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目目 录录 1 概述............................................................................................................................ 1 1.1 编制目的、范围及矿山概况.......................................................................... 1 1.2 矿山自然概况.................................................................................................. 5 1.3 区域地质背景................................................................................................ 12 1.4 土地资源........................................................................................................ 24 1.5 矿山开采历史及生产现状............................................................................ 34 1.6 编制依据........................................................................................................ 48 1.7 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54 2 矿产资源概况.......................................................................................................... 58 2.1 矿区总体概况................................................................................................ 58 2.2 本项目的资源概况........................................................................................ 59 2.3 矿井资源储量................................................................................................ 94 2.4 对地质报告的评述........................................................................................ 95 3 主要建设方案的确定.............................................................................................. 96 3.1 开采方案........................................................................................................ 96 3.2 防治水方案.................................................................................................. 131 4 矿床开采................................................................................................................ 145 4.1 矿井开采顺序.............................................................................................. 145 4.2 矿井生产规模的验证及论证...................................................................... 145 5 选矿及尾矿设施.................................................................................................... 152 5.1 选矿方案...................................................................................................... 152 5.2 尾矿设施...................................................................................................... 153 6 矿山安全设施及措施............................................................................................ 155 6.1 主要安全因素分析...................................................................................... 155 6.2 配套的安全设施及措施.............................................................................. 157 7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与土地损毁评估.................................................................... 193 7.1 评估范围与级别.......................................................................................... 193 7.2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现状.......................................................... 199 7.3 预测评估...................................................................................................... 234 7.4 综合评估...................................................................................................... 258 7.5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责任范围.................................................. 268 7.6 复垦区、复垦责任区土地利用类型及权属情况...................................... 277 8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可行性分析......................................................... 294 8.1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可行性分析.................................................................. 294 8.2 土地复垦适宜性分析.................................................................................. 296 8.3 矿区土地复垦可行性分析.......................................................................... 312 9 矿山生态保护、修复与土地复垦工程................................................................ 320 9.1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目标任务.................................................. 320 9.2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 321 9.3 地质灾害防治.............................................................................................. 324 9.4 含水层破坏防治.......................................................................................... 329 9.5 地形地貌景观修复与生态恢复.................................................................. 330 9.6 水土环境污染修复...................................................................................... 333 9.7 矿区土地复垦.............................................................................................. 333 9.8 地质环境与土地监测.................................................................................. 347 9.9 管理维护...................................................................................................... 357 10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工程总体部署.................................................. 359 10.1 总体工程部署............................................................................................ 359 10.2 分期、分区实施方案................................................................................ 359 10.3 近期年度工作安排.................................................................................... 368 11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工程量及投资估算 .......................................... 377 11.1 投资估算编制说明 .................................................................................... 377 11.2 工程量测算结果 ........................................................................................ 387 11.3 投资估算结果 ............................................................................................ 389 11.4 经济可行性分析 ........................................................................................ 411 11.5 经费预提方案与年度使用计划 ................................................................ 411 12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实施的保障措施...................................... 415 12.1 组织保障措施............................................................................................ 415 12.2 技术保障措施............................................................................................ 416 12.3 资金保障措施............................................................................................ 417 12.4 监管保障措施............................................................................................ 418 12.5 公众参与.................................................................................................... 418 12.6 土地权属调整方案.................................................................................... 424 13 矿山经济可行性分析.......................................................................................... 425 13.1 项目总投资估算........................................................................................ 425 13.2 生产经营情况............................................................................................ 425 13.3 经济效益分析............................................................................................ 426 13.4 矿山开采经济可行性分析........................................................................ 426 14 结论与建议.......................................................................................................... 428 14.1 结论............................................................................................................ 428 14.2 建议............................................................................................................ 432 附表 1、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调查表; 2、矿产资源开采与生态修复方案报告表。 附件 1、委托书; 2、矿山企业承诺书; 3、编制承诺书; 4、营业执照、采矿许可证; 5、编制人员身份证复印件; 6、土地证复印件; 7、中国平煤神马集团部分矿井边界调整方案技术论证会专家组意见; 8、 关于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平煤股份一矿三水平下延初步设计的批复 (豫 工信煤〔2012〕242 号); 9、关于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一矿三水平下延及北三风井工程安 全设施设计的批复(豫煤安监一〔2013〕17 号); 10、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评审意见书(豫金开评字〔2012〕023 号); 11、 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一矿煤炭资源储量合并核实报告专家 评审意见书(2022 年 4 月); 12、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一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 审查表; 13、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基金及土地复垦费缴费证明; 14、固废检测报告; 15、水质检测报告; 16、河南省2020年煤矿瓦斯等级鉴定结果; 17、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 18、煤层自燃倾向等级鉴定报告; 19、储量年报备案表; 20、矿山救护协议; 21、矸石清运合同; 22、村委意见及公众调查; 23、 河南省建筑工程标准定额站发布 2020 年 712 月人工价格指数、各工 种信息价、实物工程量人工成本信息价的通知(豫建标定〔2020〕42 号); 24、平顶山工程造价。 附图 序号 图号 图纸名称 比例尺 备注 1 1 矿山地形图 110000 新制 2 2 矿区总平面布置图 110000 新制 3 3-1 五 2 2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图 15000 采用 4 3-2 五 1 2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图 15000 采用 5 3-3 四3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图 15000 采用 6 3-4 四 2 2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图 15000 采用 7 3-5 四 1 2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图 15000 采用 8 4-1 五 2 2煤层资源损失量计算图 15000 新制 9 4-2 五 1 2煤层资源损失量计算图 15000 新制 10 4-3 四3煤层资源损失量计算图 15000 新制 11 4-4 四 2 2煤层资源损失量计算图 15000 新制 12 4-5 四 1 2煤层资源损失量计算图 15000 新制 13 5-1 四煤层开拓系统平面图 15000 新制 14 5-2 五煤层开拓系统平面图 15000 新制 15 5-3 开拓系统剖面图 15000 新制 16 6-1 四煤组井上下对照图 15000 新制 17 6-2 五煤组井上下对照图 110000 新制 18 7 工作面布置及采煤方法标准图 示意 新制 19 8 选煤原则工艺流程图 示意 新制 20 9-1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现状图 110000 新制 21 9-2 矿区土地利用现状图 110000 收集 22 9-3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预测图 110000 新制 23 9-4 矿区土地损毁预测图 110000 新制 24 9-5 矿区土地复垦规划图 110000 新制 25 9-6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部署图 110000 新制 1 1 概述概述 1.1 编制目的、范围及矿山概况编制目的、范围及矿山概况 1.1.1 项目来源项目来源 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一矿(以下简称“平煤一矿”)为平顶山天安煤 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平煤股份”)主力生产矿井之一,平煤股份公司控股 股东为中国平煤神马能源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实际控制人为河南省国资委,公 司位于河南省中部平顶山矿区,主营业务为煤炭开采、煤炭洗选加工和销售,下属 生产单位包括 14 个生产矿井和 4 个精煤选煤厂。 根据中国平煤神马集团部分矿井边界调整方案(2021.5.25),平煤一矿对 矿井边界进行了调整优化,根据自然资源部关于推进矿产资源管理改革若干事项 的意见(试行)(自然资规〔2019〕7 号)、河南省自然资源厅关于进一步推 进矿产资源管理改革有关事项的通知(豫自然资规〔2020〕4 号),采矿边界调 整后需变更采矿许可证,评估缴纳新增的采矿权收益并为矿井改建提供依据。依据 河南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开展矿产资源开采与生态修复方案编制评审有关工作的 通知(豫自然资发〔2020〕61 号)文件有关要求,为促进矿山企业绿色、高效 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发展绿色矿业,建设绿色矿山,实现矿产资源开发与项目区经 济社会发展、 项目区群众利益共享的协调统一, 推动绿色发展, 建设生态文明矿井; 同时为矿山企业开发矿产资源、 履行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义务提供技术依 据,平煤一矿委托河南省资源环境调查四院按照“矿山开采方式科学化、资源利用 高效化、企业管理规范化、生产工艺环保化、矿山环境生态化”的基本要求,编制 了 河南省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一矿矿山矿产资源开采与生态修复方案 。 1.1.2 编制目的及用途编制目的及用途 (1)为矿山企业变更采矿证及评估缴纳新增的采矿权收益、为矿井改建提供 依据。 (2)促进矿山企业绿色、高效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发展绿色矿业,建设绿色 矿山,实现矿产资源开发与项目区经济社会发展、项目区群众利益共享的协调统 2 一,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矿井。为矿山企业开发矿产资源提供技术依 据。 (3)落实土地复垦条例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关于矿山地质环境 保护和土地复垦的要求。 (4)按照“谁破坏、谁治理、谁损毁、谁复垦”的原则,明确采矿权人在获得 开发权利的同时,必须承担对损毁土地进行复垦,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保护与恢 复治理的义务。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与土地复垦工作的实施提供依据。 (5)落实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与土地复垦的任务、措施、计划和资金的来 源。根据相关的技术标准,结合矿山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实际的恢复治理与复 垦标准,合理地预测工程费用,落实好资金的来源。 (6)为做好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与土地复垦管理和监督检查提供依据。该 方案的编制有利于相关部门监督检查责任单位复垦义务的履行情况, 确保该方案确 定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1.1.3 矿区位置、交通矿区位置、交通 平煤一矿位于平顶山市区中心以北 3km 处,地理坐标东经*****′**″~ *****′**″,北纬*****′**″~*****′**″,隶属于平顶山市卫东区。矿区东部和西 部通过孟宝铁路与京广、焦枝两大铁路干线相连接,平煤一矿南距平顶山火车站约 9km, 由该站往东至孟庙火车站约 70km 与京广线相交。 向西至宝丰火车站约 28km, 与焦枝线相接。煤矿专用铁路直达矿井井口。公路交通也较为便利,以平顶山市为 枢纽,有柏油公路沟通各县区市,并与周边宁洛(G36)、许平南(G4W2)、郑 栾(S88)等高速公路相连。因此,交通较为便利,详见交通位置图 1-1。 1 图图 1-1 矿区交通位置图矿区交通位置图 1.1.4 矿区范围矿区范围 原范围平煤一矿于 2001 年取得了国土资源部颁发的采矿许可证,证号 1000000140058。矿区南北长约 6km、东西宽约 5km,矿区面积 29.3049km2,生产 规模400 万吨/年,地下开采,开采深度150m 至-800m 标高,开采己组煤、庚 组煤、戊组煤、丁组煤,有效期限2001 年 4 月至 2031 年 4 月。矿区范围由 198 个拐点圈定。 根据中国平煤神马集团部分矿井边界调整方案 (2021.5.25),调整后范围 开采丁组煤、戊组煤,其中丁组煤开采标高150 至-1050m,面积41.0500km, 范围由 21 个拐点圈定;戊组煤开采标高130 至-1100m,面积42.6800km,范围 由 18 个拐点圈定。 详见表 1-1,矿区拐点坐标示意图见图 1-2。 2 2 表表 1-1 调整后矿区拐点坐标表(调整后矿区拐点坐标表(2000 国家大地坐标)国家大地坐标) 序号序号 X Y 序号序号 X Y 1 12 2 13 3 14 4 15 5 16 6 17 7 18 8 19 9 20 10 21 11 丁组,标高150 至-1050m,面积41.0500km 1 10 2 11 3 12 4 13 5 14 6 15 7 16 8 17 9 18 戊组,标高130 至-1100m,面积42.6800km 图图 1-2 拐点坐标示意图拐点坐标示意图 3 3 矿山边界调整前后相邻矿山分布示意图见图 1-31-6。 图图 1-3 五(丁)组煤边界调整前相邻矿山分布示意图五(丁)组煤边界调整前相邻矿山分布示意图 图图 1-4 五(丁)组煤边界调整后相邻矿山分布示意图五(丁)组煤边界调整后相邻矿山分布示意图 4 4 图图 1-5 四(戊)煤边界调整前相邻矿山分布示意图四(戊)煤边界调整前相邻矿山分布示意图 图图 1-6 四(戊)组煤边界调整后相邻矿山分布示意图四(戊)组煤边界调整后相邻矿山分布示意图 5 5 1.2 矿山自然概况矿山自然概况 1.2.1 气象气象 矿区处于暖温带和亚热带气候交错的边缘地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 14.9℃,最高温度出现在 7 月,最低温度出现在 1 月,最高气温 42.6℃(1968 年 7 月 18 日),最低气温-18.8℃(1955 年 1 月 30 日);冰冻期一般为 12 月至来年 3 月,最大冻土深度 14cm(1977 年 1 月 30 日)。冬季寒冷,多西北风 和东北风;夏季炎热,多东北风和东风;以西北风风速最大,最大风速 24m/s,最小 0.7m/s,平均 2.8m/s。降水多集中在 7、8、9 三个月,最大年降水量 1461.6mm,最小年 降水量 373.9mm,年平均降水量 742.6mm;五年一遇最大 24h 暴雨为 176.8mm,十年一 遇最大 24h 暴雨为 237.9mm; 降雪时间一般在 11 月至次年 4 月, 积雪最厚 22cm (1954 年 11 月 26 日)。本区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年最大蒸发量 2825mm(1959 年),年最小 蒸发量 1490.5mm(1964 年),年平均蒸发量 1880.4mm,平均相对湿度 67。多年平 均无霜期 219 天,年平均日照时数 2300 小时。 1.2.2 水文水文 矿区属淮河水系,区域主要水体有北部的汝河,南部的沙河和湛河,以及西南部 的白龟山水库等。矿区及周边地表水系图见图 1-7。 汝河流经矿区北部边缘,最大流量 3040m3/s,旱季流量 0.8m3/s,最高水位标 高,襄城县测站79.73m,马湾测站66.66m。 沙河流经矿区的南部边缘。该河发源于鲁山县石人山,经鲁山、平顶山市区、 叶县至襄城县汇入北汝河。流域总面积 28800km2,河道总长度 418km,区内长度约 30km。最大洪峰流量 5290m3/s,旱季流量 0.8m3/s,最高水位标高,白龟山测站 106.21m。 湛河自西向东横贯平顶山市区,至余王店汇入沙河,全长 48.3 km,区内长 32.5km,流域面积 265km2,最大流量 460m3/s。姚孟以西河宽 23m,最高水位98m, 正常水位92.8m;姚孟以东河宽 40m,最高水位81.5m,最低水位78m。 白龟山水库拦河大坝标高109.0m,总库容 7.5 亿 m3,设计千年一遇洪水位 107.0m,其库容 6.49 亿 m3,建库以来最高洪水位103.0m(1975 年 8 月 8 日),库容 5.73 亿 m3。拦河大坝设有 7 孔泄洪闸,最大泄洪能力为 6450m3/h,1975 年 8 月 8 日泄 6 6 水量为 3660m3/h。 图图 1-7 矿区及周边地表水系图矿区及周边地表水系图 北干渠和西干渠为白龟山水库北侧人工开挖排灌渠,与湛河沟通。主要用于调 节水量,洪水期或灌溉季节开闸放水分洪或农田灌溉,调节库容为 3.21 亿 m3(兴利水 位103.0m)。北干渠历年开闸放水最大流量为 167.0m3/h,年均流量为 1.65~ 6.58m3/h,年径流量 0.521~2.15 亿 m3;西干渠(朱砂洞附近)历年开闸放水最大流量 为 4.11m3/h,年均流量为 0.31~1.05m3/h,年径流量 0.0965~0.344 亿 m3。 平煤一矿范围内无常年性河流,只有季节性沟流。水体主要为小型水库和坑塘。 矿区西部程寨沟水库,现作为姚孟电厂排灰场。 矿区中北部竹园水库(土门水库)为一小型水库,现主要用于储存电厂废水。 矿区东北部倒流河,流向自南向北汇入汝河,为季节性小河流,夏季7、8、9月有 流水,冬季干涸。 由于工业广场上述水体较远,且地势高,主井口标高 (152m) 高于历年最高洪水位 标高,对井筒构不成充水危害。由于煤层顶底板砂岩含水层,单层厚度小,横向上连 续性差,其上有较厚的砂、泥岩层覆盖,地表水对其直接与间接影响均较弱。 矿区属侵蚀剥蚀丘陵-山前冲积平原地貌,南高北低,坡度平均,以矿区南部走向 近东西的平顶山、落凫山和北部走向近东西的张寨山、铧角山为界,形成南、北地表分 7 7 水岭,大气降水排泄条件良好。即便在强雨时,地表亦不易形成积水。矿井开采的丁、 戊组煤层,矿区区埋深在 140m 以上,目前开采区埋深在 650m 以上,依据矿井涌水量 统计结果,季节性变化不明显,表明未构成与大气降水的联系。 1.2.3 地形地貌地形地貌 平顶山煤矿区位于豫中伏牛山东端余脉,北邻嵩箕山,南近桐柏山,东接广袤的黄 淮平原。区内中间为伏牛山向东延伸过渡的丘陵,南有沙河冲积平原,北有北汝河冲积 平原, 中间为过渡的冲洪积倾斜平原, 主要地貌类型由侵蚀剥蚀丘陵、 冲洪积倾斜平原、 冲积平缓平原与河谷阶地、冲湖积低平缓平原组成。 平煤一矿位于平顶山矿区中部,平顶山、落凫山位于矿区南部,张寨山、铧角山位 于矿区北部,均南陡北缓,基本呈单面山形,走向近东西,地势北高南低。矿区整体海 拔98~490m,最大高差 392m。主、副井口位于落凫山南麓,主井口标高为152.00m。 (图 1-8、照片 1-1)。 图图 1-8 矿区地形地貌图矿区地形地貌图 8 8 照片照片 1-1 矿区地貌照片矿区地貌照片 平煤一矿矿区内陡坎较多,但落差在 10m 以内。从地形地貌条件来看,矿区 内地形基本上较平坦,便于工业场地布置。矿区中南部平顶山海拔411.12m,落凫 山海拔490.09m,张寨山海拔 419.39m,铧角山海拔 333.99m,山间冲沟发育;矿 区北部属山前冲洪积平原地貌,地势平缓,地形略呈东高西低,南高北低,地势向 西北倾斜,地面高程 98.10~301.00m,相对高差 202.90m,区内冲沟较为发育,一 般切割深度小于 10m。 1.2.4 生物生物 矿区野生植物分为乔木类、灌木类、草本植物和浮游植物四大类。乔木类主要 有杨、柳、榆、刺槐、香椿、松、柏等,全境均有分布;灌木类主要是酸枣、荆条 和紫穗槐等,主要分布在山区;草本植物类,全境均有,品种繁杂,主要有白草、 麦草、蒿类、黄背草、野菊花等。 在已开发地带人工植被代替了野生植被树木多为农田林网及四旁树,主要有 杨树、柳树、刺槐等,果树包括苹果、梨、核桃、石榴、桃。农作物主要有小麦、 玉米、稻谷、薯类、豆类、花生、大白菜等(照片 1-2照片 1-5)。 照片 1-2 矿区林地 照片 1-3 矿区草地 9 9 照片 1-4 矿区果园 照片 1-5 矿区农作物 丘陵山地尚存部分野生灌草植物,灌木主要有酸枣、荆条,草本类植物主要 有野菊花、白草、黄背草、蒿类等禾本科植物。无珍稀保护植物。近年来城镇 化、工业的快速发展,使得矿区及附近林草植被覆盖率显著下降,现约为 30。 1.2.5 土壤土壤 根据河南省土壤图,平顶山煤矿区土壤类型主要为褐土,次为潮土和砂姜 黑土,少量粗骨土(图 1-9)。褐土分布在丘陵与河流过渡的倾斜平原、河流阶地, 成土母质以中晚更新世黄土、黄土状土或坡洪积粉质粘土为主,土层较厚,质地以 中壤为主,分布面积较广,是本区主要耕地、园地土壤类型。潮土主要分布在沙河、 北汝河两岸带状低阶地、漫滩,成土母质主要为全新世河流冲积粉土、粉质粘土, 下部有砂砾石层,上部土层一般 1m 左右,质地以中壤、轻壤、砂土为主,大多为 林地或荒滩。 砂姜黑土分布于河间洼地及东部低洼地, 成土母质与褐土、 潮土相同, 由长期积水淋溶改造形成,土层较厚,质地中壤为主,属低洼易涝土。粗骨土位于 市区北部丘陵区,岩石裸露,剥蚀侵蚀作用较强烈,局部有很薄的残积土、坡积土, 质地以砾石、碎石土为主,含少量中壤,大多为林地、草地,是水土流失较严重区。 矿区主要土壤类型为褐土和粗骨土。 1、褐土 在矿区分布范围较广,是暖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区的地带性土壤。褐土形成的 基本特点是具有明显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