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控制上盘破碎层的采矿工艺技术研究_李正灿.pdf

返回 相似 举报
安全控制上盘破碎层的采矿工艺技术研究_李正灿.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安全控制上盘破碎层的采矿工艺技术研究 李正灿, 于向波, 李国光, 徐善程 ( 山东黄金矿业( 鑫汇) 有限公司, 山东 青岛市 2 6 6 7 1 5) 摘 要 鑫汇金矿井下深部中厚型矿体发育在构造破碎层( 或蚀变带) 内, 矿化蚀变带岩体 严格受断裂带控制, 整个蚀变带岩体为节理裂隙非常发育的碎裂岩组成, 特别是上盘近矿 位置发育有一层不稳固的含碳碎裂岩, 厚度1~2m, 揭露即垮, 增大贫化的同时严重影响 采场内回采作业安全。为安全顺利回采, 首先对岩体稳定性进行分级, 而后分析其稳定状 况, 通过工程实践, 采用在上盘预留矿壁层, 而后加锚杆联合控顶的办法取得了较好的效 果, 实现了回采期间的采场安全稳定, 降低了4个百分点的贫化率。 关键词 上向分层充填采矿法; 构造破碎层; 蚀变带; 预留矿壁; 锚杆联合控顶 0 前 言 鑫汇金矿深部矿体赋存于1号蚀变带中, 而1 号蚀变带的产状严格受断裂带控制, 矿体形态变化 复杂, 矿化不均匀。矿体为断裂形成的硅质碎裂岩, 其厚度较大, 一般为数米至十数米不等, 围岩主要是 斜长角闪岩、 花岗片麻岩、 角闪斜长片麻岩, 矿体和 上、 下盘围岩稳固性中等, 上盘近矿位置局部现厚度 1~2m不等的不稳固含碳碎裂岩, 上盘破碎加矿体 产状复杂, 造成的开采技术难度主要体现在如下几 方面 ( 1)矿体空间形态变化复杂。由于矿体严格受 破碎蚀变带控制, 在蚀变带内矿体边界完全由取样 分析品位确定, 且蚀变带岩体的含矿品位变化极不 稳定, 导致圈定矿体边界、 矿体内夹石的复杂多变, 造成开采边界的掌控难度大增, 采矿损失和贫化控 制较难把握。 ( 2)矿体和围岩稳固性较差。矿化蚀变带岩体 严格受Ⅰ号断裂带控制, 整个蚀变带岩体为节理裂 隙非常发育的碎裂岩组成, 矿体根据矿化强弱不同 而发育其中, 特别是越接近上盘, 岩体稳固性越差, 局部还发育有不稳固的含碳质泥岩, 严重影响采场 暴露岩壁的安全性和回采作业的顺利进行。 ( 3)深部矿岩体地压增高, 采场应力环境复杂。 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 地应力有明显增大的趋势, 可 确定为处于正常应力区向岩爆区发展的过渡地带, 应力环境变得复杂, 采动地压和冒落风险增大, 大大 增加采场地压管理与控制的难度。 由此, 采场内的安全保障、 地压控制和贫化损失 问题的解决关键是控制上盘破碎岩层的垮落, 必须 采用合适的联合控顶的预加固技术。 1 矿体开采技术条件及岩体分级 深部复杂矿位于矿床深部标高-5 0 0m 以下, 矿体呈层状和似层状产出, 顶板围岩大都为黑云变 粒岩, 斜长角闪片麻岩等, 岩体整体性较好, 裂隙不 发育, 其坚固程度较好。矿岩硬度系数f=8~1 0, 其整体性一般较好。矿脉受构造控制, 其下盘倾向 为1 0 1 , 倾角1 6 , 上盘倾向为8 7 , 倾角1 9 。矿体 厚度2~1 4m, 平均水平厚度4.5m, 矿体平均品位 2.7 1g/t, 矿石体重2.5 6g/t。 岩体力学测试结果和岩心R Q D值统计结果显 示 从钻孔地质编录资料来看, 矿体顶底板的岩石质 量指 标R Q D值 平 均 为 8 5%, 矿 体R Q D值 多 为 1 0 0%。矿体顶板发育花岗质、 大理岩质碎裂岩, 局 部见碳质断层泥, 总体看矿体顶底板工程地质条件 较好, 适合开挖。直接近矿围岩和矿体局部较破碎, 力学性质较差, 特别是1~2m 的近矿石墨化碎裂 岩极其破碎, 完全没有自稳能力。综上所述, 矿区属 工程地质条件中等类型, 矿体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类 型。岩体物理力学参数和初步分级结果见表1。 2 采矿工艺技术研究 采矿方法为上向分层充填采矿法, 沿走向每3 0 ~4 0m 划分矿块, 矿块高为中段高度, 宽为矿体水 平厚度。沿矿体倾斜方向划分分段( 分层) , 分段高 I S S N 1 6 7 1-2 9 0 0 C N 4 3-1 3 4 7/T D 采矿技术 第1 9卷 第1期 M i n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V o l . 1 9,N o .1 2 0 1 9年1月 J a n . 2 0 1 9 ChaoXing 度内的矿体实行分层回采和充填, 采用浅孔分层爆 破落矿, 铲运机分层出矿, 回采后采用分层尾砂充 填, 相邻采场间采用钢构包土工布成墙隔离。由于 上盘破碎, 所以关键点是上盘留厚度1~1.5m 临时 矿壁和加树脂锚杆进行联合控顶护顶, 采场内依据顶 板暴露面积和顶板稳固程度考虑留设部分小型矿柱 用以控制顶板和确保采场回采期间安全, 自下而上分 层回采分层充填直至全矿块回采和充填完毕。分段 ( 分层) 间联系由采区斜坡道和脉内充填回风井承担。 表1 采场内各岩组的物理力学参数 岩性 单轴抗压强度 /MP a 单轴抗拉强度 /MP a R QD岩体 分级 下盘斜长角 闪片麻岩 5 6. 5 5.3 4Ⅲ级好岩体 矿体 ( 硅质碎裂岩) 1 3 4. 7 6.6 2Ⅳ级好岩体 近矿围岩 ( 含碳碎裂岩) 4 3. 3 3.7Ⅴ级差岩体 上盘斜长角闪岩 4 6. 5 5.0 7Ⅲ级良岩体 2.1 采准工程布置 采准工程有下盘斜坡道、 穿脉联巷、 5个分层联 络巷、 脉内通风充填天井和拉底切割平巷。施工步 骤为先在-5 7 1m水平穿脉内紧贴矿体下盘脉内向 南北两侧施工拉底巷道。二是北拉底巷端部, 且在 矿体下盘脉内向上施工一条断面为1.8m1.8m、 倾角为1 6 的通风行人充填天井, 上至该采场最上 一分层联络巷道并与现有采场斜坡道贯通。天井贯 通后试验采场可开始采矿作业, 每分层高度为3m。 在采场单分层回采暴露面积达到一定程度后预 留矿柱用于支撑顶板, 该采场内在第一分层穿脉巷 道南北各预留一个3m3m 的点柱。在上盘设计 边界处采用钻机垂直方向钻探护顶层的厚度, 以确 定在矿体上盘留设1~1.5m 厚的矿壁, 后采用4m 长的树脂锚杆进行支护, 实现对上盘破碎岩体的联 合支护控制。待该分层全部回采结束后, 一次性爆 破崩落整个1.5m 的护顶层, 崩落护顶层高度有控 制要求, 后迅速出矿、 清理工作面、 架设充填挡墙, 而 后胶结充填第一层, 充填至顶板留0.5m 空间位置 处。待充填体胶结后即可开始第二分层巷道的施工 和回采, 以上分层充填采用尾砂非胶结充填, 每分层 必须靠上盘留设1. 5m的护顶层。 2.2 支护方式及支护参数 依据矿山目前常用的支护方式, 主要采用树脂 锚杆进行支护, 在前期该类型支护方式取得了比较 好的效果, 所以此次采场内上盘支护继续采用该类 型支护方式, 关键问题就是合理确定支护参数。 2.2.1 支护参数确定 根据初步岩体系统分级的结果, 无支护的最大 跨度D与岩体质量Q有如下关系D=2E S R Q0. 4, E S R为开挖体的“ 支护比” , 矿山巷道的支护比 可取E S R=1.6~2, 而对于临时性的矿山巷道, 如 采场, 可取E S R=3~5, 根据矿岩的分类结果, 取 E S R=3, 得出矿岩的无支护最大跨度为D=1 5.0 m。采场顶板的最大暴露面积推荐控制在4 0 0~ 6 0 0m 2以内。采用经验公式计算得出矿体顶板的 支护参数为 锚杆长度必须大于2.1 m, 锚杆间距 1.0 5m, 锚杆直径为1 9mm。以此为参考进行采场 支护设计和确定施工参数, 实际工作中可以依据工 作上的便利选择比计算参数稍大一点的锚杆。对于 矿体上盘的树脂锚杆参数则以此为参考进行计算, 上盘有2m厚的不稳定层, 留1. 5m厚的护壁, 锚杆 打入基岩0. 5m, 则计算上盘锚杆长度为4m。其余 参数一致。锚杆布置形式见图1。 图1 锚杆支护布置形式 2.2.2 施工工艺作业要求 ( 1)设计上盘支护采用现有加长树脂锚杆, 锚 杆单长2m, 直径1 8mm, 锚杆施工孔深3. 5~4m, 要求单孔内安装2根锚杆, 锚杆间采用现场焊接或 增加连接套筒相连。锚杆必须确保质量, 安装时要 求应尽可能与岩体构造面垂直布置, 锚杆孔与构造 面的夹角不得小于6 0 , 锚杆不得沿构造面布置, 要 求确保锚杆底部穿透碎裂岩栓紧在上盘的稳固岩体 内。锚杆网度根据现场情况确定, 支护网度不大于 1.2m1.2m。如有特别破碎锚杆间距应缩减至 0.8m, 并增加钢带加固支护, 锚杆一定要安装垫片 并紧贴岩壁拧紧。 ( 2)树脂锚杆规格 直径2 2mm螺旋钢, 长2.2 m; 托盘规格 厚度6mm,1 5c m1 5c m; 螺母为卡 锚杆螺纹螺母, 无需盘丝; 金属网钢筋直径不小于6 mm, 钢带钢筋直径不小于1 2mm。 ( 下转第1 4页) 11 李正灿, 等 安全控制上盘破碎层的采矿工艺技术研究 ChaoXing 人由1 0人减少为6人, 降低了人工成本, 提高了劳 动生产效率。 ( 4)综合经济效益提高 由于优化后的采矿方 法能够有效提高矿块生产能力, 减少设备数量, 减少 劳动定员数量, 经核算, 采矿成本可降低6.2 5%, 提 高了综合经济效益。 3 结 论 矿山变更采矿方法一年多的实践表明, 优化后 的采矿方法能够很好适应矿山地质现状, 在保证安 全生产的前提下, 提高了矿块的生产能力, 减少了设 备数量, 减少了劳动定员数量, 有效降低了生产管理 难度, 提高了生产效率, 降低采矿成本6. 2 5%。 参考文献 [1]国土资发[2 0 1 4]1 7 6号.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 用鼓励、 限制和淘汰技术目录[S]. [2]黄胜生.国内外缓倾斜中厚矿体采矿方法现状[J].矿业研究 与开发,2 0 0 1, 2 1(4) 2 1-2 4. [3]修 雷, 乔 木, 李志军, 等. 缓倾斜中厚矿体开采方法研究 [J]. 有色金属( 矿山部分) ,2 0 1 1(3) 9-1 0+6 3. [4]廖绍波.缓倾斜薄矿体采矿方法探索与评价[J].华东科技, 2 0 1 5(1) 3 7 2-3 7 3. [5]吴铁军, 李兆鹏, 王之虎. 无轨开采技术在某铀矿山的应用 [J].有色金属( 矿山部分) ,2 0 1 5(6) 6-9. [6]周 勇, 贺应来. 普通房柱法采矿对矿柱稳定性分析[J] 价值 工程,2 0 1 4( 1 8) 5 4-5 5. [7]翁 平, 黄 斌.伪倾斜房柱法在倾斜薄矿体中的应用[J].矿 产勘查,2 0 1 0(5) 2 9 2-2 9 4. [8]王一民, 何要泉.综采工作面合理伪倾斜角度的研究和应用 [J]. 中州煤炭,2 0 1 6(6) 6 5-6 7. [9]郭进平, 王 婧, 李角群.中深孔爆破炮孔布置优化设计研究 [J] . 爆破, 2 0 1 7(3) 7 9-8 4+8 9. [1 0] 赵国彦, 孙贵东, 戴 兵, 等.基于P S O改进的B P网络在爆 破大块率优化中的应用[J].爆破,2 0 1 7(2) 1 8-2 2+4 2. [1 1] 张建光.无 轨 胶 轮 运 输车 的 设 备 选型 [J].山 西 科 技,2 0 1 3 (2 8) 1 3 4-1 3 5. ( 收稿日期 2 0 1 8-0 6-0 8) 作者简介 宋 华(1 9 8 7-) , 男, 河北保定人, 工程师, 硕士, 主要从事矿山设计相关工作,Em a i ls o n g h u a 1 1 2 2 3 3@s i n a . c o m。 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 ( 上接第1 1页) 3 结 论 ( 1)通过采用留矿壁和锚杆支护的联合控顶方 式, 使用锚杆穿透上盘碎裂岩层栓紧在上盘稳固岩 体内, 有效控制了回采期间上盘含碳碎裂岩的稳定, 确保了采场回采期间的安全。 ( 2)大大降低了回采期间的贫化损失率, 使得 贫化率由原来的1 0%~1 2%降低至6%~8%, 出矿 品位有原来的2.1g提高至2.4 3g; 损失率由原来的 1 2%~1 4%降低至8%~1 0%。 ( 3)大大提高了采场的安全出矿效率。 参考文献 [1]何满朝, 孙晓明. 中国煤矿软岩巷道工程支护设计与施工指 南[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 0 0 4. [2]王卫军, 李树清, 欧阳广斌.深井煤层巷道围岩控制技术及试 验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 0 1 6,2 5(1 0) 2 0 1 2-2 0 1 7. [3]康红普, 林 健, 杨景贺, 等. 松软破碎硐室群围岩应力分布 及综合加固技术[J].岩土工程学报, 2 0 1 1,3 3(5) 8 0 8-8 1 4. [4]王来军, 薛田喜, 陈 涛, 等. 缓倾斜薄矿体采矿方法的研究 [J].黄金科学技术,2 0 1 3,1 1(3) [5]张 见, 等.破碎复杂矿体回采工艺优化研究[J].采矿技术, 2 0 1 5,1 5(4) 7-8. [6]焦文宇, 等.复杂空区群下倾斜中厚难采矿体的开采及空区 处理技术研究[J]. 采矿技术, 2 0 1 5,1 5(2) 8-9. [7]蔡 斌, 喻 勇. 工程岩体分级标准 与Q分类法、RMR分 类法的关 系 及 变 形 参 数 估 算 [J].岩 石 力 学 与 工 程 学 报, 2 0 1 1,1 0(8) 1 6 7 7-1 6 7 9. [8]李学华, 杨宏敏, 等.动压软岩巷道锚注加固机理与应用研究 [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 0 1 2(4) 2 3 4-2 3 8. ( 收稿日期 2 0 1 8-0 8-1 7) 作者简介 李正灿(1 9 8 6-) , 男, 甘肃金昌人, 助理工程师, 从 事采矿生产及技术管理工作,Em a i l 3 7 1 3 8 5 8 1 2@q q .c o m。 41 采矿技术 2 0 1 9,1 9(1) ChaoXing
展开阅读全文

资源标签

最新标签

长按识别或保存二维码,关注学链未来公众号

copyright@ 2019-2020“矿业文库”网

矿业文库合伙人QQ群 3073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