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地区中生代侵入岩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及Cu-Au成矿指示意义(谢建成,杨晓勇,杜建国,孙卫东《岩石学报》2008.8) ).pdf

返回 相似 举报
铜陵地区中生代侵入岩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及Cu-Au成矿指示意义(谢建成,杨晓勇,杜建国,孙卫东《岩石学报》2008.8) ).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铜陵地区中生代侵入岩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及Cu-Au成矿指示意义(谢建成,杨晓勇,杜建国,孙卫东《岩石学报》2008.8) ).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铜陵地区中生代侵入岩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及Cu-Au成矿指示意义(谢建成,杨晓勇,杜建国,孙卫东《岩石学报》2008.8) ).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铜陵地区中生代侵入岩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及Cu-Au成矿指示意义(谢建成,杨晓勇,杜建国,孙卫东《岩石学报》2008.8) ).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铜陵地区中生代侵入岩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及Cu-Au成矿指示意义(谢建成,杨晓勇,杜建国,孙卫东《岩石学报》2008.8) ).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书书书 铜陵地区中生代侵入岩 L A  I C P  MS锆石 U  P b 年代学及 C u  A u成矿指示意义  谢建成1 , 2 杨晓勇2   杜建国3 孙卫东2 , 4 X I EJ i a n C h e n g 1 , 2 ,Y A N GX i a o Y o n g 2  ,D UJ i a n G u o 3a n dS U NWe i D o n g2 , 4 1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合肥 2 3 0 0 0 9 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合肥 2 3 0 0 2 6 3 .安徽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合肥 2 3 0 0 1 1 4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 5 1 0 6 4 0 1 .S c h o o l o f R e s o u r c e s a n d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H e f e i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H e f e i 2 3 0 0 0 9 ,C h i n a 2 .S c h o o l o f E a r t ha n dS p a c e S c i e n c e s ,U n i v e r s i t yo f S c i e n c e a n dT e c h n o l o g y o f C h i n a ,H e f e i 2 3 0 0 2 6 ,C h i n a 3 .A n h u i A c a d e m yo f G e o l o g i c a l S u r v e y ,H e f e i 2 3 0 0 1 1 ,C h i n a 4 .G u a n g z h o uI n s t i t u t e o f G e o c h e m i s t r y ,C h i n e s e A c a d e m yo f S c i e n c e s ,G u a n g z h o u 5 1 0 6 4 0 ,C h i n a 2 0 0 8  0 5  1 1收稿, 2 0 0 8  0 7  2 6改回. X i eJ C ,Y a n gX Y ,D uJ Ga n dS u nWD . 2 0 0 8 .Z i r c o nU  P bg e o c h r o n o l o g yo f t h eMe s o z o i ci n t r u s i v er o c k s i nt h eT o n g l i n g r e g i o n I mp l i c a t i o n s f o rc o p p e r  g o l dmi n e r a l i z a t i o n .A c t aP e t r o l o g i c aS i n i c a , 2 4 ( 8 ) 1 7 8 2- 1 8 0 0 A b s t r a c t T o n g l i n gr e g i o ni s o n e o f t h e m o s t i m p o r t a n t n o n  f e r r o u s m e t a l p r o d u c e r s w h e r e t h e f o r m a t i o no f C u  A ud e p o s i t s a n do t h e r p o l y  m e t a l d e p o s i t s h a sc l o s eg e n e t i cr e l a t i o n sw i t hM e s o z o i ci n t r u s i o n s .I nt h i ss t u d y ,L A  I C P  M Sz i r c o nc h r o n o l o g yo f t h r e e  t y p e M e s o z o i ci n t r u s i v e s( i .e . ,q u a r t zd i o r i t e m o n z o n i t ea n dg r a n o d i o r i t ea s s e m b l i e sr e l a t e dw i t hC u  A u  S  F eo r e  f o r m i n g ) w a s s y s t e m a t i c a l l yi n v e s t i g a t e di nT o n g l i n gr e g i o n .T h er e s u l t so f h i g hp r e c i s ez i r c o nU  P ba g e sp o s s i b l yp r e s e n t t h es e q u e n c e so f t h e i n t r u s i v ee v o l u t i o n s i nT o n g l i n g r e g i o na s f o l l o w s g r a n o d i o r i t e ( 1 4 1 M a )→p y r o x e n e d i o r i t e  p y r o x e n e m o n z o d i o r i t e ( 1 3 9 M a )→q u a r t z d i o r i t e q u a r t zm o n z o d i o r i t e( 1 3 5 M a ,1 3 6 M a ,1 3 7 M a ) .T h e s eh i g h  p r e c i s i o nz i r c o nU  P ba g e sm a n i f e s t t h a t t h ei n t r u s i v er o c k s p o s s i b l ye x p e r i e n c e di m m e d i a t e l ya f t e r c r y s t a l l i z a t i o n .L a s e r a b l a t i o nI C P  M Sz i r c o nU  P bd a t i n g y i e l d e dt w o g r o u p s o f a g e s ( c . a . 1 3 0 ~ 1 3 2M aa n d1 3 8~ 1 4 0M a )f o r t h e i n t r u s i v e r o c k s ,w h i c ha r e t h e m o s t i m p o r t a n t m a g m a t i c e v e n t s i nT o n g l i n g a r e a r e l a t e dt o C u  A u m i n e r a l i z a t i o n .C o m b i n e dt h eh i g h  p r e c i s i o nz i r c o nU  P bd a t e s ,R e  O sa g eo fs o m eo r ed e p o s i ta n dz i r c o nt r a c ee l e m e n t m e a s u r e m e n t s ,t w oe v e n t s o f o r e  f o r m i n gp e r i o d s a r eo b t a i n e d o n ei s t h eo r e  f o r m i n ge v e n t w i t hh i g hC ea b n o r m a l i t y( m o l y b d e n i t e R e  O s a g eo f 1 3 8~ 1 4 0 Ma ) ,w h i c hi s c l o s e l y r e l a t e dt o t h o s e o f c o p p e r a n dg o l do r e d e p o s i t s ;a n o t h e r i s p r o b a b l y o r e  f o r m i n g e v e n t w i t hl o wC ea b n o r m a l i t y( p y r i t eR e  O s a g eo f a b o u t 1 2 6Ma )c l o s e l yr e l a t e dt ot h o s eo f i r o na n ds u l f u r o r ed e p o s i t s i nt h eT o n g l i n g r e g i o n . K e yw o r d s M e s o z o i ci n t r u s i v er o c k s ;L A  I C P  M Sz i r c o nc h r o n o l o g y ;C u  A uo r e  f o r m i n g ;T o n g l i n gr e g i o n 摘 要 安徽铜陵地区是我国著名的 C u  A u 多金属产地之一, 金属成矿与燕山期岩浆作用关系密切。本次对铜陵地区石 英( 二长) 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系统地进行了 L A  I C P  M S 锆石年代学研究。高质量锆石 U  P b 同位素2 0 6P b / 2 3 8U加权平均年龄 结果表明铜陵地区中酸性侵入岩的成岩序列可能为花岗闪长岩( 1 4 1 M a )→辉石( 二长) 闪长岩( 1 3 9 M a )→石英( 二长) 闪长岩 ( 1 3 5 M a , 1 3 6 M a , 1 3 7 M a ) 。对比已有的高精度锆石 U  P b 同位素年龄, 我们认为铜陵地区岩体侵入后可能有个快速冷却的过 程。铜陵地区与 C u  A u 矿床有关的最主要侵入岩 L A  I C P  M S 锆石数据给出两组年龄1 3 0~ 1 3 2 M a 和 1 3 8~ 1 4 0 M a 。据高精 1 0 0 0  0 5 6 9 / 2 0 0 8 / 0 2 4 ( 0 8 )  1 7 8 2  0 0A c t aP e t r o l o g i c aS i n i c a 岩石学报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项目“ 中国东南部中生代成矿地球动力学和找矿勘查示范( K Z C X 1  Y W 1 5 ) ” 、 安徽省优秀青年科技基金资助项目 ( 0 8 0 4 0 1 0 6 9 0 7 ) 和安徽国土资源厅“ 铜陵深部找矿” 专题资助. 第一作者简介谢建成,男, 1 9 7 3年生,博士,从事矿床地球化学研究,E  m a i l x i e j i a n c h e n g 0 8 @1 6 3 . c o m 通讯作者杨晓勇,E  m a i l x y y a n g @u s t c . e d u . c n 度锆石 U  P b 数据和一些矿床的 R e  O s 年龄, 结合锆石元素地球化学资料, 本文得出铜陵地区主要表现出两次成矿事件早期 成矿事件是与高 C e 异常流体密切相关的铜金成矿事件( 辉钼矿 R e  O s 年龄 1 3 8~ 1 4 0 M a ) ;晚期成矿事件可能与低 C e 异常流 体密切相关的铁硫成矿事件( 黄铁矿 R e  O s 年龄约 1 2 6 M a ) 。 关键词 中生代侵入岩;L A  I C P  M S 锆石年代学;铜金成矿;铜陵地区 中图法分类号 P 5 9 7 . 3 ;P 6 1 8 . 4 1 ;P 6 1 8 . 5 1 1 引言 安徽铜陵地区是我国著名的长江中下游铜 金 铁 硫成 矿带的一个重要成矿区, 是我国典型的矽卡岩成矿区( 常印 佛等, 1 9 9 1 ;Z h a i e t a l . , 1 9 9 6 ;P a na n dD o n g ,1 9 9 9 ;X ua n d L i n , 2 0 0 0 ; X ua n dZ h o u , 2 0 0 1 ; 邓晋福等, 2 0 0 2 ) 。铜陵地区 岩浆岩与成矿关系密切, 一直以来也是地质学家研究的重点 内容( 常印佛等,1 9 9 1 ;邢凤鸣和徐祥,1 9 9 5 ,1 9 9 6 ,1 9 9 9 ; 唐永成等, 1 9 9 8 ;Z h o ua n dL i ,2 0 0 0 ; 吴才来等,2 0 0 3 ;王强 等,2 0 0 3 ;汪洋等,2 0 0 4 ;王元龙等,2 0 0 4 ;李进文等, 2 0 0 7 a ;周涛发等, 2 0 0 8 ) 。 铜陵地区还是我国较早开展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研究的 地区之一( C h e ne t a l . ,1 9 8 5 ;陈江峰等,1 9 9 3 ;周泰禧等, 1 9 8 7 ) 。但由于条件所限, 早期年代学数据的精度较低, 一些 方法存在问题, 如很多数据是用现已不采用的 K  A r 法测定 的, 还有选用不合适的样品, 如使用全岩等问题。近年来在 本区已经获得了一些可靠的高精度锆石年龄数据( 王彦斌 等,2 0 0 4a ,b ,c ;X ue t a l . , 2 0 0 4 ;D i e t a l . , 2 0 0 5 ;张达等, 2 0 0 6 ;杜杨松等, 2 0 0 7 ;陆三明,2 0 0 7 ; 杨小男等,2 0 0 7 ) , 但 本区可信的成矿年龄很少, 仍然缺乏最能代表高温岩浆形成 事件的锆石 U  P b数据。因此, 与成矿有关岩石的同位素精 确定年就显得十分重要。 以往部分研究者认为区内岩浆侵入期次从早到晚由辉 石二长闪长岩石英二长闪长岩花岗闪长岩, 即所谓正常 演化序列, 但也有部分研究者认为是逆演化序列( 常印佛等, 1 9 9 1 ) , 即从花岗闪长岩石英二长闪长岩辉石二长闪长 岩依次侵位。吴才来等( 1 9 9 6 ) 通过铜陵地区岩浆岩体黑云 母4 0A r / 3 9A r 法年代学研究, 结合岩体地质、 岩石学、 地球化 学、 包体岩石学和岩浆动力学研究认为岩浆分异演化序列与 成因复杂的岩浆侵位次序不存在对应关系, 铜陵地区岩浆侵 入活动具有多期性, 且均属燕山晚期。对于铜陵地区侵入岩 体的侵入先后顺序问题目前还存在较大的争论( 陆三明, 2 0 0 7 ;李进文等, 2 0 0 7 a ) 。 本次对铜陵地区石英( 二长) 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进行 了 L A  I C P  M S 锆石 U  P b 定年, 结合前人报道的锆石 U  P b 和 辉钼矿 R e  O s 年龄数据, 对本区成岩和成矿时代进行系统厘 定, 进而对铜陵地区成岩成矿的地球动力学背景进行了 探讨。 2 地质概况 铜陵地区的大地构造位置属扬子板块北缘, 为下扬子拗 陷之相对隆起区( 图 1 ) 。本区经历了活动稳定再活动 的地质发展史。前南华纪为基底发育阶段;从南华纪至中 三叠世为盖层沉积阶段, 属相对稳定时期, 形成了巨厚的沉 积盖层, 并成为铜、 金、 硫、 铁等矿化的有利围岩, 而且于晚石 炭世在区内相对凹陷部位形成的原始矿源层( 刘裕庆等, 1 9 8 4 ;刘裕庆和刘兆廉, 1 9 9 1 ;常印佛等, 1 9 9 1 ) 成为层控矽 卡岩型矿床形成的“ 基预” ( g r o u n dp r e p a r a t i o n ) ( 裴荣富等, 1 9 9 8 ) ;铜陵地区沉积盖层除缺失中下泥盆统外, 出露志留 系下三叠统的海相碎屑沉积岩、 碳酸盐岩和蒸发岩, 其上 广泛分布中生代沉积火山盆地( 唐永成等,1 9 9 8 ) 。与成 矿关系密切的地层是石炭系的碳酸盐岩、 二叠系石灰岩和黑 色页岩以及三叠系的碳酸盐岩和泥岩( 常印佛等,1 9 9 1 ;唐 永成等, 1 9 9 8 ;P a na n dD o n g , 1 9 9 9 ;安徽省地矿局, 1 9 8 7 ; 李 双应等, 2 0 0 8 ) 。中三叠世, 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发生碰撞 ( 李锦轶, 2 0 0 1 ; L i e t a l . , 1 9 9 3 ) , 之后本区再次活动, 即为板 内变形阶段。印支燕山运动使本区沉积盖层发生褶皱隆 起, 形成一系列北东向“ S ” 形褶皱, 并伴有断裂拗陷。燕山期 强烈的中酸性岩浆热液作用及其对原始矿源层的叠加, 最 终形成铜陵矿集区目前的矿床( 点) 分布格局。 铜陵地区侵入岩体 7 0多个, 大多数岩体分布于东西向 展布的铜陵南陵深断裂控制的岩浆成矿带之上( 常印佛 等, 1 9 9 1 ;吴才来等, 2 0 0 3 ) , 控制着铜陵地块内的铜官山矿 田、 狮子山矿田、 新桥矿田、 凤凰山矿田、 沙滩脚矿田等主要 铜金( 铁) 矿产的分布( 图 1 ) , 少数分布于铜陵地块南侧的五 贵桥、 丁桥一带。岩浆岩类型主要包括①辉石( 二长) 闪长 岩, 与本区金铜矿有着密切的关系;②石英( 二长) 闪长岩, 沿铜陵南陵断裂广泛分布, 是铜陵地区最主要的岩浆岩, 主要与铜金成矿关系密切;③花岗闪长岩, 主要与铜矿、 多 金属矿成矿关系密切。因而, 对燕山期岩浆岩进行系统的研 究对于了解该区岩浆岩成因和矿床成因类型的划分以及找 矿远景区的预测和圈定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3 岩相学特征 本次选取铜陵地区石英( 二长) 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代 表性岩体进行采样。由于铜陵地区地表岩石风化和蚀变严 重, 新鲜岩石样品难以采取, 本次部分样品采自于矿床斜巷 3871谢建成等铜陵地区中生代侵入岩 L A  I C P  M S 锆石 U  P b 年代学及 C u  A u 成矿指示意义 图 1 铜陵成矿区地质略图 F i g . 1 G e o l o g i c a l s k e t c hm a po f t h eT o n g l i n gm e t a l l o g e n i cd i s t r i c t ,E a s t C h i n a 内或钻探样, 样品新鲜。 3 . 1 石英( 二长) 闪长岩 石英( 二长) 闪长岩是本区分布最广的侵入岩, 与铜金矿 床关系密切。代表性样品采自于鸡冠石石英二长闪长岩岩 体、 西狮子山石英闪长岩岩体和缪家闪长玢岩岩体。 鸡冠石石英二长闪长岩出露铜陵地区中部狮子山边, 地 理坐标为E 1 1 7 5 4 ′ 0 6  9 ″ , N 3 0 5 4 ′ 2 8  8 ″ 。出露面积大约0  8 平方千米。样品采自钻孔 - 1 4 0米部位, 岩石新鲜, 灰色, 不 等粒结构或似斑状结构, 矿物成分斜长石含量 4 0 %, 半自 形自形板状, 发育聚片双晶和卡钠复合双晶, 环带结构发 育, 并具钠化边, 具环带结构的斜长石包裹有熔蚀斜长石, 后 者同时消光, 可见斜长石具碎裂现象, 有的斜长石裂开后并 没有发生错位, 裂隙又愈合;碱性长石含量 3 5 %, 不规则板 状, 卡斯巴双晶, 具环带结构和钠化边, 大颗粒碱性长石包裹 着嵌晶状角闪石、 斜长石、 碱性长石和榍石, 还可见碱性长石 包裹有黑云母, 黑云母又包裹碱性长石;绿色角闪石含量 1 0 %, 角闪石包裹有碱性长石、 黑云母、 磷灰石和金属矿物; 石英含量 8 % ~ 1 5 %, 不规则他形粒状, 沿其它矿物颗粒之间 充填;少量金属矿物和榍石。 西狮子山石英闪长岩出露于铜陵地区中部西狮子山顶 的一露天采坑, 地理坐标为E 1 1 7 5 2 ′ 5 3  1 ″ , N 3 0 5 4 ′ 5 0  8 ″ 。 出露面积大约 0  8平方千米。样品采自露天采坑断面处, 岩 石较新鲜, 灰色, 块状构造, 不等粒半自形粒状结构。岩石主 要矿物成分为斜长石( 6 0 % ~ 7 0 %) , 半自形自形板状, 发 育聚片双晶和卡钠复合双晶, 环带结构发育, 斜长石具钠化 边, 具环带结构的斜长石包裹有熔蚀斜长石, 后者同时消光, 可见斜长石具碎裂现象;还可见斜长石包裹角闪石现象。 钾长石( 3 % ~ 6 %) 、 石英( 1 0 % ~ 1 5 %) , 不规则他形粒状, 具熔蚀现象, 呈港湾状或浑圆状, 具熔蚀现象, 呈港湾状或浑 圆状。角闪石( 1 0 % ~ 1 7 %) , 可见绿色和黄色两种角闪石, 呈长柱状, 两种颜色角闪石具有交叉关系, 据此判断为同期 产物, 可见角闪石中包裹现象, 包裹有长石。黑云母, 深棕 色, 含量在 1 % ~ 3 %之间, 具暗化边。另外有少量的磷灰石、 榍石和金属矿物。 缪家 闪 长 玢 岩 位 于 舒 家 店 南 边,地 理 坐 标 为 E 1 1 8 0 4 ′ 4 6  7 ″ , N 3 0 5 7 ′ 4 1  6 ″ 。闪长玢岩体侵入在志留纪砂 岩和粉砂岩中, 出露面积为大约 2平方千米。样品采自铜陵 至南陵公路边人工露头, 样品新鲜。岩石呈灰绿色, 斑状结 构, 斑晶主要为石英 2 %, 被熔蚀成港湾状, 有的甚至显示出 4871A c t aP e t r o l o g i c aS i n i c a 岩石学报2 0 0 8 , 2 4 ( 8 ) 图 2 铜陵地区侵入岩中锆石阴极发光图像 F i g . 2 C a t h o d o l u m i n e s c e n c e( C L )i m a g e s o f 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z i r c o n s f o r mt h ei n t r u s i v er o c k s i nT o n g l i n gr e g i o n 熔蚀坑, 表面浑浊, 黑云母 1 %, 斜长石 5 %, 也被熔蚀成港湾 状。岩石蚀变强烈, 长石已全部碳酸盐化和高岭土化。基质 9 2 %, 为隐晶质玻璃质, 含少量金属矿物。 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 三个岩体样品中锆石主要为无色 透明, 部分为淡黄色, 少数为淡褐色, 金刚光泽。鸡冠石石英 二长闪长岩中大部分锆石颗粒显示相似的晶形, 且晶形较 好, 大多是自形晶, 锆石粒度变化较大, 但大多集中在 1 0 0 μ m 左右, 长宽比变化在 1 1到 3 1之间, 大多为 1 1 , 大部分 呈椭圆形, 个别为长柱状。缪家闪长玢岩中大部分锆石颗粒 显示晶形较好, 大多是自形晶, 主要为锥面和柱状发育, 锆石 粒度变化不大, 大部分都集中在 1 0 0 μ m左右, 长宽比变化在 1 1到 2 1之间。西狮子山石英闪长岩中大部分锆石颗粒 5871谢建成等铜陵地区中生代侵入岩 L A  I C P  M S 锆石 U  P b 年代学及 C u  A u 成矿指示意义 显示晶形较好, 大多是自形晶, 主要为长柱状和锥形, 锆石粒 度变化较大, 长宽比变化在 1 1到 2 1之间。阴极发光图 像显示出锆石颗粒的内部具有明显的岩浆振荡环带结构, 带 有内核, 属岩浆结晶产物( 图 2 ) 。部分锆石边部存在裂隙, 还有个别内部含有包裹体。 3 . 2 花岗闪长岩 花岗闪长岩岩石样品采自安徽省地矿局 3 2 1地质队岩 芯库中岩芯样, 取得的三个岩芯样品( Z K 5 8 1 1  新华山岩体、 Z K 4 4 1  南洪冲岩体、 Z K 8 0 6  向阳村岩体) 均比较新鲜, 三个样 品分别采自于 Z K 8 0 6钻孔 1 0 5米、 Z K 5 8 1 1钻孔 1 3 0米和 Z K 4 4 1钻孔 5 5 7米部位, 其地理坐标分别为 E 1 1 7 5 4 ′ 0 4 ″ , N 3 0 5 4 ′ 2 8 . 2 ″ 、 E 1 1 7 5 3 ′ 5 4 . 6 ″ , N 3 0 5 4 ′ 0 7 . 9 ″ 和 E 1 1 7 5 3 ′ 5 9  5 ″ , N 3 0 5 3 ′ 5 3 ″ 。岩石呈灰白色或略带肉红色, 半自形粒状结构, 块状构造。主要矿物为斜长石、 角闪石、 石英、 钾长石和少量 黑云母组成。斜长石, 含量 6 0 % ~ 7 0 %, 呈自形半自形, 发 育聚片双晶, 粒径为 0  3 m m~ 1  0 m m , 蚀变强烈, 具熔蚀现象 及环带结构, 可见斜长石被熔蚀成瓶状, 并包裹有熔蚀斜长 石;角闪石( 1 0 % ~ 1 5 %) , 呈自形半自形, 长柱状, 粒径为 0  3 m m~ 0  8 m m ;石英, 含量8 % ~ 1 5 %, 他形, 颗粒大小比较 均一, 粒径约为 0  2 m m , 具熔蚀现象, 呈港湾状或浑圆状;钾 长石( 1 0 % ~ 1 5 %) , 呈半自形他形, 颗粒比较小, 粒径小于 0  2 m m ;黑云母呈鳞片状, 含量较少。副矿物主要为磷灰石、 榍石、 锆石和磁铁矿。 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 锆石主要为无色透明, 部分为淡 黄色, 少数为淡褐色, 金刚光泽。大部分锆石颗粒显示晶形 较好, 大多是自形晶, 主要为锥形, 部分为长柱状。三个钻孔 岩石样品锆石粒度变化不大, 大多都集中在 1 0 0 μ m左右, 长 宽比变化在 1 1到 3 1之间。阴极发光图像显示出锆石 颗粒的内部具有明显的岩浆振荡环带结构, 属岩浆结晶产物 ( 图 2 ) 。 4 分析方法 将分选好的锆石用环氧树脂制靶、 打磨和抛光。将所采 集的样品, 经破碎, 人工分选出锆石。每个样品分选出的锆 石颗粒为 5 0 0至数千颗不等。在双目镜下根据锆石颜色、 自 形程度、 形态等特征初步分类, 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锆石, 在 阴极发光上进行照相, 锆石的 C L图像拍照在西北大学扫描 电镜实验室完成, 采用 F E I 公司 X L 3 0型 S F E G电子束进行 锆石内部结构显微照相分析。 锆石的激光剥蚀电感偶合等离子体质谱( L A  I C P  M S ) 原位 U  P b 定年在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石 英闪长岩样品) 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壳 幔物质 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花岗闪长岩样品) 完成。数据处理采用 G L I T T E R ( v e r 4 . 0 ,M a c y u a r i eU n i v e r s i t y ) 程序, 年龄计算采用 I S O P L O T ( 3 . 0 0版) 软件( L u d w i g ,2 0 0 3 ) 进行。详细分析方 法见袁洪林等( 2 0 0 3 ) 和 Y u a ne t a l . ( 2 0 0 4 ) 。 5 测定结果 5 . 1 石英( 二长) 闪长岩 样品的 L A  I C P  M S分析结果见表 1 。鸡冠石石英二长 闪长岩样品( J G S ) 中1 8个锆石分析点获得的 T h 和 U含量变 化分别为 8 6  71 0 - 6~6 0 61 0- 6和 9 4  11 0- 6~3 9 9 1 0 - 6, 平均含量为 2 2 4 1 0- 6和 2 4 0 1 0- 6, 锆石 U 、 T h含量 变化范围较大, 但 T h / U比值变化范围不大, 为 0  6 6~ 1  6 9 ( 表 1 ) , 表明这些锆石为典型的岩浆锆石( H o s k i na n dB l a c k , 2 0 0 0 ;B e l o u s o v ae t a l . ,2 0 0 2 ) 。1 5个锆石分析点的2 0 6P b / 2 3 8U 年龄范围为 1 2 7 3 M a 到 1 4 3 2 M a ,2 0 6P b /2 3 8U加权平均 年龄为 1 3 6  13  0 M a( 9 5 % c o n f i d e n c e ,M S WD=8  3 ; 图 3 ) , 代表了鸡冠石石英二长闪长岩的形成年龄。在 T h / U比 值对2 0 6P b / 2 3 8U年龄关系图解中, 显示出两种趋向一种为曲 线的关系, 另一种为线性关系( 图 4 ) 。这些锆石的2 0 6P b / 2 3 8U 年龄可以分为两组一组较老年龄( 平均为 1 3 9  1 1  9 M a ) 和一组较年轻年龄( 平均为1 3 2  2 1  6 M a ) 。J G S  0 4和 J G S  1 1分析点显示了铅丢失特征。 西狮子山石英闪长岩样品( X S Z S ) 中 2 0个锆石分析点 获得的 T h 和 U含量变化分别为 2 2 6  0 1 0 - 6~ 1 1 6 0 1 0- 6 和 9 4  1 1 0 - 6~ 3 9 9 1 0- 6, 平均含量为 5 4 7 1 0- 6和 3 3 9 1 0 - 6, 锆石 U 、 T h 含量变化范围较大, 但 T h / U比值变化范围 不大, 为 0  4 3~ 0  8 5 ( 表 1 ) , 表明这些锆石为典型的岩浆锆 石( H o s k i na n dB l a c k ,2 0 0 0 ;B e l o u s o v ae t a l . ,2 0 0 2 ) 。1 6个 锆石分析点的2 0 6P b / 2 3 8U年龄范围为 1 2 42 M a到 1 4 8 2 M a , 位于2 0 6P b / 2 3 8U2 0 7P b /2 3 5U一致曲线上,2 0 6P b /2 3 8U加权 平均年龄为 1 3 5  13  3 M a( 9 5 % c o n f i d e n c e ,M S WD=1 3 ; 图 3 ) , 代表了西狮子山石英闪长岩结晶年龄, 其它锆石分析 点偏 离 了 正 常2 0 6P b / 2 3 8U 年 龄 分 布。在 T h / U 比 值 对 2 0 6P b /2 3 8U 年龄关系图解中, 显示出两种趋向一种为曲线的 关系, 另一种为线性关系( 图4 ) 。这些锆石的2 0 6P b / 2 3 8U年龄 可以分为两组一组较老年龄( 平均为 1 3 8  0 2  5 M a ) 和一 组较年轻年龄( 平均为 1 2 8  9 3  3 M a ) 。 缪家闪长玢岩样品( M J ) 中 2 0个锆石分析点获得的 T h 和 U含量变化分别为7 8  0 1 0 - 6~ 2 6 8 1 0- 6和8 4  8 1 0- 6 ~ 2 4 2  3 1 0 - 6, 平均含量为 1 6 31 0- 6和 1 7 91 0- 6, 锆石 U 、 T h含量变化范围较大, 但 T h / U比值变化范围不大, 为 0  8 5 ~ 1  5 7 ( 表 1 ) , 表明这些锆石为典型的岩浆锆石( H o s k i n a n dB l a c k , 2 0 0 0 ;B e l o u s o v ae t a l . , 2 0 0 2 ) 。1 7个锆石分析点 的2 0 6P b / 2 3 8U年龄范围为 1 2 9 2 M a 到 1 5 2 3 M a ,2 0 6P b /2 3 8U 加权平均年龄为 1 3 7  3 2  9 M a( 9 5 % c o n f i d e n c e ,M S WD= 7  5 ; 图 3 ) , 代表了缪家闪长玢岩的形成年龄。在 T h / U比值 对2 0 6P b / 2 3 8U年龄关系图解中, 显示出明显的为线性关系 ( 图 4 ) 。所测试的这些锆石的 2 0 6P b /2 3 8U年龄可以分为两 组一组较老年龄( 平均为 1 4 0  3 2  9 M a )和一组较年轻年 6871A c t aP e t r o l o g i c aS i n i c a 岩石学报2 0 0 8 , 2 4 ( 8 ) 书书书 表铜陵地区侵入岩 锆石分析数据 样品 同位素比值年龄
展开阅读全文

资源标签

最新标签

长按识别或保存二维码,关注学链未来公众号

copyright@ 2019-2020“矿业文库”网

矿业文库合伙人QQ群 3073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