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碳酸化分解过程进料流量软测量.pdf

返回 相似 举报
连续碳酸化分解过程进料流量软测量.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连续碳酸化分解过程进料流量软测量.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连续碳酸化分解过程进料流量软测量.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连续碳酸化分解过程进料流量软测量 吴长河, 胡志坤“ (中南大学冶金科学与工程学院, 湖南长沙 7 8 6 8 A 8 B 4 C 6 DE F ; 8 5 F 8 4 5 GH 5 6 ; 5 8 8 C ; 5 6, 2 8 5 B C 4 E B 31 5 ; I 8 C J ; B D,2 3 4 5 6 J 3 4 5 4; “2 8 6 8 K 5 C L 4 B ; 5E F ; 8 5 F 8 4 5 GH 5 6 ; 5 8 8 C ; 5 6,2 8 5 B C 4 E B 31 5 ; I 8 C J ; B D,2 3 4 5 6 J 3 4 5 4) 8 5 - . , 3 K B ; J I 8 C D ; L M C B 4 5 B C M C F 8 J J M B ; L ; N 4 B ; 5 B L 4 ; 5 B 4 ; 5L 4 B 8 C ; 4 O J B 8 4 G ; D ; 5 B 3 8 M C F 8 J J P Q B ; B ; J G ; ; F B B L 8 4 J C 8L 4 B 8 C ; 4 OG 8B B 3 8J 3 C B B R 84 5 GJ F 4 C 4 L ; 5 4J B ; 5 P K 5B 3 ; JM 4 M 8 C,4 B 8 C B 3 8 5 F B ; 5 C 8 4 B ; 5 M 4 C 4 L 8 B 8 C F 4 C 8 J ; J B 4 5 F 84 5 G M 8 5 ; 5 6G 8 6 C 8 8 B 3 8I 4 I 8 ; JG ; J F J J 8 G,B 3 8 5 F B ; 5 3 8 ; 6 3 B B 3 83 ; 6 3F 8 , M 8 5 ; 5 6G 8 6 C 8 8 B 3 8 I 4 I 8 4 5 G O ; JG 8 G F 8 GR 4 J 8 G 54 F 5 OQ 5 ; C L 4 B ; 5, 4 5 G 4J B 7 L 8 4 J C 8 L 8 5 BL 8 B 3 GB F L M B 8L 4 B 8 C ; 4 J O; J8 J B 4 R ; J 3 8 G P* 3 8M C 4 F B ; F 4 C 8 J BJ 3 S JB 3 4 B B 3 8 C 8 F 4 J B ; 5 68 C C C ; JS ; B 3 ; 5“ P 4 5 GF 4 5 J 4 B ; J D B 3 8M C 4 F B ; F 4 4 M M ; F 4 B ; 5 P 9 ; 5G 8 F L M J ; B ; 5; O;E B 7 L 8 4 J C 8 L 8 5 B 作者简介吴长河 ( T .) , 男, 河南省内乡县人, 高级工程师 在烧结法生产氧化铝的连续碳酸化分解过程 中, 上游原料工序生产的波动引起高位槽液位发生 变化, 从而引起分解过程进料量的波动, 导致氢氧化 铝颗粒不合格。因此, 进料量的控制是连续碳酸化 分解过程控制的关键 [] 。但是, 由于进料管较短、 管径比较大且容易结疤, 分解槽进料流量难以用常 规的过程检测仪表进行测量, 故不能进行有效控制。 软测量技术 (E B 7 E 8 5 J ; 5 6* 8 F 3 5 ; U 8) 就是选择与被 测参数有关的一组可测参数, 构造某种以可测参数 (二次变量) 为输入、 被测参数 (主导变量) 为输出的 数学模型, 用计算机软件进行计算从而得到被测参 数的估计值, 它为许多难测对象和参数的测量提供 了一种新方法 [“ . ] 。李勇刚等 []采用大平面的伯 努利方程, 推导出锌液流量的计算公式, 然后对锌液 流量进行控制, 但其物理模型比连续碳酸化分解过 程简单。 本文建立了一个基于汇流伯努利方程的进料量 软测量模型, 并以此为基础设计了进料流量控制器, 来维持稳定的进料流量。 进料流量软测量模型 连续碳酸化分解工艺一般采用两个高位槽联合 有色金属 (冶炼部分)“ /年“期 万方数据 向两组分解槽供料, 示意图如下图所示。图中, “、 分别为“ 和高位槽的液位, 阀门和分别 为它们的出料控制阀门 (手动阀门) 。为了实现流量 的自动控制, 安装了阀门。为了软测量进料流量, 应将阀门和全打开, 通过控制阀门来实现平 面’ ’的流量控制。 “ 阻力系数计算 直管损失与管长、 管径以及摩擦因数有关, 其沿 程阻力系数“( “ , ) 是一个与液体流速“、 密度、 黏度、 管径以及管壁粗糙度有关的值, 一般取* * ’ , “ * * ’ - [.] ; 而局部阻力损失则包括高 位槽进入管路突然收缩的损失、 液体通过阀门的损 失以及弯路损失等’部分。 现场阀门均为螺旋型球形阀, 设为阀门的上 升高度, 为阀座的直径, 开度/, 损失系数 和开度是一个复杂的函数关系。为了便于计 算, 本文对文献 [.]提供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段线性, 得到螺旋型球形阀门局部阻力损失系数 与开度 的关系如下 当(*, * .] , . ’ / 0 ( *) 1 “ . * (“) 当(* ., * .] , / ( * .) 1 “ , ’ () 当(* ., * 2 .] , “ * / 0 (* .)1 “ * ’ (’) 当(* 2 ., “] , , ’ , ( * 2 .) 1 2 , 0 (/) 相应的, 开度与阀门局部阻力系数 的关系 如下 当 [, * -, 2 , 0) ,* “ . 2 ( , * -) 1 “ * (.) 当 [2 , 0, “ * ’) ,* * - . ( 2 , 0) 1 * 2 . (,) 当 [“ * ’, “ , ’) ,* * / ( “ * ’) 1 * . (2) 当 [“ , ’, “ . *) , * * * ( “ , ’)1 * . (0) 阀门全开时 , * -; “ . *时趋近于零, 即阀门趋向于全闭。 “ 进料流量’的计算 设阀门开度为时, 高位槽的精液在、 、 三管中的流速分别为“ 、 “、“, 将三通管直管损失 和侧管损失认为相同, 均为三* /。前图中的流 量计算的物理模型为一个汇流, 故分别对““’ 截 面、 ’ ’’截面以及 ’ 截面、’ ’’ 截面列流体的 伯努利方程 [,] , 得到式 (- “ *) *““ ( 1管1 弯1 , / )“ 1“ (“ 1 1弯1三1 , / )“ (-) *“ ( 1管1 , / )“ 1“ (“ 1 1弯1三1 , / )“ (“ *) 式中 为螺旋型球形阀全开时的阀门损失系 数, , * -;管 为从高位槽流入、 管的损失系 数, 因没有倒角, 取管* .; 弯 为- * -弯头损失, 取弯 “ ; 三 为三通管损失系数, 取三 * /; 为阀门在不同开度时的损失系数, 开度已知 时, 可由 (“) “ (/) 式计算得到。为便于计算, 令 ’““ ( 1管1 弯1 , / ) (“ “) ’“ ( 1管1 , / ) (“ ) “ (“ 1 1弯1三1 , / ) (“ ’) 由流体连续性方程可得 “.1“.“. (“ /) 式中 . /, 为.、 /、0管截面面积。 令, 1 (* “*) ’“ , 2 ’ ’“, 3 (* (* “*) ’“ , 4 (’ 1 (“1 2)) , 5 3 4 /1 , 64 / 2 整理得 “ 55 / 6 3 “ “6 (“ .) “11 2 “ “ (“ ,) 则进料量的体积流量 ’为 ’ ’ , * **“. - * ** (“ 1“)1 (“ 2) -“ 有色金属 (冶炼部分) * * .年期 万方数据 式中, 为修正因子, 根据理论计算与实验记录 (系统平稳时的出料流量) 比较, 取平均值得 “ ,为系统的随机误差。 因此, 如已知 、 ’ 高位槽的“ 、 “’, 以及阀门 开度的, 可以根据式 ( ) 计算出进料流量 。 ’ 实验验证 连续碳酸化分解在稳态时的周期一般为 , 现 以’ “ “ *年 月’ 日某段时间的出料量作为 之 前的进料量, 即下表中的实际流量, 假设对应时 刻 ( 之前) 的阀门为半开状态, 即“ “ *, 对应 的高位槽液位以及上述软测量模型计算的模型流量 如下表所示。 ’/’’/ 模型流量“ / ( * , ) 实际流量 / ( * , ) 绝对误差 / ( * , ) 相对误差 /- . ’ / * ’’ ’ / / ’ * * “. / *’ “ . “ / * ’’ ’ 0 ’’ ’ “ 0 ’“ . * * 0 / . ’ ’ “ “’ ’ * /’ * “ ’ * 0 ’ / * ’ ’ 0 . .’ ’ . ’ . .“ . * / ’ * “ . ’ 0’ ’ /’ . ’ 0 “ . . / . ’ * “ * ’ * ’ ’ * . “ 上表说明 该模型较好的反映了实际流量, 相对 误差, 可靠性高。 * 结语 用软测量模型可以根据两个高位槽的液位和阀 门的开度, 实时在线测量进料量; 也可以根据两个高 位槽的液位自动调节阀门开度, 维持进料量的稳定。 仿真实验和模拟计算表明该模型可靠性高, 对现场 生产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王志, 杨毅宏铝酸钠溶液碳酸化分解过程的影响因素 [1]2有色金属, ’ “ “ ’, . (’) . * , . 2 [’]李海青, 黄志饶2软测量技术原理及应用 [3]2北京 化 学工业出版社, 0 0 0 2 [*]杨欣荣, 凌玉华2软测量技术及其在铝电解槽温度测量 中的应用 [1]2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 “ “ *, * () , . 2 [.]胡燕瑜, 桂卫华, 李勇刚, 等2基于4 5神经网络的熔融 锌液流量检测 [1]2有色金属, ’ “ “ *, () . * , . 2 []陈敏恒2化工原理 [3]2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0 0 0 2 []张远君, 王平, 等译2流体力学大全 [3]2北京 北京航 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0 0 2 (上接第 页) (.)对启动后长期铁含量高或稳步上升的槽, 要进行认真检查, 确定破损部位, 采用镁砂修补。 “ 出现电解质、 铝液渗漏现象时, 应立即采取以 下措施 ()用镁砂 (氟化镁) 、 氧化铝、 碎壳面块等补砸 渗漏部位。 (’)提高渗漏部位对应的阳极组* “ . 6 , 减少 该处导电。 (*)降低渗漏部位局部温度 (用风管吹或用冷 水刺) 。 (.)在灌铝前经常向渗漏处添加固体物料, 保 证局部的低槽温, 直至灌铝结束。 . 结语 造成电解槽早期破损的原因很多, 但只要把好 筑炉材料关、 筑炉质量关、 焙烧启动关和后期管理 关, 减少早期破损、 杜绝被迫停槽是完全可能的。 “’ 有色金属 (冶炼部分)’ “ “ 年’期 万方数据
展开阅读全文

资源标签

最新标签

长按识别或保存二维码,关注学链未来公众号

copyright@ 2019-2020“矿业文库”网

矿业文库合伙人QQ群 3073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