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M法研究季铵盐在云母底面吸附和SiO2-云母间相互作用力.pdf

返回 相似 举报
AFM法研究季铵盐在云母底面吸附和SiO2-云母间相互作用力.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AFM法研究季铵盐在云母底面吸附和SiO2-云母间相互作用力.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AFM法研究季铵盐在云母底面吸附和SiO2-云母间相互作用力.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AFM法研究季铵盐在云母底面吸附和SiO2-云母间相互作用力.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AFM法研究季铵盐在云母底面吸附和SiO2-云母间相互作用力.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图分类号婴窆2 U D C 6 2 2 .7 硕士学位论文 学校代码 Q 三圣 密级公珏 A F M 法研究季铵盐在云母底面吸附和 S i 0 2 .云母间相互作用力 A F M s t u d yo nA d s o r p t i o nM o r p h o l o g yo fQ u a t e r n a r y A m m o n i u mS a l t sC o l l e c t o r sa n dI n t e r a c t i o nF o r c e s b e t w e e nM i n e r a lP a r t i c l e s 作者姓名 学科专业 研究方向 学院 系、所 指导教师 谢珍 矿业工程 矿物加工工程 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蒋昊副教授 答辩委员会主席 中南大学 二O 一三年五月 原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 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论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 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 包含为获得中南大学或其他单位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 共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作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 作者签名妞驾日期啦年厶互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了解中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 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根据国家或湖南省有关部门规定送交学位论文, 允许学位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 容,可以采用复印、缩印或其它手段保存学位论文。同时授权中国科 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并通过网络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 作者签名近壹碜导师签名终日期坦立年』月盈 硕士学位论文摘要 A F M 法研究季铵盐在云母底面吸附和S i 0 2 .云母间 相互作用力 摘要本论文属于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季铵型阳离子捕收剂在层状硅 酸盐矿物表面吸附机理研究”资助 5 0 9 7 4 1 3 4 。论文运用原子力显 微镜 A F M 研究了不同碳链长度季铵盐在云母表面的吸附形貌和 季铵盐溶液中S i 0 2 一云母间的相互作用力,结合不同粒级云母的浮选 行为,综合分析了不同碳链长度季铵盐阳离子捕收剂在云母表面的吸 附规律和吸附层结构,阐明季铵盐与云母底面的作用机理。 不同碳链长度季铵盐在云母底面吸附形貌结果表明,癸基三甲基 氯化铵 1 0 3 1 在云母表面呈现竖直吸附形式,极性端吸附于云母表 面,碳链竖直立于溶液中,碳链与云母表面呈9 0 。夹角,而十二烷 基三甲基氯化铵 1 2 3 1 、十四烷基三甲基氯化铵 1 4 3 1 和十六烷 基三甲基氯化铵 1 6 3 1 呈现倾斜式竖直吸附,碳链与云母表面呈现 一定夹角,碳链越长,与表面的夹角越小。同时,不同浓度季铵盐在 云母表面的吸附形貌也不同,从低浓度到高浓度,云母表面依次会出 现块状吸附一网状吸附一片状吸附一球状吸附一条状吸附的变化, 在这个过程中,出现单分子层、双分子层以及多分子层吸附。 季铵盐溶液中S i 0 2 .云母间相互作用力的研究结果显示,季铵盐 与矿物表面吸附开始为静电作用力,随着药剂浓度的增加,慢慢产生 疏水吸引力,并且碳链越长,季铵盐在云母表面越容易产生疏水吸引 力。季铵盐在矿物表面吸附有一个最佳吸附浓度,此时疏水吸引力最 大,1 2 3 1 、1 4 3 1 和1 6 3 1 的最佳吸附浓度分别为1 0 ~m o l /L 、2 1 0 。4 m o l /L 和5 1 0 ~m o l /L ,与吸附形貌中出现网状结构时的浓度基本保持一致。 运用四种季铵盐浮选不同粒级云母的结果显示,在粗粒级条件下 - 0 .2 0 .1 5 m m 、一O .1 5 0 .0 7 5 m m ,矿浆p H 值对云母的浮选回收率影 响不大,季铵盐捕收能力关系为1 0 31 1 6 3 1 。模拟图如图3 .1 3 a ~ b 。 a b 图3 .1 3 低浓度季铵盐在云母表面吸附形式的模拟, a 是1 0 3 l 的单分子层吸附模型, b 是1 2 3 1 、1 4 3 1 和1 6 3 1 的单分子层吸附模型。 b C 图3 .1 4 高浓度季铵盐在云母表面吸附形式的模拟, a 是1 0 3 1 双分子层吸附模拟, b 1 2 3 I 和1 4 3 1 的双分子层吸附模拟, c 是1 6 3 1 的双分子层吸附模拟。 在高浓度情况下,如1 0 ‘3 m o l /L 以上,1 0 3 1 、1 2 3 1 、1 4 3 1 开始出现双分子层 吸附,其吸附结构是第一层是单分子吸附层,第二层的碳链与第一层的碳链相互 吸附,第二层的极性端指向溶液中。而对于1 6 3 1 ,在高浓度条件下,药剂不再 竖直吸附与云母表面上,而呈现平躺吸附形式,极性端吸附于云母表面,非极性 烷基碳链平躺于云母表面,伴随有碳链交叉现象。模拟如图3 1 4 a ~ c 。 由图3 1 3 和3 .1 4 可以明显看出,药剂的碳链长度对于药剂在云母表面的吸 附形式有很大的影响。短碳链药剂,如1 0 3 1 ,碳链几乎直立于溶液中,碳链本 身的弯曲也较少,因此用原子力显微镜测出的药剂吸附高度几乎和药剂本身的长 度相一致。长碳链药剂,如1 4 3 1 和1 6 3 1 ,碳链开始出现倾斜现象,碳链本身的 弯曲也增多,从原子力显微镜高度图显示吸附高度反而小于药剂本身长度也就是 因为碳链出现倾斜的关系。对于1 6 3 1 ,在高浓度条件下,会出现碳链几乎平躺 硕士学位论文 3 季铵盐捕收剂在云母表面吸附形貌的研究 于云母表面的现象,吸附高度只有0 .2 ~0 .3 n m ,这与普通理论认为的阳离子捕收 剂吸附行为不一致。由此看出,药剂在矿物表面吸附不仅与矿物本身性质以及药 剂浓度有关,与碳链长度也是有很大关系。 3 .3 .2 不同浓度季铵盐在云母表面的吸附形式的模拟 浮选时,药剂浓度是考虑的一大因素,直接关系要产品的质量。因此研究药 剂浓度对其云母表面的吸附是很有必要的。 由实验可以看出季铵盐浓度不同,在云母表面的吸附形貌也不同。一般规律 是在低浓度下形成块状吸附,很大一部分云母表面暴露于溶液中;随着浓度的 增加,药剂开始形成片状或网状吸附,此时云母表面药剂量比较充足,表面疏水 性比较好;当浓度进一步增大时,药剂开始出现点状或者条纹状吸附,此时的云 母表面几乎整个被季铵盐覆盖,出现了双分子层吸附和多分子层吸附现象,而当 云母表面开始出现多分子层吸附,疏水性开始变差。模拟图如3 .1 5 。 a c b d 图3 1 5 不同浓度季铵盐在云母表面吸附形貌模拟图。其中 a 是块状吸附形式, b 是网状吸附形式, c 是点状吸附形式, d 是条状吸附形式。 药剂在云母表面的吸附形式不是单一的,会随着药剂浓度、其他添加药剂等 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图3 .1 5 是对季铵型阳离子捕收剂在云母表面吸附的不同形 式进行模拟。3 .1 5 a 图是“块状”吸附形式,这种情况在1 0 3 1 、1 2 3 1 、1 4 3 1 和1 6 3 1 这四种药剂低浓度时均出现过,属于单分子层吸附,由于浓度较低,此 时药剂与药剂之间的干扰较少,除去药剂与云母表面的静电力,其他比如氢键、 硕士学位论文3 季铵盐捕收剂在云母表面吸附形貌的研究 色散等作用的影响较小。3 .1 5 b 图是“网状”吸附形式,此种情况一般在药 剂浓度接近于药剂本身1 /I O C M C 值时候出现,1 2 3 1 、1 4 3 1 和1 6 3 1 均出现过, 而1 0 3 1 没有出现此种吸附形式,主要是由于1 0 3 1 的碳链较短,药剂相互作用力 较弱,比较难形成网状结构。3 .1 5 c 图是“点状”吸附形式,一般出现在药 剂浓度很大的情况下,此时处于双分子层吸附乃至多分子层吸附,药剂相互聚团 然后吸附于云母表面,1 0 3 1 、1 2 3 1 和1 4 3 1 在大浓度条件下均出现过此种吸附形 貌图。3 .1 5 d 图是“条形”吸附形式,根据实验结果,这一般出现在长碳链 药剂的大浓度条件下,例如1 6 3 1 在浓度为5 1 0 。4 m o l /L 及以上会出现此种吸附 形式,此时药剂处于双分子层和多分子层吸附。 矿物表面最佳的吸附浓度是药剂刚好以单分子层铺满整个表面,此时表面疏 水效果最好。实验得出各药剂达到满吸附时的浓度1 0 3 1 是1 0 一m o l /L ,1 2 3 1 是 5 1 0 4 m o l /L ,1 4 37 是8 1 0 ~m o l /L ,1 6 3 1 是5 1 0 一m o l /L 。由此发现,不同碳 链长度的药剂达到矿物表面最佳吸附浓度是不一样的,碳链越短,所需浓度越大, 碳链越长,所需浓度越小,相同浓度条件下,长碳链季铵盐更容易在矿物表面吸 附形成致密的单分子吸附。由此也证明,季铵盐碳链越长,越容易和云母表面作 用。 3 .4 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通过原子力显微镜 A F M 形貌图研究季铵盐阳离子捕收剂在云 母表面的吸附行为及吸附层结构,考察了药剂浓度及碳链长度对其在云母表面吸 附的影响,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1 在低浓度条件下,季铵盐捕收剂在云母表面呈现单分子层吸附。短碳 链药剂,如1 0 3 1 ,其吸附形式是极性端吸附与云母表面,碳链竖直立于溶液中, 碳链与云母表面呈9 0 。夹角。而对于长碳链药剂,如1 2 3 1 、1 4 3 1 和1 6 3 1 ,其吸 附形式是极性端吸附云母表面,碳链倾斜立于溶液中,碳链与云母表面夹角的关 系是1 2 3 1 1 4 3 1 1 6 3 1 。在高浓度时,季铵盐在云母表面形成双分层吸附,1 0 3 1 、 1 2 3 l 和1 4 3 1 的第二层药剂分子吸附于第一层之上,而1 6 3 1 的吸附形式是极性 基吸附于云母表面,长碳链平躺于云母表面。 2 不同浓度季铵盐捕收剂在云母表面的吸附形貌不同。对于1 0 3 1 ,从低 浓度到高浓度依次出现块状吸附一一片状吸附一一点状吸附,没有出现明显的 网状吸附形式。对于1 2 3 1 和1 4 3 1 ,随着浓度由低到高依次出现块状吸附一一 网状吸附一一片状吸附一一点状吸附。对于1 6 3 1 ,从低浓度到高浓度依次出现 块状吸附一一网状吸附一一片状吸附一一条状吸附。 3 不同碳链季铵盐在云母表面形成最佳吸附时的浓度不同,所谓最佳吸 3 6 硕士学位论文3 季铵盐捕收剂在云母表面吸附形貌的研究 附就是表面药剂覆盖完全,并且都是处于单分子吸附状态。实验所得1 0 3 1 、1 2 3 1 1 4 3 1 和1 6 3 1 的最佳吸附浓度分别是1 0 一m o l /L 、5 1 0 4 m o l /L 、8 1 0 。5 m o l /L 和5 1 0 一m o l /L 。药剂碳链长度越短,所需浓度越大,碳链越长,所需浓度越小。 4 在大浓度条件下,药剂在云母表面吸附比较完全,形成多分子层吸附, 同时伴随着已经吸附的药剂整块脱附的现象 硕士学位论文4 季铵盐捕收剂对矿物颗粒问相互作用力的影响 4 季铵盐捕收剂对矿物颗粒间相互作用力的影响 在浮选过程中,矿粒表面问及矿粒与气泡表面问相互作用力影响细粒矿物选 择性聚集、分散及与气泡的碰撞、粘附,进而对细粒矿物的选择性浮选分离,起 着决定性作用。对于硅酸盐矿物,由于其零电点低,在水溶液环境下带负电,因 此常常选用阳离子捕收剂对其进行浮选,本试验中采用季铵盐阳离子捕收剂对云 母进行浮选。因此,研究季铵盐作用后矿物颗粒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变化对于浮选 有直接的指导作用,也能够从微观作用力方面去解释浮选的各种想象。 4 .1 电解质作用下颗粒间相互作用力 浮选体系中,矿物表面间及与气泡表面间相互作用力主要包括静电力、范 德华力、水化力、疏水力、空间稳定力、磁力等,且由于浮选机中的强搅拌,还 存在流体动力学相互作用力。通常根据所选矿物种类及体系的复杂行,只会包含 其中几中所用力,但是静电力和范德华力是矿物与药剂固有的作用你,会一直存 在,其理论包括经典D L V O 理论和扩展的D L V O 理论。 4 .1 .1D L V O 理论曲线的拟合 对于理论计算,通常进行两种假设一种是假设在微细颗粒相互靠近时,矿 物颗粒表面的电荷量保持恒定,称为恒定电荷理论计算;另一种是假设在微细颗 粒相互靠近时,矿物表面的表面电位恒定不变,称为恒定电位理论‘8 6 1 。 恒定电位的计算公式 等 2 z c e e o K 陬咿叫Ⅳ一 %2 驴t r 2 P 。2 删】 1 其中1 l rs 是基底表面电位,1 l f T 是胶体探针表面电位,e 是介电常数,eo 是 真空介电常数,Ko 是德拜长度 m ;n m ,R 是球形胶体探针的半径。 恒定电荷的计算公式 百F e c 。 嚣陬咿州璁2 研矽2 1 2 其中o s 是基底表面电荷密度,o T 是胶体探针表面电荷密度,其他参数与恒 定电位中一样。 不同的几何样品之间有不同的计算范德华力的公式,对于球.平面结构,理 论范德华力的计算公式是 3 8 硕士学位论文4 季铵盐捕收剂对矿物颗粒间相互作用力的影响 旦R 一龛6 H 3 z 、7 其中A 1 3 2 是哈梅克常数 H a m a k e rc o n s t a n t ,R 是球形的半径,H 是两个表 面的距离。. 图4 .1 是自然p H 条件下,l X1 0 。3 m o l /LK C l 溶液中二氧化硅基底与二氧化 硅探针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曲线,并且运用恒定电荷理论和恒定电位理论进行计 算。 I i t4 .1 自然p H 条件下,1x1 0 ‘3 m o l /LK C I 溶液中二氧化硅基底与二氧化硅探针之间的 相互作用力曲线。实线表示用恒定电位计算的结果,虚线表示用恒定电荷计算的结果,空心 点曲线表示实验教值。D L V O 理论计算曲线的参数A 1 3 2 4 .6 1 0 之1 ,1 c ~- - 9 .4 ,山o - 5 2 m V , Oo - 0 .0 0 3 6 C /m 2 。 运用公式 1 ~ 3 对相互作用力进行理论计算,只考虑了范德华吸引力 和静电排斥力。由图4 .1 可见,两种计算方式得到的曲线在远距离处 H 4 0 n m , 都与实验结果相符,三条曲线基本重合。当距离接近到2 3 n m 左右时,恒定电荷 曲线与恒定电位曲线开始分离,距离越小,这个差距就越大,并且与实验数值有 所偏离。对比两种理论计算方法,用恒定电位计算的曲线在小距离范围内与实验 值有比较好的重合,因此在后续试验中对力进行理论计算都是采用恒定电位的计 算公式。 3 9 硕士学位论文 4 季铵盐捕收剂对矿物颗粒间相互作用力的影响 4 .1 .2K C l 溶液浓度对颗粒间相互作用力的影响 电解质在浮选体系中起着很大的重要,能够稳定溶液环境,其浓度的大小 对颗粒间相互作用力会产生影响。图4 .2 是自然p H 6 .8 条件下,云母基底与二氧 化硅探针在不同K C l 浓度下的相互作用力曲线。 ,’、 E 、、 Z E 、’/ 叱 I J _ S e p a r a t i o nd i s t a n c e n m 图4 .2 自然p H 6 .8 条件下,云母基底与二氧化硅探针在不同K C l 浓度下的相互作用力 曲线。空心点曲线是实验值,实线是理论计算值。运用D L V O 理论进行曲线计算A
展开阅读全文

资源标签

最新标签

长按识别或保存二维码,关注学链未来公众号

copyright@ 2019-2020“矿业文库”网

矿业文库合伙人QQ群 3073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