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吉林市宝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建筑用板岩矿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 申报单位吉林市宝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2019年3月 目 录 前 言1 一、任务的由来1 二、编制目的1 三、编制依据1 四、方案的适用年限3 五、编制工作概况3 第一章 矿山基本情况5 一、矿山简介5 二、矿区范围及拐点坐标7 三、矿山开发利用方案概述7 四、矿山开采历史及现状8 第二章 矿区基础信息9 一、矿区自然地理9 二、矿区地质环境背景12 三、矿区社会经济概况14 四、矿区土地利用现状15 五、矿山及周边其他人类重大工程活动15 第三章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和土地损毁评估16 一、矿山地质环境与土地资源调查概述16 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16 三、矿山土地损毁预测与评估22 四、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分区与土地复垦范围24 第四章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可行性分析28 一、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可行性分析28 二、矿区土地复垦可行性分析30 第五章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工程37 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预防37 二、矿山地质灾害治理38 三、矿区土地复垦40 四、含水层破坏修复43 五、水土环境污染修复43 六、矿山地质环境监测44 七、矿区土地复垦监测与管护45 第六章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工作部署46 一、总体工作部署46 二、阶段实施计划46 第七章 经费估算与进度安排47 一、经费估算依据47 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经费估算51 三、土地复垦工程经费估算53 四、总费用汇总与年度安排55 第八章 保障措施与效益分析57 一、组织保障57 二、技术保障57 三、资金保障57 四、监管保障59 五、效益分析59 六、公众参与61 第九章 结论与建议63 一、结论63 二、建议64 一、附图 1、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 2、吉林市宝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建筑用板岩矿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实际材料图 3、吉林市宝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建筑用板岩矿矿山地质地环境问题现状图 4、吉林市宝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建筑用板岩矿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预测图 5、吉林市宝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建筑用板岩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部署图 6、吉林市宝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建筑用板岩矿土地利用现状图 7、吉林市宝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建筑用板岩矿矿区土地损毁预测图 8、吉林市宝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建筑用板岩矿矿区土地复垦规划图 二、附 表 1、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调查表 2、估算附表 三、附件 1、委托书 2、采矿权挂牌出让成交确认书 3、吉林市宝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建筑用板岩矿土地权属证明 4、土地权属人对吉林市宝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建筑用板岩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的意见 5、项目单位对吉林市宝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建筑用板岩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的意见 6、吉林市宝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土地复垦公众参与情况调查表 7、项目单位对吉林市宝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建筑用板岩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的土地复垦承诺书 8、开发利用方案评审意见书 前 言 一、任务的由来 吉林市宝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建筑用板岩矿为新建矿山,依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国土资源部令第44 号)、土地复垦条例(2011 年3 月5日)及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报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土资规[2016]21 号)的要求,采矿权申请人在申请办理采矿许可证前应当自行编制或委托有关机构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因此,吉林市宝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委托吉林旭升地质勘测有限公司开展了吉林市宝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建筑用板岩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的编制工作。 二、编制目的 编制吉林市宝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建筑用板岩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的目的是为实施吉林市宝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实现矿产资源、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及矿山地质环境的有效保护,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三、编制依据 (一)法律法规依据及相关文件 a)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2009年8月27日);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16年7月2日修正版);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28日);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1年3月1日); e)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4月24日修订,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 f)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5年8月29日修订,2016年1月1日起实施); g)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年12月29日修订,2005年4月1日起施行); h)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4年8月); i)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1998年12月24日); j)基本农田保护条例(1998年12月24日); k)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2003年11月2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自2004年3月1日起施行; l)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国土资源部令第44号)。2009年2月2日国土资源部第4次部务会议审议通过,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 m)国土资源部关于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报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土资规[2016]21号),2017月1月; n)吉林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2009年3月27日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修订通过); o)土地复垦条例(2011年3月5日); p)土地复垦条例实施办法(2013年3月1日); q)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69号); r)国务院关于印发矿产资源权益金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7]29号); s)关于印发吉林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标准(试行)的通知(吉国土资环发[2012]3号); t)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土地整治工程营业税改增值税计价依据调整过渡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厅[2017]19号。 (二)技术标准依据 a)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 b)土地开发整理标准(TD/T10111013-2000); c)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d)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与评价技术规程(TD/T1007-2003); e)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HJ/T 192-2006); f)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监理规范DZ/T0222-2006; g)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 h)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范(TDT 1014-2007); i)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通则(TD/T1031.1-2011); j)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T0223-2011; k)土地复垦方案编制实务(2011年8月); l)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估算定额标准(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编)2012年3月; m)土地整治项目制图规范(TD/T1040-2013); n)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规范(GB/T 14158-93); o)量和单位(GB3100-3102); p)吉林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q)中国地震烈度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15); r)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DZ/T 0286-2015)。 (三)主要参考资料 a)吉林省吉林市龙潭区大口钦满族镇大口钦村六社建筑用板岩矿资源储量说明书,2018年3月吉林旭升地质勘测有限公司; b)吉林市宝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建筑用板岩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2019年3月,吉林旭升地质勘测有限公司; c)采矿权挂牌出让成交确认书及其他相关资料。 四、方案的适用年限 依据吉林市宝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建筑用板岩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2019年3月,吉林旭升地质勘测有限公司);矿山保有储量(122b)340407m3,按生产能力10.0万m3/a,采矿回采率97%计算,预可采储量330195m3,服务年限3.3年。预计闭矿后恢复治理与土地复垦时间为3年,所以本方案的服务年限为6.3年(以矿山正式投产之日算起)。3年后矿山企业扩大开采规模、扩大矿区范围或变更用地位置、改变开采方式的,应当重新编制或修订本方案。 五、编制工作概况 吉林旭升地质勘测有限公司组建项目组,收集矿山储量、开发利用方案、地质背景、地理背景、相关法律法规等资料,继而开展工作。 a)根据吉林市宝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矿山开采工程及工业场地分布情况进行合理部署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程及监测点位,实现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及矿山地质环境的有效保护; b)对吉林市宝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采矿活动可能影响的范围内开展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进行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包括分析评估区地质环境背景,对矿山活动引发或加剧地质环境问题及其影响做出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 c)通过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资料分析,确定矿山开采导致的土地损毁情况,确定复垦区和复垦责任范围,并对吉林市宝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进行土地复垦方向可行性分析,根据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确定复垦方向,布设复垦措施。最终恢复土地的生产力,将工程对当地生态环境影响减小到最低程度,改善当地生态环境质量; d)通过项目组成员收集的资料编制完成了吉林市宝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建筑用板岩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 资料收集及现场踏勘 矿山地质环境及土地资源等调查 确定矿山地质环境评估范围和复垦区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和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分区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报告编写和图件编绘 图0-1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工作程序框图 第一章 矿山基本情况 一、矿山简介 吉林市宝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建筑用板岩矿为新建矿山,2019年1月24日吉林市土地和矿业权收购储备交易中心经挂牌出让,确定吉林市宝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为竟得人,开采矿种为建筑用板岩,开采方式为露天开采,生产规模为10万m3/a,矿区范围由5个拐点坐标圈定,面积为0.0171km2,开采标高为264m 202m。 矿区位于吉林市6方向直距34.72km,行政区划隶属吉林市龙潭区大口钦满族镇大口钦村管辖。 矿区距龙潭区大口钦满族镇东2.6km,矿区与公路之间有村路相连,交通方便(详见交通位置图)。 矿区极值地理坐标如下CGCS2000坐标系 东经12635′59″~12636′06″ 北纬 4409′35″~ 4409′39″ 矿区周边500m范围内无医院、学校、文物古迹及旅游景点等小区域环境敏感目标。 二、矿区范围及拐点坐标 矿区面积0.0171km,开采矿种建筑用板岩矿,开采标高自264m~202m,矿区范围由5个坐标点圈定,见表1。 表1 矿区拐点坐标点表 点号 (CGCS2000坐标系) (1980西安坐标系) (1954北京坐标系) X坐标 Y坐标 X坐标 Y坐标 X坐标 Y坐标 1 4891776.36 42547970.13 4891788.13 42547851.82 4891821.38 42547894.40 2 4891855.56 42548048.08 4891867.33 42547929.76 4891900.58 42547972.35 3 4891855.75 42548131.71 4891867.52 42548013.39 4891900.77 42548055.98 4 4891730.41 42548131.78 4891742.19 42548013.46 4891775.44 42548056.05 5 4891730.46 42547970.13 4891742.23 42547851.81 4891775.48 42547894.40 开采标高264m~202m 矿区范围0.0171km2 三、矿山开发利用方案概述 (一)工程布局 根据现场调查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设计工业场地位于矿区西侧,包括排土场、料场、碴堆、办公室,矿山道路在工业场地南侧为原有乡间土路。 (二)资源储量 扣除边坡量后保有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为340407m3。 (三)矿山建设规模、服务年限、产品方案 经吉林市国土资源局核准,生产规模10万m3/a,矿山服务年限为3.3年,开采矿种为建筑用板岩,矿山最终产品主要为建筑用板岩碎石,用于基础建设工程的基础石、铺垫石、修筑公路、桥梁等。 (四)矿山开采方式 矿体出露于山坡处,埋藏浅,从地表土层以下至202m标高全部为矿体,整体稳定性好。采场西侧有砂石运输线路,基于上述有利条件,本次设计确定露天开采方式。 (五)采矿方法 剥离穿孔爆破-二次破碎-运输-清渣。矿山聘请有爆破资格的公司进行定向爆破,采用中深孔爆破,孔深由爆破设计确定,爆破时要拉响警报,清理周边人员,设置避炮棚。 (六)开拓运输 矿山采用公路开拓,单一汽车运输方案,工业场地和主要设施均已设于矿区西侧。工业场地建筑物布置紧凑,功能分区明确,占地少。 根据国家现行的防火、安全、卫生、交通运输和环境保护等有关标准、规范、规定和矿山开拓布置及地面情况,结合地形、地势、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工业场地设置主要建筑物构建齐全。 (七)防治水方案 矿区位于山坡之上,矿体开采标高为海拔264m~202m,当地侵蚀基准面标高180m,矿体附近没有水体存在,地下水与地表水没有水力联系,露天采场内不会出现大规模围岩涌水现象,因此该矿的防水排水问题比较简单,矿区主要水害为雨季的大气降水,在雨季要加强防排工作。 (八)矿山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及处置情况 矿山不产生有害废渣,矿山采矿的固体废弃物为废石,可采取集中堆放或填入洼地,对环境无大影响。 四、矿山开采历史及现状 该矿为新建矿山,尚未动工。现状矿界南西侧有一历史遗留旧采场,矿山名为吉林市龙潭区大口钦自然采石场,面积约为2.2446hm2,现已停采与该矿无关。 第二章 矿区基础信息 一、矿区自然地理 (一)气象 矿区属于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其主要特点是春季少雨、干燥多风,且有“倒春寒”;夏季温热多雨,常受“东北冷涡”影响,低温连阴雨;秋季凉爽多晴好天气,时间短促,有“小阳春”之说,冬季寒冷漫长。年平均气温3.5℃,最冷月平均气温-16.1℃,最热月平均气温22.7℃,历年极端最高气温37.8℃,极端最低气温-40.4℃。四季雨量分配不均,降水的变率较大,年平均降雨量677.4mm,多年平均年蒸发量1362.4mm,最大冻土深度1.70m。全年雨量的64%集中于夏季。年平均相对湿度66%,年平均无霜期120天。年日照时数2480.2h,年主导风向为西南风,年平均风速3.3m/s。 (二)水文 矿区位于丘陵山坡上,附近没有地表水体。降水可以经地表径流自然排出区外。矿区外地表水属于团山子河支流,属于松花江支流。 团山子河发源于蛟河市天北镇庆岭南侧,走向由东向西偏北方向,于吉林市区大口钦满族镇小郑屯西1km汇入松花江万家江叉,流域面积853km2,河长73.7km,河道平均坡降2.6‰,流域内流域面积在20km2及其以上的河流有12条。 (三)地形地貌 区域地貌为低山丘陵及山间沟谷,低山丘陵在区域内大面积分布,地势北高南低,区域最高点标高382m,分布在区域的北西侧,最低点标高180m,分布在区域的南东侧。山间沟谷呈条带状在矿区北、南、西侧分布,地形平坦。见图2-1 矿区内丘陵地形坡度20左右,主要由杨家沟组黑色板岩组成。第四系覆盖层较薄,植被发育,林木茂密(见照片1)。 图2-1 区域地貌图 照片1 地形地貌 (四)植被 项目区植被较发育,天然植被类型以阔叶林为主,杂木、针叶、混交林也有分布,植被种类主要为松树、杨树、柞树等乔木;植被覆盖率较高,见照片2。 照片2 项目区周边植被 (五)土壤 项目区内主要土壤类型为暗棕壤,有少部分白浆土及黑土。土壤有机质相对较高,低山丘陵地带的山顶地段土壤较薄,缓坡面和坡脚地带土壤较为厚实,土层厚度0.5~0.8m,其他类型土壤分布面积很小,见照片3。 照片3 土壤自然断面图 二、矿区地质环境背景 (一)地层岩性 矿区地层主要为二叠系板岩,区内小面积出露玄武岩。 1、地层 工作区出露的地层为板岩,属上古生界二叠系上统杨家沟组(P2yj)砂质板岩,泥质板岩。分布面积较大,地层为单斜构造产出,矿区内未见岩浆岩侵入,倾向北西(约300-310),倾角65,较为陡峭。矿区内矿体是区域内地层的一部分。 工作区北侧分布第三纪棒槌沟组粉砂岩夹工业粘土、吉舒组泥岩下部夹耐火粘土、水曲柳组砂岩页岩互层夹粘土岩,工作区西侧和南侧为第四纪地层。 2、岩浆岩 矿区北西侧小面积出露玄武岩。见图2-2。 图2-2 区域地质图 (二)地质构造 矿区所处区域构造位置为天山~兴安地槽褶皱区(Ⅰ),吉黑褶皱系(亚Ⅰ),吉林优地槽褶皱带(Ⅱ),吉林复向斜(Ⅲ),蛟河桦甸褶皱束(Ⅳ)中段西部。(见图2-2 区域地质图)。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2g,地震基本烈度为Ⅷ度区,地壳稳定性为较稳定区。 (三)水文地质 矿区位于团山子河北,距团山河河床0.8km。团山子河距离矿床较远,且矿床位于山坡上,团山子河水对矿床的开采无影响。矿区最低开采标高202m,高于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180m),采场充水来源为大气降水,矿区主要水害为雨季的大气降水,综上该矿区水文地质条件为简单类型。 (四)工程地质 该矿为山坡露天矿,矿体与围岩均为板岩,根据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岩石风化程度及工程地质特征,可分为二种类型工程岩组 1.松散岩组 由腐植土、亚粘土、残坡积层构成,无胶结,松散易塌,厚度约2m。 2.半坚硬岩组 由矿体顶部风化带构成,岩石风化裂隙较发育,属半坚硬岩石,岩体结构类型为裂隙层状结构,岩体较破碎。 综上,该矿区工程地质条件为简单类型。 (五)矿体地质特征 矿体覆盖层由腐殖土、残坡积物及风化层的板岩碎块组成。厚度约2m。 根据以往地质勘查结果和老采场调查,区内没有发现可供综合利用的共(伴)生矿产,属单一建筑用板岩矿床。 三、矿区社会经济概况 项目区地处吉林市龙潭区境内。龙潭区是吉林市老工业基地,工业基础雄厚,区内企业众多,尤以化工企业比较集中。龙潭区辖区面积1208.9 km2,耕地面积292.27 km2。2010年常住人口为527532人,有汉族、瑶族等20多个民族。2016年,龙潭全区辖13个街道、5个镇、1个乡。 2016年,龙潭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397.5亿元,比2015年增长7。大口钦满族镇幅员面积313.36km2,下辖30个行政村和1个经济托管区,1个街道。其中有4个朝族行政村。共147个自然屯。全镇常住人口38309人,其中农村人口35030人,城镇居民3279人。镇内有汉族、朝鲜族、满族、回族、土家族等民族,少数民族人口7384人。其中朝鲜族4795人。有农村劳动力17246人,城镇劳动力2214人,其中外出务工人员3144人,人均收入6923元。 依据龙潭区政府网站信息,耕地面积292.27 km2,是吉林地区水稻、玉米、蔬菜、牛肉、生猪和肉鸡重要生产基地,特色农业是主导产业,“高光效”农业示范项目达到10000亩,76个村实现集体经济收入1480余万元。 四、矿区土地利用现状 根据现场调查和11万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L52 G 093010),项目区占用破坏土地类型为有林地、其他草地。项目区土地所有权属吉林市龙潭区大口钦满族镇大口钦村,吉林市宝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建筑用板岩矿项目区损毁土地面积为0.0916hm2,矿区内挖损面积为0.0916hm2,土地利用类型为有林地。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表见表2-1。 表2-1 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表 一级地类 二级地类 损毁面积 矿区内 矿区外 占总面积比例 hm2 03 林地 031 有林地 - 0.0916 - 5.36 合 计 - 0.0916 - 5.36 五、矿山及周边其他人类重大工程活动 该矿山为新建矿山,尚未开采,未对土地、植被、地形地貌景观造成影响,综上所述,矿山对地质环境破坏较轻。 矿区外西南侧有一历史遗留老采坑,该范围内的土地、植被、地形地貌景观已破坏,基岩裸露,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影响较严重。 第三章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和土地损毁评估 一、矿山地质环境与土地资源调查概述 在接受委托后,吉林旭升地质勘测有限公司相关工作人员在充分收集、分析与评估区有关的自然、地质、工程等资料的基础上,于2018年3月2日开展野外调查工作,野外工作采用矿区110000地形地质图为底图,采用高精度GPS进行定点,对矿山及周边区域进行详细调查。 调查内容主要有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岩土体特征、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条件、矿区土地利用现状、地貌景观、地质灾害及隐患点、占用和破坏土地类型和规模、植被资源的破坏现状等。 随后进行室内资料综合整理、图件编制及方案的编制工作,完成的工作量见表3-1。 表3-1 完成工作量一览表 项 目 工作量 单位 数量 综合地质 灾害调查 调查面积 hm2 4.6716 调查路线 km 1.04 环境地质调查点 点 15 数码照片 张 33 收集资料 区域地质报告 份 1 其他报告 份 4 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 份 1 成 果 报告 份 1 图件 张 8 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一)评估范围和评估级别 1、评估范围 根据国土资发【2004】69号文件及附件要求并结合矿山现状,考虑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要求、矿区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条件、开采条件、环境地质问题以及今后生产可能引发或加剧的环境地质问题,综合考虑未来开采可能对地质环境影响的程度,适当考虑地形起伏变化、分水岭分布及矿山开采对地下水资源影响情况圈定评估区范围,项目区外扩40m~100m作为项目影响区范围,评估区面积4.6716hm2。 2、评估级别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级别根据评估区重要程度、矿山生产建设规模、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综合确定。 1)评估区重要程度的确定 评估区内居民主要为矿区生产和管理人员,人口约为40人;区内无重要交通要道或建筑设施,远离各级自然保护区及旅游景区,无重要水源地,破坏土地类型为林地、其他草地,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T02232011)附录B,评估区的重要程度划分为较重要区(见表3-2)。 表3-2 评估区重要程度分级表 重要区 较重要区 一般区 分布有500人以上的居民集中居住区 分布有200~500人的居民集中居住区 居民居住分散,居民集中居住区人口在200人以下 分布有高速公路、一级公路、铁路、中型以上水利、电力工程或其他重要建筑设施 分布有二级公路、小型水利、电力工程或其他较重要建筑设施 无重要交通要道或建筑设施 矿区紧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含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等或重要旅游景区点 紧邻省级、县级自然保护区或较重要旅游景区点 远离各级自然保护区及旅游景区点 有重要水源地 有较重要水源地 无较重要水源地 破坏耕地、园地 破坏林地、草地 破坏其他类型土地 注评估区重要程度分级确定采取上一级别优先的原则,只要有一条符合者即为该级别。 2)矿山生产建设规模 矿山的生产规模为10万m3/a,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附录D,生产建设规模为大型矿山。 3)矿山地质环境复杂程度 a)矿区内地表水系不发育,矿区附近无较大规模的断裂破碎带,板岩赋水性弱,采场充水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以垂直渗入补给为主,以地表面流和地下泾流排泄,地表无泉水出露,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b)评估区内岩土体类型属半坚硬岩石,矿体与围岩均为板岩,岩体结构类型为层状结构,岩体较破碎,工程地质条件简单。 c)地层为单斜构造产出,矿区内未见岩浆岩侵入,倾向北西(约300310),倾角65,地质构造较简单。 d)通过现场调查,评估区内未发现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e)现状条件下,新建矿山,未产生损毁。 f)矿山地貌单元类型单一,地貌类型为构造剥蚀丘陵区,地形坡度20左右,相对高差较小。 综上所述根据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将其复杂程度划分为简单类型(见表3-3)。表3-3 露天开采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级表 复 杂 中 等 简 单 采场矿层(体)位于地下水位以下,采场汇水面积大,采场进水边界条件复杂,与区域含水层或地表水联系密切,地下水补给、径流条件好,采场正常涌水量大于10000m3/d;采矿活动和疏干排水容易导致区域主要含水层破坏 采场矿层(体)局部位于地下水位以下,采场汇水面积较大,与区域含水层或地表水联系较密切,采场正常涌水量300010000m3/d;采矿和疏干排水比较容易导致矿区周围主要含水层影响破坏 采场矿层(体)位于地下水位以上,采场汇水面积小,与区域含水层、或地表水联系不密切,采场正常涌水量小于3000m3/d;采矿和疏干排水不易导致矿区周围主要含水层的影响和破坏 矿床围岩岩体结构以破裂结构、散体结构为主,软弱结构面、不良工程地质发育,存在饱水软弱岩层或松散软弱岩层,含水砂层多,分布广,残坡积层、基岩风化破碎带厚度大于10m、稳固性差,采场岩石边坡风化破碎或土层松软,边坡外倾软弱结构面或危岩发育,易导致边坡失稳 矿床围岩岩体结构以薄到厚层状结构为主,软弱结构面、不良工程地质发育中等,存在饱水软弱岩层和含水砂层,残坡积层、基岩风化破碎带厚510m、稳固性较差,采场边坡岩石风化较破碎,边坡存在外倾软弱结构面或危岩,局部可能边坡失稳 矿床围岩岩体结构以巨厚层状-块状整体结构为主,软弱结构面、不良工程地质层不发育,残积坡层、基岩风化破碎带厚度小于5m、稳固性较好,采场边坡岩石较完整到完整,土层薄,边坡基本不存在外倾软弱结构面或危岩,边坡较稳定 地质构造复杂。矿床围岩岩层产状变化大,断裂构造发育或有全新世活动断裂,导水断裂切割矿层(体)、围岩、覆岩和主要含水层(带)或沟通地表水体,导水性强,对采场充水影响大 地质构造较复杂。矿床围岩岩层产状变化较大,断裂构造较发育,切割矿层(体)围岩、覆岩和含水层(带),导水性差,对采场充水影响较大 地质构造较简单。矿床围岩岩层产状变化小,断裂构造较不发育,断裂未切割矿层(体)围岩、覆岩,对采场充水影响小 现状条件下原生地质灾害发育,或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类型多、危害大 现状条件下,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类型较多、危害较大 现状条件下,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类型少、危害小 采场面积及采坑深度大,边坡不稳定易产生地质灾害 采场面积及采坑深度较大,边坡较不稳定,易产生地质灾害 采场面积及采坑深度小,边坡较稳定,不易产生地质灾害 地貌单元类型多,微地貌形态复杂,地形起伏变化大,不利于自然排水,地形坡度一般大于35 ,相对高差较大,高坡方向岩层倾向与采坑斜坡多为同向 地貌单元类型较多,微地貌形态较复杂,地形起伏变化中等,自然排水条件一般,地形坡度一般2035,相对高差较大,高坡方向岩层倾向与采坑斜坡多为斜交 地貌单元类型单一,微地貌形态简单,地形较平缓,有利于自然排水,地形坡度一般小于20,相对高差较小,高坡方向岩层倾向与采坑斜坡多为反向坡 注采取就上原则,只要有一条满足某一级别,应定为该级别 该矿评估区属于较重要区,矿山生产规模为大型,地质条件复杂程度为简单,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T02232011)相关规定(表3-4),将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级别综合评定为一级。 表3-4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分级表 评估区重要程度 矿山生产建设规模 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 复杂 中等 简单 重要区 大型 一级 一级 一级 中型 一级 一级 一级 小型 一级 一级 二级 较重要区 大型 一级 一级 一级 中型 一级 二级 二级 小型 一级 二级 三级 一般区 大型 一级 二级 二级 中型 一级 二级 三级 小型 二级 三级 三级 (二)矿山地质灾害现状分析与预测 1、矿山地质灾害现状分析 该矿为新建矿山,经调查评估区未发现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现状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小。 2、矿山地质灾害预测分析 板岩赋水性弱,岩体结构类型为裂隙层状结构,岩体较破碎。矿山采矿活动局部边坡在震动和雨水的作用下,可能产生小规模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小。矿山在开采过程中严格执行“开发利用方案”设计的边坡角,强风化带在开采过程中边坡角≤45,基岩边坡角≤55,严格按“开发利用方案”开采,边坡稳定,发生崩塌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因此引发和遭受地质灾害危险的危害性小。 排土场预测存土量为矿山未开采面积(17100m2-916m2)剥离表土厚度0.5m8092m。土堆平均高2.43m,排土场周围设置拦挡墙,预测不易产生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综上所述,预测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小。 (三)矿区含水层破坏现状分析与预测 1、矿区含水层破坏现状分析 该矿山位于低山丘陵山坡处。采矿最高标高为264m,采矿底盘标高为202m,当地侵蚀基准面标高为180m。矿区内无地表水体,矿山生产中不产生废水。矿山职工少,产生的生活污水少,就地泼洒,对含水层结构影响较轻。 综上所述,现状矿山开采对矿区含水层影响较轻。 2、矿区含水层破坏预测分析 矿区位于山坡地带,由于覆盖于山坡的第四系残坡积层薄,且下伏板岩赋水性弱;大气降水沿山坡由上而下移动,在坡脚处,或以泉的方式排泄,或补给沟谷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含水层。矿区周围山坡上没有稳定含水层,该矿区采场底盘标高为202m(当地侵蚀基准面标高180m),矿山开采预测不会造成含水层结构破坏、含水层疏干、地下水水位下降及地下水水质变化等现象。 综上所述,预测矿山开采对含水层影响较轻。 (四)矿区地形地貌景观(地质遗迹、人文景观)破坏现状分析与预测 根据现场调查,评估区周围无著名的地质遗迹和人文景观。 1、矿区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现状分析 矿山尚未开采,工业场地尚未使用,评估区内矿区南西侧遗留老采坑坑深约5m,综上所述遗留老采坑对地形地貌景观影响和破坏严重,评估区内其他区域对地形地貌景观影响和破坏较轻。 2、矿区地形地貌景观破坏预测分析 矿山动工后,露天采石场和工业场地面积将达到2.2746hm2。开采标高264m202m,最大边坡高度62m。 综上所述,露天采场、工业场地及西南侧遗留老采坑对地形地貌景观的影响和破坏严重;评估区内其他区域对地形地貌景观影响和破坏较轻。 (五)矿区水土环境污染现状分析与预测 1、矿区水土环境污染现状分析 该矿为新建矿山,尚未动工,矿山周边无污染源,现状条件下,矿山对水土环境污染及影响较轻。 2、矿区水土环境污染预测分析 该矿山开采矿种无毒,无污染,矿山开采破坏地表的土壤层的结构的面积将会达到2.2746hm2,所以预测条件下,矿山开采对水土环境污染较轻。 三、矿山土地损毁预测与评估 (一)土地损毁环节与时序 按照项目生产开采过程的顺序分析,项目对土地破坏的环节及损毁方式体现在露天开采时对地形地貌的影响和破坏,矿山经几年的挖掘开采,对地表植被和土壤的破坏较大。随着未来开采生产,采矿活动延续对土地的挖损及压占,会严重损毁原有地形地貌,降低原地表的水土保持功能,对地面产生较大程度的损毁,土地损毁环节与时序见图3-1。 土地挖损 土地损毁环节及时序 矿山运行产生矿石、废石 土地压占 露天开采 采坑 工业广场内相关设施 土地压占 图3-1 土地损毁环节与时序流程图 (二)已损毁各类土地现状 通过对项目区实地调查,土地复垦项目区内已损毁土地主要为露天采场,损毁面积0.0916hm,破坏土地类型为有林地和其他草地,损毁方式为挖损。已损毁土地情况见表3-5。 表3-5 已损毁土地情况表 项目单元 范围 地类 面积 损毁类型 hm 露天采场 矿区内 有林地 0.0916 挖损 合计 0.0916 (三)拟损毁土地预测与评估 依据开发利用方案,矿山需设置工业场地,包括排土场、渣堆、料堆、办公室,矿山开采要先进行表土剥离,采矿活动会产生石料及废碴,预测排土场面积0.33 hm2、料场面积0.1086hm2,碴堆面积0.1190hm2、办公室0.0070hm2,工业场地占地面积将达到0.5646hm。预测采石场开采拟损毁主要体现在露天采坑的挖损和工业场地的压占,在采石场终采时,其挖损范围将达到1.7100hm,压占面积将达到0.5646hm,破坏土地类型为有林地和其他草地,最终破坏土地总面积2.2746hm。停采前将形成四面为斜坡的采坑,边坡高差为15m62m,最终边坡角为55,采坑底面积0.6640hm,采坑边坡形成5个安全平台,平均长220.4m,依据开发利用方案安全平台宽5m,总面积0.5510 hm,采坑边坡水平投影面积0.4950hm,该采场终采最低标高为202米。 表3-6 拟损毁土地情况表 项目单元 范围 地类 面积 损毁类型 hm 工业场地 矿区外 有林地 0.2523 压占 其他草地 0.3123 压占 露天采场 矿区内 有林地 1.71 挖损 合计 2.2746 表3-7 损毁土地汇总表 项目单元 范围 地类 面积 损毁类型 hm 工业场地 办公室 矿区外 其他草地 0.0070 压占 碴堆 矿区外 有林地 0.0354 其他草地 0.0836 排土场 矿区外 有林地 0.1984 其他草地 0.1316 料堆 矿区外 有林地 0.0184 其他草地 0.0902 露天采场 矿区内 有林地 1.71 挖损 合计 2.2746 四、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分区与土地复垦范围 (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分区 1、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级 根据国土资源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T0223-2011)规定,其中现状评估结果遗留老采坑露天采场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严重区,面积为0.4604
展开阅读全文