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矿区地下水 三氮 分布特征及迁移转化规律.pdf

返回 相似 举报
稀土矿区地下水 三氮 分布特征及迁移转化规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稀土矿区地下水 三氮 分布特征及迁移转化规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稀土矿区地下水 三氮 分布特征及迁移转化规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稀土矿区地下水 三氮 分布特征及迁移转化规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稀土矿区地下水 三氮 分布特征及迁移转化规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8 0 有色金属 冶炼部分 h t t p //y s y l .b g r i m m .c n 2 0 2 1 年第3 期 d o i 1 0 .3 9 6 9 ,j .i s s n .1 0 0 7 7 5 4 5 .2 0 2 1 .0 3 .0 2 7 稀土矿区地下水“三氮’’分布特征及迁移转化规律 伏慧平1 ,陈仁祥2 ,宋勇2 ,王太伟2 ,高柏1 ’3 1 .东华理工大学水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南昌3 3 0 0 1 3 ; 2 .江西省核工业地质局二六四大队,江西赣州3 4 1 0 0 0 ; 3 .东华理工大学核资源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南昌3 3 0 0 1 3 摘要“三氮”浓度是稀土矿区地下水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三氮”污染特征的分析以及迁移转化规律的 揭示对水环境监测和污染治理具有重要意义。以龙南离子型稀土矿区地下水为研究对象,通过钻孔取 样和水质分析,探讨地下水中“三氮”的分布特征以及迁移转化规律。结果表明1 龙南稀土矿区地下水 中,“三氮”在松散岩孔隙水中的浓度略大于风化带裂隙水,N H 。一N 浓度远超地下水Ⅲ类水标准,最大超 标倍数4 8 .4 2 倍,超标率3 1 .7 1 %,N 0 。一N 、N 0 z N 浓度较低,无明显超标现象。2 N H s N 以浸矿区为中 心,沿地下水径流方向迁移,水平迁移距离约35 0 0m ;“三氮”在松散岩类孔隙水中的迁移速度大于在风 化带网状裂隙水,土体渗透系数越大,“三氮”迁移速度越快。3 “三氮”在地下水中的转化机制主要是硝 化反应、反硝化反应以及N H 。 的挥发作用和N 0 i 的自分解反应,p H 是影响矿区地下水中“三氮”富 集以及相互转化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离子型稀土矿;地下水污染;“三氮”;分布特征;迁移规律 中图分类号X 5 2 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 0 0 7 7 5 4 5 2 0 2 1 0 3 一0 1 8 0 0 7 D i s t r i b u t i o n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a n dM i g r a t i o na n d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R u I eo f “T h r e eN i t r o g e n ’’o fG r o u n d w a t e ri nR a r eE a r t hM i n i n gA r e a F UH u i p i n 9 1 ,C H E NR e n x i a n 9 2 ,S o N GY o n 9 2 ,W A N GT a i w e i 2 ,G A 0B a i l ’3 1 .S c h o o lo fW a t e rR e s o u r c e sa n d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E n g i n e e r i n g ,E a s tC h i n aU n i v e r s i t yo fT e c h n o l o g y , N a n c h a n g3 3 0 0 1 3 ,Ch i n a ; 2 .N o .2 6 4B r i g a d eo ft h eJ i a n g x iN u c l e a rI n d u s t r yG e o l o g i c a lB u r e a u ,G a n z h o u3 4 l O O O ,j i a n g x i .C h i n a ; 3 .S t a t eK e yL a b o r a t o r yo fN u c l e a rR e s o u r c e sa n dE n v i r o n m e n t ,E a s tCh i n aU n ;v e r s i t yo fT e c h n o l o g y , N a n c h a n g3 3 0 0 1 3 ,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o f “t h r e en i t r o g e n ’’i sa ni m p o r t a n ti n d e xf o rg r o u n d w a t e rq u a l i t ye v a l u a t i o ni n r a r ee a r t hm i n i n ga r e as .A n a l y s i so fp o l l u t i o n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 “t h r e en i t r o g e n “ a n dr e v e l a t i o no fm i g r a t i o n a n d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r u l ea r e g r e a ts i g n i f i c a n c ef o rw a t e re n v i r o n m e n tm o n i t o r i n ga n dp o U u t i o n c o n t r 0 1 .D i s t r i b u t i o n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t h r e e n i t r o g e n ” i n g r o u n d w a t e ra n di t sm i g r a t i o na n d 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r u l ew e r ed i s c u s s e dt h r o u g hb o r e h o l es a m p l i n ga n dw a t e rq u a l i t ya n a l y s i si nL o n g n a ni o n t y p er a r ee a r t hm i n i n ga r e a .T h er e s u l t ss h o wt h a t 1 r a r ee a r t hm i n i n ga r e ag r o u n d w a t e ri nL o n g n a n , “t h r e en i t r o g e n ’’i n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o fu n c o n s o l i d a t e dr o c kp o r ew a t e ri ss l i g h t l yg r e a t e rt h a nt h a to fz o n eo f w e a t h e r i n gf i s s u r ew a t e r ,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o fN H 3 一Nf a re x c e e d st h eg r o u n d w a t e rc l a s s Ⅲw a t e rs t a n d a r d , 收稿日期2 0 2 0 1 0 2 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4 1 3 6 2 0 1 1 ;江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2 0 1 8 A C G 7 0 0 2 3 作者简介伏慧平 1 9 9 6 一 ,男,云南曲靖人,硕士研究生;通信作者高柏 1 9 6 4 一 ,男,江西九江人,博士,教授 万方数据 2 0 2 1 年第3 期有色金属 冶炼部分 h t t p //y s y l .b g r i m m .c n 1 8 1 t h el a r g e s te x c e s sm u l t i p l ei s4 8 .4 2t i m e sw i t ho v e rs t a n d a r dr a t e 。f3 1 .7 1 %,a n dN 0 3 一Na n dN 0 2 一N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i sl o w a n dh a sn oo b v i o u se x c e e ds t a n d a r d .2 NH 3 一Nm i g r a t e sa l o n gt h ed i r e c t i o no f g r o u n d w a t e rr u n o f fw i t h1 e a c h i n gm i n i n ga r e aa st h ec e n t e r , a n dt h eh o r i z o n t a lm i g r a t i o nd i s t a n c ei sa b o u t 35 0 0m .M i g r a t i o nr a t eo f “t h r e en i t r o g e n ’’i np o r ew a t e ro fl o o s er o c ki sh i g h e rt h a nt h a ti nf i s s u r ew a t e r o fn e t w o r ko fw e a t h e r i n gz o n e .T h eb i gt h ep e r m e a b i l i t yo fs o i li s ,t h ef a s tt h em i g r a t i o nr a t ei s .3 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m e c h a n i s mo f “t h r e en i t r o g e n ’’i ng r o u n d w a t e rm a i n l yi n c l u d e sn i t r i f i c a t i o nr e a c t i o n , d e n i t r i f i c a t i o nr e a c t i o n ,v 0 1 a t i l i z a t i o n o fN H 4 十a n ds e l f d e c o m p o s i t i o nr e a c t i o no fN O F .A ni m p o r t a n t f a c t o ra f f e c t i n ge n r i c h m e n ta n dm u t u a l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o f “t h r e en i t r o g e n ’’i ng r o u n d w a t e ri nm i n i n ga r e a s i sp Hv a l u e . 1 【e yw o r d s i o n i cr a r ee a r t ho r e ; g r o u n d w a t e rp o l l u t i o n ; “t h r e en i t r o g e n “ ;d i s t r i b u t i o n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 m i g r a t i o np a t t e r n s 近年来土壤和地下水污染事件时有发生,其中 工业生产造成的水土污染较为严重,场地土壤和地 下水的污染范围、污染程度、持续时间以及环境风险 和健康风险等是社会公众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 1 。] 。 在工业等非点源污染源中,“三氮”是极其普遍的污染 物,也是是衡量氮污染的主要指标,N 0 3 一N 、N 0 z N 等 污染方式是地下水氮污染的主要形式,N H 。一N 在地 下水的渗透迁移过程中直接影响着水体质量[ 4 。9 ] 。 赣南离子型稀土原地浸矿,最早始于1 9 9 5 年, 2 0 0 8 年全面推广,浸矿过程用 N H 。 。S o 。溶液淋 洗矿体,由于渗透性强弱差异的存在,含N H 。 废水 停留在土体内部,未能达到1 0 0 %回收⋯,废水以注 液区为中心随时间向四周扩散,矿区地表水、地下水 明显受污染,污染严重的水体颜色与高浓度的稀土 矿沉淀池母液颜色相似。目前,仅国内少数学者对 稀土矿区土壤中“三氮”的污染进行了研究,温春 云[ 1 1 ] 发现N H ;十在土壤中分布不均匀,桉树和黄竹 以及水力迁移作用降低了N H 。 浓度;刘祖文等[ 1 2 ] 通过土柱试验发现N H 。 随着降水有较强的垂直向 下迁移能力;郑先坤等[ 1 3 ] 发现氮素在矿体内的残留 量与矿体风化程度、降雨量和渗透性有关;候潇[ 1 4 ] 发现矿区黏土对N H 。 的吸附能力较弱,尾矿中残 留的N H 。 可能随雨水的冲刷而流失。“三氮”在地 下水中的循环较慢,对地下水的污染持续时间久,污 染程度巨大[ 1 } 1 6 ] ,对稀土矿区地下水氮污染进行研 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针对赣南地区龙南离子型稀土矿区地下 水,分析“三氮”在松散岩类孔隙水和风化带网状裂 隙水中的分布特征,探讨“三氮”在矿区的迁移规律, 为此类工程对矿山地下水的污染研究提供理论 资料。 1 材料与方法 1 .1 研究区概况 研究区位于赣州南部,年平均降雨量l5 5 7 .1 3m m , 最大蒸发量16 3 6 .8 1m m ,地下水主要为松散岩类 孑L 隙水和风化带网状裂隙水,风化带网状裂隙水分 布面积最广。松散岩类孔隙水赋存于第四系全新统 冲积相地层中,含水层厚度1 .0 0 ~1 0 .Om ,水位埋 深o .4 ~4 .8 0m ,单井日涌水量1 0 .o ~2 4 9 .8 3 5m 3 , 渗透系数3 .4 3 ~2 4 .6 8m /d ,富水性等级为水量贫 乏至中等;风化带网状裂隙水主要赋存于混合岩、花 岗斑岩风化带网状裂隙中,水力性质为潜水,局部为 微承压,渗透系数O .0 5 4 ~o .3 6m /d ,富水性等级为 水量贫乏。大气降水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源,径流 距离短,在山前洼地处以泉或散渗形式排泄地表。 1 .2 样品采集与分析 根据地下水污染地质调查技术规范 D D 2 0 0 8 1 ,采用控制性布点与功能性布点相结合的 原则,沿矿区典型纵剖面布置1 2 个取样点 见图1 , 另在矿区上、中、下游K 2 、K 7 、K 1 1 处布置3 条横剖 面,每条剖面布设3 个取样点,共2 1 个取样点,各取 样点采集地下水质分析样2 组,分别为松散岩类孑L 隙水和风化带网状裂隙水,共采集样品4 2 个。水中 主要阴离子 C O 。2 u 、H C O f 、C l 一、S O i 一 用D X 一1 2 0 型离子色谱仪测定,主要阳离子 c a 抖、M 9 2 十、K 、 N a 以及P b 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 I C P A E S 进行测定;N H 。一N 采用纳氏试剂比色法 进行测定,N O 。一N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 N O 一N 采用应一萘胺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 万方数据 1 8 2 有色金属 冶炼部分 h t t p //y s y l .b g r i m m .c n 2 0 2 1 年第3 期 水平距离,m 图例圆图目雷圆圈圈囝口田 花岗岩粉砂岩页岩泥灰岩冲积相全风化强风化中风化松散层孔隙风化带裂隙 水取样位置水取样位置 图1龙南稀土矿区典型剖面取样点位置图 F i g .1 L o c a t i o nm a po ft y p i c a lp r o f i l es a m p l i n gp o i n t si n L o n g n a nr a r ee a r t hm i n i n ga r e a 2结果与分析 2 .1 “三氮”含量及分布特征 根据地下水质量标准 G B /T1 4 8 4 8 2 0 1 7 中对Ⅲ类水的界定,Ⅲ类水标准以人体健康基准 值为依据确定,若水质不满足Ⅲ类水要求将不适 宜作为生活饮用水使用,本文以Ⅲ类水标准对地 下水中“三氮”含量的限值作为判定“三氮”是否 超标的依据,“三氮”浓度及超标情况见表1 。 N H 。一N 浓度超标率为3 1 .17 %,最大超标倍数 4 8 .4 2 倍,平均浓度2 .9 2 2m g /L ,其中7 个样品 水质为V 类水,6 个为Ⅳ类水;N 0 z N 、N O 。一N 浓 度较低,未超Ⅲ类水标准,矿区氮污染主要为 N H 。一N 的污染。 表1矿区地下水p H 及“三氮”检测结果 T a b l e1D e t e c t i o nr e s u l t so fp Hv a l u ea n d “t h r e en i t r o g e n “ i ng r o u n d w a t e ri nm i n i n ga r e a 矿区地下水中氮的存在形式主要为N H 。一N 、 N O 。一N 、N O 。一N ,图2 为松散岩孔隙水和风化带裂隙 水中“三氮”浓度的分布图。如图2 所示,松散岩孔 隙水中“三氮”的浓度略大于风化带裂隙水中的浓 度,N O 。一N 的平均浓度分别为3 .9 8 和3 .7 4m g /L , N 0 2 一N 的平均浓度分别为0 .0 1 9 和0 .0 2 3m g /L , N H 。一N 的平均浓度分别为2 .3 6 5 和3 .4 7 9m 彰L ,“三 氮”在松散岩孔隙水和风化带裂隙水中储存、流通以 及转化较均衡,“三氮”浓度的总体顺序为N 0 3 一N N H 。一N N O 一N 。N O 。一N 在松散岩孔隙水和风化 带裂隙水中的浓度均较低,且无明显的变化规律,由 于N O f 中的N 为 3 价,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为 N H 。 硝化反应的中间产物,存在时间短且不稳定, 同时N O f 发生反硝化反应以及在高浓度或室温环 境下发生自分解,故N O 。一N 在自然环境中的浓度较 低。N O 一N 虽然浓度较低,但仍存在,说明“三氮” 之间的转化仍在进行,N O 。一N 污染的危险性仍 存在。 2 .2 N H 。一N 迁移规律 根据上述对“三氮”含量的分析,矿区地下水氮 污染主要为N H 。一N 的污染,为更好地揭示污染物 在地下水中迁移规律,根据各取样点N H 。一N 的超 标情况,绘制地下水N H 。一N 污染迁移图 见图3 , 图中K 1 为注液区取样点,K 2 一K 1 0 为注液区外取样 点,地下水径流方向大致为K 1 一K 2 一⋯一K 1 0 ,土 层上部一矿层底部。矿区从上至下分布有冲积相松 散岩类、全一强一中风化花岗岩或粉砂岩等,透水性从 上至下逐渐变差。 万方数据 2 0 2 1 年第3 期有色金属 冶炼部分 h t t p //y s y l .b g r i m m .c n 1 8 3 “i 觚”“i 氮” 图2松散层孔隙水和风化带裂隙水“三氦”浓度箱型图一正态分布图 F i g .2 B o xd i a g r a m N o r m a ld i s t r i b u t i o nd i a g r a m st ’f ‘‘t h r e en i t r o g e n “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o fp o r ew a t e ri nl I o s el a y e ra n df i s s u r ew a t e ri nw e a t h e r i n gz o n e 由图3 可知,K 2 、K 3 、K 7 、K l 取样点水质变化 不连续,K 2 取样点上部为Ⅲ类水,造成原因是该点 土层上部受地表水补给,径流排泄快,导致N H r N 浓度急速降低;K 3 取样点为Ⅳ类水,K 2 和K 4 取样 点为V 类水,因K 3 取样点发育较厚全风化粉砂岩, 地下水循环速度快,N H r N 浓度较低;K 7 取样点位 于地层褶皱处,地层上部发育有较厚的第四系坡残 积层,N H 。一N 在该层聚集,水质为Ⅳ类水。K 7 一K 8 之间中风化粉砂岩逐渐变厚,地下水径流受阻, N H 。一N 浓度降低,水质南Ⅳ类水变为ⅡI 类水。山前 平原地因受污染的地表水补给,K 1 0 取样点出现Ⅳ 类水,N H 。一N 浓度升高,水质南Ⅲ类水降为Ⅳ类水 或V 类水。水平方向,K 卜K 6 区间N H 。N 污染较 严重,水质呈I v V 类水,K 6 一K 1 0 区间N H ;一N 污染 相对较轻,水质呈Ⅲ一Ⅳ类水;垂直方向,水质随地下 水埋深的增大逐渐变好,水质经历V 类水一Ⅳ类水一 Ⅲ类水。N H 。一N 以注液区为巾心,随地下水径流方 向迁移,水体受污染程度随N H 。一N 迁移距离和下 渗深度的增大而减小,土体透水性的强弱制约地下 水循环速率的快慢以及N H r N 的迁移速度。 图3龙南典型剖面地下水N H ,一N 迁移扩散图 F i g .3 N H 3 一Nm i g r a t i o na n dd i f f u s i o nd i a g r a mI ’fg r o u n d w a t e ri nt y p i c a lp r o f i l eo fL o n g n a na r e a 2 .3 “三氮”转化机制 根据矿区地下水中1 H 及“v I 氮”浓度的相关性 程度矩阵 图4 ,当地下水中N H 。一N 浓度较低时, N 。一N 、N 一N 浓度较高,由于N 和N ;为 N H ; 硝化反应的产物,N H ,。发生硝化反应,导致 N 。一N 、N 一N 浓度升高 如反应式l 、2 所示 。地 下水中N 。一N 、N 一N 浓度较低时,N H 。一N 浓度有 高有低,说明N H 。1 未全部进行硝化反应,且N i 浓度极低时可在碱性条件下被F e 2 ‘还原,主要还原 产物为N H 。,导致N H 。一N 浓度升高- - 1 7 一。根据以 上分析可知,“三氮”在地下水中的浓度处于动态变 化,它们之间的转化相互进行。 万方数据 1 8 4 有色金属 冶炼部分 h t t p //y s y I .b g r i m m .c n 2 0 2 1 年第3 期 ;~ 8 .4 8 . p H 7 .6 8 ≤ .7 . / 、l 。 、 ℃ .. 厶 二 _L £-⋯ ■ .。 I ■ - 。I- ● .//岳螽‘ ●E L - 一 - l k - - - 5 .56 .67 .78 .8O61 21 8 p H N q N , 1 I l g L - , OO .0 3 6O .0 7 2O .1 0 8 N 0 2 - N , m g ’L - 1 图4p H 及“三氮”浓度相关性程度矩阵 F i g .4p Ha n dc O r r e l a t j O nd e g r e em a t r i xO f ‘‘t h r e en i t r O g e n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p H 是影响“三氮”富集的重要因素,矿区 9 5 .2 %的地下水样品测试p H 为7 .0 5 ~8 .4 8 。地 下水中N H 。一N 浓度随p H 的增大而增大。N H 。 以式1 和式2 进行硝化反应,生成N O f 、N 0 f 和 H ,p H 增大抑制了N H . 的硝化反应,有利于 N H 。一N 的富集。由于N H . 属弱碱性离子,如式3 所示,N H 。 在地下水中以N H 。H 。0 存在,由于 N H 。H O 在水中不稳定,当温度升高或光照强烈时 N H 3 H 2 0 发生式4 反应,N H 。 以N H 。形式挥 发,N H 。 浓度降低,挥发是除水循环和硝化反应外 另一个使N H 。一N 浓度降低的原因。地下水中 N 0 3 一N 浓度随p H 的增大而减小,由于N O f 由 F e 2 或有机物作电子供应体,以式5 、6 进行反硝化 反应,反应生成N 。或N 。O ,N O 。一N 浓度降低,p H 对N O f 的反硝化反应表现出促进作用。N O f 为 N H 。 硝化反应的中间产物,存在时间短且不稳定, 同时N O f 易分解和发生反硝化反应,如式1 、2 、5 、 6 、7 所示,N o 一N 在地下水中的浓度较低。比较 N 0 2 一N 在p H 7 .0 5 ~8 .4 8 时的较大值可知,p H 7 .6 8 时,N o 。一N 浓度的较大值呈升高趋势,p H 7 .6 8 时N 0 2 一N 浓度达到最大,为o .1 0 8m g /L ,7 .6 8 p H 8 .4 8 时N O 。一N 浓度的较大值呈降低趋势,表 明N O f 的反硝化反应适宜p H 为7 .7 ~8 .6 ,该项 结论与前人研究结论m 3 相似。 硝化 2 N H 4 3 0 2 2 N O f 4 H 2 H 2 0 1 2 N 0 f 0 2 2 N 0 f 2 氨挥发 N H 4 H 2 0 一N H 3 H 2 0 H 3 N H 3 H 2 0 ,N H 3 H 2 0 4 反硝化 2 N 0 f 1 0 F P a q 2 4 H 2 0 ,1 0 F 色 0 H 3 s N 2 g 1 8 H 十 5 2 N O f 4 F e 2 5 H 2 0 - N 2 0 4 F e O O H 6 H 6 N 0 f 自分解 2 H N 0 2 一N o N 0 2 H 20 7 根据以上分析绘制矿区地下水“三氮”迁移转化 他 佗 “ o m 说 晰 咖 m m o他一0屯。z。一一一一粥m。 一-.1.∞-E,z.‘19z 一_.一.譬,N.nIIz 万方数据 2 0 2 1 年第3 期 有色金属 冶炼部分 h t t p //y s y l .b g r i m m .c n 1 8 5 路径示意图 见图5 ,矿区N H 。一N 的主要来源为原 地浸矿使用的 N H 。 。S O 。溶液,其中也有自然条件 和其他人为原因。 N H 。 。S o 。溶液自注液井人渗 至土层上部,分离解析出N H 。 ,N H 。 通过硝化反 应,以及当温度升高或光照强烈时以N H 。形式挥 发,浓度降低;硝化反应生成N O f ,同时出现中间产 3结论 挥发 物N 0 f ,N O f 和N 0 f 通过生物途径或化学反硝化 作用浓度降低,当N O f 浓度极低且碱性条件下可 以被F e 2 还原为N H 。 。随水循环的进行,部分 N H 。 、N O f 、N O f 被土壤吸附以及随水力迁移流 失,部分下渗至风化带裂隙水,通过硝化和反硝化反 应,浓度降低。 浸矿液 N W 2 S 0 4 自然条件 N H 3 一N挥发 图5 “三氮”形态及转化路径示意图 F i g .5D i a g 住mo f “t h r 神n i t m g e n “ f o ma n dt 陷n s f o 珊a t i o np a t h 1 原地浸矿导致龙南稀土矿区地下水氮污染, 地下水中N H 。一N 平均浓度为4 .8 6m g /L ,不适宜作 生活饮用水,N H 。一N 浓度超Ⅲ类水标准的取样点约 占3 1 .7 1 %,N 0 。一N 、N 0 。一N 浓度较低,未超Ⅲ类水 标准。由于土体渗透性强弱差异的存在,在相同浸 矿时间下,“三氮”在松散层孔隙水中的浓度大于风 化带裂隙水中的浓度。 2 矿区地下水中“三氮”以注液区为中心,沿地下 水径流方向迁移,N H 。一N 水平迁移距离约35 0 0m 。 注液区“三氮”含量较高,随浸矿时间和迁移距离的增 大,“三氮”含量逐渐降低,受土层渗透系数的影响,“三 氮”在含水层中的迁移不连续,山前平原地因受到污染 的地表水补给,地下水中“三氮”的浓度会局部升高。 3 矿区地下水中“三氮”的转化机制主要为硝化 反应、反硝化反应以及氨的挥发和N O f 的自分解 反应。p H 是影响“三氮”富集和相互转化的重要因 素,较高的p H 有利于N o f 反硝化反应的进行, N H 。一N 在p H 为中偏碱性环境中富集。随硝化反 应和氨挥发的进行,N H . 转化为N o f 和N O f ,同 时N H 。 以N H 。形式挥发,N H 3 一N 浓度降低;N 0 f 和N 0 f 在自然环境中发生反硝化和自分解,最终以 N 2 、N 0 2 等气体形式挥发,N 0 3 一N 、N 0 2 一N 浓度降低。 参考文献 [ 1 ] 杜青青,尹芝华,左锐,等.某污染场地氨氮迁移过程模 拟研究[ J ] .中国环境科学,2 0 1 7 ,3 7 1 2 4 5 8 5 - 4 5 9 5 D UQQ ,Y l NZH ,Z U 0R ,e ta 1 .S i m u I a t i o ns t u d yo f a m m o n i an i t r o g e nm i g r a t i o np r o c e s si nac o n t a m i n a t e d s i t e [ J ] .C h i n a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S c i e n c e ,2 0 1 7 ,3 7 1 2 4 5 8 5 4 5 9 5 . [ 2 ] 段磊,王文科,杨晓婷,等.关中盆地浅层地下水氮污染 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防治措施[ J ] .干旱区资源与环 境,2 0 1 l ,2 5 8 1 3 3 1 3 7 . D U A NL ,W A N GWK ,Y A N GXT ,e ta 1 .S p a t i a la n d t e m p o r a lv a r i a t i o no fn i t r o g e np o U u t i o ni ns h a l l o w g r o u n d w a t e ri nt h eG u a n z h o n gI h s i na n di t sp r e v e n t i o n m e a s u r e s [ J ] R e s o u r c e sa n dE n v i r o n m e n ti na r i d R e g i o n s ,2 0 1 1 ,2 5 8 1 3 3 1 3 7 . [ 3 ]刘建奎,杨章贤,马雷,等.阜阳浅层地下水“三氮”污染特 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J ] .安徽地质,2 0 1 8 ,2 8 2 1 2 3 - 1 2 6 . L I UJK ,Y A N GZX ,M AL ,e ta 1 .C h a r a c t e “s t i c sa n d i n f l u e n c i n gf a c t o r so f “t h r e en i t r o g e n ”p 0 I l u t i o ni nt h e F u y a n gs h a l l o wg r o u n d w a t e r [ J ] .A n h u iG e o l o g y , 万方数据 1 8 6 有色金属 冶炼部分 h t t p //y s y l .b g r i m m .c n 2 0 2 1 年第3 期 [ 4 ] [ 5 ] 2 0 1 8 ,2 8 2 1 2 3 一1 2 6 . 庞园,李志威,张明珠.广花盆地地下水三氮时空分布特征 及影响因素分析[ J ] .生态环境学报,2 0 1 8 ,2 7 5 9 1 6 9 2 5 . P A N GY ,L IZW ,Z H A N GM Z .S p a t i a 【a n dt e m p o r a I d i s t r i b u t i o n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a n di n f l u e n c i n gf a c t o r so f g r o u n d w a t e rt r i n i t r o g e ni nG u a n g h u aB a s i n [ J ] .J o u r n a l o fE c o l o g i c a lE n v i r o n m e n t ,2 0 1 8 ,2 7 5 9 1 6 9 2 5 . G E R 0W ,U L R I C HH ,J O C H E NK .N j t r a t ed y n a m i c s i n s p r i n g sa n dh e a d w a t e rs t r e a m s w i t ha g r i c u l t u r a l c a t c h m e n t si ns o u t h w e s t e r nG e r m a n y [ J ] .s c i e n c eo f t h eT o t a lE n v i r o n m e n t ,2 0 2 0 ,7 2 2 1 3 7 8 5 8 .D O I 1 0 . 1 0 1 6 /j .s c i t o t e n v .2 0 2 0 .1 3 7 8 5 8 . [ 6 ] 贾卓,杨国华,张赫轩,等.挠力河流域地下水氮污染特 征分析[ J ] .环境污染与防治,2 0 1 8 ,4 0 4 4 1 8 4 2 2 ,4 3 4 . J I AZ ,Y A N GGH ,Z H A N GHX ,e ta 1 .A n a l y s i so f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 g r o u n d w a t e rn i t r o g e np o l l u t i o n i n N a o l i R i v e rB a s i n [ J ]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P o l l u t i o na n d P r e v e n t i o n ,2 0 1 8 ,4 0 4 4 1 8 4 2 2 ,4 3 4 . [ 7 ] 冯斌,姜新慧,冯亿年,等.柘城地区浅层地下水中“三 氮”污染特征及机理分析[ J ] .中国矿业,2 0 1 6 ,2 5 7 7 2 7 6 . F E N GB ,J I A N GXH ,F E N GYN ,e ta 1 .A n a l y s i so f “T h r e e N i t r o g e n ”p o l l u t j o n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n d Ⅱl e c h a n i s mi ns h a l l o wg r o u n d
展开阅读全文

资源标签

最新标签

长按识别或保存二维码,关注学链未来公众号

copyright@ 2019-2020“矿业文库”网

矿业文库合伙人QQ群 3073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