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二道沟金矿 利用构造控矿规律在探找盲矿体工作中的突破 一、目的与任务 2017年初,为增加矿山资源储量,延长矿山服务年限,地质专业进行矿区总体勘探设计,利用矿区成矿规律及次级构造分布规律,重点在矿区浅部中段对主矿体上下盘构造及分支小构造设计探矿工程进行找矿。截止2019年12月末,探获了17支探矿效果较好。 二、交通位置及自然地理 内蒙古金陶股份有限公司(原金厂沟梁金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南部,南与辽宁省朝阳地区交界。行政区划隶属于赤峰市敖汉旗金厂沟梁镇管辖。矿区位于赤峰市东南158公里,北西距敖汉旗政府所在地(新惠镇)75公里,东南距北票市55公里,南距铁路运输线上的朝阳市85公里,均有公路相通。矿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2016′19″12017′04″,北纬4158′10″4159′00。 矿区属努鲁儿虎山的支脉,矿区位于分水岭地区。地貌为中等切割的低山区,海拔标高600米至700米,相对高差40米150米。矿区内多被第四系掩盖。矿区处于高寒山区,昼夜温差可达15C之多,平均气温5.37.2C。年降水量218.3480.1毫米,年蒸发量2220.92920.8毫米。冬季少雪,春秋季多风,属于干 旱半干旱性气候。每年十月初到次年四月末为霜冻期,无霜期仅为五个月,年最大冻土深度147厘米。 三、矿脉地质特征 17支矿脉位于16主矿体北沿下盘东侧,属于以张扭、扭压构造为主的黄铜黄铁蚀变岩型矿脉。17支矿脉走向350-10,西倾260-280,倾角68-80(平均72,局部急倾斜接近直立)。 17支矿脉上下盘围岩均为斜长角闪片麻岩,围岩整体性较为完好,受后期构造和矿脉膨大收缩、分支复合影响,稳固性较差。局部断层发育地段有临时淋水现象。围岩片麻理较为发育,与主体矿脉走向呈大角度斜交。 17支矿脉两侧高岭土、绿泥石化较为发育,矿体内部黄铜黄铁矿多呈透镜体、细脉状,局部地段黄铁矿化石英脉也较为发育。钾长石侵入岩体以及石英细脉多沿断裂构造穿插17支矿脉以及两盘围岩(见下图1)。 图1 17支号脉7中、9中矿体局部照片 现已探获6中-10中5个中段的17支主体矿脉,矿体控制长度120-225米、平均175米左右;通过地质编录取样,矿脉厚度0.15-1.90米,平均厚度0.68米,品位0.2472.68g/t、平均品位14.59g/t。根据储量计算,17支矿脉现已控制可信的资源量(122b)矿石量61671t,Au金属量931Kg,品位15.10g/t;推断资源量(333)矿石量5625t,Au金属量51Kg,品位9.07g/t;合计探获资源储量(122b333)矿石量67296t,Au金属量982Kg,品位14.59g/t。(见下表1) 5中段517穿已施工到位,揭露到17支矿脉,现517支N沿脉开始掘进。 表1 二道沟金矿17支号脉储量计算表 2020年6月1日 矿 储 矿 矿 块 要 素 脉 量 量 面积 体积 体重 矿石 品位 金属量 备 编 级 级 长 高 宽 (m2) (m3) (t/m3) (t) (g/t) (kg) 注 号 别 别 (m) (m) (m) 17支 122b 0.69 29935 20558 3 61671 15.1 931 333 0.62 3024 1875 3 5625 9.07 51 122b333 0.68 32959 22433 3 67296 14.59 982 开拓 0.69 29935 20558 3 61671 15.1 931 采准 0.61 3867 2353 3 7058 16.58 117 备采 0.61 3867 2353 3 7058 16.58 117 四、储量计算 利用矿区次级构造分布规律,矿区经地质专业技术人员论证,合理的自六中段十中段设计穿、沿脉探矿工程,对主矿体上下盘的分支及平行次级含矿构造进行控制,取得了较好的探矿效果。截止2019年12月末,具有工业价值的矿脉1条,共探获金矿资源储量矿石量67296t,金属量982kg,平均品位14.59g/t。 随着探矿工程对上述1条矿脉的控制,探获的资源储量会进一步增加,预计探获的资源储量金属量有望达到1吨以上。 5、 探矿总结 近几年通过对17支矿脉勘探,发现在二道沟矿区利用分布于16、17等主成矿体上下盘平行侧现或者尖灭再现成矿规律(“雁行”状排列,中金周文君评价为平行主脉与主脉间分支脉共轭“X”构造特征),能够较为有效的探获分支矿脉(图2)。 图2 二道沟金矿7中段示意图 6、 经济效益分析 按现在实际开采的总回收率90和选冶综合回收率90,现行黄金市场价格30万/kg计算,预测资源储量销售收入为982kg909030万元 。销售利润按20计算,可为企业创直接经济效益预计4773万元。 附矿脉资源储量核实计算表 矿脉资源储量估算垂直纵投影图 矿脉保有资源储量矿段中单项工程平均品位计算表 矿脉资源储量计算参数表 5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