yo na n c i e n tc o p p e rs m e I t i n gs 【a gi n T o n g I v s h a na n dJ i u h u a s h a n [ D ] .B e U i n g u n i v e r s i t yo f S c i e n c ea n dT e c h n o l o g yB e U i n g ,1 9 9 5 . 黄全胜.广西贵港地区古代冶铁遗址调查及炉渣研 究[ D ] .北京北京科技大学,2 0 0 8 . H U A N GQS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o fa n c i e n ti r o ns m e h i n g s i t e sa n ds l a gr e s e a r c hi nG u i g a n ga r e ao fG u a n g x i [ D ] . B e 巧i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o fS c i e n c ea n d T e c h n 0 1 0 9 y B e q i n g ,2 0 0 8 . R O T H E N B E R GBA ,B L A N C 0F .S t u d i e si na n c i e n t m i n i n ga n dm e t a l l u r g y i ns o u t h w e s t s p a i n [ M ] . L o n d o n I n s t i t u t ef o rA r c h a e o M e t a l l u r g i c a lS t u d i e s , 1 9 8 1 3 1 2 . T H O L A N D E RE .M i c r o s t r u c t u r ee x a m i n a t i o no fs l a g s a sa ni n s t r u m e n tf o r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o fa n c i e n ti r o n I I l a k i n gp r o c e s s e s [ M ] //P L E I N E RR .A r c h a e o m e t a U u r g y o fI r o n R e s u l t sA c h i e v e d1 9 6 7 1 9 8 7 .C z e c h ,L i b l i c e U I S P PP r a g u e ,1 9 8 9 3 5 4 2 . C R A D D O C KPT ,F R E E S T O N EIC ,G A L ENH , e ta 1 .T h e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o faS m a l lH e a po fS i l v e r s m e l t i n gD e b r i sf r o mR i oT i n t o ,H u e l v a ,s p a i n [ M ] // C R A D D O C KPT ,H U G H E SMJ .F u r n a c e sa n d S m e l t i n gT e c h n o l o g yi nA n t i q u i t y ,B r i t i s hM u s e u m 0 c c a s i o n a lP a p e r ,N o .4 8 .L o n d o n B r i t i s hM u s e u m , 1 9 8 5 1 9 9 2 1 8 . 黄全胜,李延祥,陈建立,等.以炉渣分析为主揭示古代 炼铁技术的研究与探索[ J ]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2 0 1 6 1 1 1 4 5 1 5 3 . H U A N GQS ,L IYX ,C H E NJL ,e ta 1 .R e s e a r c ha n d e x p l o r a t i o no fa n c i e n ti r o n m a k i n gt e c h n 0 1 0 9 i e sr e v e a l e d m a i n l y b ys l a ga n a l y s i s [ J ] .J o u r n a lo fN a t i o n a l M u s e u mo fC h i n a ,2 0 1 6 1 1 1 4 5 1 5 3 . 郑州市博物馆.郑州古荥镇汉代冶铁遗址发掘简报[ J ] . 文物,1 9 7 8 2 2 8 4 3 . Z h e n g z h o uC i t yM u s e u m .B r i e fo ne x c a v a t i o no fa n c i e n t r e l i c so fi r o n s m e l t i n g i nt h eH a n d y n a s t y i n G u y i n g z h e no fz h e n g z h o u [ J ] .c u l t u r a IR e l i c s ,1 9 7 8 2 2 8 4 3 . 河南省文物研究所,信阳地区文物科.信阳毛集古矿冶 遗址调查简报[ J ] .华夏考古,1 9 8 8 4 1 6 2 1 . D e p a r t m e n to f C u l t u r a lR e l i c so f X
展开阅读全文

资源标签

最新标签

长按识别或保存二维码,关注学链未来公众号

copyright@ 2019-2020“矿业文库”网

矿业文库合伙人QQ群 3073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