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3 7 卷第4 期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V 0 1 .3 7N o .4 2 0 0 8 年7 月J o u r n a lo fC h i n aU n i v e r s i t yo fM i n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J u I .2 0 0 8 喀什北缘南天山冲断带构造变形分析 钱俊锋1 ’2 ,肖安成1 ’2 ,程晓敢1 ’2 , 王亮1 ’2 ,张微1 ’2 ’3 ,孟立丰1 ’2 ,姚琪1 ’2 1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浙江杭州3 1 0 0 2 7 ;2 .教育部含油气盆地构造研究中心,浙江杭州3 1 0 0 2 7 ; 3 .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北京1 0 0 0 8 3 摘要综合利用地震剖面解释和地面地质资料分析,揭示了位于喀什北缘南天山冲断带的结构 和变形特征.结果表明,从平面上可以将该冲断带划分为喀拉伯克托尔一温古尔、托帕一康西维 尔、阿图什和喀什等多排背斜,其中阿图什及其北侧的背斜带由源于沿中寒武统阿瓦塔格组内部 滑脱的冲断层系由北向南的活动所控制;从剖面上可以将该冲断带划分为2 个不同层次的推覆 构造系统浅层为大规模叠瓦式冲断系统,滑脱面从寒武系逐渐抬升到新近系;深层为隐伏的双 重冲断构造系统,底板和顶板断层分别位于寒武系和古近系底部喀什群的石膏层中.利用构造变 形分析方法和平衡剖面技术,确定了各背斜带空间展布及深浅层2 个不同冲断系统的构造样式, 得出研究区在上新世以来南北缩短量为3 2 .6 4 ~4 9 .1k m ,缩短率为4 0 .5 %~5 0 .5 1 %,地壳平 均缩短速率为9 .1 1 ~1 3 .7 1m m /a . 关键词南天山冲断带;构造变形;平衡剖面;构造建模 中图分类号P5 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0 0 0 一1 9 6 4 2 0 0 8 0 4 0 5 3 8 0 7 S t r u c t u r a lD e f o r m a t i o no fF o l d T h r u s tB e l ti nt h e N o r t hM a r g i no fK a s h i ,S o u t h e r nT i e nS h a n Q I A NJ u n f e n 9 1 “,X I A oA 卅c h e n 9 1 ”,C H E N GX i a o g a n l ”,Z H A N GW e i l ’2 ”, M E N G L i f e n 9 1 2W A N GL i a n 9 1 ”,Y a oQ i l ’2 1 .D e p a r t m e n to fE a r t hS c i e n c e s ,Z h e j i a n gU n i v e r s i t y ,H a n g z h o u ,Z h e j i a n g3 1 0 0 2 7 ,C h i n a ; 2 .S t r u c t u r eR e s e a r c hC e n t e ro f0 i l &G a sB e a “n gB a s i n ,M i n i s t r yo fE d u c a t i o n ,H a n g z h o u ,Z h e j i a n g3 1 0 0 2 7 ,C h i n a ; 3 .C h i n aA e r oG e o p h y s i c a lS u r v e y R e p o t eS e n s i n gC e n t e rf o rL a n da n dR e s o u r c e s ,B e 幻i n g1 0 0 0 8 3 ,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T h es t r u c t u r a la n dd e f o r m a t i o n a lf e a t u r e so ff 0 1 d - t h r u s tb e l ti nt h en o r t hm a r g i no f K a s h i ,s o u t h e r nT i e nS h a nw e r ed i s c l o s e db a s e do nv a r i o u sd a t as u c ha s2 Ds e i s m i cp r o f i l ea n d f i e l dg e o l o g i cs u r v e y .T h er e s u l t ss h o wt h a tt h ef o l d t h r u s tb e l tc a nb ed i v i d e di n t os e v e r a l r o w so fa n t i c l i n e s ,i n c l u d i n gK a b o k e t u o e r W e n g u e r ,T u o p a K a n g x i w e i e r ,A t u s h ia n dK a s h io n p l a n e ,a n d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A t u s h ia n t i c l i n e sa n di t sn o r t hs i d ea r ec o n t r o l l e db yt h ea c t i v i t y o ft h et h r u s ts y s t e mo r i g i n a t e da l o n gt h em i d d l eC a m b r i a nA w a t a g eg r o u pf r o mn o r t ht os o u t h . T h ef o l d t h r u s tb e l tc a nb ed i v i d e di n t ot w od i f f e r e n ts p a t i a ll e v e l s t h es h a l l o wt e c t o n i ci sa l a r g es c a l ei m b r i c a t et h r u s ts y s t e m ,t h ed e t a c h m e n ts u r f a c ei su p l i f t e df r o mC a m b r i a ns y s t e m t oN e o g e n es y s t e m ;t h ed e e ps t r u c t u r ei sab u r i e dd u p l e xs t r u c t u r es y s t e m ,t h ef a u l t si nf l o o r a n dr o o farel o c a t e da tg y p s i ch o r i z o ni nC a m b r i a na n dN e o g e n es y s t e mr e s p e c t i V e l y . B a s e do n t h es t r u c t u r a ld e f o r m a t i o na n a l y z i n ga n db a l a n c e ds e c t i o nt e c h n o l o g y ,t h e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e a c h 收稿日期2 0 0 7 1 1 一1 3 基金项目。十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H 2 0 0 4 B A 6 1 6 A 0 2 0 1 一0 2 作者简介钱俊锋 1 9 8 1 . ,男.浙江省义乌市人,博上研究生,从事沉积盆地变形和演化方面的研究. E - m i I q i a n j f l 9 8 1 1 2 6 .c o m 1 .e I 0 5 7 18 7 9 5 2 7 9 1 万方数据 第4 期钱俊锋等喀什北缘南天山冲断带构造变形分析5 3 9 a n t i c l i n a lb e l t sa n dt h es t r u c t u r es t y l eo ft h el o wa n dd e e pt h r u s ts y s t e m sarec o n f i r m e d .I nt h i s a r e at h ed i s t a n c ei ss h o r t e n e db y3 2 .6 4 4 9 .1k mf r o mn o r t ht os o u t hs i n c eP l i o c e n ew i t ht h e s c a l a g eo f4 0 .5 %一5 0 .5 1 %,a n di t sa v e r a g ec r u s t a ls h o r t e n i n gr a t ei s9 .1 1 1 3 .7 1m m /a . K e yw o I .d s s o u t h e r nT i e nS h a nf o l d t h r u s tb e l t ;s t r u c t u r a ld e f o r m a t i o n ;b a l a n c e ds e c t i o n ; s t r u c t u r a lm o d e l i n g 。 南天山山前冲断带位于南天山与塔里木盆地 的过渡区.本文的研究区位于塔里木盆地的西北 缘,处于中国西部3 个重要的大地构造单元 塔里 木盆地、南天山及西昆仑 的交界部位.主要包括乌 恰以东和喀什以北的地区,面积约15 0 0k m 2 图 1 .作为塔里木盆地的一个次级构造单元,其南、北 分别为西昆仑和南天山2 个大的造山带所夹持.使 得喀什北缘地区具有复杂的地质结构和丰富的油 气资源,是研究盆地变形和盆山耦合的有利区域. 肖安成等在南天山西部冲断系前缘区自南而北分 出6 个外来冲断推覆岩席,认为浅层是地面地质填 图所反映的冲断一褶皱带结构,深层构造体系是一 系列双冲构造体系[ 1 ] .尚新璐,陈杰等认为天山南 缘冲断带东段 乌恰一阿图什一喀什构造带 以3 排枢纽近平行的线性背斜为特征,3 排背斜构造带 向南的大规模叠瓦状逆冲推覆作用造成了同一套 地层在剖面上的叠置,从而在地震剖面上存在上、 下2 套构造层,喀什背斜带是由南天山反冲断层逆 冲推覆所形成心- 3 ] .沈军等则认为喀什是一南缓北 陡背斜带,属于外帕米尔的前锋构造n ] .从总体来 看,前人基本上都认为研究区内发育多排背斜带, 但对于喀什背斜带是否为南天山前缘构造存在争 议.另外受资料的品质、数量、认识程度的限制,使 得前人对研究区认识限于地面调查,剖、平面结构 大多是示意性的,各构造带的空间关系不清,精确 的层位分布以及与断层的关系不明.尤其对研究区 深浅构造层之间的关系及深层地质结构特征的研 究基本处于空白状态,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①喀拉伯克托尔一温古尔毪来峰;②托帕一康两维尔背斜带;③塔浪河背斜带;④阿罔什背斜带;⑤喀什背斜带;⑥明尧勒背斜带 本文在对于研究区二维地震反射剖面、地面地 质和钻井数据等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冲断 带几何学和运动学分析方法,进行了主要构造剖面 的构建和平衡恢复工作,较为准确的建立了研究区 深部的断裂和层序的控制关系、完成了构造模型的 建立和构造变形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对于研究区 各背斜带的空间展布规律进行了分析.为本区的盆 山耦合研究和油气勘探实践提供了定量的构造变 形资料. 1 地质概况 新生代以来,印度板块和欧亚大陆的碰撞和持 续的汇聚作用造成中亚陆内强烈变形,使得昆仑、 天山等古生代造山带复活[ 5 ]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喀 什北缘地区位于南天山冲断褶皱带西段、西昆仑造 山带西部帕米尔构造结 外帕米尔带 和塔里木盆 地西北部 喀什凹陷 3 个大构造单元的交汇部位. 每一个构造带的作用都会在本地区的构造变形中 留下特征性的遗迹【6 ] .现今南天山冲断带位于南天 山造山带和塔里木盆地的过渡地带,基底性质属于 塔里木古大陆边缘的一部分,在南天山长期复杂的 地质构造演化过程中,逐渐卷入造山作用,成为现 今南天山山脉的一部分.薛崇武L 7 1 认为喀什地区构 造活动复杂的原因是由于它在区域上处于6 大构 造体系的交汇部位;张原庆[ 8 ] 通过区域构造演化分 析认为喀什地区受南天山、西昆仑一帕米尔和塔拉 万方数据 5 4 0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第3 7 卷 斯一费尔干纳走滑断裂3 大构造系统控制,新生代 沉积主要沉降发生在上新世,且上新世以来构造变 形逐渐加剧[ 9 删,而主要褶皱、冲断作用发生在早 更新世之后. 研究区内构造样式异常复杂,新生代沉积厚度 巨大,现代构造活跃,是地震多发带[ 1 1 1 .南天山与 西昆仑褶皱冲断带的前锋在乌恰县以东地区开始 相互交接,往西2 大构造单元叠加程度进一步加 剧[ 1 引,而乌恰县以东至阿图什地区是以南天山带 大规模向南逆冲为主,自北向南冲断量逐渐减少. 喀什北缘东段为阿图什一喀什逆冲带,发育多排断 裂和褶皱带,背斜带的背斜轴面和断面向北倾,在 古近系底部和深部的古生界底部存在滑脱面,构造 形态整体呈向南凸出的弧形[ 1 ’13 | .而对于喀什背斜 构造,也有研究人员认为它与羊大曼断裂组成一个 弧形断裂带,相当于外帕米尔弧的前缘构造[ 4 ] . 从前人的研究成果中可以看出,对研究区的构 造特征认识大致相似,均认为该冲断带由一系列外 来冲断席构成,各冲断带呈向南凸出的弧形,东西 走向,且彼此间近平行排列.向东至柯坪一带,各冲 断带产生合并和转换[ 2 ’1 3 ’1 4 ] . 2 南天山西段前陆褶皱冲断带的构造特征 本文根据断层相关褶皱理论n 5 。1 引,通过二维地 震剖面的解释,结合地表地质调查和钻井数据分 析,对研究区内前陆褶皱冲断带的构造特征进行研 究,主要包括冲断带几何结构、褶皱类型,冲断系统 各背斜带的空间展布,在此基础上对二维地震剖面 进行平衡恢复和地质构造建模,确定缩短量和缩短 率,从而更加清楚地认识研究区构造变形特征. 2 .1 构造剖面分析 2 .1 .1 2 个重要的滑脱层 喀什北缘南天山冲断带有深浅2 个不同层次 的滑脱面n ’1 引浅层滑脱面为位于古近系喀什群 E k s 的石膏层,该群为一套正常浅海及泻湖相沉 积,自下而上可分为5 个组,即阿尔塔什组、齐姆根 组、卡拉塔尔组、乌拉根组和巴什布拉克组,各组间 均为整合接触[ 1 3 ;另一深层滑脱面位于中寒武统内 部的阿瓦塔格组 ∈a ,其为一套局限台地一蒸发 台地相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及硬石膏沉积等,主要 为膏质泥岩.正是由于这套厚度不大的含膏泥岩层 的存在,使喀什北缘地区的冲断推覆活动有了一个 区域性的岩性软弱层,为滑脱构造的形成提供了物 质条件. 2 .1 .2 剖面结构分析 研究区内变形特征具有较为统一的相似性,作 者选取其中垂直于冲断带走向、地震反射较为清晰 和地面地质资料较为丰富的3 条二维地震反射剖 面进行解释,构建了对应的地质剖面 图1 中A A ’,陉B ’,C - C7 3 条剖面 ,分析研究区内的冲断带 结构特征.从中选取了昏B7 构造剖面进行重点研 究 图2 ,该剖面南起喀什背斜,经过阿图什背斜, 向北穿过托帕一康两维尔背斜进入南天山腹地,长 度超过4 0k m .&B ’面线在研究区的南北向延伸长 度较大,北部横跨温古尔飞来峰及其北侧的新生界 凹陷,南侧则完整穿越南天山冲断系统最南侧的喀 什背斜带,在研究区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因此对于 该剖面的精细解释有助于从整体上了解喀什北缘 冲断系统的结构. 陆B ’剖面北部的露头区是按地面地质调查结 果进行标定的,新的地面调查资料以及野外实测的 成果对于层位的准确确定帮助较大.从解释结果可 以看出 图2 ;以横切 B7 剖面的阿图什南一号隐 伏分支断层F ,’为界,可分为上下2 套冲断系统浅 层的大规模叠瓦式冲断系统和深层的双重冲断系 统.浅层的叠瓦式冲断系统 包括3 个背斜带由南 往北依次是喀什、阿图什、托帕一康西维尔背斜带 的底界阿图什背斜南一号隐伏分支断层F ,’在喀 什背斜底部与喀什背斜北断层F 。交汇,两者与阿 图什南一号断层F 。一起构成南天山冲断带浅层前 锋三角带,往北与阿图什背斜南二号控制断层F 。 在P 点处 图2 交汇,而后一起向北进人天山造山 带的深部.从断层点分析,断层的水平位移量包括 控制喀什和阿图什背斜2 条断层总的位移量,累计 起来超过2 0k m ,是本区最大的冲断层,卷入的地 层厚度超过1 0k m ,阿图什南一号隐伏断层F 。’上 盘为完整的古生界一中、新生界,也可能有元古界 的卷入.该冲断层的上部是由多个断片叠瓦式冲断 叠加形成的依次抬升的冲断片变形构造.喀若勒南 缘的塔什皮萨克背斜以及温古尔飞来峰深部的掩 覆背斜在天山造山带的深部可能源于该断层. B ’剖面的深部同样形成了位于阿图什背斜 带和托帕一康西维尔背斜带下方的的深部构造系 统,在地震波双程旅行时间5 .5s 以下形成了大型 的隐伏背斜和复杂的反冲构造系统.这些反向冲断 层与主冲断层一起构成了南天山深部冲断系统的 前锋三角带,所卷入的地层层序主要为古近系、中 生界和古生界. 万方数据 第4 期钱俊锋等喀什北缘南天山冲断带构造变形分析5 4 1 图2辟B ’地震及地质解释剖面图 F i g .2 S e i s m i ci n t e r p r e t a t i v ep r o f I l eo fl } B 7 F 1 .阿图什背斜南一号断层;F l ’.阿l 奎I 什背斜南一号隐伏分支断层;F 2 .阿图什背斜南二号断层, F 3 .康两维尔背斜南断层;F 4 .喀什背斜北隐伏断层lF s .温古尔飞来峰南断层 按照睁B ’剖面线的结构分析,浅层的冲断系 统由北向南可以依次划分为喀拉伯克托尔一温古 尔推覆体;托帕一康西维尔背斜带,该背斜具有完 整性好,幅度和背斜的两翼反射清楚等特点;根据 地面调查解释出南部阿图什和喀什背斜带,这2 个 背斜构造均形成于新生代层序之中,在背斜的转折 部位,上下盘没有中生界和古生界层序,而且均为 外来的冲断系统. A A7 与C .C ’剖面分别位于 B ’剖面东7k m 、 西1 6k m 处 图3 ,以阿图什背斜南一号隐伏分支 断层F 。’为界,分为2 套不同的构造系统浅层大规 模叠瓦式冲断系统,发育3 排背斜带 分别为喀什、 阿图什、托帕一康西维尔背斜带 ,其中南天山冲断 带前缘喀什背斜带为由南向北逆冲推覆的喀什背 斜北隐伏断层F 4 所形成,其与阿图什南一号断层 F 。及其分支断裂F 。’共同组成了南天山冲断带浅 层的前锋三角带;深层是以古近系底和寒武系底为 滑脱面,由原地系统组成的隐伏双重冲断构造系 统,前缘是一些复杂反冲断层,这些反冲断层与北 部深层的主冲断层一起构成了南天山深部冲断系 统的前锋三角带.另外,前人认为喀什是一南缓北 陡的背斜带,属于外帕米尔的前锋构造,而并非属 于南天山冲断系统L 1 1 。.本文认为喀什背斜带的形 成是由于南天山冲断带前缘喀什背斜北断层F 4 的 反冲作用形成的,是隶属于南天山冲断带的前缘构 造. 研究区平面结构有2 个特点1 北侧的喀拉 伯克托尔一温古尔推覆体控制了北缘的整体结构, 推覆体被剥蚀以后形成的飞来峰群直接覆盖在中 新生界的层序之上;2 沿着由古生界构成的推覆 体向南,发育了3 排彼此关联的背斜带,它们是托 帕一康西维尔背斜带、阿图什背斜带和喀什背斜 带.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大型的与冲断相关的褶皱 带.沿着喀什背斜向南,冲断作用逐渐消失,喀什背 斜为南天山冲断带最南侧的构造. 图3A - A ’与D C 地震解释剖面图 F i g .3 S e i s m i ci n t e r p r e t a t i v ep r o f i I eo fA - A ’,C C ’ 团断层E j 地层界线匝】地层年代 b c - c 万方数据 5 4 2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第3 7 卷 2 .2 喀什北缘东段南天山冲断系统三维结构分 析 根据对研究区内3 条典型地震剖面的解释 图 从构造剖面上分析可以清楚发现研究区深浅 2 套冲断系统浅层的大规模叠瓦式冲断系统和深 层的双重冲断系统.研究区浅层结构形态受到阿图 什背斜带底部阿图什背斜南一号F ,及其分支断层 F ,’控制,断层上盘为完整的古生界一中新生界,甚 至有部分元古界卷入.在该冲断层上部是由多个断 片叠瓦式冲断叠加形成依次抬升的冲断片变形构 造.喀若勒南缘的塔什皮萨克背斜以及温古尔飞来 峰深部的掩覆背斜在天山造山带的深部有可能源 于该断层.喀什背斜带是由南天山冲断带前缘的反 冲断层逆冲推覆形成,喀什背斜北断层F 4 与阿图 什背斜南一号断层F 。及其分支断层F 。7 一起构成 南天山冲断带浅层前锋三角带.深层为一隐伏双重 冲断系统,其前缘的反冲断层与北部深层主冲断层 构成南天山冲断带深层的前锋三角带. 2 .3 构造建模 喀什北缘南天山冲断带的变形模型 图5 反 映喀什北缘东段南天山冲断带的变形可分为浅层 托帕一康西维尔背斜带构成的大型断层相关的褶 皱带和南天山冲断带的反冲断裂系2 个系统. 由托帕一康西维尔背斜带构成的浅层大型断层 相关褶皱带的深部可能有元古界卷入,阿图什背斜 是该冲断片的前锋次级褶皱.托帕一康西维尔背斜 的南翼被断层所改造,形成了前翼突破断层.喀什 为一由南天山前缘反冲断层逆冲推覆形成的背斜, 2 ,3 ,将喀什北缘冲断带的剖面结构和平面形态进 行空间上的联系完成了拟三维图,从而加深了对研 究区变形结构的认识 图4 . 其与北部主冲断层一起构成南天山冲断带前锋三 角带;深部的被托帕一康西维尔背斜所掩盖的深部 双重冲断构造系统,主要由南冲的3 ~4 个断片叠 加在一起,这些双重冲断片与浅层的冲断片是一致 的,也是同时期的,属于其前缘构造.同时可以发现 剖面的南部也发育了一系列向北冲断的断裂系统, 应为南天山冲断带的反冲断裂系统,属于前缘三角 带构造. 图5 喀什北缘东段的南天山冲断带的 变形模型 以胯B ’剖面为例 F i g .5 S t r u c t u r a ld e f o r m a t i o n a lm o d e lo ff 0 1 d t h r u s t b e l t i nt h en o r t hm a r g i no fK a s h i ,s o u t h e r nT i e nS h a n t a k el } B 7 p r o f i l ef o re x a m p l e 3 缩短量及缩短速率 利用断层相关褶皱理论和剖面平衡恢复原理, 通过对构造剖面的解释和反演平衡恢复,作者得出 B .B7 现今剖面长度为4 8k m ,恢复后剖面的原始剖 面长度为8 0 .6 4k m ,剖面的缩短量为3 2 .6 4k m , 万方数据 第4 期钱俊锋等喀什北缘南天山冲断带构造变形分析5 4 3 研究区新生代晚期的南北向构造缩短率为 4 0 .5 %;C _ C ’现今剖面长度为4 8k m ,恢复后剖面 的原始剖面长度为9 7 .1k m ,剖面的缩短量为 4 9 .1k m ,其新生代晚期南北向构造缩短率为 5 0 .5 1 %. 陈杰等u 7 1 在阿图什一塔浪河背斜南翼测量的 博古孜河一干旱沟磁性地层剖面认为博古孜河阿 图什组底界年代为3 .5 8M a ,干旱沟构造生长地层 的底界时代为1 .2M a ,并因此推断阿图什一塔浪 河背斜的变形时代为早更新世.按照新生代晚 期n “1 7 ] 冲断带开始活动时间 3 .5 8M a 算起,地壳 平均缩短率为3 2 .6 4 ~4 9 .1k m /3 .5 8M a 9 .1 1 ~ 1 3 .7 1m m /a . 4 结论 通过南天山西段喀什北缘东段新生代冲断带 几何结构、褶皱类型,冲断系统各背斜带的空间展 布及构造变形特征分析,取得了以下主要结论 1 喀什北缘南天山冲断带由北向南依次发育 多排东西走向、近于平行且相互关联的背斜带,由 北向南依次为喀拉伯克托尔一温古尔、托帕一康西 威尔、阿图什和喀什背斜带,喀什背斜受控于背斜 北侧的反冲断层.南天山的前锋是由喀什背斜北断 层、阿图什背斜南断层及其分支断裂共同形成的三 角带构造. 2 研究区以出露于阿图什背斜南侧的一号隐 伏断裂 F , 和其深部的分支断裂 F 。’ 为界,从剖 面上分为2 个不同层次的构造系统浅层为大规模 叠瓦式冲断系统,北侧喀拉伯克托尔一温古尔推覆 体控制了北缘的整体结构,推覆体被剥蚀后形成的 飞来峰群直接覆盖在中生界层序之上;深层为由中 生界和古生界叠加断块组成的隐伏双重冲断构造 系统. 3 剖面平衡恢复和构造建模研究指出研究区 在上新世以来南北缩短量为3 2 .6 4 ~4 9 .1k m ,缩 短率为4 0 .5 %~5 0 .5 1 %,地壳平均缩短速率为 9 .1 1 ~1 3 .7 1m m /a . 参考文献 [ 1 ]肖安成,贾承造,杨树锋,等.中国南天山西部冲断 褶皱系前缘区的运动学特征[ J ] .沉积学报,2 0 0 0 ,1 8 3 4 3 9 4 4 4 . X l A oA n - c h e n g ,J I AC h e n g z a o ,Y A N GS h u - f e n ge t a 1 .T h ek i n e m a t i c sc h a r a c t e r so ft h et h r u s t f o I db e l t s w e s t e r nf r o n tr e g i o n si ns o u t h e r nT i a n s h a nc h i n a [ J ] . A c t aS e d i m e n t o l o g i c aS i n i c a 。2 0 0 0 ,1 8 3 4 3 9 4 4 4 . [ 2 ] 尚新璐,陈新卫,吴超,等.塔里木盆地西部喀什 地区的新生代冲断构造[ 刀.地质科学,2 0 0 4 ,3 9 4 5 4 3 5 5 0 . S H A N GX i n - l u ,C H E NX i n .w e i 。W UC h a o ,e ta 1 . C e n o z o i ct h r u s ts t r u c t u r e si nt h el a s h ia r e a ,w e s t e r n T a r i mb a s i n [ J ] .C h i n e s eJ o u r a n a lo fG e o l o g y ,2 0 0 4 , 3 9 4 5 4 3 5 5 0 . [ 3 ]陈杰,丁国瑜,B u R K A N KD w ,等.中国西南天 山山前的晚新生代构造与地震活动[ J ] .中国地震, 2 0 0 1 ,1 7 2 1 3 4 ~1 5 4 . C H E NJ i e ,D I N GG u 俨y u ,B U R B A N KDW ,e ta 1 . L a t ec e n o z o i ct e c t o n i c sa n ds e i s m i c i t yi nt h es o u t h w e s t e r nT i a n s h a nc h i n a [ J ] . E a r t h q u a k eR e s e a r c hi n C h i n a ,2 0 0 1 ,1 7 2 1 3 4 1 5 4 . [ 4 ] 沈军,汪一鹏,赵瑞斌.帕米尔东北缘及塔里木盆 .地西北部弧形构造的扩展特征[ J ] .地震地质,2 0 0 1 , 2 3 3 3 8 l 一3 8 9 . S H E NJ u n ,W A N GY i p e n g 。Z H A 0R u i - b i n .P r o p a g a t i o no fc e n o z o i ca r c u a t es t r u c t u r e si nn o r t h e a s t P a m i ra n dn o r t h w e s tT a r i mb a s i n [ J ] .s e i s m o l o g y a n dG e o l o g y ,2 0 0 1 ,2 3 3 3 8 l 一3 8 9 . [ 5 ]M O L N A RP ,T A P P o N N I E RP .c e n o z o i ct e c t o n i c s o fA s i a e f f e c t so nac o n t i n e n t a Ic o l l i s i o n [ J ] .s c i e n c e ,1 9 7 5 ,1 8 9 4 1 9 4 2 6 . [ 6 ] 周新源,罗金海,买光荣,等.塔里木盆地喀什凹陷 及其周边地区构造特征与油气地质[ M ] .北京石油 工业出版社,2 0 0 5 . [ 7 ] 薛崇武.喀什及邻区区域构造体系特征[ J ] .新疆地 质,2 0 0 1 ,1 9 1 7 4 7 9 . X U EC h o n g - w u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t e c t o n i cs y s t e mi n K a s h ia n da d j a c e n ta r e a [ J ] .x i n j i a n gG e o l o g y ,2 0 0 1 , 1 9 1 7 4 7 9 . [ 8 ]张原庆.塔里木盆地西部喀什凹陷新生代构造特征、 演化历史与盆山耦合[ D ] .北京北京大学地质学 系,2 0 0 1 . [ 9 ]W l N D I 。E YBF ,A I 。I 。E NMB ,Z H A N GC ,e ta 1 . P a l e o z o i ca c c r e t i o na n dc e n o z o i cr e d e f b r m a t i o no ft h e C h i n e s eT i e nS h a nr a n g e [ J ] .C e n t r a lA s i aG e o l o y , 1 9 9 0 ,1 8 1 2 8 1 3 1 . [ 1 0 ]A B D R A K H M A T O VKY ,A L D A z H A N O VSA , H A G E RBH ,R e l a t i v er e c e n t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t h e T i e nS h a ni n f e r r e df m mG P Sm e a s u f e m e n t so fp r e s e n t .d a yc r u s t a ld e f o r m a t i o nr a t e s [ J ] . N a t u r e , 1 9 9 6 ,3 8 4 4 5 0 一4 5 3 5 . [ 1 1 ]C H E NJ ,B U R B A N KDW ,S C H A R E RKM ,e t a 1 .T 订a g n e t o c h r o n o l o g yo ft h eu p p e rc e n o z o n i cs t r a t a i nt h es o u t h w e s t e r nC h i n e s eT i a nS h a n r a t e so f P l e i s t o c e n ef o I d i n ga n dt h r u s t i n g [ J ] .E a r t ha n d 万方数据 5 4 4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第3 7 卷 [ 1 2 ] [ 1 3 ] [ 1 4 ] P I a n e t a r yS c i e n c eL e t t e r s ,2 0 0 2 ,1 9 5 1 1 3 1 3 0 . 罗金海,周新源,邱斌,等.塔里木盆地西部喀 什凹陷褶皱冲断带的构造特征[ J ] .石油与天然气 地质,2 0 0 4 .2 5 2 1 9 9 2 0 3 . I 。U oJ i n - h a i ,Z H o UX i n - y u a n ,Q l UB i n ,e ta 1 . S t r u c t u r a lf e a t u r e so ff o l d t h r u s tz o n ei nK a s h id e p r e s s i o n ,w e s t e r nT a r i mb a s i n [ J ] .o i l G a sG e o l o g y ,2 0 0 4 ,2 5 2 1 9 9 2 0 3 . 肖安成.塔里木盆地西南缘的构造特征与油气聚集 规律[ J ]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1 9 9 7 ,1 9 2 1 6 . X I A oA n - c h e n g .S t r u c t u r a ld e f o m a t i o n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s o u t h w e s t e r nm a r g i ni nT a r i mb a s i n [ J ] . J o u r n a lo fJ i a n g h a nP e t r o I e u mI n s t i t u t e ,1 9 9 7 ,1 9 2 1 6 . 伍秀芳.塔里木盆地西南缘前陆褶皱冲断带构造几 何学和运动学分析[ D ] .杭州浙江大学地球科学 系,2 0 0 3 . [ 15 ]s u P P EJ .G e o m e t r ya n dK i n e m 8 t i c so ff a u l tb e n d f o l d i n g [ J ] .A m e rJ o u r n a ls c i e n c e s ,19 8 3 ,2 8 3l6 8 4 7 2 1 . [ 1 6 ] s u P P EJ ,M E D w E D E F FDA .G e o m e t r ya n dK i n e m a t i c so ff a u l t p r o p a g a t i o nf o l d i n gE c l o g [ J ] .G e o l H e l v ,1 9 9 0 ,8 3 4 0 9 4 5 4 . [ 1 7 ] 陈杰,卢演俦,丁国瑜.塔里木西缘晚新生代造 山过程的记录一磨拉石建造及生长地层和生长不整 合[ J ] .第四纪研究,2 0 0 1 ,2 1 6 5 2 8 5 3 9 . C H E N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