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避灾硐室选址最优化分析 丁燕峰1, 2, 蒋曙光1, 2, 曹爱虎1, 2 1. 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 江苏 徐州 221008; 2. 中国矿业大学 安全工程学院, 江苏 徐州 221116 摘要 针对我国煤矿现有紧急避险系统的建设情况, 指出当前避灾硐室存在选址不合理、 逃生 路线不明确等问题。重点对避灾硐室位置选择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通过引入巷道当量长度的概 念,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对影响避灾硐室位置的关联因素进行全面分析, 计算出避灾硐室最优位 置, 为煤矿企业提供最优避灾方案。 关键词 灰色系统理论; 当量长度; 避灾硐室; 最优选址 中图分类号 TD264 . 3文献标志码 B文章编号 1003 -496X 2011 12 -0149 -03 虽然我国一些煤矿已经建立了部分避灾硐室, 但是它们功能简单、 避灾硐室位置不合适、 避灾路线 不合理, 难以起到紧急避险的作用。当煤矿井下发 生事故时, 井下交通系统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 井下 巷道的破坏情况、 巷道中是否有有毒有害气体等信 息都是灰色的。所以一个合理位置的避灾硐室能够 更好的减少事故损失, 挽救井下工作人员的生命。 如何选取一个合适的井下避灾硐室位置引导井下工 作人员撤离到避灾硐室等安全地带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对避灾硐室的位置的选择进 行最优化的设计, 选择一个能够使井下工作人员快 速有效地进入避灾硐室的避灾路线和避灾硐室位置 是紧急救援的首要任务。 1避灾硐室地址最优化选择评价指标体系 1. 1避灾硐室地址选择评价指标体系 紧急救援的性质决定了避灾硐室位置的特殊性 和重要性, 所以在避灾硐室位置的选择中, 成本最低 的原则已经不是最主要的了, 应更加注重时间因素, 以逃生所用时间体现效益。综合考虑紧急救援的特 殊性以及最优化选择的影响因素, 选择地质情况、 避 灾硐室离工作面距离、 井下工作人员分布、 煤矿生产 衔接计划、 井下避灾路线分布、 地面情况作为避灾硐 室地址最优化选择的评价指标体系, 见图 1。 地质情况主要是指避灾硐室应该远离各种地质 构造区域, 例如 断层、 岩层断裂破碎带、 岩脉, 不受 地震活动或其他扰动影响的地方。同时, 避灾硐室 的位置区域也要求有相当大的强度, 远离井下火药 库、 变电所、 胶带运输轨道等容易着火和没有积水的 图 1避灾硐室地址选择评价指标体系 地方。避灾硐室离工作面的距离就是求取安全最短 的撤退时间, 但是在煤矿井下最短的撤退距离并不 一定是最短的撤退时间, 这是因为井下巷道的通行 难易程度是不一样的。对于井下巷道, 影响人员行 走速度的因素主要有 巷道断面、 巷道风速、 坡度、 局 部障碍物以及巷道能见度等。将这些因素用通行难 易系数表示后, 使之与巷道的实际长度相乘, 得到的 长度即为当量长度 [1 ]。通过计算当量长度以后, 各 个支路巷道的通行难易程度就一致了, 最短路线也 就是当量长度最短的路线。 井下人员的分布情况主要是确定避灾硐室的服 务范围, 使井下工作人员能够在自救器工作最大距 离的时间内到达避灾硐室。最大距离是基于人员在 合理的状态下采用合理的装备以合适的行走方式在 自救器持续时间限度内行走的距离[2 ]。煤矿生产 衔接计划决定了避灾硐室的服务时间, 一般永久避 灾硐室服务年限不低于 5 年, 临时避灾硐室服务年 限不大于 5 年 [3 ]。井下避灾路线的分布情况是根 据避灾硐室的性质决定避灾硐室的位置, 避灾硐室 941 分析探讨 2011 -12 要求位于井下主要避灾路线上。地面情况是指所选 的避灾硐室位置的地面情况, 该处地面距离井下的 距离有多少, 是否适合钻孔作业等这些方面都影响 着避灾硐室的位置的选择。 1. 2巷道当量长度的计算 对于煤矿井下的第 i 条巷道, 其当量长度可通 过下面的公式计算 li x1x2x3xlzi ∑ n j 1lj 1 式中li 第 i 条巷道的当量长度, m; x1 由巷道类型决定的通行难易系数; x2 由巷道中风速决定的通行难易系数; x3 由巷道坡度决定的通行难易系数; lzi 第 i 条巷道的实际长度, m; n 第 i 条巷道中的局部障碍数目; lj 第 j 个局部障碍的当量长度值, m。 巷道通行难易系数 x1、 x2、 x3的取值可参见表 1、 表 2 和表 3, 局部障碍的当量长度 lj可参见表 4。 表 1由巷道类型决定的通行难易系数 序号巷道类型通行难易系数 1进风井筒1.00 2回风井筒1.00 3轨道大巷1.00 4胶带大巷1.00 5总回风巷1.25 6工作面1.30 7总进风 - 采区联络巷1.30 8采区进风 - 回风联络巷1.22 9采面进风 - 回风联络巷1.15 10不可通行巷道∞ 表 2由风速决定的通行难易系数[1 ] 序号风速/ms -1 通行难易系数备注 1 0, 51.00 2 5, 100.95 3 10, 150.93 4 0, -51.10逆风 5-5, -101.18逆风 6-10, -151.30逆风 2避灾硐室地址最优化选择的灰色评价 2. 1灰色评价符号说明 评价指标序号为 i i 1, 2, 3, , n , 评价指标 集 G { G1, G2, G3, , Gn} 。 表 3由坡度决定的通行难易系数[1 ] 序号坡度/ 通行难易系数备注 101.0 2 0, 90坡度每增加 1, 系数加 1上行 3 0, -301.0下行 4-30, -60 1.0, 1.9 坡度每增加 1, 系数加 0.03 下行 5-60, -902.0下行 表 4局部障碍的当量长度 序号局部障碍类型通行难易系数备注 1风门1.00 2风桥1.00 3穿越胶带1.10 4穿越轨道1.10 评价灰类序号为 j j 1, 2, 3, , m , J { 1, 2, 3, , m} 。受评可选位置序号为 k k 1, 2, 3, , p , K { 1, 2, 3, , p} [4 ]。 则 Фj 表示第 j 个灰类对于评价值的白化权函 数, dki k∈K, i∈I 为第 k 个可选地点的第 i 个评价 指标的评价信息值, δki表示 dki归一化处理后的值。 2. 2合适位置评价信息矩阵 避灾硐室的合适位置评价指标是由专家根据避 灾硐室的作用以及煤矿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因 素而确定的。因为各个评价指标的计量单位和标准 不同, 所以需要预先进行归一化处理。进行归一化 处理时, 一般将指标分为“越大越优型” 和“越小越 优型” 2 类 [5 ], 其分别按下面的方法处理 ①评价指 标越大越优时, 可用上限效果测度, 即 δki dki/ maxdki; ②评价指标越小越优时, 可用下限效果测 度, 即 δki dki/mindki。 将所有评价指标按上述方法归一化处理后, 即 可得到评价信息矩阵 δ δki n m。 2. 3确定评价灰类和各灰类白化函数值 评价信息值实际上是一个灰数的白化值, 为了 真正反应评价对象属于某类的程度, 需要确定评价 灰类。确定评价灰类就是确定评价灰类的等级、 灰 类的灰数、 灰数的白化权函数, 一般情况下视实际情 况而定 [6 ]。针对研究的问题, 将评价灰类分为优、 良、 中、 差 4 类, 相应的白化权函数为 第一灰类 优 j 1 , 设定灰数 1∈〔0, 0. 9, ∞〕 , 白化函数 Фj如图 2 a ; 第二灰类 良 j 2 , 设定灰数 2∈〔0, 0. 8, 1. 6〕 , 白化函数 Фj如图 2 051 第 42 卷第 12 期分析探讨 b ; 第三灰类 中 j 3, 设定灰数 3∈〔0 , 0. 6 , 1.2〕 , 白化函数 Фj如图 2 c ; 第四灰类 差 j 4 , 设定灰数 4∈〔0, 0. 1, 0. 5〕 , 白化函数 Фj如图 2 d 。 图 2各灰类白化权函数[6 ] 2. 4计算灰色评价权向量及权矩阵 对于评价指标 Gi, 其第 k 个可选位置属于第 j 个评价灰类的灰色评价系数记 rij k, 则可得 x k ij Φ j δ ki 2 对于评价指标 Gi, 第 k 个可选位置属于各个评 价灰类的总灰色评价系数为 x k i , 则根据理论推导 得 〔6〕 x k i ∑ 4 j 1x k ij 3 所以对评价指标 Gi, 其第 k 个受评对象 可选 位置 属于第 j 个灰类的灰色评价权可记为 r k ij , 则 r k ij x k ij x k i 4 由前面可知评价灰类有 4 个, 所以第 k 个受评 者的评价指标 Gi对于各灰类的灰色评价权向量 r k i 为 r k i r k i1 , r k i2 , r k i3 , r k i4 5 由此将 r k i 综合即可得到第 k 个受评者 避灾 硐室的合适位置 的评价指标集 G 所属各指标对于 各评价灰类的灰色评价权矩阵 R k 为 R k r k 1 r k 2 r k n r k 11 r k 12 r k 13 r k 14 r k 21 r k 22 r k 23 r k 24 r k n1 r k n2 r k n3 r k n 4 6 2. 5计算综合评价值并排序 众所周知在最优化选择中, 各个评价指标对受 评者综合评价的影响程度不一, 所以实际评价中就 需要确定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权重系数的确 定采用的是经验赋值法, 即 根据国内外研究情况和 煤矿的实际情况加以确定, 最终将两者的结果进行 附加计算得到各评价指标的最终综合权重 y。因此 可以得到第 k 个合适位置的综合评价值 W k为 W k yr k i w k 1 , w k 2 , w k 3 , w k 4 7 由于第 k 个受评者 合适位置 的综合评价值 W k是一个向量, 为了充分利用 W k提供的信息对 合适位置的优劣情况作精确处理和排序, 就需要对 W k作进一步处理, 使其单值化。所以引入不同灰 类的权系数 αj j 1, 2, 3, 4 , 取其值为 α11. 0, α2 0. 8, α30. 6, α4 0. 4。则可选位置 k 的综合评 价结果 Z k为 Z k ∑ 4 j 1w kα j 8 所以取综合评价结果 Z k值最大的位置即为最 优位置。 3结语 重点对煤矿发生灾难时紧急避险系统中的避灾 硐室的选址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引入巷道当量 长度的概念, 计算出在最短时间内撤退的最安全路 线的长度, 根据模糊灰色理论决策方法, 对影响硐室 位置的各个因素进行详细分析研究, 为在多个备选 位置中确定出最优化的位置提供了指导和参考。 参考文献 [ 1] 匡开宇, 韩雪海, 宋伟, 等. 煤矿井下最优救灾、 避灾 路线的研究[ J] . 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 2010 7 89 - 90. [ 2] 赵利安, 王铁力. 国外井工矿避灾硐室的应用及启示 [ J] . 煤矿安全, 2008 2 88 -91. [ 3] 国家煤矿安监局. 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 行规定[ Z] . 2010 -11 -16. [ 4] 孙燕, 陈森发, 黄 鹍. 基于灰色理论的自适应最优 路径选择[ J] . 中国公路学报, 2003, 16 4 87 -90. [ 5] 邓聚龙. 灰色系统理论教程[ M] . 武汉 华中理工大学 出版社, 1990. [ 6] 邹志云, 宋程, 虢向阳. 基于灰色理论的应急物流最 优路径选择[ J] . 物流技术, 2008, 27 1 46 -48. 作者简介 丁燕峰 1988 - , 男, 陕西宝鸡人, 硕士研究 生, 主要从事矿井通风防灭火及安全监测监控技术研究。 收稿日期 2011 -04 -18; 责任编辑 梁绍权 151 分析探讨 2011 -12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