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3 2 卷第6 期 2 0 0 3 年1 1 月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J o u r n a lo fC h i n aU n i v e r s i t yo fM i n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V 0 1 .3 2N o .6 N O V .2 0 0 3 文章编号1 0 0 019 6 4 2 0 0 3 0 6 0 6 3 20 4 流态化技术干法脱炭的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 杨玉芬1 ,陈清如2 ,骆振福2 1 .中国矿业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北京1 0 0 0 8 3 2 .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江苏徐州2 2 1 0 0 8 摘要粉煤灰是煤粉燃烧后,随烟气自锅炉炉膛中带出的粉状燃烧产物,其可用性及具体用途取 决于其物理化学性质和残余炭质量分数 通常要求小于4 Z .依据美国某电厂粉煤灰和残余炭 的粒度分布特点和形态特征,提出了采用流态化干法脱炭技术降低粉煤友中残余炭质量分数的 基本思路,对不同粒级样品的分层试验表明采用流态化技术能有效脱除大于0 .0 7 4r a m 粒级 中的残余炭,而且工艺简单,无粉尘污染.这一方法对于解决粉煤灰的综合利用问题将提供有益 的借鉴. 关键词粉煤灰;残余炭;流态化;干法脱炭;分选介质;目的矿物 中图分类号T Q5 3 6 .4文献标识码A 目前,粉煤灰脱炭技术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 湿法脱炭,如浮选;二是于法脱炭,如摩擦静电分 选、滚筒式电选等.浮选能比较彻底地脱除粉煤灰 中的残余炭,但系统复杂,选后产品的脱水、残余药 剂的处理有一定的难度“⋯.而现有的摩擦静电分 选和滚筒电选干法脱炭的效果还不是太理想,处理 量相对偏低o ] . 到目前为止,采用流态化技术脱除粉煤灰中残 余炭的研究尚未见到报道. 美国一直非常重视对粉煤灰的利用.19 7 9 年, 美国电力研究协会 E P R I 就制订了粉煤灰开发与 利用研究计划,在A S T M C 一6 1 8 标准中规定C 级粉 煤灰最高w c 为6 ∥“.粉煤灰的用途不同,对其 中含炭量的要求也不同,当粉煤灰中w c 4 % 时,就很难进入市场了.美国有些燃煤电厂产生的 粉煤灰,因碳的质量分数比较高,没有合适的用户, 已造成大量的粉煤灰堆积,对环境造成丁严重的荇 染.例如,肯塔基某电厂生产的粉煤灰,主要用于生 产火山灰质水泥,由于其中残余炭的质量分数太 大,而且波动也较大,很难被利用. 针对这个电厂的实际情况,美国艺利机械制造 公司 E r i e zM a n u f a c t u r i n gC o . 委托我们对其粉煤 灰样品进行干法脱炭试验研究,要求最终残余炭质 量分数 即粉煤灰的碳质量分数 不得大于4 %.本 试验拟对该粉煤灰的粒度分布和残余炭形态进行 分析,探讨采用流态化干法分层分选方法降低残余 炭的可能性,寻求提高粉煤灰利用率的现实途径. 1 样品的理化性质与形态特征 1 .1 性能分析 粉煤灰是煤粉燃烧后,由烟气自锅炉炉膛中带 出的粉状燃烧产物,成分极其复杂,主要由硅、铁、 铝、钙、镁和氧等元素所组成.这些成分除了以氧化 物形态存在外,还可能以硅酸盐、硅铝酸盐等各种 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从表1 给出的粉煤灰物理化学 特性参数可以看出,该样品中S i O 和A I O 。的质 量分数占绝大多数,具有很低的热值,是用于生产 建筑材料,如水泥的好原料.但样品碳的质量分数 较高,为4 .6 2 % 据会绍,实际粉煤灰产品碳的质 量分数有时高达1 2 %,甚至更高 ,因不好销售而 造成大量堆积.样品的发热量为2 4 .6 7k J /k g ,表面 微孔发达,回收后可作为活性炭原料加以利用.粉 煤灰和残余炭的堆密度存在较明显的差异,这就为 重力分选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收稿日期2 0 0 3 0 42 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5 9 9 7 4 0 3 0 作者简介杨玉芬 1 9 6 2 一 ,女,江苏省徐州市人,中国矿业大学高级工程师,博士研究生,从事矿物加工和流态化技术方面的研究. 万方数据 第6 期 杨玉芬等流态化技术于法脱炭的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 6 3 3 1 .2 样品粒度组成分析 对粉煤灰样品进行粒度分析,结果如图l 所 示.由试验可知,粉煤灰中的残余炭主要集中在大 于0 .0 7 4m m 的粗粒内,该粒级的碳质量分数为 9 .7 5 %,是小于0 .0 7 4i F [ i r a 粒级中碳质量分数的 2 .5 倍;小于0 .0 7 4 m m 粒级的产率高达8 2 .8 1 %。 碳质量分数只有3 .5 5 %,质量符合用户的要求,无 需处理.图1 的结果还说明,粉煤灰碳质量分数随 着粒级的增大而升高,粒度越粗,碳质量分数越多, 大于0 .2 5m m 粒级中的碳质量分数高达3 0 .1 1 %. 1 ”6 0 2 0 } 一/ i}/ o00 4 300 7 40 1 2 502 5 0 .5 粒度/m m 图1 粒度分布与碳质量分数 F i g .1 S i z ed i s t r i b u t i o na n dc a r b o nc o n t e n t 分级试验过程中观察到,随着粒度增大,颜色 越来越深,小于0 .0 4 3m m 及0 .0 4 3 ~0 .0 7 4m m 的细粒级分别呈银灰色及浅灰色,外观类似水泥; 在粗粒级中清晰可见外观黑色、浑圆的炭颗粒,数 量可观.因该粉煤灰样品中残余炭粒度较粗,用常 规的分级方法就可以脱除3 6 .3 6 %的残余炭. 1 .3 样品的形态特征 用透射电子显微镜 T E M 对粉煤灰样品进行 形态分析,比较不同放大倍数的图片 见图2 可以 发现,粉煤灰中的残余炭与氧化物呈相互分隔的独 立分布状态,显微形貌主要呈滚圆状、半滚圆状及 极少量的片状形态.送检样品几乎全部以单体的形 式存在,粉煤灰颗粒表面光滑,几乎未见被粘结的 炭颗粒.这说明不粘结并已充分解离的粉煤灰和残 余炭,易于采用物理方法实现分离,这就从理论上 为流态化技术脱炭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图2 粉煤灰与残余炭的显微结构特征 F i g .2 M i c r o a t n m t u r eo ff l ya s ha n du n b u r n e dc a r b o n 2 流态化技术脱炭试验研究 2 .1 流态化分选基本原理o ] 流态化技术是2 0 世纪中期兴起的一项技术, 利用一定的气流速度,使气流自下而上地通过粉状 或粒状固体的堆积层,固体被气流夹带而形成两相 悬浮体,获得类似流体运动状态的现象或方法,该 技术主要用于化工领域,近年来,已被用于固体物 料的分离,如块煤的干法分选,并取得了明显的效 果. 研究表明完全流化后气一固两相流化床的行 为在许多方面都呈现类似流体的特征,例如两连 通床能自动调整到同一水平面,符合液体的连通器 原理;当容器倾斜,表面保持水平的特征;床层中任 意两点压力差大致等于此两点间的床层静压头,具 有流体一样的静压现象 图3 a ;具有流体一样的 流动性,如在容器侧壁上开孔,颗粒将从孔口喷出} 颗粒在流化床中受到浮力,其大小等于与该颗粒相 同体积的流化床重量,即符合阿基米德定律,n ,P z 表示粒状物料1 ,2 的密度 见图3 b .流化床的平 均密度陆与加重质的密度风及流化床的} L 隙率e 有关,流化床的平均密度可近似表示为 阳≈ 1 一£ 肛. 1 在正常情况下,流化床的孔隙率s 是一个常 万方数据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第3 2 卷 数.p m 与凤是线性关系,只要改变加重质种类即可 改变B 和~.当B 与阳的差值变化时,就会出现 以F3 种情况 纛 a J b 图3 气固流化床的似流体性质 F i g3 F l u i dp r o p e r t yo fg a ss o l i df l u i d i z e db e d 1 p , 2 p m ,F 0 ,颗粒下沉; 2 凤一‰,F 一0 ,颗粒自由移动; 3 风 雕.F 0 ,颗粒上浮. 其中F 为颗粒在流化床悬浮体中受到的重力 与浮力的合力.在分选固体物料时,只要选择和控 制好两相悬浮体介质的密度m ,使之介于低密度 P ,物料与高密度肫物料之间,即 n 凡 P 2 . 2 低密度物料在浮力作用下将上浮到流态化床 层的上部,高密度物料在重力作用下将沉降到流态 化床层的底部,从而实现气固流化床对矿物的分 选.去除无用的杂物,回收目的矿物. 2 .2 流态化分选实验 由残余炭的分布特点及形态特征可知,该电厂 粉煤灰中残余炭均以单体的形式存在,粒度较粗, 主要集中在大于0 .0 7 4m m 的粗粒级中,经分级 筛分分级或气力分级 即可去除大部分残余炭.因 此.建议采用分级分层工艺即“先通过0 .0 7 4I n l i l 粒度进行分级,然后对大于0 .0 7 4m m 粒级进行分 层”工艺. 粉煤灰经0 .0 7 4m m 分级后,若小于 0 .0 7 4m m 部分的炭质量分数为3 .5 5 %,则能满足 用户对产品的质量要求,无需进一步处理.而对大 于0 .0 7 4m m 粗粒级粉煤灰中的残余炭,采用流态 化技术进行脱除,图4 为分层试验所采用的流化床 模型机示意图. 在机身下部送入的空气作用下,粉煤灰作为被 分选物料与空气形成气固两相悬浮体,流化床形成 后,被分选物料本身既是分选介质,又是分选物料, 在这种情况下,分选介质与被分选物料是同一种物 质.这种悬浮体形成的区域就是分选所需的流态化 床层.由于粉煤灰中的残余炭颗粒与其他颗粒具有 较大的密度差异,在气流的作用下,残余炭颗粒和 灰分 以氧化物为j 三 颗粒将依靠自身密度的差异 实现分层.根据公式 2 ,当两种密度不同的物料颗 粒相遇并互为分选介质时,密度相对较小的残余炭 颗粒将向床层区域的上部漂浮,密度相对较大的灰 分颗粒则向床层区域的底部下沉,因而在气流作用 下,整个床层的上部和下部存在着较明显的分层, 粉煤灰颗粒与残余炭颗粒因密度不同而聚集到床 层的不同区域.模型机中的布风板与气室采用专利 设计,目的是布风均匀并使布风板上方的固体物料 能够形成良好的流态化. 图4 流化床分层试验模型机 F i g .4 T e s tm o d e ls e p a r a t o ro { f l u i d i a e db e d 2 .3 试验结果 笔者曾对粒级为0 .1 2 5 ~o .2 5 0m m ,0 .0 7 4 0 .2 5 0m m ,和粒级大于0 .0 7 4m m ,小于 0 .0 7 4m m ,小于0 .0 4 3m m 和全粒级等不同粒级 粉煤灰样品,分别进行流态化分层脱炭试验,结果 表明,该方法对粒级大于0 .0 7 4I T l n l ,小于 0 .0 4 3r a m 和全粒级粉煤灰几乎没有分层作用.而 当风速较大时,可观察到极少量细泥状的黑色飘尘 浮在床层上表面. 对大于0 .0 7 4m m 的各粒级粉煤灰,流化质量 和分层状况良好,流化后床层顶部和底部的样品中 碳质量分数有非常明显的差异,从分选模型机最顶 部得到的残余炭样品呈深黑色,碳质量分数高达 6 0 %左右,非常纯净;而从分选机底部得到的灰分 样品则呈浅灰色,含碳量较低,部分分层试验结果 见表2 ,取样层高度可根据产品的质量要求灵活掌 握. 试验过程中,由于粉煤灰自生介质的粒度和粒 级搭配合理,因而在运行过程中,整个流化床区域 运行平稳,接近散式流态化,被分选的物料很快就 能在流化床中按密度分层,形成自上而下逐渐增大 的密度分布梯度.所需流化气速为0 .1 5m /s ,风压 为0 .0 1 8M P a ,分层过程控制床层内部为负压状 态,无粉尘外逸,无空气污染. 万方数据 第6 期杨玉芬等流态化技术干法脱炭的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 表2 流态化分屡的实验结果 T a b l e2 E x p e r i m e n t a lr e s u l t so ff l u i d i z a t i o ns t r a t i f i c a t i o n 粒度/m m分层状况取样位置训 c /% O .1 2 5 ~0 .2 5良好 嚣6 上层5 8 .0 3 00 7 4 ~025 0 良好中间层3 0 .2 1 一一 工星 i 良好 篙 5 86 0 63 9 最终将分层后的下层高密度粉煤灰物料与分 级作业中得到的无需脱炭处理的0 .0 7 4n l n l 以下 粒级的粉煤灰混合,最终产品的产率为8 6 .5 5 %, W c 为3 .6 2 %. 因此,采用干法筛分分级与流态化干法分层分 选相结合的工艺,能够满足肯塔基某电厂对产品的 质量要求,最终粉煤灰产品中残余z o c 低于4 %. 3 结论 1 根据样品的粒度组成,残余炭的粒度大,容 易分级脱炭. 2 微观结构显示,残余炭与粉煤灰中氧化物 颗粒单体解离充分,易于用物理方法使二者分离. 3 粉煤灰与残余炭的密度差异较大,结合流 态化分层分选原理,采用流态化方法可以有效地分 离出0 .0 7 41 T i m 以上粒级中的残余炭,工艺简单, 无需后续处理,控制负压操作,没有粉尘污染. 本文以美国艺利公司寄来的粉煤灰样品为研 究对象,提出了“先分级,后分选”的工艺,并实现了 采用流态化方法进行粉煤灰脱炭的分层分选结果, 希望这种方法能够有助于解决中国的粉煤灰脱炭 与综合利用问题. 参考文献 [ 1 ]何新露,常治铁,张丛香.粉煤灰选炭的试验研究 [ J ] .粉煤灰,1 9 9 9 ,1 1 3 69 . [ 2 ] 边炳鑫,吕一波,李哲.粉煤灰中未燃炭的分选试 验研究E J 3 .煤炭学报,2 0 0 0 ,2 5 6 6 6 06 6 4 . [ 3 ] Y a n gYF ,Z h a n gXX , h e nQR .R e s e a r c ho n e x i s t i n gp a t t e r no fc a r b o na n di t sr e m o v a lf r o mf l ya s h [ J ] .J o u r n a lo fC h i n aU n i v e r s i t yo fM i n i n g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I nE n g l i s h ,2 0 0 2 .1 2 2 1 7 2 1 7 5 . [ 4 ] 邵靖邦,王祖讷,李浩.粉煤灰中的残余炭E J 3 . 煤炭转化,1 9 9 7 ,2 0 4 ;2 0 一2 6 . [ 5 ] 杨玉芬,陈清如,黎强.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分选技 术的发展现状[ J ] 淮南工业学院学报,2 0 0 2 ,2 2 1 58 . T h e o r e t i c a lA n a l y s i sa n dE x p e r i m e n t a lR e s e a r c ho nD r yR e m o v i n g C a r b o nw i t hF l u i d i z a t i o nM e t h o d Y A N GY u f e n l ,C H E NQ i n gr u 2 ,L U OZ h e n f u 2 1 .S c h o o lo fC h e m i c a la n d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E n g i n e e r i n g ,C U M T .B e i j i n g1 0 0 0 8 3 .C h i n a ; 2 .S c h o o lo fC h e m i c a lE n g i n e e r i n za j 0T e c h n o l o g y ,C U M T ,X u z h o u ,J i ㈣n g 2 2 1 0 0 8 ,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F l ya s hi saf i n ep o w d e r e ds o l i ds u b s t a n c ed i s c h a r g e dw i t hf l u eg a sf r o mb o t i e rc h a m b e ro fp o w e r s t a t i o na f t e rp u l v e r i z e dc o a li sb u r n e da th i g ht e m p e r a t u r e .T h ee f f e c t i v ev a l u eo ff l ya s hd e p e n d su p o ni t s p h y s i c a la n dc h e m i c a lp r o p e r t i e sa sw e l la st h ec o n t e n to fu n b u r n e dc a r b o n u s u a l l y 0 .0 7 4m m .T h et e c h n o l o g yi so fs i m p l ep r o c e s sa n dn o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p o l l u t i o n .T h i sp r o c e s sw i l lg i v eb e n e f i c i a lr e f e r e n c ef o rs o l v i n gp o l l u t i o np r o b l e ma r o s ef r o m f l ya s h . K e yw o r d s f l ya s h ;u n b u r n e dc a r b o n ;f l u i d i z a t i o n ;d r yb e n e f i e i a t i o n ;s e p a r a t i o nm e d i u m ;o b j e c t i v em i n e r a l 责任编辑陈其泰 万方数据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