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3 6 卷第5 期中国矿业大学学报V 0 1 .3 6N o .5 2 0 0 7 年9 月J o u r n a lo fC h i n aU n i v e r s i t yo fM i n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S e p .2 0 0 7 文章编号1 0 0 0 一1 9 6 4 2 0 0 7 0 5 0 6 4 1 0 6 基于黏弹性的超高分子量 聚乙烯齿轮计算分析 郑晓雯,陆松,孟惠荣 中国矿业大学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北京1 0 0 0 8 3 摘要为给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U H M W P E 齿轮的承栽能力计算及校核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本文以U H M W P E 的非线性黏弹性为基础,采用了黏弹性力学模型和超弹性力学模型 A r r u d a - B o y c e 模型 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U H M W P E 齿轮的力学模型和几何模型,应用A B A Q U S 非 线性有限元分析软件,对与钢齿轮啮合运转时的U H M W P E 齿轮进行了动态模拟,并对它的应 力和应变大小、分布及承载能力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齿根部位的V o nM i s e s 应力 和弯曲应力最大,轮齿节点处的接触压应力最大.建立在非线性黏弹性基础上的U H M W P E 齿 轮动态模拟和计算分析结果更符合实际. 关键词非线性黏弹性;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塑料齿轮;有限元法;应力;应变 中图分类号T H1 2 3 ;T H1 4 5文献标识码A C o m p u t a t i o na n dA n a l y s i so fU l t r aH i g hM o l e c u l a r W e i g h tP o l y e t h y l e n eG e a rB a s e do nV i s c o e l a s t i c i t y Z H E N GX i a o w e n ,L US o n g ,M E N GH u i r o n g S c h o o lo fM e c h a n i c a l 。E l e c t r o n i ca n dI n f o r m a t i o nE n g i n e e r i n g ,C h i n aU n i v e r s i t yo fM i n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 B e i j i n g1 0 0 0 8 3 ,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T op r o v i d et h e o r e t i c a lf o u n d a t i o na n dr e f e r e n c ef o rt h ec a l c u l a t i o na n dc h e c k i n go f l o a dc a p a c i t yo fu l t r ah i g hm o l e c u l a rw e i g h tp o l y e t h y l e n e U H M W P E g e a r ,t h em e c h a n i c a l a n dg e o m e t r i c a lm o d e lo fU H M W P Eg e a r sw e r ee s t a b l i s h e du s i n gt h em e t h o dt h a tc o m b i n e d v i s c o e l a s t i cm e c h a n i c a lm o d e lw i t hh y p e r e l a s t i cm e c h a n i c a lm o d e l A r r u d a - B o y c e b a s e do nt h e n o n l i n e a rv i s c o e l a s t i c i t yo fU H M W P E .T h em e s h i n gc o n d i t i o n sf o rt h eU H M W P Eg e a rm a t e d s t e e lg e a rw e r es i m u l a t e d ,a n dt h es t r e s s ,s t r a i n ,l o a dc a p a c i t yo fU H M W P Eg e a rw e r ec o m p u t e da n da n a l y z e db ym e a n so fA B A Q U Sf i n i t ee l e m e n ts o f t w a r e .T h er e s u l t ss h o wt h a tt h eb i g g e s tV o nM i s e ss t r e s sa n db e n d i n gs t r e s sa rea tg e a rr o o t sa n dt h eb i g g e s tc o m p r e s s i v es t r e s si s a tt h ep i t c hp o i n to fm e s h i n gt e e t h .T h er e s u l t so fd y n a m i cs i m u l a t i o na n dc o m p u t a t i o n a la n a l y s i sa g r e eb e t t e rw i t hU H M W P Eg e a r ’Sp r o p e r t i e s . K e yw o r d s n o n l i n e a rv i s c o e l a s t i c i t y ;u l t r ah i g hm o l e c u l a rw e i g h tp o l y e t h y l e n e U H M W P E ; p l a s t i cg e a r ;f i n i t ee l e m e n tm e t h o d F E M ;s t r e s s ;s t r a i n 收稿日期2 0 0 6 一0 9 - 1 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5 9 9 7 5 0 8 4 作者简介郑晓雯 1 9 5 8 一 ,女,甘肃省陇西县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工学博士,从事机械现代设计方法及应用方面的研究. E - m a i l z x w c u m t b .e d u .c nT e l 0 1 0 6 2 3 3 1 2 3 4 8 1 0 2 万方数据 6 4 2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第3 6 卷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U H M W P E 是一种对环 境和人体健康友好的“绿色”新型工程塑料,有许多 优良特性,如耐磨损、自润滑、摩擦系数小、冲击强 度高等[ 1 ] ,在通用传动设备、矿山冶金设备、食品机 械设备、医疗器械及人工关节等方面的应用日益广 泛.但由于U H M W P E 是高聚物的一种,不是符合 虎克定律的弹性体,而是高黏弹性体,其力学模型 及有关参数等都与弹性体的金属不同.另外,作为 一种高黏弹性体塑料齿轮材料,在承受载荷时,其 变形具有非线性的特点.因此,在对U H M W P E 塑 料齿轮进行有限元计算分析时,不宜按弹性体的力 学模型处理,应采用非线性黏弹性力学模型.目前, 用U H M W P E 材料设计和制作机械传动的主要元 件齿轮时,其有关的机械性能及以黏弹性为力学基 础的研究较少,按黏弹性对其进行有限元计算分析 在国内亦少见报道[ 2 ] . 由于齿轮在运动状态下,各接触点的位置和接 触点的载荷以及方向都是不断变化的,而接触问题 原本就是有限元分析中的一个难点,特别是对于塑 料齿轮,其刚度和金属齿轮相比要小得多,承载时 变形较大,又给有限元计算带来非线性的问题.所 以要对塑料齿轮的运转过程进行动态分析,对有限 元软件的计算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A B A Q U S 是国际上先进的大型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之一,在 大变形、非线性 几何、材料和边界等 、黏弹性、动 态应力、接触问题以及多种不同材料复合问题等方 面的分析计算有其独到之处口] .为了为这种类型的 塑料齿轮提供适合其性能的力学模型和研究方法, 本文以非线性黏弹性力学为基础,应用A B A Q U S 有限元分析软件,对与钢齿轮啮合运转时的 U H M W P E 齿轮进行动态模拟,并对它的应力和应 变大小、分布及承载能力进行计算和分析研究. 1 齿轮计算模型的建立 作为动力承载元件,塑料齿轮在实际工作中, 为提高齿轮的散热能力,保证齿轮在啮合过程中产 生的热量得到及时排出,一般都采用塑料齿轮和钢 齿轮配对使用.G .尼曼等在分析塑料齿轮的设计 要点时指出[ 4 ] 为提高塑料齿轮使用寿命,保证塑 料齿轮有较多的齿参与啮合,设计时一般大齿轮采 用塑料齿轮.只有当载荷较小或寿命要求不长时, 小齿轮才采用塑料制造.故在本文中,取大齿轮为 U H M W P E 齿轮,小齿轮为钢齿轮,大小齿轮均为 标准齿轮,其主要参数见表1 .钢齿轮为主动轮, U H M W P E 齿轮为从动轮,传动比为1 .3 ,传递的 扭矩按英国D e v o l 公司提出的塑料齿轮工程计算 方法确定对应于模数2m m 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齿轮,使用寿命达到1 0 7 时可承受的扭矩为6 .3 N m .考虑到有限元计算时计算机容量所限,为 简化计算,每一齿轮取7 个轮齿. 表1 齿轮主要参数 T a b l e1P a r a m e t e r so fg e a r s 注表中* 鄙分为与U H M W P E 黏弹性有关的参数. 在A B A Q U S 的C A E 模块中对U H M W P E 齿轮和钢齿轮统一进行网格划分,网格间距取为 1 .0 ,单元设为平面应变8 节点混合单元 C P E 8 H .齿轮有限元网格划分如图1 所示. U H M W P E 齿轮共划分5 6 3 个单元,1 8 5 8 个节点. 钢齿轮共划分5 5 2 个单元,1 8 2 1 个节点. 图1 齿轮有限元网格划分 F i g .1 F i n i t ee l e m e n tm e s ho fg e a r s 2 基于黏弹性的齿轮力学模型 由于U H M W P E 是高聚物类材料,根据文献 [ 5 3 介绍,为了从现象上模拟高聚物的黏弹性力学 行为,通常采用2 种基本力学元件一种是虎克弹 簧,其运动服从虎克定律,应力正比于应变;另一种 是牛顿黏壶,可用牛顿流动定律描述其应力与应变 的关系.力学模型的方法是将这2 种元件按一定方 式组合起来,建立组合体系的运动方程,并用来描 述实际高聚物的黏弹性力学行为.因此,任何黏弹 体的力学模型 一般为多元件模型 均可看成是由 最基本的串联模型 图2 a ,M a x w e l l 模型 和并联 模型 图2 b ,K e l v i n 模型 的组合,如图2 c 所示的 标准线性黏弹性模型,再根据B o l t z m a n n 叠加原 理,就可以得出应力松弛的一般关系式.图2 中, E ,E - ,E 2 为弹性模量,7 /为黏度. 万方数据 第5 期郑晓雯等基于黏弹性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齿轮计算分析 J 7 岛 a 串联模型 b 并联模型 c 标准线性黏弹性楱型 图2模拟黏弹性力学行为 F i g .2 M e c h a n i c a lb e h a v i o ro fs i m u l a t i n gv i s c o e l a s t i c i t y 对于钢齿轮,其材料为标准线弹性材料,符合 线弹性力学模型,有限元分析所需的材料属性参数 的确定较简单,只需知道其弹性模量和泊松比即 可,其值见表1 .而U H M W P E 作为一种非线性黏 弹性材料,在对其进行有限元分析时,其相关材料 力学模型所需参数的确定要复杂得多.本文基于 A B A Q U S 有限元分析软件,采用黏弹性力学模型 和超弹性力学模型 A r r u d a B o y c e 模型‘6 { 3 相结 合的方法. 在非线性黏弹性力学模型中,一个主要的参数 就是尺寸无关的松弛模量g R £ .A B A Q U S 有限 元分析软件在处理黏弹性材料时,采用P r o n y 级数 展开的方式来定义尺寸无关的松弛模量,即 g R £ 一1 一∑醪 1 一e 孑 , 1 式中彰为时间无关剪切松弛模量,母为相应的松 弛时间,N 为常数,i 1 ,2 ,⋯,N . 对小变形的线性黏弹性行为,有 r £ 一G o y 一∑7 i , 2 7 i 一娶f ‘e 零y t - - s d s , 3 对大变形的非线性黏弹性力学行为,则有 r r o 一 r i , 4 五 t s Y M 【- r 虿g f ∥r , E 1 £一s r o £一s F f £一s d sl , 5 式中y 为应变值,E 为变形梯度. 在建立以上关系式时需确定相关参数影, 等,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获得.本文计算中采用蠕变 试验数据输入的方法来确定所需的参数[ 9 ] . 为表达U H M W P E 黏弹性性质的非线性特 点,本文采用代表大变形、非线性的超弹性力学模 型和黏弹性力学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其中A r r u d a - B o y c e 模型在描述U H M W P E 的力学性能方面具 有较好的模拟效果[ 1 0 q 2 ] .A r r u d a B o y c e 模型采用 应变能的表达方式如下 W 一枨T { 号 I - 一3 夏b 露一9 靠∽埘 靠∽_ 8 1 高‰∽一2 4 3 ... , 6 式中咒为单位体积内分子链密度;K 为B o l t z m a n n 常数,T 为温度,J ,为应变第一不变量,A 。为材料参 数. 在进行有限元分析时,此应变能表达式需要确 定的相关参数主要有初始剪切模量卢 彬T 及材 料参数A 。等.A B A Q U S 分析软件在处理这些参数 时,可以通过输入拉伸试验数据并换算的方法实 现. 对于单轴拉伸试验,其名义主应变为e ,主伸 长率为A 一1 £.所以有 A 1 A ;A 2 一A 3 1 - 言, 7 J 1 一A ;- 4 - A ; A ;一A 2 - 4 - 5 6 - , 8 而名义应力则通过下式计算 口 2 1 - - A 一 ;13 W 一3 W 一 . 9 将拉伸试验数据代入,即可计算得到相应应变 能函数的参数[ 9 ] . 3 计算结果分析与讨论 齿轮啮合的有限元计算分为2 步.第1 步加 载,通过控制2 个齿轮自由度实现齿轮对的接触啮 合,在加载完成后,两齿轮处于啮合状态.第2 步模 拟齿轮运转状况.在齿轮的旋转过程中,啮合齿轮 的接触点随着齿轮运动沿接触面不断移动,其作用 力的力臂长度也不断变化.同时,啮合过程中既有 单齿对接触,也有双齿对接触,载荷分配也在不断 变化,所以齿轮上各点的应力大小、方向都在不停 的变化. 图3 a ~3 d 反映了两对轮齿完整的啮合过程, 扭矩作用在钢齿轮上.齿轮旋转模拟过程中,图3 a 表示齿轮开始进入啮合的状态,为双齿对啮合,此 时可看到其应力云图参照标识的最大V o nM i s e s 应力为1 2 .4 0M P a .随着齿轮旋转,第1 对轮齿退 出啮合,成为单齿对啮合状态,其最大V o nM i s e s 应力增大到1 9 .0 9M P a 见图3 b .齿轮继续旋转, 下一对轮齿开始进入接触,齿轮又进入双齿对啮合 万方数据 6 4 4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第3 6 卷 状态,其最大V o nM i s e s 应力随之减小为1 1 .6 0 M P a 见图3 c .齿轮再继续旋转,第2 对轮齿退出 啮合,齿轮再次成为单齿对啮合状态,其最大V o n M i s e s 应力亦开始增大,图3 d 中达到1 5 .9 2M P a . 由图3 可以看出,啮合齿轮的最大V o nM i s e s 应力 总是位于齿根部位,或者位于接触点处. c 图3啮合转动时齿轮V o nM i s e s 应力分布 西图 F i g .3 V o nM i s e ss t r e s s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m e s h i n gg e a r s 图4 为U H M W P E 齿轮齿根V o nM i s e s 应 力一时间关系曲线,从图中U H M W P E 齿轮齿根的 V o nM i s e s 应力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可更清楚地看 到啮合过程中应力的变化趋势.当U H M W P E 齿 轮轮齿开始进入工作区时,其齿根V o nM i s e s 应 力随时间呈快速增长趋势,在0 .0 0 6s 左右只有单 齿对啮合状态时,齿根V o nM i s e s 应力达到最大, 为9 .5M P a . 山 芝 R 瑙 8 .蟹 罂 { 趣 t /m s 图4U H M w P E 齿轮齿根V o nM i s e s 应力一时间关系 F i g .4R e l a t i o n s h i po fV o nM i s e s s t r e s s - - t i m eo ft h et o o t hr o o t 实际齿轮工作时,在扭矩的作用下,齿根部位 受到弯曲应力作用,其沿第2 坐标轴方向 见图3 的应力分量为S 。。,这个应力分量和采用理论计算 方法如I S O 标准方法计算的齿根弯曲应力是相对 应的.U H M W P E 齿轮齿根S z z 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如图5 所示. t /m s t /m s a U H M W P E 齿轮 b 钢齿轮 图5齿轮齿根s 2 。应力一时间变化关系 F i g .5R e l a t i o n s j i po fS 2 2s t r e s s - t i m eo ft o o t hr o o t 由图5 a 可见,U H M W P E 齿根部位S 。随时间 的变化关系与此点V o nM i s e s 应力随时间的变化 关系很相似,在0 .0 0 6s 左右达到最大值5 .8 M P a .图5 b 反映了与U H M W P E 齿轮配对使用的 钢齿轮的齿根部位应力S z z 随时间变化关系,可看 出在0 .0 0 2s 之前,钢齿轮齿根部位由于不受其它 齿变形的影响,齿根应力保持为0 .啮合后应力S 。。 迅速增长到1 0 .2M P a ,其最大应力比U H M W P E 齿轮齿根部位最大应力5 .8M P a 要大近二分之 一.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由于2 种材料的刚度不同, 变形相差较大并最终影响啮合状态引起的. 图6 则表示与图5 中S 2 z 相对应的对数应变 I n e 随时间变化关系图.从图6 可以看到,钢齿轮的 最大应变只有4 6x1 0 一,而U H M W P E 齿轮的最 大应变则为1 2 .8 1 0 ~,两者相差3 个数量级.由 万方数据 第5 期郑浇雯等基予貉弹往豹超高分予嫩聚乙烯齿轮诗算分辑 6 4 5 于变形大小不同,产生的应力集中也会不同,而且 在有限元分析时,变形不同,单元的变形情况也不 弱,这些都会对最终应力的大小产生影响。 1 2 .O O q I O .0 0 3 8 .0 0 鞍6 .0 0 蠢4 ,0 0 智2 .∞ O .0 0 t /m st /m s a U H M W P E 齿轮 b 钢齿轮 图6齿轮齿根对数戍变I n £一时间关系 F i g 。6 R e l a t i o n s h i po fI n £一t i m eo ft o o t hr o o t 由予齿轮运转过程中最大应力分布主要在2 个部位,即齿根部位和轮齿接触部位.齿根部位受 到的应力为弯曲应力,轮齿接触部位的应力为压应 力。图7 为U 秘M w P E 齿轮轮齿翡主应力分布云 图,图中接触齿面齿根部位应力为正最大,表示此 处受到拉威力作用,接触点处及啮合轮齿非接触齿 面齿根部位应力为负值,说明这些区域的成力为压 应力。由图 可看出在节点附近两轮齿接触时,其 主应力隽负德,最小主应力郄隽最大歪疲力,其分 布状况可反映接触点压应力的分布状况. 瑟7U } 差M W P E 齿轮轮黉主瘟力分毒嚣爨 F i g .7P r i n c i p a ls t r e s s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 U H M W P Eg e a rt o o t h 图8 为U H M w P E 节点处接触压应力随时间 的变化关系,可看出亦在0 .0 0 6s 左右只有2 个齿 轮豹单齿对啮合状态时,轮齿节熹处接触嚣应力达 到最大,为1 8 .8M P a . 震 嚣 嵌 键 硝 婚 蜗 t /m s 匿8U } l M W P E 轮齿节点处最小主应力一时阅关系 F i g .8R e l a t i o n s h i po fm i np r i n c i p a ls t e s s ’t i m ea t U H M W P Ep i t c hp o i n t 在一个完整的啮合周期内,U H M W P E 齿轮 齿根部位单元的廒力与应变的关系如图9 所示. 墨 至 R 聋 应变/l f f ’ 图9U H M W P E 齿轮齿根戍力一应变关系 F i g .9R e l a t i o n s h i po fs t r e s s - t r a i no f U M W P Et o o t hr o o t 由图9 可以发现,在加载和卸载过程中应力、 应变并不是一一对应的,表现为应变滞后于应力, 这种应变滞后于应力的现象,正是黏弹性材料的特 饿.虫子U H M W P E 材料是黏弹性体,在加载或蠲 载詹分子会重新捺捌,这需要一定的时闷,所以在 物理现象上就表现为应变滞后予应力. 4 结论 圭 鼹齿轮噻合运转时,均在单遗对啮合状态 时,V o nM i s e s 应力达到最大值 1 9 .0 9M P a ,且 啮含轮齿的最大V o nM i s e s 应力总是位于齿根部 位或接触点处.U H M W P E 轮齿节点附近的主应 力为负值最大,潮就处酶接触联应力达蓟最大蠖 1 8 .8M P a ,已接近U H M W P E 耪瓣的屈服强度 2 1 ~2 3M P a . 2 U H M W P E 齿轮齿根部位的最大弯曲应力 S 。魄锶齿轮的s 2 。要小近二分乏一,前者为5 .8 M P a ,后者轰l o 。2M P a .造成这~现象的主要原暖 是两齿轮的材料不同所产生的应力集中影响不阀. 并且S 。。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与该部位V o nM i s e s 成 力随时阈的变化关系很相似,在必有两齿轮的孽齿 对啮合状态对达到最大值. 3 U H M W P E 齿轮齿根部使的最大对数应变 与钢齿轮齿根部位的最大对数应变相差3 个数量 级,前者为1 2 .8 1 0 一,后者为4 6 1 0 一.由于变 形大小不同,产生的应力集孛趣会不周,较大的应 变差异必然会对齿轮的啮合产生影响. 4 采用黏弹性力学模型和超弹性力学模型 A r r u d a - B o y c e 模型 相结合的方法,对U H M W P E 齿轮与钢齿轮配对使用时的应力秘应变大 小、分布及危险点的位置迸行了凌态有限元模叛计 算和分析,研究结果为U H M W P E 齿轮的承载能 力计算和校核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 万方数据 6 4 6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第3 6 卷 参考文献 【1 3 裁广建。超毫分予鬈聚乙烯[ 酝3 ,j £寨t 他学王堑窭 版社。2 0 0 1 . E 2 3 刘广建。孟惠荣.用考虑了黏弹性的有限元法对塑 辩齿轮送行诗算分接墨】。撬棱工程学掇,2 0 0 2 ,3 8 6 4 3 - 4 6 . L I UG u a n g - j i a n 。M E N GH u i - r o n g .C o m p u t a t i o na n d a n a l y s i st op l a s t i cg e a rw i t hv i s c o e l a s t i cF E M [ J ] . C h i n e s eJ o u r n a lo fM e c h a n i c a lE n g i n e e r i n g ,2 0 0 2 ,3 8 6 4 3 4 6 . [ 3 3 美晷A B A Q U S 公司。A B A Q U S 有限元软件6 。4 舨 入秘籀薅[ M 】.簌蕊,朱叛文,鸯金生,等译。鬣 京清华大学出版杜,2 0 0 4 . [ 4 ] G .尼照,H .温特尔.机械零件第二卷C M ] .余梦 生,译,憩素撬械王堑出黢被,1 9 8 9 . E 5 3 焦剑,雷渭嫒.高聚物结构、性能与测试[ M ] .北 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 0 0 3 . [ 6 3E L L E NMA ,M A R YCB IAt h r e e - d i m e n s i o n a lc o n - s t i t u t i v em o d e lf o rt h el a r g es t r e t c hb e h a v i o ro fr u b b e re l a s t i cm a t e r i a l s [ J ] .J o u r n a lo ft h eM e c h a n i c s a n dP h y s i c so fS o l i d s ,1 9 9 3 ,4 1 2 3 8 9 - 4 1 2 . [ 7 ] A L E XEz .C o n s t i t u t i v ee q u a t i o n sf o ra m e n d e dn o n - g a u s s i a nn e t w o r km o d e l so fr u b b e re l a s t i c i t y [ J ]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J o u r n a lo fE n g i n e e r i n gS c i e n c e t2 0 0 2 ,4 0 2 2 6 5 - 2 2 9 4 。 [ 8 3M A R c K M A N NG ,V E R R o NE .G O E N E TL 。e t a I .At h e o r yo fn e t w o r ka l t e r a t i o nf o rt h em u l l i n s e f f e c t [ J ] 。J o u r n a lo ft h eM e c h a n i c sa n dP h y s i c so f S o l i d s .2 0 0 2 ,5 0 2 0 11 - 2 0 2 8 . [ 9 3 陆松.基予黏弹性的越高分子量聚乙烯塑料齿轮 承载能力研究[ 明.北京中国矿业大学机电与僚息 工程学院,2 0 0 4 。 [ 1 0 ]B E R G S T R O MJS ,K U R T ZSM .C o n s t i t u t i v e m o d e l i n go fu l t r a - h i g hm o l e c u l a rw e i g h tp o l y e t h y l e n eu n d e rl a r g e - d e f o r m a t i o na n dc y c l i cl o a d i n gc o n d i t i o n E J ] .B i o m a t e r i a l s ,2 0 0 2 ,2 3 2 3 2 9 2 3 4 3 . [ 1 1 ] B E R G S T R O MJS ,R I M N A CCM ,K U R T ZSM . P r e d i c t i o no fm u h i a x i a lm e c h a n i c a lb e h a v i o rf o rc o n v e n t i o n a la n dh i g h l yc r o s s l i n k e dU H M W P Eu s i n ga h y b r i dc o n s t i t u t i v eM o d e l [ J ] .B i o m a t e r i a l s ,2 0 0 3 , 2 4 1 3 6 5 1 3 8 0 . [ 1 2 ] B E R G S T R O MJS ,B O Y C EMC .C o n s t i t u t i v e m o d e l l i n go ft h el a r g es t r a i nt i m P d e p e n d e n tb e h a v i o ro fe l a s t o m e r s [ J ] .J o u r n a lo ft h eM e c h a n i c sa n d P h y s i c so fS o l i d s ,1 9 9 8 ,4 6 9 3 1 - 9 5 4 . 责任编辑姚志燕 6 8 。 责任编辑姚志晶 万方数据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