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4 5 卷第3 期 2 0 2 0 年3 月 煤炭学报 J O U R N A LO F C H I N AC O A LS O C I E l Y V 0 1 .4 5N o .3 M a r .2 0 2 0 移动阅读 武仁杰,李海波,李晓锋,等.冲击载荷作用下层状岩石破碎能耗及块度特征[ J ] .煤炭学报,2 0 2 0 ,4 5 3 1 0 5 3 - 1 0 6 0 .d o i 1 0 .1 3 2 2 5 /j .c n k i .j C C S .2 0 1 9 .0 2 6 6 W UR e n j i e ,L IH a i b o ,L IX i a o f e n g ,e ta 1 .B r o k e ne n e r g yd i s s i p a t i o na n df r a g m e n t a t i o n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l a y e r e dr o c k u n d e ri m p a c tl o a d i n g [ J ] .J o u r n a lo fC h i n aC o a lS o c i e t y ,2 0 2 0 ,4 5 3 1 0 5 3 1 0 6 0 .d o i 1 0 .1 3 2 2 5 /j .c n k i .j e c .2 0 1 9 . 嘶 冲击载荷作用下层状岩石破碎能耗及块度特征 武仁杰1 , 2 李海波1 ’2 ,李晓锋1 ’2 ⋯,于崇1 ,夏祥1 ,刘黎旺1 ’2 1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湖北武汉4 3 0 0 7 1 ;2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 0 0 0 4 9 ;3 .莫纳什大学土木工程系,澳大利亚维多利亚 3 8 0 1 摘要采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 S H P B 试验装置,对O o ,2 2 .5 0 ,4 5 0 ,6 7 .5 0 和9 0 0 五种不同层理 倾角的层状岩石进行了不同冲击速度下的动态压缩试验,对破碎后的试样碎屑进行筛分,对比分析 了层状岩石动态破坏时的块度分布特征;探讨了不同入射能对层状岩石反射能、透射能、耗散能密 度和块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同一层理倾角试样,随着冲击速度增大,块度平均粒径逐渐减 小,破碎程度逐渐增大;相同冲击速度下层理倾角为6 7 .5 0 的试样破碎程度最大,0 0 试样破碎程度 最小。分形维数可以很好的量化表征破碎块度分布特征,破碎块度越小,分形维数越大。相同入射 能时,9 0 0 试样耗散能密度最大,0 0 或2 2 .5 0 耗散能密度较小,表明高倾角试样能量利用率高,O o 或 2 2 .5 0 的利用率较低。层理倾角为4 5 .0 0 ,6 7 .5 0 和9 0 .O o 的试样在入射能相同时反射能较大,层理 倾角为0 0 ,2 2 .5 0 的试样透射能较大,表明大倾角下无用功大多以反射波形式耗散,低倾角下无用 功大多以透射波形式耗散;反射能、透射能与耗散能密度随入射能增大而增加;分形维数随耗散能 密度增大而增大。高倾角时随能耗增大,试样破碎程度越剧烈;低倾角随耗散能密度增大,试样破 碎趋势变化较小,产生新裂纹与破裂面所需能量较多。在实际工程中,选择4 5 0 一6 7 .5 0 倾角的动 态加栽角度,不仅岩石强度较低,岩石破碎程度高,且能量利用率较高。 关键词层状岩石;动态压缩;破碎能耗;块度分布 中图分类号7 I ’D 3 1 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0 2 5 3 - 9 9 9 3 2 0 2 0 0 3 - 1 0 5 3 - 0 8 B r o k e ne n e r g yd i s s i p a t i o na n df r a g m e n t a t i o n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 l a y e r e dr o c ku n d e ri m p a c tl o a d i n g W UR e n j i e l ”,L IH a i b 0 1 ”,L IX i a o f e n g ‘’2 ⋯,Y UC h o n 9 1 ,X I AX i a n g ’,L I UL i w a n 9 1 ,2 1 .I n s t i t u t eo fR o c ka n dS o i lM e c h a n i c s ,C h i n e s eA c a d e m y 矿&洒麟,W u h a n4 3 0 0 7 1 ,C h i n a ;2 .‰睁矿C h i n e s eA c a d e m yo f /e n c e s ,峨 1 0 0 0 4 9 ,C h i n a ;3 .D e p a r t m e n t 矿C i v i lE a g i n e e r i n g ,M o n a 3 hU n i v e r s i t y ,V i c t o r i a3 8 0 1 ,A u s t r a l i a A b s t r a c t B yu s i n gs p l i tH o p k i n s o np r e s s u r eb a r S H P B t e s ta p p a r a t u s ,t h ed y n a m i cc o m p r e s s i o nt e s t so fl a y e r e d r o c k sw i t hd i f f e r e n tb e d d i n gd i p so f0 0 ,2 2 .5 0 ,4 5 0 ,6 7 .5 0a n d9 0 0u n d e rd i f f e r e n ti m p a c tv e l o c i t i e sw e r ec a r r i e do u ti n t h i ss t u d y .T h ef r a g m e n t a t i o nd i s t r i b u t i o n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l a y e r e dr o c k sw e r ec o m p a r e da n da n a l y z e da c c o r d i n gt os i c - v i n gt h ec r u s h e ds a m p l ed e b r i s .T h er e f l e c t i o ne n e r g y ,t r a n s m i s s i o ne n e r g y ,d i s s i p a t e de n e r g yd e n s i t ya n df r a g m e n t a t i o n u n d e rd i f f e r e n ti n c i d e n te n e r g i e sw e r ed i s c u s s e d .R e s u l t ss h o wt h a tf o rt h es a m p l ew i t hs a m eb e d d i n gd i pa n g l e ,t h ea v - e r a g ep a r t i c l es i z eg r a d u a l l yd e c r e a s e sa st h ei m p a c tv e l o c i t yi n c r e a s e s .A tt h es a m ei m p a c tv e l o c i t y ,t h ef r a c t u r ed e g r e e o ft h es p e c i m e nw i t had i pa n g l eo f6 7 .5 。i st h el a r g e s t .a n dt h e0 。s a m p l ei st h es m a l l e s t .F r a e t a ld i m e n s i o nc a n 收稿E l 期2 0 1 9 - 0 3 - 0 4修回日期2 0 1 9 - 0 6 - 2 2责任编辑陶赛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5 1 4 3 9 0 0 8 ,5 1 6 7 9 2 3 1 ,4 1 5 7 2 3 0 7 作者简介武仁杰 1 9 9 4 一 ,男,山西临汾人,博士研究生。E m a i l 删一r e n i l e 4 4 0 1 2 6 .t o m 万方数据 1 0 5 4 煤炭学报 2 0 2 0 年第4 5 卷 q u a n t i t a t i v e l yc h a r a c t e r i z et h ef r a g m e n t a t i o nd i s t r i b u t i o n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T h ef r a c t a ld i m e n s i o ni sl a r g e rw h e nt h ef r a g - m e n t a t i o ni ss m a l l e r .A tt h es a m ei n c i d e n te n e r g y ,t h ed i s s i p a t i o ne n e r g yd e n s i t yo ft h e9 0 。s a m p l ei st h el a r g e s t ,w h i l e t h ed i s s i p a t i o ne n e r g yd e n s i t yo fs p e c i m e n sw i t h0 。o r2 2 .5 0d i pa n g l ei ss m a l l e r ,w h i c hr e v e a lt h a tah i 【g hd i pa n g l e h a sah i g h e re n e r g yu t i l i z a t i o nr a t e ,a n d0 0o r2 2 .5 。i sl o w e r .A tt h es a m ei n c i d e n te n e r g y ,t h e9 0 。s a m p l e sh a v eh i g h e r r e f l e c t i v ee n e r g y ,a n dt h el a y e r e dr o c k sw i t h0 0a n d2 2 .5 。d i pa n g l e sh a v eh i g h e rt r a n s m i s s i o ne n e r g y ,w h i c hi n d i c a t e s t h a tt h er e a c t i v ep o w e rd i s s i p a t e sm o s t l yi nt h ef o r mo fr e f l e c t i o nw a v e f o r ma th i g hd i pa n g l ea n dm o s t l yi nt h ef o r mo f t r a n s m i s s i o nw a v e f o r ma tl o wd i pa n g l e .T h er e f l e c t i o ne n e r g y ,t r a n s m i s s i o ne n e r g ya n dd i s s i p a t i o ne n e r g yd e n s i t yi n c r e a s ew i t ht h ei n c r e a s eo fi n c i d e n te n e r g y .T h ef r a c t a ld i m e n s i o ni n c r e a s e sw i t ht h ei n c r e a s eo fd i s s i p a t i o ne n e r g yd e n s i t y .W i t ht h ei n c r e a s eo fe n e r g yc o n s u m p t i o na th i g hd i pa n g l e ,t h es a m p l eb r e a k sm o r es e v e r e l y .W i t ht h ei n c r e a s eo f d i s s i p a t e de n e r g yd e n s i t ya tl o wd i pa n g l e ,t h et r e n do fs a m p l ef r a g m e n t a t i o nc h a n g e sl i t t l e ,a n dt h ee n e r g yr e q u i r e dt o p r o d u c en e wc r a c k sa n df r a c t u r es u r f a c e si sh i g h .I ne n g i n e e r i n gp r a c t i c e s ,i ft h ed y n a m i cl o a d i n ga n g l eo f4 5 .0 0 一 6 7 .5 。i ss e l e c t e d ,n o to n l yt h es t r e n g t ho fr o c ki sl o w ,a n dt h er o c ks a m p l eb r e a k sm o r es e v e r e l y ,b u ta l s ot h ee n e r g yu - t i l i z a t i o nr a t ei sh i g h . K e yw o r d s l a y e r e dr o c k ;d y n a m i cc o m p r e s s i o n ;b r o k e ne n e r g yd i s s i p a t i o n ;f r a g m e n t a t i o nd i s t r i b u t i o n 能量耗散是岩石发生破坏的根本原因,岩石损伤 破坏过程本质上是岩石在能量驱动下由稳定态向不 稳定态再向稳定态转变的过程⋯。岩石是具有不均 匀性、各向异性的脆性材料,包含层理、节理、断面等 结构,当岩石中的层理沿一定方向排列就构成了层状 岩石心J 。隧道、水电站、核电站废料存储设施等常基 于层状岩石建设p 叫J ,采矿过程与页岩气开发中也经 常遇到层状岩石“ 。7J ,建设与开发过程中的冲击钻 进、爆破和切削等工艺是破碎岩石的主要方式。因 此,深人了解冲击荷载作用下层状岩石的动力学特 性,研究其破碎过程中能量传递规律、耗散特性、破碎 形态及碎块分布特征,对提高钻进效率、矿石产出率 和能量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叫J 。 目前已有许多学者从能量与块度特征角度对岩 石破碎过程进行分析。谢和平等叫基于能量耗散分 析建立的岩石损伤演化方程较好地描述了岩石的损 伤演化过程,给出了复杂应力条件下卸荷弹性模量的 变化公式。Z H A N G 等u 通过对岩石试样施加不同 速率的荷载,研究了不同加载速率下岩石的断裂与能 量耗散特性。G R A D Y 【1 2 ] 利用能量恒定原理,基于岩 石耗散能全部用于岩石断裂的假定建立了岩石块度 与能量公式。L U N D B E R G 【I 到通过霍普金森杆 S H P B 研究了岩石块度分布特征与能量吸收特征, 认为岩石输入能越高,岩石破碎越完全。李地元 等4o 简单分析了层状砂岩冲击载荷下破碎时吸收能 占输入能的比例,认为层面与加载方向平行时,岩石 的能量吸收率最高。H O N G 等u 纠利用大直径S H P B 装置,分析了不同加载速率下岩石的能量吸收率与破 碎形态。不同于一般岩石,层状岩石破碎过程中,不 仅需考虑有效能量相对于总输入能占比、冲击速度快 慢等的影响,还需考虑冲击方向与层理方向不同夹角 下岩石的块度分布特征,而目前还少有相关研究。 基于此,笔者对层状岩石进行不同冲击速度、不 同层理倾角的动态压缩试验,对比分析了层状岩石动 态破坏下的块度分布特征,探讨不同人射能对层状岩 石反射能、透射能、耗散能密度和块度分布的影响。 1 层状岩石冲击压缩试验 1 .1 层状岩石样品 选用层状千枚岩制作冲击荷载试验所用试样。 岩样取自江西省九江市,由典型的庐山第四纪沉积岩 经变质作用形成。试验所用层状试样根据国际岩石 力学学会 I S R M 推荐标准⋯,加工成4 , 5 0a m 5 0m m 大小,打磨后试样两端面不平整度与不垂直度 均在0 .0 2m m 。经成分分析,所用试样岩石成分包 括白云母、斜绿泥石与石英。表1 为岩石矿物成分构 成。在偏光镜下对试样进行观察,表明其具有明显的 层理状构造,如图1 所示。 表1 矿物成分 T a b l e1M i n e r a lc o m p o s i t i o n 矿物名称百分比/% 白云母 斜绿泥石 石英 钠长石 透辉石 3 1 .8 9 2 6 .9 l 2 4 .4 7 1 3 .2 2 3 .5 1 定义层面倾角p 为层面法线方向与加载方向的 夹角,层状试样倾角示意图如图2 所示,占i ,s ,,s 。分 别为测得的入射、反射及透射应变。按照层理倾角0 万方数据 第3 期武仁杰等冲击载荷作用下层状岩石破碎能耗及块度特征 1 0 5 5 图I偏光镜下的千枚岩层状结构 F i g .1P h y l l i t el a y e r e ds t r u c t u r eu n d e rp o l a r i z e r 与冲击速度不同将4 5 个试样分为1 5 组,每组包含 0 。,2 2 .5 。,4 5 。,6 7 .5 。和9 0 。试样各3 个。分别对冲头 施加6 .9 6 ,1 0 .8 6 ,1 4 .8 3m /s 的冲击速度。 S ●黝 输出杆 输入杆 一J _ _ _ 一 一一I 8 } 一物 图2 层状试样加载不蒽 F i g .2D y n a m i ci m p a c tl a y e r e ds p e c i m e n 1 .2 试验系统 层状岩石动态冲击压缩试验在中国科学院武汉 岩土力学研究所的分离式霍普金森杆试验系统 S p l i t t i n gH o p k i n s o nP r e s s u r eb a r ,S H P B 上进行。试 验系统的输入杆、输出杆、吸能杆采用同种材料,直径 均为5 0m i l l ,长度分别为25 0 0 ,25 0 0 和l0 0 0m m 。 为生成波形光滑、弥散效应小的钟型波,采用锥形冲 头,并在输入杆杆端粘贴橡胶垫作为波形整形器。为 减少摩擦效应,防止不必要的干扰,在试样两端涂抹 凡士林。在输入杆与输出杆距试件端部1n l 处粘贴 应变片,并通过光电法测量弹头初速。 1 .3 数据处理 采用基于一维应力波传播和应力均匀性假定的 三波法处理应变片与超动态应变仪采集的数据,得到 层状岩石应力矿、应变s 及应变率F 为 s £ “ s . £。J 盯 f 百AE s 件的弹性波波速、弹性模量及截面积。 整个加载过程中入射波、反射波和透射波所携带 的能量分别为形.,彤。和形。,其计算公式为 W i A E cJ 占细 肜. A E c f 占i d £ 2 W 。 A E c I 占沁 动态冲击压缩试验过程中试样吸收的能量形。计 算为 W 。 W .一形,一形, 3 试样吸收能形。主要构成方程为 W 。 肜I 形k 肜, 4 其中,肜,为用于扩展原有裂纹、生成新断裂面和微裂 纹的岩石破碎耗散能;W k 为岩石破碎飞出时携带的 弹射动能;肜,为破碎时的声能、热能与辐射能等其他 损耗。根据Z H A N G 等‘1 在高速摄像机下对动能的 计算研究,动能阢占吸收能的比例为 阢一 0 .6 %。 0 .2 2 ⋯ W 。一 1 0 0 \。, 式中,虬为冲头的冲击速度。 计算得到的值大部分在1 0 %以内,动能只占试 样破坏吸收能量的很少一部分,冲击载荷下吸收能量 主要由破碎耗能构成,因此高速冲击下可忽略弹射动 能及其他耗能㈠7 一引,岩石破碎耗散能形。 W ∽ 考虑试样问的尺寸差异,采用更客观的破碎耗能 密度川..反映岩石破碎能耗情况,即单位体积层状岩 石破碎耗能 肜. ‰2 等 6 式中,E 为试样体积。 1 .4 动态抗压强度 根据式 1 ,求得不同冲击速度下层状岩石各倾 角的动态抗压强度,如图3 所示。任意冲击速度下, 倾角为0 。试样动态抗压强度最高,倾角6 7 .5 。的动态 抗压强度最低。随冲击速度的增加,岩石动态抗压强 度逐渐增大,低倾角下试样抗压强度增加趋势明显, 4 5 。~9 0 。试样线性拟合线的斜率较低,表明试样动态 抗压强度随冲击速度增大趋势较慢。 2 冲击载荷下层状岩石破碎块度分布 1 2 .1 层状试样块度定义 瓤,2 弘飞飞,面体气篙裂徽燃等盏震甭 。为试样的长度及截面积;c ,E 和A 为杆任意方向尺寸对破碎后块度进行测量[ 1 9 1 。由于层状 万方数据 煤炭 学报 2 0 2 0 年第4 5 卷 金 蒌 型 憩 出 蝠 姻 奄 图3不I 司冲击速度下层状岩石动态抗压强度 F i g .3 1 v I l a l n i cc o m p l ’e s s i v es h ’e n g t ho fl a y e l ‘e dr o c k s i lr l d e rd i f f e r e n ti m p a c v e l o c i t i e s 岩石中层理的存在,导致破碎后的试样呈现典型的片 状结构,如图4 所示。在不同方向测量会产生尺寸误 差,因此为研究层状岩石破碎块度分布,需首先确定 层状岩石试样块度尺寸的测量方法。 考虑以方孑L 筛筛分冲。丘载荷下层状岩石破碎块 度,因此假设以六面体包络岩块I 阳,取该六而体3 个 互相垂直的棱长,其中最长的棱为长度,次之为宽度, 长度最小的棱为宽度。筛分时将长度与宽度棱所在 的面置于筛孑L 上,最长的棱决定岩块是够能通过筛 孔,因此定义长度即最大尺寸棱为块度的粒径。 2 .2 试样破碎程度 对破碎后的试样碎块进行收集,典型冲。打速度下 图4 不I 司冲击速度和倾角下层状岩石破坏形态 F i { ;.4 F a i l m ‘Pm o d e so fl a y m ’r 1r IJ ’ku l l d e rd i f f e r e n t i m p a ‘。tv e l o c i t i e sa n 1d i pa n g l e s 的破坏形态如【矧4 所示,由图4 可知,随着冲击速度 增大,层状岩石试样破碎程度逐渐加剧,破碎块度逐 渐减小。根据碎块特征,选用尺寸为3 1 .5 ,2 5 .0 ,2 0 , 1 6 .0 ,1 0 .0 ,5 .0 ,2 .5m m 的标准方孔筛进行筛选,通 过高灵敏度电子称确定筛上碎块质量。为对比不同 尺寸试样下的块度分布特征,以各筛孔筛上累积质量 玎分比标定筛分试验结果,不同冲击速度下层状岩石 碎块筛分试验结果见表2 。 表2 层状岩石冲击载荷下碎块筛分试验结果 T a b l e2 S c r e e n i n gt e s tr e s u l t so fi m p a c tf r a g m e n t so fl a y e r e ds a m p l e s 万方数据 第3 期武仁杰等冲击载荷作用下层状岩石破碎能耗及块度特征 1 0 5 7 续表 编号 层理倾冲击速度/ 各筛孔筛上累积质量百分比/% 块度平均分形维 角o / 。 m .S - I 3 1 .5m m 2 5 ~3 1 .5m m2 5 。2 0m m2 0 ~1 6m m1 6 .1 0m m1 0 ~5m m5 。2 .5m m 2 .5m m 粒径/m m 数D 1 4 3 201 0 .6 5 7 7 .6 4 41 4 .3 4 203 .4 5 62 .1 7 91 .1 4 70 .6 7 00 .5 6 2 3 2 .8 3 31 .7 0 1 1 1 一l 一22 2 .51 0 .9 39 6 .7 2 40 1 1 2 2 2 2 .51 0 .7 59 3 .2 3 80 1 1 3 22 2 .51 0 .6 98 0 .6 6 8 1 0 .1 8 2 8 1 24 51 0 .9 66 1 .0 4 30 8 2 24 5 1 0 .9 66 5 .3 4 21 3 .1 6 3 8 3 24 51 0 .8 56 0 .8 3 l0 5 一l 一26 7 .5 1 0 .9 86 3 .1 4 11 1 .0 0 6 5 2 26 7 .51 0 .9 45 3 .1 3 41 4 .8 2 5 5 3 2 6 7 .51 0 .7 65 7 .2 7 91 6 .2 3 8 2 一l 一29 0 1 0 .7 08 7 .2 1 68 .5 4 4 2 2 29 01 0 .7 88 8 .8 2 78 .0 9 0 2 3 29 01 0 .4 88 5 .7 7 28 .9 6 5 1 5 1 301 4 .8 2 3 4 .1 6 34 0 .0 5 7 1 5 2 301 4 .9 7 4 9 .0 3 l2 8 .7 1 5 1 5 3 301 4 .8 64 1 .7 6 73 5 .3 5 8 1 2 一l 一32 2 .51 4 .8 27 4 .1 5 82 1 .2 5 3 1 2 2 32 2 .51 4 .9 65 1 .8 3 67 .4 5 1 1 2 3 32 2 .5 1 4 .7 96 2 .4 6 22 6 .2 1 6 9 1 34 51 4 .9 7 4 4 .1 0 92 7 .8 4 0 9 2 34 51 4 .8 41 7 .6 5 65 5 ,2 0 5 9 3 34 51 4 .8 9 1 3 .8 7 24 7 .5 0 6 6 一l 一36 7 .51 4 .7 204 9 .4 7 3 6 2 36 7 .51 4 .7 404 3 .9 8 4 6 3 36 7 .51 4 .9 404 7 .3 0 2 3 1 39 01 4 .8 304 9 .6 5 1 3 2 39 0 1 4 .8 505 0 .9 8 6 0 0 O 2 1 .8 3 9 7 .8 0 2 1 9 .9 7 6 1 1 .5 0 7 1 2 .0 7 3 9 .8 5 3 O 0 0 1 8 .8 7 6 1 6 .8 6 3 1 3 .3 8 2 O 1 2 .4 2 7 7 .0 3 5 1 1 .8 0 2 1 1 .7 0 4 2 1 .0 7 l 2 1 .7 1 9 2 2 .9 9 7 2 1 .6 7 3 1 8 .0 3 5 1 6 .3 4 0 0 0 0 6 .4 4 l 4 .6 5 9 8 .2 4 l 8 .5 8 7 8 .9 7 2 9 .1 7 6 O 0 0 2 .9 8 4 3 .6 1 0 9 3 .0 6 8 2 .2 7 9 O O 5 .2 3 9 4 .4 2 6 5 .6 4 1 1 2 .1 4 8 1 3 .9 3 6 1 1 .1 3 4 1 3 .0 9 7 1 4 .5 3 l 0 3 .5 7 2 4 .5 3 6 3 .7 8 2 4 .0 0 8 5 .4 4 5 1 .9 4 5 5 .6 6 8 3 .2 5 3 2 .3 1 8 1 .5 9 5 3 .0 4 4 2 .0 3 2 0 1 .7 4 3 O 1 4 .4 3 0 O 4 .2 4 4 4 .9 6 9 4 .2 3 1 8 .3 3 2 9 .8 3 1 1 0 .5 9 5 1 0 .8 5 8 9 .4 5 1 3 - 3 3 9 01 4 .9 805 2 .8 6 51 5 .3 9 51 2 .3 7 47 .2 4 98 .5 9 12 .4 5 31 .0 7 3 2 2 .3 1 81 .9 5 3 为量化比较层状岩石破碎块度大小,采用块度平 均粒径d 。来表征岩石破碎程度8 。1 9 1 ,即 d 。2 謦 ㈩ 。 皂等 7 式中,d i 为不同孔径筛上滞留岩石破碎块度的平均 尺寸;叼i 为对应d i 的碎块质量百分比。 块度平均粒径d 。的计算结果见表2 ,由表2 可 知,对同一层理倾角,随着冲击速度的增大,d 。逐渐 减小,表明试样破碎程度逐渐增大;在同一冲击速度 下,层理倾角为6 7 .5 0 的试样破碎后d 。最小,层理倾 角为0 0 的试样d 。最大,表明相同冲击速度下6 7 .5 。试 样破碎程度最大,0 0 试样破碎程度最小。 2 .3 破碎块度分形维数 分析表2 和图4 可知,使用块度平均粒径d 。可 以简单直观的比较层状岩石破碎程度,但并不能直观 反映破碎块度的分布特征,即具有相同d 。并不意味 着各筛上碎块质量相同,也就无法真正量化破碎块度 分布特征。许多学者的研究结果表明,岩石破碎后的 块度具有分形特征‘2 卜2 2 l 。按质量一块度关系可以获 得岩石破碎块度分布方程 Y 巫盟咒3 - D m t 8 其中,石为岩石破碎块度;m 石 为尺寸小于髫的破碎 块度累积质量;m 。为破碎块度总质量;D 为破碎块度 分布分形维数。对式 8 两边取对数计算得 l nl ,l n 型盟 3 一D l n 石 9 m 1 由式 9 可知, 3 一D 即为I n [ m x /m 。] 一 I n 戈坐标图中拟合直线的斜率。将求得的分形维数 列于表2 。 由表2 分析可知,对同一层理倾角,随着冲击速 度的增大,破碎块度逐渐减小,分形维数D 逐渐增 大,且不同分布下分形维数差别较大,表明分形维数 鸲卯B舛∞驰∞醯%的M叮“以“钉乏}醯斛凹m_墨仍町晒町坂矧“仲眨弭加%为∞秘如”拍弱阱加%%gj傩∞∞∞鳃叻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夏L L Z 互乏互互L L;墨叭异眦撇似拼跚抛嘶Ⅲm啪Ⅲ|宝咖州{寅m猫嘶研Ⅲl坌卅椰弛强勉缀弧丝弧孤拽强弘强丝姒孤珐孤儿孤孤强勉扎娩丝丝 蛳铋粥麟仍∞伽m哪啦啪猫粥奶粥观栅粥姗吻啷Ⅲ誊}抛啷Ⅲ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L n L L L L L L L L l 4 5 5 6 9 5 9 9 9 1 8 7 4 9 5 2 6 9 4 3 O 0 9 j 5 68仆叫根孙铡皑洲州删观钏∞台鲫H够如竹强鳃他丝H甜箱 n n L L L L L L L n n n n n n L 王L L Z 2 Z Z 2 互Z 9 5 3 4 7 5 9 0 7 5 0 3 8 l 5 5 8 9 8 4眨晤H£3 皤绶撕她城拟弼砌”捌颇吾l娩锄 诎拐盼巧酯吩加∞∞加 万方数据 煤炭 学报 2 0 2 0 年第4 5 卷 D 可以量化破碎块度分布特征,相较于d ,表征意义 更加广泛。 3 冲击载荷下层状岩石破碎能耗 3 .1 入射能与透、反射能的关系 根据式 1 ~ 6 ,求得不同层理倾角与冲击速 度下试样的平均入射能、反射能、透射能、耗散能与破 碎耗能密度,分别讨论相关能量关系。 图5 为层状岩石在冲击载荷作用下反射能随入 射能的变化关系。由图5 可以看出,各层理倾角下, 反射能随入射能增大而逐渐增加,对不同层理倾角试 样而言,二者均呈线性关系,但斜率不同表明增长趋 势也不同。高倾角下增长趋势较快,0 。,2 2 .o 试样斜 率较小,增长趋势较慢。结合试样破坏形态分析可 知。2 3 ‘1 6 l ,0 。,2 2 .0 试样未完全破裂,此时反射能随入 射能增多缓慢增加,而对于高倾角试样,试样完全破 裂,反射能增大趋势显著。 图5层状岩石试样入射能和反射能关系 F i g .5R e l a t i o n s h i p1 e “、r e e l li n c i d e n te n e r g a l l dI ’e t l e e t e d e n e r g yo fl a y e i ’P 【{ s a m p l e s 对不同层理倾角而言,4 5 .0 。,6 7 .5 。和9 0 .0 。的试 样在入射能大致相同时反射能较大,表明大倾角下无 用功大多以反射波形式耗散。式 1 0 为人射能与反 射能拟合公式。 矽 0 .4 1 2 孵一1 8 .9 1 7 R 2 0 .9 3 5 旷25 0 .3 9 3 W 翌75 9 .3 6 R 二 0 .9 4 0 叫50 .7 0 8 叫5 2 7 .6 8 8 R 10 .9 9 0 旷75 0 .6 5 8 哦75 2 2 .7 0 6 R 0 .9 9 4 职o 0 .6 6 5 时。一3 4 .8 4 4 R 2 0 .9 8 4 1 0 图6 为层状岩石在冲击载荷作用下透射能随入 射能的变化关系。由图6 可见,与反射能对应,各层 理倾角下,透射能随入射能增大逐渐增大,但4 5 .0 。, 6 7 .5 。和9 0 .0 。的增大趋势平稳。0 。,2 2 .5 。层状岩石 透射能较大,透射能与入射能呈现线性关系,表明低 倾角下无用功大多以透射波形式耗散。式 11 为入 射能与透射能拟合公式,6 7 .5 。数据较离散,相关度较 低,但由图6 可知,拟合公式能够很好的反映数据点 变化趋势。 职 0 .3 9 5 时 6 .4 0 4 R 20 .9 6 0 孵25 0 .3 6 27 暇25 3 .3 3 7 R 10 .9 3 2 吖50 .0 4 8 昨5 1 1 .1 2 8 R 二0 .9 4 0 孵750 .0 6 6 孵75 1 0 .6 5 3 R 20 .6 8 3 旷o 0 .1 0 3 旷o 1 3 .1 7 0 R 2 0 .8 1 4 11 图6 层状岩石入射能和透射能关系 F i g .6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i n c i d e n te n e l g ya n dt r a n s n l 一 i s s M le n e r g yo fl a y e r e ds a i l i p l e s 3 .2 破碎耗散能与入射能 层状岩石各倾角下破碎耗散能密度与入射能的 关系如图7 所示。在入射能相近时,层理倾角为 9 0 .0 。的试样耗散能密度最大,层理倾角为0 。,2 2 .5 。 的试样耗散能密度较小。 , E U ● ≤ 蜊 髓 』■ 正 鼎 占 图7 层状岩石破碎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