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990 6 2 4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JO U RNA L O F CH I NA U NI VERSI T Y O F M I NI NG T ECH NO LO G Y 1999年 第2 8 卷 第6 期 Vo l . 2 8 No . 6 1999 居住区优化设计研究 朱文龙 摘要 从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路网的规划、住宅内外和整个小区环境 包括硬环 境和软环境 以及文化地域性等方面,分析、阐述和探索了居住区的优化设计,旨在创 造出怡人的环境,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使未来住宅真正成为人们向往的归 宿. 关键词 规划设计,住宅设计,环境设计,文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 T U 2 4 Research on Optimal Housing Design Zhu Wenlong College of Architecture and Civil Engineering, CUMT, Xuzhou, Jiangsu 221008 Abstract The optimal design of dwelling house is analyzed and expounded in the aspects of infrastructure, road plan, inner and outer environment as well as the environment of the whole dwelling area, and the regionalism of culture, aiming at creating a comfortable environment and fully embodying the design idea of “base the people”, making the house an ideal one where people look forward to living in. Key words plan designing, house design, environment design, cultural design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住宅建设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住宅成为社会的消费热点与国民 经济新的增长点,同时又提高了它的自身价值. 住宅在由福利型分配向商品型出售的转 变时期,住房需求者对其也提出了各种要求. 于是任意开发且不符合时代要求的住宅成 了人们摒弃的空置房,而且社会即将跨入新的世纪,社会发展、人们物质与精神生活 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住宅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与设想. 如何给人们提供舒适、安全的住 宅,成为建筑师们必须解决的问题. 进行优化设计研究,其目的是使未来住宅真正成为 人们向往的归宿[1,2 ]. 1 规划设计 1. 1 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居住区赖以“生存”的最根本的保证. 在居住区规划阶段,除了 要达到“七通一平”的基本要求外,还要有城市设计的思想与观点. f i l e / / / E| / q k / z g k y d x x b / z g k y 99/ z g k y 990 6 / 990 6 2 4. h t m (第 1/5 页)2 0 10 -3-2 3 15 59 0 7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990 6 2 4 现代城市生活的半网络性,使人们的居住行为不完全仅限于居住区内,其中文 娱、体育、交往、购物等活动具有越来越多的选择性,逐步向城市网络发展. 优化设计 的目标层也就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多种选择. 交通的便利与否是评价小区的好坏以及完善 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人们的日常必要性活动如上学、上班,甚至购物等与日常生活工 作有关的必要性活动都是与交通分不开的. 随着经济的发展,私家车固然很多,但是在目前,甚至在以后很长的一段时间 内,人们日常最普遍的交通工具依然是公交车. 故在小区的规划设计阶段,居住区将来 的乘车问题,是必须同时又是应该首先考虑的问题. “卫星城”这一名词被人们欣然接受,随着一哄而起,盲目建设卫星城,结果造 成了住宅的滞销. 究其原因,其主要是离市区太远,基础设施不完善,从而给人们的生 活、工作、出行等都带来诸多的不方便. 随着城市的规划与发展,那种居住区与厂区连 为一体的旧格局早已被打破. 根据优化设计的原则,建成的小区应是城市的一个有机 体,在一定程度上要依靠城市的基础设施,才能使它正常发挥其最大的功效. 随着家庭电气化程度的提高,设备管线变得众多而复杂. 对于这一问题,应在规划 设计阶段,利用层次分析法(A H P),确定目标层,选定中间层(分为准则层,标准 层),基本指标层,然后按9级定标法进行赋值. 利用A H P程序上机调试计算,得出评 价结果[3]. 同时在设计与施工过程中,必须采用配套、综合、隐藏等设计原则. 设备与 管线,管线与管线之间的配合,要采取统一设计、统一协调、统一施工的办法. 设立集 中管井与管道间. 1. 2 路网设计 居住区内的路网对整个居住区作用,就如同血管在人体中的作用一样,它联系着 居住区的每一个角落,是居住区的基本骨架. 路网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并决定着小区是 否能正常运转. 首先路网的规划设计对整个小区的通风与环境起着决定性作用. 故在规划设计路网 的形式(或走向)的时候,除了考虑人流,车流以及各种户外积极空间形成的需要, 同时还要考虑到整个小区将来的通风状况. 只有整个小区有良好的通风状况,才有可能 保障居于其中的住户具有良好的通风. 为了保障整个居住区有良好的通风,除了对整个 小区内的低、多、高层进行合理的规划与安排之外,还应使小区内的主要道路网架与 该地区的年主导风向取得一致或协调,那么小区在以后的运行中才能具有良好的自然 通风,可尽量减少能源的浪费,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体现“可持续性”的设计指导原 则(如夏季空调的使用会大幅度减少). 2 住宅设计 根据小康住宅的总体要求,到2 0 0 0 年我国住宅将充分考虑现代家庭生活行为的需 要,合理组织多功能空间的布局,提高设备设施的配置水平,较好地体现住宅的居住 性、舒适性和安全性. 住宅内居住生活想要获得舒适的效果,必须使不同的功能空间既有相互较好的联 系,又有相对的独立性,使它们各得其所. 住宅的功能空间通常能划分为三类,一是家 庭成员公共活动的空间,如起居室、餐厅、厨房等,活动内容包括团聚、会客、视 听、娱乐、就餐以及炊事行为等,公共活动空间是外向开放的空间,它应布置在住宅 的入口处,便于家人与外界人员的接触,也方便蔬菜与垃圾的进出;二是家庭成员个 人活动的空间,如卧室、学习工作室等,活动内容为休息、睡眠、学习、业余爱好等. 个人活动空间应是有较强的私密性,是内向利用的空间,它应布置在住宅的深处,以 f i l e / / / E| / q k / z g k y d x x b / z g k y 99/ z g k y 990 6 / 990 6 2 4. h t m (第 2 /5 页)2 0 10 -3-2 3 15 59 0 7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990 6 2 4 保证家庭个人行为的私密性不受外界的影响;三是家庭成员的生理活动空间,如卫生 间、厕所等,活动内容包括沐浴、便溺、洗面、化妆、洗衣等,生理卫生活动空间其 私密性极强,它应设在前两类空间之间,使活动在这两类空间的人都能方便地进行卫 生行为. 总之三类空间应按其特征和特定要求进行布置,这样生活就有规律,相互不致 干扰. 功能空间适宜的尺度是生活舒适程度的影响要素. 现今不少住宅面积无限扩大,各 个功能空间大得惊人. 起居室大到50 ~6 0 m 2,犹如公共建筑的厅堂,卧室也大于2 0 m 2,完全失去了家庭的温馨感. 此外,不少房间形态比例失调,为了增加建筑容积率, 房屋进深任意加大,很大部分得不到光照,有的房间长宽比例超过2 ∶1,狭长而不好 布置家具,特别如厨房过分狭长,则设备不能按照其操作流程进行有机的排放,以致 会引起因单向往返重复而感觉疲劳. 保证各功能空间的私密性也是获得舒适度的必要条件. 住宅内按居住行为划分了公 私两区,但对外部环境来说,各空间均有不同程度的私密要求. 门厅,它作为住宅的第 一空间,在给家庭生活带来舒适感和安全感方面,愈来愈来显示出其重要的作用,故 在设计中应该引起建筑师们的足够重视. 从跨入一个家庭的门,就希望户内一切均不被 外人一目了然. 所以入户有一个前室就很有必要,它是住宅内外的过度空间,不致造成 开门见厅,厅的陈设被外人一览无遗. 同时这一空间还能起到过滤器的作用[4]. 当前住宅供需已从福利分配转变为商品的行为,为适应相应的经济收入,不同类 型、不同生活模式家庭的需要. 根据优化设计的原则,应该向社会提供不同面积标准、 不同平面布置的住宅,还应该提供不同类型的住宅,如老龄人、残疾人、多代人以及 单身居住的住宅. 据预测,至2 0 0 0 年,我国6 0 岁以上的居民将超过全国人口的10 ,同 时据统计,目前我国不同病态残疾人口也达5 0 0 0 ~6 0 0 0 万人. 我国很快将进入老 龄化社会,而老龄人住宅与残疾人住宅有很多共同之处. 首先要考虑无障碍设施,如入 口设坡道加扶手,室内地坪无高差,门的宽度适当加大等,还应注意地面,特别是厨 房卫生间的地面要防滑,不宜设吊柜,厕所靠近卧室以方便使用,设置呼唤铃以解紧 急报警等. 居住空间应能适应家庭结构的变化. 能随着家庭生命周期变化或家庭居住模式的改 变进行相应的调整. 首先要选择灵活多变的大空间结构体系,大开间少内纵墙的板墙体 系,大空间的板柱体系. 可变性的另一个关键指数是方便拆装,轻而经济的分隔墙体, 如今可选用的轻质墙体较多,如圆孔石膏条板,膨胀珍珠岩空心条板等. 可变性的另一 个难点是设备管线、电器插座与开关灯具,散热器等的再调整. 日本百年住宅体系是采 用架空地板,将所有管线敷设在地面架空层内,荷兰马托拉体系,则设计了专用加强 聚苯地面填块和工字钢隔断基座,填块上下设有凹槽,上槽敷设冷热水管,下槽安排 下水和煤气管,而基座两侧布置电器管线和插座,较好地解决了管线的更换与调整. 德 国则生产管束墙,将所有设备管道都集装在专用墙体上,但仍有水平管道连接问题. 总 之可变性难度很大,需要相应的工业化部件来满足. 可持续性发展是全球性的命题,住宅的可持续发展要将随着时代的演近而不断地 发展. 譬如,高科技智能化和电视技术的广泛使用,家庭将不仅仅是生活空间同时又将 是工作场所,人们将使用电话电视. 电视复合终端装置实现管理和工作自动化,使住在 有电子装置的住宅里的人们可以使用信息设施,直接参加工厂生产和办公室工作. 又 如,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迅速发展,将使具体职业和技术的有效适用时间缩短,人们 需要不断学习以掌握新技术. 从而,住宅构成功能将包括更新技术和学习知识的空间. 再 如,科学技术发展将促使各种形式的社会服务设施的发展,也将促使生活服务社会 f i l e / / / E| / q k / z g k y d x x b / z g k y 99/ z g k y 990 6 / 990 6 2 4. h t m (第 3/5 页)2 0 10 -3-2 3 15 59 0 7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990 6 2 4 化,使得人们家务劳动和为生活服务的时间缩短. 家务劳动仅作为与由社会服务系统提 供的产品和服务行为有关的一种自我服务形式而存在. 由此,使住宅类的生活服务要求 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住宅与社会服务系统的功能相互渗透,从而成为统一体,住宅就 应成为适应社会服务发展的居住形式. 3 环境设计 随着家庭生活质量及居住文明程度的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 求,越来越多的居民从单纯追求一套舒适的住宅,逐渐转向对外部环境的更高要求. 因 此,居住区的外部环境的规划设计越加应引起人们的重视与关注. 现代化住宅的标准,不仅室内现代化,室外同样也要现代化. 居住区外部环境设计,就是要体现“以人为本”的规划设计思想. “以人为本”包 含了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行为等内容,其核心是创造为人所用的空间,以满足于其 中的各方面的要求. 外部环境设计,在整体上要有一定的构图中心,注重整体景观设 计,可以以住区内公共建筑新颖别致的造型,灵活的布局及高度,体量等与居住建筑 形成强烈的对比,或通过建筑群的多样组合,建筑造型的变化,建筑高度的错落有 致,建筑空间的开合结合等手法,以造成错落有致的建筑轮廓线,从而丰富小区景观 和空间系列. 绿化是住宅外部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居住区的绿化设计,应结合具体的环 境、气候等特点. 绿化可以分级设置,比如,将绿化分为小区中心绿地,组团绿化,道 路绿化带,院落,宅旁绿化等. 居住区中心绿地是绿化的重点,面积较大,要精心设 计,精心施工,要有一定的情趣和意境;组团绿化是将组团绿地充分结合在各组团 中,不同的组团应有自己的特色(如此可增强小区的可识别性),道路绿化带主要考 虑道路两侧的绿化设计;院落宅旁绿化也是小区绿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同居民 的关系最为密切,使用最方便,领域感最强,也是人们交往最多的地方. 不同级别的绿 化设施,我们赋予不同的活动内容,并使其相互渗透,做到点、线、面的完整结合, 使每幢建筑犹如点缀在绿化丛中,居民能够充分享受怡人的室外环境,使环境更加贴 人生活,以满足不同年龄、不同层次居民的活动需求. 外部环境的体现是多方面的,除了绿化之外,室外硬质景观设计也是一个不可忽 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室外硬质景观是相对于植物形成的软质景观而言的,它包括除绿化和建筑物本身 以外的一切有形物体,如室外场地,路面铺砌,建筑小品,市政设施等. 在规划小区总 平面时就要组织安排好,不同序列的室外场地布置不同功能要求的室外硬质景观. 对各 种功能的室外硬质景观设计,如从中心绿地广场到院落,从入口标志到庭院铺地等, 均应做到可能详尽、细致. 既要丰富多彩,又要协调统一,同时还要有一定的风格,以 体现环境景观的整体性. 对于重点部位,还要做到重点设计. 另外,整个小区的硬质景观 设计,要反映一定的地方特色和乡土风情. 总之,现代居住区的室外硬质景观设计,从 材料的利用到构件的设置,均应精心布置于环境之中,达到环境设计的实用性和艺术 性的高度融合,以创造灵活优美的现代居住小区的外部环境[5,6 ]. 4 文化设计 居住区的优化设计,在加强城市的自然背景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同时,还要体现一 定的城市文化内涵. 既要体现一定的文化环境质量,“文化”应成为居住区规划设计的 f i l e / / / E| / q k / z g k y d x x b / z g k y 99/ z g k y 990 6 / 990 6 2 4. h t m (第 4/5 页)2 0 10 -3-2 3 15 59 0 7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990 6 2 4 一个重要因素. 在进行文化设计时,既要对地域文化有一定的反映,又要体现对传统住 宅文化的继承和对现代文化的引导. 因为,在某种程度上,文化也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反 映,地域文化的特点不仅仅体现在居民对自身活动的时间安排与空间安排中,同时还 通过富有特色的户外空间形式展现其地方民俗文化的认识性,这是创造小区多样性的 重要参考. 在进行居住区优化设计时,可以借鉴传统习俗组织进去,建设一个与自然融 合的多样性的、温馨的、包含着深厚历史文化传统的居住区环境,创造出既富有时代 气息,而又隐含传统居住区文化的外部居住环境新形象. 这无疑也给传统居住区注入时 代的气息与活力,以构成居住区独特的景观风貌和全新的城市形象. 5 结束语 “人造住宅,住宅育人”,住宅反映一个国家经济文化和生活水平的镜子,是培 育人的品德,振奋精神,蕴育事业的场所. 这不仅体现在内部功能空间的组织上,还要 在外部环境景观的营造上. 居住区的外部环境设计,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观点, 把人与所处的物质,环境联系起来,一切从环境与人的需要出发,将人的居住生活活 动的需要放在首位,试图去创造出优美的可持续发展的居住环境,达到人与环境的共 融. 作者简介朱文龙,男,197 3年生,助教 作者单位朱文龙 (中国矿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江苏徐州 2 2 10 0 8 ) 参考文献 1 芦原义信,尹培桐. 外部空间设计. 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198 4. 30 ~7 5 2 盖尔 Y,何人可. 交往与空间. 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 2 0 ~45 3 叶庆凯,王肇明. 优化与最优控制中的计算方法.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 6 . 6 4 聂兰生. 住宅设计中的空间利用与开发. 建筑师,1995 10 31~35 5 吕振瀛. 构建跨世纪小康居住环境的探索. 建筑师,1995 10 16 ~2 0 6 鲍家声. 创造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 建筑学报,1995 10 36 ~46 收稿日期1999-0 7 -13 f i l e / / / E| / q k / z g k y d x x b / z g k y 99/ z g k y 990 6 / 990 6 2 4. h t m (第 5/5 页)2 0 10 -3-2 3 15 59 0 7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