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3 2 卷第6 期 2 0 0 3 年1 1 月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J o u r n a lo fC h i n aU n i v c r s i t yo fM i n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V o l ,3 2N o .6 N o v .2 0 0 3 文章编号1 0 0 0 1 9 6 4 2 0 0 3 0 60 6 8 30 6 煤多段加氢热解过程的D A E M 动力学解析 刘旭光1 ’2 .李文1 ,王娜1 ,李保庆1 1 .中囤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煤炭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山西太原0 3 0 0 0 1 2 .太原理工大学煤化J 二研究所,山西太原0 3 0 0 2 4 摘要以分布活化能模型 D A E M 的最新分析为基础,将双中。无限平行反应假设引入加氢热 解过程,对线彤升温与两段停留操作方式下的加氢热解过程 多段加氢热解 进行了数学描述,对 寻甸褐煤的催化加氢热解过程进行了数学模拟,发现催化剂的使用不仅能够降低反应体系的活 化能,而且能够使活化能分布的范围变窄,多段停留升温方式同样降低了反应体系的活化能,且 催化剂的用量存在最佳值0 .2 %.模型回归显著性分析表明所提出的数学模型可有效地表述煤 的多段加氢热解过程. 关键词D A E M 模型;动力学;多段加氢热解} 催化剂 中图分类号T Q5 2文献标识码A 煤加氢热解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化学过程,一般 分为3 个阶段o ] 1 热解阶段 小于7 2 0K 自由 基生成并被内在氢饱和,催化剂的存在提高了内在 氢的利用率;2 加氢阶段 7 2 0 - 一8 0 0K 加氢热解 主要阶段,自由基与氢进行加氢反应,焦油生成速 率显著增大,催化剂明显增加低温峰处的焦油收率 生成速率,并使高温峰降低以致消失i 3 加氢裂解 阶段 8 0 0 ~9 1 0K 氢耗和甲烷乙烷生成量显著 增加.作者最新提出并验证了煤的多段加氢热解过 程能显著地增加转化率和油收率I ⋯] ,是一种有发 展前途的煤高效转化途径.建立能够定量描述煤加 氢热解过程的动力学模型一直是煤化学研究的一 个重要课题.针对不同的条件和煤种已经出现了各 种各样的煤热解动力学模型,主要分为3 类1 单 一反应模型,主要是把煤热解挥发分的逸出用一级 反应动力学模型来描述0 1 ,数学处理非常简单,但 不适用于非等温过程,已逐渐被改进或弃用;2 集 总动力学模型,即假设热解按化学反应活性分为无 相互作用的3 个部分,将每部分的热解看作是一个 独立的一级反应;3 分布活化能模型 D A E M ,该 模型既能反映复杂体系总体转化率的变化,又能描 述复杂体系中某反应组分收率的变化“] .D A E M 模型能很好地描述煤热解过程,但该模型的数学描 述非常复杂.最近,作者通过对D A E M 模型的系统 阐述o ] ,对D A E M 的各种应用方法做了全面分析, 并给出了最新的理论分析和推广证明o ’⋯,将 D A E M 成功用于简单反应体系的动力学表述.本 文主要从D A E M 模型出发,首先给出D A E M 模型 的理论阐述以及在多段加氢热解过程中的理论分 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多段加氢热解过程的 D A E M 模型,最后将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进 行了比较,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和正确性,进而从 理论上定量地描述了煤的多段加氢热解过程. 1D A E M 模型在多段加氢热解过程中的应 用 加氢热解及多段加氢热解过程可以按比较简 单的反应体系处理,但又区别于单一反应体系.在 本文的加氢热解实验中,D T G 曲线上一般出现两 个峰温,与此对应,失重曲线可区分为两个反应阶 段.一般认为,这两个阶段属于反应性不同的过程. 由于煤结构的复杂性,其中每个过程实际上仍然包 含着数目众多的反应.根据实验中出现的两个峰温 值,本文采用改进的两中心D A E M 模型. 收稿日期2 0 0 21 2 0 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2 9 9 3 6 0 9 0 { 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 0 0 1 1 0 0 1 4 { 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基金项目 9 9 0 2 4 作者简介刘旭光 1 9 6 5 .男,山西省翼城市人,太原理工大学教授,从事煤化学方面的研究. 万方数据 6 8 4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第3 2 卷 两中心D A E M 反应体系基于如下3 点基本假 设 1 反应过程主要由两个阶段组成,每个阶段 的反应体系均由无限个相互独立的一级不可逆反 应组成,即两中心无限平行反应假设; 2 两个阶段中的每个反应都有确定的活化能 值,每个阶段所有反应的活化能值呈连续分布,本 文假设两个反应阶段的话化能均呈正态分布; 3 k 。和E 之间符合“补偿效应”,即 。一n e “. 设w V ’ 为煤的总挥发分量,w v 为任一时 刻t 时已逸出的挥发分量,” v i 为第一阶段所有 反应的总挥发分量,w v ; 为第二阶段所有反应 的总挥发分量,w V . 为任一时刻£时由” v 中 逸出的挥发分量,w V 。 为任一时刻£时由w V d 中逸出的挥发分量,,1 E ,f 2 E 分别为第一阶段 和第二阶段的活化能分布函数.则根据D A E M 的 基本理论可知 罴一r [ 1 一e x p h P ㈨R e d 队驯E , 烈肛熹e x p 7[ 一与≯] , i √2 Ⅱ 。 ‘D - o 4 0 ;i l ,2 , 式中E .。,E m 口- ,吼分别为两个阶段活化能正态分 布函数中的期望值和标准差. 若记m 一詈导苦,m 为第一阶段总挥发分量 在煤总挥发分量中的密度,则矍等善共一1 一。. F . E ,口 一 由于叫 V 一叫 V . 州 V 2 ,显然,卅和1 m 反映了加氢热解过程中两个失重阶段对总失重 的贡献.在线形升温条件下 见图l a ,当反应温 度自0 。吼升温速率h 增加时,则 l 一裟一m 胁E ,0 f 。 E d E 1m l 垂 E ,口 f 2 E d E , 1 其中垂 E ,口 e x p 一警e 一” 在多段加氢热解实验中,为了使自由基的产生 速率同自由基的加氢饱和速率相匹配,总是先由 加氢热解实验中D T G 曲线确定两个峰值温度,在 进行多段加氢热解实验时于两个峰值温度处停留 一段时间,然后继续按原升温速率进行程序升温, 即图1 b 所示的两段停留升温,其温度曲线函数为 其中 £ f - , £1 ≤t t 1 1 , t 1 一A t l c 1 l ≤f £2 , 2 f 2 ≤t t 2 血2 , t 2 一 2 0 ≥f 2 血2 . 将式 2 代人式 1 有 1 一考;导每一m F - E ,口 1 一m F z E ,口 , f ”垂 E ,疗 E d E ‘。 。l ’’ JO f 。。垂 E ,岛 e x p [k o eg /脚.。一£1 ] E d E ‘‘,≤‘ ‘, 2 扛l ’ r 西 E ,曰 e x p 一k o e - E /m 。 t 1 E d E ‘l △“≤‘ 屯 J o r 。西 E ,0 。 e x p k o eE m 口。△≠1 e x p [k o e - E /R O f 一£2 ] E d E 如 t t 2 A t z r 垂 E ,口 e x p 一k o eg /R 8 1 1 e x p ~k o e - E /脚z 2 E d E o ≥屯 &2 , J0 i 】。2 . 上述加氢热解过程的数学表述中,共包含了5 个待定参数,即E .。,吣E 。,%m ,对于这种不能 转化为直线模型的非线性函数模型,需要用非线性 最小二乘法处理.本文采用麦夸脱非线形回归法, 以失重数据的理论值和实验值之间的残差平方和 为目标函数,当该目标函数达到最小时,即得模型 中的各参数值.其中关于幂前因子与活化能之间 “补偿效应”的关系详见文献[ 1 0 ] , ~ 一 f £ f 丘 矗 巩乩巩以岛 f、●●●●●●●●●I 一 万方数据 第6 期 刘旭光等煤多段加氧热解过程的D A E M 动力学解析 8 0 0 6 0 0 £4 0 0 ≈ 2 0 0 0 。 0 a 1 线形升温 8 0 0 6 0 0 g 4 0 0 2 0 0 0 。 02 03 04 05 0 b 断续升温 图1 加氢热解和多段加氢热解中的温度曲线 F i g .1T e m p e r a t u r ep r o f i l e si nH y P ya n dM H y P y 2 线形升温下加氢热解过程的活化能分布 煤样制备和催化剂担载详见文献[ 1 ] ,这里仅 叙述热重实验条件. 热重实验在美国A T IC A H N 公司的T G1 5 1 加压热天平上进行,样品粒度小于0 .0 7 4m m ,样 品用量约2 0 0m g ,反应压力3M P a ,升温速率 2 5 。c /m i n ,终温8 0 0 ℃,氢气流速1 8 0r n I ,/r a i n .对 线形升温与两段停留方式,分别于4 0 0 和5 0 0 ℃停 留1 0m i n ,然后仍以2 5C /r a i n 的升温速率线形升 温. 图2 显示丁在线性升温条件下模拟计算出的 各种条件下的反应活化能分布.在计算过程中,由 于反应后期过程的表观活化能非常大,失去其固有 的物理意义,且模型回归中得到的1 一I “ 7 l 值 即加氢 热解第二阶段对总反应的贡献率 很小,约为0 .1 , 故在计算过程中把模型中的m 值取为1 ,即简化为 单中心活化能分布模式.从图2 中可以看出,在线 形升温非催化加氢热解过程中,活化能的分布范围 非常宽,而且整个过程的平均活化能达到了 2 8 0k J /m o l ,这说明传统的非催化加氢热解不仅存 在活化能较高的反应,且整个反应需要的能量较 高,即反应较难进行;相比较而言,加入催化剂以 后,活化能的分布范围急剧变窄,且整个反应过程 中的平均活化能也明显降低,这也从理论上解释了 01 0 02 0 03 0 04 0 05 0 0 R /r k J - m o r l l 图2 不同M o 载量线形升温加氢 热解过程的活化能分布曲线 F i g .2 , E c l l r v e 8f o rH y P yo fX u n d i a nc o a lw i t h d i f f e r e n tM ol o a d i n gu s i n gl i n e a rh e a t i n g 催化加氢热解较非催化加氢热解的转化率高,且反 应较易进行的原因.不同M o 载量下加氢热解平 均活化能的变化见图3 .其中线形升温方式下的数 据同时也表明了w M o o .2 %时活化能最低. 陶3 不同M o 载量加氢热解过程的 平均活化能 F i g .3M e a na c t i v a t e de n e r g yo fX u n d i a nc o a lw i t h d i f f e r e n tM ol o a d i n gi nH y P y 3 多段加氢热解过程的活化能分布 根据加氢热解过程D T G 曲线中出现两个峰 温的特点,且在多段加氢热解过程中又分别在峰温 处停留适当的时问,因此,在计算过程中采用双中 心模式计算方法,即把整个多段加氢热解过程分为 低温峰附近的高反应性阶段和高温峰附近的低反 应性阶段,每个阶段均包含无限个平行的反应.无 论是在高反应性阶段,还是低反应性阶段,活化能 的分布均与传统加氢热解过程相似,服从正态分 布;同时,对整个过程而言,活化能分布主要以高反 应性反应为主,低反应性的反应很少,这直接导致 了整个过程的活化能分布也类似于正态分布,而且 平均活化能基本上与高反应性阶段相同,这也说明 了单中心模式与多中心模式差别不大.两段停留 方式下的平均活化能随M o 载量的变化见图3 .显 然,同线形升温方式相比,两段停留方式可降低加 氢热解反应的平均活化能,尤其是在w M o 一0 , 即非催化条件下采用多段停留技术大幅度降低了 反应的平均活化能 从2 8 0k J /t o o l 降至】7 0k J / t 0 0 1 ,这也从理论上说明了多段加氢热解过程的 0 8 6 4 2 苫1 ,G 一、 万方数据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第3 2 卷 转化率比在相同条件下传统加氢热解过程的转化 率要高. 图4 为两段停留加氢热解过程中采用双中心 D A E M 模式模拟汁算出的不同催化剂载量F 的活 化能分布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与图2 所示的线 形升温加氢热解下的情况不同,无催化与有催化剂 加氢热解相比,活化能的分布范围和平均活化能均 相差不大,这说明多段停留技术的引入在定程度 上起到了类似催化剂的作用使较难进行的反应在 更为温和的条件下进行,整个反应的平均活化能降 低.在多段加氢热解过程中引入催化剂后,活化能 的分布范围和平均活化能均有所变窄和降低。不过 当w M o 0 .2 %时,随着加入催化剂量的 增加,活化能的分布范围和平均活化能逐渐变宽和 逐渐增大,这与W M o 一0 .2 %时效果最佳的实验 格 删 州 结果很好地吻台 1 , l 2 。 o o2 0 0 3 0 04 0 05 0 0 E / k J m o l ’ 图4D A E M 两段模式所得的多段加氢 热解过程的活化能分布曲线 F i g .d , E C I l F V e sf o rX u n d i a nc o a lw i t hd i f f e r e n t M ol o a d i n gd u r i n gm u l t is t a g et t y P y 4 传统加氢热解的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验结 果比较 图5 为寻甸褐煤线形升温加氢热解过程模拟 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的对比. 0 O ~8 碍0 .6 墨“ 02 00 碍 倒 “ 2 0 03 0 04 0 0 5 0 06 0 0 7 0 08 0 0 p /c [ 图5加氢热解过程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的比较 F i g .5C o m p a r i s o no fe x p e r i m e n t a la n dt h e o r e t i c a lr e s u l t sf o rH y P yo fX u n d i a nf o a 从图5 中可以看出.各种条件下的实验值与计 算值均符合得较好,尤其是在反应失重速率最快的 温度范围内几乎是一致的.详细分析可以看出在 反应初期与反应后期模拟结果与实验值有些差别, 这可能是由于反应初期,煤的加氢热解过程中许多 反应还不稳定,反应的活化能较小;而反应后期,反 应的活化能较高,且由于模拟计算过程将反应处理 为单段反应模式,忽略了’实际存在的占极少比例的 第二段反应,从而导致计算误差等因素所致.同时, 从图中还可以看出,未加催化剂的原煤的加氢热解 过程,其计算误差比加催化剂的误差更大,且随着 催化剂加入量的增加,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更好地 吻合.另外,模拟计算的结果也表明催化剂存在一 个最佳量 o .2 % ,这与实验规律也是相当一致的. 总之,利用D A E M 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描述煤加 氢热解反应过程. 5 多段催化加氢热解的模拟计算结果与实 验值的比较 图6 为寻甸褐煤的多段加氢热解过程模拟计 算结果与实验值的对比.与线形升温加氧热解过 程类似,无论有无催化剂,模拟计算的结果均能够 丹恻 万方数据 第6 期刘旭光等煤多段加氢热解过程的D A E M 动力学解析 6 8 7 很好地吻合实验规律,特别是在峰温处的停留段, 也就是反应最多、最快的阶段模拟计算很好地描述 了实验结果,这说明所采用模型的合理性和正确 性;同样,在反应的初期和后期,两者也存在一定的 偏差.表1 给出了两个反应阶段在总反应中的比 重.显然,加氢热解过程中高反应性的部分占绝大 多数,而低反应部分仅占约1 5 %.唯一的例外是不 加催化剂的原煤,其低反应性部分占到约2 5 %.理 论模拟结果与计算结果产生的偏差较大的部分正 褂 吲 水 2 0 0 3 0 0 4 0 0 5 0 0 6 0 0 7 0 0 8 0 0 褂 捌 避 l0 0 8 06 04 0 2 甜 岳 求 对应于低反应性阶段.总之,采用D A E M 模型也 能够很好地描述多段加氢热解过程. 表1 不同催化剂载量下的多段加氢热解过程中 两个反应阶段在总反应中的比重 T a b l e1T h ef r a c t i o n so ft w od i f f e r e n tr e a c t i o ns t a g e s I no v e r a l lm u l t i s t a g eH y P y 2 0 0 3 0 0 4 0 0 5 0 0 6 0 0 7 0 0 8 0 0 扣实验值 O8 一计算值祷0 .6 鬟 10 0 8 0 6 0 4 02 2 0 0 3 0 0 4 0 0 5 0 0 6 0 0 7 0 08 0 0 0 /℃ 2 0 0 3 0 04 0 05 0 06 0 07 0 0 9 0 0 2 0 03 0 04 0 05 0 06 0 07 0 0 8 0 0 目f C 0 /℃ 图6 多段加氢热解过程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的比较 F i g .6C o m p a r i s o no fe x p e r i m e n t a la n dt h e o r e t i c a lr e s u l t s /o rM u l t is t a g eH y P yo fX t m d i a nc o a l 6 动力学处理显著性检验7 结论 对于观察变量与自变量之间存在相关关系的 假设,在建立了回归方程以后,还需要对是否确实 存在相关关系进行统计检验,即用方差分析的方法 给出肯定或否定的结论.本文采用F 显著性检 验,检验结果见表2 .由F 显著性检验结果以及相 关系数可以证明整个模拟计算过程的正确性和有 效性. 表2D A E M 模型计算过程的F 显著性检验 T a b l e2Ft e s tf o rt h er e g r e s s i o n s i g n i f i c a n c eo fD A E Mm o d e l 1 在线形升温且无催化剂的加氢热解过程 中,活化能的分布范围非常宽,且整个过程平均活 化能最高,说明反应较难进行;加入催化剂后,活化 能分布范围变窄,平均活化能也明显降低,从理论 上解释了催化加氢热解较非催化加氢热解的转化 率高,且反应容易进行的原因.另外,模拟计算结 果表明催化剂的加入量有一个最佳值 o .2 % 。这 一结果与实验值相吻合. 2 采用多段停留技术可大幅度降低无催化剂 时反应的平均活化能,说明多段停留技术的引入在 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类似催化剂的作用.在催化多 段加氢热解过程中,模拟结果再次表明催化剂的加 入量存在最佳值 o .2 % . 3 多段加氢热解较线形升温加氢热解的平均 活化能要低得多,这也从理论上证明r 多段加氢热 解过程的转化率比在相同条件下传统加氢热解过 程的转化率高. 4 ,显著性检验结果证明了整个模拟计算过 哥删冰 万方数据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第3 2 卷 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李保庆.煤加氢热解研究 Ⅱ ~一先锋褐煤加氧厦 催化加氢热解的研究口] .燃料化学学报,1 9 9 5 ,2 3 2 1 8 61 9 1 . 李文,王娜,李保庆用热重法研究不同煤种的 多段加氢热解过程[ j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 0 0 1 ,3 0 5J 4 4 94 5 2 . 李文,王娜,李保庆煤催化多段加氢热解过程 的产物分析[ J ] .中国矿业人学学报。2 0 0 2 ,3 1 3 2 4 62 5 1 . 王娜,李文,李保庆.煤多段加氢热解过程的研 究 I 反应条件对产物分布的影响[ J ] .化工学 报,2 0 0 1 ,5 2 5 4 2 04 2 3 . J u n t g e nHR e v i e wo ft h ek i n e t i c so fp y r o l y s i sa n d h y d r o p y r o l y s i si nr e l a t i o nt ot h ec h e m i c a lc o n s t i t u t i o n o fe o a l E J ] .F u e l ,1 9 8 4 ,6 3 f7 3 1 . [ 6 ] S o l o m o nPR ,H a m b l e nDG .C a r a n g e l oRM 。e ta 1 . G e n e r a lm o d e lf o rc o a ld e v o l a t i l i z a t i o n [ J ] .E n e r g y & F u e l s ,1 9 8 8 ,2 4 0 5 4 2 2 . E T ] 刘旭光.煤热解D A E M 模型分析及固定床煤加压气 化过程数学模拟[ D ] .太原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 学研究所,2 0 0 0 . [ 8 ] 刘旭光,李保庆.分布活化能模型的理论分析及其 在半焦气化和模拟蒸馏体系中的应用[ J ] .燃料化学 学报,2 0 0 1 ,2 9 1 5 4 5 9 . [ 9 ] 刘旭光,李文,李保庆.恒温条件下D A E M 模型新 型理论分析及其应用C J ] .燃料化学学报,2 /0 2 ,3 0 3 2 1 42 1 7 . [ 1 0 ] MJ u r aK ,M a k iTAs i m p l em e t h o df o re s t i m a t i n g , E a n d 岛 E i nt h ed i s t r i b u t e da c t i v a t i o ne n e r g y m o d e l [ J ] .E n e r g y &F u e l s ,1 9 9 8 ,I2 5 8 6 48 6 9 . D i s t r i b u t e dA c t i v a t i o nE n e r g yM o d e lf o rK i n e t i cA n a l y s i s o fM u l t i S t a g eH y d r o p y r 0 1 y s i so fC o a l L I UX u g u a n 9 1 “,L IW e n l ,W A N GN a l .L IB a o q i n 9 1 1 .S t a t eK e yL a bo fC o a lC o n v e r s i o n ,I n s t i t u t eo fC o a lC h e m i s t r y .C h i n e s eA c a d e m yo fS c i e n c e s . T a i y u a n ,S h a n x i0 3 0 0 0 1 ,C h i n a ;2 .R e s e a r c hI n s t i t u t ef o rC h e m i c a lE n g i n e e r i n go fC o a t , T a i y u a nU n i v e r s i t yo fT e c h n o l o g y ,T a i y u a n ,S h a n x j0 3 0 0 2 4 , h l n a A b s t r a c t B a s e do nt h en e wa n a l y s i so fd i s t r i b u t e da c t i v a t i o ne n e r g yn l o d e l ,ab i c e n t r a l d i s t r i b u t i o nm o d e l w a si n t r o d u c e dt Ot h ea n a l y s i so f m u l t i s t a g eh y d r o p y r o l y s i s O fc o a l .T h eh y d r o p y r o l y s i sf o rl i n e a r t e m p e r a t u r ep r o g r a m m i n gw i t ha n dw i t h o u th o l d i n gs t a g ew e r em a t h e m a t i c a l l yd e s c r i b e da n dt h e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k i n e t i ce x p r e s s i o n sw e r ea c h i e v e d .B a s e do nt h ek i n e t i c s ,t h eh y d r o p y r o l y s i s H y P y a n d m u l t i s t a g eh y d r o p y r o l y s i s M H y P y o fX u n d i a nb r o w nc o a lw a ss i m u l a t e d .T h er e s u l ts h o w st h a tb o t hM o c a t a l y s ta n d2s t a g eh o l d i n gc a nl o w e rt h ea p p a r e n ta c t i v a t i o ne n e r g yo fh y d r o p y r o l y a i sa n dm a k ea c t i v a t i o n e n e r g yd i s t r i b u t i o nb e c o m en a r r o w .B e s i d e s ,t h e r ee x i s t sa no p t i m u mM ol o a d i n go f0 .2 %f o rH y P yo f X u n d i a nl i g n i t e . K e yw o r d s D A E Mm o d e l ;k i n e t i c s ;m u l t is t a g eh y d r o p y r o l y s i s ;c a t a l y s t 责任编辑邓群 Ⅲ 嘲 嘲 啪 伽 万方数据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