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1 1 4 有色金属 冶炼部分 h t t p //y s y l .b g r i m m .c n 2 0 2 1 年第2 期 d o i l O .3 9 6 9 /j .i s s n .1 0 0 7 7 5 4 5 .2 0 2 1 .0 2 .0 1 8 皖南地区的早期矿冶遗址以及三种合金技术 崔春鹏1 ,李延祥2 ,李辰元2 ,谭宇辰2 ,宫希成3 1 .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1 0 0 0 0 6 ; 2 .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北京1 0 0 0 8 3 ; 3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合肥2 3 0 0 6 1 摘要对皖南地区的早期矿冶遗址进行综合考察研究,发现存在着配制锡青铜、砷青铜、锑青铜的3 种合 金技术。青铜冶炼流程为两步法,所用铜料、砷料、锑料应来自当地,锡料推测来自长江中游的赣北且主 要以锡砂形式添加。研究还发现,以皖南为代表的长江下游是中国早期又一处重要的砷青铜冶金区,其 生产流行的资源背景应与该地区缺乏锡矿有关。研究进一步预示长江流域存在着相当规模且独具特色 的早期青铜冶金业,而与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有明显区别。 关键词皖南;锡青铜;砷青铜;锑青铜 中图分类号K 8 7 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 0 0 7 7 5 4 5 2 0 2 1 0 2 一0 1 1 4 一0 9 E a r l yM e t a l l u r g i c a lS i t e sa n dT h r e eA U o yT e c h n o l o g i e si nS o u t h e r nA n h u i C U IC h u n p e n 9 1 ,L IY a n _ x i a n 9 2 ,L IC h e n y u a n 2 ,T A NY u c h e n 2 ,G O N GX i c h e n 9 3 1 .N a t i o n a lM u s e u mo fC h i n a ,B e 巧i n g1 0 0 0 0 6 ,C h i n a ; 2 .I n s t i t u t eo fC u l t u r a lH e r i t a g ea n dH i s t o r yo fS c i e n c e T e c h n o l o g y ,U n i v e r s i t yo fS c i e n c e a n dT e c h n o l o g yB e 巧i n g ,B e 巧i n g1 0 0 0 8 3 ,C h i n a ; 3 .I n s t i t u t eo fC u l t u r a lR e l i c sa n dA r c h a e o l o g yo fA n h u iP r o v i n c e ,H e f e i2 3 0 0 6l ,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T h r e ek i n d so fa l l o yt e c h n o l o g i e so ft i nb r o n z e ,a r s e n i cb r o n z ea n da n t i m o n yb r o n z ew e r ef o u n di n e a r l ym i n i n ga n dm e t a l l u r g i c a ls i t e si nS o u t h e r n A n h u i .T h eb r o n z es m e l t i n gp r o c e s sc o n s i s t st w os t e p s ,a n d c o p p e r ,a r s e n i ca n da n t i m o n ym a t e r i a l su s e da r es u p p o s e dt oc o m ef r o ml o c a lm i n e s .T i ni ss u p p o s e dt o c o m ef r o mN o r t h e r nJ i a n g x ii nt h eM i d d l eY a n g t z eR i v e r ,a n di ti sa d d e dm a i n l yi nf o r mo fc a s s i t e r i te .I ti s a l s of o u n dt h a tt h eL o w e rY a n g t z eR i V e r ,r e p r e s e n t e db yS o u t h e r nA n h u i ,i sa n o t h e ri m p o r t a n ta r s e n i c b r o n z em e t a I I u r g i c a la r e ai nE a r I yC h i n a ,a n dr e s o u r c eb a c k g r o u n do fi t sp o p u l a rp r o d u c t i o ns h o u l db el a c k o ft i no r ei nt h er e g i o n .T h e r ei sas i z e a b l ea n du n i q u ee a r l i e rb r o n z ei n d u s t r yi nt h eY a n g t z eR i v e rV a U e y , w h i c hi so b v i o u s l yd i f f e r e n tf r o mC e n t r a lP l a i n so ft h eY e l l o wR i v e rV a l l e y . K e yw o r d s S o u t h e r nA n h u i ;t i nb r o n z e ;a r s e n i cb r o n z e ;a n t i m o n yb r o n z e 皖南地区是沿江一带以及南北方早期文化交流 的重要通道。该区域沿长江向西可达安庆、九江及 武昌,东下可至环太湖地区,向北越江淮则可达中原 大地。地势上由长江向南依次为洲圩、丘陵与低山 区。以铜陵师姑墩遗址为代表的发掘为认识皖南夏 商至春秋时期时代框架以及文化面貌提供了重要材 收稿日期2 0 2 0 0 9 2 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5 1 1 7 4 0 3 4 作者简介崔春鹏 1 9 8 3 一 ,男,山东烟台人,博士,馆员;通信作者李延祥 1 9 6 2 一 ,男,辽宁铁岭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万方数据 2 0 2 1 年第2 期 有色金属 冶炼部分 h t t p //y s y l .b g r i m m .c n 1 1 5 料[ 1 ] 。师姑墩夏晚期至早商时期受中原文化和江淮 地区文化影响较深,西周和春秋早中期则受东南文 化影响显著,并且本地因素始终占一定比例。王开 等[ 2 ] 对师姑墩进行科学研究后认为其青铜冶金活动 始自二里头晚期,最为兴盛的阶段在西周中晚期。 2 0 1 3 年以来,北京科技大学李延祥团队在包括皖南 在内的长江中下游开展的冶金考古工作新发现大批 早期冶金遗址 图1 [ 3 ] ,极大地填补了该区域青铜 矿冶文明的空白。为系统揭示皖南地区早期冶金技 术特征,本文对该地区的考察成果进行研究,皖南地 区早期矿冶遗址考察明细见表1 ,样品使用扫描电 镜进行物相成分以及金属颗粒的分析。 图l长江中下游早期矿冶遗址概图[ 3 3 F i g .1 L o c a t i o no fe a r l ym i n i n ga n dm e t a u r g i c a l s i t e si nt h eY a n g t z eR i v e rV a e y [ 3 ] 表1皖南地区早期矿冶遗址考察明细 T a b l e1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d e t a i l so fe a r l ym i n i n ga n dm e t a l l u r g i c a ls i t e si nS o u t h e r nA n h u i 1 采矿遗址 芸善蒜亨乏麓耋姜耆亲盖嚣鬟蠹凛 皖南古矿区以铜陵市为中心,覆盖面积达数百木铲,时代可至西周,并且与厨边冶金遗址关联密切。 平方千米,其中的铜官山、狮子山、凤凰山、大工山 考察中采集有绳纹陶片以及亚腰状采矿石锤 图3 。 万方数据 1 1 6 有色金属 冶炼部分 h t t p //y s y l .b g r i m m .c n 2 0 2 1 年第2 期 图2 大工山古矿区的早期矿坑 F i g .2E a r l ym i n ea tD a g o n g s h a n m i n i n gs i t e 警留心 Ⅱ 图3 万迎山、小铜山新采集的石锤 F i g .3 S t o n n eh a m m e ra tW a n y i n g s h a n a n dX i a o t o n g s h a n 2 重要遗址及科学分析 2 .1 南陵牯牛山城 遗址位于南陵县籍山镇塘西村,西距漳河约 2k m 、大工山古矿区1 0 余千米。遗址保护区面积 约7 0 万平方米,主要由5 个台墩组成,各台墩以水 道相隔,并与外围护城河连接 图4 ,主体年代西周 早期至春秋早期。2 0 世纪末安徽省考古所对该遗 址进行了发掘,出土遗物特色鲜明,代表了江南先秦 一个重要的地方类型,称之为牯牛山文化或类型[ 5 ] 。 本次样品除采集外,还在县博物馆取得了当年发掘 的冶金遗物6 件,年代西周前期或更早。发掘的6 件样品呈灰褐色非玻璃态,较疏松,有的断面可见铜 锈色、铜蓝色风化物。采集的6 件样品多呈黑褐色 非玻璃态,有的断面可见铜锈色风化物。除发掘样 品2 4 4 8 9 、采集样品2 4 5 0 1 与冶炼锡青铜有关外,其 余样品均与冶炼红铜有关。其中样品2 4 5 0 1 内不仅 可见直径1 2 0 “m 的锡青铜颗粒,还可见较多S n F e 矿物颗粒,如图5 ~6 所示。牯牛山城址冶金遗物基 体成分如表2 所示。牯牛山城址冶金产品种类包括 红铜与锡青铜。 ∥ 叠◆ 警簟 ●- , ◆9 ■■l Il ● _ II 图4 牯牛山城址景观及样品 中间样品图片为发掘的冶金遗物 F 喀4 G u n i u s h a nc i t yr u i na n ds a m p l e s I n t e r m e d i a t es a m p l ep i c t u r es h o w s t h ee x c a v a t e dm e t a l l u r g i c a lr e l i c s 图5渣样2 4 5 0 1 较大的锡青铜颗粒 F i g .5L a r g et i nb r o n z ep a r t i c l e i ns l a gs a m p l eN o .2 4 5 0 l 图6渣样2 4 5 0 1 较多S n F e 矿物颗粒 F 喀6 M o r eS n F em i n e r a lp a r t i c l e s i ns l a gs a m p l eN O .2 4 5 01 万方数据 2 0 2 1 年第2 期有色金属 冶炼部分 h t t p //y s y l .b g r i m m .c n 1 1 7 2 .2 铜陵木鱼山遗址 木鱼山遗址是皖南早期规模最大的冶金遗址。 遗址位于铜陵市天门镇新民村,东、西两侧有河流环 绕,西距长江约1 0k m ,西南距狮子山矿区的鸡冠山 铜矿约1 .5k m ,面积近1 0 万平方米。1 9 8 8 年安徽 省考古所对其进行发掘∞] ,发现当地特色的菱形铜 锭以及大量炉渣 图7 。文化遗物可见夹砂红褐 陶、印纹硬陶、原始瓷片,主体年代西周早期至春秋, 最早的地层经C 1 4 测年距今约3 0 1 5 年。炉渣多呈 黑褐色非玻璃态,2 2 件炉渣中1 5 件与冶炼红铜有 关,主要可见低F e 的红铜颗粒以及冰铜颗粒。2 件 与冶炼锡青铜有关,样品2 4 2 0 7 锡青铜颗粒内还含 少量的A s 、S b 、P b 图8 。考虑到遗址的红铜渣中 不含A s 、S b 、P b ,它们很可能来自锡料。5 件与冶炼 砷青铜有关,样品2 4 2 1 1 直径较大的冰铜颗粒内还 弥散分布着正在形成的富S 砷青铜颗粒 图9 。该 遗址应存在红铜、锡青铜、砷青铜冶金活动。木鱼山 遗址炉渣基体的平均成分见表3 。 图7 木鱼山遗址远景 a 菱形铜锭; b 采集的炉渣 F i g .7 V i e wo fM u y u s h a ns i t e a R h o m b i c s h a p e dc o p p e ri n g o t s ; b C o I l e c t e ds l a g 图8渣样2 4 2 0 7 含A s 、S b 的锡青铜颗粒 F 喀8 T i nb r o n z ep a r t i c l e s c o n t a i n i n gA sa n dS bi ns l a g s a m p l eN o .2 4 2 0 7 图9渣样2 4 2 1 1 冰铜内弥散分布着 正在形成的砷青铜颗粒 F 唔9 A r s e n i c a lb r o n z ep a r t i c l e s f o r m e di nm a t t ei ns l a g s a m p l eN o .2 4 2 1 1 万方数据 1 1 8 有色金属 冶炼部分 h t t p //y s y l .b g r i m m .c n 2 0 2 1 年第2 期 表3 木鱼山遗址炉渣基体的平均成分 T a b l e3 A v e r a g ec o m p o s i t i o n so f s l a gs a m p l e sa tM u y u s h a ns i t e/% 性质 红铜 锡青铜 砷青铜 2 .3 铜陵磨形山遗址 遗址位于铜陵市顺安镇沈桥村,西距顺安河约 o .5k m ,西南距木鱼L L l 约3k m 。遗址为台墩型,高 出地面近4m ,面积为30 0 0m 2 图1 0 ,年代商周。 文化遗物有红褐陶、印纹硬陶片,器型可见鬲足。所 检测的红铜渣2 4 2 2 1 呈黑褐色非玻璃态,断面泛有 铜锈色、铁锈色,基体分布有较多富F e 的铜颗粒, 有的直径 1 .5m m ,形貌图见图1 1 ,其中亮白部分 为红铜物相,灰色部分为锈蚀的富F e 相,黑色部分 为富F e 相优先腐蚀流失现象,颗粒外缘灰白部分 为冰铜物相,相应产品可能为富F e 的粗铜锭。 2 4 2 2 1 号样品红铜渣基体成分 % A l 。 。1 1 .1 0 、 Ⅳk 0 .5 4 、S i ] 23 6 .8 9 、F e 4 1 - 3 3 、巳o8 .5 8 、K 1 .5 6 、 SO .7 3 、C uO .3 3 。 2 .4 铜陵大孤墩遗址 遗址位于铜陵市顺安镇明湖村,北侧紧邻古河 道,凤凰山古矿区在其南部约1 0 多千米。遗址为台 墩型,高出地面近2m ,面积近8O O Om 2 冈12 ,年 代商周。古河道一侧的台墩边缘发现有5 件炉渣, 均呈黑褐色非玻璃态,其中3 件为红铜渣、1 件为锡 青铜渣、1 件为砷青铜渣。值得关注的是,锡青铜渣 不仅可见红铜、锡青铜颗粒,还可见集中分布的S n C u 矿物颗粒 图1 3 。表4 为大孤墩遗址炉渣基 体的平均成分。 图1 0 磨形山遗址景象 F i g .1 0M o x i n g s h a ns i t e 图1 l渣样2 4 2 2 1 C u F e 合金颗粒内物相 F i g .11 C u F ea l l o yp a r t i c l ei n s l a gs a m p I eN o .2 4 2 2 1 图1 2大孤墩遗址景象 F i g .12D a g u d u ns i t e 图1 3渣样2 4 2 8 1 锡青铜、S n C u 矿物、C u 颗粒 F i g .1 3C o p p e r ,t i nb r o n z ea n dS n C u m i n e r a l p a r t i c l e si ns l a gs a m p I eN0 .2 4 2 8l 2 .5 铜陵神墩遗址 遗址位于铜陵市钟鸣镇崔家冲,西距师姑墩遗 址近1 .5k m ,南距大工山、凤凰山古矿区约1 0 余千 米。遗址坐落在土岗形成的小盆地中,台墩型,高出 。 % 跎 一_二 L 叽 一0 9 3 S 一2 l 2 一O O 0 o 一盯 们 % e 一 F一% L 昌 骺 。一弘 船 ∞ a 一 c 一 懈 M 一9 7 9 “一7 9 0 K 一眦 吼 Lb 一眈∞埔 一曲 鲳 ∞魄一舵毖乃 A 一7 6 6酗一盯趴呲 M m m L 万方数据 竺2 1 年第2 期 有色金属 冶炼部分 h t t p //y s y l _ b g r i m m .c n .1 1 9 . 一 地面5 ~6m ,面积约1 4O O om 2 图1 4 ,年代商周。 文化遗物有灰陶、印纹硬陶、原始瓷片,器型可见鬲、 罐以及原始瓷钵、碗。所检测的2 件炉渣呈黑褐色 非玻璃态,其中1 件多见红铜颗粒,另l 件不仅可见 锡青铜颗粒,还可见较多s n F e 矿物颗粒 图1 5 。 表5 为神墩遗址炉渣基体成分。 表4 大孤墩遗址炉渣基体的平均成分 T a b l e4 A V e r a g ec o m p o s i t i o n so ft h es I a 2 s a m p l e sa tD a g u d u ns i t e /% 锡青铜5 .8 81 .1 4 3 7 .8 d ,ld0 79 .3 2 1 .7 jo .9 7 旦塑望 i 坐 ■ 图1 4 神墩遗址远景 F i g .14 V i e wo fS h e n d u ns i t e 图1 5 渣样2 4 2 3 8 锡青铜、S n F e 矿物颗粒 F i g .1 5 T i nb r o n z ea n dm o r eS n F em i n e r a l p a r t i c I e si ns l a gs a m p l eN o .2 4 2 3 8 表5 神墩遗址炉渣基体成分 T a b l e5 N o r m a l i s e dc o m p o s i t i O n so f s I a gs a m p l e sa tS h e n d u ns i t e /% 皇堕铜2 4 2 3 8 o .7 75 .2 82 1 .7 6o .8 0 4 .576 6 .8 21 .3 0o .。1 3 2 6 池州船形山遗址 遗址位于池州市里山街道清溪村,北距长江约 1Ok m 。遗址处于丘陵谷地的前端,台墩型,高出地 面近8m ,面积近80 0 0m 2 图1 6 ,年代西周至春 秋。文化遗物可见夹砂红褐陶、原始瓷片。所发现 的2 件炉渣呈灰褐色非玻璃态,断面疏松并可见铜 锈色、铜蓝色风化物。炉渣基体含S i 较高,其中1 件多见红铜颗粒,另1 件多见锑青铜颗粒 图1 7 , 说明遗址中还存在着锑青铜冶金。表6 为船形山遗 址炉渣的基体成分。 图1 6 船形山遗址远景 a 文化遗物; b 炉渣 F i g l6 V i e wo fC h u a n x i n g s h a ns i t e a C I a yp o t t e r y ,p r i m i t i V ep o r c e I a i n ; b S l a g 图1 7 渣样2 4 2 8 7 弥散分布的锑青铜颗粒 F i g .1 7M o r ea n t i m o n yb r o n z e p a r t i c l e si ns l a gs a m p l eN o .2 4 2 8 7 表6 船形山遗址炉渣的基体成分 ’r a b I e6N o r m a “s e dc o m p o s i t i o n so fs I a g s a m p l e sa tC h u a n x i n g s h a ns i t e /% 。降质样品号M g A 1 2 。S I 2 K2 a F e SC u 红铜 2 42 8 8 .6 81 1 .6 57 0 .4 5 2 .9 51 .7 81 2 .4 9O .0 91 3 .5 3 锑青铜z 4 2 87 1 .2 49 .2 0 怕.8 82 .4 9 5 .1 63 6 .0 3o .3 2 3 .8 8 万方数据 1 2 0 有色金属 冶炼部分 h t t p //y s y l .b g r i m m .c n 2 0 2 1 年第2 期 3讨论 综合田野工作,可以认为皖南地区早期冶金遗 址的主体年代为西周至春秋。而从师姑墩的发掘来 看,上限可至夏商之际。根据炉渣所夹杂金属颗粒 的成分判断,皖南地区冶金产品包括红铜、锡青铜、 砷青铜、锑青铜4 类。基于这批炉渣的物相成分与 长江流域其它地区相似[ 3 J ] ,以及红铜渣数量明显 多于与合金化有关的炉渣 考察所得的1 4 3 件样品 1 3 件与A s 合金化相关,2 3 件与S n 合金化相关 , 青铜冶金工序应为两步法首先生产红铜并排出红 铜渣,进而向含有C u 液的炉内添加S n 、A s 或S b 料 冶炼青铜并排出青铜渣。红铜生产的矿石应来自本 地,凤凰山、大工山、狮子山、铜官山四大古矿区就在 皖南[ 5 ] 。而本文磨形山红铜渣2 4 2 2 1 可能与当地常 见的菱形铜锭 木鱼山、江木冲、徽家冲等遗址均有 发现 的生产存在着一定关联。经分析这些菱形铜 锭为铜铁合金[ 8 ] ,如2 件贵池徽家冲的菱形铜锭分 别含C u6 0 .6 8 %和5 9 .3 5 %,其它组分为F e 。作为 红铜生产的成型制品,随着未来对更多菱形铜锭的 分析将会有新的发现。 锡青铜生产所添加的锡料判断为锡砂 S n o 。、 S n - F e 矿物、S n - C u 矿物 ,这是考虑到同l 枚锡青 铜渣中经常遇到锡青铜、锡砂颗粒共存的现象,如本 文的牯牛山城、木鱼山、神墩遗址。皖南的锡料推测 来自距离较近的赣北,依据基于以下几方面1 矿山 地理视角,目前安徽境内未见锡矿的报道,长江中下 游锡产地只有赣北[ 9 ] 。且赣北有着诸多冶金考古发 现,如瑞昌铜矿采矿时代可至中商[ 1 州,石灰山等多 处遗址还发现陶、石范[ 1 1 。。进而联系到赣北一带处 于长江水系以及南北文化交流的路口,长江中下游 还普遍发现以夹砂红褐陶、印纹硬陶、原始瓷为代表 的共性文化遗物,说明皖南的锡料与赣北的原生锡 矿存在密切关联。2 特征元素视角,赣北锡矿区例 如张十八矿山共生S n 、A s 、C u 、S b ,红花尖、烂泥坊 矿山还含S n - S b 矿带[ 9 ] 。而皖南的大型冶金遗址木 鱼山锡青铜颗粒内也可见A s 、S b 图8 ,红铜渣中 则不见该类组合的元素,从而为探究锡料来源提供 了有益视角。3 地球化学视角,研究发现距离江西 越近,青铜冶金中S n 信号越明显[ 3 ] 。皖南S n 料的 成色品位、与锡青铜冶金相关的炉渣比例、含S n 信 号的遗址比例均不及赣北、鄂东南甚至皖西南。 砷青铜冶金在皖南地区早期青铜生产中地位重 要。除师姑墩外[ 2 ] ,皖南还发现8 处砷青铜冶金遗 址 木鱼山、夏家墩、大墩子、大孤墩、小孤墩、沙包 墩、小脚园、七星墩 [ 3 ] 。该砷青铜冶金区的发现意 义重大,说明皖南是国内除西北之外又一处冶炼砷 青铜的地区[ 1 引。关于砷料的矿物工艺,由于各遗址 红铜渣与铜矿石均不含A s ,A s 应有独立的来源,且 与富A s 的皖南矿区有关[ 13 。。另外,由于皖南缺乏 锡料且成色不足并会产生工艺难题[ 3 ] ,而砷青铜性 能又与锡青铜相近[ 14 。,可能是当地砷青铜冶金兴起 的技术因素。 船形山遗址是除鄂东香炉山之外[ 7 ] ,再一次在 长江中下游发现锑青铜冶金活动。锑青铜冶金在东 西方早期研究中并不常见,已有研究涉及到冶炼工 艺与矿石来源。如法国L aC a p p i t e l l e 遗址 公元前 3 千纪 除所发现十余枚炉渣均为锑青铜渣外[ 15 。, 还可见黝铜矿 C u 。。S b 。S 。。 矿石,冶炼工艺与孔雀 石中添加黝铜矿有关。高加索地区自青铜时代早期 3 3 0 0 B C ~2 1 0 0 B C 就有使用锑青铜 1 %~2 0 % S b 的传统[ 16 。,青铜时代晚期 1 5 0 0 B C ~1 1 5 0 B C 变 得更为流行。而格鲁吉亚还发现可能始自公元前 1 9 世纪开采的锑矿,所得锑料主要有2 种辉锑矿 S b 。s 3 与黝铜矿[ C u ,F e 。zS b 。S 。。] 。截至2 0 0 9 年,安徽省金属锑的储量约为1 .8 万t [ 17 1 ,矿山主要 分布在皖南的青阳、东至县,原生矿石以辉锑矿 S b 。s 3 为主,氧化矿石以锑华 S b 。0 。 为主。这里 的锑矿与船形山相距数十千米,能够为锑青铜冶金 提供较便利的矿料支撑。还需要强调,由于香炉山、 船形山发现的锑青铜渣数量较少,因而未必能代表 当地早期冶金技术的主体面貌。 4结语 皖南地区早期存在着配制锡青铜、砷青铜、锑青 铜的3 种合金技术。本研究无疑进一步增强对于长 江中下游青铜产业格局的理解。近年来,北京科技 大学李延祥团队开展包括皖南在内的长江中下游早 期矿冶遗址考察研究,发现不只牯牛山这样的大城, 许多中小型遗址上也生产青铜,有的还能铸造礼容 器。这种简约的产业格局不同于冶铸分离、王权严 控下生产礼容器的中原地区,在当地未能发挥出犹 如中原体系的社会效力,两者的文化背景也有所出 入。但需注意,遗址上文化标识物的时代适值长江 中下游区域性文化的活跃时期,其复杂社会日益加 深、系统整合相对较强等时代特征可能与当地冶金技 术的平稳发展关联密切。另外,限于目前皖南地区的 考察研究具有区域或时代的不均衡性,未来的工作尚 万方数据 2 0 2 1 年第2 期有色金属 冶炼部分 h t t p //y s y l .b g r i m m .c n 需进一步深化完善以及引人更多的科技手段。 致谢由衷感谢铜陵市博物馆唐杰平、南陵真博物 馆王陵华、贵池市文管所赵建明等诸位先生在田野考察中的 大力支持与热忱帮助。 参考文献 [ 1 ]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安徽铜陵县师姑墩遗址发掘 简报[ J ] .考古,2 0 1 3 6 3 2 1 . A n h u iP r o v i n c i a lI n s t i t u t eo fC u l t u r a lR e l i c sa n d A r c h a e o l o g y E x c a v a t i o nr e p o r t o fS h i g u d u ns i t e i n T o n g l i n gc o u n t y ,A n h u ip r o v i n c e [ J ] .A r c h a e o l o g y , 2 0 1 3 6 3 2 1 . [ 2 ] 王开,陈建立,朔知.安徽铜陵县师姑墩遗址出土青铜 冶铸遗物的相关问题[ J ] .考古,2 0 1 3 7 9 1 - 1 0 4 . W A N GK ,C H E NJL ,S H U OZ .R e l e v a n ti s s u e so n b r o n z e c a s t i n gr u i n so fS h i g u d u n s i t e i n T o n g l i n g c o u n t 妒,A n h u ip r o v i n c e [ J ] .A r c h a e o l o g y ,2 0 1 3 7 9 1 1 0 4 . [ 3 ] 崔春鹏.长江中下游早期矿冶遗址考察研究[ D ] .北 京北京科技大学,2 0 1 6 . C U ICP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a n ds t u d yo ne a r l ym i n i n ga n d s m e l t i n gs i t e si nt h eM i d d l ea n dL o w e rR e a c h e so ft h e Y a n g t z eR i v e r [ D ] .B e i j i n g U n i v e r s i t yo fS c i e n c e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B e i j i n g ,2 0 1 6 . [ 4 ] 崔春鹏,李延祥,陈建立,等.安徽铜陵夏家墩遗址出土 青铜冶金遗物科学研究[ J ] .考古,2 0 2 0 1 1 9 卜1 0 5 . C U ICP ,L lYX ,C H E NJL ,e ta 1 .S c i e n t i f i ca n a l y s i s o nt h eb r o n z es m e l t i n gr e I i c sf r o mX i a j i a d u nS i t ei n T o n g l i n gc o u n t y ,A n h u ip r o v e n c e [ J ] .A r c h a e o l o g y , 2 0 2 0 1 1 9 l 一1 0 5 . [ 5 ]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南陵县牯牛山周代城址[ M ] // 中国考古学会.中国考古学年鉴 1 9 9 9 .北京文物出 版社,2 0 0 1 1 8 2 一1 8 3 . A n h u iP m v i n c i a lI n s t i t u t eo fC u l t u r a lR e l i c sa n d A r c h a e o l o g y .G u n i u s h a nc i t y r u i n d u r i r I g t h eZ h o u D y n a s t yi nN a n l i n gc o u n t y [ M ] //A r c h a e o I o g i c a lS o c i e t y o fC h i n a .A n n a l so fC h i n e s eA r c h a e o I o g y 19 9 9 . B e 巧i n g C u l t u r a lR e l i c sP r e s s ,2 0 0 1 1 8 2 1 8 3 . [ 6 ] 杨立新.安徽沿江地区的古代铜矿[ M ] //安徽省文物考 古研究所.文物研究 第八期 .合肥黄山书社,1 9 9 3 19 4 - 2 0 3 . Y A N GLX .A n c i e n tc o p p e rm i n e sa I o n gt h eY a n g t z e R i v e ri nA n h u iP r o v i n c e [ M ] //A n h u iP r o v i n c i a l I n s t i t u t eo fC u l t u r a lR e l i c sa n dA r c h a e o l o g y .H e “t a g e s t u d i e s 8 .H e f e i H u a n g s h a nP r e s s ,1 9 9 3 1 9 4 2 0 3 [ 7 ] 李延祥,崔春鹏,李建西,等.大冶香炉山采集炉渣初步 研究[ J ] .江汉考古,2 0 1 5 2 9 3 1 0 0 . L IYX ,C U ICP ,L IJX ,e ta 1 .P r i m a r ys t u d yo nt h e s l a gf r o mX i a I l g I u s h a nS i t ei nD a y e ,H u b e ip r 0 、,i n c e [ J ] . J i a n g h a nA r c h a e o l o g y ,2 0 1 5 2 9 3 1 0 0 . [ 8 ]汪景辉.安徽古代铜矿考古调查综述[ M ] //安徽省文物 考古研究所.文物研究 第八期 .合肥黄山书社, 1 9 9 3 2 0 4 2 1 0 . W A N GJH .As u m m a r yo fa n c i e n tc o p p e rm i n e s s u r v e yi nA n h u iP r o v i n c e [ M ] //A n h u iP r o v i n c i a l I n s t i t u t eo fC u l t u r a lR e l i c sa n dA r c h a e o l o g y .H e r i t a g e s t u d i e s 8 .H e f e i ;H u a n g s h a nP r e s s ,1 9 9 3 2 0 4 2 1 0 . [ 9 ] 江西省地质局9 1 6 大队.江西德安曾家垅锡矿[ R ] .北 京全国地质资料馆7 2 2 3 3 号,1 9 8 6 . G e o l o g i c a lS u r v e yo fJ i a n g x iP r o v i n c e .Z e n g j i a l o n gS n d e p o s i t si nD e a nc o u n t y ,J i a n g x ip r o v i n c e [ R ] .B e 的i n g N a t i o n a lG e o l o g i c a lA r c h i v e so fC h i n a ,19 8 6 . [ 1 0 ]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铜岭遗址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