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砷难浸金精矿柱浸生物氧化回收金.pdf

返回 相似 举报
含砷难浸金精矿柱浸生物氧化回收金.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含砷难浸金精矿柱浸生物氧化回收金.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含砷难浸金精矿柱浸生物氧化回收金.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含砷难浸金精矿柱浸生物氧化回收金.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含砷难浸金精矿柱浸生物氧化回收金.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3 2 有色金属 冶炼部分 2 0 0 6 年6 期 含砷难浸金精矿柱浸生物氧化回收金 程东会1 ,何江涛1 ,王立群2 ,张晓燕2 ,赵芳玲2 ,沈照理1 1 .中国地质大学水资源- 9 环境学院,北京1 0 0 8 7 1 ;2 .陕西省地矿局堆浸技术中心,宝鸡7 2 1 3 0 0 摘要通过室内柱浸试验,对含砷难浸金精矿进行了生物氧化试验。样品经过制粒,用氧化亚铁硫杆菌, 在1 5 ~2 8 ℃条件下分别进行了6 0d 、1 3 2d 、3 0 2d 的生物浸出,金的氰化浸出率最高达到8 8 .6 6 %,比常 规氰化浸出率提高了5 0 个百分点。结果显示,金的浸出率与砷的氧化率呈线性正相关关系;浸出液中 F e 3 /F e 2 的氧化还原电位是该体系中的主控电位;细菌浸出液中全铁浓度增量和砷浓度增量呈现出了 周期性的变化,这种变化反应了菌种活性的周期性变化,是氧化亚铁硫杆菌不断受到抑制、不断适应的 表现。试验证明,用生物堆浸工艺处理含砷难浸金精矿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如何缩短生物氧化时间还 需要迸一步研究。 关键词难浸;金精矿;生物浸出;柱浸试验 中图分类号T F 8 3 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0 0 7 7 5 4 5 【2 0 0 6 0 6 0 0 3 2 0 4 S t u d yo nG o l dR e c o v e r yf r o mt h eR e f r a c t o r yA r s e n i cS u l p h i d e C o n c e n t r a t eb yC o l u m n .B i o l e a c h i n g C H E N GD o n g - h u i l ,H EJ i a n g - t a o I ,W A N GL i n - q u n 2 ,Z H A N GX 融y 矗,Z H A OF a n g - l i n 9 2 ,S H E NZ h a o - l i l 1 .S c h o o lo fW a t e rR e s o u r c ea n dE n v i r o n m e n t ,C h i n aU n i v e r s i t yo fG e o s c i e n e e s ,B e i j i n g1 0 0 0 8 3 。C h i n a ; 2 .H e a pL e a c h i n gT e c h n i q u eC e n t e r 。S h a a n x iB u r e a u9 fE x p l o r a t i o n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o fG e o l o g ya n dM i n e r a lR e s o u c e s ,B a o j i7 2 1 3 0 0 ,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G o l dr e c o v e r yf r o mt h er e f r a c t o r ya r s e n i cs u l p h i d ec o n c e n t r a t ew a ss t u d i e db yc o l u m nb i o l e a c h i n g . T h ea g g l o m e r a t es a m p l ew a sb i o l e a c h e do f6 yt h i o b a c i l l u sf e r r o o x i d a n s T .f a tt h et e m p e r a t u r er a n g eo f1 5 ~ 2 8 ℃i np e r i o do f6 0d ,1 3 2da n d3 0 2dr e s p e c t i v e l y ,a n dt h eh i g h e s tg o l de x t r a c t i o ny i e l dw a su pt o8 8 .6 6 % f r o m3 9 .9 7 %.T h er e s u l ts h o w st h a tA ue x t r a c t i o ny i e l dw a sl i n e a rw i t h 舡e x t r a c t i o ny i e l d t h a tt h eo x i d a t i o n . r e d u c ep o t e n t i a lo fF e 3 /F e z w a sp r i m a r yp o t e n t i a li nl e a c h i n gs o l u t i o na n dt h a tt h eT .fa c t i v i t yv a r i e dp e r i o d i . c a l l yd u et oi n h a b i t i n ga n da c c o m m o d a t i n g .F r o mt h ee x p e r i m e n t s ,w er e a l i z e dt h eh e a pb i o l e a c h i n gt e c h n o l o g y m a yb ea p p l i e do nr e f r a c t o r yg o l dc o n c e n t r a t e ,a n df u r t h e rs t u d ys h o u l dh em a d ei nr e l a t i o nt os h o r t e nt h eb i o 。 l e a c h i n gt i m e . K e y w o r d s r e f r a c t o r y ;g o l dc o n c e n t r a t e ;b i o l e a c h i n g ;c o l u m nl e a c h i n ge x p e r i m e n t 生物氧化处理难浸金精矿主要采用槽浸工艺。 先对精矿搅拌氧化,后期浸金阶段多采用传统的回 收金工艺 炭浆工艺、树脂矿浆工艺等 提取金,金的 浸出率较高,而且环境友好。但槽浸生物氧化厂高 额的投资,使该工艺的大规模推广应用受到一定的 限制,而且由于成本较高,处理低品位难浸金精矿的 经济性也受到质疑叫J 。本次试验研究试图利用 投资和成本较低的堆浸工艺,采用生物氧化技术处 理含砷难浸金精矿,并对其浸出行为进行探讨,探索 堆浸工艺处理难浸金精矿的可能性和存在的问题。 1矿石性质 陕西省凤县庞家河金矿主要生产工艺是浮选, 精矿的金品位3 0 ~4 0g /t ,含S1 6 .4 5 %,A s 作者简介程东会 1 9 6 9 一 .男,陕西凤翔县人,高级工程师,博士研究生 万方数据 有色金属 冶炼部分 2 0 0 6 年6 期 3 3 3 .3 2 %,试样粒度8 5 %小于0 .0 7 4m m 。常规氰化 金浸出率仅为3 0 %~4 0 %,金与含砷黄铁矿和毒砂 有关,是较为典型的低品位含砷难浸金精矿[ 5 “] 。 2试验部分 2 .1 菌种 所用菌种为氧化亚铁硫杆菌 T h i o b a c i l l u sf e r r o o x i d a n s ,从菌种库中取采自不同矿区的三种菌种 T 1 1 0 1 、T 1 1 0 3 、T 2 5 0 3 进行菌种选择试验。T 1 1 0 1 采自内蒙某矿山,T 1 1 0 3 采自广东某含砷矿山, T 2 5 0 3 采自试验矿区。根据试验结果选择了3 种菌 种的混合体作为试验菌种。菌种用9 K 培养基培 养,其组成为 g /L N I - 1 4 2 S 0 40 .4 5 、K C l0 .1 0 、 K 2 H P 0 40 .1 5 、M g S 0 4 ‘7 H 2 00 .5 0 、C a N 0 3 20 .0 1 。 菌种培养温度2 8 ℃,p H1 .8 ~2 .0 。 2 .2 试验方法 试验设计了4 个柱试验,用来考察在不同氧化 时间内砷的氧化率及相应的金的浸出率。后期的浸 金阶段采用氰化法,用柱浸和搅拌2 种方式分别浸 金。氧化时间设计为0d ,6 0d ,1 3 2d 和3 0 6d ,试验 编号分别为柱1 、柱2 、柱3 和柱4 ,试样质量分别为 6 .0 0k g 、6 .4 0k g 、6 .3 0k g 和6 .6 0k g 。所用的柱子 是内径7 0m m ,高1 0 0 0m m 的P V C 管。由于精矿 粒度细,直接柱浸渗透性较差,因此将试样制粒以改 善矿石的渗透性能,制粒剂以酸性水泥为主要成份。 另外还设计了二个搅拌氧化一搅拌氰化试验, 氧化时间分别为1 0d 和2 0d ,用来和柱浸氧化结果 进行对比。搅拌氧化1 0 0g 样品,矿浆浓度1 0 %。 试验在室温条件下完成,室内温度1 5 ~2 8 ℃。 3 结果与讨论 3 .1 金浸出率与氧化时间的关系 表1 是四个柱试验金浸出率、砷氧化率和硫氧 化率与氧化时间的关系。试验结果显示,未经氧化 的柱1 ,金的浸出率为3 0 %~4 0 %,说明样品中有 3 0 %~4 0 %的金以裂隙金的形式存在,直接氰化就 可使金浸出。经过生物氧化6 0d 柱2 、1 3 2d 柱 3 、3 0 6d 柱4 ,金的浸出率、砷和硫的氧化率都随 氧化时间的延长有所提高。但是,在柱4 氧化到 2 5 2d 时,从柱子顶部取出的样品中,金的搅拌浸出 率达到8 6 .6 6 %,高手氧化到3 0 6d 时综合样品的 搅拌浸出率7 9 .7 3 %,这说明在柱浸氧化过程中,柱 子中样品的上下部分存在氧化差异性,柱子顶部样 品的氧化效果明显好于下部。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 可能是由于精矿耗氧物质含量很高,因此耗氧速度 快,柱子下部的精矿为缺氧环境,影响了生物氧化的 效果。 另外在柱浸氧化后,用柱浸和搅拌两种方式浸 金,金的浸出率相差在1 %之内。从金的浸出结果 来看,难浸金精矿堆浸生物氧化一堆浸氰化提金工 艺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表1 金浸出率、砷氧化率和硫氧化率 与氧化时间的关系 T a b l e1T h ee x t r a c t i o ny i e l dr e l a t i o n s h i p a m o n gA u - A sa n dS 项目 墨垡堕塑丝 06 01 3 23 0 61 9 2 ’2 5 2 ’ 金浸出率,%搅一拌氰化。3。9..。9;,9..。6;;0,..3。;,9..,8;,,-2。。6l。 砷氧化率/%01 4 .1 61 7 .7 7 7 8 .3 16 6 .5 7 8 8 .8 6 硫氧化率/%07 .8 41 8 .6 6 2 8 .8 83 8 .1 25 5 .0 8 * 为柱4 氧化到1 9 2 d 和2 5 2 d 时,柱子顶部样品的结果 3 .2 金的浸出率和砷、硫的氧化率之间的关系 柱浸氧化一柱浸氰化试验和柱浸氧化~搅拌氰 化试验中,砷的氧化率和金的浸出率之间表现出了 一定的正相关关系,特别是砷的氧化率大于1 4 %以 后,这种相关性更加明显 图1 。在搅拌氧化一搅 拌氰化试验中,砷的氧化率和金的浸出率也符合这 种关系 图2 。这和矿石的矿物学研究结果一致, 即该矿区的金与砷是密切相关的。 冰 薅 篁 球 爱 图1 柱浸氧化试验中金的浸出率和砷、 硫的氧化率之间的关系 F i g .1 T h ee x t r a c t i o ny i e l dr e l a t i o n s h i p a m o n gA u ,A sa n dSi nc o l u m no x i d a t i o n l e a c h i n g 。a g i t a t e dc y a n i d a t i o nl e a c h i n ge x t 州m e n t ’ 硫的氧化率和金的浸出率之间也表现出一定的 相关性,即随着硫氧化率的提高,金浸出率也相应增 加,但这种相关关系只表现出一定的趋势 图1 。 但是和柱浸氧化一柱浸氰化、柱浸氧化一搅拌氰化 相比,搅拌氧化一搅拌氰化在较低的硫氧化率下会 万方数据 3 4 有色金属 冶炼部分 2 0 0 6 年6 期 产生较高的金的浸出率 图2 。这反应了搅拌氧化 的浸出方式对毒砂的优先氧化作用。 零 旃 S 琢 蓬 斟 未 ∽ 图2 柱浸氧化和搅拌氧化金浸出率和砷、 硫的氧化率之间的关系 F i g .2T h ee x t r a c t i o ny i e l dr e l a t i o n s h i pa m o n g A u ,A sa n dSi nc o l u m no x i d a t i o nl e a c h i n g a n da g i t a t e do x i d a t i o nl e a c h i n ge x p e r i m e n t 3 .3 氧化还原电位 E h 和溶液中铁离子浓度的关 系 通过对柱3 氧化1 3 2d 过程中铁浓度变化和相 应时间E h 的检测,得到l n [ o J F e 3 /c o V e 2 ] 和 E h 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图3 。图3 显示,大部分 时间E h 随F e 3 /F e 2 比值变化趋势而变化,反应了 E h 和F e 3 /F e 2 值之间正相关关系。 图3 柱3 氧化浸出液中,氧化还原电位 E h 和 溶液中I n [ c o F e 3 /∞ F e 2 ] 的关系 F i g .3 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E ha n d I n [ ∞ F e 3 几 F e 2 ] i n o x i d a t i o ns o l u t i o ni nc o l u m n3 另外为了详细考察细菌浸出液中E h 与其主要 离子的关系,对E h 观测值和E h 计算值进行了比较 图4 ,E h l 为实测值,E h 2 为只考虑F e 3 /F e 2 的计 算值,E h 3 为考虑F e ”/F d 、H 偈和H 9 2 C 1 2 /H g 的计算值。图中的虚线表示更换菌液的时间 。 如果只考虑F e 3 /F e 2 半反应,则它的电势计 算值在0 .7 5 ~0 .8 5m V 图4 的E h 2 。当用P t 为 工作电极、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的电位仪测定该溶 液体系的电位时, 图4 柱3 氧化浸出液中。实测氧化还原 电位 E h 与理论计算值的比较 r i g .4 l l l er d a t i e n s h l pb e h 慨更hn 麓a s 删a n d c a l c u l a t e di no x i d a t i o ns o l u t i o ni nc o l u m n3 E h 观测值 E h 半电池 一E h 标准半电 池 1 在待测溶液P t 为负极、甘汞电极为正极组成的 原电池.中,可能发生的反应是 阳极F d e F e 2 b 0 .7 7 1m V 2 2 H 2 e H 2E 0 0 .0 0 0m V 3 阴极H g 1 2 3 1 一一 H 9 2 C 1 2 2 eE o 0 .2 6 8m V 4 在利用甘汞电极测量时,式 1 中标准半电池指 的是H 9 2 C 1 2 /t r i g ,饱和K C I 溶液H g z C l 2 /H g 的标准 氧化还原电位是0 .2 4 1 2V 。 在待测系统中,如果只考虑F d /F e 2 和 H 偈,则根据式 1 E h 计算值 E h F d /F J E h H /H 2 一E h H 9 2 C 1 2 /H g 5 通过 5 式计算结果如图4 中的E h 3 。计算值 和实测值 E h l 较为接近,它们之间的差值在2 3 ~ 1 2 2m V 可能反应了其它离子的作用,特别是在每 次更换菌液的后期,计算值和实测值的差值都增大 到1 0 0m V 左右,反应了随着其它离子浓度的增大 对溶液的氧化还原电位影响增强。 从图3 、图4 和以上的分析可知,在试验菌液体 系中,实测的E h 是体系中多种氧化还原电子对电 势的综合表现,其中,F e 3 /F e 2 所形成的电位是该 体系中的主控电位。 3 .4 浸出液中T F e 浓度和A s 。浓度变化的周期性 尽管很多文献报道了在氧化过程中有铁和砷的 沉淀,在矿石中形成黄钾铁钒和砷酸铁等沉 淀[ 1 ,7 q 】,即浸出液中溶解相的铁和砷的量并不是 万方数据 有色金属 冶炼部分 2 0 0 6 年6 期 3 5 全部细菌溶解的铁和砷,但浸出液中铁浓度和砷浓 度的变化仍然可以间接显示细菌的活性。柱3 在 1 3 2d 氧化过程中菌液更换次数较少,只在第1 2d 、 4 8d 和1 0 2d 的更换了部分菌液,因此对柱3 在这 三个区间全铁 T F e 浓度、砷 A s 浓度及全铁浓度 增量 A T F e 、砷浓度增量 △赴 做了随时间变化的 曲线,图5 给出了1 2 ~4 8d 的结果,4 8 ~1 0 2d 的趋 势与图5 基本一致。图中全铁 T F e 浓度和砷 A s 浓度都表现出随时时间递增的趋势,大体上反应了 不断进行的含铁硫化物和含砷硫化物的溶勰过程, 而全铁浓度增量 A T F e 和砷浓度增量 △舡 呈现 出了二个周期性的变化,这种周期性的变化可以分 为四个阶段I 、活性阶段;Ⅱ、抑制阶段;Ⅲ、活性恢 复阶段;Ⅳ、再抑制阶段 图5 。第一阶段和第三阶 段都表现出T F e 浓度和A s 浓度快速递增,第二阶 段和第四阶段表现为T F e 浓度和A s 浓度缓慢递 增。 , j 岛 董 出 巴 3 图5 柱3 氧化浸出液中不同阶段T F e 、A F e 、A s 和A A s 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F i g .8 T h ec o u r s et i m ed a t eo fT F e ,A F e ,A sa n dA A si ns o l u t i o ni nc o l u m n3 这种现象是细菌活性发生变化的反应。在第一 阶段,由于部分更换了菌液,浸出液中T F e 浓度和 A s 浓度较低,细菌表现出较强的活性,因此它的氧 化能力强,随着矿石中铁和砷不断浸出,浸出液中 T F e 浓度和A s 浓度增大,细菌活性受到抑制,这表 现为第二阶段,这一阶段同时也是细菌对高浓度离 子的适应阶段,第三阶段是细菌经过适应后活性恢 复阶段,因此也表现出较强的氧化能力,而且能适应 的离子浓度比第一阶段更高,第四阶段细菌再次受 到高浓度离子的抑制,活性减弱,再次作适应性调 整。 同时这种现象也是细菌氧化黄铁矿和砷黄铁矿 反应机理的表现。在第一阶段,细菌活性强,溶液中 F e 3 浓度不高,表现出以生物作用为主的直接作 用,第二阶段随着F e 3 浓度增高和细菌活性减弱, 化学过程即间接作用占主导地位,第三阶段,是直接 和间接作用的联合作用,第四阶段又表现为化学作 用占主导地位。 在柱2 和柱4 的浸出过程中T F e 浓度、A s 浓 度、A T F e 和A A s 的变化规律和柱3 基本一致。 4结论 利用柱浸试验,用氧化亚铁硫杆菌在1 5 ~2 8 ℃、没有对精矿充气的条件下,制粒生物氧化含砷难 浸金精矿,经过6 0 ~3 0 6d 的生物浸出后,金的最高 氰化浸出率为8 8 。8 6 %,比常规氰化浸出率提高了 5 0 个百分点左右,浸出效果较为理想。从金的浸出 率来看,堆浸生物氧化处理含砷难浸金精矿具有一 定的可行性。 金的氰化浸出率与砷的氧化率之间存在正相关 关系;在细菌浸出液体系中,F e 3 /F e 2 所形成的电 位是该溶液体系中的主控电位。另外,细菌浸出液 中全铁浓度增量和砷浓度增量呈现出了周期性的变 化,这种变化反应了菌种活性的周期性变化,可能与 细菌对高浓度离子的适应性有关,也可以用直接作 用和间接作用的反应机理来解释。 显然,含砷难稷金精矿的生物氧化堆浸工艺由 于氧化周期太长,它的经济性还需要深入论证。创 造好氧环境和应用嗜热菌种可能是缩短氧化时间的 有效方法,这也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致谢感谢陕西省地矿局堆浸技术中心对项目 的支持。感谢王雪莲博士、孙燕英硕士和何承涛博士 在文章撰写期间提供的帮助。 参考文献 [ 1 ] A n d e r sB ,J e n s e n ,C o l i nW e b b .F e r r o u ss u l p h a t eo x i d a t i o n u s i n gt h i o b a e i l l u sf e r r o o x i d a n s ar e v i e w [ J ] .P r o c e s sB i o . c h e m i s t r y ,1 9 9 5 .3 0 3 2 2 5 2 3 6 . 万方数据 3 6 有色金属 冶炼部分 2 0 0 6 年6 期 [ 2 ] B r i e r l e yJA ,B r i e r l e yCL .P r e s e n ta n df u t u r ec o m m e r c i a l a p p l i c a t i o n so fb i o h y d r o m e t a l l u r g y [ J ] .H y d r o m e t a l l u r g y , 2 0 0 1 ,5 9 2 3 3 2 3 9 . [ 3 ] B r e w i sT .M e t a le x t r a c t i o nb yb a c t e r i a lo x i d a t i o n [ J ] .M i n g M a g a z i n e ,1 9 9 5 ,1 7 3 4 1 9 7 2 0 7 . [ 4 ] 郑存江,张辉,冯明伸,等.难浸含砷金精矿生物预氧化 生产实践[ J ] .黄金,2 0 0 0 ,2 1 1 1 3 1 3 5 . [ 5 ] 权志高.庞家河微细浸染型金矿金的赋存状态[ J ] .华东 地质学院学报,1 9 9 6 ,1 9 3 2 2 4 2 3 0 . [ 6 ] 权志高.陕西凤县庞家河金矿黄铁矿基本特征[ J ] .矿 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1 9 9 4 , 3 1 7 2 1 7 3 . 【7 ] L i n d s t r o mEB o r i c ,A k eS a n d a t r o m ,J a n E r i cS u n d k v i s t . A s e q u e n t i a lt W O s t e pp r o c e s sm o d e r a t e l ya n de x t r e m e l y t h e r m o p h i l i cc u l t u r e sf o rb i o o x i d a t i o no fr e f r a c t o r yg o l dC O n c e n t r a t e s [ J ] .h y d r o m e t a l l u r g y ,2 0 0 3 ,7 1 2 1 3 0 . [ 8 ] D a v i dN e s t o r ,U r q u i z oV a l d i v i a ,A r t h u rP i n t oC h a v a e s . M e c h a n i s m so fb i o l e a e h i n go far e f r a c t o r ym i n e r a lo fg o l d w i t hT h i o b a e i l l u sf e r r o o x i d a n s [ J ] .M i n e r a lP r o c e s s i n g , 2 0 0 1 .6 2 1 8 7 ~1 9 8 . 上接第2 2 页 存在。浸出过程的主要反应是 1 2 C A O 7 A 1 2 0 3 1 2 N a 2 C 0 3 a q 1 4 N a A I O H 4 1 2 C a C 0 3 、} I O N a O H a q 1 可以看出,该浸出反应属于有固体生成物层产 生的多相反应过程。随着炉渣的浸出,在炉渣外表 面形成较为致密的C a C 0 3 产物层。研究表明[ 7 ] 在 传统加热浸出过程中,总体反应速率由固相产物层 内扩散控制。在微波辐射加热下,浸出反应速率之 所以能显著提高,是由于微波具有选择性加热的特 点,当微波辐射加热反应体系时,炉渣颗粒的局部受 热,将引起炉渣颗粒热应力裂纹,暴露出新鲜表面, 即增加了浸出反应界面,有利于液固反应的进行,从 而提高了浸出反应速率。同时,在微波辐射作用下, 生成的固相产物层的致密程度较传统加热的差,产 物层相对较为疏松,减少了浸出用液通过产物层向 未反应炉渣界面扩散的阻力,从而有利于液固反应 的进行,提高浸出反应速率。 4结论 1 氧化铝浸出率和反应体系的温度随着微波 辐射功率的提高而增加。在不同的微波功率下,当 温度未达到溶液沸点之前,反应体系为非恒温反应 过程; 2 在相同功率下,氧化铝浸出率和反应体系的 温度随着浸出用液中N a 2 0 。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 加; 3 微波辐射浸出与传统加热浸出相比较,在氧 化铝浸出率相同的前提下,微波浸出可降低浸出用 液的N a 2 0 。质量浓度,缩短浸出时间。 参考文献 [ 1 ] H u a Y .A p p l i c a t i o no fm i c r o w a v ei r r a d i a t i o nt oq u i c kl e a c h o fz i n c s i l i c a t e o r e [ J ] .M i n e r a l sE n g i n e e r i n g ,2 0 0 2 ,1 5 6 4 5 1 4 5 6 . [ 2 ] A IH a r a h s h e h M .M i c r o w a v ea s s i s t e dl e a c h i n ga r ev i e w [ J ] . H y d r o m e t a l l u r g y ,2 0 0 4 ,7 3 3 4 1 8 9 2 0 3 . [ 3 ] X i aDK ,P i c k l e sCA .M i c r o w a v ec a u s t i cl e a c h i n go fd e e . t r i ca r cf u r n a c ed u s t [ J ] .M i n e r a l sE n g i n e e r i n g ,2 0 0 0 ,1 3 1 7 9 9 4 . [ 4 ] D i n gWA .L e a c h i n gb e h a v i o ro fc o m p l e xc o p p e rs u l p h i d e c o n c e n t r a t ew i t hf e r r i cc h l o r i d eb ym i c r o w a v ei r r a d i a t i o n [ J ] .R a r e M e t a l s ,1 9 9 7 ,1 6 2 1 5 2 1 5 5 . [ 5 ] P e n gJH ,L i uCP .K i n e t i c so fl e a c h i n gs p h a l e r i t ew i t hp y - r o l u s i t es i m u l t a n e o u s l yb ym i c r o w a v ei r r a d i a t i o n [ J ] jT r a n s a c t i o n so fN o n f e r r o u sM e t a l sS o c i e t yo fC K n a E n g l i s hE d i t i o n ,1 9 9 7 ,7 3 1 5 2 1 5 4 . [ 6 ] 毕诗文,杨毅宏,李殷泰,等.从高炉铝酸钙渣提取氧化 铝的研究[ J ] .轻金属,1 9 9 2 6 1 0 1 5 . [ 7 ] 佟志芳,毕诗文,李慧莉,等.高炉铝酸钙渣浸出动力学 [ J ] .过程工程学报,2 0 0 5 ,5 4 5 4 5 7 . 万方数据
展开阅读全文

资源标签

最新标签

长按识别或保存二维码,关注学链未来公众号

copyright@ 2019-2020“矿业文库”网

矿业文库合伙人QQ群 3073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