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4 5 卷第3 期 2 0 2 0 年3 月 煤炭学报 J O U R N A LO FC H I N AC O A LS O C I E T Y V 0 1 .4 5N o .3 M a r .2 0 2 0 移动阅读 孔祥国,王恩元,李树刚,等.震动载荷下含瓦斯煤动力学特征[ J ] .煤炭学报,2 0 2 0 ,4 5 3 1 0 9 9 - 1 1 0 7 .d o i 1 0 . 1 3 2 2 5 /j .c n k i .j C C S .2 0 1 9 .0 3 9 5 K O N GX i a n g g u o ,W A N GE n y u a n ,L IS h u g a n g ,e ta 1 .D y n a m i c s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 g a s - b e a r i n gc o a lu n d e rs h o c kl o a d [ J ] .J o u r n a lo f C h i n aC o a lS o c i e t y ,2 0 2 0 ,4 5 3 1 0 9 9 - 1 1 0 7 .d o i 1 0 .1 3 2 2 5 /j .c n k i .j C C S .2 0 1 9 .0 3 9 5 震动载荷下含瓦斯煤动力学特征 孔祥国1 , 2 ,王恩元3 ,李树刚1 , 2 胡少斌4 ,鞠云强3 ,李金铎3 1 .西安科技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 1 0 0 5 4 ;2 .教育部西部矿井开采及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 1 0 0 5 4 ;3 .中国矿业大 学安全工程学院,江苏徐州2 2 1 1 1 6 ;4 .河海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江苏南京2 1 0 0 9 8 摘要为了研究震动载荷下含瓦斯煤动力学特性,建立了含瓦斯煤霍普金森压杆试验系统,考虑 轴向静载、围压、瓦斯压力和动载荷冲击速度4 个因素,开展了合瓦斯煤动力学试验,通过采集入射 波、反射波和透射波信号,分析了震动栽荷下合瓦斯煤动态应力应变曲线变化规律,研究了合瓦斯 煤峰值强度和峰值应变与有效轴向静载、有效围压和动载荷冲击速度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震动 载荷下含瓦斯煤动态应力应变曲线无压密阶段,初始加栽应力就随应变呈“线弹性”增加趋势;随 着应变进一步增加,应力变化先趋于平缓又快速增加,该曲线表现出“跃进”特性,这与炭在晶体微 破裂中的作用有关;峰后试样未产生宏观破坏,弹性能释放造成应力应变出现“回弹”现象。含瓦 斯煤峰值强度随有效轴向静载呈指数增加、随有效围压呈线性增加、随动载荷冲击速度呈先增加后 减小;含瓦斯煤峰值应变随有效轴向静载呈线性增加、随有效围压呈指数衰减、随动载荷冲击速度 增大而增加。震动载荷下含瓦斯煤应变率效应明显,在应变率低水平阶段,合瓦斯煤峰值强度和峰 值应变随应变率增加而增加,超过临界应变率,含瓦斯煤峰值强度和峰值应变将保持稳定。该研究 有助于完善含瓦斯煤动力学,为矿井动栽荷诱导的合瓦斯煤动力灾害防治提供借鉴。 关键词含瓦斯煤;动力学特征;震动载荷;应变率效应 中图分类号0 3 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0 2 5 3 - 9 9 9 3 2 0 2 0 0 3 - 1 0 9 9 - 0 9 D y n a m i c s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g a s - b e a r i n gc o a lu n d e rs h o c kl o a d K O N G X i a n g g u o ’”,W A N GE n y u a n 3 ,L IS h u g a n 9 1 ”,H US h a o b i n 4 ,J UY u n q i a n 9 3 ,L IJ i n d u 0 3 1 .C o l l e g eo f S a f e t yS c i e n c ea n dE n g i n e e r i n g ,船’a aU n i v e r s i t yo f S c i e n c ea n dT e c h n o l o g y ,X i ’a r t7 1 0 0 5 4 ,C h i n a ;2 .研L a b o r a t o r yo f W e s t e r n 胁地E 印f o i - r a t i o na n d H a z a r d P r e v e n t i o no f t h e M i n i s t r y o f E d u c a t i o n ,X i ’a r t 7 1 0 0 5 4 ,C h i n a ;3 .S c h o o l o f S a f e t y E n g i n e e r i n g ,C h i n aU n i v e r s i t y o f M i n i n g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X u z h o u2 2 1 1 1 6 ,C h i n a ;4 .c 0 阮萨o f C i v i la n dT r a n s p o r t a t i o nE n g i n e e r i n g ,I t o h a iU n i v e r s i t y ,N a n j i n g2 1 0 0 9 8 ,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T os t u d yt h ed y n a m i c s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g a s - b e a r i n gc o a lu n d e rs h o c kl o a d ,t h es p l i tH o p k i n s o np r e s s u r eb a r t e s ts y s t e mo fg a s - b e a r i n gc o a l S H P B - G A S W a sb u i l t .W i t ht h ec o n s i d e r a t i o no ft h ef a c t o r so fa x i a ls t a t i cl o a d 。c o n f i . n i n gp r e s s u r e ,g a sp r e s s u r ea n dd y n a m i cl o a di m p a c tv e l o c i t y ,t h ed y n a m i c se x p e r i m e n t sw e r ec a r r i e do u t .B yc o l l e c t i n g i n c i d e n tw a v e ,r e f l e c t e dw a v ea n dt r a n s m i s s i o nw a v es i g n a l s ,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 sb e t w e e np e a ks t r e n g t h ,p e a ks t r a i na n d v a r i o u sf a c t o r sw e r ea n a l y z e d .T h er e s u l t ss h o w e dt h a tt h ed y n a m i cs t r e s s - s t r a i nc u n ,e so fg a s - b e a r i n gc o a lw e r eo fn o c o m p a c t i o ns t a g e ,w h i c hs h o w e dl i n e a re l a s t i c i t y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a tt h ei n i t i a ll o a d i n gs t a g e .W i t ht h ei n c r e a s eo fs t r a i n , t h es t r e s sc h a n g e st e n d e dt ob eg e n t l ei n c r e a s ea n dt h e nr a p i di n c r e a s e .w h i c hw a sc a l l e d ”l e a p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T h i s w a sr e l a t e dw i t hc h a r c o a li nc o a lc r y s t a lm i c r o - f r a c t u r e .A f t e rt h es t r e s s .s t r a i np e a k ,t h ec o a ls a m p l e sd i d n ’th a v em a c . 收稿日期2 0 1 9 - 0 4 - 0 1修回日期2 0 1 9 - 0 6 - 0 4责任编辑常明然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5 1 9 0 4 2 3 6 ,5 1 5 7 4 2 3 1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资助项目 2 0 2 0 J Q - 7 5 6 作者简介孔祥国 1 9 9 0 一 ,男,山西朔州人,副教授,博士。E m a i l k x g t u d o u 7 2 1 8 1 6 3 .c o m 通讯作者王恩元 1 9 6 8 一 ,男,内蒙古卓资人,教授,博士生导师。E - m a i l w e y t o p 2 6 3 .n e t 万方数据 1 1 0 0 煤炭 学报 2 0 2 0 年第4 5 卷 r or u p t u r e ,S Ot h es t r e s s - s t r a i nc u r v e sa p p e a r e d “r e b o u n d ”p h e n o m e n o n .T h ep e a ks t r e n g t ho fg a s - b e a I i n gc o a li n c r e a s e de x p o n e n t i a l l yw i t he f f e c t i v ea x i a ls t a t i cl o a d ,i n c r e a s e dl i n e a r l yw i t he f f e c t i v ec o n f i n i n gp r e s s u r e ,a n di n c r e a s e d f i r s ta n dt h e nd e c r e a s e dw i t ht h ei m p a c tv e l o c i t yo fd y n a m i cl o a d .P e a ks t r a i no fg a s - b e a r i n gc o a li n c r e a s e dl i n e a r l y w i t he f f e c t i v ea x i a ls t a t i cl o a d ,d e c r e a s e de x p o n e n t i a l l yw i t he f f e c t i v ec o n f i n i n gp r e s s u r e ,a n di n c r e a s e dw i t ht h ei n c r e a s eo fi m p a c tv e l o c i t yo fd y n a m i cl o a d .T h es t r a i nr a t ee f f e c t so fg a s - b e 撕n gc o a lw e r eo b v i o u su n d e rs h o c kl o a d .A t t h el o wl e v e lo fs t r a i nr a t e ,t h ep e a ks t r e n g t ha n dp e a I 【s t r a i no fg a s - b e a r i n gc o a li n c r e a s e dw i t ht h ei n c r e a s eo fs t r a i n r a t e ,a n dw h e ni te x c e e d e dt h ec r i t i c a ls t r a i nr a t e ,t h ep e a ks t r e n g t ha n dp e a ks t r a i no fg a s - b e a r i n gc o a lw o u l dr e m a i n s t a b l e .T h i ss t u d yi su s e f u lf o ri m p r o v i n gt h ed y n a m i c so fg a s b e a r i n gc o a l ,a n dp r o v i d e sat h e o r e t i c a lb a s i sf o rt h ep r e - v e n t i o na n dc o n t r o lo fm i n ed y n a m i cd i s a s t e r so fg a s - b e a r i n gc o a li n d u c e db yd y n a m i cl o a d . K e yw o r d s g a s - b e a r i n gc o a l ;d y n a m i c s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s h o c kl o a d ;s t r a i nr a t ee f f e c t s 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增加,地应力、瓦斯压力和 瓦斯含量不断增高,采场结构也越来越复杂,应力和 瓦斯复合动力灾害日趋严重且复杂【l 。2J 。煤炭开采 过程中,远场震源,如顶底板断裂或活动、断层活化和 震动放炮等人工扰动行为均会产生动载,引发冲击地 压或煤与瓦斯突出,甚至使得发生灾害的临界指标参 数降低∞弓J 。当动载荷较小时,不会引起煤岩体宏观 破坏,但有瓦斯的异常放散心J ,笔者将此类动载称之 为震动载荷,研究震动载荷下含瓦斯煤体的动力学特 性。 关于煤岩动力学特性的研究,主要借助霍普金 森压杆试验系统,前人不断对霍普金森压杆系统进 行改造以满足不同试验的要求,测试了多种煤岩动 力学特性,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qJ 。国 外作者较早地开展了煤岩动力学特性测试,K L E . P A C K OJR 等一1 研究了准静态载荷和冲击载荷下 煤的动力学特性,O L S ;S O NWA 【I 训发现了岩石强度 应变率效应;宫凤强等u 测试了一维动静组合加载 下砂岩的动力学特性,发现相同应变率下岩石对外 界冲击的响应受轴压比影响很大,动态冲击强度随 轴压比的增加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夏开文 和姚伟2 1 利用具有预加载装置的分离式霍普金森 压杆系统研究了岩石在不同预拉伸应力下的拉伸 强度,结果显示动态拉伸强度和总拉伸强度随着加 载率的增加而增加,表现出明显的率相关性;朱晶 晶等【l 列使用大直径S H P B 试验装置,测试了循环冲 击下花岗岩的动力学特性,变形模量和峰值应力均 随着循环作用次数的增加而减小,但屈服应变相应 增加;金解放等4 ’分析了循环冲击下轴压和围压对 砂岩能量耗散的影响,单位体积吸收能随平均应变 率的增加而线性增加,当围压从低到高增加过程 中,二者间拟合斜率随轴压的增加变化关系为“增 加基本不变一减小”;为了进一步阐释动静组合 加载下岩石动力学机制;李夕兵等列结合统计损伤 模型和黏弹性模型,建立了一维和三维动静组合加 载本构模型,并通过试验结果进行拟合验证,从本 质上解释了岩石动力学特性。 岩石动力学特性研究相对较早且成果丰富,煤体 动力学主要基于岩石动力学而进一步发展。单仁亮 等【l 钊研究了云驾岭矿无烟煤的动力学特性,发现初 始弹性模量、屈服强度和极限强度均随着应变率的增 加而提高;为了进一步完善煤体动力学,刘晓辉等Ⅲ1 研究了不同应变率下煤样破坏模式,煤样在低应变率 下多呈轴向劈裂破坏,高应变率下呈现出压碎破坏; 冯俊军等副研究了动载荷下煤样的能量耗散机制, 发现能量耗散与入射能和动态压缩强度呈正相关,说 明试样破坏过程中高应力导致高能量释放;为了揭示 煤体动力学作用机制,高文蛟等别提出了无烟煤单 轴冲击强度理论,确定了动力学参数之间的定量关 系,揭示了无烟煤多孔介质在冲击载荷下破坏机理; 付玉凯等Ⅲ1 运用弹塑性理论,建立了煤的损伤体一黏 弹性本构模型,发现煤的动力学特性对高应变率较敏 感;考虑到元件型模型解的不唯一性,王登科等1 2 建 立了煤的强度型统计损伤本构模型,能够有效地描述 煤体动态破坏过程的力学特性。刘少虹等【2 2 。2 3 1 分析 了动静加载下煤的破坏特性,认为静载是改变原始裂 隙的数量和裂隙尖端的蓄能,而动载使裂隙发生扩展 进而破坏,煤岩体结构和动静载相互作用是诱发动力 灾害的关键;相对于岩石赋存环境,煤层经常存在于 富含瓦斯的环境之中,瓦斯对煤体动力学特性影响不 可忽略,而这方面研究相对较少,因此含瓦斯煤动力 学特性急需开展研究以进一步完善煤岩体动力学机 制。 笔者主要开展震动载荷下含瓦斯煤动力学特 性研究,考虑轴向静载、围压、瓦斯压力和动载荷冲 击速度4 个因素对含瓦斯煤动力学特征的影响,分 析震动载荷下含瓦斯煤未宏观破裂时所表现的动 力学特性,主要研究了含瓦斯煤峰值强度和峰值应 万方数据 第3 期 孔祥国等震动载荷下含瓦斯煤动力学特征 11 0 l 变随各种因素的变化关系,并进一步分析了震动载 荷下含瓦斯煤应变率效应,确立了峰值强度和峰值 应变与应变率的关系,有助于揭示含瓦斯煤动力学 机制。 1 试验系统、试样及测试原理 1 .1 试验系统 在前人设计的霍普金森压杆基础上,自主建立了 含瓦斯煤霍普金森压杆系统 S H P B G A S ,实现了含 瓦斯煤动力学特征测试的目标。含瓦斯煤霍普金森 压杆系统主要由轴向静载加载子系统、围压加载子系 统、瓦斯充放子系统、动载荷加载子系统、超动态应变 采集子系统、红外测速子系统、气动发射装置、缓冲装 置和抽真空系统等组成。含瓦斯煤霍普金森压杆系 统示意简图如图1 所示,该系统最主要组成是轴向静 载子系统和动载荷加载子系统的主要杆件部分,分别 是撞击杆 1 0 0m m 4 0c m 、入射杆 l o om m x 5m 和透射杆 1 0 0m mx3m ,杆件均采用 3 0 C r m o s i n i 2 a 钢材制作,弹性模量2 1 0G P a ,纵波传播 速度为51 0 0m /s 。 图1含瓦斯煤霍普金森压杆实验系统 F i g .1 S H P B G A Se x p e r i m e n t a ls y s t e m 1 .2 试样特征 此次试验所用煤样均选自杨庄煤矿,根据煤岩动 力学测试要求,制成6 1 0 0m m x 5 0m m 的试样,经过 打磨将试样两端平行度控制在0 .0 2r a i n 公差范围 内。为了减少试样的离散性,事先测试试样的波速并 选择密度相近的试样进行试验,试验时在试样两端涂 抹黄油以减少摩擦效应。所选试样的基本物理参数 见表1 。 表1 试样基本物理参数及试验结果 T a b l e1 P h y s i c a lp a r a m e t e r so fc o a la n de x p e r i m e n t a lr e s u l t s 1 .3 测试原理及过程 含瓦斯煤动力学测试原理与一维动载试验原理 相同,仍是基于一维应力波假定和应力均匀化假设。 试验过程中,将加工好的试样放入试验腔体,通过轴 向静载子系统将轴向静载加载到预设压力;通过围压 加载子系统向试样环向方向均匀的施加围压;关闭充 气管路上的阀门,将放气管路与真空泵相连,进行4h 抽真空;关闭真空泵及放气管路上阀门,打开气瓶减 压阀及充气管路阀门向试样内充人一定压力瓦斯,吸 附4h ,待吸附平衡后关闭充气管路;启动空气压缩机 使气动发射装置内压缩空气达到相应压力,设置红外 测速子系统和超动态应变子系统到预触发界面;待准 万方数据 1 1 0 2 煤炭学报 2 0 2 0 年第4 5 卷 备工作全部做好,启动气动发射装置将撞击杆发射撞 击入射杆,同时打开放气管路卸掉瓦斯,红外测速子 系统会自动触发并测定撞击杆速度,超动态应变子系 统通过贴于人射杆和透射杆上的应变片采集含瓦斯 煤动力学实验过程中的应力波信号,如图2 所示。 图2 采集到的应力波波形 F i g .2 C o l l e c t e ds t r e s sw a v e 撞击杆撞击入射杆,形成应力波在入射杆中传 播,当入射波到达入射杆与试样的接触界面,一部分 被反射,另一部分进入试样传播,到达试样与透射杆 接触界面又发生反射和透射,应力波在人射杆、试样 和透射杆中传播会经过多次反射和透射。相比应力 波脉冲长度,试样长度足够小,一般地认为应力波反 射一个卸载波 反射波 到入射杆和经过试样透射一 个加载波 透射波 到透射杆,试样应力即达到平衡。 因此,在对应力波信号进行处理时,通过3 波分离的 方法只选取第1 个人射波、反射波和透射波 图2 进 行计算。 基于一维应力波假定和应力均匀化假设,可推导 出试样的平均应变率、应变和应力 ,1 ; t 二[ 占. f 一s , t 一s . t ] 1 L f 厂’r t s t 一} I [ 占, t s . £ 一占. £ t ] d t 2 L ooo A 盯 z } E [ 占. f 占, £ s . f ] 3 Z A 0 式中,C 为应力波在弹性杆中传播的速度;L 。为试样 长度;E 为弹性杆的弹性模量;4 为弹性杆截面积;4 。, 为试样截面积;£为应力波脉冲持续时间。 2 含瓦斯煤动力学测试结果 为了分析轴向静载、围压、瓦斯压力和动载荷分 别对含瓦斯煤动力学特征的影响,采用控制变量法分 别研究了不同加载条件下的应力应变曲线、峰值强度 和峰值应变与各种因素的关系,测试结果见表1 。 2 .1 应力一应变曲线特征分析 震动载荷作用下,不同轴向静载、围压、瓦斯压力 和震动载荷下含瓦斯煤应力应变曲线分别如图3 所 示。不同加载条件下含瓦斯煤震动应力应变曲线基 本相似,相比静态加载应力应变曲线,含瓦斯煤震动 应力应变曲线没有压密期,在初始变形阶段,应力随 应变线性增加,表现为弹性变形,这是因为震动载荷 作用下,动载作用时问较短,煤体很快被压实并进入 弹性变形期;随着应变增加,煤体应力增加到一定程 度会有所放缓,之后又快速增加,呈现出“跃进”特 性,这一特性可能与炭在晶体微破裂中的作用有关, 类似于低碳钢。l6 I ;随着应变的进一步增加,应力达到 峰值,然后降低,在最后阶段,应力应变曲线出现“回 弹”现象引,一般认为发生回弹是峰后弹性能释放引 起的,说明发生明显回弹的试样在动载作用后仍具有 承载能力,在震动载荷作用下,煤样内部仅发生了微 损伤而没有表现出宏观破坏。由图3 8 可知,不同 轴向静载下线弹性阶段斜率受试样离散性影响较大, 图3 } , 和 d 显示含瓦斯煤的弹性模量随着有效围 压和动载荷冲击速度增加而增大;而图3 c 显示含 瓦斯煤弹性模量随瓦斯压力增加而减小。 2 .2 峰值强度特征 震动载荷作用下,含瓦斯煤峰值强度与有效轴向 静载、有效围压和震动载荷冲击速度的关系如图4 所 示。由图4 a 可知,在有效围压4M P a 和震动载荷 冲击速度5 .2 3m /s 条件下,含瓦斯煤峰值强度与有 效轴向静载呈指数关系,在有效轴向静载较低阶段, 峰值强度随有效轴向静载快速增加,当有效轴向静载 达到一定值时,峰值强度基本维持在某个值附近,说 明当动载荷较小不足使煤体破裂时,有效轴向静载有 助于提高煤体抵抗外界载荷的能力;由图4 1 , 可知, 当有效轴向静载4M P a 和震动载荷冲击速度 5 .2 3m /s 时,震动载荷作用下含瓦斯煤峰值强度随 有效围压呈线性增加的趋势,拟合度高达0 .9 9 65 ,这 也很好地解释了上覆岩层断裂和断层滑移引起的动 载多造成临空煤体和巷道变形破坏的现象,因为临空 煤体和巷道都有自由面,缺失围岩的保护作用,在动 载荷影响下,巷道帮部容易向自由面方向变形;由图 4 c 可知,当有效轴向静载4M P a 和有效围压5M P a 时,含瓦斯煤峰值强度随冲击速度先增加后减小,证 明在冲击速度较小范围内,动载强度有助于提高含瓦 斯煤体的强度,表现出不易破坏的能力,当动载超过 一定值时,含瓦斯煤峰值强度将随动载减小,易受外 载荷扰动影响。 2 .3 峰值应变特征 震动载荷作用下,含瓦斯煤峰值应变与有效轴向 静载、有效围压和动载荷冲击速度的关系如图5 所 万方数据 第3 期孔祥国等震动载荷下含瓦斯煤动力学特征 l1 0 3 d 山 主 R 聋 轴向静载1 .5M P a轴向静载3 .0M P a 应变 a 不同轴向静载 瓦斯压力0 .2 5M P a瓦斯压力0 .5 0M P a 1 0 0 9 0 罡 萋8 0 制 詈7 0 磐 6 0 5 0 应变 C 不同瓦斯压力 矗 凸一 茎 R 毯 ∞ 山 主 R 倒 1 0 0 8 0 2 0 围压2 M P a围压3 M P a 围压6 M P a 围压7 M P a 围压9 M P a O0 .0 0 50 .0 1 00 .0 1 5O .0 2 00 .0 2 5 应变 b 1 不同围压 冲击速度2 .2 9m /s冲击速度3 .2 7m /s 应变 d 1 不同震动载荷 图3不同加载条件下含瓦斯煤震动应力应变曲线 F i g .3 S t r e s s s t r a i nc u r v e so fg a s b e a k ’i n gc o a lu n d md i f f e r e n te o m p o s i t i v el o a d i n gc o n d i t i o n s £~ 蒌 篝7 5 趔 骘 有效轴向静载/M P a a 8 0 蛊 萋 萋6 0 删 磐5 0 0I23 4 5 6789 有效围压/M P a b 图4含瓦斯煤动态强度与各因素的关系 4567 冲击速度/ m S 1 1 c F i g .4R e l a t i o n s h i p sb e t w e e nd y n a m i cs t r e n g t ho fg a s b e a r i n gc o a la n dv a r i o u sf a c t o r s 万方数据 1 1 0 4 煤炭学报 2 0 2 0 年第4 5 卷 制 毯 j 型 鹫 有效轴向静载/M P a a 有效围压/M P a b 冲击速度/ m s 一1 c 图5 震动载荷下含瓦斯煤峰值应变与各因素关系 F i g .5R e l a t i o n s h i p sb e t w e e np e a ks t r a i no fg a s - b e a r i n gc o a la n dv a r i o u sf a c t o r su n d e rs h o c kl o a d 示。由图5 a 可知,当有效围压5M P a 和震动载荷 冲击速度5 .2 3m /s 时,含瓦斯煤震动峰值应变随有 效轴向静载呈线性增加关系,拟合度大0 .9 2 01 ;由图 5 b 可知,当有效轴向静载5M P a 和震动载荷冲击 速度5 .2 3m /s 时,震动载荷作用下含瓦斯煤的峰值 应变随着有效围压的增加呈指数衰减,拟合度为 0 .9 5 86 ,说明围压限制了煤体变形,有效围压越大, 变形越困难,因而峰值强度所对应的煤体峰值应变也 越小,类似于静态三轴加载峰值应变随轴压和围压的 变化规律Ⅲo ;图5 c 表明含瓦斯煤的峰值应变随冲 击速度呈抛物线关系,在试验的冲击速度范围内,峰 值应变随冲击速度呈增加的趋势,但增加幅度逐渐减 小,即处于抛物线的上升期。 3 讨论 3 .1 含瓦斯煤峰值强度应变率效应 前述研究发现,震动载荷下含瓦斯煤动力学特征 与有效轴向静载、有效围压和动载荷冲击速度具有一 定的关系,但是不同条件下同一动力学参数却不具有 可比性。根据一维动静载煤岩动力学特性可知,煤岩 材料的应变率效应较强,应变率是表征材料变形速度 的一种度量,被广泛用于材料动力学研究。因此,研 究了不同有效轴向静载、有效围压和动载荷冲击速度 加载条件下含瓦斯煤峰值强度的应变率效应,如图6 所示。由图6 a 可知,不同有效轴向静载下,含瓦斯 煤峰值强度随应变率呈指数变化,在应变率低水平阶 段时,峰值强度随着应变率增加而增加,说明煤体变 形速率较小时,煤体裂隙被逐渐压实以增强煤体的完 整性,进而增加其峰值强度;当应变率增加到一定值 时,峰值强度基本稳定在某个值附近,说明煤体变形 存在一个I 晦界应变率,超过这个值,煤体变形速率较 快,煤体来不及反应就发生破坏,峰值强度将几乎不 再增加,这一临界应变率可能与煤岩材料的本身特性 及加载条件有关。由图6 b 可知,不同有效围压条 件下的含瓦斯煤震动的峰值强度也呈现明显的应变 率效应,峰值强度随应变率增加而减小,在应变率 1 4 0 ~1 8 0s ~,基本呈线性减小。由图6 c 可知,在 应变率8 0 ~1 8 0s ~,不同冲击速度下含瓦斯煤震动 峰值强度随应变率增加而线性增加。 3 .2 含瓦斯煤峰值应变应变率效应 不同有效轴向静载、有效围压和动载荷冲击速度 下,含瓦斯煤峰值应变与应变率关系如图7 所示。由 图7 a 可知,与含瓦斯煤峰值强度随应变率变化关 系类似,不同有效轴向静载下,含瓦斯煤峰值应变与 应变率仍呈现指数关系,存在一个临界应变率,低于 该值时,峰值应变随应变率迅速增加;超过该应变率, 峰值应变逐渐趋于稳定。而图7 b 显示,不同有效 万方数据 第3 期 孔祥国等震动载荷下含瓦斯煤动力学特征 l 1 0 5 重 釜 鬈 有效轴向静载,ⅦP a a 有效轴向静载 应变率/s - i b 有效围压 重 器 鬈 应变率/s 叫 c 震动载荷 图6 含瓦斯煤峰值强度应变率效应 F i 昏6 S t r a i nr a t ee f f e c t so fg a s b e a t i n gc o a lp e a ks t r e n g t h 应变率/s - I a 有效轴向静载 应变率/s 。。 b 有效围压 应变g /s ‘。 c 震动载荷 图7 含瓦斯煤峰值应变应变率效应 F i g .7 S t r a i nr a t ee f f e c t so fg a s - b e a r i n gc o a lp e a ks t r a i n 万方数据 1 1 0 6 煤炭学报 2 0 2 0 年第4 5 卷 围压条件下,除1 7 8 .1 1S 叫异常点外,含瓦斯煤震动 峰值应变随应变率增加而线性增加。由图7 e 可 知,不同动载荷冲击速度下峰值应变随应变率增加也 呈线性增加,拟合度0 .9 5 24 以上。 总之,震动载荷下含瓦斯煤震动应变率效应阐释 了峰值强度和峰值应变与应变率的关系,使不同加载 条件下的动力学指标具有可比性,即只要加载条件变 化造成应变率改变,则含瓦斯煤峰值强度和峰值应变 就发生相应变化。除了不同有效围压条件下峰值强 度随应变率的关系,震动载荷下含瓦斯煤峰值强度和 峰值应变均随着应变先增加后趋于稳定。 4 结论 1 震动载荷下,不同轴向静载、围压、瓦斯压力 和动载荷冲击速度条件下含瓦斯煤应力应变曲线基 本相似,初始加载阶段,应力随应变线性增加,表现出 明显的线弹性特征;当应变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应力 应变曲线呈现出“跃进”特征,与炭在晶体微破裂中 作用有关;峰后弹性能释放引起应力应变曲线出现 “回弹”现象。 2 含瓦斯煤峰值强度和峰值应变随有效轴向 静载、有效围压和动载荷冲击速度表现出明显的规律 性。震动载荷作用下,含瓦斯煤峰值强度随有效轴向 静载呈指数函数增加、随有效围压呈线性增加,随动 载荷冲击速度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含瓦斯煤峰值 应变随有效轴向静载呈线性增加、随有效围压呈指数 衰减、随动载荷冲击速度增大而增加。 3 震动载荷下,不同加载条件下含瓦斯煤动力 学指标表现出明显的应变率效应。除了不同有效围 压条件下峰值强度随应变率的关系,在应变率低水平 阶段,含瓦斯煤峰值强度和峰值应变均随应变率增加 而增加,当应变率超过临界应变率,含瓦斯煤峰值强 度和峰值应变基本稳定于某值附近。 参考文献 R e f e r e n c e s [ 2 ] [ 3 ] 梁冰,汪北方,李刚,等.动力扰动诱发巷帮煤体冲击矿压机制 研究[ J ] .安全与环境学报,2 0 1 4 ,1 4 2 1 3 - 1 8 . L I A N GB i n g ,W A N GB e i h n g ,L IG a n g ,e ta 1 .O nt h em e c h a n i s m o ft h er o c k - b u r s t sa tt h er o a d w a ys i d e si n d u c e db yt h ed y n a m i cd i s t u r b a n c e [ J ] .J o u r n a lo fS a f e t ya n dE n v i r o n m e n t ,2 0 1 4 ,1 4 2 1 3 1 8 . 李文璞.采动影响下煤岩力学特性及瓦斯运移规律研究[ D ] .重 庆重庆大学,2 0 1 4 . L IW e n p u .R e s e a r c ho nm e c h a n i c a l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a n dg a sm i g r a t i o n l a wo fc o a li n f l u e n c e db ym i n i n g [ D ] .C h o n g q i n g C h o n g q i n gU n i v e r . s i t y ,2 0 1 4 . 何江,窦林名,蔡武,等.薄煤层动静组合诱发冲击地压的机制 [ J ] .煤炭学报,2 0 1 4 ,3 9 1 1 2 1 7 7 2 1 8 2 . H EJ i a n g ,D O UL i n m i n g ,C A tW u ,e ta 1 .M e c h a n i s mo fd y n a m i ca n d s t a t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