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 0 2 0 年第1 1 期 有色金属 冶炼部分 h t t p //y s y l .b g r i m m .c n 9 9 d o i 1 0 .3 9 6 9 /j .i s s n .1 0 0 7 7 5 4 5 .2 0 2 0 .1 1 .0 1 8 拉萨河流域水环境氢氧同位素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林聪业1 ’2 ,高柏1 ’2 ,华恩祥2 ~,张海阳1 ‘2 ,杨芬1 ’2 ,高杨1 。2 ,蒋文波h2 ,姜心月1 ,2 1 .东华理工大学核资源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南昌3 3 0 0 1 3 ; 2 .东华理工大学水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南昌3 3 0 0 1 3 ; 3 .东华理工大学长江学院,江西抚州3 4 4 1 0 0 摘要为了揭示拉萨河流域河水与地下水之间的补给机制,于2 0 1 9 年8 月通过采集并分析拉萨河水及 地下水中的氢氧同位素,丌展拉萨河流域水环境氢氧同位素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拉萨河水3 D 和6 ”O 值分别在1 5 1 .e 2 X 。~1 3 2 .2 4 X 和 2 0 .4 9 %。~ 1 8 .1 3 X 。,地下水8 D 和∥ 值变化范围分别为 1 4 7 .6 9 F 0 ~1 2 0 .8 6 X 和1 9 .5 6 ‰~ l6 .o s X ”均在全球与中国大气降水范围值内,地下水重同位 素富集程度较河水强,河水与地下水3 D 和6 ” 值具有相似的变化特征,两者存在一定水力联系;当地 大气降水均为流域内水体的主要补给来源,地下水除降水补给外,还接受拉萨河水的补给;流域内体现 出明显的十旱和半十旱地区的气候特征,降水水汽主要受孟加拉湾海洋性气团的影响。 关键词拉萨河流域;氢氧同位素;海拔效应;氘盈余 d - e X C e S S 中图分类号X 8 2 , 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 0 0 77 5 4 5 2 0 2 0 l l0 0 9 90 8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a n dI n d i c a t i v eS i g n i f i c a n c eo fO x y g e na n dH y d r o g e n I s o t o p e si nW a t e rE n v i r o n m e n to fL h a s aR i v e rB a s i n L I NC o n gy e l ,G A OB a i l ~,H U AE nx i a n 9 2 ~,Z H A N GH a iy a n 9 1 ”。 Y A N GF e n l ~。G A r a n 9 1 ~。J I A N GW e n _ b 0 1 ~。J I A N GX i ny u e l ’2 1 .S t a t eK e y1 .a h o r a t o r yo fN u c l e a rR e s o u r c e sa n dE n v i r o n n l e n t ,E a s tC h i n aU n i v e r s i t yo fT e c h n o l o g y .N a n c h a n g3 3 0 0 13 ,C h i n a 2 .S c h o o lo fW a t e rR e s o u r c e sa n d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E n g i n e e r i n g ,E a s tC h i n aU n i v e r s i t yo fT e c h n o l o g y ,N a n c h a n g3 3 0 0 1 3 ,C h i n a ; 3 .Y a n g t z eR i v e rC o l l e g e ,E a s tC h i n aU n i v e r s i t yo fT c c h n o l o g y ,F u z h o u3 4 4 1 0 0 ,J i a n g x i 。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I no r d e rt ou n d e r s t a n d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h y d r o g e na n do x y g e ni s o t o p e si nw a t e re n v i r o n m e n ta n d 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r i v e rw a t e ra n dg r o u n d w a t e ri nL h a s aR i v e rB a s i n ,h y d r o g e na n do x y g e ni s o t o p e si nL h a s a R i v e rw a t e ra n dg r o u n d w a t e rw e r ec o l l e c t e da n da n a l y z e di nA u g u s t2 0 1 9 .T h er e s u l t ss h o wt h a tt h e8 Da n d8 1 8 v a l u e so fL h a s aR i v e rw a t e ra r e 1 5 1 .2 2 ‰t o1 3 2 .2 4 X 。a n d2 0 .4 9 X 。t o 1 8 .1 3 ‰r e s p e c t i v e l y ,a n dt h e6 D a n d6 ”Ov a l u e so fg r o u n d w a t e rv a r yf r o m 1 4 7 .6 9 %。t o1 2 0 .8 6 ‰a n d 19 .5 6 %。t o 1 6 .0 8 X nr e s p e c t i v e l y , b o t hw i t h i nt h es c o p eo fg l o b a la n dC h i n am e t e o r i cp r e c i p i t a t i o nv a l u e .T h eg r o u n d w a t e rh e a v yi s o t o p e se n r i c h m e n t d e g r e ei ss t r o n g e rt h a nt h er i v e rw a t e r ,t h e8 Da n d6 18 v a l u e so fr i v e rw a t e ra n dg r o u n d w a t e rh a v et h es i m i l a r c h a n g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b o t hh a v et h ec e r t a i nh y d r a u l i cc o n n e c t i o n .L o c a lm e t e o r i cp r e c i p i t a t i o ni st h em a i nr e c h a r g e s o u r c eo fw a t e rb o d yi nt h eb a s i n .I na d d i t i o nt or e c h a r g eo fp r e c i p i t a t i o n ,g r o u n d w a t e ra l s or e c e i v e sr e c h a r g ef r o m 收稿日期2 0 2 00 7 1 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4 1 1 6 2 0 0 7 ,4 1 3 6 2 0 1 1 ;江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2 0 1 8 A C G T 0 0 2 3 ;江西省科技厅项目 2 1 2 0 3 0 0 0 0 5 1 ;江西省科技厅“i 援”专项 作者简介林聪业 1 9 9 4 ,男,广西钦州人,硕士研究生;通信作者高柏 1 9 6 4 ,男,江西几江人,博士,教授 万方数据 1 0 0 有色金属 冶炼部分 h t t p //y s y l .b g r i m m .c n 2 0 2 0 年第1 1 期 L h a s aR i v e r .T h e r ea r eo b v i o u sc l i m a t i c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a r i da n ds e m ia r i d r e g i o n s p r e c i p i t a t i o nw a t e rv a p o ri sm a i n l ya f f e c t e db yt h eM a r i n ea i rn l a S Si nt h eb a yo fB e n g a l . K e yw o r d s L h a s aR i v e rB a s i n ;h y d r o g e na n do x y g e ni s o t o p e s ;a l t i t u d ee f f e c t ;d e u t e r i u me x c e s s 我国西部地区为典型的十旱和半十旱地区,水 是这些地区的稀缺资源,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气候条 件不断变化,人类活动愈来愈频繁,导致区域生态水 文过程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些变化极有可能导致 十旱半十旱地区严重缺水,并对流域生态系统造成 不可逆转的环境问题,如湖泊面积减少甚至退化 等[ 1 。2 ] 。稳定同位素法作为时下最为有效的手段,在 河流、湖泊等地表水系统水文工作中得到广泛应 用[ 3 。4 ] ,如C U I 等朝研究了青海湖流域稳定同位素 分布特征,A D O M A K O 等。6 0 和E D J A H 等_ 7 0 分别对 西非加纳登苏河流域和塔诺河流域氢氧稳定同位素 水文学进行了综合研究。此外,利用稳定同位素法 能够揭示区域降水规律、水体补给来源、运输途径 等。8J ,氢氧同位素作为水分子的组成部分,除了在水 相变化和同位素分馏情况外几乎保持不变,因此氢 氧同位素是了解天然水体补给关系的保守示踪 剂[ 8 。。] ,如A I .I 等口。。利用氢氧同位素评估伊拉克南 部萨瓦湖地区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相互关系。在 拉萨地区,余婷婷等口“、刘昭口胡利用拉萨河水氢氧 稳定同位素,探讨了拉萨河水的主要补给来源,但对 流域内拉萨河水与地下水之问的相互关系研究较 少。因此,本文通过分析拉萨河水与拉萨地区地下 水水体氢氧同位素的分布特征,探讨拉萨河与地下 水之间的补给关系,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拉萨河水和 地下水水循环提供基础依据。 1研究区概况 拉萨河为雅鲁藏布江中游的一个主要支流,起 源于念青唐古拉山脉南部,全长5 5 lk m ,平均海拔 54 0 0m ,所处经纬度范围为9 0 。0 5 7E ~9 3 。2 0 E 、 2 9 。2 0 ,N ~3 l 。1 57 N [ 13 。1 “。拉萨河流域气候类型为典 型的大陆高原半干旱寒冷气候,年平均气温5 .3 ℃, 年均降水量5 0 5m m ,年均蒸发量l2 1 7m l i l [ 14 。“] 。 每年的6 月至9 月为拉萨河流域的雨季,在雨季期 问的降水量占当地全年降水量的8 9 .1 %;l o 月至次 年5 月为拉萨地区旱季_ l6 。拉萨河流域的主要补 给来源为大气降水,补给量占比大于6 7 %,冰雪融 水和地下水补给量分别占1 0 %和2 0 %左右,拉萨河 流域排泄口年均流量为3 5 0m 3 /s ,年均水资源量为 1 1 0 亿m 3 ,相当于径流深3 3 4m m _ l7 。 2 样品采集与方法 2 .1 样品采集 本研究共采集水样3 3 个,采样点位置见图1 , 其中拉萨河水2 3 个,地下水l o 个,采样时问为 2 0 1 9 年8 月。样品的采集和储备严格按照水质采 样技术指导 H J4 9 42 0 0 9 进行,采样点的经纬 度用G P S 测定。 惫G △9 _ c 1 0 △● 一 2 3 舒移 朗布曲 S 2 l O 羊八井镇 2 0 盛 霎 拉曲 热振藏布 s 1 _ os 2 旁多多 _ 扒曲 一 s 3 s 5 霞 - 一 _ s 6遂 ≯ 8 4 。。 S 1 8 堆龙德庆j 立I 萨币 瓤s 三G ≯雪1 7 0s H _ G 3 △言者△5 G 5 △务 达孜县 曲水县s 1 5 ●“AG 4 0 ~。 S 1 6 。三 ‰汀 l』{ 屿芸 ■ ● S 9 一镪碲o 8 1 0 S 1 1墨竹工卡县 9 0 。2 0 7 E9 0 。4 0 7E 9 l 。0 0 7E9 l 。2 0 7 E9 l 。4 0 7 E9 2 。0 0 7 E 图1拉萨河流域水样采样点示意图 F i g .1 S c h e m a t i cd i a g r a mo fs a m p l i n gs i t e si nL h a s aR i v e rB a s i n 例] 一 一一一一一 图 水 0 1 黼赢 梅 万方数据 2 0 2 0 年第1 1 期 有色金属 冶炼部分 h t t p //y s y l .b g r i m m .c n 2 .2 氢氧同位素的测定 水样均送至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 地质调查实验 中心进行检测分析。采用D I 。T1 0 0 9 0 80 0 0 8 液态 水同位素分析仪测定水样中的∥ 和3 D 值,其测 试精度分别为0 .5 K o 和0 .15 ‰,均满足测量要求。 水样的检测结果均以维也纳标准平均海水 V i e n n a S t a n d a r dM e a I lO c e a n i cW a t e r ,VS M O W 的千分 差来表示_ 18 I 3 D [ D /H 样品/ D /H v ~s 。 w1 ] 10 0 0 6 珀 一[ 1 8 0 /16 样品/ 1 8 0 /1 6 v ㈨州一1 ] 10 0 0 3 结果与讨论 本次拉萨河水及地下水氢氧同位素的分析测试 结果见表1 。 表1拉萨河流域水体氢氧同位素分析结果 T a b l el H y d r o g e na n do x y g e ni s o t o p e sa n a l y s i sr e s u l t so fw a t e rb o d i e si nL h a s aR i v e rB a s i n 采样点经度纬度海拔/m 结果慨。 8 18 3 D 采样点性质 9 1 。1 8 ’0 5 9 l 。2 5 ’0 6 9 1 。3 6 ’5 9 9 1 。3 3 ’2 1 9 1 。4 4 ’2 3 9 l 。5 1 ’1 8 9 1 。5 42 0 9 1 。5 1 ’5 2 9 l 。4 6 ’2 8 9 l 。4 4 ’15 9 1 。2 7 ’5 2 9 1 。2 3 ’0 7 9 l 。l l ’0 9 9 1 。0 4 ’4 5 9 。5 5 ’4 5 9 0 。4 8 ’5 4 9 0 。5 3 ’1 0 9 0 。4 7 ’2 2 9 0 。4 6 ’5 5 9 0 。3 4 ’0 3 9 0 。3 2 ’4 1 9 0 。3 1 ’3 8 9 0 。3 0 ’5 2 9 l 。1 7 ’5 0 9 l 。1 1 ’5 3 9 1 。0 8 ’3 2 9 0 。5 6 ’4 4 9 0 。5 6 ’3 2 9 0 。5 6 ’0 6 9 0 。5 2 ’3 7 9 0 。3 2 ’0 l 9 0 。5 0 ’16 3 8 ”E 2 ”E 7 ”F 4 ”E 3 0 。1 0 ’4 8 3 0 。0 8 ’2 5 3 0 。0 4 ’4 3 3 0 。0 5 ’0 5 3 0 。0 4 ’2 5 3 0 。0 1 ’2 5 2 9 。5 9 ’2 8 2 9 。5 6 ’2 2 2 9 。5 2 ’3 8 2 9 。5 0 ’4 0 2 9 。4 6 ’3 6 2 9 。4 0 ’2 4 2 9 。3 8 ’5 0 2 9 。3 83 9 2 9 。2 6 ’3 3 2 9 。1 6 ’2 5 2 9 。4 1 ’0 5 2 9 。4 45 2 2 9 。4 4 ’5 8 3 0 。0 4 ’3 0 3 0 。0 6 ’3 9 3 0 。0 67 12 3 0 。0 4 ’3 0 2 9 。3 9 ’1 7 2 9 。3 9 ’5 0 2 9 。3 8 ’4 2 9 。2 6 ’2 6 2 9 。3 1 ’3 4 2 9 。3 87 4 3 2 9 。4 1 ’2 6 3 0 。0 5 ’5 8 l5 ”N 7 9 ”N 6 6 ”N 0 4 ”N 5 l ”N 5 2 ”N 6 j ”N 3 7 ”N 0 8 ”N 8 0 ”N 2 2 ”N 6 0 ”N 6 2 ”N 0 4 ”N 5 9 ”N 7 j ”N 9 0 ”N 8 0 ”N 17 ”N 5 j ”N 1 4 ”N 7 2 ”N 5 9 ”N 6 j ”N 0 8 ”N 19 ”N 4 5 ”N 7 9 ”N 25 ”N 4 3 ”N 9 9 ”N 4i 1 4 .01 9 .3 11 4 2 .4 6 1 2 .0 3扒曲 40 1 7 .0 拉萨河 39 6 6 .6 拉萨河 39 7 4 .01 8 .3 81 3 4 .8 81 2 .1 7 拉萨河 39 1 3 .41 8 .7 11 3 4 .6 81 4 .9 8 拉萨河 38 8 5 .41 8 .1 31 3 4 .6 11 0 .4 2 拉萨河 38 8 5 .21 9 .0 81 4 0 .1 41 2 .5 0 学绒藏布 38 4 3 .11 8 .1 61 3 4 .2 41 1 .0 4 拉萨河 38 2 0 .8 拉萨河 38 1 3 .6 1 8 .9 01 3 9 .9 61 1 .2 7 拉萨河 37 2 0 .6一 一一 拉萨河 36 9 5 .8 拉萨河 36 4 9 .1 拉萨河 38 3 4 .8 拉萨河 36 0 3 .01 8 .7 81 3 6 .1 4 1 4 .0 6拉萨河 35 7 4 .91 9 .5 61 4 6 .1 6 1 0 .3 l雅鲁藏布江 37 1 2 .8 拧萨河 37 9 7 .7 拉萨河 38 1 0 .42 0 .2 01 4 8 .7 01 2 .8 9 塞曲 42 5 5 .52 0 .2 41 5 0 .2 91 1 .6 3 拉萨河 43 0 1 .3 朗布曲 43 0 0 .0 古仁曲 42 7 7 .1 2 0 .4 91 5 1 .2 21 2 .6 8 藏布曲 36 8 1 .0 1 6 .8 21 3 0 .6 53 .9 0 井水 36 6 2 .1 1 7 .0 , 11 2 0 .8 61 5 .,1 6 井水 36 5 5 .0 1 6 .5 31 2 8 .8 23 .4 3 井水 36 0 6 .01 6 .5 4 1 3 2 .1 10 .2 2 井水 36 2 2 .91 6 .0 81 3 2 .9 7 4 .35 井水 37 17 .41 8 .0 21 3 3 .6 3 1 0 .5 5井水 37 3 3 .91 7 .9 01 3 1 .7 4 1 1 .4 5井水 42 9 9 .01 8 .7 l1 3 6 .4 81 3 .2 0 井水 2 9 。4 1 ’2 7 .8 9 ”N40 2 6 .11 9 .5 61 , 1 2 .6 91 3 .7 9 井水 G 】0 9 0 。2 8 ’5 6 .9 8 ”E3 0 。0 4 ’4 7 .6 2 ”N43 0 9 .617 .9 21 4 7 .6 94 .3 6 地热温泉 注“”表示未送检水样,de x c e s s 氘盈余”j 为当某地区大气降水线斜率为8 的截距,单位为‰ 3 .1 拉萨河流域水环境氢氧同位素特征 拉萨河水的3 D 和6 ”O 变化范罔分别为 一1 5 1 .2 2 %。,~ 1 3 2 .2 4 %。.和一2 0 .4 9 %。、~一1 8 .1 3 ‰, 平均值分别为 1 4 1 .12 %。和19 .16 ‰,地下水3 D 和占” 值变化范围分别为一1 4 7 .6 9 K 。~一1 2 0 .8 6 X 。 和 1 9 .5 6 %。~ 1 6 .0 8 K 。,平均值分别为1 3 3 .7 6 X 。 和 17 .5 1 ‰。与全球大气降水的3 D 和艿“ 值2 0 I 3 D 3 5 0 %。~5 0 K 。;艿” 一5 0 ‰~1 0 K 。 及中国 大气降水中的占D 和占1 8 0 值一2 1 _ , 22 3 D 2 1 0 K 。~ 2 0 X 。;6 ”o e 4 X 。~2 ‰ 相比,拉萨河流域水体 氢氧同位素波动范围较小,均落在全球降水及巾国 降水范围内。拉萨河水8 D 值波动较大,∥O 值波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秽咿拶桫∥科秽拶科科∥咿桫∥咿秽秽时拶拶”拶拶科吖拶桫拶 l 2 3 4 5 6 7 8 9 O 1 2 3 4 5 6 7 8 9 m■汜弓l 2 3 4 0 6 7 8 9研蹈鼬踮孑;即黯鼬㈣Ⅲ呲m叭ⅢⅢⅢ啪啪啪蚴眈鼢m∞,3叭m∞,s啪,3 万方数据 1 0 2 有色金属 冶炼部分 h t t p //y s y l .b g r i m m .c n 2 0 2 0 年第1 1 期 动较小,相对比较平稳,拉萨河水占D 和∥O 的变化 趋势几乎相同,且除S 7 和S 1 0 两处水样点外,二者 大体上的变化呈现出由北东向南西逐渐降低的趋势 冈2 。S l 水样点为汇入拉萨河干流的支流扒 曲水样,由于该点海拔较高,可能为山上冰雪融水汇 流而成,所以其3 D 值和6 ”O 值较小;S 7 和 1 0 号 采样点的占D 和6 1 8 0 值较周边小,可能是因为S 7 号 采样点为学绒藏布汇入支流的水样,学绒藏布水样 中的占D 值和6 1 8O 值均较负 均值分别为 1 3 7 .6 2 ‰和1 8 .6 4 ‰ F “,本研究与之接近; 1 0 位于墨竹工卡县,由于受到当地厂矿的影响,加之墨 竹曲 墨竹曲3 D 和∥ 均值分别为 1 3 7 .5 %。和 1 8 .4 1 ‰_ 1 u 的汇人稀释了拉萨河水,从而导致 S 1 0 采样点的6 D 和∥ 值较周边水样低。在整个 研究区域中,占D 和∥O 的最小值出现在羊八井镇 的 2 3 号采样点,主要受到地下热水和羊八井附近 小型冰山融水补给作用的影响。 地下水6 ” 和3 D 值整体均呈现递减趋势 图2 , 与拉萨河水样的6 18 0 和6 D 值变化基本一致,拉萨 河水和地下水的6 ”O 和3 D 值的变化范同与平均值 相差不大,可能与拉萨河流域水体的补给来源一致, 地下水更新速率较快有关,同时也说明拉萨河流域 地下水与河水之问存在一定的联系,其平均值较同 时期研究的拉萨河水3 D 和6 ”O 的平均值 3 D 平均 值为 1 4 1 .1 2 ‰,6 18 0 平均值为1 9 .16 %。 稍大, 表明地下水中重同位素的富集程度较拉萨河水的富 集程度高。 采样,一气 图2拉萨河流域水体6 D 和6 1 8 0 的变化特征图 F i g .2 V a r i a t i o n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6 Da n d6 1 8O o fw a t e rb o d i e si nL h a s aR i v e rB a s i n 将拉萨河水和地下水3 D 和∥ 数据进行线性 拟合 图3 ,分别得到拉萨河水线 L h a s aR i v e r W a t e rL i n e ,L R W L 和地下水线 G r o u n d w a t e r I 。i n e ,G W I 。 分别为 I 。R W I 。3 D 一7 .8 3 占”O 8 .8 7 R2 0 .9 5 , 钾一1 2 G W I 。3 D 一3 .8 8 3 ”O 6 5 .7 4 R2 0 .3 4 , 钾一1 0 拉萨河水线的斜率和截距较全球大气降水 线”I G l o b a lM e t e o r i cW a t e rI 。i n e ,G M W I 。 3 D 一 8 6 1 8 1 0 和中国西南地区降水线2 刈 L o c a l M e t e o r i cW a t e rI x i n e ,I x M W I . 3 D 一7 .9 6 3 1 8 O 9 .5 2 低,这表明拉萨河水在接受大气降水补给时受 到多次蒸发富集作用的影响。一般而言,由于大气 降水在补给河水时,其在降落的过程中受到不同程 度的蒸发富集作用,所以拟合出来的河水线斜率及 截距均小于当地的降水线方程。2 引,拉萨河水线符合 河水在接受大气降水补给时3 D 和6 ”O 的变化规 律;与中国大气降水线_ 22 C h i n aM e t e o r i cW a t e r I 。i n e ,C M W I 3 D 一7 .8 艿” 8 .2 几乎重叠,拉萨 河水样在C M W I 。两侧均有分布,I .R W I 。拟合系数 较高 R2 0 .9 5 ,表明大气降水为拉萨河水的主要 补给来源,部分水样点分布在C M W I 。右下方,说明 流域内受到较强烈的蒸发作用,表现出拉萨河地区 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气候特征。 地下水线明显偏离G M W I 。和I x M W I .,并且位 于G M W I 。和I 。M W I 。右下方,这种现象主要出现在 十燥气候或封闭盆地中,反映出拉萨地区地下水受 到较为强烈的蒸发作用,在蒸发过程中由于同位素 分馏效应而导致同位素的富集作用。3 D6 ”O 关系 图 图3 显示,地下水样点分布较分散,地下水线的 拟合系数较低 R2 0 .3 4 ,可能是由于拉萨地区地 下水氢氧同位素受到复杂的因素影响导致的;地下 水样在G M W I 。与L M W I 。两侧均有分布,表明地下 水占D 和占M O 的富集程度存在差异,此外,地下水在 接受大气降水的渗透补给的同时发生了一定程度的 蒸发作用;地下水线与河水线存在交会现象,两者斜 率相差较大 K 。删, K 。,。、V 。。 ,地下水数据点分布在 I 。R W I 。两侧,说明地下水受到的蒸发作用较拉萨河 水强,导致地下水氢氧同位素值的升高,拉萨河水与 地下水之间的相互作用为拉萨河水补给地下水。从 拉萨市区到羊八井镇地区,地下水中氢氧同位素表 现出明显的“氧漂移”现象,表明地下水与围岩的作 用愈来愈强,其中3 D 最负值出现在G l O 水样点, G 1 0 采样点为位于羊八井镇的一个地热温泉,可能 是由于地表水在形成地下水的深循环过程中发生了 万方数据 2 0 2 0 年第1 1 期有色金属 冶炼部分 h t t p //y s y l .b g r i m m .c n 1 0 3 同位素分馏作用。2 6 I 。 图3拉萨河流域水体6 1 8 0 和6 D 关系图 F i g .3 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6 Da n d6 ”Oo f w a t e rb o d i e si nL h a s aR i v e rB a s i n 3 .2 氘盈余变化特征 拉萨河水d e x c e s s 值为l O .3 1 %c 、~1 4 .9 8 %”平 均值为12 .16 ‰,分布在全球大气降水de x c e s s 1 0 ‰ 线的上方 图4 a ,说明拉萨河水受到一定程 度的蒸发分馏作用,水汽来源及其传输途径较为简 单。地下水d e x c e s s 值为一4 .3 6 %c ,~1 5 .4 6 %”平均 值为6 .3 3 ‰,约为同时期研究的拉萨河水样中 d C X C C S S 值 1 2 .1 6 %c , 的1 /2 ,分布在全球降水平均 值 1 0 ‰ 两侧,变化较大,呈现出高低相间的变化特 征,反映出地下水在不同地理位置受到的蒸发分馏 作用强度存在差异,且其影响因素较为复杂,部分 【aJ ● 一● ●● ●●●●●●●● 拉萨河水 一 地下水 一全球均值 一寸”∞卜。。on ∞口on 一一m 寸n 、c 卜。。口o ∽∽∞∽∽∽爱ZZ Z5 { 斟ooooooooog 采样点 de x c e s s 值为负值,可能是地下水在流动过程中存 在二次蒸发作用以及地下水滞留时间较长引起的。 拉萨河流域水体de x c e s s 与6 18 值呈负相关 关系 图4 b ,表明拉萨河流域水体的补给降水控制 类型为海洋性气团控制,降水水汽主要来源于孟加 拉湾的海洋性气团r ”。 3 .3 高程效应 拉萨河流域水体氢氧同位素呈现出一定的高 程效应 图5 。流域内水体占18 0 值与海拔高度均 呈负相关关系,表明6 ”O 值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 逐渐贫化,体现出明冠的区域海拔效应。拉萨河 水6 ” 值的海拔高度梯度值为1 .5 8 %。/k m 图 5 a ,与余婷婷等”o 研究的拉萨河水的占18 梯度值 一致,但小于全球降水艿” 梯度值 2 .8 %。/k i n ,这表 明拉萨河的海拔效应较弱,且补给来源简单,降水 为其主要补给来源;拉萨河水6 D 值随海拔高度的 增加而减小 图5 b ,并以1 2 .3 7 ‰/k i n 的梯度逐渐 递减,同刘昭“研究的拉萨河林芝段的6 D 梯度 值接近,符合海拔高度越大,∥O 和6 D 值越负的 规律。地下水6 ” 值以2 .8 2 ‰/k i n 梯度随海拔高 度增加而减小 图5 c ,与全球6 1 8O 递减率相近, 表明地下水艿” 具有显著的海拔效应,其补给水 汽更接近大气降水,进一步证明大气降水的入渗 补给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6 D 值垂直递减率 为2 0 .3 8 %。/k i n 图5 d ,较同时期河水大。综上可 知,拉萨河流域水体随海拔高度升高,重同位素的 分馏作用逐渐减弱。 图4 拉萨河流域水体d - e x c e s s 变化特征 a 以及d - e x c e s s 与6 1 8 0 的关系 b F i g .4 d e x c e s s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w a t e rb o d yi nL h a s aR i v e rB a s i n a a n d 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d - e x c e s sa n d6 ”O b 8 6 4 2 0 8 6 4 2 0 2 4 6 8 万方数据 1 0 4 有色金属 冶炼部分 h t t p //y s y l .b g r i m m .c n 2 0 2 0 年第1 1 期 图5拉萨河流域水体6 ”o 和6 D 海拔效应 F i g .5 6 1 8Oa n d8 Da l t i t u d ee f f e c t so fw a t e rb o d i e si nL h a s aR i v e rB a s i n 4结论 1 拉萨河水与地下水的氢氧同位素变化特征相 似,两者之间存在一定联系;地下水艿”O 和6 D 值较 同时期研究的拉萨河水大,地下水中重同位素富集 程度高于河水;拉萨河水线与地下水线均不同程度 偏离全球降水线和当地降水线,河水和地下水均受 到不同程度的蒸发作用;河水线与地下水线存在交 会现象,且地下水线斜率较河水线小,说明地下水蒸 发作用强度较河水强,地下水接受河水补给。 2 拉萨河流域水体氢氧同位素均分布在当地降 水线附近,说明大气降水为流域内水体的补给来源; 拉萨河水de x c e s s 值均大于全球降水平均值,变化 范围不大,说明拉萨河水水汽来源及传输途径简单; 地下水d C X C C S S 值呈现高低相间的变化特征,说明 地下水可能存在二次蒸发。流域内降水水汽主要受 孟加拉湾海洋性气团影响。 3 拉萨河流域水体氢氧同位素呈现出一定的高 程效应。河水6 ”O 和8 D 值递减率分别为1 .5 8 %。/k m 和1 2 .3 7 F 。/k i n ,地下水6 ”O 和8 D 值递减率分别为 2 .8 2 %。/k i n 和2 0 .s 8 %。/k i n ,研究区水体随海拔高度 升高,重同位素的分馏作用逐渐减弱。 参考文献 [ 1 3S U Nz ,H U A N GQ ,O P PC ,e ta 1 .I m p a c t sa n d i m p l i c a t i o n so fm a j o rc h a n g e s c a u s e d b yt h e ’F h r e c G o r g e sD a mi nt h em i d d l er e a c h e so ft h eY a n g t z e R i v e r ,C h i n a E J ] .W a t e rR e s o u r c e sM a n a g e m e n t ,2 0 1 2 , 2 6 1 2 3 3 6 73 3 7 8 . [ 2 ]YUANY ,Z H A N GC ,Z E N GG ,e ta 1 .Q u a n t i t a t i v e a s s e s s m e n to ft h ec o n t r i b u t i o no fc l i m a t ev a r i a b i l i t ya n d h u m a na c t i v i t yt os t r e a m f l o wa l t e r a t i o ni nD o n g t i n gL a k e , C h i n a [ J ] .H y d r o l o g i c a lP r o c e s s e s ,2 0 1 6 ,3 0 1 2 1 9 2 91 9 3 9 . [ 3 ] 吴华武.李小雁,赵国琴,等.青海湖流域降水和河水中 6 ”O 和6 D 变化特征E J ] .自然资源学报,2 0 1 4 ,2 9 9 1 5 5 2 1 5 6 4 . W UHW ,L IXY ,Z H A jQ ,e ta 1 .T h ev a r i a t i o n c h a r a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