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3 3 卷第5 期 2 0 0 4 年9 月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l o u t n a lo fC h i n aU n i v e i s i t yo fM i n i n g 。I e c h n o l o g y 文章编号1 0 0 0 1 9 6 4 2 0 0 4 0 5 0 5 6 3 0 6 大亚湾废物处置场中工程地球 化学屏障的研究 连会青,武强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北京1 0 0 0 8 3 V o l 。3 3N o .5 S e p ..2 0 0 4 摘要根据地球化学障原理,探讨了将人工工程地球化学屏障应用于广东大亚湾放射性.废物处 置场的可行性.针对当地“酸性一氧化”水土条件,以核素2 a s U ,6 0 C o ,9 0 S i 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一系 列静态模拟莞验和动态淋滤柱模拟实验,测定了分配系数K 、核素‘浓度随时间与迁移距离的变 化,实验结果表明,N a 。s 作为主要添加剂建立的“碱性.一还原”工程地球化学屏障,对阻滞核素 2 a s U ,6 0 C o ,9 0 S t 迁移非常有效,不仅能显著改善土体地球化学条件,而且能降低上体的渗透性.能, 人工工程地球化学屏障是一项经济、简便、实用的工程技术. 关键词地球化学工程;添加剂;核素迁移;模拟实验 中图分类号P6 4 1文献标识码A S t u d y ’n t oE n g ““ gG e o c h e m i s t r ygal“Studym t On g l n e e r l n ge o c h e m l s t r y1 5 a r r l e r i nD a y a w a nW a s t e sD i s p o s a lS i t e L I A NH u i q i n g ,W UQ i a n g S c h o o lo fR e s o u I c e sa n dS a f e t yE n g i n e e r i n g ,C U M T ,B e i j i n g ,1 0 0 0 8 3 ,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B a s e do nt h ep r i n c i p l eo fg e o c h e m i s t r yb a r ’r 。i e r ‘,t h ef e a s i b i l i t yo fa r ’t i f i c i a le n g i n e e r i n g g e o c h e m i s t r yb a r r i e ri sd i s c u s s e dw h i c h ,h a sb e e na p p l i e d i nD a y a w a nr a d i o a c t i v ew a s t e sd i s p o s a l s i t e i nG u a n g d o n gp r o v i n e eC h i n a .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 n a t i v ew a t e ra n ds o i lc o n d i t i o no f “a c i d i c o x i d a t i o n ”,8s e t 。i e so fs t a t i cs i m u l a t i o ne x p e ri m e n t s a n dd y n a m i cf i l t e r ’i n gp o l e s i m u l a t i o n e x p e l i m e n t sw e t 。ec a r ’r i e do u ta n dt h ed i s t t ’i b u t i o nc o e f { i c i e n t K a n d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o fn u c l i d e sw e r e m e a s m e da l o n gw i t ht i m ea n dt r a n s f e r 。e n c ed i s t a n c e .T h er e s u l ts h o w st h a tt h e “a l k a l e s c e n c ea n d d e o x i d a t i o n ”e n g i n e e r i n gg e o c h e m i s t i yb a r I i e ru s i n gN a z Sa sm a i na d d ,i t i v ec a ne f f i c i e n t l yr e t a i dt h ,e n u c l i d et r ’a n s f e r e n c e ,w h i c hc a nn o to n l yn o t a b l yi m p r ’o v eg e o c h e m i s t r ’yc o n d i t i o n so f s o i lb u ta l s o g r ’e a t l yr e d u c ep e r m e a b i l i t yo f s o i l .A r 。t i f i c i a le n g i n e e r 。i n gg e o c h e m i s t r yb a r 。1 ’i e r ’i s a ne c o n o m i c a l , s i m p l e ,a n dp r ’a c t i c a le n g i n e e r ’i n gt e c h n i q u e . K e yw o r d s e n g i n e e r ’i n gg e o t h e m i s t r ’yb a r 。I 。i e r 。;a d d i t i v e ;n u c l i d et r a n s f e r ’e n c e ;s i m u l a t i o n e x p e l ’i m e n t 在放射性废物处置方面,地质处置是目前世界 公认且比较安全现实的处置方法.隔离废物主要依 靠多重屏障的作用工程屏障与天然屏障.天然屏 、障主要指场区围岩地质介质.工程屏障在隔离废物 收稿日期 基金顶弱 作者简介 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天然屏障仍是保证放射性废 物处置最安全、有效的屏障.所以世界各国在处置 放射性废物时,对场区所在地质体的要求很严格, 尽量要求处置场建在地下水位埋深较大、渗透性 2 0 0 3 一1 0 1 0 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基金项目 2 0 0 0 一3 ;教育部青年骨干教师基金项目 2 0 0 0 一6 5 连会青 1 9 7 5 一 ,女,山西省忻州亩人,中国矿业大学博士研究生,从事资源与水环境方面的研究 万方数据 5 6 4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第3 3 卷 差、含水小、吸附性能强的岩体中.但由于条件所 限,有的处置场所在场区地质介质对核素阻滞能力 很差,环境的安全度完全依赖于工程屏障,一旦工 程屏障破坏后,核素就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危害[ 1 心] . 大亚湾核电废物处置场位于南亚热带海洋气 候区,废物体将被埋藏在略高于地下水位的红士型 基岩风化壳中,场区的浅表层水文地球化学条件以 酸性一强氧化一强淋滤作用为特征.浅层地下水p H 为5 .5 ~6 .5 ,E h 为5 0 0 6 0 0m V ,岩土的阳离子 交换量 C E C 为0 .8 ~0 .5 ,有利于金属阳离子的 迁移;地下。水矿化度极低,多小于1 0 0m g /L ,而腐 殖质含量相当高,约为2 ~8m g /L .该场区的水土 介质条件利于核素的迁移,一旦常规工程屏障破坏 后,很容易造成对周边生态环境的污染[ 3 ] . 地球化学工程这~术语是荷兰科学家R .D . 舒伊林在1 9 9 0 年提出的[ 引,他在地球化学工程应 用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5 ] ,国内学者也 开展了这方面的工作[ 6 _ 9 ] . 要建立阻滞核素迁移的人工工程地球化学屏 障,首先应找出自然界能使所研究的元素固定下来 的地球化学作用;其次通过人为加入添加剂,营造 出需要的地球化学环境,使元素转变为稳定的化合 物,固定在地球化学工程屏障中,达到提高环境安 全度的目的. 1工程地球化学屏障有效性研究 通过对元素U ,C o ,S z 地球化学条件的分 析[ i o - 1 2 ] ,工程地球化学屏障应该营造一种碱性一还 原的条件. 根据经济、有效等原则,针对常见的碱性、还原 化合物C a O ,N a 2 S ,F e S 0 4 ,F e S 2 , N H 4 2 F e S 0 4 2 , 经过前期实验,初步选择生石灰 C a O 为碱性添 加剂,占5 0 %,N a 。S 为主要还原添加剂,占5 %,黄 铁矿粉 F e S 。 为辅助还原添加剂,占2 5 %.在初步 确定的添加剂配方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室内静态实 验,通过测定不同地球化学条件下屏障中核素的分 配系数‘”] ,比较屏障的有效性,从而选择最有效的 添加剂配方. 实验结果证明,N a 。S 作为主要添加剂,建立的 “碱性一还原”多功能工程地球化学屏障,对阻滞 2 3 5 U ,6 0 C 0 ,9 0 S t 迁移来说比较有效[ 14 | . 2 工程地球化学屏障持久性研究 持久性研究采用一系列不同高度的土柱进行 淋滤实验,并通过以下‘措施,使土柱实验能模拟这 一破坏过程 1 土柱的高度模拟屏障厚度; 2 在土样中掺~定的砂,模拟屏障多年后被 逐渐破坏,透水性增强的物理性能; 3 通过人工方法制作地球化学工程屏障,模 拟核素已被吸附屏障中的情况; 4 自来水与柠檬酸按一定比例配制淋滤水, 模拟当地“酸陛一氧化”富含有机质的淋溶水; 5 进行淋洗实验,从时间、空间来模拟屏障遭 侵蚀、破坏的过程. 2 .1工程地球化学屏障物理性能模拟 大亚湾表层士的渗透性很差,渗透系数K 一 般为0 .3m /d 左右,本实验应当使土柱的K 值大 于0 .3m /d ,但不宜太大,通过不同比例的土、砂渗 透实验和弥散实验确定.当土砂比为2 时,对应的 渗透系数K 值 近似为1m /d 和弥散度都比较适 合模拟人工屏障遭破坏后渗透能力增大的情况,而 且对应的流速大约为1 0m L //J 、时,此流量对于后 续的动态实验每隔半个月左右取~次水样来说,比 较合适,所以确定动态柱实验中的土砂比为2 . 2 .2 工程地球化学屏障组成及制作 实验材料及组成风干过筛后的大亚湾土; N a 。S 为主要添加剂,与大亚湾土的质量百分比为 50 A ;F e S 。为辅助添加剂,与大亚湾土的质量百分 比5 0 %;土砂比为2 ;0 .5g U 3 0 8 相当4 0 0m g 铀 U ;4 .0g C o C [ 2 .6 H 2 0 相当10 0 0m g 钻 C o ;6 .0 g S r 。C 1 2 .6 H 2 0 相当20 0 0m g 锶 S t . u ,C o ,S r 在样品中的质量分数为 U 1 .1 8 8 9 %;C o 2 .9 7 2 %;S I 5 .9 4 4 %. 制样方法按已确定的添加剂配方及土砂比例 来配制实验中所需土样,将化合物U 。O 。,C o C l 。. 6 H 。O ,S z C 1 。.6 H 。O 均匀混合于土样中,加蒸馏水溶 解,并用恒。温箱加热[ 1 5 ] ,促进U ,C o ,S r 的沉淀反 应,让核素从溶液状态转化为难溶化合物进入固相 中,反应平衡后,用此混合固相装成一系列高度不 同的土柱,柱中土样模拟已吸附了核素的不同厚度 的人工屏障. 共配制两大类5 组样品D 。,D 。,D 。,D 。,B ,其 中D 。,D 。,D 。,D 。为一类,用恒I 温箱加热,温度控制 在4 8 ~5 3C ,加热2 0d .B 为~类,不被加热,静置 让其自然反应.所配制各组样品的编号、物质组成 见表1 . 万方数据 第5 期连会青等大亚湾废物处置场中工程地球化学屏障的初步研究5 6 5 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 表1动态柱实验各组样品编号及物质组成 T a b l e1S e r i a ln u m b e ra n dc o m p o n e n to fp o l es a m p l e s 将样品在玻璃容器内用蒸馏水调成糊状,静置 两天后,测定样品上清液与固相初始状态,测试结 果见表2 . 2 .3 屏障的淋溶实验 实验设计及模型在屏障物理结构和化学添加 来模拟屏障的厚度,将制样所得D ,,D 。,D 。,D 。样品 混合后的固相装柱,编号仍然为D 。,D 。,D 。,D 。,对 应土柱的有效高度分别为7c m ,1 4c m ,2 1c m , 4 1 .5c m .未经加热的B 样固相和大亚湾土、河砂 组成一柱,编号为B ,总高度7 0c m ,上部为1 0c m 高的未经加热过的B 混合样,下部为6 0c m 高的土 砂混合样 12 0 0g 粉土 6 0 0g 河砂 监测项目p H ,E h ,水样体积y 样品,淋出水中 U ,C o ,S r 含量,各柱淋出水流量Q 和温度0 。C 模拟淋溶水每5 0 0m L 自来水中加入5 0 0m g 柠檬酸,p H 值控制在5 .8 ~6 .3 左右,E h 值在6 3 0 m V 左右. 2 .4 淋滤实验结果及分析 每次取样后,先测量水样的体积V ,p H ,E h ,温 度护,淋出水流量Q ,然后测试各样品中核素浓度, 剂配方相同的情况下,设置一系列不同高度的土柱 则各水样的测试结果见表2 . 表2 各土柱淋出水水样测试结果 T a b l e2T e s t i n gr e s u l t so ff i l t e rw a t e rs a m p l e sa n dp o l e s 注由于各土样的添加剂、核素的比例相同,所以各柱初始测试结果相同 从上表数据司以看出 1 实验淋出水的p H ,E h 均表现为弱碱性一氧 化条件,这是由于接样瓶均是敞口瓶,而且每次取 样时间持续较久,一直处于开放体系,与室内条件 相通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屏障失效所致. 2 按照推理,在屏障逐渐失效过程中,屏障的 “碱性一还原”容量被逐渐饱和,p H 值随日寸间的延长 逐渐下降,E h 则随时间的延长逐渐上升,一直到与 当地的水土条件一致,呈“酸性一氧化”条件.但是, 从p H ,E h 测试数据看,在实验时间内,没有出现预 测的趋势变化,这是因为我们所作实验的时间相对 于屏障逐渐失效的漫长过程显得太短了,可以视为 一个点,还处于屏障失效过程的初始位置. 3 经过淋洗、破坏实验后,p H 值仍没有什么 万方数据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第3 3 卷 变化,各柱所测数据基本一致,说明屏障的p H ,E h 仍维持在“碱性一还原”条件,没有开始失效的趋势, 这对于屏障的持久性是~个好兆头,这段时间越 长,屏障的持久性就越好. 4 由于屏障对s r 的阻滞性较弱,大量的s r 还留在液相,而没有被固相富集;当进行柱实验时, 液相中的这部分s r 将首先被淋洗出来,而且在淋 滤过程中,S r 的溶解、迁移性能比C o 的强,导致淋 出水中S r 的含量会比柱中固相S r 的初始含量高 得多. 5 由于屏障对u ,C o 的阻滞性强,大部分U , C o 被富集到固相中,液相中留有的量较少,所以淋 出水中U ,C o 的含量比柱中固相U ,C o 初始含量 低得多. 6 D ,一D 。的流量及变化趋势均相似,D 。一D 。 柱的流量远小于B 柱,可见工程地球化学屏障不 仅可以改变地球化学条件,而且降低了屏障的渗透 性能. 2 .5 核素在土柱中的迁移结果 淋洗实验结束后,对B 号土柱由上至下取样 分析其中核素的含量,了解核素在屏障中以及越过 人工屏障后的迁移情况以及在遭受淋洗后屏障性 能的变化情况. 取样方式B 柱上部1 0c m 为人工配制的富集 了核素的混合土样,取一个样;从1 0c m 开始向下 为土砂混合样,每隔5c m 取一次土样,柱底部1 5 c m 取_ - 个土样;每一段取样时,应力求使样品均匀 取得.分析土样时,使各样品用蒸馏水溶浸一段时 间后,测定上清液中的核素含量.分析土柱纵剖面 及取样位置、编号及核素含量分析结果见表3 . 表3B 柱纵向采样测试结果 T a b l e3 T e s t i n gr e s u l to fv e r t i c a ls e c t i o ni nBp o l e 2 0 0g 大亚湾 6 0 0g 河砂 组成的土柱 0 .0 0 52 0 ,.0 0 2 4 0 .0 0 24 00 0 44 0 ,0 0 24 00 0 28 0 ,0 0 38 00 0 78 0 .0 0 44 O .| 0 5 O ,0 5 0 .0 5 d 0 ,0 5 01 0 0 .0 5 0 .0 5 ’O0 5 d 0 .0 5 3 3 。8 5 2 3 .2 0 06 5 d 0 .0 5 0 .0 5 O0 5 i 0 .0 5 O .0 5 d 0 .0 5 为进一步看出核素浓度随距离的变化情况,作 U ,C o ,S r 在B 柱中的浓度一距离散点图 见图1 ,4 搴3 鲎; ≥oI O2 03 0 4 05 0 6 0 7 0 距离/c m a U 一距离散点图 距离/c m b C o 一距离敞点图 4 6 0 0 [ . 2 0 卜 ’ L 』◆_ .- ●- ●- - .J ◆一 02 04 06 08 0 距离/e m c S r 一距离散点图 图1B 柱中u ,C o ,S r 与距离的散点图 F i g ..1 S c a t t e rd o tf i g u I eo fc o n e e n t r ’a t i o no fU ,C o ,S ra n dd i s t a n c ei nBp o l e 从表中数据以及U ,c o ,S r 浓度随距离迁移的 散点图,可以看出 1 经淋洗后,核素U ,C o 主要停留在1 0c m 厚的工程屏障中,1 0c m 以下,U 的含量已降至 1 0 _ 3m g /L 以下,C o 的含量也降至0 .0 5m g /L 以 下’. 2 s I 的迁移距离较远,近3 0c m ,但从3 0c m 向下,s I - 的含量也已降低至0 .0 5m g /L 以下. B 柱上部的人工屏障组成与D 。一D 。柱相同, 只是没有经过加热处理,其高度为1 0C I l l ,与D 。柱 相同,下部则是大亚湾与河砂的混合样,将B 柱 与D 。一D 。柱对比可以看出,u ,C o 主要滞留在工. 程屏障中没有泄露,屏障对s r 的阻滞性略差,但在 B 柱中经过下部砂土的阻滞过程后,浓度降至0 .0 5 m g /L 以下‘. 3 S I 的迁移性能比U ,C o 的强,但很快被下 部的土柱所阻滞,这是因为淋滤过程中,源水经过 上部的工程地球化学屏障,进入下部土柱后,淋滤 水为碱性一还原条件,带有模拟屏障中的阴离子 O H 一,S 2 _ ,c o g 一等.U ,c o 浓度很低,S I2 是主要 4 3 2 ● O 0 0 O 0 卜宁{}m、。◇ 万方数据 第5 期 , 连会青等大亚湾废物处置场中工程地球化学屏障的初步研究5 6 7 的阳离子,容易发生沉淀反应[ 1 1 | ,所以S r 在3 0c m 以后,其在土柱中的含量就降到了0 .0 5m g /L . 所以,人工工程地球化学屏障起到了持久、有 效地阻滞核素迁移的效果,但对U ,C o 的持久性比 S I 的持久性强. 可以作出对屏障有效期的大致评估大亚湾当 地年平均降水量在20 0 0m m /a 左右,以20 0 0 m m /a 计算,库体位于山丘顶部,并有防渗设施,若 以0 .5 %的人渗率计算,约有.1 0m m /a 的降水能够 进入设置的地球化学屏障中,1 0 0 年才能进入约 1 0 0c m 的降水;本次实验B 柱的渗流速度约为1 .5 c m /d ,1 0 0 天的渗流距离约为1 5 0a m ,相当于遭受 了1 5 0 年淋滤作用而无明显的影响.从D 。柱还可 以看出.随着时间延长,屏障的渗透性能逐渐在减 小,到实验后期,淋出水流量几乎为零.所以,屏障 在实际应用中的有效期将比实验所得延长很多. 在大亚湾水土条件下,针对核素U ,C o ,s I ,建 立的人工地球化学工程屏障,见图2 . 图2 人工地球化学工程屏障 F i g ,.2 A r t i f i c i a lg e o c h e m i s t r Ye n g i n e e i i n gb a r i i e r 3 工程地球化学屏障有效性机理分析 在广东大亚湾酸性一氧化条件下,U ,C o ,S r ’的 主要存在形式为u O ; ,C 0 2 ,S 1 2 . 使用N a 。S 作为添加剂建立的工程地球化学 屏障,N a 。S 中的S 2 一易发生强烈水解 S 2 一 H 2 0 H S 一 2 0 H R H H S 一 H 2 0 H 2 S 营造了一种强碱性一还原条件;U 0 ; ,C o 抖, S I2 在屏障中主要发生了以下几种化学反应. 1 C 0 2 的水解沉淀作用 在碱性条件下,c 0 2 易发生水解沉淀作用 C 0 2 2 0 H 一 C o O H 2 C o O H 。的溶度积K 。。 7 1 0 _ 1 6 ,沉淀反应 较彻底. S z 2 由于其离子电位小,对0 H 一的吸引力小 于H ,一般很难水解. 2 C 0 2 ,S r 2 的碳酸沉淀作用 当地地下水以碳酸体系为主,且碳酸体系的化 学形态以C O 。占优势m ] .随着水土体系的p H 增 大,将消耗大量的H ,则碳酸体系的平衡必然向 生成C O ;一离子的方向移动,根据碳酸体系的平衡 移动 C 0 2 a q H 2 0 H H C 0 3 ~ H C 0 3 一 H C 0 ;一 可使C O 。几乎全部转化为c O ;一离子,与 C 0 2 ,S r 2 生成难溶化合物. C 0 2 C O ;一 C O C 0 3 s A r ’G m - 6 9 .2 4 52k l /m o l S r 2 C O ;一 S t C 0 3 s △I G m 一一5 2 .2 1 63k ] /m o l 反应的每摩尔标准吉布斯自由能变化△,G 。 均小于0 ,可知在碱性条件下,C 0 2 十,S r 2 生成沉淀 的反应将自发进行. 但是,由于C o 的电负性 1 .8 8 远大于S r 的电 负性 o .9 5 ,C 0 2 会优先争夺c o l 一而形成C o C O 。 沉淀,只有当大量C O ;一存在,C 0 2 的沉淀反应平 衡后,S r z 才会生成碳酸沉淀. 3 U O ; ,C 0 2 ,S r - 2 的还原沉淀反应 C o S 的溶度积K 。。 2 1 0 川5 ,远小于C o C 0 3 的溶度积K 。 1 X1 0 , 1 2 和C o O H 2 的溶度积 K 。。一7 1 0 叫6 .由浓度积原理可知,当s 2 _ 大量存在 时,C 0 2 主要反应生成C o S 沉淀 C 0 2 S 2 一 C o S4 r S z2 十则发生沉淀反应 S r 2 C O ;一 S Ir C 0 3 、} 而且,H 。s 的存在,利于u O ; 的还原沉淀反应,生 成难溶化合物钠黑U O 。 s ,大大降低了u 在液相 中的含量 U O ;十 H 2 S U 0 2 s S o 2 H 综上所述,C o 与S r 相比,发生沉淀反应的范 围更广,c o 在碱性条件下、存在C O ;一的条件下、 s 2 一存在的还原条件下,都能生成沉淀,而s zr 则在 c O ;一浓度大的情况下,才能发生沉淀反应,再加上 黏土介质列的C o 的吸附能力远大于对S r ‘的吸附 能力,导致屏障对C o 的阻滞效果好于X 寸S z 的阻滞 效果. 4 结论 1 在大亚湾水土条件下,N a 。S 作为主要添加 剂,建立的“碱性一还原”多功能工程地球化学屏障, 对阻滞核素2 3 5 U ,6 0 C o ,9 0 S r 迁移的综合效果明显. 万方数据 5 6 8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第3 3 卷 2 尽管屏障本身对9 0 S z - 的阻滞效果不十分理 想,但经过屏障对周边土体地球化学性质的改变, 屏障对S r 迁移的综合阻滞效果大大提高. 3 人工工程地球化学屏障,不仅增加了天然 屏障的环境容量,而且经实验论证,降低了土体的 渗透性能,从地球化学条件与物理条件两方面,均 达到了阻滞核素迁移的目的. 4 针对不同研究对象和现场的水文地球化学 条件,可以用一种或几种化学添加剂改变场区地质 介质的化学性质或物理性质;可以构造一道多功能 屏障,也可以构造一道以上的多重屏障. 5 工程地球化学作为一项工程技术,具有经 济、简便、有效的特点,在日益增多的环境问题处理 中,将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 1 ] [ 2 ] [ 3 ] [ 4 1 [ 5 ] [ 6 ] 王志雄,周宏春。放射性废物处置概论[ M ] .北京科 学出版社,1 9 9 2 .1 0 2 4 .. 王志明,李书绅。低放废物浅地层处置安全评价指南 [ M ] ..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 9 9 3 .2 0 3 0 .. 李祯堂,王辉.大亚湾核电站处置场近场介质对核素 的吸附性研究[ T ] ..辐射防护通讯,1 9 9 4 ,7 3 2 3 2 4 .. L iZT ,W a n gH .A d s o z p t i o n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o fm e d i u m t On u c l i d e sn e a rr a d i o a c t i v ew a s t e sd i s p o s a ls i t e o f d a y a w a nn u c l e a r ’p o w e rp l a n t [ T ] .R a d i o p r o t e c t i o n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1 9 9 4 ,7 3 2 3 2 4 。 舒伊林RD ..地球化学工程学对一个新的研究 领域的某些设想[ j ] .地质科技情报,1 9 9 6 ,3 6 6 3 2 3 6 . Y i s h u l i nR ..D . G e o c h e m i s t r Ye n g i n e e r i n g - - S o m e t h i n k i n ga b o u ta n e ws t u d yf i e l d [ T 1G e o l o g y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I n f O i l m a t i o n ,1 9 9 6 ,3 6 6 3 2 - 3 6 .. V o r o n k e v i c hSD .工程地球化学研究的主要问 题及其应用[ ,I ] 。地质科技译丛,1 9 9 5 ,5 9 5 6 4 6 6 。 V o r o n k e v i c hSD .E n g i n e e r i n gg e o c h e m i s t r ’y m a i n p r o b l e m si ns t u d ya n di t sa p l l i c a t i o n [ T ] 。G e o l o g y S c i e n c ea n d4 T e c h n o l o g yT I a n s l a t i o nC l u s t e r ,1 9 9 5 ,5 9 5 6 4 6 6 .. 李宽良,于乃秀,徐则民等..环境地球化学工程原理与 方法[ n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1 9 9 7 ,4 8 1 4 1 8 . L iKL ,,Y uNX ,X vZM ,e ta 1 .r h e o r Ya n dm e t h o d s o f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g e o c h e m s t r ye n g i n e e r i n g [ I ] 。 C h e n d uU n i v e r s i t yo f T e c h n o l o g ya n dI n d u s t r y T r a n s a c t i o n ,1 9 9 7 ,4 8 1 4 1 8 . [ 7 ]王文斌.旺隆场卤水回注研究[ I ] .地质环境研究, 1 9 9 7 ,8 3 7 4 8 4 . W a n gWB ..R e f i l l i n gr e s e a t c ho f s a l tw a t e ri n w a n g l o n g c h a n gr e g i o n [ T ] ..G e o l o g i c a lE n v i r o n m e n t R e s e a r c h ,1 9 9 7 ,8 3 7 4 8 4 . [ 8 ] 孟昭武,闵茂中.放射性废物地质处置库安全评价的 地球化学天然类比研究[ T ]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1 9 9 7 ,1 8 4 8 9 9 4 .. M e n gZW n ,M i nM ‘Z .N a t u t a lg e o c h e m i s t iya n a l o g y o fs a f ea s s e s s m e n t [ i nr a d i o a c t i v ew a s t e sd i s p o s a ls i t e [ T ] ..C h e n d uU n i v e t s i t yo tT e c h n o l o g ya n dI n d u s t r y T z ’a n s a c t i o n ,1 9 9 7 ,1 8 4 8 9 9 4 .. [ 9 ]王焰新。环境地球化学研究进展评述[ i ] .地质科技情 报,1 9 9 7 ,1 6 1 2 7 5 7 7 . W a n gYX .R e v i e wo ne n v i r o n m e n tg e o c h e m i s t r y d e v e l o p m e n tr j - 1 ..G e o l o g yS c i e n c e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I n f o r m a t i o n ,1 9 9 7 ,1 6 1 2 7 5 7 7 .. 一 [ 1 0 ] 李学礼.水文地球化学[ M ] ..北京原子能出版社, l9 8 8 .2 5 4 3 .. [ 1 1 ] 李宽良..水文地球化学热力学[ M ] ..北京原子能出 版社,1 9 9 3 .2 0 4 5 .. [ 1 2 ] 史维俊.铀水文地球化学原理[ M ] 。北京原子能出 版社,.1 9 9 0 .2 6 3 7 . [ 1 3 ]叶艳妹,李宽良,刘贤文.测定分配系数 K d 方法的 讨论[ T ] ..环境科学,1 9 9 3 ,1 4 6 8 5 8 9 . Y eYM ,L iKL ,L i uXW 。M e n s u r a n ’o nm e t h o d s o id i s t r i b u t i o nc o e f { i c i e n t [ T ] .E n v i r o n m e n tS c i e n c e , 1 9 9 3 ,1 4 6 8 5 8 9 . [ 1 4 ] 连会青,李宽良地球化学屏障中添加剂的选择研究 [ T ]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1 9 9 9 ,2 1 0 2 0 2 3 . L i a nHQ ,L iKL . C h o o s i n g a d d i t i v e si n g e o c h e m i s t t yb a r r i e r [ nG e o l o g y H a z a t d sa n d E n v i r o n m e n tP r e v e n t i o n ,1 9 9 9 ,2 1 0 2 一2 3 .. [ 1 5 ] 曾贻善.热水溶液中化学元素的迁移[ M ] .北京地 质出版社,1 9 9 3 .3 5 3 9 . 责任编辑李成俊 万方数据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