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工人心理安全感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以湖南省566名煤矿工人为例.pdf

返回 相似 举报
煤矿工人心理安全感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以湖南省566名煤矿工人为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煤矿工人心理安全感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以湖南省566名煤矿工人为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煤矿工人心理安全感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以湖南省566名煤矿工人为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煤矿工人心理安全感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以湖南省566名煤矿工人为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92页
煤矿工人心理安全感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以湖南省566名煤矿工人为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分类号 U DC 密级 编号 幸▲初大学 C E N T R A LS o U T HU N I V E R S I T Y 硕士学位论文 论文题目鉴壁三△兰墨塞全盛丝墅堕固盍塞堑 婴窒 丛塑壹盔鱼鱼垒鐾壁墨△塑丛 学科、专业整金堂 研究生姓名.壹途 导师姓名及 专业技术职务主竖羞墼撞 2 0 12 年5 月 分类号V D C 煤矿工人心 硕士学位论文 密级 理安全感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一一以湖南省5 6 6 名煤矿工人为例 T h ee m p i r i c a ls t u d yo f i n f l u e n c ef a c t o r so nc o a lm i n e w o r k e r ’Ss e n s eo f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s a f e t y - 5 6 6c o a lm i n e w o r k e r si nH u n a nP r o v i n c ea sa ne x a m p l e 作者姓名 曹渝 学科专业 社会学 学院 系、所 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系 指导教师 章辉美 论文答辩日 答辩委员 中南大学 2 0 1 2 年5 月 鞠 ~劳 遵∥ ~罗 原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 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论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 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 含为获得中南大学或其他单位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共 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作的贡献均己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 作者签名趁 日期础年』月马日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权保留学位论文,允许学位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学位论 ⋯名敞新龇障眺一能日 摘要 问题源于人们对现有或未知事物不解和探究以及对人类发展的 自我反思。问题也就成为i 厂科学研究的逻辑起点。毛泽东说“问题 就是事物的矛盾,哪里有没解决的矛盾,哪里就有问题。”国际关系 学者科克斯将问题意识定义为在特定历史时期对某些问题或事件的 意识。 煤矿工人心理安全感问题源于对矿难成因的探究和对人生命的 最基本尊重。心理安全感是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体现,也是个体生命 安全的可靠保障。本研究以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为依据,从安全心理 学和社会心理学的视角,以5 6 6 名煤矿工人为对象,通过探讨心理安 全感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煤矿工人生存状况。 实证调查研究表明煤矿工人心理安全感分数偏高,心理安全感 水平整体偏低,低于国内I E 常人群水平;劳动安全是心理安全感直接 性影响因素、工作性质是心理安全感重要性影响因素、经济收入是心 理安全感决定性影响因素、劳动时间是心理安全感显著性影响因素文 化程度是心理安全感制约性影响因素、年龄状况是心理安全感一般性 影响因素。本研究结合研究结论和文献资料对提高煤矿工人心理安全 感水平低下的成因以及提升进行了三点思考提高煤矿劳动安全水 平,改善心理安全感形成的外部环境;确定公正合理分配制度,促进 心理安全感形成的内部动力;建设系统实用支持制度,提高心理安全 感形成的个体素质 关键词煤矿工人,心理安全感,生存状况 A BS T R A C T T h ep r o b l e ms t e m sf r o mp e o p l e ’Sc o n f u s i o na n di n q u i r ya b o u t E x i s t i n go ru n k n o w nt h i n g sa n dt h es e l f - r e f l e c t i o na b o u t 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h u m a n ,w h i c hb e c o m et h el o g i c a ls t a r t i n gp o i n to fs c i e n t i f i cr e s e a r c h . M a oZ e d o n gs a i d t h ep r o b l e mi St h ec o n t r a d i c t i o no ft h i n g s , w h e r e t h e r ei Su n r e s o l v e dc o n t r a d i c t i o n ,w h e r et h e r ei Sap r o b l e m .”I n t e m a t i o n a l R e l a t i o n ss c h o l a rK e k e sd e f i n e dp r o b l e ma s t h e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o nc e r t a i n i s s u e so re v e n t si nt h es p e c i f i ch i s t o r i c a lp e r i o d .C o a lm i n ew o r k e r ’S 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s a f e t yp r o b l e md e r i v e df r o mt h ee x p l o r a t i o no f t h ec a u s e s o fm i n ed i s a s t e ra n dm a n ’st h em o s tb a s i cr e s p e c tf o r t h e l i v e s . I n d i v i d u a l ’Sm i n dh e a l t h yi s m a i n l y r e f l e c t e db yh i s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 s e c u r i t y . w h i c ha l s os e r v e sa sar e l i a b l eg u a r a n t e eo ft h e i rl i f es e c u r i t y . I nv i e wo fs a f e t yp s y c h o l o g ya n ds o c i a lp s y c h o l o g y ,t h i sp a p e rf o c u so n s t u d y i n gt h es u r v i v a lc o n d it i o no f56 6c o a lm i n ew o r k e r sb yd i s c u s s i n g 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a n di n f l u e n c ef a c t o r so ft h e i r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s e c u r i t y . T h e e m p i r i c a l s t u d i e si n d i c a t e t h a t f ,1 T h eh i g h e r 1 e v e lo f 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s e c u r i t ys c o r e sf o rc o a lm i n e r sa n dt h ew h o l el o w e r o ft h e s e n s eo f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s e c u r i t y .w h i c ha r el o w e ri nn o r m a ll e v e lt h a n d o m e s t i co r d i n a r yp e o p l e . 2 T h el a b o u rs e c u r i t yi St h ed i r e c t i v ef a c t o r t o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s e c u r i t y , t h ew o r kn a t u r ei St h ei m p o r t a n tf a c t o rt o 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s e c u r i t y , t h ee c o n o m i c a li n c o m ei St h ed e c i s i v ef a c t o rt o 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s e c u r i t y .t h e l a b o u r t i m ei St h es i g h i f i c a n tf a c t o r t o 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s e c u r i t y , t h ee d u c a t i o n a ll e v e li St h er e s t r i c t i v ef a c t o rt o 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s e c u r i t y , t h ea g e c o n d i t i o ni st h e g e n e r a l f a c t o rt o 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s e c u r i t y .T h i sa r t i c l ew i l lp u tf o r w a r dt h r e ei d e a sw h i c h c o m b i n er e s e a r c hc o n c l u s i o n w i t hd o c u m e n tl i t e r a t u r et ot h ec a u s eo f 1 0 w e ri n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s e c u r i t yl e v e r F i r s t l y , e n h a n c i n gt h e l a b o u r s e c u r i t yl e v e ro fc o a lm i n e r s ,i m p r o v i n go u t e rf o r m e de n v i r o n m e n to f 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s e c u r i t y .S e c o n d l y , c o n f i r m i n g f a i rr e a s o n a b l ed i s t r i b u t i o n s y s t e ma n ds t i m u l a t i n gt h ef o r m e di n n e rd r i v i n gf o r c eo f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 s e c u r i t y .T h i r d l y , b u i l d i n gs y s t e m a t i cp r a g m a t i c s u p p o r t i n g r u l e sa n d i m p r o v i n g t h ef o r m e dp e r s o n a lq u a l i t yo f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s e c u r i t y . K E YW O R D S c o a lm i n ew o r k e r s , s e n s eo f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s e c u r i t y , s u r v i v a lc o n d i t i o n I I 目录 摘要⋯⋯⋯⋯⋯⋯⋯⋯⋯⋯⋯⋯⋯⋯⋯⋯⋯⋯⋯⋯⋯⋯⋯⋯⋯⋯⋯⋯⋯⋯⋯⋯⋯⋯⋯⋯⋯⋯⋯⋯⋯.I A B S T R A C T ⋯⋯⋯⋯⋯⋯⋯⋯⋯⋯⋯⋯⋯⋯⋯⋯⋯⋯⋯⋯⋯⋯⋯⋯⋯⋯⋯⋯⋯⋯⋯⋯⋯⋯⋯⋯⋯。。I I 第一章绪论⋯⋯⋯⋯⋯⋯⋯⋯⋯⋯⋯⋯⋯⋯⋯⋯⋯⋯⋯⋯⋯⋯⋯⋯⋯⋯⋯.1 1 .1 研究缘起⋯⋯⋯⋯⋯⋯⋯⋯⋯⋯⋯⋯⋯⋯⋯⋯⋯⋯⋯⋯⋯⋯⋯⋯⋯⋯..1 1 .2 国内外研究综述⋯⋯⋯⋯⋯⋯⋯⋯⋯⋯⋯⋯⋯⋯⋯⋯⋯⋯⋯⋯⋯⋯⋯..2 1 .2 .1 国内外心理安全感研究综述⋯⋯⋯⋯⋯⋯⋯⋯⋯⋯⋯⋯⋯⋯⋯⋯2 1 .2 .2 国内外对煤矿工人心理安全感低层次需要研究综述⋯⋯⋯⋯⋯⋯7 1 .3 研究目的、内容及意义⋯⋯⋯⋯⋯⋯⋯⋯⋯⋯⋯⋯⋯⋯⋯⋯⋯⋯⋯⋯2 3 1 .3 .1 目的与内容⋯⋯⋯⋯⋯⋯⋯⋯⋯⋯⋯⋯⋯⋯⋯⋯⋯⋯⋯⋯⋯⋯..2 3 1 .3 .2 研究意义⋯⋯⋯⋯⋯⋯⋯⋯⋯⋯⋯⋯⋯⋯⋯⋯⋯⋯⋯⋯⋯⋯⋯..2 4 第二章研究设计⋯⋯⋯⋯⋯⋯⋯⋯⋯⋯⋯⋯⋯⋯⋯⋯⋯⋯⋯⋯⋯⋯⋯⋯⋯⋯2 5 2 .1 理论视角⋯⋯⋯⋯⋯⋯⋯⋯⋯⋯⋯⋯⋯⋯⋯⋯⋯⋯⋯⋯⋯⋯⋯⋯⋯⋯2 5 2 .1 .1 安全心理学理论⋯⋯⋯⋯⋯⋯⋯⋯⋯⋯⋯⋯⋯⋯⋯⋯⋯⋯⋯⋯..2 5 2 .1 .2 马斯洛层次需要理论⋯⋯⋯⋯⋯⋯⋯⋯⋯⋯⋯⋯⋯⋯⋯⋯⋯⋯..2 6 2 .2 研究假设⋯⋯⋯⋯⋯⋯⋯⋯⋯⋯⋯⋯⋯⋯⋯⋯⋯⋯⋯⋯⋯⋯⋯⋯⋯⋯2 7 2 .3 核心概念⋯⋯⋯⋯⋯⋯⋯⋯⋯⋯⋯⋯⋯⋯⋯⋯⋯⋯⋯⋯⋯⋯⋯⋯⋯⋯2 7 2 .4 研究变量⋯⋯⋯⋯⋯⋯⋯⋯⋯⋯⋯⋯⋯⋯⋯⋯⋯⋯⋯⋯⋯⋯⋯⋯⋯⋯2 9 2 .5 研究基本思路及过程⋯⋯⋯⋯⋯⋯⋯⋯⋯⋯⋯⋯⋯⋯⋯⋯⋯⋯⋯⋯⋯2 9 2 。5 .1 调查过程⋯⋯⋯⋯⋯⋯⋯⋯⋯⋯⋯⋯⋯⋯⋯⋯⋯⋯⋯⋯⋯⋯⋯..2 9 2 .5 .2 调查对象⋯⋯⋯⋯⋯⋯⋯⋯⋯⋯⋯⋯⋯⋯⋯⋯⋯⋯⋯⋯⋯⋯⋯..2 9 2 .6 研究方法⋯⋯⋯⋯⋯⋯⋯⋯⋯⋯⋯⋯⋯⋯⋯⋯⋯⋯⋯⋯⋯⋯⋯⋯⋯⋯3 0 2 .6 .1 问卷调查法⋯⋯⋯⋯⋯⋯⋯⋯⋯⋯⋯⋯⋯⋯⋯⋯⋯⋯⋯⋯⋯⋯..3 0 2 .6 .2 现场访谈法⋯⋯⋯⋯⋯⋯⋯⋯⋯⋯⋯⋯⋯⋯⋯⋯⋯⋯⋯⋯⋯⋯..3 0 2 .6 .3 心理测量法⋯⋯⋯⋯⋯⋯⋯⋯⋯⋯⋯⋯⋯⋯⋯⋯⋯⋯⋯⋯⋯⋯..3 0 第三章研究结果与分析⋯⋯⋯⋯⋯⋯⋯⋯⋯⋯⋯⋯⋯⋯⋯⋯⋯⋯⋯⋯⋯⋯⋯3 2 3 .1 工种性质对煤矿工人心理安全感的影响⋯⋯⋯⋯⋯⋯⋯⋯⋯⋯⋯⋯⋯3 2 3 .2 特殊作业环境对煤矿£人心理安全感的影响⋯⋯⋯⋯⋯⋯⋯⋯⋯⋯⋯3 5 3 .2 .1 噪声和煤尘对煤矿工人心理安全感的影响⋯⋯⋯⋯⋯⋯⋯⋯⋯..3 5 3 .2 .2 温度和湿度对煤矿工人心理安全感的影响⋯⋯⋯⋯⋯⋯⋯⋯⋯..3 7 3 .3 经济收入状况对煤矿工人心理安全感的影响⋯⋯⋯⋯⋯⋯⋯⋯⋯⋯⋯3 9 3 .4 个体因素对煤矿工人心理安全感的影响⋯⋯⋯⋯⋯⋯⋯⋯⋯⋯⋯⋯⋯4 1 I I l 3 .4 .1 年龄对煤矿工人心理安全感的影响⋯⋯⋯⋯⋯⋯⋯⋯⋯⋯⋯⋯..4 1 3 .4 .2 工龄对煤矿工人心理安全感的影响⋯⋯⋯⋯⋯⋯⋯⋯⋯⋯⋯⋯⋯4 3 3 .4 .3 文化程度对煤矿工人心理安全感的影响⋯⋯⋯⋯⋯⋯⋯⋯⋯⋯..4 4 3 。4 。4 家庭经济状况对煤矿] 人心理安全感的影响⋯⋯⋯⋯⋯⋯⋯⋯..4 6 3 .4 .5 疲劳状况对煤矿工人心理安全感的影响⋯⋯⋯⋯⋯⋯⋯⋯⋯⋯..4 8 第四章结论与讨论⋯⋯⋯⋯⋯⋯⋯⋯⋯⋯⋯⋯⋯.⋯⋯⋯⋯⋯⋯⋯⋯⋯⋯⋯..5 1 4 .1 结论⋯⋯⋯⋯⋯⋯⋯⋯⋯⋯⋯⋯⋯⋯⋯⋯⋯⋯⋯⋯⋯⋯⋯⋯⋯⋯⋯⋯⋯⋯⋯⋯⋯⋯⋯⋯⋯.5 1 4 .1 .1 工作环境与心理安全感⋯⋯⋯⋯⋯⋯⋯⋯⋯⋯⋯⋯⋯⋯⋯⋯⋯..51 4 .1 .2 工作性质与心理安全感⋯⋯⋯⋯⋯⋯⋯⋯⋯⋯⋯⋯⋯⋯⋯⋯⋯..51 4 .1 .3 个体因素与心理安全感⋯⋯⋯⋯⋯⋯⋯⋯⋯⋯⋯⋯⋯⋯⋯⋯⋯..5 2 4 .2 讨论⋯⋯⋯⋯⋯⋯⋯⋯⋯⋯⋯⋯⋯⋯⋯⋯⋯⋯⋯⋯⋯⋯⋯⋯⋯⋯⋯⋯⋯⋯⋯⋯⋯⋯⋯⋯⋯.5 2 4 .2 .1 劳动安全是心理安全感直接性影响因素⋯⋯⋯⋯⋯⋯⋯⋯⋯⋯..5 2 4 .2 .2 工作性质是心理安全感重要性影响因素⋯⋯⋯⋯⋯⋯⋯⋯⋯⋯..5 6 4 .2 .3 经济收入是心理安全感决定性影响因素⋯⋯⋯⋯⋯⋯⋯⋯⋯⋯..5 8 4 .2 .4 劳动时间是心理安全感显著性影响因素⋯⋯⋯⋯⋯⋯⋯⋯⋯⋯一5 9 4 .1 .5 文化程度是心理安全感制约性影响因素⋯⋯⋯⋯⋯⋯⋯⋯⋯⋯一6 2 4 .1 .6 年龄状况是心理安全感一般性影响因素⋯⋯⋯⋯⋯⋯⋯⋯⋯⋯..6 3 4 .3 几点思考⋯⋯⋯⋯⋯⋯⋯⋯⋯⋯⋯⋯⋯⋯⋯⋯⋯⋯⋯⋯⋯⋯⋯⋯⋯⋯6 5 4 .3 .1 提高煤矿劳动安全水平,改善心理安全感形成的外部环境⋯⋯..6 5 4 .3 .2 确定公正合理分配制度,促进心理安全感形成的内部动力⋯⋯..6 7 4 .3 .3 建设系统实用支持制度,提高心理安全感形成的个体素质⋯⋯..6 8 第五章结语⋯⋯⋯⋯⋯⋯⋯⋯⋯⋯⋯⋯⋯⋯⋯⋯⋯⋯⋯⋯⋯⋯⋯⋯⋯⋯⋯7 0 参考文献⋯⋯⋯⋯⋯⋯⋯⋯⋯⋯⋯⋯⋯⋯⋯⋯⋯⋯⋯⋯⋯⋯⋯⋯⋯⋯⋯⋯7 1 附录⋯⋯⋯⋯⋯⋯⋯⋯⋯⋯⋯⋯⋯⋯⋯⋯⋯⋯⋯⋯⋯⋯⋯⋯⋯⋯⋯⋯⋯⋯.7 8 致谢⋯⋯⋯⋯⋯⋯⋯⋯⋯⋯⋯⋯⋯⋯⋯⋯⋯⋯⋯⋯⋯⋯⋯⋯⋯⋯⋯⋯⋯⋯⋯⋯⋯⋯⋯⋯⋯⋯⋯⋯⋯8 4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研究成果⋯⋯⋯⋯⋯⋯⋯⋯⋯⋯⋯⋯⋯⋯⋯⋯⋯⋯⋯⋯.8 6 I V 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绪论1 .1 研究缘起第一章绪论弟一早圣百比煤,黑而脏,丑而硬,土而廉,极其缺乏魅力的日用品,雅称不过黑宝石或乌金,又被称为“工业的粮食”,十八世纪以来人类世界使用的主要能源之一。但没有煤,人类将会陷入无尽的黑暗寒冷中;没有煤,世界工业化几乎不可能完成;没有煤,人类世界的现代化进程可能推迟几百年;没有煤,当今人类社会发展将会陷入停滞。人类现代化文明正是从煤的开采和利用开始的。正如爱默生所说“每一个煤筐里装的都是动力和文明。”1 煤不仅仅是一种矿石,也不仅仅是一种燃料,更不仅仅是一种商品,它是人战胜自然界的象征,正是在战胜的基础上,人类把原本寒冷、残酷的世界变得越来越舒适,不断推动人类文明发展。正如一位作家所说“有了煤,我们才有了光明、力量、动力、健康和文明,否则,我们便只有黑暗、贫穷和野蛮。”2 没有煤铺就的黑色之路,人类命运将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世界将与现在完全不同。尤其是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着严峻的能源危机时,煤依然为现代社会的持续运转提供了巨大而持久的动力。煤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扮演着冲力和革命的角色。但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如果只认识到其中一个方面,.就不能理解事物在本质上令人悲伤的戏剧性。煤也是一样。它产生了巨大的动匀,同时也伴生出巨大的破坏力,让人类付出了昂贵的代价。现代社会的“煤”,首先使人想到的不是富裕而是贫穷、血腥、灾难、死亡等“黑色”词汇。煤矿开采的危险和艰辛以及工厂制度的剥削性不断吞噬着成千上万的煤矿工人生命。纵观各国工业发展历程,煤矿工人始终处于社会最底层,古今中外,莫不如此 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一批煤矿工人就是伴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血腥和剥削诞生。处于工业初中期的中国,矿难作为“社会梦魇”带给社会的切肤之痛更为深刻。虽然2 0 1 1 年中国煤矿】人死亡人数降至1 9 7 3 人,但煤矿工人依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自1 9 4 9 年1 0 月1 日至2 0 1 2 年4 月1 4 日河南省平项山矿难,中国煤矿工人直接死亡人数累计2 5 7 7 2 4 人。3 以上死亡数据还不包括每年因尘肺等慢性1 『美】拉弗里兹.煤的历史 C o a l AH u m a nH i s t o r y 【M 】.时娜.中信出版社一E 京.2 0 0 5 9 .1 1 .1 2 .1 2 .6 2 .5 3 .7 8 .2 f 美】拉弗里兹.煤的历史 C o a l AH u m a nH i s t o r y f M 】.时娜.中信出版社.北京,2 0 0 5 9 .1 1 .1 2 .1 2 .6 2 .5 3 .7 8 ,3 数据来源统计显示中国矿难死亡人数连续9 年下降[ N 】.法制日报.2 0 1 2 .0 2 .2 7 ;颜烨.中国煤矿安全生产问题的社会学研究.f D 】.博士论文.2 0 0 8 ,5 ;煤炭工业部安全司.中国煤矿伤亡事故统计分析资料汇编 】9 4 9 - 1 9 9 5年 【M 1 .煤炭工业出版社.北京.1 9 9 8 1 4 - 1 6 .1 8 - 2 0 ;范维唐.钟群鹏.我国安全生产形势、差距与对策I M 】.煤炭工业出版社.2 0 0 3 7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网站调度统计司网页的安全生产简报“安全分析”下的“年度统计分析”栏目。百度、维基百科等。注1 9 6 5 年前的统计仅为中央和地方国有煤矿数据,未计入乡镇个体煤矿的死亡人数,颜烨等学者估计计划经济时代乡镇个体煤矿很少,对整体数据分析影响可以忽略。1 硕上学位论文第一章绪论致死的人数。截止2 0 10 年全国煤矿有近2 6 5 万接尘人员,煤矿行业每年有5 .7万人患上尘肺病,因尘肺病死亡的则有6 0 0 0 余入,这一数据是煤矿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的两倍。1 如果按照l 2 的死亡比例计算,1 9 4 9 年1 0 月1 日至2 0 1 2年4 月1 4 日累计有7 ;7 3 1 7 2 名煤矿工人为国家的建设和社会发展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虽然科学技术持续发展,社会治理能力不断提高,但是矿难事故依然是煤矿工人最大的威胁。因此,学者们纷纷运用学科优势研究矿难,以求治理良策。“三分天灾,七分人祸”。据相关资料显示,劳动过程中有5 8 %一8 6 %的事故与人为因素有关。2 0 世纪6 0 年代发生的事故,人为因素占2 0 %,而到9 0 年代,人为因素上涨到8 0 %一9 0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人的生理和心理因素。 我国近年来的煤矿事故有近八成是由于人为原因造成的。5 人的因素中煤矿工人的心理安全感产生着潜在、深远的影响。煤矿L 人的心理安全感问题不仅是个人安全问题,更是社会公共安全问题。煤矿工人心理安全感问题是矿难事故的核心问题之一。“十一五”时期,国家将煤矿安全生产纳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之中,通过“体制改制、门槛提高、责任追究、关停并转”等铁腕措施,整治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目前,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状况总体稳定、趋于好转,但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4 究其原因,主要是众多的“治矿”良策都局限于法律、政治、经济等范畴,更多地关注的是人身和物的安全,而忽略了对煤矿工人的心理安全感的关注,这样使得煤矿工人的不安全心理长期存在。伴随着大量煤矿“关、停、并、转”,大批心理不安全的煤矿工人涌入其他煤矿,成为影响煤矿安全的不稳定因素,为煤矿安全生产埋下持久的安全隐患。本研究运用社会学和心理学的马斯洛层次需要理论,采用安全感一不安全感问卷对煤矿工人心理安全感进行研究,试图探索煤矿工人心理安全感的特点及其制约因素,为保障生产安全提供一个全新思路。1 .2 国内外研究综述1 ,2 .1 国内外心理安全感研究综述1 .2 .1 .1 国外心理安全感的研究综述心理安全感很早就成为社会学、犯罪学、社会心理学、临床心理学以及社会工作等学科研究的热点问题。 王俊秀,2 0 0 8 但学普们在使用心理安全感概念时,对其基本含义的界定存在着一定争议。1 内地每年5 .7 万煤矿工人患尘肺病一死亡人数是矿难2 倍【N 】,工人目报.2 0 1 0 .1 1 1 02 邵辉.王凯华.安全心理学【M 】.化学工业出版社一1 二京.2 0 0 4 .3 1 .3 邵辉.王凯华.安全心理学[ M 】.化学工业出版社.北京.2 0 0 4 .3 3 .4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h t t p //w w w .c h i n a s a f e t y .g m r .c n2 硕上学位论文第一章绪论国外心理安全感的理论研究方面,安全感作为心理学概念,最早始于弗洛伊德 F r e u d 的精神分析理论,他认为“缺乏爱或对身体受到危害的恐惧会产生焦虑,而这种焦虑会威胁到一个人的基本安全感”1 。之后,诸如霍妮 H o r n e y 、弗洛姆 F r o m m 、沙利文 S , u l l i v a n 、埃里克森 E r i k s o n 就儿童如何获得心理安全感进行了系统研究,但研究者始终没有探究心理安全感概念本身。首次正式提出心理安全感概念的是马斯洛 M a s l o w 认为心理安全感 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 ls e c u r i t y 是一种从恐惧和焦虑中脱离出来的信心、安全和自由的感觉,特别是满足一个人现在和将来各种需要的感觉。但布列茨 B h t z e 则反对用定义界定心理安全感,他认为只要抓住“主宰”与“负责”这两个关键,就能看出心理安全感隐藏着“控制”。2 安莉娟等人则吸收了布列茨 B l a z e 理论中“控制”的核心含义后认为心理安全感是对可能出现的对身体或心理的危险或风险的预感,以及个体在应对处置时的有力或无力感,主要表现为确定感和可控制感。3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除了水、食物、空气和性等细节之外,马斯洛列出一些概括的需要层次基本生存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需要、尊重和自我实现需要。4 马斯洛指出当基本生存需要被大部分满足后,第二层次需要就会出现。个体将会对寻求环境的安全稳定以及保障越来越感兴趣,可能产生了发展某种结构、秩序或者某种限制的需要。个体变得忧虑起来,这种情绪与饥渴等需求无关,而是与个体焦虑和恐惧有关系。马斯洛把心理安全感看作一种人格特质,认为它是决定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简单的理解这种安全需要则是人对安全、稳定、免受恐吓、焦躁和混乱的折磨,对体制、秩序、法律、界限的需求。他明确提出心理的安全感是“一种从恐惧和焦虑中脱离出来的信心、安全和自由的感觉,特别是满足一个人现在和将来各种需要的感觉。”。马斯洛结合临床实践,编制了安全感一不安全感问卷又称S I 问卷。他认为,心理安全感是决定心理健康的最重要的因素,可以被看作是心理健康的同义词。6 对于具有心理安全感和具有不安全感的人存在较大的差异缺乏心理安全感的人往往感到被排斥,感到受冷落,感到被拒绝,感到被嫉恨和歧视,感到被遗忘和遗弃;经常感到外界的威胁而焦虑;海外界基本上定义为恶的、危险的、自私的;对他人的态度常抱嫉妒、傲慢、敌视、仇恨;总倾向于悲观和不满足;情绪上经常处于紧张状态,生理上会处于由紧张引起的疲劳和神经质状态;产生罪恶和羞怯感表现出自我过敏,病态自责,强迫性内省和自我谴责甚至自杀倾向。1 杨元花.初中生安全感发展的家庭动因研究【D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 0 0 6 .0 3 .2 姚本先.汪海彬.整合视角下安全感概念的探究【J 】.江淮论坛.2 0 11 .0 9 1 5 1 .1 5 5 .3 安莉娟.丛中.安全感研究述评【J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 0 0 3 .1 2 9 8 .9 9 .4 安莉娟.丛中.安全感研究述评[ J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 0 0 3 .1 2 9 8 .9 9 .5 M a s l o w A H .1 1 1 ed y n a m i c so f 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s e c u r i t y .i n s e c u r i t y [ J ] .C h a r a c t e ra n dP e r s o n a l i t y .1 9 9 2 .1 0 3 3 16 安莉娟.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自尊及其要素的影响研究【D 】.河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 0 0 3 .3 硕上学位论文第一章绪论而具有心理安全感的人则会感到被人接受、被人肯定,被人喜欢,能够从他人相处中感到爱心和温暖;个体会有较强的归属感,感觉自己处于群体中,属于群体中的一员;将外界和人生理解为温暖、友爱、仁慈;对他人的态度是信任、友好、热情、宽容;1 个体倾向于满足、开朗,表现出以客体和外界为中心的倾向,而不是单纯自我中心的倾向;对于自我他们持有接纳、.宽容、发展的态度,关注问题不是关注于对他人的统治,而是关心社会。 马斯洛在其研究后期与M i t t e l e n m n一起提出心理健康的标准,其中第一条就是个体要“有充分的安全感”。’1 .2 .1 .2 国内对心理安全感的研究综述心理安全感与心理健康马斯洛认为心理安全感决定个体心理健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等同。1 我国学者钟友彬、许又新教授等人强调不安全感与神经症发病有密切关系。钟友彬教授特别指出强迫的核心是恐惧和不安全感,如对传染病恐惧的强迫性洗手和对门锁的反复性检查,均是出于对生命和财产安全的担心和缺乏安全感。。沈学武等人对强迫症患者心理不安全感的研究发现,强迫症患者严重缺乏心理安全感,在所有的基本生存需要、人际交往需要、爱与被爱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四个方面都较心理健康组存在显著差异。6 徐礼平等人对“留守”经历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研究发现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心理安全感状况高度一致。 王金良、郑海燕、牟宏伟等人研究指出儿童健康的心理与其父母抚育质量和良好的家庭氛围紧密相关。儿童健康的心理需要包括基本生存需要与安全需要。儿童的基本生存需要相对显现,大多数的父母能够及时满足儿童的基本生存需要。但儿童的心理安全需要相对隐蔽,较少能够得到父母的关注和满足。因此,父母对幼儿发出的安全需要反应越敏感,健康的心理越容易形成。温暖、和睦、互助的家庭氛围有助于儿童建立心理安全感;反之,对儿童安全需求反应冷漠、拒绝以及恶劣的家庭环境会使儿童产生恐惧和焦虑,缺乏心理安全感,易导致焦虑型心理疾患。8 梁海燕、刘晓婷对河南新乡低年级小学生心理安全感的研究认为心理安全感与个体的心理健康紧密相关。9 杨洁、王东华对3 5 4 名大学生研究发现心理安全感与人格形成紧密相关。心理安全感较好的个体,心理健康水平偏j 葛,人格倾向外向,情绪积极、乐观、热情。心理安全感较差的个1 李骊.农村留守儿童安全感发展的学校动因研究[ D 1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 0 0 8 .2 杨堂英_ 匕京市流动儿童安全感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 ] ,北京林业大学硕士论文.2 0 0 8 .3 王登峰.文化、语言、人格结构[ J 1 .北京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 0 0 0 3 7 .4 5 .4 李兆申.现代军事应激与军人心理健康f J 】.解放军医学杂志.2 0 0 7 .3 2 1 7 9 .1 8 0 .5 钟友彬.在强迫动作症的心理治疗中“领悟”的本质和作用【J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 9 8 4 .1 0 .2 7 1 3 - 1 6 .6 沈学武.耿德勤.安全感重建在强迫障碍心理治疗中的理论探索与应用【c 】.全国第十一次精神卫生高级论坛论文汇编.2 0 11 1 3 5 .1 3 8 .7 陈晶.王平.“留守”经历医学生总体幸福感、心理安全感与社会支持的关系探讨【J ] .医学与社会.2 0 1 2 1 .4 8 7 .8 98 王金良.郑海燕.儿童依恋类型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安全型依恋的培养[ 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 0 0 5 .0 8 11 .1 2 .9 梁海燕.刘晓婷.新乡市低年级小学生安全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2 0 1 2 .0 1 1 0 4 .1 0 5 .4 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绪论体,心理健康水平偏低,人格倾向神经质,情绪消极、悲观、冷漠。1 马斯洛也认为心理健康标准的第一条就是“个体要才能有充分的心理安全感”。2 可见,心理安全感与心理健康可以视为同义词,两者基本内涵和核心要素相同。更具体的说,心理安全感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安全感,个体才能运行正常。也只有具备了良好心理安全感,个体自尊自信,积极地发掘自身潜力,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信任,充分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心理安全感与外部环境安全外部安全环境是心理安全感形成的重要因素。学者们多研究外部校园安全环境与学生心理安全感的关系。杨堂英指出儿童心理安全感的提升,需要外界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物质环境,如设备安全、饮食安全、教育安全;为儿童的心理安全感的发展创造和谐的心理气氛,学校不滥施威胁、恐吓,不能辱骂、体罚;给予儿童积极的关注,促进儿童心理安全感形成;不能让儿童担心失去爱而产生焦虑和不安全感。他认为社会、政府、学校和家庭等都应该用爱心关注儿童健康,促进其愉快成长。3 清华大学吴维库教授以基于国内组织情境中辱虐管理对员工心理安全感影响的研究发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 5 8 名员工和1 0 2 名上级领导的配对数据研究显示企业辱虐式的环境会削弱员工的心理安全感,对于高不确定性规避的员工心理不安全感的影响更加显著。4 黎海燕、张蕾对湖南省1 3 1 名浏阳花炮工人心理安全感的研究发现高危的工作环境对工人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压力;大部分工人心理不安全感倾向强烈。花炮工人心理安全感与外部生产安全性的评价具有线性关系。5 黄妍对3 5 4 名大学生心理安全感研究发现外部突发生活事件会对大学生心理安全感产生较大冲击,严重影响个体的心理安全感。马锦华对大学师范生和中学教师这两个相关群体的心理安全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学教师的心理安全感优于在校大学师范生。高校文化环境对大学师范生身心造成一定的冲击,造成其心理安全感偏低。6 沈贵鹏、葛桥等人在对苏南地区的初中生心理安全感的现状研究发现较大的社会变迁会对初中生心理安全感产生重要影响。7 肖晓娟对儿童心理安全感的研究发现恶劣的外部环境会导致心理安全感缺失。核心家庭、离异家庭、不完整的家庭伴随产生的消极型家庭环境以及过度保护、简单、粗暴的家庭教育方式中极大可能会导致儿童心理安全感缺失。8 杨岚、张维真研究认为社会生活安全、家庭生活安全和职业生活安全会对个体的心理安全感产生影响。9 综上所述,外部1 王东华.大学生心理安全感与人格关系的研究【J ] .中国校医.2 0 0 9 .0 6 3 0 0 .3 0 2 .2 M a s l o w A H .T h ed y n a m i c so f 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s e c u r i t y .i n s e c u r i t y [ J 1 .C h a r a c t e ra n dP e r s o n a l i t y .1 9 9 2 .1 0 3 3 13 杨堂英.北京市流动儿童安全感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D I .北京林业大学硕士论近.2 0 0 8 .4 吴维库.王未.刘军.吴隆增.辱虐管理、心理安全感知与员工建言【J 】.管理学报.2 0 1 2 .1 5 7 6 3 .5 黎海燕.张蕾.浏阳花炮工人心理安全感的研究【J 】.社会心理科学.2 0 11 .1 2 1 0 5 - 1 0 9 .6 马锦华.大学师范生与中学教师心理安全感的比较研究【J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 0 0 4 .0 6 1 1 3 .1 1 5 .7 沈贵鹏.葛桥.初中生心理安全感的现状及其分析【J 】教育理论与实践2 0 1 0 .0 8 .2 0 3 5 - 3 7 .8 肖晓娟.儿童安全感缺失的家庭教育归因与对策[ D ]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 0 1 1 .0 5 .0 1 .9 杨岚.张维真.中国当代人文精神的构建【M ] .人民出版社.北京.2 0 0 2 .5 硕上学位论文第一章绪论环境会对个体心理安全感的形成和发展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心理
展开阅读全文

资源标签

最新标签

长按识别或保存二维码,关注学链未来公众号

copyright@ 2019-2020“矿业文库”网

矿业文库合伙人QQ群 3073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