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1 4 有色金属 冶炼部分 2 0 0 9 年1 期 循环流态化焙烧技术处理低硫精矿 李云,王云,袁朝新,孙留根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冶金所,北京1 0 0 0 4 4 摘要采用循环流态化焙烧技术预处理低硫金精矿与低硫铜精矿,再进行氰化提金或酸浸提铜。结果表 明,对含铜含砷低硫金精矿,铜的浸出率达8 9 %,金的浸出率达9 3 %,对低硫铜精矿,焙烧温度为5 8 0 ~ 6 3 0 “ C ,铜的酸浸出率能达9 8 %以上,焙砂固硫率达8 0 %以上。 关键词难处理矿石;低硫精矿;循环流态化;焙烧 中图分类号T F 8 3 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0 0 7 7 5 4 5 2 0 0 9 0 1 0 0 1 4 0 4 S t u d yo nC i r c u l a t i n gF l u i dB e dR o a s t i n gP r o c e s sf o rL o w 。S u l f u rC o n c e n t r a t e s L IY u n ,W A N GY u n ,Y U A NC h a o x i n ,S U NL i u g e n B e i i i n gG e n e r a lR e s e a r c hI n s t i t u t eo fM i n i n g M e t a l l u r g y ,B e i j i n g1 0 0 0 4 4 ,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T h ec i r c u l a t i n gf l u i db e d C F B t e c h n o l o g yi su s e dt op r e t r e a tl o w s u l f u rc o n c e n t r a t e s .T h er e s u h si n d i c a t et h a tt h ee x t r a c t i o nr a t eo fg o l da n dc o p p e ra r e9 3 %a n d8 9 %r e s p e c t i v e l yf o rl o w - s u l f u rg o l d c o n c e n t r a t e s .T h ea c i d i cl e a c h i n gr a t eo fc o p p e ri sm o r et h a n9 8 %a n dm o r et h a n8 0 %s u l p h u ri ss o l i d i f i e d i n t ot h ec a l c i n ew h e nt h el o w s u l f u rc o p p e rc o n c e n t r a t e sarer o a s t e da t5 8 0 ~6 3 0 * C . K e y w o r d s R e f r a c t o r y ;L o w - s u l f u rc o n c e n t r a t e s ;C i r c u l a t i n gf l u i db e d ;R o a s t i n g 精矿 含铜、金等 的预氧化处理主要有焙烧氧 化、加压氧化和细菌氧化三种方法[ 1 - 3 ] 。实践表明, 焙烧作为传统工艺以工艺成熟、适应性强、操作简单 和技术可靠、投资成本相对较低等优点仍然成为矿 石氧化工艺中最具有吸引力的处理方法。循环流态 化焙烧技术[ 4 叫] 直接将低硫精矿焙烧预氧化,不仅 可以解离硫化矿包裹金,也可以解离一部分脉石中 包裹金,通过向原料中加入适量的煤,能解决传统的 焙烧 如沸腾炉焙烧 工艺中低硫矿不能自热现象, 同时能解决沸腾过程中因焙烧时间短造成的欠烧, 或焙烧温度不稳定造成的过烧等现象,能最大限度 地综合回收矿产资源中有价元素。 针对西部秦岭地区 镇安 某含砷、碳和硫的难 处理低硫砷金矿,采用循环流态化氧化焙烧焙 砂氰化工艺流程,金的氰化浸出率可达9 5 .2 %。对 新疆南部某低硫铜精矿,采用循环流态化焙烧预处 基金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课题 2 0 0 6 B A B 0 2 A 1 5 作者简介李云 1 9 7 1 一 ,男,安徽太湖人,硕士. 理,铜的酸浸出率可达9 8 .8 %。 1 低硫精矿的基本组成 本文将收集到的5 种相关矿山样品化学分析结 果同时列出。 1 甘南含砷低硫金矿A u 8 .8 3g /t 、 A 9 2 .8 6g /t 、总C0 .7 5 %、A s1 .6 4 %、S4 .6 0 %、 A 1 2 0 31 5 .3 2 %、C a O1 .6 0 %、M g O0 .8 3 %、F e 4 .7 1 %、S i O z6 0 .4 5 %; 2 新疆矿山 包古头及周边 等 高砷低硫金精矿A u5 4 .4 0g /t 、A g2 6 .8 6g /t 、 总C1 .7 0 %、A s3 .9 3 %、S1 4 .5 0 %、A 1 2 0 36 .3 2 %、 C a O2 .0 7 %、M g O2 .2 9 %、F e1 3 .9 5 %、S i 0 2 3 5 .8 0 %、Z n1 .3 0 %; 3 陕西秦岭地区 镇安 低硫 含砷碳质金精矿A u3 5 .5 8g /t 、A g3 .6 4g /t 、总C 3 .0 1 %、A s2 .3 6 %、S6 .6 1 %、A 1 2 0 38 .3 2 %、C a O 9 .5 3 %、M g O1 .4 5 %、F e9 .3 2 %、S i 0 24 7 .0 3 %、Z n 0 .0 8 4 %; 4 新疆南部某低硫铜精矿A u0 .2 0g /t 、 万方数据 有色金属 冶炼部分 2 0 0 9 年1 期 1 5 A g4 7 .4 5g /t 、C u2 6 .0 7 %、S4 .4 8 %、F e2 .5 1 %、 S i 0 23 9 .4 3 %、A 1 2 0 33 .1 6 %、C a 03 .9 1 %、M g O 0 .8 2 %、Z n0 .0 3 0 %、P b0 .5 2 %; 5 云南 东川地 区 低硫铜精矿A u0 .3 5g /t 、A g8 4 .5 8g /t 、C u 1 8 .4 2 %、S1 0 .5 5 %、F e8 .8 7 %、S i 0 21 9 .0 6 %、 A 1 2 0 33 .4 8 %、C a O8 .6 1 %、M g O6 .6 7 %、Z n 0 .2 6 %、P b0 .0 8 4 %。 通过对 1 ~ 3 矿中含砷低硫精矿中金的研究 分析,在所有金属矿物的成分中均未有A u 的显示, 亦未见到包裹的独立自然金颗粒。各重要矿物类别 中载金分布结果基本为自然金为0 、雄黄一雌黄载 金占2 %、脉石载金占1 0 %、硫砷化物载金占8 8 %。 . 可见,含砷低硫精矿中不存在可直接氰化浸出 的自然金,绝大部分A u 为硫砷化物所载,而含量最 多的脉石矿物中亦有显著数量的A u ,雄黄及雌黄中 的A u 很少。显然,该矿石应属“难处理”类型。 2 试验内容与结果 2 .1 含砷含金低硫精矿焙烧试验 含砷含金低硫精矿的粒度大致为0 .0 7 4m m 占 8 0 %左右,通过焙烧热量平衡计算,在精矿中添加混 匀一定比例的褐煤 通常为3 %~7 % 。在马弗炉 中进行焙烧温度试验,再对焙砂进行细磨至焙砂细 度 0 .0 3 9m m 占9 0 %,采用C I L 氰化浸出提金。 在常温下氰化浸出,浸出L /S 1 .5 ,首先用C a O 调 矿浆p H 一1 0 左右,在搅拌下浸出4h ,将1 0g /L 的 活性炭置于矿浆中,然后再加入N a C N 溶液浸出, N a C N 用量3k g /t ,p H 值为1 1 .5 下氰化浸出2 4h 活性碳在使用前均经过充分的搅拌预处理 。试验 采用的含砷含金低硫精矿为矿样 1 ~ 3 ,试验结 果见表1 。 表1含砷含金低硫精矿试验结果 T a b l e1T e s tr e s u l t so fl o w s u l p h u rc o n c e n t r a t e sw i t hA sa n dA uc o n t e n t 由表1 可见,随着焙烧温度的提高,金的浸出率 随之逐渐提高。当焙烧温度为6 3 0 ℃时,焙砂细磨 后直接氰化,金的浸出率达到9 5 .2 0 %。过高的焙 烧温度,容易产生细粒金属矿物烧结,造成细粒金再 包裹现象,金的浸出率有所下降,所以焙烧温度控制 在6 3 0 ℃左右。 2 .2 低硫铜精矿焙烧酸浸试验 试验采用的低硫铜精矿成分为矿样 4 ,精矿粒 度0 .0 7 4m m 占8 0 %以上。通过焙烧热量平衡计 算,在精矿中添加混匀一定比例的褐煤 通常为5 % 左右 ,马弗炉中进行焙烧温度试验。焙砂酸浸温度 8 0 ℃,液固比8 ,控制矿浆p H 一1 .5 ,搅拌浸出2h , 分析浸渣中铜含量,试验结果见表2 。 表2 不同温度下低硫铜精矿焙烧一焙砂酸浸试验结果 T a b l e2T e s tr e s u l t so fd i f f e r e n tt e m p e r a t u r er o a s t i n ga n dt h e nl e a c h e db yH 2 s o , 由表2 可见,随着焙烧温度的提高,铜的酸浸出 率随之逐渐提高。过高的焙烧温度,容易产生细粒 金属矿物烧结,铜的浸出率明显下降。为便于操作 以及保持较高的铜浸出率,操作温度通常控制在 5 8 0 ~6 3 0 ℃。 万方数据 1 6 有色金属 冶炼部分 2 0 0 9 年1 期 3 低硫精矿循环流态化焙烧试验结果墨誊 嚣萎等蔫挈票三冀凳羞姜豢羹 试验室对不同的低硫精矿样品进行循环流态化 化焙烧固砷固硫;而对于含砷的低硫浮选精矿,则固 焙烧预处理,确定经济技术指标,试验结果见表3 。 硫脱砷。 循环流态化焙烧试验研究表明,在焙烧温度6 0 0 ~ 表3 低硫精矿循环流态化焙烧试验结果 T a b l e3 T e s tr e s u l t so fC i r c u l a t i n gF l u i dB e dR o a s t i n gf o rl o w s u l f u rc o n c e n t r a t e s 4 低硫精矿循环流态化焙烧推荐工艺 流程 循环流态化焙烧工艺的核心是针对矿石的预氧 化技术,利用高温焙烧,使矿石在6 0 0 ~7 0 0 ℃及氧 化气氛下将包裹金的矿物质氧化、挥发达到充分爆 裂矿石形成裂隙,从而使矿石中的微细粒金裸露出 来,实现微细金颗粒被氰化浸出回收的目的。循环 流态化焙烧低硫精矿的工艺流程见图1 。 低琉精矿 煤粉 丝出垄 塑堕 图1 工艺流程图 F i g .1 T h ef l o ws h e e to fC F Br o a s t i n gp r o c e s s 采用循环流态化焙烧技术焙烧气固混合剧烈, 物料温度分布均匀、停留时间长,传热速率快,可以 对矿石进行充分的焙烧、氧化,同时固硫固砷效果提 高,减少了烟气处理成本。 5 浸渣的主要组成及问题讨论 5 .1 低硫金精矿焙烧过程中的相变及金在浸出渣 中的主要损失形态 根据A u 在含砷低硫金精矿中的赋存特征,该 矿采用6 0 0 ℃焙烧,固硫收砷后氰化浸出金的工艺 流程合理。在6 0 0 ℃焙烧时,含砷低硫金精矿中最 重要的几种矿物将发生变化,即硫化物或硫砷化物 氧化分解,绝大部分黄铁矿转化为赤铁矿,而雄黄一 雌黄则消失。矿石中的硫转化为s 0 。,体系中存在 S 0 。可以与碳酸盐分解的C a 0 反应生成亚硫酸钙, 部分会进一步氧化而生成石膏。绿泥石、高岭石分 解。绢云母的结构虽然保持,但其中所含很少量的 F e 2 将氧化为F e 3 。作为硫化物氧化产物的赤铁 矿是焙砂中最主要的金属矿物相,而作为氧化不完 全的残留黄铁矿在焙砂中尚可见到,但焙砂中依然 未见到金的颗粒。对氰化浸渣进行了磁化焙烧一磁 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A u 在渣中主要为赤铁矿包 裹,部分为脉石相所载,即浸渣中赤铁矿和脉石载金 是构成渣中A u 损失的两种主要因素。 5 .2 低硫铜精矿浸渣中铜的状态 焙砂酸浸渣中铜的硫化物相明显减少,但在方 铅矿残余相的周围有铅矾和辉铜矿一蓝辉铜矿或铜 蓝新相出现。观察表明,浸出渣中在方铅矿残余周 围普遍形成铜硫化物沉淀,这种现象与硫化铅 或硫 化锌 在酸性介质中反应放出H 。S 并立即和溶液中 C u 2 或C u 形成沉淀有关。因为C u 的硫化物浓度 万方数据 有色金属 冶炼部分 2 0 0 9 年1 期 1 7 积很低,很容易生成铜的硫化物沉淀。所以C u 的 浸出完全程度不仅取决于原矿中C u 的状态,也取 决于是否存在与酸会发生反应并形成硫化氢的物 质。对5 8 0 ℃焙砂酸浸渣进行铜物相分析,结果为 % 水溶相1 .6 0 、自由氧化铜4 .6 7 、硫化物8 8 .0 、 其它5 .7 3 。 6结论 1 采用循环流态化焙烧工艺对低硫金精矿进 行预处理,固硫固砷,加褐煤焙烧不影响金的浸出效 果。对含铜含砷能处理低硫金精矿,铜的浸出率达 8 9 %,金的浸出率达9 3 %。循环流态化焙烧工艺处 理低硫铜精矿,焙烧温度为5 8 0 ~6 3 0 ℃,铜的酸浸 出率能达9 8 %以上,焙砂固硫率达8 0 %以上,烟气 净化容易; 2 循环流态化焙烧工艺对处理低硫精矿 含 铜、金等 综合回收有价元素有明显的技术优势,能 解决传统的焙烧 如沸腾炉焙烧 工艺中低硫矿不能 自热现象,同时能解决沸腾过程中可能焙烧时间短 造成的欠烧,或焙烧温度不稳定造成的过烧等现象, 能最大限度地综合回收矿产资源中有价金属。 参考文献 E l i 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黄金提取技术[ M ]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1 9 9 9 . F 2 ] 黄强.金矿石和精矿处理的最新进展[ J ] .国外黄金参 考,1 9 9 9 3 ~4 2 9 3 3 . [ 3 ] 黄礼煌.金银提取技术[ M ] .第二版,北京冶金工业出 版社,2 0 0 1 . [ 4 ] F o l l a n dG ,P e i n e m a n nBL u r g i ,sC i r c u l a t i n gF l u i dB e d A p p l i e dT oG o l dR o a s t i n g [ J ] .E /M .J ,1 9 8 9 1 0 2 8 . [ 5 ] 王云,袁朝新.原矿焙烧提金工艺的研究及展望[ J ] .矿 冶,2 0 0 2 ,I I 增刊 1 1 2 1 1 5 . [ 6 ] 王永慧.用循环流化床技术焙烧金矿石口] .中国有色冶 金,2 0 0 6 2 1 5 . 万方数据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