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3 4 卷第2 期中国矿业大学学报v o I .3 4N o .2 2 0 0 5 年3 月J o u r n a lo fC h i n aU n i v e r s i t yo fM i n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M a r .2 0 0 5 文章编号1 0 0 0 1 9 6 4 2 0 0 5 0 2 0 2 3 6 0 6 生物质与不同变质程度煤混合燃烧特性的研究 闵 1 .安徽理工大学材料系,安徽淮南 凡飞1 ’2 ,张明旭1 2 3 2 0 0 1 ;2 .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江苏徐州2 2 1 0 0 8 摘要采用T G /D T G /D T A 技术研究了不同变质程度煤 褐煤、烟煤和无烟煤 、生物质 小麦秸 秆和玉米芯 以及煤和不同比例生物质的混合燃料的燃烧特性,升温速率为1 5 。C /m i n ,温度范围 为2 5 ~9 0 0 C .分析了燃烧特征参数如着火温度、燃烧速率最大时的温度、燃尽温度和最大燃烧 速率以及燃烧特性指数.采用F r e e m a n c a r r o l l F C 法计算了燃烧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生物质 和煤相比具有较低的燃烧特征温度和较快的燃烧速率;在褐煤和烟煤中加入生物质后,燃烧特征 温度降低,燃烧速率增大;无烟煤中加入生物质后,对其着火温度影响较小,燃尽温度降低;此外, 加入生物质后煤的燃烧表观活化能降低,表观活化能E 与指前因子A 存在动力学补偿效应. 关键词生物质;不同变质程度煤;混合燃料;燃烧特性;动力学补偿效应 中图分类号T Q5 3 4文献标识码A R e s e a r c ho nC o m b u s t i o n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B i o m a s s a n dC o a l sw i t hD i f f e r e n tR a n k s M I NF a n f e i l ~.Z H A N GM i n g X U l 1 .D e p a r t m e n to fM a t e r i a l s ,A n h u iU n i v e r s i t yo fS c i e n c ea n dT e c h n o l o g y ,H u a i n a n ,A n h u i2 3 2 0 0 1 ,C h i n a ; 2 .S c h o o lo fC h e m i c a lE n g i n e e r i n ga n dT e c h n o l o g y ,C h i n aU n i v e r s i t yo fM i n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 X u z h o u ,J i a n g s u2 2 1 0 0 8 ,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C o m b u s t i o n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t h r e ed i f f e r e n tr a n k so fc o a l s 1 i g n i t e ,b i t u m i n o u sc o a l ,a n d a n t h r a c i t e ,t w ob i o m a s sm a t e r i a l s w h e a ts t r a wa n dm a i z ec o b ,a n dc o a l b i o m a s sm i x t u r ew e r e s t u d i e d b yu s i n gt h eT G /D T G /D T At e c h n i q u e . C o m b u s t i o np a r a m e t e r ss u c ha si g n i t i o n t e m p e r a t u r e ,p e a kt e m p e r a t u r eo fm a x i m u mw e i g h tl o s sr a t e 。b u r n o u tt e m p e r a t u r e ,m a x i m u mr a t e o fc o m b u s t i o n ,a n dc o m b u s t i b i l i t yi n d e xw e r ea n a l y z e d .T h ek i n e t i cp a r a m e t e r sw e r ec a l c u l a t e d b a s e do ne x p e r i m e n t a lr e s u l t sa n db yu s i n gF r e e m a n c a r r o l l F C m e t h o d .T h er e s u l t ss h o wt h a t t h ec o m b u s t i o n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t e m p e r a t u r eo ft h eb i o m a s ss a m p l ei Sl o w e ra n dt h em a x i m u mr a t eo f c o m b u s t i o ni Sf a s t e rt h a nt h a to fc o a l .A n dt h ec o m b u s t i o n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t e m p e r a t u r ed e c r e a s e s w h i l et h em a x i m u mr a t eo fc o m b u s t i o ni n c r e a s e sw i t ht h ea d d i t i o no fb i o m a s sm a t e r i a l sf o r1 i g n i t e a n db i t u m i n o u sc o a l s .A sf o ra n t h r a c i t e ,t h ei g n i t i o nt e m p e r a t u r ec h a n g eal i t t l ea n db u r n o u t t e m p e r a t u r ed e c r e a s e sw h e nb i o m a s sm a t e r i a l si sa d d e d . K e yw o r d s b i o m a s s ;d i f f e r e n tr a n k so fc o a l ;f u e lb l e n d s ;c o m b u s t i b i l i t y ;k i n e t i cc o m p e n s a t i o n e f f e c t 在世界能源消耗中,生物质能占据1 3 %~ 1 4 %E .专家认为,生物质能源将成为未来可持续 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到2 0 1 5 年,全球总能耗将有 4 0 %来自生物质能源‘2 ‘.生物质能源具有以下特 点首先,生物质是一种可再生的绿色能源;其次, 生物质生长过程中吸收的C O 。与其燃烧利用中排 收稿日期2 0 0 4 0 5 1 I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基金项目 2 0 0 4 k j l 2 4 ;安徽省高等学校青年教师科研计划项目 2 0 0 1 j q l 4 4 作者简介;闵凡飞 1 9 6 9 一 ,男,安徽省濉溪县人,副教授,工学硕士,从事矿物加工工程及热分析技术方面的研究. 万方数据 第2 期闵凡飞等生物质与不同变质程度煤混合燃烧特性的研究2 3 7 放的C O 。是相等的,在C 0 总量上实现了零排放 或零增长,消除了产生温室效应的根源;此外,与煤 相比,生物质通常含有很低的灰分,几乎不含硫.但 是生物质单独燃烧时,有能量密度低、灰熔点低、易 结渣的缺点,因此一些欧美等发达国家近年来采取 了将生物质与煤混合燃烧发电或气化的新措施, 该措施既可降低C O 。等温室气体及N O 。,S O 。, N 。O 的排放[ 3 ] ,又可高效利用生物质这种绿色能 源. 我国生物质能占一次能源的3 3 %左右,是仅 次于煤的第二大能源.我国的植物生物质资源非常 丰富,仅农作物秸秆、蔗渣、芦苇和竹子等生物质, 其年产量已超过l o 亿t [ 4 ] .由于生物质是农村的主 要能源之一,大多数生物质以直接燃烧为主,燃烧 效率低于1 0 %.而且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农 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较大提高,大量的秸秆和林业 发达地区,每到收获季节,田问地头烽烟四起,这样 不但烧掉了宝贵的生物质资源,又严重污染了大 气[ 2 巧] ,同时我国又是一个燃煤污染严重的国家,因 此,发展生物质与煤混合燃烧技术既能减轻污染又 能充分利用生物质资源,而且对现有的燃烧设备不 需作大的改动,是符合我国国情的.进行生物质与 不同变质程度煤燃烧特性的研究,为生物质高效燃 烧发电提供依据,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 价值. 1实验部分 1 .1实验样品 试验用煤有云南褐煤,淮南矿区的烟煤和宁夏 无烟煤;生物质样选用淮北平原的小麦秸秆和玉米 芯.煤和生物质样品均破碎至小于0 .2m m ,并采 用相关国家标准对煤样和生物质样进行了工业分 剩余物以及有机固体垃圾被白白浪费,在一些经济 析、元素分析和发热量的测定,结果见表1 . 表1煤及生物质样品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结果 T a b i e1P r o x i m a t ea n a l y s i sa n du l t i m a t ea n a l y s i so fc o a la n db i o m a s ss a m p l e s 1 .2 实验方法及仪器设备 将1 0m g 样品置于热天平支架的坩埚内通以 氧气或空气,按规定的升温速率进行升温,随着温 度的升高样品发生重量和吸放热的变化,直至燃尽 为止. 试验采用美国T A 公司生产的S D T 2 9 6 0 热分 析联用仪进行,由计算机控制和采集数据,可以同 时得到T G 热重 、D T A 差热 和D T G 微分热 重 3 条曲线.试验条件为升温速率1 5C /r a i n ;氧 气流量5 0m I ,/m i n ;样品用量1 0m g 左右;温度范 围室温至9 0 0 ‘C . f .量 宕 ● 摹 碍 鼎 翎 球 6 0 4 0 p 2 0 ~ 0 2 0 2 结果与分析 2 .1生物质与煤燃烧特性的表征 生物质和煤混合燃烧过程主要包括水分蒸发、 前期生物质及挥发分的燃烧和后期煤的燃烧等.根 据这个燃烧过程,在生物质和煤的混合燃烧特性曲 线上定义了以下几个特征参数 图I t 。表示生物 质着火或挥发分开始释放温度,t 表示煤的着火温 度,指D T A 燃烧放热峰左侧切线与其基线的交点 对应的温度 外推法 ,对应于T G 曲线开始出现迅 速失重;t 。和t 。分别表示燃料前期和后期燃烧速率 图l 生物质和煤混合燃料燃烧曲线特征参数示意图 F i g .1D i a g r a m1o fc o m b u s t i b i l i t yc u r v eo fb i o m a s sa n dc o a l 万方数据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第3 4 卷 最大时对应的温度;t 。表示燃尽温度,对应于T G 和D T G 曲线不再有重量变化;A t 。和 。分别表示 燃料第一 主要是生物质和挥发分 和第- - 主要是 煤 燃烧放热峰放热时与参比物间的最大温度差, 分别对应于D T A 曲线的第一和第二峰顶值,它反 映了燃料燃烧放热的尉烈程度.口。和口表示燃料 的前期和后期的最大燃烧速率,分别对应于D T G 曲线上各自峰顶值. 2 .2 生物质与煤混合燃料燃烧特性 2 .2 .1 着火特性 不同燃料的着火特征温度见表2 . 从表2 可知,两种生物质和褐煤混合燃烧时, 褐煤的着火温度均有所降低,其着火温度降低与生 物质的比例无明显关系;褐煤与玉米芯不同比例混 合时其挥发分释放和着火温度降低,且随着玉米芯 比例的增加其大小接近于玉米芯单独燃烧时的挥 发分释放和着火温度;小麦秸秆与褐煤混合燃烧时 其挥发分释放和着火温度不但没有降低而且有些 比例还有所升高. 表2 生物质、劣质煤及其混合燃料的着火特征温度 T a b l e2T e m p e r a t u r eo fi g n i t i o no fb i o m a s s ,d i f f e r e n tr a n k so fc o a la n db l e n d so ft h e m 褐煤 3 6 0 .9 92 4 9 .1 53 4 1 .7 92 5 6 .2 93 5 4 .3 42 5 7 .6 9 3 4 4 .0 72 8 4 .5 93 5 8 .5 92 8 1 .3 2 玉米芯烟煤4 3 2 .0 22 2 3 .4 9 4 3 9 .1 3 2 3 5 .6 34 2 9 .4 22 4 2 .4 74 0 6 .2 72 5 1 .8 43 9 9 .5 42 8 1 .3 2 无烟煤4 7 1 .5 9 2 4 9 .7 34 8 2 .5 72 5 0 .9 74 7 3 .9 62 4 7 .5 6 4 7 5 .4 72 5 0 .9 74 8 7 .5 82 8 1 .3 2 褐煤和烟煤与生物质混合燃烧时其着火温度 降低,对着火燃烧有利,生物质与褐煤和烟煤混合 燃烧使得煤的着火点降低是由于生物质的挥发分 含量大,而且释放温度低,从而有利予煤的着火;生 物质的着火点低于煤的着火点,从而对煤有预先加 热促进煤中的挥发分释放,也有利于煤的着火. 2 .2 .2 燃烧特性 生物质、煤及混合燃料的燃烧特性参数见表3 . 表3 生物质、煤及其混合燃料燃烧特性参数 T a b l e3T h ec o m b u s t i b i l i t yp a r a m e t e r so fb i o m a s s ,d i f f e r e n tr a n k so fc o a la n db l e n d so ft h e m 从表3 可以看出,1 两种生物质与不同变质 程度煤混合燃烧速率最大时对应的温度比生物质 燃烧速率最大时对应的温度高,这主要是由于生物 质与煤混合后其浓度降低所致;褐煤和烟煤与两种 生物质混合燃烧时其最大燃烧速率对应温度都有 所降低;无烟煤与2 0 %和3 0 %比例的小麦秸秆混 合燃烧时其燃烧速率最大时对应温度也有所降低, 与玉米芯混合燃烧时对应温度升高.产生这种现象 的原因,对于褐煤和烟煤来说,由于生物质含有大 量的挥发分而且其着火点低,生物质先期着火后有 万方数据 第2 期闵凡飞等生物质与不同变质程度煤混合燃烧特性的研究2 3 9 利于褐煤和烟煤的挥发分的释放和燃烧,而且对后 期固定碳的燃烧也产生预先加热的作用,从而导致 褐煤和烟煤的最大燃烧速率前移,缩短燃烧时间, 改善了其燃烧性能.对于无烟煤来说,由于其挥发 分含量很少 表1 ,所以主要是固定碳的燃烧,而 固定碳的燃烧温度较高,生物质的燃烧温度相对较 低,两者相差近2 0 0 。C ,所以在无烟煤中加入少量 的生物质所产生的影响很小.2 生物质与不同变 质程度煤混合燃烧时最大燃烧速率低于生物质单 独燃烧时的最大燃烧速率,但随着生物质比例的增 加其最大燃烧速率增大,这显然是由于随着生物质 比例的增加在相同的时间内有更多的可燃物参与 燃烧.生物质与不同变质程度煤混合燃烧时不同变 质程度煤最大燃烧速率的变化规律不一致,对于褐 煤来说,当小麦秸秆与其混合时最大燃烧速率减 小,而且随着小麦秸秆比例的增加而减小,褐煤与 玉米芯混合燃烧时,1 0 %和3 0 %比例的玉米芯与 其混合时最大燃烧速率增大;对于烟煤来说,最大 燃烧速率明显提高 4 0 %小麦秸秆除外 ,特别是玉 米芯与烟煤混合燃烧时,说明生物质与烟煤混合燃 烧对提高烟煤的燃烧速率是有利的;生物质与无烟 煤混合燃烧时无烟煤最大燃烧速率基本上都是降 低.总的说来,对褐煤和烟煤来说加入生物质对提 高其燃烧速率是有利的,这主要是由于生物质的高 挥发分和低着火点以及其燃烧后形成的灰分对煤 的燃烧有一定的催化作用有关[ 6 。7 ] .3 从生物质、 不同变质程度煤及其混合燃料的D T A 曲线的获 得的生物质、煤及其混合燃料燃烧放热时与参比物 的最大温度差来看,褐煤与两种生物质混合燃烧 时, 。增大,这可能与褐煤的挥发分含量高而且挥 发分的释放温度相对较低与生物质的着火温度较 接近,从而燃烧强度大;小麦秸秆与褐煤混合燃烧 时△£。减小,玉米芯与褐煤混合燃烧时 。增大,说 明不同生物质与褐煤混合燃烧时,对褐煤后期燃烧 强度的影响是不一致的.烟煤和无烟煤与两种生物 质混合燃烧时 。均增大,说明加入生物质后对烟 煤和无烟煤的后期燃烧是有利的,小麦秸秆与烟煤 或无烟煤混合燃烧时 。减小,玉米芯与烟煤或无 烟煤混合燃烧时 。增大.混合燃料的 ,和 。 的变化规律主要与混合燃料的能量密度和矿物组 成有关. 2 .2 .3 燃尽特性 燃尽特性是评价燃料燃烧性能的一个重要指 标,它与燃烧效率有着密切的关系.生物质、不同 变质程度煤及其混合燃料的燃尽特征温度见 表4 . 表4 一生物质、不同变质程度煤及其混合燃料的燃尽特征温度 T a b l e4B u r n o u tt e m p e r a t u r eo fb i o m a s s ,d i f f e r e n tr a n k so fc o a la n db l e n d so ft h e m 注小麦秸秆燃尽温度为3 2 4 .0 2 ‘C ;玉米芯燃尽温度为3 2 1 .2 2C 表4 中的数据表明,生物质与煤混合燃烧时, 煤的燃尽温度都有所降低,这说明生物质的加入有 利于煤的完全燃烧,提高煤的利用率.这主要是由 于生物质的加入使得煤的着火点提前,燃烧温度区 间拉长,从而使得煤的燃尽特性变好. 3生物质与煤混合燃烧动力学分析 3 .1 参数计算 生物质与煤混合燃料燃烧动力学分析采用 F r e e m a n c a r r o U F C 法 微分法.这种方法利用一条 非等温热分析曲线 这里采用T G 曲线 的数据进 行动力学分析,通过线性回归处理,由比较所得线 性关系的优劣来确定最可能的模式函数,并由直线 的斜率和截距求取E 和A 的大小[ 9 。1 0 1 F C 法的基本公式为 器一A e - e /盯f a 2 生物质与煤混合燃烧的过程是从挥发分的着 火燃烧开始的,因此混合燃料的着火燃烧过程受挥 发分的热解释放过程的控制,主要受化学动力学因 素的影响,可假设厂 a 一 1 一口 “的形式,且砣 1 属一级反应‘1 1 - 1 2 ] . 将, 口 一 1 - 口 ”代人式 2 并对其取对数得 l n d a /d O 一l n A E / R 丁 n l n 1 - a 由于咒一1 ,则上式可变为 l n ㈦_ l n A 一簧 亍1 3 式中0 为时间,m i n ;T 为温度,K ;口为转化百分 率,%;A 为指前因子;E 为表观活化能,k J /m o l ;R 为气体常数 8 .3 1J /m 0 1 . 万方数据 2 4 0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第3 4 卷 作l n a 1 .一/d 口e /}\r 』1 ; 图,从斜率可求出E ,截 距为l n A . 由于生物质与煤混合燃烧过程明显分为两个 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生物质和挥发分的燃烧,第 二阶段主要是煤的燃烧,而且在计算动力学参数的 过程中发现不同温度段的动力学参数有一定差别, 这里给出了两个阶段从着火到剧烈燃烧结束温度 段的动力学参数.结果见表5 . 表5 生物质、煤及其混合燃料燃烧动力学参数 T a b l e5R e s u l t so fr e a c t i o nk i n e t i c sp a r a m e t e r so fb i o m a s s ,d i f f e r e n tr a n k so fc o a la n db l e n d so ft h e m 从动力学参数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假设生物 质和煤的燃烧反应级数为一级是合理的,因为计算 的相关系数大都大于9 9 %.生物质两个阶段的活 化能与三种不同变质程度的煤相比要小得多,也就 是说其反应活性高,煤中加人生物质后对提高煤与 生物质混合燃料的反应活性是有利的,计算结果也 表明,混合燃料的活化能比煤单独燃烧时的活化能 要低,而且玉米芯与不同变质程度煤混合时活化能 的降低幅度比小麦秸秆要大,活化能的变化与生物 质的加入比例无明显规律性.小麦秸秆与煤混合燃 烧时的着火活化能与其单独燃烧相比,当与褐煤混 合时降低,与烟煤混合时增大,与无烟煤混合时基 本不变.玉米芯与煤混合燃烧时的着火活化能与其 单独燃烧相比增大.总的来说,活化能计算结果与 前面分析的生物质与煤混合燃料的燃烧特性的变 化规律是相一致的. 3 .2 生物质与煤混合燃烧补偿效应 从表5 中的数据可以看出,生物质与煤混合燃 料两个温度段的活化能E 和指前因子工A 间都存 在一个变化规律,即活化能增大则指前因子也增 大,为此对不同条件下混合燃料的燃烧活化能与指 前因子间的关系进行了作图和数据处理结果发现 l n A 与E 间存在线性关系其表达式为 1 n A a E 6 , 式中a 和6 为补偿参数. 不同条件下混合燃料的动力学补偿效应计算 结果见表6 . 万方数据 第2 期 闵凡飞等生物质与不同变质程度煤混合燃烧特性的研究2 4 1 从表6 中的数据可以看出,l n A 与E 间存在线 性关系,因为其相关系数大都大于0 .9 9 ,即存在动 力学补偿效应,这种效应将动力学参数A 和E 相 互联系起来.有人认为用动力学补偿效应参数描述 反应过程比常用的动力学参数和一些特征参数好, 因为它不受实验条件的影响[ 9 ] . 4 结论 1 生物质和煤相比具有较低的燃烧特征温度 和较好的燃烧特性;不同变质程度的煤和生物质混 合燃烧时所表现出的燃烧特性变化是不一样的,两 种生物质与褐煤和烟煤混合燃烧时,煤的着火点降 低;与无烟煤混合燃烧时,无烟煤的着火点基本上 无变化. 2 煤中加入生物质后,使得褐煤和烟煤的燃 烧最大速率都有所增加,对应温度有前移的趋势, 最大燃烧强度也有所增加;但无烟煤与生物质混合 时最大燃烧速率及其对应温度变化不大. 3 两种生物质单独燃烧时,燃尽温度在3 2 0 ‘C 左右,煤的燃尽温度大于4 7 0 C ,所以两者混合燃 烧时明显分为两个阶段,前期主要是生物质的燃 烧,后期主要是煤的燃烧.生物质与煤混合燃烧时, 煤的燃尽温度降低. 4 生物质燃烧活化能与三种不同变质程度的 煤相比要小得多,也就是说其反应活性高,煤中加 人生物质后对提高煤与生物质混合燃料的反应活 性是有利的,混合燃料的活化能比煤单独燃烧时的 活化能要低.研究还发现混合燃料的燃烧表观活化 能E 与指前因子A 遵循关系式l n A a E b ,即存 在动力学补偿效应. 参考文献 [ i - I 钟浩,谢建,杨宗涛,等.生物质热解气化技术的 研究现状及其发展E J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 0 0 1 ,2 1 1 4 1 4 5 . Z h o n gH ,X i eJ ,Y a n gZT ,e ta 1 .p r e s e n ts i t u a t i o no f b i o m a s sa n d g a s i f i c a t i o nt e c h n o l o g y a n di t s d e v e l o p m e n t [ J ] .J o u r n a l o fY u n n a nN o r m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2 0 0 1 ,2 1 1 4 1 - 4 5 . [ 2 ]马隆龙,吴创之,孙立.生物质气化技术及其应用 [ M ]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 0 0 3 . [ 3 ] S a m iM ,A n n a m a l a iK ,W o o l d r i d g eM .C o f i r i n go f c o a la n db i o m a s sf u e lb l e n d s [ J ] .P r o g r e s si nE n e r g y a n dC o m b u s t i o nS c i e n c e ,2 0 0 1 ,2 7 1 7 1 2 1 4 . [ 4 ] 朱清时,阎立峰,郭庆祥.生物质洁净能源[ M ]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 0 0 2 . [ 5 3 黄宝圣.我国植物生物质能源开发展望[ J ] .太阳能, 2 0 0 3 ,1 2 0 一2 3 . H u a n gBS .p e r s p e c t i v eo fp l a n tb i o m a s se n e r g yi n C h i n a [ J ] .S o l a rE n e r g y 。2 0 0 3 ,l 2 0 一2 3 . [ 6 ] 孙学信.燃煤锅炉燃烧试验技术与方法[ M ] .北京中 国电力出版社,2 0 0 2 . [ 7 ] C h e nY ,M o r iS ,P a nWP .S t u d y i n gt h em e c h n i s m s o fi g n i t i o no fc o a lp a r t i c l e sb yT G D T A [ J ] . T h e r m o c h i m i c aA c t a1 9 9 6 ,2 7 5 1 4 9 一1 5 8 . [ 83 C h e nY ,M o i l S ,P a nWP .E s t i m a r i n gt h ec o r n b u s t i b i l i t yo fv a r i o u sc o a l sb yT G D T A [ J ] .E n e r g y a n dF u e l s ,1 9 9 5 ,9 1 7 1 7 4 . [ 9 ] 胡荣祖,史启祯.热分析动力学[ M ] .北京科学出版 社,2 0 0 1 . [ 1 0 ] 于伯龄,姜胶东.实用热分析技术[ M ] .北京纺织工 业出版社,1 9 9 0 . [ 1 1 3 K a s t a n a k iD E ,G r a m m e l i sV P .T h e r m o g r a v i m e t r i e s t u d i e so ft h eb e h a v i o ro f l i g n i t e - b i o m a s sb l e n d s d u r i n gd e v o l a t i l i z a t i o n [ J ] . F u e l P r o c e s s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2 0 0 2 ,7 7 1 5 9 - 1 6 6 . [ 1 2 ] P a nYG ,E n r i q u eV ,L u i sP .P r o l y s i so fb l e n d so f b i o m a s sw i t hp o o rc o a l s [ J ] .F u e l ,1 9 9 6 ,7 5 4 4 1 2 4 1 8 . 责任编辑李成俊 万方数据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